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58145B - 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58145B
CN117058145B CN202311316133.5A CN202311316133A CN117058145B CN 117058145 B CN117058145 B CN 117058145B CN 202311316133 A CN202311316133 A CN 202311316133A CN 117058145 B CN117058145 B CN 1170581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as pipeline
data
dimensional
sca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161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58145A (zh
Inventor
周吉祥
肖勇
刘剑
冯江
谷淼波
石亮
王优
李寿海
刘庆
姚翼
伍建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pecial Inspection Shenran Safety Technology Service Shenzhen Co ltd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pecial Inspection Shenran Safety Technology Service Shenzhen Co ltd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pecial Inspection Shenran Safety Technology Service Shenzhen Co ltd,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Special Inspection Shenran Safety Technology Service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161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581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58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8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58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8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5/00Protection or supervision of installations
    • F17D5/02Preventing, monitoring, or locating lo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10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 using solid primitives, e.g. cylinders, cub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30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 G06T7/33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G06T7/344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involving mod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扫描模块,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一三维模型,对第一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第二扫描模块,基于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第一三维模型中的关键检测点,在油气管道中基于关键检测点进行第二三维扫描,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二三维模型;智能检测模块,对第二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对油气管道的检测结果,并基于检测结果生成油气管道的检测报告,且将检测报告传输至目标监测终端。保障了检测结果的可读性,提高了检测的智能性以及有效性,从而保障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效率以及检测准确性。

Description

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管道是用来输送天然气、原油以及成品油的主要工具,在进行长距离运输过程中,由于油气管道经过长时间运营,会出现管道的泄露、变形以及油气管道覆盖面损伤等的问题,从而会导致对环境等的影响以及能源在传输过程中的浪费;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时,往往需要检测人员携带检测设备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不仅耗费的大量的人力,而且也会导致检测出现纰漏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从而降低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效率以及检测准确性;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用以通过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从而有效实现对油气管道整体框架的获取,进而确定第一三维模型,并通过对第一三维模型对应的模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实现在第一三维模型中关键检测点的确认,进而实现对油气管道中多个关键检测点对应的位置进行第二三维扫描,从而通过实时采集油气管道检测点的目标三维数据,并基于第二三维模型对目标三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完成对油气管道的智能化检测,并将生成的检测报告传输至目标监测终端,提高了检测的智能性以及有效性,从而保障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效率以及检测准确性。
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包括:
第一扫描模块,用于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一三维模型,同时,对第一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二扫描模块,用于基于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第一三维模型中的关键检测点,同时,在油气管道中基于关键检测点进行第二三维扫描,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二三维模型;
智能检测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油气管道中关键检测点的目标三维数据,并基于第二三维模型对目标三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对油气管道的检测结果,并基于检测结果生成油气管道的检测报告,且将检测报告传输至目标监测终端。
优选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第一扫描模块,包括:
扫描坐标系构建单元,用于获取对油气管道进行三维扫描的扫描区域,并确定扫描区域的区域分布点,同时,基于扫描区域的区域分布点构建区域扫描坐标系;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基于图像采集装置对油气管道进行图像采集,获得油气管道的目标图像,同时,将油气管道的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映射,获得映射结果;
第一三维扫描模型获取单元,用于基于三维扫描装置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并将第一三维扫描数据与映射结果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对应,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一三维扫描模型。
优选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扫描坐标系构建单元,包括:
区域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三维扫描需求,并基于三维扫描需求确定对油气管道进行扫描的目标区段,并获取目标区段的区段边界,且基于目标区段的区段边界确定对油气管道进行三维扫描的扫描区域;
扫描坐标系子构建单元,用于对扫描区域进行读取,确定扫描区域的区域分布点,并在区域分布点中选取中心区域点,并将中心区域点作为扫描坐标系的中心点,同时,基于扫描坐标系的中心点构建扫描坐标系,其中,扫描坐标系为三维扫描坐标系。
优选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图想采集单元,包括:
拍摄角度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对油气管道进行拍摄的第一拍照角度、第二拍照角度以及第三拍照角度;
图像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拍照角度获取油气管道的正面视图,并将正面视图作为第一目标图像;基于第二拍照角度获取油气管道的侧面视图,并将侧面视图作为第二目标图像;基于第三拍照角度获取油气管道的俯视图,并将俯视图作为第三目标图像;
图像映射子单元,用于:
将第一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第一映射,获得扫描坐标系中第一映射二维数据;将第二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第二映射,获得扫描坐标系中第二映射二维数据;将第三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第三映射,获得扫描坐标系中第三映射二维数据;
将第一映射二维数据、第二映射二维数据以及第三映射二维数据进行综合,获得映射结果。
优选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第一三维扫描模型获取单元,包括:
三维扫描子单元,用于基于三维扫描装置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获得第一三维扫描数据;
数据处理子单元,用于:
对第一三维扫描数据进行平面识别,并基于识别结果将第一三维扫描数据进行拆分,获得每个平面对应的子三维数据;
其中,子三维数据包括:正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侧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以及俯向平面子三维数据;
映射结果读取子单元,用于读取映射结果中正面视图对应的第一映射二维数据、侧面试图对应的第二映射二维数据以及俯视图对应的第三映射二维数据;
对应关系获取子单元,用于:
获取正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与第一映射二维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获取侧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与第二映射二维数据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获取俯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与第三映射二维数据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
第一三维扫描模型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以及第三对应关系,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一三维扫描模型。
优选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第一扫描模块,包括:
模型读取单元,用于对第一三维模型进行读取,确定第一三维模型对应的模型数据,同时,对模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第一三维模型中的空间状态;
空间分布特征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第一三维模型中的空间状态,确定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油气管道中焊缝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固定口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弯管分布情况以及油气管道的覆盖面。
优选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第二扫描模块,包括:
分布特征读取单元,用于对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读取,确定油气管道中焊缝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固定口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弯管分布情况以及油气管道的覆盖面;
关键检测点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油气管道中焊缝分布情况,确定油气管道中的焊缝位置以及焊缝区域,同时,基于油气管道中的焊缝位置以及焊缝区域在第一三维模型中生成第一关键检测点;
基于油气管道中固定口分布情况,确定油气管道中的固定口位置以及固定口区域,同时,基于油气管道中的固定口位置以及固定口区域在第一三维模型中生成第二关键检测点;
基于油气管道中弯管分布情况,确定油气管道中的弯管位置以及弯管区域,同时,就油气管道中的弯管位置以及弯管区域在第一三维模型中生成第三关键检测点;
将油气管道的覆盖面作为第一三维模型中的第四关键检测点,其中,油气管道的覆盖面包括在第一三维模型中油气管道中除焊缝区域、固定口区域以及弯管区域以外的区域面。
优选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第二扫描模块,包括:
扫描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对第一三维模型中的关键检测点进行读取,确定关键检测点对应的位置信息以及区域信息,并根据关键检测点对应的位置信息以及区域信息生成扫描指令;
扫描单元,用于基于扫描指令控制扫描装置对关键检测点进行定位且基于定位结果基于关键检测点的区域信息进行第二三维扫描;
第二三维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第二三维扫描结果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二三维模型。
优选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智能检测模块,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实时采集油气管道中关键检测点的目标三维数据;
损坏现象判定单元,用于:
将目标三维数据与第二三维模型对应的模型数据进行匹配,并基于匹配结果判断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是否存在损坏现象;
当目标三维数据与第二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相匹配时,则判定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中不存在损坏现象;
当目标三维数据与第二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不匹配时,则判定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中存在损坏现象;
报告生成单元,用于:
当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中不存在损坏现象时,则基于关键检测点输出无损检测报告;
当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中存在损坏现象时,读取目标三维数据与第二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之的相异数据,同时,基于相异数据在第二三维模型对应的位置点进行标注,获得损坏标注信息;
基于损坏标注信息以及损坏标注信息对应的关键检测点输出损坏检测报告。
优选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智能检测模块,包括:
封装方式获取单元,用于:
获取检测报告对应报告数据的目标数据量,并获取报告生成终端与目标监测终端的数据传输通道;
读取数据传输通道的基准传输量,并将目标数据量与基准传输量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生成对检测报告对应报告数据的封装方式,其中,封装方式包括:第一封装与第二封装;
第一封装单元,用于当目标数据量小于或等于基准传输量时,获取生成检测报告的报告时间,并将报告时间作为时间标签对检测报告对应的报告数据进行第一封装,确定目标数据包;
第二封装单元,用于:
当目标数据量大于基准传输量时,获取目标数据量与基准数据量之间的目标比值,并根据调取取整函数对目标比值进行取整计算,且基于取整计算结果确定数据划分区间;
基于数据划分区间将检测报告对应的报告数据进行划分,获得若干个子报告数据段,其中,子报告数据段的个数与数据划分区间的个数一致;
获取每个子报告数据段中的首端数据、中间数据以及尾端数据,并基于首端数据、中间数据以及尾端数据生成对应子报告数据段的段标签,并基于段标签对检测报告中对应的子报告数据段进行第二封装,确定若干个子目标数据包;
传输单元,用于:
当传输目标为目标数据包时,基于数据传输通道将目标数据包传输至目标监测终端;
当传输目标为若干个子目标数据包时,基于划分顺序为若干个子目标数据包对应的段标签添加发送序号,同时,确定子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一目标个数;
基于发送序号将若干个子目标数据包基于数据传输通道发送至目标监测终端,同时,当发送完成后,基于目标监测终端统计接收子目标数据包的第二目标个数,其中,第二目标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个数;
将第二目标个数与第一目标个数进行比较,判断子目标数据包是否发送完全;
当第二目标个数等于第一目标个数时,则判定子目标数据包发送完全;
当第二目标个数小于第一目标个数时,则判定子目标数据包没有发送完全,并基于发送序号锁定未发送子目标数据包,同时,将子目标数据包重新基于数据传输通道发送至目标监测终端,直至所有子目标数据包发送至目标监测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从而有效实现对油气管道整体框架的获取,进而确定第一三维模型,并通过对第一三维模型对应的模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实现在第一三维模型中关键检测点的确认,进而实现对油气管道中多个关键检测点对应的位置进行第二三维扫描,从而通过实时采集油气管道检测点的目标三维数据,并基于第二三维模型对目标三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完成对油气管道的智能化检测,并将生成的检测报告传输至目标监测终端,保障了检测结果的可读性,提高了检测的智能性以及有效性,从而保障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效率以及检测准确性。
2、通过确定油气管道的正面视图、侧面视图以及俯视图,从而有效实现对目标图像中的数据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映射,进而在扫描坐标系中获得三个平面的映射二维数据,进而有效实现通过以二维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做基准,将第一三维扫描数据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对应,保障三维扫描模型进行构建的有向性,提高对三维扫描模型进行构建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3、通过确定检测报告对应报告数据的目标数据量以及数据传输通道可以传输的基准传输量,可以有效且准确的确定对检测报告进行封装的封装方式,并根据不同的封装方式实现对检测报告的传输,同时,当封装方式为第二封装时,监测是否将多个子目标数据包完整发送至目标监测终端,提高了监测报告的发送效率、发送准确性以及保障检测报告在目标监测终端进行可视化监测的完整性与可读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中第一扫描模块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中智能检测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第一扫描模块,用于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一三维模型,同时,对第一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二扫描模块,用于基于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第一三维模型中的关键检测点,同时,在油气管道中基于关键检测点进行第二三维扫描,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二三维模型;
智能检测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油气管道中关键检测点的目标三维数据,并基于第二三维模型对目标三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对油气管道的检测结果,并基于检测结果生成油气管道的检测报告,且将检测报告传输至目标监测终端。
该实施例中,第一三维扫描可以是对需要检测的油气管道进行扫描。
该实施例中,第一三维模型可以是基于第一三维扫描结果生成油气管道的模型。
该实施例中,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是包括:油气管道中焊缝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固定口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弯管分布情况以及油气管道的覆盖面。
该实施例中,关键检测点可以是基于第一三维模型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如:油气管道中焊缝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固定口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弯管分布情况以及油气管道的覆盖面)确定的用来对油气管道对应位置进行检测的区域。
该实施例中,第二三维扫描可以是基于第一三维模型中确定的关键检测点在实际的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进行扫描操作。
该实施例中,第二扫描模型可以是基于第二扫描结果生成的油气管道中关键检测点的模型。
该实施例中,目标三维数据可以是实时采集的油气管道中关键检测点的三维数据。
该实施例中,基于第二三维模型对目标三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是将第二三维模型中对应的模型数据与目标三维数据进行匹配,从而通过一致性判断,达到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的目的。
该实施例中,目标监测终端可以是用来读取检测报告的终端,且目标监测终端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等终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从而有效实现对油气管道整体框架的获取,进而确定第一三维模型,并通过对第一三维模型对应的模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实现在第一三维模型中关键检测点的确认,进而实现对油气管道中多个关键检测点对应的位置进行第二三维扫描,从而通过实时采集油气管道检测点的目标三维数据,并基于第二三维模型对目标三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完成对油气管道的智能化检测,并将生成的检测报告传输至目标监测终端,保障了检测结果的可读性,提高了检测的智能性以及有效性,从而保障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效率以及检测准确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如图2所示,第一扫描模块,包括:
扫描坐标系构建单元,用于获取对油气管道进行三维扫描的扫描区域,并确定扫描区域的区域分布点,同时,基于扫描区域的区域分布点构建区域扫描坐标系;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基于图像采集装置对油气管道进行图像采集,获得油气管道的目标图像,同时,将油气管道的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映射,获得映射结果;
第一三维扫描模型获取单元,用于基于三维扫描装置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并将第一三维扫描数据与映射结果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对应,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一三维扫描模型。
该实施例中,扫描区域可以是基于三维扫描需求确定的对油气管道进行扫描的区域,其中,三维扫描需求可以是提前设定好的。
该实施例中,在将第一三维扫描数据与映射结果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对应的基础为第一三维扫描数据的数据比例与映射结果对应的数据比例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通过采集油气管道的目标图像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对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映射,从而通过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并将第一三维扫描数据与映射结果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对应,实现对第一三维扫描模型的构建,以二维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做基准,将第一三维扫描数据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对应,可以保障三维扫描模型进行构建的有向性,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第一三维扫描模型构建的准确性、有效性以及构建效率。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扫描坐标系构建单元,包括:
区域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三维扫描需求,并基于三维扫描需求确定对油气管道进行扫描的目标区段,并获取目标区段的区段边界,且基于目标区段的区段边界确定对油气管道进行三维扫描的扫描区域;
扫描坐标系子构建单元,用于对扫描区域进行读取,确定扫描区域的区域分布点,并在区域分布点中选取中心区域点,并将中心区域点作为扫描坐标系的中心点,同时,基于扫描坐标系的中心点构建扫描坐标系,其中,扫描坐标系为三维扫描坐标系。
该实施例中,目标区段可以是对油气管道进行扫描的位置分布情况。
该实施例中,区域分布点可以是扫描区域中以单位面积对扫描区域进行分割,且一个单位面积对应的扫描区域为一个区域分布点。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对油气管道进行三维扫描的扫描区域可以有效保障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的精确性,进而通过确定中心区域点,有效构建扫描坐标系,从而间接保障第一三维扫描模型构建的准确性。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图想采集单元,包括:
拍摄角度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对油气管道进行拍摄的第一拍照角度、第二拍照角度以及第三拍照角度;
图像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拍照角度获取油气管道的正面视图,并将正面视图作为第一目标图像;基于第二拍照角度获取油气管道的侧面视图,并将侧面视图作为第二目标图像;基于第三拍照角度获取油气管道的俯视图,并将俯视图作为第三目标图像;
图像映射子单元,用于:
将第一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第一映射,获得扫描坐标系中第一映射二维数据;将第二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第二映射,获得扫描坐标系中第二映射二维数据;将第三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第三映射,获得扫描坐标系中第三映射二维数据;
将第一映射二维数据、第二映射二维数据以及第三映射二维数据进行综合,获得映射结果。
该实施例中,第一拍摄角度可以是对油气管道进行正面拍摄的角度,第二拍摄角度可以是对油气管道进行侧面拍摄的角度,第三拍摄角度可以是对油气管道顶面进行拍摄的角度。
该实施例中,第一映射二维数据可以是在扫描坐标系中X0Z平面的二维映射数据;第二映射二维数据可以是在扫描坐标系中Y0Z平面的二维映射数据;第三映射二维数据可以是在扫描坐标系中X0Y平面的二维映射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油气管道的正面视图、侧面视图以及俯视图,从而有效实现对目标图像中的数据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映射,进而在扫描坐标系中获得三个平面的映射二维数据,进而有效实现通过以二维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做基准,将第一三维扫描数据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对应,保障三维扫描模型进行构建的有向性,提高对三维扫描模型进行构建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第一三维扫描模型获取单元,包括:
三维扫描子单元,用于基于三维扫描装置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获得第一三维扫描数据;
数据处理子单元,用于:
对第一三维扫描数据进行平面识别,并基于识别结果将第一三维扫描数据进行拆分,获得每个平面对应的子三维数据;
其中,子三维数据包括:正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侧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以及俯向平面子三维数据;
映射结果读取子单元,用于读取映射结果中正面视图对应的第一映射二维数据、侧面试图对应的第二映射二维数据以及俯视图对应的第三映射二维数据;
对应关系获取子单元,用于:
获取正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与第一映射二维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获取侧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与第二映射二维数据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获取俯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与第三映射二维数据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
第一三维扫描模型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以及第三对应关系,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一三维扫描模型。
该实施例中,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基于第一映射二维数据将正向平面子三维数据在扫描坐标系中的坐标点进行对应的关系。
该实施例中,第二对应关系可以是基于第二映射二维数据将侧向平面子三维数据在坐标系中的坐标点进行对应的关系。
该实施例中,第三对应关系可以是基于第三映射二维数据将俯向平面子三维数据在坐标子中的坐标点进行对应的关系。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第一三维扫描数据进行拆分,从而有效获取三个方向对应平面的子三维数据,从而提高了将第一三维扫描数据与映射结果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对应的准确性。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第一扫描模块,包括:
模型读取单元,用于对第一三维模型进行读取,确定第一三维模型对应的模型数据,同时,对模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第一三维模型中的空间状态;
空间分布特征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第一三维模型中的空间状态,确定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油气管道中焊缝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固定口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弯管分布情况以及油气管道的覆盖面。
该实施例中,空间状态可以是油气管道中焊缝、固定口、弯管以及覆盖面等。
该实施例中,油气管道中焊缝分布情况可以是包括油气管道中焊缝的焊缝位置以及每个焊缝位置对应的焊缝区域。
该实施例中,油气管道中固定口分布情况可以是包括油气管道中固定口的位置以及固定口位置对应的固定口区域。
该实施例中,油气管道中弯管分布情况可以是包括油气管道中弯管的位置以及弯管位置对应的弯管区域。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第一三维模型的空间状态,有效确定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有效获取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第二扫描模块,包括:
分布特征读取单元,用于对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读取,确定油气管道中焊缝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固定口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弯管分布情况以及油气管道的覆盖面;
关键检测点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油气管道中焊缝分布情况,确定油气管道中的焊缝位置以及焊缝区域,同时,基于油气管道中的焊缝位置以及焊缝区域在第一三维模型中生成第一关键检测点;
基于油气管道中固定口分布情况,确定油气管道中的固定口位置以及固定口区域,同时,基于油气管道中的固定口位置以及固定口区域在第一三维模型中生成第二关键检测点;
基于油气管道中弯管分布情况,确定油气管道中的弯管位置以及弯管区域,同时,就油气管道中的弯管位置以及弯管区域在第一三维模型中生成第三关键检测点;
将油气管道的覆盖面作为第一三维模型中的第四关键检测点,其中,油气管道的覆盖面包括在第一三维模型中油气管道中除焊缝区域、固定口区域以及弯管区域以外的区域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通过准确读取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准确确定油气管道中焊缝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固定口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弯管分布情况以及油气管道的覆盖面,进而有效生成对应的关键检测点,即通过关键检测点达到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第二扫描模块,包括:
扫描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对第一三维模型中的关键检测点进行读取,确定关键检测点对应的位置信息以及区域信息,并根据关键检测点对应的位置信息以及区域信息生成扫描指令;
扫描单元,用于基于扫描指令控制扫描装置对关键检测点进行定位且基于定位结果基于关键检测点的区域信息进行第二三维扫描;
第二三维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第二三维扫描结果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二三维模型。
该实施例中,扫描指令可以是基于关键检测点对应的位置信息以及区域信息生成的对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进行扫描的指令。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通过生成扫描指令可以精准且有效控制扫描装置对关键检测点进行扫描,从而提高了对第二三维模型构建的智能性与准确性。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如图3所示,智能检测模块,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实时采集油气管道中关键检测点的目标三维数据;
损坏现象判定单元,用于:
将目标三维数据与第二三维模型对应的模型数据进行匹配,并基于匹配结果判断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是否存在损坏现象;
当目标三维数据与第二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相匹配时,则判定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中不存在损坏现象;
当目标三维数据与第二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不匹配时,则判定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中存在损坏现象;
报告生成单元,用于:
当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中不存在损坏现象时,则基于关键检测点输出无损检测报告;
当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中存在损坏现象时,读取目标三维数据与第二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之的相异数据,同时,基于相异数据在第二三维模型对应的位置点进行标注,获得损坏标注信息;
基于损坏标注信息以及损坏标注信息对应的关键检测点输出损坏检测报告。
该实施例中,无损检测包括可以是当对应关键检测点不存在损坏现象时,输出的检测报告,其中包括:对应关键检测点的信息。
该实施例中,损坏检测报告可以是当对应关键检测点存在损坏现象时输出的检测报告,其中内容包括:损坏标注信息(即相异数据在第二三维模型中对应的位置点信息)以及损坏标注信息对应关键检测点的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实时采集油气管道中关键检测点的目标三维数据与第二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进行匹配,从而可以有效且精准的判定关键检测点是否存在损坏,进而根据不同的检测结果输出每个关键检测点对应的检测报告,提高了检测报告生成有效性与准确性。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智能检测模块,包括:
封装方式获取单元,用于:
获取检测报告对应报告数据的目标数据量,并获取报告生成终端与目标监测终端的数据传输通道;
读取数据传输通道的基准传输量,并将目标数据量与基准传输量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生成对检测报告对应报告数据的封装方式,其中,封装方式包括:第一封装与第二封装;
第一封装单元,用于当目标数据量小于或等于基准传输量时,获取生成检测报告的报告时间,并将报告时间作为时间标签对检测报告对应的报告数据进行第一封装,确定目标数据包;
第二封装单元,用于:
当目标数据量大于基准传输量时,获取目标数据量与基准数据量之间的目标比值,并根据调取取整函数对目标比值进行取整计算,且基于取整计算结果确定数据划分区间;
基于数据划分区间将检测报告对应的报告数据进行划分,获得若干个子报告数据段,其中,子报告数据段的个数与数据划分区间的个数一致;
获取每个子报告数据段中的首端数据、中间数据以及尾端数据,并基于首端数据、中间数据以及尾端数据生成对应子报告数据段的段标签,并基于段标签对检测报告中对应的子报告数据段进行第二封装,确定若干个子目标数据包;
传输单元,用于:
当传输目标为目标数据包时,基于数据传输通道将目标数据包传输至目标监测终端;
当传输目标为若干个子目标数据包时,基于划分顺序为若干个子目标数据包对应的段标签添加发送序号,同时,确定子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一目标个数;
基于发送序号将若干个子目标数据包基于数据传输通道发送至目标监测终端,同时,当发送完成后,基于目标监测终端统计接收子目标数据包的第二目标个数,其中,第二目标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个数;
将第二目标个数与第一目标个数进行比较,判断子目标数据包是否发送完全;
当第二目标个数等于第一目标个数时,则判定子目标数据包发送完全;
当第二目标个数小于第一目标个数时,则判定子目标数据包没有发送完全,并基于发送序号锁定未发送子目标数据包,同时,将子目标数据包重新基于数据传输通道发送至目标监测终端,直至所有子目标数据包发送至目标监测终端。
该实施例中,目标数据量可以是检测报告中报告数据的数据总量。
该实施例中,基准传输量可以数据传输通道可以单次传输的额定数据量。
该实施例中,封装方式包括:第一封装与第二封装,其中,第一封装可以是当报告数据的目标数据量小于或等于基准传输量时,直接对检测报告对应的报告数据基于时间标签进行封装的方式称为第一封装;第二封装可以是当报告数据的目标数据量大于基准传输量时,通过确定目标数据量与基准数据量之间的目标比值,并根据调取取整函数对目标比值进行取整计算,且基于取整计算结果确定数据划分区间,且基于数据划分区间实现对报告数据的划分,获得子报告数据段,将若干个子报告数据段基于对应段标签分别进行封装的方式称为第二封装。
该实施例中,第一目标个数可以是子目标数据包对应的包个数。
该实施例中,第二目标个数可以是目标监测终端接收到的包个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检测报告对应报告数据的目标数据量以及数据传输通道可以传输的基准传输量,可以有效且准确的确定对检测报告进行封装的封装方式,并根据不同的封装方式实现对检测报告的传输,同时,当封装方式为第二封装时,监测是否将多个子目标数据包完整发送至目标监测终端,提高了监测报告的发送效率、发送准确性以及保障检测报告在目标监测终端进行可视化监测的完整性与可读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扫描模块,用于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一三维模型,同时,对第一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二扫描模块,用于基于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第一三维模型中的关键检测点,同时,在油气管道中基于关键检测点进行第二三维扫描,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二三维模型;
智能检测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油气管道中关键检测点的目标三维数据,并基于第二三维模型对目标三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对油气管道的检测结果,并基于检测结果生成油气管道的检测报告,且将检测报告传输至目标监测终端;
第二扫描模块,包括:
分布特征读取单元,用于对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读取,确定油气管道中焊缝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固定口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弯管分布情况以及油气管道的覆盖面;
关键检测点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油气管道中焊缝分布情况,确定油气管道中的焊缝位置以及焊缝区域,同时,基于油气管道中的焊缝位置以及焊缝区域在第一三维模型中生成第一关键检测点;
基于油气管道中固定口分布情况,确定油气管道中的固定口位置以及固定口区域,同时,基于油气管道中的固定口位置以及固定口区域在第一三维模型中生成第二关键检测点;
基于油气管道中弯管分布情况,确定油气管道中的弯管位置以及弯管区域,同时,就油气管道中的弯管位置以及弯管区域在第一三维模型中生成第三关键检测点;
将油气管道的覆盖面作为第一三维模型中的第四关键检测点,其中,油气管道的覆盖面包括在第一三维模型中油气管道中除焊缝区域、固定口区域以及弯管区域以外的区域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扫描模块,包括:
扫描坐标系构建单元,用于获取对油气管道进行三维扫描的扫描区域,并确定扫描区域的区域分布点,同时,基于扫描区域的区域分布点构建区域扫描坐标系;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基于图像采集装置对油气管道进行图像采集,获得油气管道的目标图像,同时,将油气管道的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映射,获得映射结果;
第一三维扫描模型获取单元,用于基于三维扫描装置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并将第一三维扫描数据与映射结果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对应,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一三维扫描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扫描坐标系构建单元,包括:
区域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三维扫描需求,并基于三维扫描需求确定对油气管道进行扫描的目标区段,并获取目标区段的区段边界,且基于目标区段的区段边界确定对油气管道进行三维扫描的扫描区域;
扫描坐标系子构建单元,用于对扫描区域进行读取,确定扫描区域的区域分布点,并在区域分布点中选取中心区域点,并将中心区域点作为扫描坐标系的中心点,同时,基于扫描坐标系的中心点构建扫描坐标系,其中,扫描坐标系为三维扫描坐标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图想采集单元,包括:
拍摄角度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对油气管道进行拍摄的第一拍照角度、第二拍照角度以及第三拍照角度;
图像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拍照角度获取油气管道的正面视图,并将正面视图作为第一目标图像;基于第二拍照角度获取油气管道的侧面视图,并将侧面视图作为第二目标图像;基于第三拍照角度获取油气管道的俯视图,并将俯视图作为第三目标图像;
图像映射子单元,用于:
将第一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第一映射,获得扫描坐标系中第一映射二维数据;将第二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第二映射,获得扫描坐标系中第二映射二维数据;将第三目标图像在扫描坐标系中进行第三映射,获得扫描坐标系中第三映射二维数据;
将第一映射二维数据、第二映射二维数据以及第三映射二维数据进行综合,获得映射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三维扫描模型获取单元,包括:
三维扫描子单元,用于基于三维扫描装置对油气管道进行第一三维扫描,获得第一三维扫描数据;
数据处理子单元,用于:
对第一三维扫描数据进行平面识别,并基于识别结果将第一三维扫描数据进行拆分,获得每个平面对应的子三维数据;
其中,子三维数据包括:正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侧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以及俯向平面子三维数据;
映射结果读取子单元,用于读取映射结果中正面视图对应的第一映射二维数据、侧面试图对应的第二映射二维数据以及俯视图对应的第三映射二维数据;
对应关系获取子单元,用于:
获取正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与第一映射二维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获取侧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与第二映射二维数据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获取俯向平面子三维数据与第三映射二维数据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
第一三维扫描模型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以及第三对应关系,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一三维扫描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扫描模块,包括:
模型读取单元,用于对第一三维模型进行读取,确定第一三维模型对应的模型数据,同时,对模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第一三维模型中的空间状态;
空间分布特征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第一三维模型中的空间状态,确定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油气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油气管道中焊缝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固定口分布情况、油气管道中弯管分布情况以及油气管道的覆盖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扫描模块,包括:
扫描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对第一三维模型中的关键检测点进行读取,确定关键检测点对应的位置信息以及区域信息,并根据关键检测点对应的位置信息以及区域信息生成扫描指令;
扫描单元,用于基于扫描指令控制扫描装置对关键检测点进行定位且基于定位结果基于关键检测点的区域信息进行第二三维扫描;
第二三维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第二三维扫描结果获得油气管道对应的第二三维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检测模块,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实时采集油气管道中关键检测点的目标三维数据;
损坏现象判定单元,用于:
将目标三维数据与第二三维模型对应的模型数据进行匹配,并基于匹配结果判断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是否存在损坏现象;
当目标三维数据与第二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相匹配时,则判定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中不存在损坏现象;
当目标三维数据与第二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不匹配时,则判定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中存在损坏现象;
报告生成单元,用于:
当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中不存在损坏现象时,则基于关键检测点输出无损检测报告;
当油气管道中对应关键检测点中存在损坏现象时,读取目标三维数据与第二三维模型的模型数据之的相异数据,同时,基于相异数据在第二三维模型对应的位置点进行标注,获得损坏标注信息;
基于损坏标注信息以及损坏标注信息对应的关键检测点输出损坏检测报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检测模块,包括:
封装方式获取单元,用于:
获取检测报告对应报告数据的目标数据量,并获取报告生成终端与目标监测终端的数据传输通道;
读取数据传输通道的基准传输量,并将目标数据量与基准传输量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生成对检测报告对应报告数据的封装方式,其中,封装方式包括:第一封装与第二封装;
第一封装单元,用于当目标数据量小于或等于基准传输量时,获取生成检测报告的报告时间,并将报告时间作为时间标签对检测报告对应的报告数据进行第一封装,确定目标数据包;
第二封装单元,用于:
当目标数据量大于基准传输量时,获取目标数据量与基准数据量之间的目标比值,并根据调取取整函数对目标比值进行取整计算,且基于取整计算结果确定数据划分区间;
基于数据划分区间将检测报告对应的报告数据进行划分,获得若干个子报告数据段,其中,子报告数据段的个数与数据划分区间的个数一致;
获取每个子报告数据段中的首端数据、中间数据以及尾端数据,并基于首端数据、中间数据以及尾端数据生成对应子报告数据段的段标签,并基于段标签对检测报告中对应的子报告数据段进行第二封装,确定若干个子目标数据包;
传输单元,用于:
当传输目标为目标数据包时,基于数据传输通道将目标数据包传输至目标监测终端;
当传输目标为若干个子目标数据包时,基于划分顺序为若干个子目标数据包对应的段标签添加发送序号,同时,确定子目标数据包对应的第一目标个数;
基于发送序号将若干个子目标数据包基于数据传输通道发送至目标监测终端,同时,当发送完成后,基于目标监测终端统计接收子目标数据包的第二目标个数,其中,第二目标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个数;
将第二目标个数与第一目标个数进行比较,判断子目标数据包是否发送完全;
当第二目标个数等于第一目标个数时,则判定子目标数据包发送完全;
当第二目标个数小于第一目标个数时,则判定子目标数据包没有发送完全,并基于发送序号锁定未发送子目标数据包,同时,将子目标数据包重新基于数据传输通道发送至目标监测终端,直至所有子目标数据包发送至目标监测终端。
CN202311316133.5A 2023-10-12 2023-10-12 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 Active CN1170581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6133.5A CN117058145B (zh) 2023-10-12 2023-10-12 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6133.5A CN117058145B (zh) 2023-10-12 2023-10-12 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8145A CN117058145A (zh) 2023-11-14
CN117058145B true CN117058145B (zh) 2023-12-22

Family

ID=88664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16133.5A Active CN117058145B (zh) 2023-10-12 2023-10-12 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5814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6615A (zh) * 2014-10-14 2015-01-07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内壁视觉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3223180A (zh) * 2021-05-12 2021-08-06 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管道三维建模方法和系统
CN113223178A (zh) * 2021-05-12 2021-08-06 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选定结构特征参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4778687A (zh) * 2021-12-24 2022-07-22 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 一种压力管道焊接缺陷快速识别与评价方法
CN115419839A (zh) * 2022-09-02 2022-12-02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管道的监测方法、控制器、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091461A (zh) * 2023-01-13 2023-05-09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管道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85998A1 (en) * 2007-04-26 2008-10-29 Hitachi-GE Nuclear Energy, Ltd. Method for inspecting pipes, and radiographic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6615A (zh) * 2014-10-14 2015-01-07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内壁视觉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3223180A (zh) * 2021-05-12 2021-08-06 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管道三维建模方法和系统
CN113223178A (zh) * 2021-05-12 2021-08-06 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选定结构特征参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4778687A (zh) * 2021-12-24 2022-07-22 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 一种压力管道焊接缺陷快速识别与评价方法
CN115419839A (zh) * 2022-09-02 2022-12-02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管道的监测方法、控制器、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091461A (zh) * 2023-01-13 2023-05-09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管道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8145A (zh) 202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ang et al.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quality assessment of as-is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 and 3D laser-scanned data
US2022041502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anomalies in welded structures
CN110263466B (zh) 一种基于管道三维定位的管网电子地图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5598637B (zh) 一种隧道围岩形变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0136186B (zh) 一种用于移动机器人目标测距的检测目标匹配方法
CN110135396A (zh) 地面标志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849882A (zh) 一种用于识别、定位、检测管道焊缝的设备及方法
CN117058145B (zh) 基于油气管道运维智能化检测系统
CN115880673B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避障方法及系统
CN115793089B (zh) 一种地下管线检测方法以及系统
CN117372751A (zh) 管道缺陷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765848A (zh) 一种5g网络信号强度检测系统及使用方法
US20060034506A1 (en) Machine vision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KR102337692B1 (ko) 오류가 의심되는 바운딩 박스를 검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컴퓨터 장치
CN105891339B (zh) 利用冲击映像法检测岩土工程介质缺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078372A (zh) 产品工艺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1951242A (zh) 基于多波束测深声纳的气体泄露检测方法
CN108225311B (zh) 用于轨道自动测量车的轨道数据采集系统方法及系统
CN115327657B (zh) 探测目标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7908000A (zh) 基于毫米波技术的地下管网探测和定位成像系统及方法
CN114998351B (zh)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瑕疵识别方法和装置
KR20230047241A (ko) 플랜트 시공 정합성 검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213843522U (zh) 一种基于bim的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校核系统
CN116109080B (zh) 一种基于bim与ar的建筑综合管理平台
CN213813935U (zh) 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车辆货物体积测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