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56042A - 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56042A
CN117056042A CN202310920759.0A CN202310920759A CN117056042A CN 117056042 A CN117056042 A CN 117056042A CN 202310920759 A CN202310920759 A CN 202310920759A CN 117056042 A CN117056042 A CN 117056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task
time point
key
target
time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207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林艳
胡远明
郭正
赖坤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207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560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56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60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5Task life-cycle, e.g. stopping, restarting, resuming exec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库技术领域。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针对目标子任务,根据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与可控时间范围,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子任务;在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本公开精确地确定每个子任务是否超时,有效降低数据库变更的超时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数据库变更指对数据库进行的一系列更改操作,例如:数据库切换/重启、工具安装、灾备库建设、生产库建设、共享磁盘调整、表空间调整、用户调整、目录调整、升级迁移、应用对象调整、统计信息整改、补丁整改、规范整改,以及参数整改等,是数据库产品运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的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是针对变更管理的流程进行管理,一般遵循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图书馆相关规范,普遍适用于项目管理范畴,例如:将变更管理流程按照变更时限和变更等级划分,其目的是使变更管理流程清晰明确。现有的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缺乏对数据库变更任务中的各个关键时点的控制,变更时限的控制主要依靠人工,未能有效降低数据库变更的超时风险,影响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现有数据库变更管控未能有效降低数据库变更的超时风险,影响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包括:
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所述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
根据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针对目标子任务,根据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与所述可控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所述子任务;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
可选地,所述每个所述子任务还包括:变更类型;在所述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每个所述子任务标注所述变更类型,其中,所述变更类型包括:线性任务和可重复性任务;
为每个所述子任务标注所述关键时点,其中,所述数据库变更任务为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根节点,每个所述子任务为所述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二级节点,变更类型、关键时点编号和关键时点名称为所述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三级节点。
可选地,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包括:
针对所述目标子任务,根据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生成关键信息二维表;
统计所述关键信息二维表中具有与所述目标子任务相同的子任务编号和关键时点点编号的数据行;
根据所述数据行中的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数据行中的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包括:
对所述数据行进行执行时长过滤,得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集合;
对所述历史执行时长集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历史执行时长集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包括:
对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历史执行时长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序,使用百分位法去除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极值,得到执行时长符合均值和尺度参数的正态分布;
根据所述均值和所述尺度参数,计算得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可选地,所述可控时间范围包括: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和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所述超时状态包括:第一超时程度状态、第二超时程度状态和第三超时程度状态,其中,所述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大于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大于所述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所述第三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大于所述第二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所述第二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大于所述第一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与所述可控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包括: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且小于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所述第一超时程度状态;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且小于所述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所述第二超时程度状态;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所述第三超时程度状态。
可选地,在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存在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后,继续执行所述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
在不存在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后,停止数据库变更操作。
可选地,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包括:
向与所述超时状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超时事件通知,以供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库变更管控装置,包括:
切分模块,用于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所述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第二确定模块,针对目标子任务,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与所述可控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所述子任务;
处理模块,在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用于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
可选地,所述每个所述子任务还包括:变更类型;所述切分模块在所述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之后,还可用于:
为每个所述子任务标注所述变更类型,其中,所述变更类型包括:线性任务和可重复性任务;
为每个所述子任务标注所述关键时点,其中,所述数据库变更任务为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根节点,每个所述子任务为所述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二级节点,变更类型、关键时点编号和关键时点名称为所述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三级节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在根据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时,用于:
针对所述目标子任务,根据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生成关键信息二维表;
统计所述关键信息二维表中具有与所述目标子任务相同的子任务编号和关键时点点编号的数据行;
根据所述数据行中的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在根据所述数据行中的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时,用于:
对所述数据行进行执行时长过滤,得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集合;
对所述历史执行时长集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在对所述历史执行时长集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时,用于:
对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历史执行时长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序,使用百分位法去除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极值,得到执行时长符合均值和尺度参数的正态分布;
根据所述均值和所述尺度参数,计算得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可选地,所述可控时间范围包括: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和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所述超时状态包括:第一超时程度状态、第二超时程度状态和第三超时程度状态,其中,所述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大于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大于所述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所述第三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大于所述第二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所述第二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大于所述第一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在根据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与所述可控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时,用于: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且小于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所述第一超时程度状态;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且小于所述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所述第二超时程度状态;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所述第三超时程度状态。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在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之后,还可用于:
在存在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后,继续执行所述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
在不存在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后,停止数据库变更操作。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在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时,用于:
向与所述超时状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超时事件通知,以供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的方法中的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针对目标子任务,根据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与可控时间范围,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子任务;在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本公开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子任务,对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进行管控,提升了管控粒度,对每个子任务进行量化分析,精确地确定每个子任务是否超时,并及时进行超时管控,有效降低数据库变更的超时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子任务可控时间范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库变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和用户个人信息;本公开中的用户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和公开等处理,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且不违背公序良俗。
数据库变更指对数据库进行的一系列更改操作,例如:数据库切换/重启、工具安装、灾备库建设、生产库建设、共享磁盘调整、表空间调整、用户调整、目录调整、升级迁移、应用对象调整、统计信息整改、补丁整改、规范整改,以及参数整改等,是数据库产品运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业务复杂度的不断提高,数据库与上层应用系统复杂的关联关系以及与下层基础设施耦合的部署架构,使得数据库变更工作量快速增长,变更复杂性逐渐升高,数据库的变更操作的实施难度与复杂度也在不断提升。
其中,上层应用系统是指使用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和管理的应用程序,它是建立在数据库之上,通过与数据库交互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呈现的软件系统。
下层基础设施,是指与数据库直接相关的物理层面的设施和组件。这些设施和组件包括:硬件:数据库需要在服务器或计算机上执行,因此下层基础设施包括了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需要在操作系统上运行,因此下层基础设施也涉及操作系统的选择和配置,如Windows、Linux等。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需要使用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的存储和访问,因此下层基础设施涉及文件系统的选择和配置。存储管理:数据库需要进行数据的持久化存储,并对数据进行管理,因此下层基础设施还包括了磁盘管理、缓存管理等存储相关的技术组件。网络: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下层基础设施还包括了网络设备、协议等,用于数据库节点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同步。总而言之,下层基础设施是指构成数据库系统底层支撑结构的硬件、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存储管理和网络等组件。它们为数据库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由于实施难度与复杂度的提升,导致数据库变更时长难于控制,数据库变更实施超时将严重影响后续的业务开展,例如无法在规定时间点提供服务。因此,如何降低数据库变更的超时风险,保证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针对目标子任务,根据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与可控时间范围,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子任务;在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本公开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子任务,对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进行管控,提升了管控粒度,对每个子任务进行量化分析,精确地确定每个子任务是否超时,并及时进行超时管控,有效降低数据库变更的超时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现有的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是针对变更管理的流程进行管理,一般遵循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图书馆相关规范,普遍适用于项目管理范畴,例如:将变更管理流程按照变更时限和变更等级划分,其目的是使变更管理流程清晰明确。现有的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缺乏对数据库变更任务中的各个关键时点的控制,变更时限的控制主要依靠人工,未能有效降低数据库变更的超时风险,影响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
S102: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S103:针对目标子任务,根据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与可控时间范围,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子任务;
S104:在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服务器。本公开对服务器的实现形态。例如,服务器可以是常规服务器、云服务器、云主机、虚拟中心等服务器设备。其中,服务器的构成主要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针对目标子任务,根据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与可控时间范围,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子任务;在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本公开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子任务,对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进行管控,提升了管控粒度,对每个子任务进行量化分析,精确地确定每个子任务是否超时,并及时进行超时管控,有效降低数据库变更的超时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标记子任务的变更类型和关键时点,并将标记后的子任务信息上传至变更过程记录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变更类型包括:线性任务和可重复性任务;线性任务指变更操作为一系列连续性的子任务的原子化操作,例如,数据库重启。可重复性任务指多个类似的子任务重复执行,例如,多个数据库表的数据清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每个子任务标注变更类型,其中,变更类型包括:线性任务和可重复性任务;为每个子任务标注关键时点,其中,数据库变更任务为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根节点,每个子任务为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二级节点,变更类型、关键时点编号和关键时点名称为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三级节点。
例如,为每一个子任务标注执行过程中的关键时点。根据不同的变更类型按照相应的标记方法针对据库变更任务的子任务进行关键时点标注。关键时点为数据库变更管控的基本单元。记录关键时点标注信息,可使用文本形式,如JSON、XML等进行记录。数据库变更任务为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根节点,子任务为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二级节点,变更类型(Type)、关键时点ID(KeyPointID)、关键时点名称(KeyPoint)为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三级节点。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并将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更新至变更过程记录文件。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针对目标子任务,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生成关键信息二维表;统计关键信息二维表中具有与目标子任务相同的子任务编号和关键时点点编号的数据行;根据数据行中的数据,确定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创建或更新历史数据库,收集各类型任务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在每次数据库变更任务执行完成后将本次各子任务执行的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更新到现有历史数据库中。历史数据库中所的关键信息包含:子任务编号、子任务类型、子任务执行日期、子任务执行时长、子任务关键时点编号、子任务关键时点和子任务的关键点执行时长。将上述关键信息生成为一个关键信息二维表,示例如下表1:
表1
其中,同一个子任务具有相同的子任务编号,例如:针对某一个数据库表的数据清理;
子任务类型,取值范围为线性任务或可重复性任务;
子任务执行日期,为该子任务过往的执行日期;
子任务执行时长,为该子任务在过往执行所耗费的总时长;
子任务关键时点编号,为该子任务中各个关键时点的编号,具有相同子任务编号+子任务关键时点编号的记录为同一类记录;
子任务关键时点,为子任务中的各个关键时点,例如:数据清理子任务的关键点可以按照数据检查、数据清理、索引重建、统计信息收、数据复核等环节进行关键时点标注,子任务中的每个关键时点为一个原子化的时间控制单元;
子任务的关键点执行时长,为子任务中的各个关键点的执行时长。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数据行中的数据,确定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对数据行进行执行时长过滤,得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集合;对历史执行时长集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以上关键信息二维表中具有相同子任务编号和子任务关键时点的记录行为同一个统计计算单位,利用统计学方法重新计算出可控时间范围,并将可控时间范围更新到变更过程记录文件中。
例如,以历史数据库中的关键信息二维表的相同子任务编号和子任务关键时点为条件进行过滤,得出所有的数据行,具有相同子任务编号和子任务关键时点为一个基本的统计单元。对数据行进行执行时长过滤,得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集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历史执行时长集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对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历史执行时长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序,使用百分位法去除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极值,得到执行时长符合均值和尺度参数的正态分布;根据均值和尺度参数,计算得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例如,使用百分位法去除上述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极值,将上述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数据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将最小的2.5%与最大的2.5%数值去除,避免极端情况引入的数据偏差。
在样本量充足的情况下,得到执行时长符合均值为μ和尺度参数为σ的高斯分布,公式如下:
K~N(μ,σ2);
其概率密度函数公式如下:
其中μ为子任务的关键点执行时长均值,σ与子任务编号和子任务关键时点编号相关联,不同子任务内容的关键时点标记位所得到的标准差σ均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正态分布是自然科学与行为科学中的定量现象的一个方便模型。尽管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经常是未知的,理论上可以证明如果把许多小作用加起来看作一个变量,那么这个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在统计以及许多统计测试中最广泛应用的一类分布。在概率论,正态分布是几种连续以及离散分布的极限分布。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子任务可控时间范围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四个不同子任务分别以不同灰度的曲线表示。横轴是时间轴,单位是分钟。以子任务D的曲线为例,平均完成该项操作的时间为20分钟,σ值为7,子任务B的曲线代表的操作平均值为10分钟,其σ值为1。
针对每个子任务,分别计算出μ+0.75σ,μ+1σ,μ+2σ三个数值。这三个数值分别对应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和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其中,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大于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大于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将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和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更新至变更过程记录文件中。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逐个子任务执行变更操作,并监控各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和子任务变更总体耗时,若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若目标子任务的关键时点未超时,将目标子任务执行信息更新到历史数据库中。当存在后续子任务时,则继续执行后续子任务,直至所有子任务执行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超时状态包括:第一超时程度状态、第二超时程度状态和第三超时程度状态。第三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大于第二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第二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大于第一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对比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与变更过程记录文件中的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和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在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大于等于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且小于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第一超时程度状态;在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大于等于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且小于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第二超时程度状态;在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大于等于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第三超时程度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每个子任务执行信息更新至历史数据库中,每个子任务执行信息包括:子任务编号、子任务类型、子任务执行日期、子任务执行时长、子任务关键时点编号、子任务关键时点和子任务的关键点执行时长。
在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之后,在存在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后,继续执行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在不存在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后,停止数据库变更操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向与超时状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超时事件通知,以供用户终端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其中,根据不同的超时状态等级,向不同用户发送通知。超时等级与发送用户的映射关系如下表2:
超时等级 发送用户
1级 变更操作岗、变更管理岗
2级 变更操作岗、变更管理岗、服务台
3级 变更操作岗、变更管理岗、服务台、主管领导
表2
结合上述各实施例的描述,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
S302: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S303:针对目标子任务,根据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与可控时间范围,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子任务;
S304:在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向与超时状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超时事件通知,以供用户终端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各步骤的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各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同时也能取得前述各实施例相应的技术效果。
在本公开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针对目标子任务,根据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与可控时间范围,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子任务;在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本公开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子任务,对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进行管控,提升了管控粒度,对每个子任务进行量化分析,精确地确定每个子任务是否超时,并及时进行超时管控,有效降低数据库变更的超时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库变更装置4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数据库变更装置40包括:切分模块41,第一确定模块42,第二确定模块43,处理模块44。
切分模块41,用于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
其中,第一确定模块42,用于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第二确定模块43,针对目标子任务,用于根据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与可控时间范围,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子任务;
处理模块44,在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用于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
可选地,每个子任务还包括:变更类型;切分模块41在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之后,还可用于:
为每个子任务标注变更类型,其中,变更类型包括:线性任务和可重复性任务;
为每个子任务标注关键时点,其中,数据库变更任务为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根节点,每个子任务为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二级节点,变更类型、关键时点编号和关键时点名称为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三级节点。
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42在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时,用于:
针对目标子任务,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生成关键信息二维表;
统计关键信息二维表中具有与目标子任务相同的子任务编号和关键时点点编号的数据行;
根据数据行中的数据,确定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42在根据数据行中的数据,确定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时,用于:
对数据行进行执行时长过滤,得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集合;
对历史执行时长集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41在对历史执行时长集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时,用于:
对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历史执行时长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序,使用百分位法去除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极值,得到执行时长符合均值和尺度参数的正态分布;
根据均值和尺度参数,计算得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可选地,可控时间范围包括: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和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超时状态包括:第一超时程度状态、第二超时程度状态和第三超时程度状态,其中,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大于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大于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第三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大于第二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第二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大于第一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第二确定模块43在根据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与可控时间范围,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时,用于:
在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大于等于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且小于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第一超时程度状态;
在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大于等于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且小于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第二超时程度状态;
在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大于等于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第三超时程度状态。
可选地,处理模块44在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之后,还可用于:
在存在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后,继续执行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
在不存在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后,停止数据库变更操作。
可选地,处理模块44在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时,用于:
向与超时状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超时事件通知,以供用户终端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51和处理器52。另外,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源组件53和通信组件54。
存储器5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
存储器51,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通信组件54,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处理器52,可执行存储器51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用于: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针对目标子任务,根据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与可控时间范围,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子任务;在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
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且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图1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
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图1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
上述图5中的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便于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3G、4G/LTE、5G等移动通信网络,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上述图5中的电源组件,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和音频组件。
显示屏包括屏幕,其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音频组件,可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音频组件所在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或经由通信组件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在本公开上述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实施例中,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根据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针对目标子任务,根据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与可控时间范围,确定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子任务;在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对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本公开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子任务,对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进行管控,提升了管控粒度,对每个子任务进行量化分析,精确地确定每个子任务是否超时,并及时进行超时管控,有效降低数据库变更的超时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所述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
根据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针对目标子任务,根据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与所述可控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所述子任务;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所述子任务还包括:变更类型;在所述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每个所述子任务标注所述变更类型,其中,所述变更类型包括:线性任务和可重复性任务;
为每个所述子任务标注所述关键时点,其中,所述数据库变更任务为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根节点,每个所述子任务为所述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二级节点,变更类型、关键时点编号和关键时点名称为所述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三级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包括:
针对所述目标子任务,根据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生成关键信息二维表;
统计所述关键信息二维表中具有与所述目标子任务相同的子任务编号和关键时点点编号的数据行;
根据所述数据行中的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行中的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包括:
对所述数据行进行执行时长过滤,得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集合;
对所述历史执行时长集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历史执行时长集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包括:
对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历史执行时长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序,使用百分位法去除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极值,得到执行时长符合均值和尺度参数的正态分布;
根据所述均值和所述尺度参数,计算得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时间范围包括: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和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所述超时状态包括:第一超时程度状态、第二超时程度状态和第三超时程度状态,其中,所述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大于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大于所述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所述第三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大于所述第二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所述第二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大于所述第一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与所述可控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包括: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且小于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所述第一超时程度状态;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且小于所述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所述第二超时程度状态;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所述第三超时程度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存在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后,继续执行所述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
在不存在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后,停止数据库变更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包括:
向与所述超时状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超时事件通知,以供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
9.一种数据库变更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分模块,用于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其中,每个所述子任务包括关键时点;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第二确定模块,针对目标子任务,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与所述可控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其中,目标子任务为任意一个所述子任务;
处理模块,在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超时状态的情况下,用于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所述子任务还包括:变更类型;所述切分模块在所述将数据库变更任务切分为至少一个子任务之后,还可用于:
为每个所述子任务标注所述变更类型,其中,所述变更类型包括:线性任务和可重复性任务;
为每个所述子任务标注所述关键时点,其中,所述数据库变更任务为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根节点,每个所述子任务为所述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二级节点,变更类型、关键时点编号和关键时点名称为所述关键时点标注信息的三级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在根据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确定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时,用于:
针对所述目标子任务,根据每个所述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生成关键信息二维表;
统计所述关键信息二维表中具有与所述目标子任务相同的子任务编号和关键时点点编号的数据行;
根据所述数据行中的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在根据所述数据行中的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时,用于:
对所述数据行进行执行时长过滤,得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历史执行时长集合;
对所述历史执行时长集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在对所述历史执行时长集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时,用于:
对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历史执行时长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序,使用百分位法去除历史执行时长集合中的极值,得到执行时长符合均值和尺度参数的正态分布;
根据所述均值和所述尺度参数,计算得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执行时长的可控时间范围。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时间范围包括: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和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所述超时状态包括:第一超时程度状态、第二超时程度状态和第三超时程度状态,其中,所述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大于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大于所述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所述第三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大于所述第二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所述第二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大于所述第一超时程度状态的超时程度;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在根据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与所述可控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时,用于: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且小于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所述第一超时程度状态;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且小于所述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所述第二超时程度状态;
在所述目标子任务对应的关键时点的所述执行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三可控时间范围等级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子任务的执行时长状态为所述第三超时程度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之后,还可用于:
在存在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后,继续执行所述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
在不存在后续待执行的子任务后,停止数据库变更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在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时,用于:
向与所述超时状态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超时事件通知,以供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目标子任务进行超时处理操作。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各步骤。
1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各步骤。
CN202310920759.0A 2023-07-25 2023-07-25 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0560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0759.0A CN117056042A (zh) 2023-07-25 2023-07-25 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0759.0A CN117056042A (zh) 2023-07-25 2023-07-25 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6042A true CN117056042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68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0759.0A Pending CN117056042A (zh) 2023-07-25 2023-07-25 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560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49878B2 (ja) 出現した関係におけるスタックセグメント強度の相関
WO2019168599A1 (en) Data retention handling for data object stores
US9372734B2 (en) Outage window scheduler tool
EP2763055A1 (en) A tele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providing data to a mobile application
US20220245526A1 (en) Quantile hurdle mode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arse time series prediction applications
CN112651817A (zh) 一种智能财务决策大数据分析系统
CN111582341A (zh) 用户异常操作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538154A (zh) 风险对象的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5964272A (zh) 交易数据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51172B (zh) 一种降雨峰值类型划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240916A (zh) 信息输出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2007891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vent correlation
CN117056042A (zh) 数据库变更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78172B (zh) 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的资源池利用率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377872B (zh) 在线系统数据在大数据中心的离线同步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905371A (zh) 数据趋势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794545A (zh) 运维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5422195A (zh) 一种网络资产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5330219A (zh)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40384A (zh) 一种薪酬的统计核算方法及装置
CN112395366A (zh) 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处理及创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88860A (zh) 数据加速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24042A (zh) 预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59833B (zh) 一种实现政企移动端多端多平台自动化测试和监控的方法
CN112988497B (zh) 管理备份系统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