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7984A - 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7984A
CN117067984A CN202310884382.8A CN202310884382A CN117067984A CN 117067984 A CN117067984 A CN 117067984A CN 202310884382 A CN202310884382 A CN 202310884382A CN 117067984 A CN117067984 A CN 117067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etermining
power consumption
temperature
rem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843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媛
艾名升
吕金梦
辛文萍
董曦
谷业明
陈聪
陈麒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843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679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67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79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12Recording operating variables ; Monitoring of operating vari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60Navigation input
    • B60L2240/66Ambient conditions
    • B60L2240/662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40Control modes
    • B60L2260/50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 B60L2260/52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drive range estimation, e.g. of estimation of available travel d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40Control modes
    • B60L2260/50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 B60L2260/54Energy consumption esti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可以提高剩余续驶里程计算的准确性。该方法包括:确定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确定所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所述百公里耗电量是云平台根据所述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并发送给所述车辆后保存在所述车辆中的;根据所述电池剩余能量和所述百公里耗电量,确定剩余续驶里程。

Description

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作为清洁、高效的交通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有限的电池容量使得电动汽车在出行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充电,若不能按时充电,车辆可能会在中途没电而出现无法行驶的情况,因此电动汽车的剩余续驶里程成为了用户出行需参考的重要信息,根据剩余续驶里程可以合理地规划行驶路线,并及时地给车辆充电。
相关技术中,关于电动汽车的剩余续驶里程多采用基于标准温度、标准工况的计算方法,由于计算方法单一,当车辆的行驶环境发生变化时,剩余续驶里程的计算结果容易产生较大偏差,降低用户的驾驶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剩余续驶里程采用基于标准温度、标准工况的计算方法,从而导致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包括:
确定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
确定所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所述百公里耗电量是云平台根据所述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并发送给所述车辆后保存在所述车辆中的;
根据所述电池剩余能量和所述百公里耗电量,确定剩余续驶里程。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当前电池能量;
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荷电状态,并根据所述电池荷电状态和所述当前电池能量,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
可选地,所述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为通过实验测试得到的不同温度点与不同电池能量之间的温度-能量曲线。
可选地,所述百公里耗电量是所述云平台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获取所述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所述行驶数据包括所述车辆在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次数、所述车辆在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的行驶路程和所述车辆在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的耗电量;
根据所述车辆在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次数、所述行驶路程和所述耗电量,确定所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
可选地,所述百公里耗电量是所述云平台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针对每一所述行驶工况,确定对应的所述耗电量除以对应的所述行驶路程的第一结果,并确定对应的所述行驶次数除以所述多个行驶工况下行驶次数总和的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作为权重值,对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对应的所述第一结果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
可选地,所述云平台用于按照预设更新间隔定期更新所述百公里耗电量,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空中下载技术OTA周期性从云平台获取新的百公里耗电量,并根据所述新的百公里耗电量,对历史保存的所述百公里耗电量进行更新。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剩余续驶里程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所述百公里耗电量是云平台根据所述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并发送给所述车辆后保存在所述车辆中的;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剩余能量和所述百公里耗电量,确定剩余续驶里程。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当前电池能量;
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荷电状态,并根据所述电池荷电状态和所述当前电池能量,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
可选地,所述剩余续驶里程确定装置中的所述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为:
通过实验测试得到的不同温度点与不同电池能量之间的温度-能量曲线。
可选地,所述百公里耗电量是所述云平台通过如下模块得到的: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所述行驶数据包括所述车辆在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次数、所述车辆在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的行驶路程和所述车辆在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的耗电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辆在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次数、所述行驶路程和所述耗电量,确定所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
可选地,所述计算模块用于:
针对每一所述行驶工况,确定对应的所述耗电量除以对应的所述行驶路程的第一结果,并确定对应的所述行驶次数除以所述多个行驶工况下行驶次数总和的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作为权重值,对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对应的所述第一结果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
可选地,所述云平台用于按照预设更新间隔定期更新所述百公里耗电量,所述剩余续驶里程确定装置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
通过空中下载技术OTA周期性从云平台获取新的百公里耗电量,并根据所述新的百公里耗电量,对历史保存的所述百公里耗电量进行更新。
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并且可以获取云平台根据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的百公里耗电量并保存在车辆中,从而根据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和百公里耗电量。与相关技术中的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相比,一方面结合车辆实际所处的环境温度,确定电池剩余能量,可以提高电池剩余能量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剩余续航里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百公里耗电量由云平台标定得到,可以提高百公里耗电量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车辆剩余续驶里程计算的准确性,便于用户根据剩余续驶里程规划后续的行驶路程。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剩余续驶里程确定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
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S101”、“S102”等用于区别步骤,而不必理解为按照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执行方法步骤。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相关技术中,关于电动汽车的剩余续驶里程多采用基于标准温度、标准工况的计算方法,具体地,先通过标准温度下的电池能量计算出电池剩余能量,然后通过电池剩余能量与标准工况下百公里耗电量的比值得出剩余续驶里程,由于该计算方法单一,当车辆的行驶环境发生变化时,剩余续驶里程的计算结果容易产生较大偏差,降低用户的驾驶体验。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可以提高车辆剩余续驶里程计算的准确性,便于用户根据剩余续驶里程规划后续的行驶路程。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确定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并根据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
应当理解的是,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为通过实验测试得到的不同温度点与不同电池能量之间的温度-能量曲线。
示例地,可以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不同温度点的电池能量:温度T1---电池能量E1,温度T2---电池能量E2,温度T3---电池能量E3,等等,根据测试得到的数据得到数据库,并绘制温度-能量曲线,车辆实际行驶时的环境温度通过查找曲线图可以得到相应温度下的电量。
还应当理解的是,该温度-能量曲线是针对同一车型的不同温度点与不同电池能量之间的温度-能量曲线,可以应用在同一种车型中,对于不同的车型需要重新进行实验测试并绘制曲线。
示例地,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等方式获取,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S102,确定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百公里耗电量是云平台根据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并发送给车辆后保存在车辆中的;
应当理解的是,云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的服务器集群,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一系列互联网服务,包括车辆管理、车辆远程控制、车辆监测等。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云平台可以对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和计算处理,由此得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并将百公里耗电量发送至车辆中进行保存。
应当理解的是,通过加权计算可以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得到更符合车辆行驶工况的百公里耗电量。
步骤S103,根据电池剩余能量和百公里耗电量,确定剩余续驶里程。
示例地,可以将电池当前剩余能量与百公里耗电量的比值确定为剩余续驶里程。
例如,可以通过如下计算式确定剩余续驶里程:
其中,S剩余表示车辆的剩余续驶里程,SOE表示电池剩余能量,W表示车辆的百公里耗油量。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根据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并且可以获取云平台根据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的百公里耗电量并保存在车辆中,从而根据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和百公里耗电量。与相关技术中的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相比,一方面结合车辆实际所处的环境温度,确定电池剩余能量,可以提高电池剩余能量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剩余续航里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百公里耗电量由云平台标定得到,可以提高百公里耗电量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车辆剩余续驶里程计算的准确性,便于用户根据剩余续驶里程规划后续的行驶路程。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理解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剩余里程确定方法,下面对上述各步骤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步骤S101可以是:
根据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车辆的当前电池能量;
确定车辆的电池荷电状态,并根据电池荷电状态和当前电池能量,确定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
应当理解的是,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会有所不同,在计算电池能量时,将环境温度作为一个变量加入计算中,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当前电池能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环境温度带入到温度-能量曲线中进行查询,可以更准确地得到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能量输出,从而可以掌握电池的实际性能。
还应当理解的是,电池荷电状态可以通过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获取,该系统可以监测并显示电池状态、输出状态等信息,其中包括了电池荷电状态。
示例地,可以将当前电池能量与电池荷电状态的乘积确定为电池当前剩余能量。
例如,可以通过如下计算式确定电池剩余能量:
SOE=SOC*Et
其中,SOE表示电池剩余能量,SOC表示电池荷电状态,Et表示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根据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获得更符合车辆所处行驶环境的电池剩余能量,由此可以提高电池剩余能量计算的准确性。同时,如果电池的剩余能量处于较低水平,用户也可以及时充电,避免因电量不足而影响驾驶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百公里耗电量可以是云平台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获取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行驶数据包括车辆在每一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次数、车辆在每一行驶工况下的行驶路程和车辆在每一行驶工况下的耗电量;
根据车辆在每一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次数、行驶路程和耗电量,确定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
示例地,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可以通过车辆行驶数据记录仪或车载数据采集器进行记录和储存,然后实时或周期性发送给云平台,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云平台接收到车辆发送的行驶数据后,可以基于该行驶数据确定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
应当理解的是,云平台接收的行驶数据可以包括车辆在每一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次数、车辆在每一行驶工况下的行驶路程和车辆在每一行驶工况下的耗电量,因此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百公里耗电量可以是云平台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针对每一行驶工况,确定对应的耗电量除以对应的行驶路程的第一结果,并确定对应的行驶次数除以多个行驶工况下行驶次数总和的第二结果;
将第二结果作为权重值,对每一行驶工况下对应的第一结果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
应当理解的是,将每一行驶工况对应的行驶次数除以多个行驶工况下行驶次数总和得到的第二结果,作为权重值进行加权计算,可以反映不同行驶路径对总体驾驶特征的影响程度,实现更为准确的加权计算。
例如,可以通过如下计算式确定每一行驶工况对应的第一结果:
其中,Hi表示第i个行驶工况对应的第一结果,Wi表示第i个行驶工况对应的耗电量,Si表示第i个行驶工况对应的行驶路程。
例如,可以通过如下计算式确定每一行驶工况对应的第二结果:
其中,Ki表示第i个行驶工况对应的第二结果,Ni表示第i个行驶工况对应的行驶次数,N表示多个行驶工况下行驶次数总和。
例如,可以通过如下计算式确定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
W=∑(i*i)*100
其中,W表示百公里耗电量,Hi表示第i个行驶工况对应的第一结果,Ki表示第i个行驶工况对应的第二结果,∑表示对i从1到n进行求和。
示例地,在一定的时间内,第一工况行驶N1次,对应的单次路程为S1,耗电量为W1;第二工况行驶N2次,对应的单次路程为S2,耗电量为W2;第三工况行驶N3次,对应的单次路程为S3,耗电量为W3;等等,云平台可以将上述收集到的数据通过如下计算式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具有代表性的百公里耗电量:
其中,W表示百公里耗电量,Wi表示第i个行驶工况对应的耗电量,Si表示第i个行驶工况对应的行驶路程,Ni表示第i个行驶工况对应的行驶次数,N表示多个行驶工况下行驶次数总和。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将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进行加权计算,从而反映出用户的驾驶习惯对车辆能耗的影响,得到符合车辆实际使用情况的百公里耗电量。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云平台可以用于按照预设更新间隔定期更新百公里耗电量。相应地,车辆还可以通过空中下载技术OTA周期性从云平台获取新的百公里耗电量,并根据新的百公里耗电量,对历史保存的百公里耗电量进行更新。
应当理解的是,OTA(Over-the-Air,空中下载技术)是通过互联网无线传输技术,将新的软件和固件等更新推送到相关设备中的一种技术。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空中下载技术OTA可以将云平台根据预设周期间隔定期更新的数据传输至车辆中,以保证车辆计算的准确性。
示例地,预设更新间隔可以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及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例如,一个月或三个月,等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通过上述方式,车辆可以通过OTA获取到云平台按照预设更新间隔定期更新的百公里耗电量,从而可以周期性对历史保存的百公里耗电量进行更新,获得更准确、更符合车辆实际使用情况的百公里耗电量,进一步提高百公里耗电量的准确性。
下面参照图2,对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参照图2,该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标准温度下电池能量;
步骤S202,将电池荷电状态SOC和标准温度下电池能量E的乘积确定为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SOE;
步骤S203,获取标准工况下的百公里耗电量;
步骤S204,将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SOE与标准工况下的百公里耗电量W的比值确定为剩余续驶里程S剩余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先通过标准温度下的电池能量计算出电池剩余能量,然后通过电池剩余能量与标准工况下百公里耗电量的比值得出剩余续驶里程,但是该计算方法单一,不能较为准确的计算出非标准温度、非标准工况的剩余续驶里程,当车辆的行驶环境发生变化时,剩余续驶里程的计算结果容易产生较大偏差,降低用户的驾驶体验。
下面参照图3,对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参照图3,该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测试多温度点的电池能量;
步骤S302,根据测试数据绘制温度-能量曲线;
步骤S303,将车辆行驶的环境温度T带入温度-能量曲线,得到对应的电池能量;
步骤S304,将电池荷电状态SOC和当前电池能量Et的乘积确定为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SOE;
步骤S305,根据用户使用情况,云平台标定车辆行驶路程和相应的耗电量;
步骤S306,加权计算不同行驶路程及耗电量;
步骤S307,经过云平台处理得到百公里耗电量;
步骤S308,通过空中下载技术OTA远程更新车辆数据;
步骤S309;获取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
步骤S310,在一定时间后,云平台更新标定的数据,进入步骤S305;
步骤S311,将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SOE与百公里耗电量W的比值确定为剩余续驶里程S剩余
上述各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已在上文进行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根据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并且可以获取云平台根据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的百公里耗电量,从而根据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和百公里耗电量。与相关技术中的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相比,一方面结合车辆实际所处的环境温度,确定电池剩余能量,可以提高电池剩余能量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剩余续航里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百公里耗电量由云平台标定得到,可以提高百公里耗电量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车辆剩余续驶里程计算的准确性,便于用户根据剩余续驶里程规划后续的行驶路程。
此外,通过上述方式,车辆可以通过OTA获取到云平台按照预设更新间隔定期更新的百公里耗电量,从而周期性对历史保存的百公里耗电量进行更新,获得更准确、更符合车辆实际使用情况的百公里耗电量,进一步提高剩余续航里程的准确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剩余里程确定装置,参照图4,该剩余里程确定装置40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并根据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
第二确定模块402,用于确定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百公里耗电量是云平台根据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并发送给车辆后保存在车辆中的;
第三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电池剩余能量和百公里耗电量,确定剩余续驶里程。
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401用于:
根据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车辆的当前电池能量;
确定车辆的电池荷电状态,并根据电池荷电状态和当前电池能量,确定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
可选地,剩余续驶里程确定装置400中的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为:
通过实验测试得到的不同温度点与不同电池能量之间的温度-能量曲线。
可选地,百公里耗电量是云平台通过如下模块得到的: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行驶数据包括车辆在每一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次数、车辆在每一行驶工况下的行驶路程和车辆在每一行驶工况下的耗电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车辆在每一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次数、行驶路程和耗电量,确定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
可选地,计算模块用于:
针对每一行驶工况,确定对应的耗电量除以对应的行驶路程的第一结果,并确定对应的行驶次数除以多个行驶工况下行驶次数总和的第二结果;
将第二结果作为权重值,对每一行驶工况下对应的第一结果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
可选地,云平台用于按照预设更新间隔定期更新百公里耗电量,剩余续驶里程确定装置400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
通过空中下载技术OTA周期性从云平台获取新的百公里耗电量,并根据新的百公里耗电量,对历史保存的百公里耗电量进行更新。
通过上述装置,可以结合车辆实际所处的环境温度,确定电池剩余能量,可以提高电池剩余能量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剩余续航里程的准确性。并且,百公里耗电量由云平台标定得到,可以提高百公里耗电量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车辆剩余续驶里程计算的准确性,便于用户根据剩余续驶里程规划后续的行驶路程。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所述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
确定所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所述百公里耗电量是云平台根据所述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并发送给所述车辆后保存在所述车辆中的;
根据所述电池剩余能量和所述百公里耗电量,确定剩余续驶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当前电池能量;
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荷电状态,并根据所述电池荷电状态和所述当前电池能量,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为通过实验测试得到的不同温度点与不同电池能量之间的温度-能量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公里耗电量是所述云平台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获取所述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所述行驶数据包括所述车辆在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次数、所述车辆在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的行驶路程和所述车辆在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的耗电量;
根据所述车辆在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次数、所述行驶路程和所述耗电量,确定所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公里耗电量是所述云平台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针对每一所述行驶工况,确定对应的所述耗电量除以对应的所述行驶路程的第一结果,并确定对应的所述行驶次数除以所述多个行驶工况下行驶次数总和的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作为权重值,对每一所述行驶工况下对应的所述第一结果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平台用于按照预设更新间隔定期更新所述百公里耗电量,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空中下载技术OTA周期性从云平台获取新的百公里耗电量,并根据所述新的百公里耗电量,对历史保存的所述百公里耗电量进行更新。
7.一种剩余续驶里程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车辆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百公里耗电量,所述百公里耗电量是云平台根据所述车辆在多个行驶工况下的行驶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并发送给所述车辆后保存在所述车辆中的;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剩余能量和所述百公里耗电量,确定剩余续驶里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以及电池能量与温度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当前电池能量;
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荷电状态,并根据所述电池荷电状态和所述当前电池能量,确定所述车辆的电池剩余能量。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884382.8A 2023-07-18 2023-07-18 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Pending CN1170679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4382.8A CN117067984A (zh) 2023-07-18 2023-07-18 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4382.8A CN117067984A (zh) 2023-07-18 2023-07-18 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7984A true CN117067984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03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84382.8A Pending CN117067984A (zh) 2023-07-18 2023-07-18 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6798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70340B (zh) 一种车辆剩余行驶里程的获取方法、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0562096B (zh) 一种剩余里程预测方法及装置
Tannahill et al. Future vision for reduction of range anxiety by using an improved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electric vehicle batteries implemented with low‐cost microcontrollers
EP3450919A1 (en) Route estimation apparatus and route estimation method
WO2012077425A1 (ja) 車両情報管理サーバ、車両情報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情報管理方法
CN112208337B (zh) 电动两轮车里程纠偏方法、装置及电动两轮车
CN111832881A (zh) 基于路况信息预测电动车能耗的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191824A (zh) 一种动力电池容量衰减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5817183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预测方法及预测装置
CN108985966B (zh) 电量消耗计算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1124419A (ja) バッテリ劣化判定装置、バッテリ劣化判定方法、及びバッテリ劣化判定プログラム
CN116562405A (zh) 一种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预约充电智能方法、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CN108810816B (zh) 蓄电装置的信息收集系统
JP7063055B2 (ja) 蓄電装置の情報収集システム
Sangeetha et al. Validation of EKF based SoC estimation using vehicle dynamic modelling for range prediction
CN113469455A (zh) 一种续航数据的预估方法和装置
CN112765726A (zh) 一种寿命预测方法及装置
Shaw et al. Instantaneous fuel consumption estimation using smartphones
CN117067984A (zh) 剩余续驶里程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CN115583153A (zh) 一种续航里程计算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4043875A (zh) 基于大数据的剩余里程预估偏差分析方法和系统
CN115688957A (zh) 一种车辆能耗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012462B2 (ja) 情報処理サーバ、クライアント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13525385A (zh) 一种车辆行程能耗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Armenta-Déu et al. Real consumption protocol for driving range determination in EV: application to urban rou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