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2208A - 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耳机仓、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耳机仓、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2208A
CN117042208A CN202310543949.5A CN202310543949A CN117042208A CN 117042208 A CN117042208 A CN 117042208A CN 202310543949 A CN202310543949 A CN 202310543949A CN 117042208 A CN117042208 A CN 117042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pairing
instruction
code
sl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439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卫
杨勇
彭陈
陈文菁
王钧禹
王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gkeq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gkeq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gkeq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gkeq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439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22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42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22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耳机仓、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先发送状态检测指令给主耳机和从耳机,然后确定是否接收到由主耳机和从耳机发送的反馈码。该反馈码是由主耳机和从耳机根据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若接收到反馈码,则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主耳机,以使主耳机根据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然后检测是否接收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配对码为从耳机接收到主耳机发送的连接指令后生成的。若接收到配对码,则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主耳机和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耳机仓、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蓝牙耳机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耳机仓、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耳机的要求逐步发生变化。最初人们希望耳机能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满足独自聆听音乐的需求,后来人们逐渐要求耳机的佩戴更方便、耳机的音质更好、隔绝环境噪音的能力更强等。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的耳机因人们的需求,逐渐从有线耳机过度到了无线耳机。
目前,大多数的无线耳机配备有一个耳机仓。使用时,可以与移动设备的蓝牙进行连接;不使用时,左右两只耳机都可以放在耳机仓中。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耳机时,用户有时会由于个人习惯或者在特殊的使用环境中只带一只耳机,另一只耳机留在耳机仓中,隔一段时间后再取出另一只耳机使用。这样的情形下,两只耳机与移动设备的连接可能会丢失,那么用户可能会遇到单边耳机无声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户可能需要重启移动设备上的蓝牙并重新连接耳机,甚至是需要将耳机与移动设备的配对重置后再与移动设备进行连接才能恢复正常,这个过程十分影响用户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耳机仓、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应用于耳机仓,所述耳机仓用于放置主耳机和从耳机;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状态检测指令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
确定是否接收到由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发送的反馈码;所述反馈码是由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
若接收到所述反馈码,则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所述主耳机,以使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
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所述配对码为所述从耳机接收到所述主耳机发送的连接指令后生成的;
若接收到所述配对码,则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
先发送状态检测指令为主给主耳机和从耳机,以确定单边耳机无声的原因是否是由耳机损坏导致的。通过检测是否接收到由主耳机和从耳机发送的反馈码,确定主耳机和从耳机是否损坏。若是耳机仓接收到了反馈码则表示主耳机和从耳机只是断开了连接,此时可以通过重配对来解决单边无声的问题。向主耳机发送重新配对指令,由主耳机向从耳机发送连接指令来进行重配对,从耳机对应生成配对码以完成配对。耳机仓接收到配对码后可以向外部终端设备发送重配对成功的提醒。当单边耳机无声时,重配对的整个过程由耳机仓、主耳机、从耳机配合完成,不需要用户进行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检测到所述从耳机发送的所述配对码,则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将所述状态检测指令发送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
在没有接收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时,此时生成状态检测指令用于检测主耳机和从耳机是否发生损坏,以便于后续的重新连接。保证若是未重配对成功,将持续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进行重配对的操作,即使中途出现重配对失败的情况也不需要用户自己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若接收到所述反馈码,则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所述主耳机,以使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反馈码,则对所述反馈码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若所述分析结果显示所述反馈码为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第一反馈码和所述从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第二反馈码,则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所述主耳机,以使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
对接收到的反馈码进行了分析,若分析结果显示反馈码为主耳机发送的第一反馈码和从耳机发送的第二反馈码,才会向主耳机发送重新配对指令。保证重新配对的操作是在主耳机和从耳机都没有发生损坏的基础上进行的,提升重配对过程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若未检测到所述从耳机发送的所述配对码,则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将所述状态检测指令发送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包括:
若未检测到所述从耳机在预设监控时段内发送的所述配对码,则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将所述状态检测指令发送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所述预设监控时段内按照预设检测频率进行若干次所述配对码的检测。
在预设监控时段内按照预设检测频率对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进行检测,若在若干次的检测中发现耳机仓未接收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再生成状态检测指令。耳机仓可以在预设监控时段内持续检测从耳机发送配对码的情况,当重配对成功后用户使用耳机过程中再次断开连接时,耳机仓可以控制主耳机和从耳机自动重连,避免重配对成功单使用过程中耳机再次断开连接却未被发现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分析结果显示所述反馈码为所述第一反馈码,则根据所述第一反馈码生成第一损坏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损坏指令发送到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同时控制所述主耳机播报第一损坏提示;
若所述分析结果显示所述反馈码为所述第二反馈码,则根据所述第二反馈码生成第二损坏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损坏指令发送到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同时控制所述从耳机播报第二损坏提示。
检测到反馈码为第一反馈码或第二反馈码时,进行对应的操作。当主耳机或从耳机发生损坏时,可以向外部终端设备发送损坏指令,同时控制未损坏的耳机进行损坏提示的播报。避免当外部终端设备上的损坏指令被忽略时,用户不能及时发现耳机损坏而影响使用体验。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信息,生成预设配对码;
所述若接收到所述配对码,则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配对码,则将所述配对码与所述预设配对码进行匹配;
若匹配结果一致,则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
接收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之后,可以与预设配对码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发送重新配对提醒给外部终端设备。避免耳机重配对时连接到其他可连接设备上而降低用户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的历史连接信息,确定预设范围内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的待选连接设备和所述待选连接设备对应历史连接次数;
根据所述待选连接设备与所述历史连接次数,从所述待选连接设备中选择外部终端设备。
根据预设范围内待选连接设备的历史连接次数,为主耳机和从耳机的连接选择合适的外部终端设备。通常耳机的持有者是使用该耳机频率最高的用户,因此可以基于历史连接次数从待选连接设备选择出外部终端设备进行连接。避免耳机直接与上一次连接的待选连接设备连接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仓,所述耳机仓用于放置主耳机和从耳机;所述耳机仓包括:
状态监测模块,用于发送状态检测指令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
反馈码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接收到由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发送的反馈码;所述反馈码是由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
重新配对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反馈码时,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所述主耳机,以使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
配对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所述配对码为所述从耳机接收到所述主耳机发送的连接指令后生成的;
重配对成功提醒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配对码时,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耳机仓还包括状态检测指令生成模块,用于:
当未检测到所述从耳机发送的所述配对码时,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将所述状态检测指令发送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
可选的,所述重新配对指令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当接收到所述反馈码时,对所述反馈码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当所述分析结果显示所述反馈码为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第一反馈码和所述从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第二反馈码时,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所述主耳机。
可选的,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当未检测到所述从耳机在预设监控时段内发送的所述配对码时,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将所述状态检测指令发送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所述预设监控时段内按照预设检测频率进行若干次所述配对码的检测。
可选的,所述耳机仓还包括耳机损坏提醒模块,用于:
当所述分析结果显示所述反馈码为所述第一反馈码时,根据所述第一反馈码生成第一损坏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损坏指令发送到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同时控制所述主耳机播报第一损坏提示;
当所述分析结果显示所述反馈码为所述第二反馈码时,根据所述第二反馈码生成第二损坏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损坏指令发送到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同时控制所述从耳机播报第二损坏提示。
可选的,所述耳机仓还包括预设配对码生成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信息,生成预设配对码;
所述重配对成功提醒模块具体用于:
当接收到所述配对码时,将所述配对码与所述预设配对码进行匹配;
当匹配结果一致时,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耳机仓还包括外部终端设备选择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的历史连接信息,确定预设范围内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的待选连接设备和所述待选连接设备对应历史连接次数;
根据所述待选连接设备与所述历史连接次数,从所述待选连接设备中选择外部终端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日常生活中,无线耳机逐渐普及。目前大多数无线耳机都配备有一个对应的耳机仓,可用于放置耳机,也可用于给耳机充电。在实际使用耳机的时候,由于耳机用户可能处于一些特殊场景中,比如需要经常听其他人说话、需要注意周围道路上来往的车辆来保证自己处于安全状态等场景。在这些特殊场景中,用户将耳机与自身的外部终端设备配对连接后,经常只戴一只耳机,另一只耳机放在耳机仓中,处于断开连接状态。当用户脱离特殊场景时,可能会将耳机仓中的另一只耳机戴上。此时,需要从一只耳机与外部终端设备连接的状态突然转变为两只耳机与外部终端设备连接的状态。这个过程中耳机与外部终端设备的连接可能会丢失,用户此时会遇到单边耳机无声的状况。在遇到这种状况时,用户通常需要关闭外部终端设备上的蓝牙再重新打开,甚至需要将耳机与外部终端设备的配对断开,同时重启外部终端设备的蓝牙才可能恢复正常。因此,目前想要解决单边耳机无声的问题需要用户不断进行上述的操作,而耳机不能进行自动的重新配对,十分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耳机仓、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耳机包括主耳机和从耳机两只。当遇到单边耳机无声的情况时,耳机仓可以发送状态检测指令给对应的两只耳机。通过确定是否接收到两只耳机根据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反馈码,来判断两只耳机是否出现损坏的情况。若两只耳机没有出现损坏的情况,则表示当前单边耳机无声是因为该耳机断开了连接。此时可以发送重新配对指令,控制主耳机和从耳机重新进行配对连接。整个重配对的过程自动进行,不需要用户进行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某用户长时间戴着一只耳机,当戴上耳机仓中的另一只耳机时,出现了单边耳机无声的情况。此时可以使用本申请的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用于施行本申请方法的设备是耳机仓。耳机仓用于放置主耳机和从耳机两只耳机,其中耳机仓与两只耳机之间建立通信,主耳机和从耳机之间也建立通信。耳机仓可以向主耳机和从耳机发送状态检测指令,来检测两只耳机是否损坏。若两只耳机未损坏,耳机仓可以向主耳机发送重新配对指令。主耳机根据重新配对指令向从耳机发送连接指令,从耳机若对应生成配对码则表示重配对成功。
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以下实施例。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上场景中的耳机仓,该耳机仓用于放置主耳机和从耳机。如图2所示的,该方法包括:
S201、发送状态检测指令给主耳机和从耳机。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用户若只戴了一只耳机,该耳机作为主耳机。若之后将另一只耳机从耳机仓取出戴上,后戴上的耳机作为从耳机。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用户若将两只耳机一起从耳机仓中取出戴上,则可以将其中一只耳机默认为主耳机,另一只作为从耳机。两只耳机中哪一只为主耳机,哪一只为从耳机可以由用户进行自主设置,若用户未预先进行设置,则可以将右耳机作为默认的主耳机。在用户同时使用两只耳机的过程中,若摘下其中一只耳机,此时可以将还戴着的耳机作为主耳机,另一只摘下的耳机作为从耳机。
状态检测指令可以是耳机仓向主耳机和从耳机发送的一种指令。当用户使用耳机过程中出现单边耳机无声的情况时,可能是由于这只耳机被损坏或者是断开了连接。若是该耳机能够对接收到的状态检测指令进行回应,则表示该耳机没有发生损坏,因此状态检测指令可以用于检测主耳机或从耳机无声是否是由于被损坏了。
具体的,耳机仓可以将状态检测指令同时发送给主耳机和从耳机。
S202、确定是否接收到由主耳机和从耳机发送的反馈码;反馈码是由主耳机和从耳机根据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
耳机仓向主耳机和从耳机发送了状态检测指令,若主耳机和从耳机没有损坏,那么主耳机和从耳机可以正常接收到该状态检测指令,并可以生成反馈码对耳机仓发送的状态检测指令进行一个回复,即为反馈码。
具体的,主耳机和从耳机接收到状态检测指令之后,若没有出现损坏,可以生成反馈码发送给耳机仓。可以通过确定耳机仓是否接收到了主耳机和从耳机发送的反馈码,来确定主耳机和从耳机是否被损坏。
S203、若接收到反馈码,则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主耳机,以使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
耳机仓接收到主耳机和从耳机的反馈码,可以表示两只耳机没有损坏,都可以正常工作。那么单边无声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耳机断开连接引起的,此时可以发送的重新配对的指令命令耳机重新连接,这条指令即为重新配对指令。主耳机接收到耳机仓发送的重新配对指令之后,可以向从耳机发送一条连接指令,以控制从耳机进行连接。
具体的,若耳机仓接收到的反馈码既有主耳机发送的,又有从耳机发送的,那么可以向主耳机发送一条重新配对指令,以使主耳机生成连接指令。
S204、检测是否接收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配对码为从耳机接收到主耳机发送的连接指令后生成的。
主耳机可以将S203步骤中提到的连接指令发送给从耳机。从耳机接收到主耳机的连接指令后,可以生成一个对应的配对码发送到耳机仓。该配对码可以用于向耳机仓传达从耳机已经接收到了主耳机的连接命令并且进行了重新配对的信息。
具体的,可以通过检测是否接收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来确定从耳机是否进行了重新配对。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从耳机接收到主耳机的连接命令后,可以持续向耳机仓发送本次连接成功对应的配对码,以便于耳机仓及时发现从耳机断开连接。
S205、若接收到配对码,则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主耳机和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
具体的,若检测到耳机仓接收到了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可以表示从耳机在主耳机的连接指令的控制下进行了重新配对且配对成功。此时充电仓可以向与主耳机和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发送一条已完成重新配对的通知,即重配对成功提醒。
本实施例先发送状态检测指令给主耳机和从耳机,以确定单边耳机无声是否是由耳机损坏导致的。若是耳机仓接收到了反馈码则表示主耳机和从耳机只是断开了连接,此时可以通过重配对来解决单边无声的问题。向主耳机发送重新配对指令,由主耳机向从耳机发送连接指令来进行重配对,从耳机对应生成配对码以完成配对。耳机仓接收到配对码后可以向外部终端设备发送重配对成功的提醒。当单边耳机无声时,重配对的整个过程由耳机仓、主耳机、从耳机配合完成,不需要用户进行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耳机仓没有接收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则可以生成状态检测指令重新判断主耳机和从耳机的状态,具体可以包括:若未检测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则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将状态检测指令发送给主耳机和从耳机。
具体的,如果耳机仓没有接收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可能是由于从耳机在重配对过程中出现了损坏,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连接失败。此时可以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便于发送给主耳机和从耳机来检测主耳机和从耳机是否被损坏。
本实施例在没有接收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时,此时生成状态检测指令用于检测主耳机和从耳机是否发生损坏,以便于后续的重新连接。保证若是未重配对成功,将持续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进行重配对的操作,即使中途出现重配对失败的情况也不需要用户自己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若接收到反馈码,则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主耳机,以使主耳机根据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具体可以包括:若接收到反馈码,则对反馈码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若分析结果显示反馈码为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第一反馈码和所述从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第二反馈码,则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主耳机,以使主耳机根据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
反馈码可能是第一反馈码和/或第二反馈码。第一反馈码是主耳机接收到状态检测指令之后,生成的反馈信息,可以用来表示主耳机已经接收到了耳机仓查询状态的信息并且表示自身没有发生损坏情况。第二反馈码是从耳机接收到状态检测指令之后,生成的反馈信息,可以用来表示从耳机已经接收到了耳机仓查询状态的信息并且表示自身没有发生损坏情况。第一反馈码上可以携带着用于表征主耳机的身份数据;第二反馈码上可以携带着用于表征从耳机的身份数据。
具体的,如果耳机仓接收到了反馈码,可以通过识别接收到的反馈码是否携带着主耳机的身份数据和从耳机的身份数据,来判断接收到的反馈码是谁的反馈码。如果通过识别分析得到接收到的反馈码携带着主耳机的身份数据和从耳机的身份数据,则可以表示接收到了主耳机发送的第一反馈码和从耳机发送的第二反馈码。进一步可以表示主耳机和从耳机都没有发生损坏,此时耳机仓可以发送重新配对指令给主耳机,以使主耳机根据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
本实施例对接收到的反馈码进行了分析,若分析结果显示反馈码为主耳机发送的第一反馈码和从耳机发送的第二反馈码,才会向主耳机发送重新配对指令。保证重新配对的操作是在主耳机和从耳机都没有发生损坏的基础上进行的,提升重配对过程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若未检测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则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将状态检测指令发送给主耳机和从耳机,具体可以包括:若未检测到从耳机在预设监控时段内发送的配对码,则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将状态检测指令发送给主耳机和从耳机;预设监控时段内按照预设检测频率进行若干次配对码的检测。
预设监控时段可以是耳机仓对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持续进行检测的时间段,可以是用户开始使用从耳机到使用结束的时间段。预设检测频率可以是耳机仓在预设监控时段内每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配对码的检测。在预设监控时段内,耳机的重配对可能已经完成,但是可能再次出现断开连接的情况。
具体的,根据步骤S204中提到的,当从耳机接收到主耳机发送的连接指令后,可以持续向耳机仓发送配对码。耳机仓可以在预设监控时段内按照预设检测频率对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进行检测,如果在若干次检测过程中,某些检测次数的检测过程没有到检测到配对码,则可能表示主耳机和/或从耳机工作状态异常。比如,主耳机和/或从耳机断开了连接、主耳机和/或从耳机发生损坏等。此时可以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检测主耳机和从耳机的损坏情况,以便无损坏时重新进行配对。
本实施例在预设监控时段内按照预设检测频率对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进行检测,若在若干次的检测中发现耳机仓未接收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再生成状态检测指令。耳机仓可以在预设监控时段内持续检测从耳机发送配对码的情况,避免重配对成功单使用过程中耳机再次断开连接却未被发现的情况。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耳机仓可以在预设监控时段内按照预设检测频率对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进行检测。如果相邻两次检测均没有检测到配对码,则可以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检测主耳机和从耳机的损坏情况,以便无损坏时重新进行配对。若相邻两次检测中的前一次检测未检测到配对码,可以通过相邻两次检测中的后一次检测验证前一次检测是否出错。比如,前一次未检测到配对码,但是后一次检测到了,可能是前一次检测出错了;若前一次未检测到配对码,后一次也没有检测到配对码,可以认为是耳机确实被损坏了。可以避免检测出错而重新连接消耗的电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接收到反馈码的情况的不同,做不同的提示,具体可以包括:若分析结果显示反馈码为第一反馈码,则根据第一反馈码生成第一损坏指令,并将第一损坏指令发送到外部终端设备,同时控制主耳机播报第一损坏提示;若分析结果显示反馈码为第二反馈码,则根据第二反馈码生成第二损坏指令,并将第二损坏指令发送到外部终端设备,同时控制从耳机播报第二损坏提示。
第一反馈码为主耳机发送的,第一损坏指令可以是接收到主耳机发送的第一反馈码之后,用于表示从耳机可能发生损坏的指令,对应播放第一损坏提示。相对应的,第二反馈码为从耳机发送的,第二损坏指令可以是接收到从耳机发送的第二反馈码之后,用于表示主耳机可能发生损坏的指令,对应播放第二损坏提示。第一损坏提示和第二损坏提示可以是为发生损坏的耳机直接对用户进行的提示,比如语音播报、铃声提醒等。
具体的,可以将反馈码中携带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其中是否包含着主耳机和从耳机的身份数据。如果反馈码中只检测到了主耳机的身份数据,可能表示从耳机发生了损坏。此时耳机仓可以发送一条携带者从耳机可能损坏的第一损坏指令到外部终端设备,同时可以控制工作状态正常的主耳机播报第一损坏提示直接进行提醒。相对应的,如果反馈码只监测到了从耳机的身份数据,可能表示主耳机发生了损坏。此时耳机仓可以发送一条携带者主耳机可能损坏的第二损坏指令到外部终端设备,同时可以控制工作状态正常的从耳机播报第二损坏提示直接进行提醒。
本实施例检测到反馈码为第一反馈码或第二反馈码时,进行对应的操作。当主耳机或从耳机发生损坏时,可以向外部终端设备发送损坏指令,同时控制未损坏的耳机进行损坏提示的播报。避免当外部终端设备上的损坏指令被忽略时,用户不能及时发现耳机损坏而影响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具体还可以包括:基于主耳机和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信息,生成预设配对码;
相对应的,上述若接收到配对码,则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主耳机和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具体可以包括:若接收到配对码,则将配对码与预设配对码进行匹配;若匹配结果一致,则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主耳机和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
预设配对码可以携带着与主耳机和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的身份数据。当耳机仓接收到了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时,可以与预先生成的、与主耳机和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相关联的预设配对码进行匹配。若配对码中包含了外部终端设备的身份数据,则表示匹配结果一致,此时可以说明重配对成功,此时重配对连接到的外部终端设备和断开连接之前的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一致。
本实施例在接收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之后,可以与预设配对码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发送重新配对提醒给外部终端设备。避免耳机重配对时连接到其他可连接设备上而降低用户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主耳机和从耳机的历史连接信息来确定周围可与主耳机和从耳机进行连接的待选连接设备有哪些,然后从中挑选出外部终端设备,具体可以包括:根据主耳机和从耳机的历史连接信息,确定预设范围内主耳机和从耳机的待选连接设备和待选连接设备对应历史连接次数;根据待选连接设备与历史连接次数,从待选连接设备中选择外部终端设备。
在日常生活中,用户的耳机很可能和多个设备进行过连接。耳机仓可以将曾连接过的设备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每一个连接过的设备的连接次数即历史连接次数等信息,将前述记录的信息作为历史连接信息。预设范围可以是耳机能够与设备进行连接的范围,例如,以耳机所在的位置为圆心,半径为5米的圆形范围内的设备可以与耳机进行连接,该范围可以作为预设范围。可以将出现在预设范围内的曾连接过的设备作为待选连接设备。
具体的,检测预设范围内曾与主耳机和从耳机连接过的待选连接设备,可以从待选连接设备对应的历史连接信息中提取出每个待选连接设备的历史连接次数。选择历史连接次数最多的待选连接设备作为上述实施例中与主耳机和从耳机进行连接外部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根据预设范围内待选连接设备的历史连接次数,为主耳机和从耳机的连接选择合适的外部终端设备。通常耳机的持有者是使用该耳机频率最高的用户,因此可以基于历史连接次数从待选连接设备选择出外部终端设备进行连接。避免耳机直接与上一次连接的待选连接设备连接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耳机发送注册码(连接指令)至从耳机,从耳机接收到注册码(连接指令),生成配对码。设置监控间隔值(预设监控时段),监测是否接收到配对码。若在预设监控时段内未监测到配对码,分别发送生成反馈指令(状态检测指令)至主耳机和从耳机。主耳机、从耳机生成第一反馈码和第二反馈码,并发送反馈码(第一反馈码和/或第二反馈码)至耳机盒(耳机仓)。当接收到第一反馈码和第二反馈码时,则发送重新配对指令至主耳机;若只接收到单一反馈码(第一反馈码/第二反馈码),则发送损坏指令(第一损坏指令/第二损坏指令)。主耳机接收到重新配对指令后,发送连接指令至从耳机,接收到从耳机所生成的配对码后,发送配对成功指令(重配对成功提醒)。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耳机仓300包括:状态监测模块301、反馈码确定模块302、重新配对指令发送模块303、配对码检测模块304和重配对成功提醒模块305。
状态监测模块301,用于发送状态检测指令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
反馈码确定模块302,用于确定是否接收到由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发送的反馈码;所述反馈码是由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
重新配对指令发送模块303,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反馈码时,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所述主耳机,以使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
配对码检测模块304,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所述配对码为所述从耳机接收到所述主耳机发送的连接指令后生成的;
重配对成功提醒模块305,用于当接收到所述配对码时,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耳机仓300还包括状态检测指令生成模块306,用于:
当未检测到所述从耳机发送的所述配对码时,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将所述状态检测指令发送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
可选的,所述重新配对指令发送模块303具体用于:
当接收到所述反馈码时,对所述反馈码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当所述分析结果显示所述反馈码为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第一反馈码和所述从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第二反馈码时,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所述主耳机。
可选的,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模块306具体用于:
当未检测到所述从耳机在预设监控时段内发送的所述配对码时,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将所述状态检测指令发送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所述预设监控时段内按照预设检测频率进行若干次所述配对码的检测。
可选的,所述耳机仓300还包括耳机损坏提醒模块307,用于:
当所述分析结果显示所述反馈码为所述第一反馈码时,根据所述第一反馈码生成第一损坏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损坏指令发送到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同时控制所述主耳机播报第一损坏提示;
当所述分析结果显示所述反馈码为所述第二反馈码时,根据所述第二反馈码生成第二损坏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损坏指令发送到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同时控制所述从耳机播报第二损坏提示。
可选的,所述耳机仓300还包括预设配对码生成模块308,用于:
基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信息,生成预设配对码;
所述重配对成功提醒模块305具体用于:
当接收到所述配对码时,将所述配对码与所述预设配对码进行匹配;
当匹配结果一致时,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耳机仓300还包括外部终端设备选择模块309,用于
根据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的历史连接信息,确定预设范围内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的待选连接设备和所述待选连接设备对应历史连接次数;
根据所述待选连接设备与所述历史连接次数,从所述待选连接设备中选择外部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
存储器401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402加载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处理器402和存储器401相连,如通过总线相连。
可选地,电子设备4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4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402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402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可以是PCI(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401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401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402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02用于执行存储器401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4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实施例中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0)

1.一种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耳机仓,所述耳机仓用于放置主耳机和从耳机;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状态检测指令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
确定是否接收到由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发送的反馈码;所述反馈码是由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
若接收到所述反馈码,则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所述主耳机,以使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
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所述配对码为所述从耳机接收到所述主耳机发送的连接指令后生成的;
若接收到所述配对码,则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未检测到所述从耳机发送的所述配对码,则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将所述状态检测指令发送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接收到所述反馈码,则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所述主耳机,以使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反馈码,则对所述反馈码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若所述分析结果显示所述反馈码为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第一反馈码和所述从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第二反馈码,则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所述主耳机,以使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未检测到所述从耳机发送的所述配对码,则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将所述状态检测指令发送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包括:
若未检测到所述从耳机在预设监控时段内发送的所述配对码,则生成状态检测指令,以将所述状态检测指令发送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所述预设监控时段内按照预设检测频率进行若干次所述配对码的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分析结果显示所述反馈码为所述第一反馈码,则根据所述第一反馈码生成第一损坏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损坏指令发送到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同时控制所述主耳机播报第一损坏提示;
若所述分析结果显示所述反馈码为所述第二反馈码,则根据所述第二反馈码生成第二损坏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损坏指令发送到所述外部终端设备,同时控制所述从耳机播报第二损坏提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信息,生成预设配对码;
所述若接收到所述配对码,则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配对码,则将所述配对码与所述预设配对码进行匹配;
若匹配结果一致,则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的历史连接信息,确定预设范围内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的待选连接设备和所述待选连接设备对应历史连接次数;
根据所述待选连接设备与所述历史连接次数,从所述待选连接设备中选择外部终端设备。
8.一种耳机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仓用于放置主耳机和从耳机;所述耳机仓包括:
状态监测模块,用于发送状态检测指令给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
反馈码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接收到由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发送的反馈码;所述反馈码是由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根据所述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的;
重新配对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反馈码时,发送重新配对指令到所述主耳机,以使所述主耳机根据所述重新配对指令生成连接指令;
配对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从耳机发送的配对码;所述配对码为所述从耳机接收到所述主耳机发送的连接指令后生成的;
重配对成功提醒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配对码时,发送重配对成功提醒到与所述主耳机和所述从耳机连接的外部终端设备。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
CN202310543949.5A 2023-05-15 2023-05-15 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耳机仓、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0422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3949.5A CN117042208A (zh) 2023-05-15 2023-05-15 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耳机仓、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3949.5A CN117042208A (zh) 2023-05-15 2023-05-15 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耳机仓、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2208A true CN117042208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28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43949.5A Pending CN117042208A (zh) 2023-05-15 2023-05-15 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耳机仓、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22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97734B2 (en) Wireless headphone matching method, device, terminal and charging box
KR101956226B1 (ko) 무선 오디오 출력 디바이스
KR101267047B1 (ko) 이어폰 인식 장치 및 방법
US9407981B2 (en) Audio class-compliant charging accessories for wireless headphones and headsets
JP2021166391A (ja) 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の状態に基づいたコンパニオン通信デバイスの動作の変更
CN109376062B (zh) 网络状态提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193978A (zh) 充电盒控制方法,耳机充电盒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19843A1 (zh) 麦克风堵孔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JP2014011537A (ja)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6074679B (zh) 智能耳机的左右状态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42208A (zh) 耳机重配对的控制方法、耳机仓、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35093B (zh) 电池内阻测试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812894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in covert operation mode
CN103813453A (zh) 一种手机提示通知方法
US20070047435A1 (en) Advertising availability for ad-hoc networking based on stored device history
CN112261712A (zh) 功率调节方法及装置
KR20120080746A (ko) 블루투스 통신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자동 선택 분실방지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75045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87368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271530B (zh) 一种耳机设备的插拔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11479186B (zh) 一种音频播放方法、设备、蓝牙耳机、系统及存储介质
JP2016208095A (ja)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における出力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277930B (zh) 多耳蓝牙耳机的单耳远离检测方法以及蓝牙耳机
JP7342458B2 (ja) 無線機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14245350A (zh) 耳机交互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