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1075A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1075A
CN117061075A CN202310971501.3A CN202310971501A CN117061075A CN 117061075 A CN117061075 A CN 117061075A CN 202310971501 A CN202310971501 A CN 202310971501A CN 117061075 A CN117061075 A CN 117061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ode
carrier
carrier aggregation
electronic devic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15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延昭
陶小峰
刘禹铭
彭召琦
郭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061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10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9Allocation based on distance or geographical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5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channel condition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确定直通链路中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其中电子设备用于直通链路一侧的第一网络节点,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与直通链路另一侧的第二网络节点协作执行载波聚合;以及在相关参数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可用分量载波配置为直通链路中用于载波聚合的载波,以与第二网络节点进行通信;其中,可用分量载波配置在第一网络节点的资源池中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资源池中。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申请为申请日为2018年8月3日、国际申请号为PCT/CN2018/098407、并于2019年11月4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发明名称为“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的第201880029584.1号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8月1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680258.4、发明名称为“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的技术,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载波聚合中,两个或更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被聚合以支持更宽的传输带宽。网络节点比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同时在一个或更多个分量载波上执行接收或发送。其中,被聚合的多个分量载波在频域上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非连续的。被聚合的分量载波包括主分量载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PCC,下文中也简称为主载波)和辅分量载波(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SCC,下文中也简称为辅载波)。PCC例如可以用于初始链接的建立和重建,SCC可以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可以被配置和激活。
另一方面,直通链路(sidelink)是网络节点之间进行直接通信的链路,比如D2D通信、V2V通信等,经由直通链路的通信可以没有网络控制节点的参与。在一些情况下,经由直通链路通信的网络节点可能位于网络控制节点的覆盖范围之外,从而无法可靠地接收来自网络控制节点的指令。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网络节点处于自主通信状态。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申请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申请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申请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申请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判断直通链路中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以及在该相关参数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可用分量载波配置为用于直通链路中的载波聚合的辅载波。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判断直通链路中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以及在该相关参数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可用分量载波配置为用于直通链路中的载波聚合的辅载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确定直通链路中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其中电子设备用于直通链路一侧的第一网络节点,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与直通链路另一侧的第二网络节点协作执行载波聚合;以及在相关参数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可用分量载波配置为直通链路中用于载波聚合的载波,以与第二网络节点进行通信;其中,可用分量载波配置在第一网络节点的资源池中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资源池中。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确定直通链路中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其中电子设备用于直通链路一侧的第一网络节点,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与直通链路另一侧的第二网络节点协作执行载波聚合;以及在相关参数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可用分量载波配置为直通链路中用于载波聚合的载波,以与第二网络节点进行通信;其中,可用分量载波配置在第一网络节点的资源池中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资源池中。
根据本申请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能够实现直通链路中用于载波聚合的辅载波的配置,提供了直通链路中载波聚合的灵活实现途径。
依据本申请的其它方面,还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其上记录有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以上以及其他优点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优点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描述本发明的典型示例,而不应看作是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作为sidelink场景的V2V通信场景的一个示例;
图2示出了作为sidelink场景的V2V通信场景的另一个示例;
图3示出了用户在不同的载波覆盖范围之间频繁切换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6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场景下由基站进行PCC选择的示例中,基站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在图1或图2所示的场景下由用户进行PCC选择的示例中,用户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在图1或图2所示的场景下由用户进行SCC配置的示例中,用户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在图1或图2所示的场景下由用户进行SCC激活的示例中,用户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基站调度模式下SCC的配置的信息流程的一个示例;
图11示出了基站调度模式下SCC的配置的信息流程的另一个示例;
图12示出了基站调度模式下SCC的激活的信息流程的一个示例;
图13示出了OCC(Out-of-coverage)场景到IC(In-coverage)场景的切换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IC场景到OOC场景的切换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在图13所示的场景下,由用户自主选择模式切换到基站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基站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在图14所示的场景下,由基站调度模式切换到用户自主选择模式的情况下,基站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利用sidelink进行或多播或广播的场景的一个应用示例;
图18示出了车队(Plantooning)通信场景的一个应用示例;
图19示出了sidelink载波聚合通信中主载波/辅载波的变换机制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22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23是其中可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和/或装置和/或系统的通用个人计算机的示例性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设备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第一实施例>
现有的载波聚合解决方案均基于网络控制节点比如基站(在LTE系统中,例如为eNB)参与调度的方式,即,由基站进行载波聚合的各种行为比如相关测量、决策以及事件的触发的调度,在下文中将这种载波聚合的模式称为基站调度模式。并且,现在的载波聚合通信主要应用于网络控制端与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比如Uulink的场景中。
但是,如前所述,在网络节点与网络节点直接通信的sidelink场景下,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可以没有网络控制节点的参与,因此在使用载波聚合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现有的载波聚合的各种行为可能无法正确地执行。鉴于此,本实施例提出了直通链路中载波聚合的解决方案。在下文中将没有基站参与的载波聚合模式称为用户自主选择模式。
在本申请中,网络控制节点指的是通信系统中用于实现通信活动的相关设置、控制、通信资源分配等功能的实体,比如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例如,eNB或gNB),C-RAN(Cloud-RAN/Centralized-RAN)结构下(可能不存在小区概念)的基带云设备,例如C-RAN架构下的彼此高速连通的BBU池中的任一BBU等。网络节点指的是通信系统中使用通信资源以实现其通信目的的实体,比如各种用户或用户设备(诸如具有蜂窝通信能力的移动终端、智能车辆、智能穿戴设备等)或者网络基础设施比如小小区基站等。
为了便于理解,图1和图2示出了V2V通信场景作为sidelink场景的示例。其中,基站作为网络控制节点,用户(或者对应的车辆,也可称为UE)作为网络节点。图1示出了用户在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In-coverage,IC)的情形,图2示出了用户在基站的覆盖范围以外(Out-of-coverage,OOC)的情形。在下文中,将主要针对该sidelink场景进行描述,但是,应该理解,这并不是限制性的,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适当地应用于其他sidelink场景。
在OOC情形中执行载波聚合时,无法进行基于基站的调度。并且,由于用户的移动性,用户会在不同的载波覆盖范围之间频繁切换,导致载波聚合实施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如图3所示。当然,还可能发生OOC情形与IC情形之间的相互切换。另外,辅载波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测量依据的局限性会影响辅载波配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载波聚合通信的可靠性。本申请提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用于解决或减轻这些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不限于此。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100的功能模块框图。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判断单元101,被配置为判断直通链路中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以及配置单元102,被配置为在相关参数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可用分量载波配置为用于直通链路中的载波聚合的辅载波。
其中,判断单元101和配置单元1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实现,该处理电路例如可以实现为芯片。
电子设备100根据直通链路中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来决定是否将其配置为辅载波。通过这种方式,电子设备100可以进行直通链路中用于载波聚合的辅载波的配置。电子设备100可以位于网络节点侧,也可以位于网络控制节点侧。本实施例将针对电子设备100位于网络节点侧的情形进行描述。
具体地,当电子设备100位于网络节点侧时,由网络节点进行SCC的配置,不需要网络控制节点的参与,尤其适用于OOC的场景,当然并不限于此,其也可以适用于IC的场景。
在进行辅载波的配置之前,还要进行主载波的确定。在IC的场景下,用于载波聚合的主载波可以由网络控制节点比如基站进行选择。在这样的示例中,网络控制节点向网络节点发送测量事件,网络节点对可用的CC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并上报给网络控制节点,网络控制节点根据上报的测量结果选择PCC,并为网络节点配置PCC。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测量单元103,被配置为对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收发单元104,被配置为将测量结果提供给网络控制节点,以及从网络控制节点获取其基于测量结果选择的主载波的信息。其中,测量单元103和收发单元104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实现,该处理电路例如可以实现为芯片。收发单元104的一部分还可以实现为通信接口或天线。
这里,在主载波和辅载波共用一个资源池的情况下,可用分量载波可以指的是资源池中的各个分量载波。而在单独设置针对主载波和辅载波的资源池的情况下,可用分量载波指的是主载波的资源池中的分量载波。
具体地,测量单元103可以对各个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的参数进行测量。通信质量的参数例如包括相应CC上的信号强度信息比如接收信号参考功率RSRP(Receiving SignalReference Power)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ing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号干扰比SIR(Signal toInterference Ratio)、信道繁忙率CBR(Channel Busy Ratio)等。其中,网络控制节点例如可以选择通信质量最好的CC作为PCC。
此外,收发单元104还可以向网络控制节点提供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和负载测量结果,以使得网络控制节点判断是否进行载波聚合。基本信息的提供发生在主载波的确定之前。换言之,sidelink通信双方向网络控制节点提供基本信息,以使得网络控制节点初步判断进行载波聚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例如,基本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的类型比如是R14用户还是R15用户、网络节点的移动速度、网络节点的地理位置、网络节点的能力比如是否支持载波聚合或者信息处理能力等、网络节点收发链路情况、以及收发链路占用情况。此外,基本信息还可以包括有关网络节点的负载的概况,比如负载压力是否足够大、对传输速率的要求是否足够高,等等。当判断通信双方均能够进行载波聚合以及至少一方需要进行载波聚合时,网络控制节点确定要进行载波聚合并进行准备阶段。在该准备阶段中,网络控制节点如上所述进行PCC的选择。
为了便于理解,图6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场景下由基站进行PCC选择的示例中,基站与要进行载波聚合的用户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首先,基站与用户1和用户2之间建立基本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然后,用户1和用户2分别向基站上报其用户基本信息,基站基于这些信息判断用户是否有进行载波聚合的能力和需要。当判断有进行载波聚合的能力和需要时,基站向用户下发PCC选择测量配置,用户1和用户2相应地执行测量例如对CC的通信质量的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应该理解,这里也可以由基站来执行测量操作比如对CC的通信质量的测量,而不需要用户的测量和上报。随后,基站根据事件测量结果来为用户1和用户2选择PCC,并为用户1和用户2配置PCC。应该理解,基站可以为用户1和用户2配置相同的PCC,也可以配置不同的PCC,即PCC对于通信双方而言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这例如取决于双方所用的资源池和当前资源使用状态。
以上描述了由网络控制节点进行PCC的配置的示例,在另外的示例中,可以由网络节点、具体地由电子设备100的配置单元102根据各个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来确定用于直通链路中的载波聚合的主载波。
在该示例中,电子设备100例如用于直通链路一侧的第一网络节点,配置单元102与直通链路另一侧的第二网络节点协作执行载波聚合。应该理解,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仅是为了便于区分而命名的,并不代表任何顺序或其他意义,二者是对等的。在以下的描述中,将以第一网络节点执行相关的决策操作的情形作为示例,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
在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已建立了基本的sidelink连接。通过该sidelink连接,收发单元104可以在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共享相应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即,收发单元104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第一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并接收第二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有关基本信息的内容已在前文中给出,在此不再重复。配置单元102至少基于该基本信息来确定是否要执行载波聚合,例如基于该基本信息来确定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是否有执行载波聚合的能力和需要,并且在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均有执行载波聚合的能力且其中之一有执行载波聚合的需要的情况下,确定要执行载波聚合并进入载波聚合的准备阶段。
在该示例中,由于由网络节点自主地执行载波聚合操作,没有网络控制节点的参与,因此需要选择两个网络节点之一来进行必要的决策操作。作为一个示例,配置单元102基于所共享的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来确定由第一网络节点进行载波聚合中相关的决策操作,并且与第二网络节点协作达成一致。具体地,配置单元102可以通过比较第一网络接点的基本信息和第二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例如比较两个网络节点的信息处理能力、负载状况等,选择处理能力较强、负载较轻的网络节点作为进行决策(包括触发)操作的网络节点,在本文中将以第一网络节点为决策网络节点作为示例。在各自进行了决策节点的选择之后,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交互各自的选择结果,并进行协商以达成一致。在这个过程中,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将进行信令的交互。
在选定了第一网络节点进行载波聚合相关的决策操作之后,第一网络节点的配置单元102对PCC进行配置。例如,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分别对可用CC的相关参数比如通信质量的参数进行自主测量,第二网络节点将测量结果报告给第一网络节点,第一网络节点的配置单元102基于第一网络节点的测量结果和第二网络节点所报告的测量结果来选择PCC,例如可以选择通信质量最好的CC作为PCC。类似地,通信质量的参数例如包括相应CC上的信号强度信息比如RSRP或RSSI、CQI、SIR、CBR等。
如果所选择的CC与基本sidelink通信所使用的CC是同一个,则将基本sidelink通信所用的CC配置为PCC;否则,将所选择的CC配置为PCC,并在PCC上进行基本sidelink通信。考虑到实际信道状况、通信制式(比如TDD/FDD)等因素,对于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而言,PCC的选择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即,在sidelink载波聚合通信中使用的PCC可能多于一个。
为了便于理解,图7示出了在图1或图2所示的场景下由用户进行PCC选择的示例中,用户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首先,用户1和用户2之间建立基本的sidelink连接,并通过该基本连接进行用户1和用户2的基本信息的共享。接着,用户1和用户2分别进行是否要进行载波聚合的判断并进行协商,例如,二者决定进行载波聚合并且由用户1执行相关的决策操作。随后,用户1和用户2分别进行PCC选择事件的测量,比如测量可用CC的通信质量的参数。用户2将测量结果报告给用户1,用户1基于二者的测量结果进行PCC的选择或重选,并通知用户2。
此外,在上述两种PCC的确定方式中,PCC的配置均可以是可变的,即可以进行PCC的重选。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周期性地对资源池中的载波进行测量,如果当前的PCC通信质量达不到门限值且资源池中其他可用载波的通信质量更好,例如RSRP值更小从而意味着有更多的空间供网络节点使用,则网络控制节点或者第一网络节点的配置单元102可以触发PCC切换事件。
另外,为了减轻网络节点的测量和选择压力,可以预先配置主载波选择范围。在配置主载波时,仅需要对该预先配置的范围内的CC进行测量和选择。
在采用如上之一的方式完成PCC的配置之后,由网络节点自主进行SCC的配置和激活。在PCC由网络控制节点配置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首先如上所述地进行决策网络节点的协商确定,即相互共享基本信息并基于该信息来协商确定作为决策网络节点的网络节点。而在PCC由网络节点配置的情况下,由于已经选择出了决策网络节点,因此可以直接进行下述SCC的配置操作。可替选地,决策网络节点也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在进行每一种决策操作之前或者在发生特定事件时,或者周期性地,由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基于基本信息以及当前的实时状态来进行决策网络节点的选择。为了描述的方便,不论决策网络节点是否可变,均以第一网络节点为决策网络节点作为示例,但是应该理解,这并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决策网络节点的改变不会影响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
例如,配置单元102基于所共享的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对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要进行的对可用分量载波的测量操作进行配置,并且收发单元104获取相应网络节点所测量的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
这里,在主载波和辅载波共用一个资源池的情况下,可用分量载波可以指的是资源池中除主载波之外的分量载波,例如,在网络控制节点配置PCC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已经配置的分量载波比如已经被选择作为PCC的分量载波和被配置为SCC的分量载波进行标记来避免碰撞。另一方面,在单独设置针对主载波和辅载波的资源池的情况下,可用分量载波指的是辅载波的资源池中的分量载波。
配置单元102例如基于所共享的基本信息来配置如下之一的CC测量方式:由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一来进行全部测量;由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分别进行针对本网络节点的测量;基于基本信息来确定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分别要完成测量的可用CC的比例。
例如,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测量单元对基于基本信息确定的一定比例的可用CC进行周期性测量以获得可用CC的相关参数,并且第一网络节点的收发单元104从第二网络节点获取测量结果。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网络节点的测量结果仅在满足预定事件触发条件时才提供给收发单元104。其中,测量的周期例如由高层信令配置或被预配置。
一般地,优先选择通信质量更好、稳定性更好的CC配置为SCC。在一个示例中,可用CC的相关参数包括指示相应可用CC的通信质量的参数。即,网络节点对其可用CC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例如,指示相应可用CC的通信质量的参数包括相应CC上的信号强度信息,该信号强度信息指示了相应CC的被占用情况。当信号强度越大时,说明相应分量载波被占用的程度越高,越不适合被配置为CC。因此,可以将预定条件设置为相应CC上的信号强度低于预定阈值,即,选择较为空闲的分量载波配置为SCC。例如,可以通过测量相邻载波偏移量、相邻载波频率的特定偏移、相邻载波的特定偏移量等来测量CC的通信质量。
在另一个示例中,可用CC的相关参数还可以包括指示负载情况的参数。实际上,负载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号强度信息,二者共同用于衡量CC的通信质量。
此外,如前所述,在sidelink场景下,进行通信的网络节点可能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导致网络节点在不同载波覆盖范围间频繁切换,进而导致载波聚合实施过程的不稳定。因此,还可以将可用CC的相关参数设置为包括指示相应可用分量载波的稳定度的参数,以保证载波聚合过程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指示相应可用CC的稳定度的参数包括相应CC能够以满足要求的通信质量进行载波聚合通信的估计时长。其中,通信质量的要求例如由上层协议配置的通信质量门限确定或被预配置。
该估计时长例如是基于当前信道条件获得的。估计时长例如可以基于如下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网络节点的移动速度、地理位置、收发链路占用率、可用CC的载波覆盖范围、载波信号强度等。该确定过程为估算过程,可以将估计时长与稳定性门限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作为决定该CC是否能够被配置为SCC的一个条件。例如,可以在CC的通信质量和稳定度均满足条件时,才将该CC配置为SCC。稳定性门限可以由基站配置、预先指定或者由用户指定。
此外,如果之前被配置为SCC的CC不再满足预定条件,在该CC没有被聚合的前提下,由配置单元102删除该CC的SCC配置。
为了便于理解,图8示出了在图1或图2所示的场景下由用户进行SCC配置的示例中,用户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其中,仍以用户1执行载波聚合相关的决策操作的情形作为示例。首先,用户1根据用户1和用户2的用户基本信息来决定SCC配置测量事件的实施方式并通知用户2。接着,用户1和用户2根据所决定的SCC配置测量事件实施方式来进行测量,并且用户2将测量结果报告给用户1。用户1根据测量结果来决定SCC的配置,并通知用户2。
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在基站选择PCC的情形中,上述流程还应该包括如下步骤:在决定SCC配置测量事件的操作之前,在用户1和用户2之间共享各自的基本信息以及根据该基本信息确定要执行决策操作的用户。
以上完成了载波聚合的准备工作,此时可以对配置的SCC进行激活以执行载波聚合操作。例如,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测量单元还可以对各自的负载进行周期性测量,配置单元102可以基于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负载测量结果来执行辅载波的激活或去激活,换言之,执行是否进行载波聚合的判断以及相应的触发操作。其中,负载的测量配置可以由作为决策节点的网络节点作出和下发,也可以预先配置好。测量的周期例如由高层信令配置。
其中,对负载进行的测量例如可以包括对网络节点的数据缓存量或数据吞吐量中的至少之一进行的测量。
例如,配置单元102可以被配置为在满足如下之一的条件时执行辅载波的激活: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负载均超过预定阈值;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中的特定网络节点的负载超过预定阈值;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一的负载超过预定阈值。此外,还需要通知第二网络节点进行SCC的激活。
相应地,当配置单元102判断不满足上述激活条件时,如果当前有SCC正在被聚合,则配置单元102执行SCC去激活的操作,例如包括取消第一网络节点处的SCC的聚合以及通知第二网络节点执行去激活操作;否则继续正常的通信。因此,配置单元102还可以被配置为生成关于SCC的激活或去激活的指示信息,以通知第二网络节点。
其中,关于辅载波激活的条件的判断可以由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分别完成,并由第一网络节点对结果进行综合,也可以由第二网络节点将负载测量结果上报给第一网络节点并由第一网络节点根据二者的负载测量结果统一进行判断。
为了便于理解,图9示出了在图1或图2所示的场景下由用户进行SCC激活的示例中,用户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其中,仍以用户1为决策网络节点作为示例。首先,用户1和用户2分别进行通信负载的测量,例如,该测量是周期性的。其次,基于负载的测量结果进行是否需要载波聚合的判断,如上所述,该判断可以由用户1作出,也可以由用户1和用户2联合作出。最后,基于该判断的结果进行SCC的激活或去激活。
综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实现直通链路中的载波聚合操作,通过使得通信的网络节点进行协作来代替网络控制节点的调度功能,可以使得在OOC场景下也能够进行直通链路中的载波聚合。可以理解,本申请所提出的sidelink下的载波聚合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当前的4G通信系统、未来的5G通信系统以及采用可能出现的更先进的技术的通信系统。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电子设备100位于网络控制节点侧的示例。根据该示例,将由网络控制节点来进行PCC和SCC的配置,即,由网络控制节点执行载波聚合的相关操作的网络控制节点进行调度的模式,适用于IC场景。
在这种模式下,网络控制节点如前所述地进行PCC的选择和配置,并且通过PCC周期性地向网络节点下发测量事件,测量的周期例如由高层信令配置。网络节点对各自可用的CC进行测量操作,例如测量各个可用CC的通信质量的参数。类似地,指示可用CC的通信质量的参数可以包括相应CC上的信号强度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测量相邻载波偏移量、相邻载波频率的特定偏移、相邻载波的特定偏移量等来测量CC的通信质量。此外,网络节点还对相应CC可用于载波聚合的时长来进行估计,并将估计的时长作为稳定度的参数提供给网络控制节点。例如,估计时长可以基于如下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网络节点的移动速度、地理位置、收发链路占用率、可用分量载波的载波覆盖范围、载波信号强度。
网络节点将测量结果上报给网络控制节点,网络控制节点根据测量结果进行SCC的配置,例如,将满足预定条件的CC配置为SCC,并且删除已经被配置为SCC但不再满足预定条件且没有被聚合的CC的SCC配置。示例性地,当CC的通信质量高于预定值且稳定度高于预定稳定度时,认为该CC满足预定条件从而能够被配置为SCC。此外,网络节点也可以仅将满足触发条件的测量结果上报给网络控制节点。该触发条件可以预先设置。
此外,还可以设置为网络控制节点向网络节点下发测量配置,网络节点根据该测量配置进行可用CC的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自主选择SCC。其中,网络节点可以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地基于基本信息确定决策网络节点并由决策网络节点来选择SCC。或者,网络节点可以分别自主选择SCC。随后,网络节点将SCC的选择结果上报给网络控制节点,网络控制节点根据网络节点上报的SCC选择结果来进行SCC配置。
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由网络控制节点进行可用CC的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为网络节点配置SCC,从而减轻网络节点的处理负荷和减小信令开销。
仍以图1所示的场景为例,图10和图11分别示出了基站调度模式下SCC的配置的信息流程。其中,图10示出了用户1和用户2将满足触发条件的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的示例,图11示出了用户1和用户2分别根据测量结果自主选择SCC并将选择结果上报给基站的示例。应该理解,这些信息流程不是限制性的。
在该模式下,网络控制节点可以向网络节点下发负载测量配置,网络节点周期性地进行通信负载的测量,并将满足触发条件的测量结果上报至网络控制节点。其中,测量的周期和触发条件例如由高层信令配置。网络控制节点根据上报的负载测量结果来决定是否激活SCC。或者,网络节点也可以根据负载的测量结果自主地决定是否激活SCC,这可以通过网络节点之间的协作来完成,例如只要一侧的网络节点的负载满足激活条件则可以激活SCC。
仍以图1所示的场景为例,图12示出了基站调度模式下SCC的激活的信息流程的示例。在该示例中,用户1和用户2上报满足触发条件的测量结果,基站根据这些测量结果来决定是否激活SCC。当然,用户1和用户2也可以上报所有测量结果。
综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实现直通链路中的载波聚合操作。
<第三实施例>
如前所述,由于网络节点的移动,可能发生OCC场景与IC场景之间的相互切换,如图13和14所示。其中,图13中示出了OOC场景向IC场景的切换,图14中示出了IC场景向OOC场景的切换。
在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当前处于OOC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的判断单元101还可以被配置为判断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是否移动到网络控制节点的覆盖范围内,并且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配置单元102与第二网络节点协商是否将载波聚合中相关的决策操作转移至网络控制节点,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继续当前的载波聚合操作。换言之,在发生OOC至IC的切换时,由通信双方协商决定是否将载波聚合模式由网络节点自主选择模式切换至由网络控制节点进行调度的模式。例如,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基于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来作出该决定。
注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络控制节点进行调度的模式可以为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络控制节点配置PCC和SCC的模式,也可以是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络控制节点配置PCC而网络节点配置SCC的模式。
在决定要进行模式切换的情况下,收发单元104将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和载波使用状况信息以及当前载波聚合的状态信息提供给网络控制节点。这样,网络控制节点可以基于这些信息来继续载波聚合操作。
为了便于理解,图15示出了在图13所示的场景下,由用户自主选择模式切换到基站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基站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其中,用户1和用户2正在进行载波聚合通信。用户1和用户2检测到完成从OOC至IC的切换,二者共同判决是否要进行载波聚合模式的切换。当决定要进行切换时,用户1和用户2可以分别向基站上报各自的基本信息。此外,用户1和用户2还可以向基站上报各自的载波使用状况以及当前载波聚合的状态信息。随后,基站分别与用户1和用户2建立基本的RRC连接,并切换至基站调度模式下的载波聚合。
另一方面,在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当前处于IC并且采用了网络控制节点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判断单元101还可以被配置为判断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是否移动到网络控制节点的覆盖范围外,并且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与第二网络节点协作执行载波聚合,即切换到网络节点自主选择模式。
为了便于理解,图16示出了在图14所示的场景下,由基站调度模式切换到用户自主选择模式的情况下,基站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其中,用户1和用户2正在执行基站调度模式下的载波聚合通信。用户1和用户2检测到完成从IC至OOC的切换,从而判决需要进行载波聚合模式的切换。用户1和用户2例如通过共享基本信息、进行决策网络节点的选择等操作来进行协作,从而切换到用户自主选择模式下的载波聚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sidelink场景下在不同模式切换时载波聚合的实现,保证了载波聚合的持续正常进行。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将针对sidelink场景下的多播或广播方式中的载波聚合进行描述。参照图4和图5,配置单元102还可以被配置为生成关于载波聚合中所用的主载波和辅载波的相关信息,以广播至其他网络节点。例如,收发单元104可以经由物理直通链路广播信道(Physical 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PSBCH)来发送该广播消息。例如,该相关信息可以以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的形式被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主载波和辅载波的载波频率、载波序号、同步信息、资源池分配、优先级。
例如,可以采用SIB21来广播该相关信息。SIB21中包括v2x-InterFreqInfoList指令,该指令中包括用户可使用的载波信息(参数序号为0对应的是主载波,其他序号分别对应一个辅载波)、资源池(V2X-CommTxPoolNormalCcommon/Exceptional)和资源Zone的设置(ZoneConfig)、载波频率、同步信息、优先级等。此外,载波间调度资源分配也可以依据上述对应序号来进行,例如,DCI-5A中的CIF=1对应第一条目的载波,以此类推。
此外,当电子设备100所在的网络节点作为接收广播信息的网络节点时,配置单元102还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来自其他网络节点的关于载波聚合中所用的主载波和辅载波的广播信息,来确定是否进行载波聚合或者载波聚合的具体方式,比如对哪些载波进行载波聚合。
其中,其他网络节点广播的内容可能包括上述相关信息以及消息内容等。网络节点定期在其可使用载波频段上进行监听,当接收到其他网络节点的广播/多播信号之后,判断是否需要监听该消息,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依据该广播信息进行载波聚合。
其中,各个网络节点根据上层配置的针对该网络节点的V2X-CommRXinterestedFreqList/V2X-CommTxFreqList来确定在收发过程中是否能够使用多个载波。例如,配置单元102可以根据上层配置的V2X-CommRXinterestedFreqList参数来解析广播信息,解析之后获得可能聚合载波的频率、资源池、同步信息、优先级等信息。
图17示出了利用sidelink进行或多播或广播的场景的一个应用示例。其中,以用户作为网络节点的示例。用户1至用户6均处在基站覆盖范围之外,因此以用户自主选择模式进行Sidelink通信。其中用户1准备向其他用户发送一组大数据量的消息内容,并要求各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并处理该消息内容。用户1发出请求,希望以载波聚合的方式传输此组消息内容。
首先,用户1根据自身的基本信息、周围可用载波情况等,采用主载波以及辅载波选择方法选择出最适合用户1用来进行载波聚合的主载波以及辅载波,分别命名为CC0,CC1/2/3……。并且,依据用户的基本信息、所选载波情况以及消息内容,为载波聚合操作设定同步信息等。
接着,用户1在PSBCH上以SIB21的形式将用于载波聚合的载波的相关信息广播出去。用户1可以以一定频率重复广播此消息,以使得尽可能多的用户能够收到该消息,其中,广播的频率可以由高层信令配置。
用户2至用户6在PSBCH上持续进行监听。例如,用户2没有被配置多重载波使用的信息,因此无法进行载波聚合以响应用户1的请求。用户3被配置了多重载波使用的信息,但其接收并解析广播信息后得知用户1所选载波对用户3来说并不可用或正在被占用,因此无法进行载波聚合以响应用户1的请求。用户4被配置了多重载波使用的信息并成功解析广播信息,但用户4判定用户1所发送消息内容对用户4而言无用,因此判定不响应用户1的请求。用户5和用户6被配置了多重载波使用的信息并成功解析了广播信息,判定响应用户1的请求,即,依据广播消息在指定载波上进行监听,按照同步消息在多个载波上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广播方式下的载波聚合。应该理解,图17仅给出了广播/多播形式下的载波聚合的一个示例,并不是限制性的。
<第五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将给出直通链路场景下的载波聚合的几个应用示例,应该理解,这些应用示例均是示例性的,并非限制性的。
第一示例
在该示例中,直通链路存在于车队(Plantooning)通信场景下的车队成员之间。如图18所示,车队中有成员1作为车头,成员2/3作为车队成员。在车队行驶场景下用户的通信有着数据量大、时延要求低以及准确性要求高等特点,载波聚合是应对上述需求的有效办法。该场景中的载波聚合为用户自主选择模式下的载波聚合。
例如,用户依据用户的基本信息、通信负载等因素做出判决需要与其他用户进行载波聚合通信。用户彼此之间通过基本通信链路交换各自的基本信息。以用户1和用户2为例,当用户1接收到用户2的基本信息后与用户1的基本信息进行比较,提议由用户1来进行载波聚合的后续决策操作,并将该提议作为请求发送给用户2。用户2接收到用户1的请求后与用户2做出的判决结果进行比较,若结果一致则反馈同意,若不一致则反馈不同意并提出新的请求发送给用户1,直至双方达成一致。在此,假定双方协定用户1进行后续决策操作,即用户1作为决策网络节点。
随后,用户1向用户2发送载波测量配置消息,要求用户2测量用户2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同时用户1也将对用户1可用的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用户2完成测量后将结果上报给用户1。用户1接收到用户2的上报后结合用户1的测量结果,例如依照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载波选择/配置规则,确定用于与用户2进行载波聚合的合适载波(包括一个主载波和一个或多个辅载波),并将结果告知用户2。用户2依据接收到的用户1发送的载波信息,并依据同步信息等,在约定时间和频率上进行载波聚合通信。用户1与其他用户可以类似地进行载波聚合操作,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示例
该示例中示出了载波聚合通信中主载波/辅载波的变换机制。如图19中所示,用户1与用户2正在进行载波聚合通信,其中CC0是主载波,CC1和CC2是被聚合进行通信的辅载波。CC3和CC4是没有参与载波聚合通信的其他载波。随着用户的移动或通信条件的改变等因素,用户间用于载波聚合的载波可能会发生调整。
例如,如前所述,用户周期性地对通信负载进行评测。如果某时刻用户判定通信负载较低,则用户可以做出判决去激活一个辅载波CC2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其中,该用户可以为被选择为决策网络节点的用户,比如假定为用户1。用户1告知另一用户用户2要被去激活的载波CC2的基本信息,包括载波频率、同步信息等。用户2依据该信息去激活载波CC2,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减轻频谱资源浪费。
此外,用户周期性对可用载波进行测量(例如以前文所述的方式),并且由决策用户用户1判决被测载波是否适合用来聚合并以此决定是否配置其为SCC。若用户1判断CC2的条件已经不合适作为SCC,而与此同时CC3更适合作为SCC,则用户1做出判决删除CC2的辅载波配置,而将CC3配置为辅载波。
用户还可以周期性地对主载波CC0进行测量(例如以前文所述的方式),若某一时刻用户1判断现有主载波CC0已经达不到作为主载波的通信要求,而此时载波CC4可以满足作为主载波的条件,则用户1判决进行主载波切换,并告知另一用户用户2相关的主载波切换信息,以保证载波聚合通信的质量。
第三示例
该示例示出了用户自主选择模式下主载波的非对称配置的情形。在用户自主选择模式下,考虑到通信双方所处的通信环境以及条件不同,载波聚合的主载波的选择可能是非对称的。如前所述,影响主载波选择的因素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可以理解,尤其在不同用户所处资源池不同的情况下,通信双方在分别作为接收方/发射方的时候有可能配置不同的主载波。
用户在共享用户基本信息时,可以分别独立判决是否可与对方用户使用相同的资源池。例如,用户1的发送资源池是否可以满足用户2用于接收的资源使用要求。用户1的接收资源池是否可以满足用户2用于发送的资源使用要求。若上述条件均满足,则可以考虑使用统一的资源池,进而配置对称的主载波,否则可以考虑非对称形式的主载波。通信双方分别进行判决,判决结果作为主载波选择的参考依据之一。
第四示例
在该示例中,至少一部分可用分量载波位于未授权频段,测量单元103可以通过未授权频段上的频谱感知来对该至少一部分可用分量载波进行测量。
在未来的载波聚合实施中,不可避免的一点就是利用未授权频段作为辅载波进行聚合,以获得更大的通信带宽。未授权频段通信具有功率小、覆盖范围小的特点,因此该频段更适合于Sidelink场景下用户之间近距离的载波聚合,尤其是在用户自主选择模式下。例如,授权频段下的主载波作为控制载波,而未授权频段的辅载波作为聚合载波来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
例如,用户按照LTE-A场景下载波聚合方式配置主载波,基站或用户在未授权频段上进行感知,通过RSRP等信号强度参数获知未授权频段的使用情况(即,通信质量的指示)。基站或用户依据未授权频段的配置标准,例如优先将RSRP更小的未授权频段配置为SCC。基站或用户基于正在通信的载波上的负载情况判定是否触发SCC的激活事件,以在负载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载波聚合。
应该理解,在未授权频段进行的载波聚合并不与传统LTE-A中进行的载波聚合相矛盾,同一个主载波可同时聚合授权频段内的载波以及非授权频段内的载波。具体的载波聚合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通信情况和载波质量来决定。
此外,在进行载波激活从而实施载波聚合的过程中,授权频段内载波与未授权频段内载波的触发门限可能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未授权频段内可用带宽较大,信道质量等与LTE-A场景下聚合的载波有差距。因此,在选择辅载波进行激活时,应充分比对两种频段内的辅载波,并依据实际情况选择用于聚合的辅载波。
第五示例
在该示例中,用于载波聚合的主载波以及/或者辅载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以毫米波形式传输。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频谱资源需求的增加,为了充分利用频谱资源,未来可能将使用毫米波技术在更高的频段上进行无线通信。毫米波技术将成为5G通信中的重要技术。如上所述,在sidelink的载波聚合中,可以采用毫米波波段的分量载波作为主载波,也可以采用毫米波波段的分量载波作为辅载波或辅载波的一部分。因此,正常条件下的电磁波传输与毫米波的传输可能会存在共存、干扰、调制解调、抑制等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基站或用户将收到两个频段内的消息,例如可以针对不同波长的载波进行解调工作,使其可以共存以及协同传输消息,以此获得更大的通信带宽。应该注意,在载波聚合过程中,在每个载波上的测量、配置等行为都是独立完成的,因此对于使用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用户来说,没有必要考虑其协同操作,只需考虑将其结果解调成兼容性好的表达形式,以使得基站或用户能够完整地了解载波聚合的相关情况。
此外,在使用毫米波作为载波聚合的辅载波的情况下,其配置、激活、去激活等等操作的细节都有别于LTE-A场景下的载波聚合,因此需要针对毫米波的特点来指定相应的判决门限。
<第六实施例>
在上文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显然还公开了一些处理或方法。下文中,在不重复上文中已经讨论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给出这些方法的概要,但是应当注意,虽然这些方法在描述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公开,但是这些方法不一定采用所描述的那些部件或不一定由那些部件执行。例如,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使用硬件和/或固件来实现,而下面讨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可以完全由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来实现,尽管这些方法也可以采用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硬件和/或固件。
图2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判断直通链路中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S12);以及在该相关参数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可用分量载波配置为用于直通链路中的载波聚合的辅载波(S13)。
如图20中的虚线框所示,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1:根据各个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来确定用于所直通链路中的载波聚合的主载波。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基于可用分量载波的测量结果分别为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确定不同的主载波。
其中,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包括指示相应可用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的参数。指示相应可用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的参数例如包括相应分量载波上的信号强度信息。预定条件可以设置为相应分量载波上的信号强度低于预定阈值。
例如,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还包括指示相应可用分量载波的稳定度的参数。指示相应可用分量载波的稳定度的参数包括相应可用分量载波能够以满足要求的通信质量进行载波聚合通信的估计时长。估计时长可以基于如下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网络节点的移动速度、地理位置、收发链路占用率、可用分量载波的载波覆盖范围、载波信号强度。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方法由直通链路一侧的第一网络节点执行,第一网络节点与直通链路另一侧的第二网络节点协作执行上述载波聚合。
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共享相应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至少基于该基本信息确定是否要执行载波聚合,其中,基本信息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的类型、网络节点的移动速度、网络节点的地理位置、网络节点的能力、网络节点收发链路情况、以及收发链路占用情况。
在一个示例中,基于所共享的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确定由第一网络节点进行载波聚合中相关的决策操作,并与第二网络节点协作达成一致。
可以基于所共享的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对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要进行的对可用分量载波的测量操作进行配置,并获取相应网络节点所测量的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
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对基于基本信息确定的一定比例的可用分量载波进行周期性测量以获得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并且第二网络节点将其测量结果提供给第一网络节点。示例性地,第二网络节点的测量结果可以在满足预定事件触发条件时提供给第一网络节点。
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还对各自的负载进行周期性测量,基于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负载测量结果来执行辅载波的激活或去激活。
例如,在满足如下之一的条件时执行辅载波的激活: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负载均超过预定阈值;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中的特定网络节点的负载超过预定阈值;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一的负载超过预定阈值。
第一网络节点还生成关于辅载波的激活或去激活的指示信息,以通知第二网络节点。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网络节点生成关于载波聚合中所用的主载波和辅载波的相关信息,以广播至其他网络节点。该相关信息可以以系统信息块的形式在物理直通链路广播信道中进行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主载波和辅载波的载波频率、载波序号、同步信息、资源池分配、优先级。
相应地,其他网络节点可以基于来自第一网络节点的关于载波聚合中所用的主载波和辅载波的广播信息,来确定是否进行载波聚合或者载波聚合的具体方式。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可以对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提供给网络控制节点,以及从网络控制节点获取其基于测量结果选择的主载波的信息。此外,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还可以向网络控制节点提供各自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和负载测量结果,以使得网络控制节点判断是否进行载波聚合。
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还可以分别对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进行周期性测量以进行步骤S12的判断和步骤S13的辅载波的配置。
在一个示例中,用于所述主载波的资源池与用于所述辅载波的资源池被设置为彼此相同。当然,也可以配置为彼此不同。
为了避免碰撞,还可以对被选择为主载波的分量载波和被配置为辅载波的分量载波进行标记。
在另一个示例中,还可以判断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是否由网络控制节点的覆盖范围外移动到网络控制节点的覆盖范围内,并且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协商是否将载波聚合中相关的决策操作转移至网络控制节点,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继续当前的载波聚合操作。例如,在要将载波聚合中相关的决策操作转移至网络控制节点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和载波使用状况信息以及当前载波聚合的状态信息提供给网络控制节点。
在又一个示例中,还可以判断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是否由网络控制节点的覆盖范围内移动到网络控制节点的覆盖范围外,并且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与第二网络节点协作执行载波聚合。
其中,至少一部分可用分量载波可以位于未授权频段,例如可以通过未授权频段上的频谱感知对该至少一部分可用分量载波进行测量。用于载波聚合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以毫米波形式传输。
注意,上述各个方法可以结合或单独使用,其细节在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电子设备100可以实现为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被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终端设备可以为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关于终端设备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21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装置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以及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为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另外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存储装置9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外部连接接口904为用于将外部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连接至智能电话900的接口。
摄像装置906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生成捕获图像。传感器907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90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9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9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12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2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BB处理器9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1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916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21所示,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虽然图21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9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912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局域网(LAN)方案。在此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天线开关915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9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916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912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21所示,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916。虽然图21示出其中智能电话900包括多个天线9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9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16。
此外,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916。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915可以从智能电话900的配置中省略。
总线917将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装置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以及辅助控制器919彼此连接。电池918经由馈线向图21所示的智能电话90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辅助控制器9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900的最小必需功能。
在图21所示的智能电话900中,在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收发单元104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912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实现。例如,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可以通过执行判断单元101和配置单元102的功能来进行PCC的配置以及和SCC的配置和激活或去激活,可以通过执行测量单元103的功能来进行可用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或稳定度的测量以及负载的测量。
(第二应用示例)
图22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装置929、显示装置930、扬声器931、无线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个天线937以及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为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920的导航功能和另外的功能。存储器9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920的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数据接口926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而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取由车辆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该存储介质被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928中。输入装置92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9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再现的内容。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的声音或再现的内容。
无线通信接口933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BB处理器9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35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937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22所示,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虽然图22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9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933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LAN方案。在此情况下,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天线开关936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诸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937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933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22所示,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937。虽然图22示出其中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多个天线9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92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937。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936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920的配置中省略。
电池938经由馈线向图22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电池938累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在图22示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中,在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收发单元104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933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921实现。例如,处理器921可以通过执行判断单元101和配置单元102的功能来进行PCC的配置以及和SCC的配置和激活或去激活,可以通过执行测量单元103的功能来进行可用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或稳定度的测量以及负载的测量。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设备920、车载网络941以及车辆模块942中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辆模块942生成车辆数据(诸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至车载网络941。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其组合的形式实现,这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描述的情况下利用其基本电路设计知识或者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而且,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所述指令代码由机器读取并执行时,可执行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相应地,用于承载上述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公开中。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磁光盘、存储卡、存储棒等等。
在通过软件或固件实现本发明的情况下,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例如图23所示的通用计算机2300)安装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等。
在图23中,中央处理单元(CPU)23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23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23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3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 23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 2301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CPU 2301、ROM 2302和RAM 2303经由总线23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2305也连接到总线2304。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2305:输入部分2306(包括键盘、鼠标等等)、输出部分23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和扬声器等)、存储部分2308(包括硬盘等)、通信部分23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部分23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根据需要,驱动器2310也可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2305。可移除介质23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23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23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移除介质23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23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移除介质2311。可移除介质23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 2302、存储部分23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方法和系统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该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虽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当明白,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更而没有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含义来限定。
本技术还可以如下配置。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判断直通链路中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以及
在所述相关参数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可用分量载波配置为用于直通链路中的载波聚合的辅载波。
(2)根据(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各个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来确定用于所述直通链路中的载波聚合的主载波。
(3)根据(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包括指示相应可用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的参数。
(4)根据(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指示相应可用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的所述参数包括相应分量载波上的信号强度信息。
(5)根据(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相应分量载波上的信号强度低于预定阈值。
(6)根据(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还包括指示相应可用分量载波的稳定度的参数。
(7)根据(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指示相应可用分量载波的稳定度的参数包括相应可用分量载波能够以满足要求的通信质量进行载波聚合通信的估计时长。
(8)根据(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估计时长基于如下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网络节点的移动速度、地理位置、收发链路占用率、所述可用分量载波的载波覆盖范围、载波信号强度。
(9)根据(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于所述直通链路一侧的第一网络节点,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与所述直通链路另一侧的第二网络节点协作执行所述载波聚合。
(10)根据(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共享相应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并至少基于所述基本信息确定是否要执行所述载波聚合,其中,所述基本信息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的类型、网络节点的移动速度、网络节点的地理位置、网络节点的能力、网络节点收发链路情况、以及收发链路占用情况。
(11)根据(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所共享的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来确定由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进行载波聚合中相关的决策操作,并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协作达成一致。
(12)根据(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所共享的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对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要进行的对可用分量载波的测量操作进行配置,并获取相应网络节点所测量的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
(13)根据(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分别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对基于所述基本信息确定的一定比例的可用分量载波进行周期性测量以获得所述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并且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获取测量结果。
(14)根据(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测量结果在满足预定事件触发条件时提供给所述处理电路。
(15)根据(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对各自的负载进行周期性测量,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负载测量结果来执行辅载波的激活或去激活。
(16)根据(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满足如下之一的条件时执行辅载波的激活: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负载均超过预定阈值;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中的特定网络节点的负载超过预定阈值;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一的负载超过预定阈值。
(17)根据(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生成关于辅载波的激活或去激活的指示信息,以通知所述第二网络节点。
(18)根据(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生成关于载波聚合中所用的主载波和辅载波的相关信息,以广播至其他网络节点。
(19)根据(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相关信息以系统信息块的形式在物理直通链路广播信道中进行广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主载波和辅载波的载波频率、载波序号、同步信息、资源池分配、优先级。
(20)根据(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来自其他网络节点的关于载波聚合中所用的主载波和辅载波的广播信息,来确定是否进行载波聚合或者载波聚合的具体方式。
(21)根据(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可用分量载波的测量结果分别为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确定不同的主载波。
(22)根据(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对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提供给网络控制节点,以及从所述网络控制节点获取其基于所述测量结果选择的主载波的信息。
(23)根据(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对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进行周期性测量以进行所述判断和辅载波的配置。
(24)根据(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向所述网络控制节点提供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和负载测量结果,以使得所述网络控制节点判断是否进行所述载波聚合。
(25)据(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用于所述主载波的资源池与用于所述辅载波的资源池被设置为彼此相同。
(26)根据(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对被选择为所述主载波的分量载波和被配置为所述辅载波的分量载波进行标记。
(27)根据(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否移动到网络控制节点的覆盖范围内,并且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协商是否将所述载波聚合中相关的决策操作转移至所述网络控制节点,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继续当前的载波聚合操作。
(28)根据(2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要将所述载波聚合中相关的决策操作转移至所述网络控制节点的情况下,所述处理电路将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和载波使用状况信息以及当前载波聚合的状态信息提供给所述网络控制节点。
(29)根据(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于所述直通链路的一侧的第一网络节点,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直通链路的另一侧的第二网络节点是否移动到网络控制节点的覆盖范围外,并且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协作执行所述载波聚合。
(30)根据(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至少一部分可用分量载波位于未授权频段,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未授权频段上的频谱感知对所述至少一部分可用分量载波进行测量。
(31)根据(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用于所述载波聚合的主载波以及/或者辅载波的至少一部分以毫米波形式传输。
(3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判断直通链路中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以及
在所述相关参数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可用分量载波配置为用于直通链路中的载波聚合的辅载波。
(3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执行根据(32)所述的方法。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确定直通链路中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于所述直通链路一侧的第一网络节点,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与所述直通链路另一侧的第二网络节点协作执行载波聚合;以及
在所述相关参数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可用分量载波配置为所述直通链路中用于所述载波聚合的载波,以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可用分量载波配置在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资源池中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资源池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各个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来确定用于所述直通链路中的载波聚合的主载波或辅载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包括指示相应可用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的参数或者指示相应可用分量载波的稳定度的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生成关于所述载波聚合中所用的主载波和辅载波的相关信息,以广播至其他网络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相关信息以系统信息块的形式在物理直通链路广播信道中进行广播;
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主载波和辅载波的载波频率、载波序号、同步信息、资源池分配、优先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对所述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提供给网络控制节点,以及从所述网络控制节点获取其基于所述测量结果选择的主载波或辅载波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向所述网络控制节点提供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和负载测量结果,以使得所述网络控制节点判断是否进行所述载波聚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否移动到所述网络控制节点的覆盖范围外,并且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协作执行所述载波聚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用于所述载波聚合的主载波的资源池与用于所述载波聚合的辅载波的资源池被设置为彼此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至少一部分可用分量载波位于未授权频段,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未授权频段上的频谱感知对所述至少一部分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共享相应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并至少基于所述基本信息确定是否要执行所述载波聚合;以及
基于所共享的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来确定由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进行载波聚合中相关的决策操作,并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协作达成一致;
其中,所述基本信息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的类型、网络节点的移动速度、网络节点的地理位置、网络节点的能力、网络节点收发链路情况、以及收发链路占用情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所共享的网络节点的基本信息对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要进行的对可用分量载波的测量操作进行配置,并获取相应网络节点所测量的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分别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对基于所述基本信息确定的一定比例的可用分量载波进行周期性测量以获得所述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并且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获取测量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可用分量载波的测量结果分别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确定不同的主载波。
1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确定直通链路中可用分量载波的相关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于所述直通链路一侧的第一网络节点,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与所述直通链路另一侧的第二网络节点协作执行载波聚合;以及
在所述相关参数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可用分量载波配置为所述直通链路中用于所述载波聚合的载波,以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可用分量载波配置在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资源池中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资源池中。
CN202310971501.3A 2017-08-10 2018-08-03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Pending CN1170610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80258.4A CN109379171A (zh) 2017-08-10 2017-08-10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
CN2017106802584 2017-08-10
PCT/CN2018/098407 WO2019029435A1 (zh) 2017-08-10 2018-08-03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
CN201880029584.1A CN110603876B (zh) 2017-08-10 2018-08-03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9584.1A Division CN110603876B (zh) 2017-08-10 2018-08-03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1075A true CN117061075A (zh) 2023-11-14

Family

ID=6527336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80258.4A Pending CN109379171A (zh) 2017-08-10 2017-08-10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
CN201880029584.1A Active CN110603876B (zh) 2017-08-10 2018-08-03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
CN202310971501.3A Pending CN117061075A (zh) 2017-08-10 2018-08-03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80258.4A Pending CN109379171A (zh) 2017-08-10 2017-08-10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
CN201880029584.1A Active CN110603876B (zh) 2017-08-10 2018-08-03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11438892B2 (zh)
EP (1) EP3664548B1 (zh)
JP (1) JP7222390B2 (zh)
KR (1) KR20200035957A (zh)
CN (3) CN109379171A (zh)
AU (1) AU2018312704A1 (zh)
CA (1) CA3072378A1 (zh)
RU (1) RU2763312C2 (zh)
WO (1) WO20190294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9171A (zh) * 2017-08-10 2019-02-22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
KR102576524B1 (ko) 2018-04-13 2023-09-07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유휴 모드 무선 측정을 개선시키는 기법
US11902948B1 (en) * 2018-11-30 2024-02-13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Adaptive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 switching in massive MIMO based on beamforming calibration status
WO2020232614A1 (zh) * 2019-05-20 2020-11-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直连通信的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00238B (zh) * 2019-07-22 2023-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参数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115989B1 (en) 2019-12-09 2021-09-07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node that uses multiple radio frequency bands
CN113133118B (zh) * 2020-01-15 2023-08-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800347B2 (en) * 2020-04-10 2023-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UE) capability and assistance information exchange over sidelinks
CN113727440B (zh) * 2020-05-25 2024-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介质及系统
CN113727438B (zh) * 2020-05-25 2024-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
CN113727439B (zh) * 2020-05-25 202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
US12041589B2 (en) * 2020-08-17 2024-07-16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pectrum utilization coordination between wireline backhaul and wireless systems
US11582055B2 (en) 2020-08-18 2023-02-1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evice attachment in a managed network architecture
US11563593B2 (en) 2020-08-19 2023-01-2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between wireline backhaul and wireless systems
US11844057B2 (en) 2020-09-09 2023-12-12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ata traffic management in wireline backhaul systems
CN114258011B (zh) * 2020-09-21 2023-06-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装置及终端
US11930482B2 (en) * 2021-08-13 2024-03-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arrier prioritization in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features
WO2023075665A1 (en) * 2021-10-29 2023-05-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rst user equipment,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side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30145582A1 (en) * 2021-11-09 2023-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mary carrier and secondary carrier negotiation in sidelink
US11949628B1 (en) * 2021-12-06 2024-04-0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millimeter wave physical layer wireless architecture for on-body products
WO2023171211A1 (ja) * 2022-03-11 2023-09-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及びその方法
WO2023199170A1 (en) * 2022-04-11 2023-10-19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EP4280514A1 (en) * 2022-05-19 2023-11-22 Telit Cinterion Deutschland GmbH Sidelink establishment in alternative range of frequency
WO2024142186A1 (ja) * 2022-12-26 2024-07-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0067B2 (en) * 2003-10-24 2009-09-15 Nortel Networks Limti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riving allowable paths through a network with intransitivity constraints
US8717920B2 (en) * 2010-10-08 2014-05-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gnalling mechanism for multi-tiered intra-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563466A (zh) 2011-06-06 2014-0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和通信方法
CN109462838A (zh) * 2013-02-06 2019-03-12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06256160B (zh) * 2014-04-30 2019-12-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0624049B2 (en) * 2015-02-19 2020-04-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asurement of candidates synchronization references by device-to-device user equipment
WO2017003161A1 (en) * 2015-06-29 2017-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of user equipment
US9591685B2 (en) 2015-07-21 2017-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application synchronization using out-of-ban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6549743B (zh) * 2015-09-23 2020-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量载波链路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5246163A (zh) 2015-10-23 2016-01-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辅载波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JPWO2017077976A1 (ja) 2015-11-05 2018-08-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信号送信方法及びリソース割当て方法
CN109379171A (zh) * 2017-08-10 2019-02-22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
US11025456B2 (en) * 2018-01-12 2021-06-01 Apple Inc. Time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64548A1 (en) 2020-06-10
CN110603876B (zh) 2023-08-22
KR20200035957A (ko) 2020-04-06
AU2018312704A1 (en) 2020-03-26
EP3664548A4 (en) 2020-07-29
WO2019029435A1 (zh) 2019-02-14
US11737069B2 (en) 2023-08-22
CN110603876A (zh) 2019-12-20
EP3664548B1 (en) 2021-10-20
US20200187208A1 (en) 2020-06-11
CA3072378A1 (en) 2019-02-14
US11438892B2 (en) 2022-09-06
CN109379171A (zh) 2019-02-22
RU2020109843A3 (zh) 2021-11-22
JP2020530226A (ja) 2020-10-15
JP7222390B2 (ja) 2023-02-15
RU2763312C2 (ru) 2021-12-28
US20220361175A1 (en) 2022-11-10
RU2020109843A (ru)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3876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
US1190968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970274B (zh) 通信装置和控制装置
WO2018142784A1 (ja) リレー通信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KR102328300B1 (ko) 전자 장치, 정보 처리 디바이스 및 정보 처리 방법
US11064369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508265B1 (ko)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KR10248027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내의 디바이스,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CN116326139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JP6418154B2 (ja) 端末装置、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7730602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管理电子设备、成员电子设备以及方法
JP2021106302A (ja) 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