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5302A - 输送器和扰流装置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输送器和扰流装置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5302A
CN117045302A CN202310965351.5A CN202310965351A CN117045302A CN 117045302 A CN117045302 A CN 117045302A CN 202310965351 A CN202310965351 A CN 202310965351A CN 117045302 A CN117045302 A CN 117045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onveyor
locking
rod body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653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峰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hui Medic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hui Medic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hui Medic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hui Medic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653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53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45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53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099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 A61B17/12109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in a blood vessel
    • A61B17/12113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in a blood vessel within an aneury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131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 A61B17/1214Coils or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2017/1205Introdu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输送器和扰流装置输送系统,其中,所述输送器包括输送杆,输送杆包括杆体和与杆体一端端部连接的锁定件,锁定件包括形变段和导向段,形变段与杆体的一端端部连接,导向段与形变段远离杆体的一端连接;输送杆具有锁定状态和展开状态;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形变段、导向段及杆体围合形成锁定位,锁定位用于限定扰流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形变段与杆体连接的一端形变带动导向段与杆体形成开口,开口用于供扰流装置释放。本发明技术方案利用锁定件的形变段改变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实现入鞘推送和出鞘后自动解脱,解脱时间短,进而减少手术时间和降低手术难度。

Description

输送器和扰流装置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送器和扰流装置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颅夹闭,传统的动脉瘤夹闭方法可以根治,但是开颅手术的风险非常大,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恢复周期长;另一种是介入治疗,通过瘤体栓塞或者血流导向的治疗,减少血流对流体血管壁的冲击,降低破裂的风险。随着近年来神经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介入治疗已经逐渐替代传统的外科手术,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弹簧圈和血流导向装置已经成为治疗动脉瘤的两种典型器械。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是现在临床应用最广的动脉瘤治疗手段,成功率非常高。但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是仍存在一定的缺陷:1、手术费用高,如要达到致密性栓塞就需要尽可能多的放置弹簧圈,遇到宽颈或较大的动脉瘤还需要支架进行辅助栓塞;2、较高的动脉瘤复发率和较高的动脉瘤延迟破裂出血风险,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而血流导向装置是通过血管重建的方式治疗动脉瘤的,优点是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1、植入血流导向装置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2、对分支血管覆盖而造成的闭塞,尤其是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易发生狭窄血管闭塞并发症;3、血流导向装置腔内血栓形成,这是血流导向装置使用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需要术前和术后必须进行双抗治疗。因此,对于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和其他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分叉部动脉瘤多因血流直接冲击血管分叉部位所致,患者多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弹簧圈和血流导向装置需要通过输送装置带入患者的动脉瘤的位置,但现有的输送装置为了保证与弹簧圈和血流导向装置能紧密锁定,一般是增加额外的机械解脱装置或电解脱装置来与弹簧圈和血流导向装置锁定,机械解脱装置或电解脱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操作复杂,无疑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手术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器和扰流装置输送系统,旨在利用锁定件的形变段改变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实现入鞘推送和出鞘后自动解脱,解脱时间短,进而减少手术时间和降低手术难度。
本发明提出一种输送器,用于输送扰流装置,所述输送器包括输送杆,所述输送杆包括杆体和与所述杆体的一端端部连接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用于与所述扰流装置连接,所述锁定件包括形变段和导向段,所述形变段与所述杆体的一端端部连接,所述导向段与所述形变段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连接;
所述输送杆具有锁定状态和展开状态;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形变段、所述导向段及所述杆体围合形成锁定位,所述锁定位用于限定扰流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形变段形变带动所述导向段与所述杆体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所述扰流装置释放。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形变段及所述导向段形成“S”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形变段及所述导向段均呈弧状,且所述导向段的弧状与所述形变段的弧状相切,所述导向段的弧度为180°,所述形变段的弧度为9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段的远端设置有弧状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段远离所述形变段的一端设有圆球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由金属丝弯曲定型形成,所述金属丝的材质为弹性金属或形状记忆金属。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丝的丝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杆体包括近端段及与所述近端段连接的远端段,所述近端段为海波管,所述远端段与所述锁定件连接,所述近端段由所述锁定件的所述金属丝延伸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器还包括显影弹簧,所述显影弹簧套设在所述金属丝,并延伸至所述金属丝的远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海波管和所述显影弹簧的外壁均设置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层,所述显影弹簧上还设置有亲水涂层,所述亲水涂层设置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层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扰流装置输送系统,所述扰流装置输送系统包括:
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内层网管结构和外层网管结构,所述外层网管结构套设于所述内层网管结构;和
如上所述的输送器;
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件钩住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近端,以将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近端锁定在所述锁定位;
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远端从所述开口释放至所述锁定位外,以实现所述扰流装置与所述输送器的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近端采用缝合线走针并进行打结固定形成,所述锁定件钩住所述外层网管的缝合线。
本发明方案的输送器包括输送杆,输送杆包括杆体和与杆体一端端部连接的锁定件,锁定件包括形变段和导向段,形变段与杆体的一端端部连接,导向段与形变段远离杆体的一端连接;输送杆具有锁定状态和展开状态;处于锁定状态时,形变段、导向段及杆体围合形成锁定位,锁定位用于限定扰流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形变段形变带动导向段与杆体形成开口,开口用于供扰流装置释放;输送器只需利用锁定件的形变段和导向段即可锁定扰流装置,不需要复杂的互锁结构,省去了复杂结构的工艺流程和制作,通过锁定件的形变段改变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实现入鞘推送和出鞘后自动解脱,并且保证解脱前可以控制回撤进行定位释放,使得扰流装置解脱时间快,减少手术时间;输送杆推送出鞘之后,输送杆的锁定件的形变段恢复原状,使得输送杆可从扰流装置上自动解脱后,简化输送器的操作流程,降低手术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输送器的输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输送器的输送杆进入鞘管时的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输送器的输送杆随鞘管移动中的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输送器的输送杆退出鞘管后的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输送器的输送杆与扰流装置分离后并拉回至鞘管时的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扰流装置被输送器的输送杆推入动脉瘤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扰流装置被输送器的输送杆推入动脉瘤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扰流装置被输送器的输送杆推入动脉瘤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扰流装置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扰流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扰流装置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中的A-A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扰流装置缝合纤维毛线后的主视图;
图14为本发明扰流装置的缝合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扰流装置植入动脉瘤后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将使用时距离操作者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扰流装置输送系统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
本发明提出一种扰流装置输送系统,请参照图6,扰流装置输送系统包括扰流装置100及输送器,输送器用于将扰流装置100输送至病变位置(动脉瘤)处,输送器将扰流装置100输送至病变位置后,扰流装置100与输送器脱离连接,并释放至病变位置,进而使得扰流装置100可堵塞动脉瘤的瘤口。
请一并参照图10,扰流装置100包括内层网管结构10和外层网管结构20,外层网管结构20套设在内层网管结构10外,并与内层网管结构10连接。
具体的,请参照图11,内层网管结构10和外层网管结构20均为编织结构,内层网管结构10和外层网管结构20的网管编织的网格密度主要通过编织机设置的编织目数来实现网格密度的变化,提供更好的阻流效果和金属覆盖率,编织目数设置为170目~285目,瘤颈处金属覆盖率能达到40~60%之间。外层网管结构20面向动脉瘤1的瘤口的一端通过挂丝的方式进行编织,例如,内层插杆为12根,外层插杆为24根,内层插杆和外层插杆分别围绕在一个圆圈上,两个圆圈为同心圆。插杆材质可以为镍钛合金丝。
内层网管结构10与外层网管结构20采用的编织丝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如镍钛合金、镍钛钴合金、钴铬合金、双层复合金属编织丝等。为增加显影效果,以上金属编织丝丝可与贵金属“铂、金、铱、钽”丝等混编,可以方便手术过程中扰流装置100的定位和释放。双层复合金属编织丝,内层网管结构采用的编织丝为显影材料,例如铂、金、铱、钽等,外层网管结构采用的编织丝为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等。
请参照图6和图7,扰流装置100通过输送器带动进入患者的血管2内,直至扰流装置100在输送器的指引下,推送到患者的病变位置;扰流装置100在患者病变位置的动脉瘤1中释放,此时内层网管结构10和外层网管结构20从扰流装置输送系统脱出后并在动脉瘤1内自膨胀展开,内层网管结构10和外层网管结构20具有更佳的支撑性,使得内层网管结构10和外层网管结构20会紧贴动脉瘤1内的血管内壁,并封堵动脉瘤1的瘤口,使得动脉瘤1外的动脉血流被内层网管结构10和外层网管结构20阻挡不会进入动脉瘤1内,提供更好的阻流效果,内层网管结构10和外层网管结构20可以通过网格密度提供良好的“血流导向”效果,血流导向动脉瘤1外的两边,无需设置支架辅助阻流,降低了血流对瘤体血管壁的冲击,从而降低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2,内层网管结构10与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近端之间形成有间隙,能够有效的减缓血流的冲击,降低对动脉瘤壁的压力。
请参阅图9及图12,内层网管结构10包括内层网11、第一钢套12及第二钢套13,内层网11具有沿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11a和远端11b,内层网11的近端11a的编织丝通过第一钢套11收拢固定在一起,内层网11的远端11b的编织丝通过第二钢套13收拢固定在一起。如此,第一钢套12和第二钢套13分别封闭内层网11的近端和远端,进而使得内层网管结构10形成相对密封的结构,提升内层网管结构10对动脉瘤1的阻流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外层网管结构20远端的编织丝通过第二钢套13与内层网管结构11的编织丝一起收拢固定。请参阅图10、图11及图15,在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近端为无封头结构,即无需通过钢套收拢固定,减少瘤体外植入物的凸起,与两侧的血管2更为平整,有利于扰流装置100的内皮化,减少患者瘤体外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让患者不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近端采用缝合线打结固定。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近端编织丝在缝合的位置绕线形成多个折角,折角的位置使用缝合线,缝合线材质为PA线、PET线等,走针方式为:依次穿过每一折角形成一圈后再穿至对角线位置进行打结固定,这样可以保证每个折角均能够被缝合线拉扯到,缝合线的覆盖得更加全面,一方面可以增加封堵栓塞的效果,降低血流冲击瘤体腔壁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入鞘性能,每个缝合结能够同时被拉入鞘管内。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近端采用缝合线结构,可以有利于内皮细胞的爬覆,加速瘤体内栓塞的效果,使瘤体内的压力逐渐降低,进而降低瘤体破裂的发生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3,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近端形成的轮廓形状为半球体。外层网管结构20面向动脉瘤1的瘤口的一侧,并呈圆弧状设置,当患者植入扰流装置100之后,半球体状的扰流装置100能够与动脉瘤1的瘤颈位置紧密贴合,有效地固定在血管2中,不会因为血管2的不断收缩、舒张或血流的冲击发生位移。扰流装置100的半球体的直径大小主要根据患者动脉瘤1瘤颈宽度和大小设计。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3,外层网管结构20缝合有多个纤维毛线20a,纤维毛线20a用于吸附血液。当扰流装置100植入在动脉瘤1体内时,纤维毛能吸附血细胞、凝血和阻隔瘤外的血液,更好的起到封堵栓塞的效果,快速填充动脉瘤1。纤维毛线20a缝合在外层网管结构20的凸起腔内,扰流装置100释放之后,由于血流冲击的压力会将纤维毛释放至动脉瘤1内,从而起到良好的封堵作用,手术时间短、对医生的操作经验要求较低,也不需要患者在术后长期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该纤维毛线20a为聚酰胺或PET类等高分子材料,其特点为多股细纱揉搓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不易散开的纤维线,表面有散开的毛线纤维。
请参照图12和图13,上述扰流装置100提出一种制造方法:
(1)内层网管结构10编织:采用正常网管的编织形式;
(2)内层网管结构10的热定型:将编织好的内层网管结构10首尾处采用铜丝捆绑固定在热定型模具的模棒上,带着内层网管结构10的模棒使用热风枪进行热定型,目的主要是去除金属丝编织过程中的弯曲应力,热定型温度设置450℃~550℃之间,定型时间为5min~8min;
(3)第一钢套12的氩弧焊接:热定型冷却后将内层网管结构10从模棒上取下,使用剪刀剪取3-5cm长度网管,采用第一钢套12将内层网管结构10近端的丝穿过固定住,使用氩弧焊机将第一钢套12与内层网管结构10近端焊接在一起;
(4)装模:将焊接好的内层网管结构10套入模具内模中,通过上下两个外模将内层网管结构10和模芯压在中间,将内层网管结构10远端的金属丝穿过上模的中间孔将多余的金属丝拉出模具外,并锁住固定模具;
(5)热定型:将模具放置于热处理炉中进行热定型,目的主要是去除模具挤压金属丝过程中的内应力,使内层网管结构10在拆除模具后仍能保持原有的形状,热定型温度设置450℃~550℃之间,定型时间为5min~10min;
(6)外层网管结构20的编织:编织过程中,先将与热成型模具的模棒上孔径相同的插杆插入内层孔洞中,以72股编织丝为例,36根丝对折使用热风枪预定型出一个“V”形角度,角度为:15~30度之间,编织机线轴预先绕上丝线,丝线可为缝合线,材质为:PA线、PET线等,具有一定的弹性,在编织过程中不容易断丝。然后将预定型好的金属丝与线轴上的缝合线打结对接,一根金属丝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线轴进行对接,然后间隔4个线轴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对接,将对接好的金属丝逐一挂在模棒中心内层的插杆上,一阶金属丝全部挂上之后,启动编织机,使编织机转盘上的锭杆旋转120°后停止转动,将模棒上二阶剩余的24个孔洞全部插上插杆,剩余的24根丝按同样的方式对接,逐一挂于二阶的插杆上,启动编织机进行编织,直至编织足够长度后停止。如果编织144股丝,则相邻两个线轴之间对接两根金属丝,以此类推;这样的上丝方式有利于进入更细的鞘管中。
(7)外层网管结构20的热定型:按照步骤(2)操作;
(8)第二钢套13的氩弧焊接:外层网管结构20热定型冷却后,将外层网管结构20从模棒上取下,将模具定型好的内层网管结构10放入外层网管结构20的中间位置,采用第二钢套13将内层网管结构10及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远端编织丝穿过固定住,使用氩弧焊机将第二钢套13与内外两层编织丝焊接在一起;
(9)装模:将焊接好的套入模具内模中,通过上下两个外模将内层网管结构10、外层网管结构20与模芯压在中间并锁住固定;
(10)装置热定型:将模具放置于热处理炉中进行热定型,目的主要是去除模具挤压金属丝过程中的内应力,使装置在拆除模具后仍能保持原有的形状,热定型温度设置450℃~550℃之间,定型时间为10min~25min。
(11)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近端缝合: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近端形成多个折角21,多个折角21围成一圈,将缝合线22依次穿过每个折角21形成一圈后再走针至对角线的位置进行打结固定。请参照图14,缝合线22在折角位置形成一圈后再穿至对角线的位置,在圆圈内形成一条连接线23,连接线23将圆圈平均分成两个半圆形。当与输送器连接时,输送器穿过连接线并钩住连接线23,这样可以保证每个折角21均能过够被缝合线22拉扯到,缝合线22的覆盖得更加全面,一方面可以增加封堵动脉瘤1瘤口的效果,降低血流冲击动脉瘤1腔壁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入鞘性能,每个折角能够同时被拉入鞘管内。在一实施例中,缝合线材质为PA线、PET线等。
请参照图1、图2及图5,输送器包括输送杆200,输送杆200包括杆体210和与杆体210一端端部连接的锁定件220,锁定件220包括形变段221和导向段222,形变段221与杆体210的一端端部连接,导向段222与形变段221远离杆体210的一端连接;输送杆200具有锁定状态和展开状态;处于锁定状态时,形变段221、导向段222及杆体210围合形成锁定位220a,锁定位220a用于限定扰流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形变段221形变带动导向段222与杆体210形成开口,开口用于释放扰流装置100。
输送系统还包括鞘管,鞘管设有输送槽;当锁定件220还没有进入鞘管前,锁定件220的形变段221和导向段222均与杆体210形成间隙,此时扰流装置100可通过间隙进入锁定位220a内;随后输送杆200带动扰流装置100进入鞘管的输送槽,输送杆200的形变段221在鞘管的限制下会往靠近杆体210的方向移动,直至形变段221紧贴杆体210,此时锁定位220a是完全闭合,处于锁定状态,使得扰流装置100可锁定在锁定位220a内;向远端推送输送杆200带动扰流装置100移动至鞘管的远端,继续向远端推送输送杆200,扰流装置100从鞘管中释放至动脉瘤的位置,向近端回撤鞘管,输送杆200的远端退出鞘管的输送槽,此时输送杆200处于展开状态,输送杆200的锁定件220由于没有鞘管的限定,锁定件220恢复原来的形状,即形变段221会形变并带动导向段222往远离杆体210的方向移动,直至形变段221和导向段222与杆体210形成开口,向近端拉动输送杆200,使输送杆220的锁定件220从扰流装置100中脱离,实现输送器与扰流装置100的分离。输送杆200与扰流装置100分离后,向近端拉动输送杆200使锁定件220进入鞘管,由于受到鞘管的限制,形变段221与杆体210连接的一端会发生形变,形变段221带动导向段222与杆体210大致沿同一直线排布,使得导向段222、形变段221及杆体210呈大致直条状的形态,如此,输送杆200在被拉回鞘管进行回收时,使输送杆200在鞘管内能够顺畅回撤。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3,在锁定状态时,形变段221及导向段222形成“S”型。具体的,S形状的形变段221和导向段222的外壁都是圆滑设置,使得输送杆200在鞘管的输送槽或退出鞘管外时,形变段221和导向段222的外壁均不会划损鞘管和血管2的管壁,起到保护血管2和鞘管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在展开状态,即不受力的状态下,形变段221及导向段222均呈弧状,且导向段222的弧状与形变段221的弧状相切,导向段222的弧度为180°,形变段221的弧度为90°。
形变段221与导向段222的连接处呈圆弧状设置,且连接处的圆弧与所述半圆弧相切,且所述连接处的圆弧为四分之一圆弧,圆弧的直径范围0.5mm-1.2mm。如此,使得导向段222与形变段221的连接处衔接更圆滑连贯,避免导向段222与形变段221的连接处形成有凸起,一方面使得导向段222与形变段221的连接处不容易划损鞘管,另一方面输送杆200在推送的过程中,圆弧状的形变段221与导向段222的连接处在推力作用下能够更紧贴杆体210,即此时形变段221与导向段222的连接处能更容易密闭锁定位220a,从而使得扰流装置100在锁定位220a更稳定,不容易从输送杆200的锁定位220a释放出去,保证扰流装置100稳定地输送至动脉瘤1处。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导向段222的远端设置有弧状结构。如此,主要是防止锁定件220在鞘管内推动和拉动的时候刮鞘管,减少输送杆200进入鞘管的阻力,进而便于输送杆200出入鞘管的输送槽,从而提升输送杆200的输送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3,导向段222远离形变段221的一端设有圆球部222a。当输送杆200处于任意状态时,导向段222的圆球部222a都不容易刮蹭到鞘管和血管2管壁,进而起到提高输送杆200在输送扰流装置100的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锁定件220由金属丝弯曲定型形成,金属丝的材质为弹性金属或形状记忆金属。
具体的,锁定件220的制作方法:首先采用激光焊接机或氩弧焊接机将金属丝的远端点一个圆滑的球形,放入如“展开状态时的形状”的模具凹槽中热定型,热定型温度设置450℃~550℃之间,定型时间为10min~25min;然后将定型好的锥形丝与海波管激光焊接在一起。由形状记忆材料或弹性材料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如镍钛合金、镍钛钴合金、钴铬合金、双层复合金属丝等。
可选地,金属丝的丝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金属丝的丝径为0.15mm~0.25mm之间,丝径渐变形成的锥形角度145~165°之间。如此设置,使得金属丝的形变能力更强,进而使得输送器更容易通过弯曲血管。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杆体210包括近端段211及与近端段211连接的远端段212,近端段211为海波管,远端段212与锁定件220连接,近端段212由形成锁定件220的金属丝延伸形成。
海波管,即由一根金属管沿着周向切割,切割出一个穿透金属管侧壁的螺旋线,海波管的设计增加杆体210的弯曲性能,使得杆体210能通过较为曲折的血管2,将扰流装置100输送至动脉瘤1的位置。杆体210的近端段211的材质可为:304不锈钢、316不锈钢,镍钛合金材料制成。海波管的外径0.3~0.8mm之间,内径0.1~0.5mm之间。远端段211是由锁定件220的金属丝延伸,由形状记忆材料或弹性材料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如镍钛合金、镍钛钴合金、钴铬合金、双层复合金属丝等。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输送器还包括显影弹簧300,显影弹簧300套设在金属丝上,并延伸至金属丝的远端。
具体的,为增加输送杆200的显影效果,使得操作人员能更清晰地获知输送杆200在患者血管2的位置,通过金属丝的外壁均套上显影弹簧300,显影弹簧300不但能显示输送杆200远端的位置,而且显影弹簧300具备一定的弹性,能紧密地绕在远端段212和锁定件220的外壁。
显影弹簧300材料为铂钨、金、铂铱、钽等。显影弹簧300由显影丝沿远端段212和锁定件220外壁绕制形成,且显影弹簧300的内径与远端段211和锁定件220的外径一致。显影弹簧300的显影丝的丝径为0.03mm-0.06mm之间,绕成与金属丝丝径一致的内径,这样可以与金属丝完美的配合进行焊接,防止有凸起的台阶影响输送杆200出入鞘管。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海波管和显影弹簧300的外壁均设置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层,显影弹簧300上还设置有亲水涂层,亲水涂层设置与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层上。
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层涂覆在显影弹簧300和海波管的表面,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层厚度为0.005~0.010mm,对显影弹簧300以及海波管切割部起到保护作用,并防止损伤鞘管。输送杆200的显影弹簧300部分做表面亲水涂层,如此,使得输送杆200的外壁更顺滑,避免输送杆200与鞘管的输送槽槽壁和血管2管壁粘黏,进一步提升输送系统的通过性,亲水涂层可为PTFE或Parylene(派瑞林纳米)涂层,涂层厚度为3~8μm。
锁定件220进出鞘管的整个过程中,输送杆200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形状,具体包括:
在进入鞘管时,请参照图2和图7,输送杆200进入鞘管时,此时输送杆200的锁定件220设计成一个海马形状“S”型,如此,通过减少锁定件220的形变段221和导向段222与鞘管的输送槽的接触面积,避免输送杆200挂壁在鞘管无法拉动,进而也减小了锁定件220在鞘管内的内阻力。锁定件220的导向段222穿过扰流装置100的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近端,并钩住近端的缝合线,以使锁定件220将扰流装置100拉入鞘管中。
②在推送阶段,请参照图3和图7,即扰流装置100在鞘管中,且鞘管在鞘管内并推送输送杆200时的形态,输送杆200的锁定件220在受到向前的推力时,S型的锁定件220会受到反方向的阻力作用,阻力传送到形变段221和导向段222的连接处与杆体210之间的挤压点的位置时,阻力分解为对输送杆200的压力和残余的部分阻力,压力会把锁定件220的形变段221和导向段222的连接处与杆体210贴合更紧,使得锁定位220a更封闭,从而能稳定地带动扰流装置100在鞘管中移动;
③在推出鞘管后的阶段,请参照图4和图7,即在锁定件220被出鞘管后,锁定件220的形变段221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并自动弹开,形变段221带动导向段222朝远离杆体210的方向移动,使得导向段222与杆体210形成开口的形态,此时锁定件220可以与扰流装置100分离。手术过程中,将扰流装置100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之后,保持锁定件220还是在鞘管中,此时保持输送杆200不动,稍微往近端回撤一点鞘管,锁定件220才会从鞘管中出来,锁定件220恢复至展开状态,这时候再回撤输送杆200使锁定件220与扰流装置100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当锁定件220还处于鞘管中时,若扰流装置100的位置不恰当,还可以通过锁定件220将扰流装置100拉回鞘管,重新定位再释放。
④回撤阶段,请参照图5和图9,即锁定件220与扰流装置100分离后并呈大致直条状的形态,锁定件220会拉回鞘管进行回收。
扰流装置输送系统包括扰流装置100和输送器,所述扰流装置100包括内层网管结构10和外层网管结构20,外层网管结构20套设于内层网管结构10;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件220钩住所述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近端,以将所述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近端锁定在所述锁定位220a;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远端从所述开口释放至所述锁定位220a外,以实现所述扰流装置100与所述输送器的分离。
在使用过程中,将扰流装置100与输送器连接。将输送器的锁定件220穿过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近端的缝合线,并钩住外层网管结构20的近端的缝合线,向远端推送输送器,使锁定件220连同扰流装置100推入至鞘管中(此时鞘管已达到病变位置)。请参阅图7,继续向远端推动输送杆200,直至将扰流装置100推送至鞘管的远端。请参阅图8,继续向远端推动输送杆200,并将扰流装置100推出鞘管以在动脉瘤内释放,接着向近端回撤鞘管,以使锁定件220从鞘管中释放,此时,锁定件220由于没有鞘管的限制,会自动恢复至展开状态。请参阅图9,向近端拉动输送杆200,锁定件220从扰流装置100的近端拉出,以使输送器与扰流装置100分离。继续向近端拉动输送杆200,以将锁定件220拉回鞘管,锁定件220的形变部221比导向部222由于更靠近端而被首先拉入鞘管,由于鞘管的限制,形变部221与导向部222逐渐向远端移动致与杆体210大致沿同一直线排布(如图5所示),能够实现输送器的顺畅回撤。
上述扰流装置输送系统,利用输送器在展开状态与锁定状态的不同形态,输送器与扰流装置在鞘管内可以实现锁定结构,推出鞘管后,输送器可以与扰流装置自动解脱,解脱时间快,而且在解脱前还可以控制回撤,便于扰流装置的精确释放。另外,输送器的结构较简单,工艺制作流程较简单,便于生产,将输送器从鞘管中出来后自动解脱后即可回收至鞘管中,无需对输送器进行复杂的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输送器,用于输送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器包括输送杆,所述输送杆包括杆体和与所述杆体一端端部连接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用于与所述扰流装置连接,所述锁定件包括形变段和导向段,所述形变段与所述杆体的一端端部连接,所述导向段与所述形变段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连接;
所述输送杆具有锁定状态和展开状态;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形变段、所述导向段及所述杆体围合形成锁定位,所述锁定位用于限定所述扰流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形变段与所述杆体连接的一端形变带动所述导向段与所述杆体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所述供扰流装置释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形变段及所述导向段形成“S”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段及所述导向段均呈弧状,且所述导向段的弧状与所述形变段的弧状相切,所述导向段的弧度为180°,所述形变段的弧度为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段的远端设置有弧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段远离所述形变段的一端设有圆球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由金属丝弯曲定型形成,所述金属丝的材质为弹性金属或形状记忆金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的丝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减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包括近端段及与所述近端段连接的远端段,所述近端段为海波管,所述远端段与所述锁定件连接,所述近端段由所述锁定件的所述金属丝延伸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器还包括显影弹簧,所述显影弹簧套设在所述金属丝,并延伸至所述金属丝的远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波管和所述显影弹簧的外壁均设置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层,所述显影弹簧上还设置有亲水涂层,所述亲水涂层设置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层上。
11.一种扰流装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输送系统包括:
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内层网管结构和外层网管结构,所述外层网管结构套设于所述内层网管结构;和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器;
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件钩住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近端,以将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近端锁定在所述锁定位;
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远端从所述开口释放至所述锁定位外,以实现所述扰流装置与所述输送器的分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扰流装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网管结构的近端采用缝合线走针并进行打结固定形成,所述锁定件钩住所述外层网管的缝合线。
CN202310965351.5A 2023-08-01 2023-08-01 输送器和扰流装置输送系统 Pending CN1170453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65351.5A CN117045302A (zh) 2023-08-01 2023-08-01 输送器和扰流装置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65351.5A CN117045302A (zh) 2023-08-01 2023-08-01 输送器和扰流装置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5302A true CN117045302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61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65351.5A Pending CN117045302A (zh) 2023-08-01 2023-08-01 输送器和扰流装置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53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7511B (zh) 閉塞動脈瘤的編織物以及治療動脈瘤的系統
US11484400B2 (en) Bifurcated medical device for treating a target site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11672543B2 (en) Aneurysm method and system
JP6670871B2 (ja) 血管異常を治療する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EP2317956B1 (en) Multi-layered medical device for treating a target site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7438935B2 (ja) 外科用インプラントのための包装材
US940263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vascular abnormalities
CN107019541B (zh) 用于阻断患者脉管系统内的异常开口的装置和方法
JP2018502657A (ja) 頭蓋内動脈瘤の治療のためのマイクログラフトおよび使用方法
EP2811917B1 (en) Devices for occluding vascular abnormalitie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m
KR20100061506A (ko) 단부 클램프를 갖지 않는 편조 혈관계 장치
MX2007012825A (es) Estructuras trenzadas de capas multiples para ocluir defectos vasculares.
JP7293328B2 (ja) 複合型血管用フローダイバータ
CN117045302A (zh) 输送器和扰流装置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