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7945A - 一种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的升压充电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的升压充电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7945A
CN117067945A CN202210496469.3A CN202210496469A CN117067945A CN 117067945 A CN117067945 A CN 117067945A CN 202210496469 A CN202210496469 A CN 202210496469A CN 117067945 A CN117067945 A CN 117067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circuit
protection switch
switch
charging system
bo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64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诸葛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to CN2022104964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679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67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79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升压充电系统,具有:电感器;三个半桥电路;三个半桥电路的中间极点分别与车辆的电动机的三相感应线圈连接;电感器分别与三个半桥电路的中间极点连接并在电感器和三个半桥电路之间分别设置变压开关;具有连接到并联设置的三个半桥电路的两端并分别连接外部直流电源和动力电池的正电轨和负电轨的输入电路,正电轨上设置了直充开关;以及根据车辆的运行条件控制升压充电系统的运行模式的电路控制模块。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上述升压充电系统进行升压充电、降压供电、以及推进车辆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有效满足了在不同使用场景下车辆对充电桩兼容性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的升压充电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电动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的升压充电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车辆的设计和制造中,电动车辆发展迅速,诸如纯电动车辆(BEV)、插电式电动车辆(PHEV)以及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中都包含用于驱动车轮的动力电池。目前的电动车辆为了提高续航里程,动力电池的容量越来越大,其标定的电压等级也越来越高,诸如800V电压等级电动车辆。但目前多数的充电桩的输出电压等级为400V或者750V标准,不能完全满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快速充电至100%需求。
虽然目前已经有基于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以升压方式为电池组进行充电的技术方案,例如:充电桩为400V的标定电压,通过电机控制器和电机的电感线圈的使用,最终实现为更高标定电压的电池组进行充电。
但在使用电机控制器和电极的电感线圈进行升压充电的过程中,电机控制器、电机及其回路全程均参与。当电机线圈长时间通过大电流,由于其铜线发热,这样的设计带给了永磁同步电机退磁风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机设备的老化损伤,影响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在以上背景下,发明人意识到,需要一种改进的升压充电的方法,在充电过程中不会对电机产生影响。
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升压充电系统以及使用该升压充电系统在不同的模式下进行升压充电、降压供电以及推进车辆的方法,有效提升了充电兼容性以满足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动力电池的使用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升压充电系统:其中,升压充电系统具有:
至少一个电感器;
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
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的中间极点分别与车辆的电动机的三相感应线圈连接;
电感器分别与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的中间极点连接并在电感器和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之间分别设置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
输入电路,输入电路包含连接到并联设置的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的两端并分别连接外部直流电源和车辆的动力电池的正电轨和负电轨,以及在输入电路的正电轨上设置直充开关;
电路控制模块,电路控制模块根据车辆的运行条件控制升压充电系统的运行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还包括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
第一保护开关设置在第一半桥电路和第二半桥电路之间,第二保护开关设置在第二半桥电路和第三半桥电路之间,以及,第三保护开关设置在三相感应线圈与电感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还包括车载充电器,车载充电器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分别连接到电感器与外部直流电源之间以及负电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和第三半桥电路均为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还包含电容器,电容器设置在电感器和负电轨之间以使外部电源接入时与外部电源并联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运行模式包括直充模式、升压充电模式、放电模式以及推进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在直充模式、升压充电模式、放电模式中,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均闭合;以及,在推进模式下,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均断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的动力电池的升压充电的方法,包含:
闭合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
其中,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分别设置在电感器与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之间;
通过控制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和第三半桥电路的状态使电感器充能以提升充电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还包含接合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第一保护开关设置在第一半桥电路和第二半桥电路之间,第二保护开关设置在第二半桥电路和第三半桥电路之间,以及,第三保护开关设置在三相感应线圈与电感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正电轨和负电轨分别连接到并联设置的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的两端并分别连接外部直流电源和车辆的动力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进一步包含:基于车辆的运行条件使升压充电系统在升压充电模式、放电模式以及推进模式间转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闭合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闭合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以使升压充电系统在升压充电模式下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闭合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闭合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断开电路与外部直流电源;以使升压充电系统在放电模式下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断开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断开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以使升压充电系统在推进模式下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的动力电池升压充电的方法,包含:
比较车辆的动力电池的电压与外部电源的最大输出电压;以及
当电压大于最大输出电压时,控制车辆的升压充电系统在升压模式下运行以提升最大输出电压;
在升压模式下将升压充电系统的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闭合;
其中,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分别设置在升压充电系统的电感器与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进一步包含:闭合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第一保护开关设置在第一半桥电路和第二半桥电路之间,第二保护开关设置在第二半桥电路和第三半桥电路之间,以及,第三保护开关设置在三相感应线圈与电感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升压充电系统包含正电轨和负电轨,正电轨和负电轨连接到并联设置的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的两端并分别连接外部直流电源和车辆的动力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进一步包含:
升压充电系统还被设置在放电模式下运行,在放电模式下,闭合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并闭合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进一步包含:
升压充电系统还被设置在推进模式下运行,在推进模式下,断开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并断开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可以参考以下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可以省略相关的元件,或者在一些情况下比例可能已经被放大,以便强调和清楚地示出本文描述的新颖特征。另外,如本领域中已知的,系统部件可以被不同地布置。此外,在附图中,贯穿几个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部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升压充电系统的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车辆升压充电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车辆升压充电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升压充电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车辆升压充电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升压充电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并且其他实施例可以采取各种替代形式。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某些功能可能被夸大或最小化以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使用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参考任何一个附图所示出和描述的各种特征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他附图中所示的特征组合以产生没有明确示出或描述的实施例。所示特征的组合为典型应用提供了代表性实施例。然而,与本公开的教导相一致的特征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对于某些特定应用或实施方式可能是期望的。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车辆的升压充电系统10的电路图,在本实施例中,升压充电系统10可以连接到外部电源101。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外部电源101可以是商用的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以及家用220V的交流电源等。升压充电系统10包含为电动车辆供电的动力电池102,动力电池102通过正电轨103、负电轨104连接到外部电源101并通过直充开关S0控制其连通和关断。正电轨103和负电轨104之间设置了电容器C1,通过与动力电池102并联的电容器C1在动力电池102的放电过程中起到稳定电压的作用。升压充电系统10还包含三相逆变器105,三相逆变器105包含三个功率开关单元,三个功率开关单元具有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①-⑥,例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金属场效应管Mosfet,包括但不限于硅基及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器件。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①和④组成A相臂桥、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②和⑤组成B相臂桥以及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③和⑥组成C相臂桥。电感器L1分别连接到三相逆变器105的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和第三半桥电路的上下桥臂之间的中间极点O1、O2和O3,并分别设置第一变压开关S11、第二变压开关S12以及第三变压开关S13以通过上述变压开关分别控制电感器L1与三相逆变器105的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之间的连通和断开。电感器L1与负电轨104之间还设置了电容器C2,用于在升压放电的过程中实现电压叠加的升压作用。升压充电系统10还包括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控制模块被用于控制直充开关S0以及第一变压开关S11、第二变压开关S12、第三变压开关S13的导通,并向三相逆变器105输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信号以控制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以导通不同的电路回路。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可以是动力电池102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System,BMS)中的控制模块。
基于图1所示的电路图,可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不同的开关的导通和关断来在不同的模式下操作升压充电系统10。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不同的模式至少包括直充模式,升压充电模式,放电模式以及推进模式。
结合图1所示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在直充模式下的充电方法的流程20。在步骤S201中,将外部电源101与车辆的升压充电系统10连接;在步骤S202中,动力电池102的电池管理模块检测外部电源的最高输出电压Umax并与动力电池102的电压U进行比较,如果Umax大于等于U,则进入到步骤S203中,由控制模块控制直充开关S0闭合并使变压开关S11到S13均断开,电流直接通过正电轨103流向动力电池102的正极并从负电轨104流出从而形成直充充电通路,在该模式下,直接由外部电源101给动力电池102充电。
同样结合图1所示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其示出了在升压充电模式下的充电方法的流程30。在步骤S301中,将外部电源101与车辆的升压充电系统10连接;在步骤S302中,动力电池102的电池管理模块检测外部电源101的最高输出电压Umax并与动力电池102的电压U进行比较,如果Umax小于U,则表明外部电源101的电压小于动力电池的电压,需要通过本发明的升压充电系统10的升压电路对外部电源101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随后进入到步骤S303中,由控制模块控制直充开关S0断开并使变压开关S11到S13均闭合;接着进入到步骤S304中,通过控制模块向三相逆变器105输出PWM控制信号,以周期性地控制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①-⑥的导通和关断以实现不同的电流回路的导通。具体地,上述的控制过程如下:首先控制模块通过PWM控制信号控制三相逆变器105的上桥开关——即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①-③关断,同时下桥开关——即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④-⑥导通,此时外部电源101放电,电流首先流经电感器L1并分别流经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④-⑥并通过负电轨104返回到外部电源101形成回路,该回路为储能回路,即——在该周期中实现了电感器L1的储能。此时,电感器L1左端为负极,右端为正极。随后控制模块控制三相逆变器的上桥开关——即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①-③导通,同时下桥开关——即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④-⑥关断,此时外部电源101继续放电,电流流经电感器L1并接着流经并联的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①-③,在此过程中,电感器L1也同时放电,通过外部电源101和电感器L1以及电容器C2的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叠加实现电压的提升,从而为动力电池102充电,此时,电感器L1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可以理解的是,在动力电池102充满前,可以通过控制模块发出的PWM控制信号重复上述升压操作,直到动力电池102充满。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升压充电的方法除了可以应用于外部电源101为直流电源的情况,也同样可以适用于外部电源101为交流电源的情况,在外部电源101为交流电源的情况下,通过现有的车载充电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到外部交流电源并通过车载充电装置将外部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从而使其通过接入到上述的升压充电电路10中以实现上述升压充电的效果,提升车辆动力电池的充电适配性。
继续结合图1所示的电路图,本申请的上述升压充电系统10的电路还可以在推进模式下运行,在推进模式下运行时,控制模块控制直充开关S0以及变压开关S11到S13均断开,并通过PWM控制信号控制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①-⑥的导通和关断,以通过动力电池102向三相电机107供应电能以推进车辆。
接着如图4所示,当车辆的动力电池102被用于向外部负载108提供电能时,该升压充电系统10还可以用于降低输出电压以使其能够符合外部负载108的电压标准。
结合图4所示的电路图,在图5中示出了向外部负载108供电的降压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501中,将外部负载108接入到车辆的电源接口;在步骤S502中,动力电池102的控制模块检测外部负载108的工作电压Ui并与动力电池102的电压Uo进行比较,如果Ui小于U0,则表明外部负载108的工作电压小于动力电池102的电压,需要对动力电池102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以使其能用于向外部负载108供电;进入到步骤S503中,由控制模块控制直充开关S0断开并使变压开关S11到S13均闭合;随后进入到步骤S504中,通过控制模块向三相逆变器105输出PWM控制信号,以周期性地控制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①-⑥的导通和关断以实现不同的电流回路的导通。具体的控制方式如下:控制模块通过PWM控制信号控制三相逆变器105的上桥开关——即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①-③导通,同时下桥开关——即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④-⑥关断,此时电流由动力电源105分别流经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①-③并流经电感器L1然后流经外部负载108从负电轨104流回动力电池102,该回路为L1储能,即——在该周期中通过电感器L1储能。此时,电感器L1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形成与动力电池102相反的极性,从而实现输出给外部负载108的电压的降低。随后控制模块控制三相逆变器的上桥开关——即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①-③关断,同时下桥开关——即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④-⑥导通,此时由电感器L1放电,此时电感器L1左端为负极,右端为正极,电感器的电流流经外部负载108并分别流经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④-⑥流回电感器L1,在此过程中,动力电池102不向外部负载108提供电能,从而同样实现了向外部负载108提供降低的电压。可以理解的是,在外部负载108接入期间,可以通过控制模块发出PWM控制信号以重复上述降压流程以在外部负载108上施加稳定的降低的电压,直到外部负载108从该电路中移除。
接下来如图6示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三相电机107和三相逆变器105的三个半桥电路之间分别设置三个保护开关,即——SM1到SM3,其中,第一保护开关SM1设置在第一半桥电路和第二半桥电路之间,第二保护开关SM2设置在第二半桥电路和第三半桥电路之间,以及,第三保护开关SM3设置在三相电机107的感应线圈的末端与电感器L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三相电机107的感应线圈为星形连接。在使用升压充电系统10进行升压操作或使用上述升压充电系统10接入外部负载的情况下进行降压操作时,由控制模块发出控制信号使上述三个保护开关SM1到SM3均处于闭合状态,以使电流不会流经三相电机107的电感线圈,从而避免电流在绕组中产生涡流从而导致三相电机107中的永磁体的退磁问题,并避免电流流经三相电机107的绕组时产生的发热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开关SM3和电感器L1之间设置保护电阻RM以减小在绕组中的电流流动,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三相电机107。
此外,在图6所示的包含保护开关的实施例中,当使用车辆的电机107推进车辆时,第一保护开关SM1、第二保护开关SM2以及第三保护开关SM3断开,并且第一至第三变压开关S11-S13以及直充开关S0也均处于断开状态,以使动力电池102将电力供应给三相电机107用于车辆的推进。
在技术上可行的前提下,以上针对不同实施例所列举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从而形成本发明范围内的另外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反意连接词的使用旨在包括连接词。定或不定冠词的使用并不旨在指示基数。具体而言,对“该”对象或“一”和“一个”对象的引用旨在表示多个这样对象中可能的一个。此外,可以使用连接词“或”来传达同时存在的特征,而不是互斥方案。换句话说,连接词“或”应理解为包括“和/或”。术语“包括”是包容性的并且具有与“包含”相同的范围。
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能示例,并且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而给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针对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整体构思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彼此进行组合,并产生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车辆的升压充电系统,其中,所述升压充电系统具有:
至少一个电感器;
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
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的中间极点分别与所述车辆的电动机的三相感应线圈连接;
所述电感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的中间极点连接并在所述电感器和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之间分别设置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
输入电路,所述输入电路包含连接到并联设置的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的两端并分别连接所述外部直流电源和所述车辆的动力电池的正电轨和负电轨,以及在所述输入电路的正电轨上设置直充开关;
电路控制模块,所述电路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车辆的运行条件控制所述升压充电系统的运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充电系统,其中,还包括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
所述第一保护开关设置在第一半桥电路和第二半桥电路之间,所述第二保护开关设置在第二半桥电路和第三半桥电路之间,以及,第三保护开关设置在所述三相感应线圈与所述电感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充电系统,其中,还包括车载充电器,所述车载充电器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电感器与所述外部直流电源之间以及所述负电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充电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和第三半桥电路均为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充电系统,其中,还包含电容器,所述电容器设置在所述电感器和所述负电轨之间以使外部电源接入时与所述外部电源并联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压充电系统,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直充模式、升压充电模式、放电模式以及推进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压充电系统,其中,在所述直充模式、升压充电模式、放电模式中,所述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均闭合;以及,在所述推进模式下,所述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均断开。
8.一种控制车辆的动力电池的升压充电的方法,包含:
闭合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
其中,所述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分别设置在电感器与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之间;
控制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和第三半桥电路的状态使电感器充能以提升充电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含接合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开关设置在第一半桥电路和第二半桥电路之间,所述第二保护开关设置在第二半桥电路和第三半桥电路之间,以及,第三保护开关设置在所述三相感应线圈的末端与所述电感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正电轨和负电轨分别连接到并联设置的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的两端并分别连接所述外部直流电源和所述车辆的动力电池。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含:基于所述车辆的运行条件使所述升压充电系统在升压充电模式、放电模式以及推进模式间转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闭合所述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
闭合所述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以使所述升压充电系统在升压充电模式下运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闭合所述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
闭合所述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断开所述电路与所述外部直流电源;以使所述升压充电系统在所述放电模式下运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断开所述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
断开所述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以使所述升压充电系统在所述推进模式下运行。
16.一种控制车辆的动力电池升压充电的方法,包含:
比较车辆的动力电池的电压与外部电源的最大输出电压;以及
当所述电压大于所述最大输出电压时,控制车辆的升压充电系统在升压模式下运行以提升所述最大输出电压;
在所述升压模式下将所述升压充电系统的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闭合;
其中,所述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升压充电系统的电感器与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含:闭合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
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开关设置在第一半桥电路和第二半桥电路之间,所述第二保护开关设置在第二半桥电路和第三半桥电路之间,以及,第三保护开关设置在所述三相感应线圈与所述电感器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升压充电系统包含正电轨和负电轨,所述正电轨和负电轨连接到并联设置的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以及第三半桥电路的两端并分别连接所述外部直流电源和所述车辆的动力电池。
19.电压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含:
所述升压充电系统还被设置在放电模式下运行,在所述放电模式下,闭合所述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并闭合所述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含:
所述升压充电系统还被设置在推进模式下运行,在所述推进模式下,断开所述第一变压开关、第二变压开关以及第三变压开关;并断开所述第一保护开关、第二保护开关以及第三保护开关。
CN202210496469.3A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的升压充电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170679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6469.3A CN117067945A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的升压充电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6469.3A CN117067945A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的升压充电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7945A true CN117067945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01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6469.3A Pending CN117067945A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的升压充电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679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8041B2 (en) Electric vehicle
WO2022156387A1 (zh) 一种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KR102478091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 충전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227610B (zh) 电机控制电路和汽车
CN217994170U (zh) 电动车辆的充电系统和电动车辆
US20220216723A1 (en) Charging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9245220A (zh) 一种最少开关的充放电限流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231702B (zh) 基于双源电机的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
CN110601525A (zh) 新能源汽车集成车载充电变换系统
JP2023114972A (ja) モーター駆動システムを用いた車両用バッテリー充電システム
EP4032745B1 (en) Motor control unit, electric drive system, powertrain,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6740195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源及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
CN110461641A (zh) 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装置以及用于充电电路装置的方法
US11411505B2 (en) DC-DC converter with pre-charging of a first electrical network from a second electrical network
CN106787079A (zh) 能量管理方法及能量管理系统
CN11550351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067945A (zh) 一种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的升压充电系统和方法
CN211166517U (zh) 一种超级电容复合系统的充放电电路
WO2019180912A1 (ja) 電圧切替式直流電源
Salari et al. A new multiple input bidirectional HEV battery charger
CN113859004B (zh) 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及其车辆
CN112078377A (zh) 一种双绕组驱动-隔离变压充电一体化装置
CN111030221A (zh) 一种充电机电源系统及充电机
WO2019163080A1 (ja) 電圧切替式直流電源
CN21822866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