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512C -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 - Google Patents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512C
CN1170512C CNB001072129A CN00107212A CN1170512C CN 1170512 C CN1170512 C CN 1170512C CN B001072129 A CNB001072129 A CN B001072129A CN 00107212 A CN00107212 A CN 00107212A CN 1170512 C CN1170512 C CN 117051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physiological curve
cervical
arc pressuring
pressur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072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1458A (zh
Inventor
董桐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001072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512C/zh
Publication of CN1321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1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5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1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中间是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其下部连接可调节的V型肩压板后端,肩压板中间段呈倒U型,两前端由可调固锁板连接。其上部通过牵引调距装置连接枕颌牵引圈的枕托板,枕颌牵引圈两侧的中前部与两肩压板的中前部由两根调距牵引杆连接,形成三角式力点牵引组合。优点是:依据人体解剖学、治疗生物力学设计,解决了颈椎在生理曲线状态中进行牵引的课题。还可加装点穴、中药、等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Description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
本发明属于颈椎牵引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
现有颈椎牵引器械按照治疗体位可分为坐位、卧位、自由位三类牵引器械。其中坐位、卧位两类牵引器械是采用重力或机械力的悬吊、悬拉的方式直线牵引,包括机械电子多功能牵引床和电动牵引机等。第三类自由位牵引器械多为便携式,此类便携式器械包括了支架式和橡胶气囊式。上述三类牵引器械存在着以下技术缺陷:
1.使用时,强制性的改变人体颈椎正常的生理弯曲和维持变直的病理状态:
由于颈椎位于活动少而稳定性又强的胸椎和重量较大的头颅之间,是脊柱中体积最小,肌肉保护最薄弱,而活动频度和灵活性最大的节段,所以在牵引时,其受力部位就会集中在颈椎部位,出现颈椎沿牵引力线伸直的变形。上述牵引器械用于治疗时会迫使患者头部自动前屈15-30度,此时,生理弯曲消失,颈椎会处于类同于头部前倾时工作体位的强制态,然后在这一状态下沿牵引力线牵拉成直线状,与颈椎病的“X”线检查报告为“生理曲度变直”的病理状态相同。显然原有牵引器械不能起到恢复颈椎生理曲线的治疗作用。
2.在牵引中可出现副作用,使症状加重:
上述牵引对某些患者已产生副作用。例如1995年第1期《中国厂矿医学》杂志中,“点穴按摩治疗颈椎病(附255例疗效观察)”论文阐明:“在采用前屈20度坐位牵引后,少数患者出现了头晕.头胀.颈背疲劳感等不良反应。多见于牵引治疗的初期,尤以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容易发生,有个别完全不适应的患者终止了牵引治疗。”其产生副作用的机理在1994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宣哲人主编的《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著作中已阐明:“从力学角度分析,牵引对受累的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不起治疗作用,相反有可能带来副作用。牵引治疗颈部或上肢痛可能有效,不过某些病人的轴位牵引可增加疼痛,使神经症状恶化。因为颈过伸会使椎管和椎间孔进一步狭窄,刺激椎间软组织进一步肿胀,压迫脊髓。”而诱发多种症状和体征。
3.在牵引中可使颈椎和周围软组织受到静力性损伤:
在病变情况下,患节可出现旋转、扭曲、梯形变等各种列线不正等异常。由于颈椎前、后侧肌肉韧带长度存在差别,在同样的直线牵引力下其长度改变不一,因此,肌力系统的不平衡状态,又可导致颈椎的力学系统失稳,使椎体的位移加大。有关典型病例可见199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周秉文主编的《颈肩痛》阐述:“牵引疗法一般说来是比较安全的,但也有报告卧床牵引引起神志不清等一系列的症状、体征,经CT证实为脑干梗塞者。发生此严重后果,分析其原因为头部过伸,导致椎动脉灌流量减少。另外牵引时间一小时太长,牵拉椎动脉刺激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而引起动脉痉挛。”分析上述病例的原因是,椎动脉走行于颈椎各椎节的横突孔之间,长时间的直线牵拉造成椎动脉严重变形,导致血流量减少所致。所谓头部过伸,只有在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后才能过伸,另外,使用传统卧式牵引时患者自己不能调节牵引重力,因此,超过人体耐受极限而造成的医源性损伤有着一定的条件必然性。
4.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没有治疗学概念
传统牵引器械只具有一个直线牵引功能,没有考虑人体的局部和全身功能状态的相互影响,因而疗效不佳或产生副作用。1997年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李家顺、贾连顺主编的《当代颈椎外科学》著作中阐明:“携带式牵引是利用患者的双肩作对抗牵引,其优点是患者可坐也可走动,缺点是两肩施加压力,部分患者感到不适。”从解剖学角度分析,传统便携式牵引器械对抗牵引的作用点一般只能在肩胛骨喙突内缘与肌肉连接的凹陷处,对抗牵引力会迫使整个上肢带骨下沉,并牵拉肩胛提肌、斜方肌、夹脊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等颈侧部和肩上部的肌群高度紧张,而出现肌肉酸痛、重滞、挤压颈动脉而引发脑供血减少的诸多症状表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达到:
1.解决了牵引过程中生理曲线的动态维持问题:
依据人体中立位的形态与生理解剖特点,从上背部.颈项部.到枕部设计使用一块贯通的生理曲线凹型导向体,在牵引中可起到限制颈椎出现生理弯曲变直,并约束与引导颈椎按规定的生理曲线弧度牵伸的作用,配合枕牵引托板来保证头部在施加牵引力中保持中立位。固定时可使颈部在生理曲线状态下制动休息,施以牵引力时,头部可始终保持中立位的最佳牵引治疗位置,生理曲线弧度可始终保持不变。
2.解决了颈椎和前.后两侧肌肉韧带在牵引中的力学平衡问题。
当颈椎沿中立位的生理曲线牵引时,其牵引力线与生理曲线呈受约束的平行状态。所以,可保证接受牵引力后的颈椎和前后两侧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被等距离的牵拉,受力均匀。因此,可保持颈部整体处于力学系统平衡的正常位置。完全符合赵定麟等著的《颈椎病》著作阐明:“所谓正常位置,主要是指维持颈段本身的生理曲线,此种生理曲线不仅是颈椎外在肌群平衡的保证,而且对保证椎管内的生理解剖状态,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使用和选择不当,包括枕头的高低形状与充填物的不同等,不仅破坏了颈椎椎管的外在平衡,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椎管内容积的大小和局部组织的解剖状态。”的治疗理论。
3.解决了椎体位移的回纳问题。
1989年第6期《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邵建萍撰写的“颈椎病牵引体位初探”论文阐明:“对脊髓型颈椎病要求顺应颈椎的生理弧度,采用中立位牵引,有利于椎间盘的回纳。”当颈椎已经出现生理曲线变直或后凸的椎体位移病理表现的患者在牵引时,颈椎若无生理曲线凹型导向体阻挡,根据力学原理,颈椎只能维持变直的状态。在生理曲线凹型导向体和生理曲线凹型导向体的棘突凹形槽的约束限制下,则迫使颈椎向正常的生理位置回复。生理曲线凹型导向体弧度的中心部位对颈椎受牵后弹性回缩产生的反作用力最大,这个持续的反作用力则有助于患椎向正常生理位置的回纳。符合赵定麟等著的《颈椎病》著作所阐明:“在牵引中如果使头颅置于生理曲线状态,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列线不正现象可逐渐改变。再加以其它辅助设施及各种后期治疗,可使颈椎列线不正完全恢复正常。但病程过久且骨关节已有器质性病变者除外。”的治疗理论。
4.解决了同时使用多种体位牵引和综合治疗的问题:
一般牵引器械只能在一种体位状态下使用。该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以便携式为主型体的基础上增加了枕牵引托板和卧式稳定支架,患者根据需要可随时躺在床上或任何地方进行牵引,或坐或行走均可,是三种牵引方式的通用型。如果进行综合治疗可在生理曲线导向体的棘突凹形槽两侧的护翼上,配装点压穴装置,根据患椎位置能适当选用,并可加大对该椎侧突位的反作用力,同时还可设置中药挤压渗透.穴位磁疗等治疗方法,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一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中间是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包括上部的颈曲段和下部的胸曲段。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颈曲段的上端,通过一种可纵向调节枕颌牵引圈位置的调控装置连接枕颌牵引圈。枕颌牵引圈包括后部的枕牵引托板,中部的左右颌牵引托板,前部的连接左右颌牵引托板的固定搭扣。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胸曲段的中部通过一种纵向调节肩弧形压板位置的调控装置连接V字形肩弧形压板的后端。肩弧形压板的两个前端通过可调固锁板连接。两左右颌牵引托板前部的下面与肩弧形压板两前端部的上面,分别装有支撑牵引螺杆支座,两同侧的颌牵引托板和肩弧形压板的前部通过支撑牵引螺杆支座分别连接两根可旋转调距的支撑牵引螺杆组合。
2.在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颈曲段具备人体颈椎生理曲线弧度,按照人体颈椎中立位的生理曲线的体表形态对应成型。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胸曲段具备人体上胸椎生理曲线弧度,按照人体上胸椎中立位的生理曲线的体表形态对应成型。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朝向身体侧的轴向中间部,具备人体颈椎、上胸椎棘突及两侧临近部位体表的曲线弧度呈凹弧型,按照颈椎、上胸椎的棘突及两侧临近部位的体表形态对应成型。
3.在肩弧形压板的正面呈V字形,在肩弧形压板的侧面呈倒U形。具备人体上胸椎的脊柱中轴线斜上方向通过两肩部至前胸部的体表形态特征,与人体上胸椎的脊柱中轴线斜上方向通过两肩部至前胸部的体表形态对应成型。肩弧形压板分为后部、中部、前部。肩弧形压板的后部是V字形的尖头部,肩弧形压板的中部是V字形两个分叉的中间部分,肩弧形压板的前部是V字形两个分叉的前端部分。肩弧形压板中部的两个分叉在肩部进入平行状态,向人体前部延伸至锁骨下的前胸部位。肩弧形压板前部的两个前端通过可调固锁板连接。
4.在枕颌牵引圈后部的枕牵引托板呈凹弧型,具备后头部颅底和颈椎结合部中立位的体表形态的曲线特征。枕颌牵引圈后部的枕牵引托板横向两端和枕颌牵引圈中部的左右颌牵引托板进行可开合连接,左右颌牵引托板的前端通过搭扣式开合装置连接。
5.在支撑牵引螺杆组合的中间部位是牵引螺杆手动调距的长扁圆形手柄体,手柄体的两端通过两反向螺孔连接两根反向的调距螺栓。两根反向调距螺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同侧的颌牵引托板前部的下面和肩弧形压板前部的上面的支撑牵引螺杆支座。
本发明的优点是:
1.首次将人体颈椎生理曲线理论运用于颈椎病牵引治疗器械实践,成为第三代颈椎牵引治疗技术的代表:
综观整个使用牵引器械治疗颈椎病技术的发展史,可大致分为三代。第一代:单向直线牵引技术;第二代:多角度直线牵引技术。具体数据可参见1996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潘之清主编的《实用脊柱病学》。第三代:应为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技术。正如1999年第1期《广西中医药》杂志,广西中医学院韦坚,韦贵康撰写的″脊柱生理曲线变化的生物力学基础及临床意义″论文中阐明:“临床上X线观察到低龄颈椎病(15~19岁)主要是颈椎曲度值改变,而与骨质增生关系很小。即使在与退变相关的颈椎病中,颈曲也广泛存在着变直、反张、S型、中断等异常,约为52%--97%,尤以颈曲变直为主。”因此,恢复颈椎正常曲线愈来愈成为治疗颈椎病的共识。有关颈椎生理曲线牵引的理论构想,在八十年代的医学理论著作中就已经提出,时至今日尚未解决。应该说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技术是第三代牵引器械治疗技术。
2.解答了医学专家和临床医生在论文和著作中提出的课题。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方式变化,造成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1998年第4期《中国骨伤杂志》“青年型颈椎病探析(附112例病例报告)”论文中阐明:“在我院诊治的颈椎病中,青年患者为数不少,约占18%。本组112例中男51例,女61例,年龄18~40岁组患者的X线表现中,发现骨质增生性改变者,只有25%,且程度较轻,但颈椎曲线的改变则为100%。”1999年第1期《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要重视对颈椎病的研究”论文中阐明:“近30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病因不明、病机不清、防治水平不高、临床疗效不理想。因此,开展颈椎病的深入研究仍然是一项重要课题。专家们预测,颈椎病将取代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而上升为骨伤科临床的重要地位。”就在这样一个严重趋势下,作为重要治疗手段的牵引器械的研制却远远落后于现代医学理论,一直沿袭使用旧有的直线牵引器械,随着现代影像学和诊疗技术的提高,近年来学者们已经注意到颈椎生理曲度的治疗价值,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更趋向于科学选择。颈椎生理曲线牵引器械的问世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
3.多治疗体位使用。巧妙利用牵引支点的反作用力进行附加治疗:
1997年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李家顺、贾连顺主编的《当代颈椎外科学》著作中阐明:“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卧式牵引效果较好,此牵引法优点是患者可充分休息,可以在睡眠时牵引。携带式牵引是利用患者的双肩作对抗牵引,其优点是患者可坐也可走动,缺点是两肩施加压力,部分患者感到不适。”一般能够进行卧式牵引的器械只有牵引床一类。设备沉重,体积大,该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进行了综合优化设计。在以便携式为主型体的基础上增加了枕牵引托板和卧式稳定支架,根据需要患者可随时躺在床上等任何地方牵引,或坐或行走均可,颈和头部仍然可保持生理曲线中立位状态,是三种牵引方式的通用型。使用V字型的肩弧形压板压盖了两侧的肩井穴、肩外俞穴等穴位,运用牵引支点的反作用力进行附加治疗,即克服了原有器械的缺点又增加了压穴治疗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实施例:
图1是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的前位结构示意图
图2是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的后位结构示意图
图3是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的轴侧位结构示意图
图4是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的人体使用状态示意图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颈曲段的上端与枕颌牵引圈的衔接部分1,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颈曲段部分2,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胸曲段部分3,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朝向身体侧轴向中间部的凹型槽4,枕颌牵引圈后部的枕牵引托板5,枕颌牵引圈中部的左右颌牵引托板6,支撑牵引螺杆组合装置7,肩弧形压板8,支撑牵引螺杆支座9,可调固锁板10,可调固锁板的调节固定装置11,(见图1)V字型肩弧形压板的后端12,V字型肩弧形压板后端与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胸曲段中部连接的调节固定装置13,枕牵引托板调距装置的螺栓部分14,枕牵引托板两横端的卧式牵引稳定支架15,枕牵引托板位置调节的滑轨装置16,枕牵引托板上的调距装置17,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上的调距装置18,调距螺栓部分19。(见图2)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具有以下五项主要技术特征:
1.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装置: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主要构造特征是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设计。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上部按照正常人体中立位颈部与颅底连接处的生理弧度系数成型;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中部按照正常人体中立位颈部的生理弯曲弧度系数成型;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下部按照正常人体中立位背部胸椎1-6椎节的生理弯曲弧度系数成型。其中弧度和长度的部分参数参照了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冯传汉主编的《骨科诊查手册》;1995年济南出版社出版,唐元生、张秀珍、韩殿存主编的《人体医学参数与概念》等著作。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人体颈项部外在肌肉形态的圆滑与颈椎的解剖位置和生理曲线的结合问题;人体颈椎病变状态和牵引后状态变形与牵引治疗的疗效问题;牵引力的实现与患者无异常感觉的统一问题。在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纵向轴向位置设计有一条贯通的凹型槽,这主要考虑了脊柱的棘突的特殊形状,若为平面设计,由于牵引力作用力会集中在棘突后缘顶端而使患者产生不适感觉,尤其是棘突最长的第七颈椎。通过凹型槽的作用使顶端受压变为两侧受压,因此对列线不正等病变椎节具有回纳的治疗作用。
2.肩弧形压板装置:
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下部连接的V字肩弧形压板的后端,与导向体后面进行可滑动调距、旋紧固定式连接。两肩弧形压板在肩胛骨内上角上侧斜上肩与颈根部,沿人体前侧中线下行至第四肋间左右的高度呈倒U型,两前端由可调固锁板连接。第一个作用是:保证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始终紧贴于颈背部,使牵引器固定,让颈椎在牵引中始终处于中立位,使导向体充分发挥导向治疗作用。第二个作用是:与两个可调距牵引杆共同建立稳定的三角式牵引支点,施加牵引力。第三个作用是:自身起到的压疗作用,临床实践证实无论颈椎病还是颈肩综合征、颈背综合征都会在颈根部和肩胛内角的内侧存在着块状、条索状结节和压痛,使用中医“信息力学疗法”推拿的压穴疗法,利用牵引的反作用力来实施这一治疗,可在牵引治疗的同时缓解局部疼痛和肌肉紧张。这是牵引治疗中的复合治疗。
3.调距与牵引装置:
正常人体的身高一般多在1.55-1.80m之间,存在30cm左右的差别范围,但人体颈椎的差别范围则很小,《人体医学参数与概念》提供的数据为:成人脊柱长70-72cm,其中颈部13cm占18%的人体医学参数,不同的成年人体颈椎的长短差别很小,考虑不同人体颈椎长度的最大差别系数和牵引拉伸后的长度变化,设计延长参数为2cm左右。这一牵引长度的调节,主要靠枕牵引托板调距装置(第一调距装置)来实现。枕牵引托板滑轨调节装置则可保证生理曲线的弧度不变。另外还要肩弧形压板后端的滑动调距装置(第二调距装置)的配合。如果枕牵引托板调距装置的牵拉距离过长,会出现生理曲线弧度中心点随之下移的状况,滑动调距装置(第二调距装置)通过适度下调即可保持生理曲线弧度中心点不变。牵引力的实现主要靠枕牵引托板调距装置(第一调距装置)和两根可调距牵引杆(第三调距装置)来共同完成。此牵引法的另一优点是患者可根据自我感觉任意调整力度。
4.枕颌牵引圈装置:
枕颌牵引圈包括前、中、后3部分,枕颌牵引圈的后部为枕牵引托板,枕颌牵引圈的中部为左、右颌牵引托板,与枕颌牵引圈后部的两横端进行可开合连接,枕颌牵引圈的前部是左、右颌牵引托板前端安装的可开合固定的搭扣装置。枕颌牵引圈是承受牵引支撑力的部件,枕牵引托板的形态是以颅底到枕骨上缘的骨性曲线特征为依据,左、右颌牵引托板形态是以下颌骨外缘和下缘的骨性曲线特征为依据,与枕牵引托板可开合连接的位置在乳突和下颌角之间的凹陷部左右侧牵引受力点位置设在下颌角到前中点的二分之一处。
5.卧姿牵引的稳定支架装置:
为了适应在卧姿牵引时的头部最佳角度,设计的枕牵引托板较高、较宽,可托住整个颅骨的枕部,横向两端有两个仰卧固定支点,在卧姿牵引时即可保证头部在一个犹如枕头的高度上,使患者感到舒适。两固定支点和V字型肩弧形压板后端的紧固螺旋钮形成三角固定点,又可保证头部、颈部、背部仍然处于放松的中立位,提高了治疗效果。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与传统牵引治疗器械的对比分析:
颈椎病一般分五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一直被医学专家认为是X线诊断各型颈椎病的主要依据之一,有关颈椎曲度变化和颈椎生物力学分析等内容已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科研基金课题,列为95A2515编号的这一基金项目的学科带头人广西中医学院韦贵康教授等人在1999年第1期《广西中医药》撰写的“颈椎曲度变化与退变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中证实:在各型颈椎病中,颈曲的改变是颈椎失稳的早期征象和客观指征。临床上X线观察到低龄颈椎病主要是颈椎曲度值改变,即使在与退变相关的颈椎病中,颈曲也广泛存在着变直、反张、S型、中断等异常,约为52%~97%,尤以颈曲变直为主。由此可见,颈椎生理曲线的恢复对颈椎病的治疗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过去的牵引器械恰恰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良效果。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完全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已经设计成为系列,包括全体位通用的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和可以在坐位与卧位之间可任意调整角度的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另案申报)。这一系列与传统牵引器械有两个本质的区别:一是传统牵引器械的研制年代已经久远,认识所限是医学理论欠缺和设计不合理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医学理论的发展必将有在新理论指导下的新型牵引器械来取代传统牵引器械。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就是创造性的把新的颈椎生理曲线理论运用到设计之中的成果。这一新系列与传统牵引器械的另一本质区别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在现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患者在接受治疗中的体位合理性和舒适度,如牵引器械的牵引力支点的改变和增加的卧式牵引稳定支架的设计;将原坐位牵引器械的板凳式改为沙发椅式、沙发躺椅式、生理床式的多用型,使患者在治疗时身体和心理上均能得到放松。另外在医生治疗处方实施之后,患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感觉方便的随手调整牵引重力的设计,可防止副作用的发生。虽然这一系列设计出自一位无名医生之手,但这也是现代社会与当代医学进步的必然。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的使用方法:
1.将牵引器的肩弧形压板置于肩根部,使生理曲线导向体紧贴颈椎部位调正位置,然后将胸前的固锁板旋紧固定。
2.将枕颌牵引圈后部置于头后枕部下,适度调整枕牵引托板高度后将两侧的颌牵引托板合拢使用前颌锁扣固定。
3.牵引力的实施主要依靠三个增距装置,前侧面两个支撑牵引螺杆和设在颅底部的枕板调距装置,正好成为三角形的牵引支架。至患者感到有牵引力但可接受时停止,持续时间患者根据医生处方和自己掌握均可。
4.在肩弧形压板覆盖的肩井穴、肩外俞穴和生理曲线凹型导向体覆盖的颈胸椎夹脊穴等位置,可设磁压点既能点压穴又能磁疗。
5.在生理曲线导向体颈椎部分,还可使用浸有中药浓缩液的纱垫附在内壁上,在牵引中利用器械挤压力可加速药物渗透,特别适合进行中药治疗。

Claims (5)

1.一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中间是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包括上部的颈曲段和下部的胸曲段,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颈曲段的上端,通过一种可纵向调节枕颌牵引圈位置的调控装置连接枕颌牵引圈,枕颌牵引圈包括后部的枕牵引托板,中部的左右颌牵引托板,前部的连接左右颌牵引托板的固定搭扣,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胸曲段的中部通过一种纵向调节肩弧形压板位置的调控装置连接V字形肩弧形压板的后端,肩弧形压板的两个前端通过可调固锁板连接,两左右颌牵引托板前部的下面与肩弧形压板两前端部的上面,分别装有支撑牵引螺杆支座,两同侧的颌牵引托板和肩弧形压板的前部通过支撑牵引螺杆支座分别连接两根可旋转调距的支撑牵引螺杆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颈曲段具备人体颈椎生理曲线弧度,按照人体颈椎中立位的生理曲线的体表形态对应成型,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的胸曲段具备人体上胸椎生理曲线弧度,按照人体上胸椎中立位的生理曲线的体表形态对应成型,生理曲线凹形导向体朝向身体侧的轴向中间部,具备人体颈椎、上胸椎棘突及两侧临近部位体表的曲线弧度呈凹弧型,按照颈椎、上胸椎的棘突及两侧临近部位的体表形态对应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在肩弧形压板的正面呈V字形,在肩弧形压板的侧面呈倒U形,具备人体上胸椎的脊柱中轴线斜上方向通过两肩部至前胸部的体表形态特征,与人体上胸椎的脊柱中轴线斜上方向通过两肩部至前胸部的体表形态对应成型,肩弧形压板分为后部、中部、前部,肩弧形压板的后部是V字形的尖头部,肩弧形压板的中部是V字形两个分叉的中间部分,肩弧形压板的前部是V字形两个分叉的前端部分,肩弧形压板中部的两个分叉在肩部进入平行状态,向人体前部延伸至锁骨下的前胸部位,肩弧形压板前部的两个前端通过可调固锁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枕颌牵引圈后部的枕牵引托板呈凹弧型,具备后头部颅底和颈椎结合部中立位的体表形态的曲线特征,枕颌牵引圈后部的枕牵引托板横向两端和枕颌牵引圈中部的左右颌牵引托板进行可开合连接,左右颌牵引托板的前端通过搭扣式开合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其特征为:在支撑牵引螺杆组合的中间部位是牵引螺杆手动调距的长扁圆形手柄体,手柄体的两端通过两反向螺孔连接两根反向的调距螺栓,两根反向调距螺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同侧的颌牵引托板前部的下面和肩弧形压板前部的上面的支撑牵引螺杆支座。
CNB001072129A 2000-04-28 2000-04-28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051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01072129A CN1170512C (zh) 2000-04-28 2000-04-28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01072129A CN1170512C (zh) 2000-04-28 2000-04-28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1458A CN1321458A (zh) 2001-11-14
CN1170512C true CN1170512C (zh) 2004-10-13

Family

ID=4578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0721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0512C (zh) 2000-04-28 2000-04-28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512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6948C (zh) * 2005-01-26 2007-05-23 江泽平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0934B (zh) * 2014-01-21 2015-08-26 夏重阳 翘首松颈器
CN108852594B (zh) * 2018-07-31 2020-12-22 温州市人民医院 带支架的颈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6948C (zh) * 2005-01-26 2007-05-23 江泽平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1458A (zh) 2001-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26507U (zh) 一种骨科脊柱全方位矫正装置
CN107550087A (zh) 一种消化内科医生用舒适座椅
CN203263609U (zh) 一种颈腰椎牵引装置
CN106419369A (zh) 一种颈枕
CN201370662Y (zh) 一种多功能颈椎治疗机
CN1170512C (zh)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
CN1130170C (zh) 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
CN206462737U (zh) 一种枕头
CN2420986Y (zh) 多体位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
CN2420987Y (zh) 颈椎生理曲线牵引治疗器械
CN202919716U (zh) 磁疗定型易筋枕
CN203591417U (zh) 一种新型脊柱外科手术体位架
CN215915112U (zh) 一种颈椎康复护理装置
CN2484919Y (zh) 一种颈椎牵引枕
CN201414859Y (zh) 腰椎康复背心
CN210748508U (zh)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
Niu et al. Investigation of robotic braces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 (IS)—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description of a novel brace
CN208958465U (zh) 一种节段性固定颈托
CN2824880Y (zh) 医用颈椎支撑架
CN2853009Y (zh) 人体牵引器
CN202822012U (zh) 高度可调的中药颈椎保健枕
CN204744541U (zh) 颈椎固定枕
CN217186941U (zh) 一种针对腰颈椎疾病康复预防辅助装置
CN111658264B (zh) 一种自助式颈椎保健、治疗牵引装置
CN204766071U (zh) 一种腰椎康复牵引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