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0981A - 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及卫星通信地面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及卫星通信地面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0981A
CN117060981A CN202311118878.0A CN202311118878A CN117060981A CN 117060981 A CN117060981 A CN 117060981A CN 202311118878 A CN202311118878 A CN 202311118878A CN 117060981 A CN117060981 A CN 117060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odule
amplifier
frequency
in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188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金欣
邱兵
吴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gao Guangzho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gao Guangzho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gao Guangzho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gao Guangzho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188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60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60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0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3Transmission in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5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 satellites or space-based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7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 earth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及卫星通信地面终端,包括频分模块、混频模块、本振模块和控制模块;频分模块输出端与混频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频分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频分模块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滤波处理及频率分路处理后,得到不同频段的第二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使能信号确定输出对应频段的第二信号;混频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本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本振模块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本振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本振信号;混频模块用于根据第二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和滤波处理得到第三信号;能够解决现有卫星通信接收系统成本较高的问题,降低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成本投入。

Description

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及卫星通信地面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及卫星通信地面终端。
背景技术
在卫星通信中,按照规定将卫星信号的射频宽带划分为若干个子频段,每个子频段覆盖中频范围宽带,卫星通信接收系统会根据预设的卫星频率规划,选择所对应的子频段作为当前的射频工作频率。
卫星通信接收系统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中的上边带信号和下边带信号的频率噪声都会落入到当前射频工作频率的带宽内。在卫星通信中规定对上边带信号进行下变频,则下边带信号对应的频率噪声则属于无用的镜像频率噪声,因而需要在混频处理之前将下边带信号进行过滤或抑制,才能保障后级接收系统的信号质量。
现有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其通常在混频器前使用镜像抑制混频器,将镜像频率噪声在混频前进行滤波抑制;但是镜像抑制混频器的购买成本较高,若在卫星通信接收系统中使用镜像抑制混频器,会导致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成本投入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及卫星通信地面终端,能够解决现有卫星通信接收系统成本较高的问题,降低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成本投入。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包括频分模块、混频模块、本振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频分模块输出端与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频分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频分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所述频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滤波处理及频率分路处理后,得到不同频段的第二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端从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的使能信号确定输出对应频段的第二信号至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本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本振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本振模块用于根据从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本振信号至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混频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后级系统,所述混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和滤波处理得到第三信号,并将所述第三信号输出至所述后级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解调模块;
所述解调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连接,用于将对应通信协议内容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协议内容发送对应的使能信号至所述频分模块;
所述解调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混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解调模块的第三端用于连接后级系统,所述解调模块用于对所述混频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的第三信号基于所述通信协议内容进行频率选择处理,得到第四信号,并将所述第四信号传输至所述后级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频分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器、功分器、带通滤波器、第二放大器和合路器;
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信号;
所述功分器的每一输出端与对应的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每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合路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合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增益为35分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大器为多级放大器。
进一步的,所述功分器为微带型功分器,所述带通滤波器为微带型带通滤波器,所述合路器为微带型合路器。
进一步的,所述混频模块包括混频器、低通滤波器和第三放大器;
所述混频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合路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混频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本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混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混频器用于对从合路器接收到的第二信号和从本振模块接收到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得到混频信号;
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对混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所述第三放大器用于对滤波处理后的混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所述第三信号;
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解调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或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后级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解调模块包括协议电路和中频多工器;
所述协议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连接,用于将对应通信协议内容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协议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中频多工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中频多工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对应通信协议内容;
所述中频多工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频多工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后级系统,所述中频多工器用于对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的第三信号基于所述通信协议内容进行频率选择处理,得到第四信号,并将所述第四信号传输至所述后级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本振模块包括锁相环电路;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锁相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锁相环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卫星通信地面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频分模块根据控制模块发送的使能信号确定输出对应频段的第二信号至混频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并且通过本振模块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本振信号至混频模块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混频模块对第二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对应的第三信号,以传输给后级系统。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通过频分模块实现频段的分割,并配合控制模块的使能信号,输出对应的目标频段的第二信号至混频模块,以此可避免需要使用镜像抑制混频器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从而降低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成本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第一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第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本申请提供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及卫星通信地面终端,旨在卫星通信过程中,通过频分模块实现频段的分割,并配合控制模块的使能信号,输出对应的目标频段的第二信号至混频模块,以此可避免需要使用镜像抑制混频器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以降低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成本投入。相对于传统的卫星信号接收方式,其通常在混频器前使用镜像抑制混频器,将镜像频率噪声在混频前进行滤波抑制;但是镜像抑制混频器的购买成本较高,若在卫星通信接收系统中使用镜像抑制混频器,会导致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成本投入较高。基于此,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以解决现有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成本投入较高的问题。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第一示意图,参照图1,该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具体包括频分模块1、混频模块2、本振模块3和控制模块4。频分模块1的输出端与混频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频分模块1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4的第一端连接,频分模块1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信号。频分模块1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滤波处理及频率分路处理后,得到不同频段的第二信号,并根据控制端从控制模块4接收到的使能信号确定输出对应频段的第二信号至混频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混频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与本振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本振模块3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4的第二端连接;本振模块3用于根据从控制模块4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本振信号至混频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混频模块2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后级系统,混频模块2用于根据第二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和滤波处理得到第三信号,并将第三信号输出至后级系统。上述,通过频分模块1实现频段的分割,并配合控制模块4的使能信号,输出对应的目标频段的第二信号至混频模块2,以此可避免需要使用镜像抑制混频器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从而降低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成本投入。
在一实施例中,卫星通信接收系统还包括解调模块5。解调模块5的第一端与控制模块4的第三端连接,用于将对应的通信协议内容传输至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用于根据通信协议内容发送对应的使能信号至频分模块1。解调模块5的第二端与混频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解调模块5的第三端用于连接后级系统,解调模块5用于对混频模块2的输出端输出的第三信号基于通信协议内容进行频率选择处理,得到第四信号,并将第四信号传输至后级系统。上述,通过解调模块5为控制模块4提供对应的通信协议内容,并通过控制模块4根据通信协议内容确定对应目标频段,从而通过对应的使能信号控制频分模块1输出目标频段的对应的第二信号至混频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使得混频模块2混频时的第二信号为不包含有镜像信号的目标频段的信号,使得混频处理后的信号中减少了镜像信号引起的噪声,从而提高接收到的卫星通信信号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卫星通信的通信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频分模块1包括第一放大器11、功分器12、带通滤波器13、第二放大器14和合路器15。第一放大器11的输出端与功分器1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11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第一信号可以理解为从天线接收到的卫星通信信号,该第一信号包括有多个频段的完整信号。第一放大器11可以是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将从天线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逐级进行放大,减少噪声的影响,使得后级电路可以不对整机噪声系数性能产生影响。第一信号通过第一放大器11处理后,得到第一子信号。若直接将经过第一放大器11后的第一子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则会存在较多的噪声,特别是镜像信号的噪声,使得混频后的信号的质量较差。因而可以通过功分器12对第一子信号按照预设频段间隔进行频段拆分处理,便于后续进行对应频段信号的选择和使用。功分器12用于将接收到的宽带信号(即第一子信号)分为多个子频段信号,得到第二子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功分器12得到至少两种频段的第二子信号。以图1中的功分器12为二功分器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功分器12为二功分器,通过该二功分器将第一子信号进行频段拆分处理,拆分得到第二子信号A1和第二子信号B1,其中第二子信号A1包括频段a的信号和对应的镜像信号a1,第二子信号B1包括频段b的信号和对应的镜像信号b1。功分器12的每一输出端与对应的带通滤波器13的输入端连接,每一带通滤波器13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的输入端连接。带通滤波器13用于对工作频段的镜像信号(即镜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只允许对应频段的卫星通信的子频段信号通过,其他频率的信号将会被抑制,例如像镜像信号将会被抑制。通过带通滤波器13实现对镜像信号的滤波处理,减少了镜像信号对后续处理的产生的噪声叠加影响,从而提高了后续处理的信号的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整体的通信质量。示例性的,参照图1,通过带通滤波器131对第二子信号A1进行滤波处理,允许频段a的信号通过,对应的镜像信号a1被抑制,带通滤波器131输出仅包含有频段a的信号的第二子信号A2至第二放大器141。通过带通滤波器132对第二子信号B1进行滤波处理,允许频段b的信号通过,对应的镜像信号b1被抑制,带通滤波器132输出仅包含有频段b信号的第二子信号B2至第二放大器142。
第二放大器14可以是低噪放大器,也可以是增益放大器。通过第二放大器14对第二子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得到第三子信号(即第二信号)。示例性的,第二放大器141对从带通滤波器131接收的第二子信号A2进行放大处理,得到第三子信号A3;第二放大器142对从带通滤波器132接收到第二子信号B2进行放大处理,得到第三子信号B3。第二放大器14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4的第一端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4发送的使能信号。每一带通滤波器13与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连接。第二放大器14用于控制对应通道的导通与否,当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的控制端接收到控制模块4发送的使能信号时,则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启动工作,信号通过此第二放大器14传输至后级(装置或系统)。当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的控制端没有接收到控制模块4的使能信号时,代表当前不需要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对应的通道的频段的信号,因而基于没有接收到使能信号,该通道的第二放大器14处于关闭状态,对应频段的信号无法传输到后级。通过第二放大器14及控制模块4的使能信号的配合,可以将对应的目标频段的信号(即对应频段的第二子信号)传输至后级,从而可以过滤掉不需要的其他频段的信号,提高了卫星通信信号的接收的灵活性。第二放大器14的输出端与合路器15的输入端连接。合路器15的输出端与混频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示例性的,假设通过控制模块4发送使能信号给第二放大器141,第二放大器141的使能引脚接收到使能信号,则第二放大器141导通,将第三子信号A3传输至合路器15。基于控制模块4发送使能信号给第二放大器141,则第二放大器142的使能引脚是没有接收到使能信号的,因此,第二放大器142不导通,则不会发送第三子信号B3至合路器15。基于合路器15仅接收到第二子信号A3,则将第二子信号A3传输至混频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二放大器14的导通选择后,通过合路器15传输经由对应第二放大器14进行选择和放大处理后的第三子信号(即第二信号)至混频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为混频模块2提供混频处理所需的第三子信号(即第二信号),为混频处理提供对应的基础信号。
上述,通过频分模块1中第一放大器11对从天线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得到第一子信号,以实现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降噪,减少了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噪声,从而提高第一子信号的准确性。通过功分器12对第一子信号进行拆分处理,以拆分成多段不同频段的第二子信号,便于后续对不同频段的第二子信号进行选择性处理和传输,提高卫星通信信号接收和运用的灵活性。通过第二放大器14对第二子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得到第三子信号(即第二信号);并且通过控制模块4的使能信号控制对应的一个第二放大器14导通,使得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处理得到第三子信号(即第二信号)经由合路器15传输至混频模块2,使得混频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每次只接收到一个第二放大器14发送的单个频段对应的第三子信号(即第二信号),从而提高混频处理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混频处理后得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放大器11为多级放大器,具体级数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示例性的,参照图1,第一放大器11设置的级数为三级,即本实施例中第一放大器11为三级放大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放大器11的增益为35分贝。通过第一放大器11将从天线接收到的第一信号放大35分贝左右,根据噪声系数的级联公式,通过放大增益为35分贝,可以保证后级链路不会对噪声系数有消极的影响,从而提高获取到的信号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功分器12为微带型功分器,带通滤波器13为微带型带通滤波器,合路器15为微带型合路器。
混频模块2包括混频器21、低通滤波器22和第三放大器23。混频器21第一输入端与合路器15的输出端连接,混频器21的第二输入端与本振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混频器21的输出端与低通滤波器22的输入端连接,混频器21用于对从合路器15接收到的第二信号和从本振模块3接收到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得到混频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该混频信号为下变频信号。低通滤波器22的输出端与第三放大器23的输入端连接,低通滤波器22用于对混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基于混频器21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中除了包括混频信号之外,还可能掺杂着一些本振信号,若这些本振信号传输到后级系统,会影响信号的可靠性,因而需要通过低通滤波器22对本振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使得传输至第三放大器23的信号中仅包括混频处理后的混频信号。第三放大器23用于对滤波处理后的混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得到第三信号。第三放大器23为中频放大器,用于对已经被低通滤波器22进行滤波处理后的混频信号(即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得到第三信号,使得传输至后级装置或后级系统(即解调模块5或者后级系统)的第三信号达到一定的幅度要求。第三放大器23的输出端与解调模块5的第二端连接,或第三放大器23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后级系统。
卫星通信接收系统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中的上边带信号和下边带信号的频率噪声都会落入到当前射频工作频率的带宽内。在卫星通信中规定对上边带信号进行下变频,则下边带信号对应的频率噪声则属于无用的镜像频率噪声,因而需要在混频处理之前将下边带信号进行过滤或抑制,才能保障后级接收系统的信号质量。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前述的频分模块1对对应频段的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的噪声进行抑制,并通过混频模块2中的混频器21对不包含镜像频率的噪声的第二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得到满足卫星通信规定的下变频信号(即第三信号),从而实现镜像抑制的效果的同时输出满足卫星通信接收规定的信号,与现有使用镜像抑制混频器的方式相比,本实例的方式成本投入更低,从而降低了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整体成本投入。
在一实施例中,解调模块5包括协议电路51和中频多工器52。协议电路51的第一端与控制模块4的第三端连接,用于将对应通信协议内容传输至控制模块4。协议电路51可以是支持Di SEqC协议的电路,用于基于频率为22KHz通信方式的解调电路,后级系统(例如后级解调器)可以通过DiSEqC协议将当前所需工作的卫星频段(频率子段)信息通过协议电路51告知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根据接收到的当前所需工作的卫星频段(频率子段)信息确定给哪个第二放大器14发送使能信号,从而使得对应频段所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导通。协议电路51的第二端与中频多工器5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中频多工器52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对应通信协议内容。中频多工器52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三放大器23的输出端连接,中频多工器52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后级系统,中频多工器52用于对第三放大器23的输出端输出的第三信号基于通信协议内容进行频率选择处理,得到第四信号,并将第四信号传输至后级系统。中频多工器52用于根据后级系统(例如后级解调器)给到低噪放的多种信号进行频率选择,包括经过下变频后的第三信号、后级系统(例如后级解调器)提供的频率为10MHz提供的参考信号或支持Di SEqC通信协议的频率为22KHz的信号。
上述,通过解调模块5为控制模块4提供对应的通信协议内容,使得控制模块4可以根据通信协议内容确定当前工作所需的频段信息,根据该频段信息发送使能信号给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使得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导通,输出对应频段的第二信号至混频器21中,从而实现频段的筛选,使得后面混频处理后输出满足当前工作需要的频段的第三信号,实现卫星通信信号的接收功能,在此基础上,与现有使用镜像抑制混频器相比,成本投入更低。其次,通过解调模块5中的中频多工器52对第三信号进行频率选择处理,得到满足当前工作所需的频率需求的第四信号,并将第四信号传输至后级系统,提高了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信号输出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可以为MCU41,用于从解调模块5的协议电路51接收对应的当前所需工作的卫星频段(频率子段)信息,根据当前工作所需的卫星频段信息确定对应的本振频率,并通过串行外设接口(即SPI接口)控制本振模块3输出该本振频率对应的本振信号至混频器21的第二输入端。同时,控制模块4还用于根据通信协议内容确定当前工作所需的频段信息,根据该频段信息发送使能信号给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使得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导通,输出对应频段的第二信号至混频器21中,从而实现频段的筛选,使得后面混频处理后输出满足当前工作需要的频段的第三信号,实现卫星通信信号的接收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本振模块3包括锁相环电路31。控制模块4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锁相环电路31的输入端连接。锁相环电路31的输出端与混频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锁相环电路31用于接收到控制模块4(例如MCU41)的控制信号后,改变输出的本振信号的本振频率值至当前工作所需的卫星频段信息对应的本振频率的频点,以满足下变频需求,使得混频器21根据该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满足要求的下变频信号(即第三信号)。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锁相环电路31包括本振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上述,通过锁相环电路31实现本振信号的本振频率的改变,使得输出满足下变频需求的本振信号,使得混频处理后能够输出下变频信号,以满足卫星通信规定,从而提高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功分器12和合路器15可以是单刀多掷开关,例如二功分器可以是单刀双掷开关,四功分器可以是单刀四掷开关。
在一实施例中,功分器12可以是多功分器,例如可以是二功分器、三功分器或四功分器等。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第二示意图,参照图2,以功分器12为四功分器进行举例说明。通过该四功分器对第一子信号进行频段拆分处理,拆分得到第二子信号A1、第二子信号B1、第二子信号C1和第二子信号D1,其中第二子信号A1包括频段a的信号和对应的镜像信号a1,第二子信号B1包括频段b的信号和对应镜像信号b1,第二子信号C1包括频段c的信号和对应镜像信号c1,第二子信号D1包括频段d的信号和对应镜像信号d1。通过带通滤波器131对第二子信号A1进行滤波处理,允许频段a的信号通过,对应的镜像信号a1被抑制,带通滤波器131输出仅包含有频段a的信号的第二子信号A2至第二放大器141。通过带通滤波器132对第二子信号B1进行滤波处理,允许频段b的信号通过,对应的镜像信号b1被抑制,带通滤波器132输出仅包含有频段b信号的第二子信号B2至第二放大器142。通过带通滤波器133对第二子信号C1进行滤波处理,允许频段c的信号通过,对应的镜像信号c1被抑制,带通滤波器133输出仅包含有频段c信号的第二子信号C2至第二放大器143。通过带通滤波器134对第二子信号D1进行滤波处理,允许频段d的信号通过,对应的镜像信号d1被抑制,带通滤波器134输出仅包含有频段d信号的第二子信号D2至第二放大器144。第二放大器141对从带通滤波器131接收的第二子信号A2进行放大处理,得到第三子信号A3;第二放大器142对从带通滤波器132接收到第二子信号B2进行放大处理,得到第三子信号B3;第二放大器143对从带通滤波器133接收到第二子信号C2进行放大处理,得到第三子信号C3。;第二放大器144对从带通滤波器134接收到第二子信号D2进行放大处理,得到第三子信号D3。每一第二放大器14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4的第一端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模块4发送的使能信号,控制模块4根据接收到的当前所需工作的卫星频段(频率子段)信息确定给哪个第二放大器14发送使能信号,从而使得对应频段所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导通。例如,假设通过控制模块4发送使能信号给第二放大器141,第二放大器141的使能引脚接收到使能信号,使得第二放大器141导通,将第三子信号A3传输至合路器15。基于控制模块4发送使能信号给第二放大器141,则第二放大器142、第二放大器143和第二放大器144是没有接收到使能信号的,因此,第二放大器142、第二放大器143和第二放大器144不导通,则不会发送第三子信号B3、第三子信号C3和第三子信号D3至合路器15。基于合路器15仅接收到第二子信号A3,则将第二子信号A3传输至混频器21的第一输入端。同时,控制模块4还会根据当前工作所需的卫星频段信息(例如频段a的信息)对应的本振频率,并通过串行外设接口(即SPI接口)控制本振模块3输出该本振频率对应的本振信号至混频器21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混频器21对第三子信号A3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输出频段a对应的第三信号A,即得到满足卫星通信规定的下变频信号(即第三信号A),从而实现镜像抑制的效果的同时输出满足卫星通信接收规定的信号,与现有使用镜像抑制混频器的方式相比,本实例的方式成本投入更低,从而降低了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整体成本投入。
上述,通过频分模块1根据控制模块4发送的使能信号确定输出对应频段的第二信号至混频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并且通过本振模块3根据控制模块4的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本振信号至混频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混频模块2对第二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后输出对应的第三信号,以传输给后级系统。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通过频分模块1实现频段的分割,并配合控制模块4的使能信号,输出对应的目标频段的第二信号至混频模块2,以此可避免需要使用镜像抑制混频器导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从而降低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成本投入。
每一带通滤波器13对应一路通道,每一路带通滤波器13后串联一个第二放大器14,当所选频段对应的通道工作时,所选通道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工作,即所选通道对应的第二放大器14接收到控制模块4的使能信号。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所选通道的第二放大器14工作时,增益为20分贝(dB)。当所选通道的第二放大器14关闭时,第二放大器14的前后隔离度大于40分贝(dB),所选通道的第二放大器14工作时的增益减去不工作时的隔离度大于60分贝(dB),即20-(-40)=60dB。基于至少存在两个通道,当所选通道的第二放大器14工作时,其他通道的第二放大器14处于关闭状态,因而可以保证处于两种工作状态下的所有通道的总体隔离度会在60分贝(dB)以上。当所选通道的第二放大器14工作时,该通道的第二放大器14是不存在隔离度的,并且是存在增益的(约为20分贝),由此所选通道的镜像抑制度由所在通道的带通滤波器13决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卫星通信地面终端,包括前述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用于进行不同频段的卫星通信信号的接收处理,实现前述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表面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表面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申请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频分模块、混频模块、本振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频分模块输出端与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频分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频分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所述频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滤波处理及频率分路处理后,得到不同频段的第二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端从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的使能信号确定输出对应频段的第二信号至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本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本振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本振模块用于根据从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本振信号至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混频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后级系统,所述混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和滤波处理得到第三信号,并将所述第三信号输出至所述后级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解调模块;
所述解调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连接,用于将对应通信协议内容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协议内容发送对应的使能信号至所述频分模块;
所述解调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混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解调模块的第三端用于连接后级系统,所述解调模块用于对所述混频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的第三信号基于所述通信协议内容进行频率选择处理,得到第四信号,并将所述第四信号传输至所述后级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分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器、功分器、带通滤波器、第二放大器和合路器;
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信号;
所述功分器的每一输出端与对应的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每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合路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合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增益为35分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器为多级放大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分器为微带型功分器,所述带通滤波器为微带型带通滤波器,所述合路器为微带型合路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频模块包括混频器、低通滤波器和第三放大器;
所述混频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合路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混频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本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混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混频器用于对从合路器接收到的第二信号和从本振模块接收到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得到混频信号;
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对混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所述第三放大器用于对滤波处理后的混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所述第三信号;
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解调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或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后级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模块包括协议电路和中频多工器;
所述协议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连接,用于将对应通信协议内容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协议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中频多工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中频多工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对应通信协议内容;
所述中频多工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频多工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后级系统,所述中频多工器用于对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的第三信号基于所述通信协议内容进行频率选择处理,得到第四信号,并将所述第四信号传输至所述后级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振模块包括锁相环电路;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所述锁相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锁相环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混频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10.一种卫星通信地面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卫星通信接收系统。
CN202311118878.0A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及卫星通信地面终端 Pending CN117060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8878.0A CN117060981A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及卫星通信地面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8878.0A CN117060981A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及卫星通信地面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0981A true CN117060981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64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18878.0A Pending CN117060981A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及卫星通信地面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609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45846A (en) Channelized apparatus for equalizing carrier powers of multicarrier signal
US5640686A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apable of communication in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494650B2 (ja) 共有機能ブロックcdma/gsm通信トランシーバ用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セス
US7250830B2 (en) Dual band full duplex mobile radio
EP1959574B1 (en) Front-end integrated circuit for television receivers
EP1710920A1 (en) Receiving modulated radio signals
CN101159439B (zh) 增益受控处理接收机
TWI275244B (en) Programmable if bandwidth using fixed bandwidth filters
US8219051B2 (en) Front-end receiver circuit with multiple paths which are simultaneously active and receiver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14584164A (zh) 一种面向多标准通信的频带可重构射频接收机前端
US783045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multiplexing in double-conversion receivers
CN106549684B (zh) 一种双频段射频信号的接收方法及其装置、基站
US7953366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on a coaxial cable
JP4258373B2 (ja) 受信機
US6628960B1 (en) Multi-mode radio receiver
US6807237B1 (en) Radio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US4315333A (en)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a wide-band VHF-UHF television double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US20180212642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system with multichannel transceiver
JPH09275356A (ja) 複数モード移動無線装置
CN117060981A (zh) 一种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及卫星通信地面终端
CN105591664A (zh) 射频发送方法、射频接收方法及射频终端
CN1048128C (zh) 双转换式无线电收发系统
US6975847B1 (en) Filtering of a receive frequency band
JPS6221417B2 (zh)
JP2001136447A (ja) 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受信用チュー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