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53374A -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53374A
CN117053374A CN202311021401.0A CN202311021401A CN117053374A CN 117053374 A CN117053374 A CN 117053374A CN 202311021401 A CN202311021401 A CN 202311021401A CN 117053374 A CN117053374 A CN 117053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gree
pipeline
refrigerant
opening
expansion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214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英胜
陈英杰
武连发
王新亮
邓宇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0214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533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53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3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机组技术领域。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液管,包括第一段管路和第二段管路,所述第二段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管路相连、另一端与蒸发器的进管管路相连;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段管路上,被配置为对从所述第一段管路流入所述第二段管路的制冷剂进行节流;换热元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段管路内节流后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一段管路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通过以上空调室内机,能够在增加少量元器件或者不增加元器件的情况下,增大进入室内机节流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度,节省了室内机的空间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空调系统会在室外机中增加过冷器。室外机换热器中高温、气体形式的制冷剂先经过冷凝器进行冷凝放热。之后,制冷剂在经过过冷器时被分为主路和旁路。其中,旁路的制冷剂经过节流处理实现降温降压。然后,利用旁路中温度降低的制冷剂,对主路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以此增大进入室内机的制冷剂的过冷度,从而实现更好的制冷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然而,由于室外机内部空间有限,对在其内部增加过冷器有较大限制,因此部分室外机并无过冷器,这很可能导致进入室内机的制冷剂过冷度较小。另外,即便室外机中安装了过冷器,由于部分室外机和室内机之间的连接管较长,制冷剂的压降较大,也可能导致进入室内机的制冷剂过冷度较小。当进入室内机的制冷剂过冷度较小时,很可能导致到达室内机的制冷剂状态出现了变化,呈现气液两相态,导致制冷效果不好。而且,而气液两相态下的制冷剂在经过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进行节流时,会在室内机中产生液流噪音,造成用户使用体验不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1中提出了一种自过冷式空调室内机,其是在室内机的液管主路与由液管分出的另一支路之间进行换热,以提高液管主路中制冷剂的过冷度。相关技术2中提出了一种自过冷结构,其是在室内机的液管与气管之间进行换热,以提高液管中制冷剂的过冷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液管,包括第一段管路和第二段管路,所述第二段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管路相连、另一端与蒸发器的进管管路相连;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段管路上,被配置为对从所述第一段管路流入所述第二段管路的制冷剂进行节流;换热元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段管路内节流后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一段管路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元件包括:板式换热器或者管式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段管路中经所述节流元件节流后的管路部分、以及所述第一段管路上;或者,散热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段管路中经所述节流元件节流后的管路部分、与所述第一段管路之间;或者,散热胶,涂附在所述第二段管路中经所述节流元件节流后的管路部分、以及涂附在所述第一段管路上,所述第二段管路中经所述节流元件节流后的管路部分、与所述第一段管路靠在一起或者缠绕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和所述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热度;根据所述第一段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和所述第一段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冷度;在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过热度和所述过冷度,确定是否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在确定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输出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的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过热度和所述过冷度,确定是否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在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热度偏差阈值,或者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冷度偏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否则,确定不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根据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根据所述过热度,确定所述电子膨胀阀的第一调节方式;根据所述过冷度,确定所述电子膨胀阀的第二调节方式;在所述第一调节方式和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不一致时,将所述第一调节方式和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中优先级高的调节方式,作为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在所述第一调节方式和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一致时,将所述第一调节方式或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作为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方式和所述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满足:在所述过热度大于等于1且小于所述目标过热度、所述过冷度小于所述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在所述过热度小于1且小于所述目标过热度、所述过冷度小于所述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在所述过热度大于所述目标过热度、且所述过冷度大于所述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过热度,确定所述电子膨胀阀的第一调节方式包括:在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热度偏差阈值、且过热度小于所述目标过热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小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热度偏差阈值、且过热度大于所述目标过热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大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所述根据所述过冷度,确定所述电子膨胀阀的第二调节方式包括:在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冷度偏差阈值、且所述过冷度小于所述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大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冷度偏差阈值、且所述过冷度大于所述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小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过热度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5摄氏度的数值,所述目标过冷度为大于等于6摄氏度、且小于等于20摄氏度的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热度偏差阈值和所述过冷度偏差阈值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1摄氏度的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上,用于测量所述蒸发器的出管管路内的制冷剂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上,用于测量所述蒸发器的进管管路内的制冷剂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段管路上,用于测量所述第一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前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根据所述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和所述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热度;根据所述第一段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和所述第一段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冷度;在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过热度和所述过冷度,确定是否对所述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在确定对所述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输出所述节流元件的开度调节方式的指示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应用于如前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和所述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热度;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段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和所述第一段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冷度;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在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过热度和所述过冷度,确定是否对所述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调节模块,被配置为在确定对所述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输出所述节流元件的开度调节方式的指示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或者如前所述的控制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出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的指令执行如上述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控制方法。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相关技术1和相关技术2中,是在不同管路之间进行换热来提高过冷度。其实现方案中需要增加的元器件比较多,不同管路之间为实现换热需要占用的空间较大,耗费的成本较高。
鉴于此,本公开了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能够在增加少量元器件或者不增加元器件的情况下,增大进入室内机节流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度,节省了室内机的空间和成本。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液管1、节流元件2、以及换热元件3。
液管1,包括第一段管路101和第二段管路102。其中,第二段管路102的一端与第一段管路101相连、另一端与蒸发器4的进管管路5相连。
节流元件2,设置在第二段管路102上,被配置为对从第一段管路101流入第二段管路102的制冷剂进行节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节流元件1为电子膨胀阀。此外,在具体实施时,节流元件1还可以为其他能起到节流降温作用的元器件。
换热元件3,被配置为在第二段管路102内节流后的制冷剂与第一段管路101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来自室外机的制冷剂,从液管1中的第一段管路101流入第二段管路102,经第二段管路102上的电子膨胀阀节流降温后,流入蒸发器进行蒸发换热,再经过蒸发器4的出管管路6回到室外机。在制冷剂的循环流动过程中,第二段管路102上经电子膨胀阀节流降温后的制冷剂,与第一段管路101中的制冷剂,通过换热元件3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节流前的制冷剂的冷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元件3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设置在第二段管路中经节流元件2节流后的管路部分、以及第一段管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元件3为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设置在第二段管路102中经节流元件2节流后的管路部分、以及第一段管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元件3为散热块。散热块,设置在第二段管路102中经节流元件2节流后的管路部分、与第一段管路101之间。例如,令第一段管路与第二段管路并排设置,并在两者之间添加铝块等金属块,以便于在第一段管路与第二段管路之间进行过冷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元件3为散热胶,涂附在第二段管路102中经节流元件2节流后的管路部分、以及涂附在第一段管路101上,其中,第二段管路102中经节流元件2节流后的管路部分、与第一段管路101靠在一起或者缠绕在一起。此外,在具体实施时,换热元件3还可以为其他形式的、能够在两股有温差的流体之间进行换热的元器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室内机中节流后、蒸发前的低温制冷剂,通过换热元件与节流前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能够起到如下技术效果:1、增大进入室内机的制冷剂的过冷度,降低对室外机过冷的依赖性;2、减少制冷剂传输过程中的过冷度损耗,使到达室内机的、节流前的制冷剂能够为液体状态,缓解气液两相态的制冷剂经室内机的节流元件节流时产生液流噪音的问题,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3、通过增大进入室内机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减少管路的能量损失,降低凝露风险;4、能够在增加少量元器件或者不增加元器件的情况下,增大进入室内机节流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度,进一步节省了室内机的空间和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控制器(图1中未示出)。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蒸发器4的出管管路6中制冷剂的温度和蒸发器4的进管管路5中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热度;根据第一段管路101中经换热元件3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和第一段管路101中经换热元件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冷度;在制冷模式下,根据过热度和过冷度,确定是否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在确定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输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的指示信息。
通常,液体制冷剂在饱和压力不变的条件下,继续冷却至饱和温度以下称为过冷。过冷后的液体的温度与其饱和温度的差值绝对值称为过冷度。气体制冷剂在饱和压力不变的条件下,继续加热至饱和温度以上称为过热。过热后的气体的温度与其饱和温度的差值称为过热度。具体到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蒸发器出管管路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和蒸发器进管管路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之间的差值,确定过热度;控制器根据第一段管路中经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和第一段管路中经换热元件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差值,确定过冷度。在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下,控制器根据过冷度和过热度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小进行调节。在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下,令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全开,不进行节流。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制冷模式下,综合考虑节流前制冷剂的过冷度、以及流经蒸发器后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来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精准调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8、第二温度传感器7、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9。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蒸发器4的出管管路6上,用于测量蒸发器的出管管路内的制冷剂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蒸发器4的进管管路5上,用于测量蒸发器的进管管路内的制冷剂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9,设置在第一段管路101上,用于测量第一管路中经换热元件3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以上多个温度传感器,来检测管路中的制冷剂温度,有助于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更加精准地确定过冷度和过热度,根据过冷度和过热度更加精准地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空调的制冷效果和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过热度和过冷度,确定是否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在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热度偏差阈值,或者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冷度偏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否则,确定不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示例中,目标过热度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5摄氏度的数值,目标过冷度为大于等于6摄氏度、且小于等于20摄氏度的数值。通过令目标过热度位于上述取值范围内,能够使制冷剂蒸发的更充分,提高换热效果。通过令目标过冷度位于上述取值范围内,能够使过冷效果更好,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过热度偏差阈值和过冷度偏差阈值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1摄氏度的数值。例如,令过热度偏差阈值、过冷度偏差阈值均为1。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令过热度偏差阈值和过冷度偏差阈值位于上述取值范围内,一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制冷效果,另一方面,能够缓解由于过热度和过冷度波动所导致的频繁调节操作,更加节能。
此外,在不影响本公开实施的情况下,目标过热度、目标过冷度、过热度偏差阈值和过冷度偏差阈值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取值,比如令目标过热度为6、目标过冷度为21、过热度偏差阈值为1、过冷度偏差阈值为2。
在一些示例中,在确定需要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控制器根据如下方式确定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根据预先设置的过冷度和过热度的取值区间与开度调节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检测到的过冷度、过热度对应的开度调节方式。
例如,预先设置了如表1所示的5个过热度A和过冷度B的取值区间、以及这5个取值区间对应的开度调节方式。在表1中,A0表示目标过热度,B0表示目标过冷度。在控制器确定需要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根据当前检测到的过热度和过冷度所落在的取值区间,确定开度调节方式。
表1
在另一些示例中,在确定需要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控制器根据如下方式确定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根据过热度,确定电子膨胀阀的第一调节方式;根据过冷度,确定电子膨胀阀的第二调节方式;在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不一致时,将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中优先级高的调节方式,作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在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一致时,将第一调节方式或第二调节方式,作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
例如,当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者无需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时,若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则对电子膨胀阀进行调大;当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低于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则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不一致时,按照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中优先级高的调节方式,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的精准性,更好地保证空调的制冷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器确定电子膨胀阀的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包括:在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热度偏差阈值、且过热度小于目标过热度的情况下,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热度偏差阈值、且过热度大于目标过热度的情况下,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冷度偏差阈值、且过冷度小于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冷度偏差阈值、且过冷度大于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满足:在过热度大于等于1且小于目标过热度、过冷度小于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在这种情况下,若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保持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变,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则最终确定的开度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满足:在过热度小于1且小于目标过热度、过冷度小于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在这种情况下,若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保持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变,则最终确定的开度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满足:在过热度大于目标过热度、且过冷度大于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在这种情况下,若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则最终确定的开度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根据过热度和过冷度的取值,设置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能够提高调节方式的优先级的设置合理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的精准性,更好地保证空调的制冷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以上空调室内机,能够在增加少量元器件或者不增加元器件的情况下,增大进入室内机节流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同时节省了室内机的空间和成本。进一步,通过根据过热度和过热度对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能够更好地保证空调的制冷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换热元件3为套管式换热器。如图2所示,换热元件3设置在第一段管路101、以及第二段管路102中位于节流元件2之后的管路部分上。第一段管路101中的制冷剂在流经换热元件3时,与第二段管路102中节流后的制冷剂进行过冷换热,从而降低了进入室内机的、节流前的制冷剂温度,达到增加制冷剂的过冷度的效果,有效缓解了因气液两相态的制冷剂流经节流元件2时产生的液流噪音,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图3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换热元件3为管绕管式换热器。如图3所示,换热元件3设置在第一段管路101上,且缠绕在第二段管路102中位于节流元件2之后的管路部分。第一段管路101中的制冷剂在流经换热元件3时,与第二段管路102中节流后的制冷剂进行过冷换热,从而降低了进入室内机的、节流前的制冷剂温度,达到增加制冷剂的过冷度的效果,有效缓解了因气液两相态的制冷剂流经节流元件2时产生的液流噪音,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图4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前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如图4所示,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40。
在步骤S410中,根据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和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热度。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器从第一温度传感器接收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从第二温度传感器接收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根据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和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的差值,确定过热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以上方式能够更加精准地确定过热度,进而有助于提高电子膨胀阀开度调节的精准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制冷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步骤S420中,根据第一段管路中经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和第一段管路中经换热元件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冷度。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器从第三温度传感器接收第一段管路中经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根据室外机中的压力传感器测量过冷前的制冷剂的饱和压力,根据饱和压力确定过冷前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并将其作为第一段管路中经换热元件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根据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差值,确定过冷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以上方式能够更加精准地确定过冷度,进而有助于提高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的精准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制冷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通过根据室外机中的压力传感器测得的饱和压力确定冷却前的制冷剂温度,无需在室内机中再增加一个温度传感器来测量冷却前的制冷剂温度,进一步节省了室内机的空间和成本。
在步骤S430中,在制冷模式下,根据过热度和过冷度,确定是否对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
在一些示例中,将过热度和目标过热度进行比较、将过冷度和目标过冷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在步骤S440中,在确定对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输出节流元件的开度调节方式的指示信息。
例如,在确定对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输出第一调节指令至节流元件,第一调节指令携带的开度调节方式的指示信息为:对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大的指示信息。
例如,在确定对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输出第二调节指令至节流元件,第二调节指令携带的开度调节方式的指示信息为:对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小的指示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空调室内机中设置如前所述的、基于第一段管路、第二段管路、换热元件的自过冷管路系统,并通过如图4所示的控制方法对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能够在增加较少的元件或者不增加元件的情况下,增大进入室内机节流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有效缓解了两相态制冷剂流经室内机节流元件节流时所产生液流噪音问题,提高了空调的制冷效果和用户使用体验,与此同时,上述自过冷管路系统的设计,节省了室内机的空间和成本。
图5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前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如图5所示,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50。
在步骤S510中,确定空调当前的运行模式。
在一些示例中,由控制器执行图5所示的控制方法。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器获取空调的运行模式。其中,空调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在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执行步骤S520;在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执行步骤S530。
在步骤S520中,确定过热度A和过冷度B。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器根据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和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热度A;根据第一段管路中经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和第一段管路中经换热元件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冷度B。
在步骤S530中,结束。
在一些示例中,在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令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全开。其中,电子膨胀阀为位于第二段管路上的节流元件2的一种具体示例。
在步骤S540中,判断|A-A0|是否大于a或|B-B0|是否大于b。
其中,A0是目标过热度,B0是目标过冷度,a为过热度偏差阈值,b为过冷度偏差阈值。
在一些示例中,目标过热度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5摄氏度的数值,目标过冷度为大于等于6摄氏度、且小于等于20摄氏度的数值。通过令目标过热度位于上述取值范围内,能够使制冷剂蒸发的更充分,提高换热效果。通过令目标过冷度位于上述取值范围内,能够使过冷效果更好,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过热度偏差阈值和过冷度偏差阈值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1摄氏度的数值。例如,令过热度偏差阈值、过冷度偏差阈值均为1。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令过热度偏差阈值和过冷度偏差阈值位于上述取值范围内,一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制冷效果,另一方面,能够缓解由于过热度和过冷度波动所导致的频繁调节操作,更加节能。
在步骤S540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550;否则,执行步骤S560。
在步骤S550中,对电子膨胀阀进行调节。
在一些示例中,根据如下方式对电子膨胀阀进行调节:根据预先设置的过冷度和过热度的取值区间与开度调节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步骤S520确定的过冷度、过热度对应的开度调节方式。
例如,预先设置如表1所示的过冷度和过热度的取值区间与开度调节方式的对应关系。假设通过步骤S520确定的过热度A为1,B为1,且A0为3、B0为7,则确定过冷度和过热度落在表1中的第一个取值区间内,因此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大。
在一些示例中,根据如下方式对电子膨胀阀进行调节:根据过热度,确定电子膨胀阀的第一调节方式;根据过冷度,确定电子膨胀阀的第二调节方式;在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不一致时,将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中优先级高的调节方式,作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在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一致时,将第一调节方式或第二调节方式,作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
例如,当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者无需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时,若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则对电子膨胀阀进行调大;当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低于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则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不一致时,按照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中优先级高的调节方式,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的精准性,更好地保证空调的制冷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示例中,确定电子膨胀阀的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包括:在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热度偏差阈值、且过热度小于目标过热度的情况下,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热度偏差阈值、且过热度大于目标过热度的情况下,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冷度偏差阈值、且过冷度小于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在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冷度偏差阈值、且过冷度大于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满足:在过热度大于等于1且小于目标过热度、过冷度小于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在这种情况下,若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保持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变,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则最终确定的开度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满足:在过热度小于1且小于目标过热度、过冷度小于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在这种情况下,若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保持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变,则最终确定的开度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满足:在过热度大于目标过热度、且过冷度大于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在这种情况下,若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则最终确定的开度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根据过热度和过冷度的取值,设置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能够提高调节方式的优先级的设置合理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的精准性,更好地保证空调的制冷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步骤S560中,不对电子膨胀阀进行调节。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空调室内机中设置如前所述的、基于第一段管路、第二段管路、换热元件的自过冷管路系统,并通过如图5所示的控制方法对位于蒸发器之前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更加精准地调节,能够进一步提高空调的制冷效果和用户使用体验。
图6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控制器600应用于如前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确定模块610、第二确定模块620、判断模块630、调节模块640。
第一确定模块610,被配置为根据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和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热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确定模块610被配置为:从第一温度传感器接收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从第二温度传感器接收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根据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和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的差值,确定过热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以上方式能够更加精准地确定过热度,进而有助于提高电子膨胀阀开度调节的精准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制冷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确定模块620,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段管路中经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和第一段管路中经换热元件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冷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确定模块620被配置为:从第三温度传感器接收第一段管路中经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根据室外机中的压力传感器测量过冷前的制冷剂的饱和压力,根据饱和压力确定过冷前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并将其作为第一段管路中经换热元件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根据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差值,确定过冷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以上方式能够更加精准地确定过冷度,进而有助于提高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的精准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制冷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通过根据室外机中的压力传感器测得的饱和压力确定冷却前的制冷剂温度,无需在室内机中再增加一个温度传感器来测量冷却前的制冷剂温度,进一步节省了室内机的空间和成本。
判断模块630,被配置为在制冷模式下,根据过热度和过冷度,确定是否对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示例中,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
在一些示例中,判断模块630被配置为:判断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是否大于过热度偏差阈值,或者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是否大于过冷度偏差阈值;若为是,确定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否则,确定不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调节模块640,被配置为在确定对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输出节流元件的开度调节方式的指示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调节模块640还被配置为,根据如下方式确定节流元件的开度调节方式:根据预先设置的过冷度和过热度的取值区间与开度调节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确定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过冷度、过热度对应的开度调节方式。
例如,预先设置如表1所示的过冷度和过热度的取值区间与开度调节方式的对应关系。假设第一确定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过热度A为1,B为1,且A0为3、B0为7,则确定过冷度和过热度落在表1中的第一个取值区间内,因此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大。
在一些示例中,调节模块640还被配置为,根据如下方式确定节流元件的开度调节方式:根据过热度,确定节流元件的第一调节方式;根据过冷度,确定节流元件的第二调节方式;在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不一致时,将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中优先级高的调节方式,作为节流元件的开度调节方式;在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一致时,将第一调节方式或第二调节方式,作为节流元件的开度调节方式。
例如,当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者无需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时,若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则对电子膨胀阀进行调大;当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若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低于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则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不一致时,按照第一调节方式和第二调节方式中优先级高的调节方式,对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能够进一步提高节流元件的开度调节的精准性,更好地保证空调的制冷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空调室内机中设置如前所述的、基于第一段管路、第二段管路、换热元件的自过冷管路系统,并通过以上控制器对位于蒸发器之前的、节流元件(例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更加精准地调节,能够进一步提高空调的制冷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7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控制器700包括存储器710;以及耦接至该存储器710的处理器720。存储器710用于存储执行控制方法对应实施例的指令。处理器720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710中的指令,执行本公开中任意一些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
图8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空调系统800包括空调室内机8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810包括液管、节流元件、换热元件、蒸发器。其中,液管包括第一段管路和第二段管路。第二段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段管路相连、另一端与蒸发器的进管管路相连。节流元件,设置在第二段管路上,被配置为对从第一段管路流入第二段管路的制冷剂进行节流;换热元件,被配置为在第二段管路内节流后的制冷剂与第一段管路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
在一些示例中,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810还包括控制器、多个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如前所述的控制方法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多个温度传感器,包括如图1所示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多个测量点位的制冷剂的温度,以便于控制器确定过热度和过冷度,进而根据过热度和过冷度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以上空调系统能够,能够在增加少量元器件或者不增加元器件的情况下,增大进入室内机节流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同时节省了室内机的空间和成本。进一步,通过根据过热度和过热度对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能够更好地保证空调的制冷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框以及各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提供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处理器执行指令产生实现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一个或多个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产生一个制造品,包括实现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一个或多个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指令。
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
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实现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能够在增加少量元器件或者不增加元器件的情况下,增大进入室内机节流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提高制冷效果和用户使用体验,同时节省了室内机的空间和成本。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Claims (16)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液管,包括第一段管路和第二段管路,所述第二段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管路相连、另一端与蒸发器的进管管路相连;
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段管路上,被配置为对从所述第一段管路流入所述第二段管路的制冷剂进行节流;
换热元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段管路内节流后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一段管路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换热元件包括:
板式换热器或者管式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段管路中经所述节流元件节流后的管路部分、以及所述第一段管路上;或者,
散热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段管路中经所述节流元件节流后的管路部分、与所述第一段管路之间;或者,
散热胶,涂附在所述第二段管路中经所述节流元件节流后的管路部分、以及涂附在所述第一段管路上,所述第二段管路中经所述节流元件节流后的管路部分、与所述第一段管路靠在一起或者缠绕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和所述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热度;
根据所述第一段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和所述第一段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冷度;
在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过热度和所述过冷度,确定是否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在确定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输出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的指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过热度和所述过冷度,确定是否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
在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热度偏差阈值,或者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冷度偏差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否则,确定不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
根据所述过热度,确定所述电子膨胀阀的第一调节方式;
根据所述过冷度,确定所述电子膨胀阀的第二调节方式;
在所述第一调节方式和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不一致时,将所述第一调节方式和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中优先级高的调节方式,作为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
在所述第一调节方式和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一致时,将所述第一调节方式或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作为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方式和所述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满足:
在所述过热度大于等于1且小于所述目标过热度、所述过冷度小于所述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
在所述过热度小于1且小于所述目标过热度、所述过冷度小于所述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
在所述过热度大于所述目标过热度、且所述过冷度大于所述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调节方式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调节方式的优先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根据所述过热度,确定所述电子膨胀阀的第一调节方式包括:
在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热度偏差阈值、且过热度小于所述目标过热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小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所述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热度偏差阈值、且过热度大于所述目标过热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调节方式为调大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所述根据所述过冷度,确定所述电子膨胀阀的第二调节方式包括:
在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冷度偏差阈值、且所述过冷度小于所述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大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所述过冷度与目标过冷度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过冷度偏差阈值、且所述过冷度大于所述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调节方式为调小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目标过热度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5摄氏度的数值,所述目标过冷度为大于等于6摄氏度、且小于等于20摄氏度的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过热度偏差阈值和所述过冷度偏差阈值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1摄氏度的数值。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上,用于测量所述蒸发器的出管管路内的制冷剂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上,用于测量所述蒸发器的进管管路内的制冷剂的温度;
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段管路上,用于测量所述第一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
12.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根据所述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和所述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热度;
根据所述第一段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和所述第一段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冷度;
在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过热度和所述过冷度,确定是否对所述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
在确定对所述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输出所述节流元件的开度调节方式的指示信息。
13.一种控制器,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蒸发器的出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和所述蒸发器的进管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热度;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段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和所述第一段管路中经所述换热元件冷却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确定过冷度;
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在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过热度和所述过冷度,确定是否对所述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
调节模块,被配置为在确定对所述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节以后,输出所述节流元件的开度调节方式的指示信息。
14.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或者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器。
15.一种控制器,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的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311021401.0A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Pending CN1170533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21401.0A CN117053374A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21401.0A CN117053374A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3374A true CN117053374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68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21401.0A Pending CN117053374A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5337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34507B2 (ja) 冷凍システム装置および冷凍システム装置の制御方法
US9797639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using a subcooling value
AU2005327828B2 (en) Control of a refrigeration circuit with a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US10323862B2 (en) Air conditioning unit having dynamic target condensing and evaporating values based on load requirements
US9341398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provided with an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EP2211123B1 (en) Air conditioner
EP2375188B1 (en) Air conditioner
EP1134515A1 (en) Refrigerator
US20150345846A1 (en) Air cooled chiller with heat recovery
CN113339946B (zh)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20026082A1 (en) Sequential Hot Gas Reheat System In An Air Conditioning Unit
CN114322106B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6016541A (zh) 自然冷机房空调及其过冷度控制方法
US3952533A (en) Multiple valve refrigeration system
US10928107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recovery
RU236885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холодильного контура с внутренним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ом
GB2555258A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1705337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CN115235072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JP6157182B2 (ja) 冷凍装置
EP2992276A1 (en)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connected to a smart grid
EP4102153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WO2019111771A1 (ja) 膨張弁制御センサ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CN221005534U (zh) 一种无油氟泵供冷系统及房间量热计
JP2013217602A (ja) 熱源機、冷凍空調装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