CN117082826A - 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2826A
CN117082826A CN202311059341.1A CN202311059341A CN117082826A CN 117082826 A CN117082826 A CN 117082826A CN 202311059341 A CN202311059341 A CN 202311059341A CN 117082826 A CN117082826 A CN 117082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line
valve
heat exchange
coo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593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慧斌
胡菲
王大伟
赵辉
申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593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28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82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28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18Condens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27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54Refrigerating circuit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81Thermal management, e.g. evapora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和方法,该冷水机组包括冷凝装置、以及与冷凝装置连通的压缩机和节流阀;该系统包括:内部设置有变频器的电控柜、设置于电控柜底部的散热装置、换热装置;换热装置设置有流通冷却介质的第一换热通道和流通冷却剂的第二换热通道,冷却介质与冷却剂在换热装置中进行热交换;冷却剂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经过冷却后的冷却介质流入散热装置并对电控柜内的变频器进行散热。通过阀门控制流入散热装置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进而实现精准温控。达到通过冷水机组本体的冷量对变频器进行散热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池温控领域,冷水机组因其换热效率高,控温范围更精准的特点,被大家广泛应用。而变频器是控制机组的核心部件,能够保证机组的能效处在高位水平。但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既要考虑变频器的散热,又要考虑变频器的防水。
通常,变频器内置在电控柜内,解决散热的冷却介质,基本是空气和制冷剂。现有技术中,一种方式是,在电控柜内开设散热的进、出风孔,实现自然冷散热,或者配置风扇,实现强制对流散热,这种散热方式,对气流的流动及均匀性要求较高,且环温较高时,散热效果很差;另一种方式是,借助空调机组,被冷凝器冷凝后的高压制冷剂,去给变频器散热,这种方式,制冷剂压力比较高,对管路的耐压要求严格,且后期维护不便,维护时,需要放掉制冷剂,同时高环温时,制冷剂压力更高,温度更高,对于变频器的散热效果会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在本发明所述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中,所述冷水机组包括冷凝装置(6)、以及与所述冷凝装置(6)连通的压缩机(4)和节流阀(5);该系统包括:内部设置有变频器的电控柜(1)、设置于所述电控柜(1)底部的散热装置(2)、换热装置(3)以及连通所述换热装置(3)的第一管路;
所述换热装置(3)设置有流通冷却介质的第一换热通道和流通冷却剂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冷却介质与所述冷却剂在所述换热装置(3)中进行热交换;
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设有第一进水口(31)和第一出水口(32);
所述第一管路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31)的第一进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32)的第一出液管路,所述第一进液管路供所述冷却介质流入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一出液管路供所述冷却介质流出所述第一换热通道;
所述散热装置(2)上设置有流通所述冷却介质的散热管道(21),所述冷却介质吸收所述电控柜(1)内部的变频器的热量,实现散热;
所述散热管道(21)分别通过第二出液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连通、通过第二进液管路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路连通;
所述第二进液管路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二进液管路流通的阀门(7)。
优选地,连通所述换热装置(3)与所述压缩机(4)、所述节流阀(5)、所述冷凝装置(6)的第二管路;
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还包括冷却剂入口(34)和冷却剂出口(33);
所述第二管路包括连通所述冷却剂入口(34)与所述节流阀(5)的第三进液管路、连通所述冷却剂出口(33)与所述压缩机(4)的第三出液管路;
所述第三出液管路供所述冷却剂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流至所述压缩机(4),所述第三进液管路供所述冷却剂从所述节流阀(5)流至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以使所述冷却剂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在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压缩机(4)、所述节流阀(5)、所述冷凝装置(6)之间完成冷却剂循环。
优选地,所述冷水机组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给所述冷却介质提供循环动力的循环水泵(8);
所述循环水泵(8)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液管路上,且设置在所述阀门(7)与所述第一出水口(32)之间;
所述循环水泵(8)通过第三管路连至电池,供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第一出水口(32)流至所述电池、所述散热管道(21),以吸收所述电池的热量,降低所述电池的工作温度。
优选地,所述电控柜(1)的底部与所述散热装置(2)之间涂有导热硅脂。
优选地,所述冷凝装置(6)包括冷凝器(61)、冷凝风机(62);
所述冷凝器(61)与所述压缩机(4)连通,所述压缩机(4)通过所述第三出液管路将所述换热装置(3)经过换热后流出的冷却剂进行压缩加压并形成高压高温冷却剂气体;
所述冷凝器(61)对所述高压高温冷却剂气体进行冷凝、且所述冷凝风机(62)对进入所述冷凝器(61)的高压高温冷却剂气体进行散热,形成低温高压冷却剂液体并流至所述节流阀(5)。
优选地,所述阀门(7)包括电动球阀;所述散热装置(2)的散热管道(21)包括第三进水口(212)、第三出水口(211);
在所述散热管道(21)的所述第三进水口(212)、所述第三出水口(211)处分别接入一个自密封式快接头,以实现带压拔插。
优选地,所述冷水机组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监控装置;
所述温度监控装置与所述电控柜(1)电连接,对所述电控柜的温度值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温度值及温度变化速率控制所述阀门(7)的开度。
在本发明提供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方法,应用于所述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监测电控柜的温度值并计算温度变化速率;
判断所述温度值是否达到预设温度;
若判断为是,则控制所述阀门开启,并根据所述温度变化速率动态调节所述阀门的开度。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变化速率动态调节所述阀门的开度包括:
获取所述阀门的最大开度和最小开度;
根据所述温度变化速率以及所述最大开度和所述最小开度,建立阀门开度与所述温度变化速率的线性关系;
判断所述温度变化速率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速率;若是,则控制所述阀门维持最大开度;
若否,则结合所述线性关系并根据温度变化速率动态调节所述阀门的开度。
优选地,结合所述线性关系并根据温度变化速率线性调节所述阀门的开度包括:
判断所述温度变化速率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速率;
若是,则结合所述线性关系调节所述阀门的开度线性增大或减小,直至判断所述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度,关闭所述阀门;
若否,则维持所述阀门的最小开度,直至判断所述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度,关闭所述阀门;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速率。
实施本发明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冷水机组包括冷凝装置、以及与冷凝装置连通的压缩机和节流阀;冷却介质与冷却剂在换热装置中进行热交换;冷却剂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经过冷却后的冷却介质流入散热装置直接对电控柜内的变频器进行散热。无需考虑压力控制,能够直接利用冷水机组自身的冷量,对变频器进行散热。通过阀门控制流入散热装置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进而实现精准温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阀门开度与温度变化速率的线性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冷水机组包括冷凝装置(6)、以及与冷凝装置(6)连通的压缩机(4)和节流阀(5);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包括:内部设置有变频器的电控柜(1)、设置于电控柜(1)底部的散热装置(2)、换热装置(3)以及连通换热装置(3)的第一管路;
换热装置(3)设置有流通冷却介质的第一换热通道和流通冷却剂的第二换热通道,冷却介质与冷却剂在换热装置(3)中进行热交换;
第一换热通道设有第一进水口(31)和第一出水口(32);第一管路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31)的第一进液管路、连通第一出水口(32)的第一出液管路,第一进液管路供冷却介质流入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第一出液管路供冷却介质流出第一换热通道;
散热装置(2)上设置有流通冷却介质的散热管道(21),冷却介质吸收电控柜(1)内部的变频器的热量,实现散热;散热管道(21)分别通过第二出液管路与第一进液管路连通、通过第二进液管路与第一出液管路连通;第二进液管路上还设有控制第二进液管路流通的阀门(7)。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控柜(1)的底部与散热装置(2)之间涂有导热硅脂。
具体地,电控柜(1)底部设置散热装置(2),散热装置(2)与电控柜(1)之间涂有导热硅脂,保证接触良好,降低热阻。换热装置(3)为蒸发器,冷却介质在换热装置(3)的第一换热通道流通、冷却剂在换热装置(3)的第二换热通道流通。冷却介质和冷却剂进行换热时,冷却剂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使冷却介质的温度降低,冷却剂的温度升高气化,实现换热。其中,变频器设置在电控柜(1)内部,变频器底部紧贴安装钣金,通过安装钣金固定在电控柜(1)内部。
换热装置(3)的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一出水口(32)流出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二出液管路流入散热装置(2)的散热通道(21),冷却介质对电控柜(1)内部的变频器的热量进行吸收,以使变频器的工作温度降低,提高机组的能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频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给冷却介质提供循环动力的循环水泵(8);循环水泵(8)设置在第一出液管路上,且设置在阀门(7)与第一出水口(32)之间;循环泵(8)的出水口通过第三管路连至电池,供冷却介质从第一出水口(32)流至电池、散热管道(21),以使冷却介质吸收电池的热量,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
具体地,冷却介质从换热装置(3)的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一出水口(32)流出后,通过循环水泵(8)给冷却介质提供循环动力,使得冷却介质一部分流入了散热装置(2),一部分通过第三管路流至电池。以使冷却介质吸收电池的热量,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达到冷水机组对电池进行散热的同时、利用机组本体的冷量,给变频器进行散热。并且,循环水泵(8)设置在阀门(7)与换热装置(3)的第一出水口(32)之间,在冷却介质流入散热管道(21)后,达到防止已经流入散热管道(21)的冷却介质倒流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频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连通换热装置(3)与压缩机(4)、节流阀(5)、冷凝装置(6)的第二管路;第二换热通道还包括冷却剂入口(34)和冷却剂出口(33);
第二管路包括连通所述冷却剂入口(34)与节流阀(5)的第三进液管路、连通冷却剂出口(33)与压缩机(4)的第三出液管路;第三出液管路供冷却剂从第二换热通道流至压缩机(4),第三进液管路供冷却剂从节流阀(5)流至第二换热通道,以使冷却剂通过第二管路在第二换热通道、压缩机(4)、节流阀(5)、冷凝装置(6)之间完成冷却剂循环。
具体地,换热装置(3)的第一换热通道流通冷却介质,且冷却介质从第一出液管路流出后,分别通过循环水泵(8)、第二进液管路流入散热装置(2)的散热管道(21)、通过第三管路流至电池,以实现冷却机组对电池进行散热的同时还能够利用自身的冷量对变频器散热。
换热装置(3)的第二换热通道流通冷却剂,在换热装置(3)中完成换热的冷却剂吸收冷却介质热量后温度升高,并从第二换热通道的冷却剂出口(33)流出;通过第三出液管路、依次流至压缩机(4)、冷凝装置(6)、节流阀(5)后,从冷却剂入口(34)进入第二换热通道;冷却剂在第二换热通道再次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介质进行换热,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后从冷却剂出口(33)流出。以使冷却剂在换热装置(3)、压缩机(4)、节流阀(5)、冷凝装置(6)之间完成冷却剂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装置(6)包括冷凝器(61)、冷凝风机(62);冷凝器(61)与压缩机(4)连通,压缩机(4)通过第三出液管路将换热装置(3)经过换热后流出的冷却剂进行压缩加压,形成高压高温冷却剂气体;冷凝器(61)对流入的高压高温冷却剂气体进行冷凝、且冷凝风机(62)对进入冷凝器(61)的高压高温冷却剂气体进行散热后,形成低温高压冷却剂液体,流至节流阀(5);节流阀(5)对低温高压冷却剂液体进行降压后通过第二进液管路流至换热装置(3),以使冷却剂在换热装置中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完成冷却剂的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7)包括电动球阀;散热装置(2)的散热管道(21)包括第三进水口(212)、第三出水口(211);在散热管道(21)的第三进水口(212)、第三出水口(211)处分别接入一个自密封式快接头,以实现带压拔插,达到在对电控柜中变频器进行维护时,能够通过拔自密封式快接头直接拆卸且插拔无渗漏。
优选地,散热装置(2)包括散热冷板;换热装置(3)包括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包括两个换热管道;冷却介质从第一进水口(31)进入第一换热管道,从第一出水口(32)流出第一换热管道;冷却剂从冷却剂入口(34)进入第二换热管道,从冷却剂出口(33)流出第二换热管道。
可选地,在散热装置(2)的第三出液管路、第三进液管路上设置电磁阀或手动球阀,以实现在需要对变频器或电控柜进行维护时,自动或手动切断冷却介质流通至散热管道(21)。
参考图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冷却介质从回水端流出,通过第一进液管路从第一进水口(31)流入换热装置(3)的第一换热通道;换热装置(3)的第一换热通道内流通冷却介质,与第二换热通道的冷却剂进行换热,冷却剂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使冷却介质达到冷却;
经过冷却后的冷却介质从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一出水口(32)流出至第一出液管路,并分别通过循环水泵(8)、第二进液管路流入散热装置(2)的散热管道(21)、通过第三管路流至电池,以实现冷水机组对变频器和电池的散热。吸收变频器和电池的热量后的冷却介质分别通过散热管道(21)的第三出水口(211)流至第一进液管路、通过供水端流至回水端,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
换热装置(3)的第二换热通道流通冷却剂,在换热装置(3)中完成换热的冷却剂吸收冷却介质热量后温度升高并气化,并从第二换热通道的冷却剂出口(33)流出;通过第三出液管路流至压缩机(4),压缩机(4)通过所述第三出液管路将换热装置(3)经过换热后流出的冷却剂进行压缩加压,形成高压高温冷却剂气体;
冷凝器(61)对高压高温冷却剂气体进行冷凝、且冷凝风机(62)对进入冷凝器(61)的高压高温冷却剂气体进行散热后形成低温高压冷却剂液体,流至节流阀(5);节流阀(5)对低温高压冷却剂液体进行降压后通过第二进液管路流入换热装置(3)的第二换热通道;
冷却剂在第二换热通道再次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介质进行换热,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后从冷却剂出口(33)流出。以使冷却剂在换热装置(3)、压缩机(4)、节流阀(5)、冷凝装置(6)之间完成冷却剂循环。达到在冷水机组制冷运行时,换热装置(3)作为蒸发器,整体是低温工况,直接借用机组本体的冷量,即可满足变频器的制冷需求。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冷却剂为冷媒,冷媒可以为相关技术中常用的冷媒技术中的冷媒,冷媒用于传递热量。由于变频器是通过流经散热装置(2)的冷却介质吸热来实现降温的,而冷却介质通常为水、乙二醇等冷却液体,达到无需严格考虑压力问题,借用机组本体的冷量对变频器进行降温的技术效果。
在图2示出的本发明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方法实施例中,该方法应用于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实时监测电控柜的温度值并计算温度变化速率;
具体地,为了更好地对阀门的开度进行控制,在检测电控柜内的变频器的温度值T时,也对电控柜内的变频器的温度变化速率进行计算。该温度变化速率可以是温升变化速率,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电控柜的温度值的变化值。温升变化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v=ΔT/Δt(1)。
其中,v为温度变化速率;Δt为设定时间;ΔT为设定时间内的电控柜温度值T的变化值;可选地,ΔT的范围为3~10秒。
步骤S2:判断温度值T是否达到预设温度T1;
具体地,在实时监测电控柜内变频器的温度值时,由于变频器等功率器件工作时,会出现温度升高的情况,但通常情况下,达到预设温度时,才需对变频器进行额外的散热工作;以避免浪费散热资源,有效进行控温。
步骤S3:若判断为是,则控制阀门开启,并根据温度变化速率动态调节阀门的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中根据温度变化速率v动态调节阀门的开度包括以下步骤:
S31:获取阀门的最大开度和最小开度;
S32:根据温度变化速率以及最大开度和最小开度,建立阀门开度与温度变化速率v的线性关系;
S33:判断温度变化速率v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速率v1;
S34:若是,则控制阀门维持最大开度;
S35:若否,则结合线性关系并根据温度变化速率v动态调节阀门的开度。
S351:判断温度变化速率v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速率v2;
S352:若是,则结合线性关系调节阀门的开度线性增大或减小,直至判断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关闭阀门;
S353:若否,则维持阀门的最小开度,直至判断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度,关闭阀门;其中,第二预设速率v2小于第一预设速率v1。
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图2为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阀门开度与温度变化速率的线性关系图。
当判断电控柜的温度值T达到预设温度时,需要将换热装置(3)内的冷却介质引流至散热装置(2),以对电控柜内的变频器进行散热。此时,为了更好地控制冷却介质的流量,需要对设置在第二进液管路上的阀门的开度进行控制。
当判断电控柜的温度值T达到预设温度T1时,控制阀门打开,且根据预先计算的温度变化速率v决定阀门的开度,此时的温度变化速率v是在阀门开启前计算出来的,使得再根据该温度变化速率v确定阀门开度的时候,可以准确控温,根据控制前的温度变化速率情况,去确定阀门开度,可以有效避免控温的滞后性。
当温度值T达到预设温度T1,且温度变化速率v<v2时,则控制阀门开启且维持最小开度;并继续监测实时监测电控柜的温度值并计算温度变化速率。若T逐渐减小且小于预设温度T1,则控制阀门关闭;若温度变化速率v仍增加且v1>v≥v2,则根据图3所示的线性关系,动态调节阀门的开度,使得阀门开度线性增大,以使冷却介质对电控柜内的变频器的散热速率提高。
当v1>v≥v2时,根据图3所示的线性关系,动态调节阀门的开度;直至v<v2,控制阀门维持最小开度;直至T小于预设温度,控制阀门关闭。
当v>v1时,也就是说,电控柜的温度短时间内快速上升,此时控制阀门维持最大开度,以使电控柜内的变频器得到快速高效地散热。由于阀门维持着最大开度,流过散热装置(2)的冷却介质对变频器进行快速散热,使得电控柜的温度值T下降,温度变化速率v也同时减小;当温度变化速率v减小至v≤v1-Δv时,则根据图3所示的线性关系,动态调节阀门的开度;直至v<v2,控制阀门维持最小开度;直至T小于预设温度T1,关闭阀门。其中,Δv为温度变化速率的回差。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所述冷水机组包括冷凝装置(6)、以及与所述冷凝装置(6)连通的压缩机(4)和节流阀(5);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设置有变频器的电控柜(1)、设置于所述电控柜(1)底部的散热装置(2)、换热装置(3)以及连通所述换热装置(3)的第一管路;
所述换热装置(3)设置有流通冷却介质的第一换热通道和流通冷却剂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冷却介质与所述冷却剂在所述换热装置(3)中进行热交换;
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设有第一进水口(31)和第一出水口(32);
所述第一管路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31)的第一进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32)的第一出液管路,所述第一进液管路供所述冷却介质流入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一出液管路供所述冷却介质流出所述第一换热通道;
所述散热装置(2)上设置有流通所述冷却介质的散热管道(21),所述冷却介质吸收所述电控柜(1)内部的变频器的热量,实现散热;
所述散热管道(21)分别通过第二出液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连通、通过第二进液管路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路连通;
所述第二进液管路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二进液管路流通的阀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所述换热装置(3)与所述压缩机(4)、所述节流阀(5)、所述冷凝装置(6)的第二管路;
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还包括冷却剂入口(34)和冷却剂出口(33);
所述第二管路包括连通所述冷却剂入口(34)与所述节流阀(5)的第三进液管路、连通所述冷却剂出口(33)与所述压缩机(4)的第三出液管路;
所述第三出液管路供所述冷却剂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流至所述压缩机(4),所述第三进液管路供所述冷却剂从所述节流阀(5)流至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以使所述冷却剂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在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压缩机(4)、所述节流阀(5)、所述冷凝装置(6)之间完成冷却剂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给所述冷却介质提供循环动力的循环水泵(8);
所述循环水泵(8)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液管路上,且设置在所述阀门(7)与所述第一出水口(32)之间;
所述循环水泵(8)通过第三管路连至电池,供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第一出水口(32)流至所述电池、所述散热管道(21),以吸收所述电池的热量,降低所述电池的工作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柜(1)的底部与所述散热装置(2)之间涂有导热硅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6)包括冷凝器(61)、冷凝风机(62);
所述冷凝器(61)与所述压缩机(4)连通,所述压缩机(4)通过所述第三出液管路将所述换热装置(3)经过换热后流出的冷却剂进行压缩加压并形成高压高温冷却剂气体;
所述冷凝器(61)对所述高压高温冷却剂气体进行冷凝、且所述冷凝风机(62)对进入所述冷凝器(61)的高压高温冷却剂气体进行散热,形成低温高压冷却剂液体并流至所述节流阀(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7)包括电动球阀;所述散热装置(2)的散热管道(21)包括第三进水口(212)、第三出水口(211);
在所述散热管道(21)的所述第三进水口(212)、所述第三出水口(211)处分别接入一个自密封式快接头,以实现带压拔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监控装置;
所述温度监控装置与所述电控柜(1)电连接,对所述电控柜的温度值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温度值及温度变化速率控制所述阀门(7)的开度。
8.一种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监测电控柜的温度值并计算温度变化速率;
判断所述温度值是否达到预设温度;
若判断为是,则控制所述阀门开启,并根据所述温度变化速率动态调节所述阀门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变化速率动态调节所述阀门的开度包括:
获取所述阀门的最大开度和最小开度;
根据所述温度变化速率以及所述最大开度、所述最小开度,建立阀门开度与所述温度变化速率的线性关系;
判断所述温度变化速率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速率;若是,则控制所述阀门维持最大开度;
若否,则结合所述线性关系并根据温度变化速率动态调节所述阀门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线性关系并根据温度变化速率线性调节所述阀门的开度包括:
判断所述温度变化速率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速率;
若是,则结合所述线性关系调节所述阀门的开度线性增大或减小,直至判断所述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度,关闭所述阀门;
若否,则维持所述阀门的最小开度,直至判断所述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度,关闭所述阀门;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速率。
CN202311059341.1A 2023-08-21 2023-08-21 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170828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9341.1A CN117082826A (zh) 2023-08-21 2023-08-21 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9341.1A CN117082826A (zh) 2023-08-21 2023-08-21 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2826A true CN117082826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03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59341.1A Pending CN117082826A (zh) 2023-08-21 2023-08-21 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828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98538B1 (en) Cool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WO2019149167A1 (zh) 一种空调散热结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424124A (zh) 充电桩液冷系统及冷却方法
CN111258402A (zh) 一种服务器芯片重力型热管的服务器散热系统
CN213089964U (zh) 顶出风式空调室外机
CN112432256A (zh) 控制电路板、电器盒、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082826A (zh) 冷水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5068722B (zh) 一种双循环回路的水箱设备
CN212367813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
CN112566464B (zh) 一种空调器
CN213991483U (zh) 一种电气柜散热装置、电气柜及变频器
CN112689439B (zh) 一种电气柜散热装置、电气柜及其应用
CN111271778A (zh) 一种室外机主板散热系统、方法、空调器
CN217336290U (zh) 一种蓄冷散热装置
CN219160682U (zh) 一种制冷量可自动调节的变频冰箱制冷装置
CN219352236U (zh) 空调变频器冷却系统及空调器
CN214198944U (zh) 控制电路板、电器盒、空调系统
CN217742090U (zh) 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数据中心复合冷却系统
CN220710423U (zh) 一种电池及功率器件恒温控制装置
CN220541402U (zh) 空调系统
CN218583316U (zh) 空调系统
CN220674233U (zh) 数据中心用液冷系统
CN215597547U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
CN220963486U (zh) 电化学储能系统用的热管理系统
CN215345581U (zh) 一种带自然冷却功能的机柜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