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39497A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39497A
CN117039497A CN202311101207.3A CN202311101207A CN117039497A CN 117039497 A CN117039497 A CN 117039497A CN 202311101207 A CN202311101207 A CN 202311101207A CN 117039497 A CN117039497 A CN 117039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along
electrical connector
lead fram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012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硕
踪清
顾海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012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394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39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94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电绝缘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电绝缘壳体上的多个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所述多个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均包括配合端和安装端,所述接地触头的配合端沿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信号触头的配合端沿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接地触头具有沿其中心轴线方向布于配合端上远离所述安装端的一端的U形通口,所述U形通口的开口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向远离所述安装端方向贯通所述配合端。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以及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的安装端安装于第一基板上,第二电连接器的安装端安装于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或第二电连接器为上述电连接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公开文献No.2011/0009011公开了一种具有边缘耦合型差分信号对的电连接器,其能够在可接受的串扰水平下以13GHz(近26吉比特/秒)运行。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电连接器生产供应方提供了可升级的性价比解决方案,设计的电连接器具有单独屏蔽的宽侧面对宽侧面差分信号对(twinax),用于提供高达40吉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然而,即使是40吉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亦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今需求,因此需要研发更高速的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速传输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电绝缘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电绝缘壳体上的多个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所述多个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均包括配合端和安装端,所述接地触头的配合端沿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信号触头的配合端沿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接地触头具有沿其中心轴线方向布于配合端上远离所述安装端的一端的U形通口,所述U形通口的开口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向远离所述安装端方向贯通所述配合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以及作为与第一电连接器相互插接配合的互补型的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的相应配合端与第二电连接器对应的互补配合端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的相应配合端的第一接触部位抵靠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的互补配合端,并且沿互补配合端骑跨着行进一段刮擦距离,直至所述相应配合端的第一接触部位与所述互补配合端的第二接触部位接触,所述相应配合端的第二接触部位与所述互补配合端的第一接触部位接触;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的安装端安装于第一基板上,第二电连接器的安装端安装于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或第二电连接器为上述的电连接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图1中第一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多个引线框的分布图。
图5是图4中其中一个引线框的拆分图。
图6是图5反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一对差分信号对和接地触头的分布图。
图7a是图7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8a是电触头在自然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b是电触头在自然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9是图8b中的电触头的相应配合端的侧视图。
图9a是图9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10是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电触头的相应配合端与互补电触头的互补配合端的插接状态图。
图11是图1中第二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外壳体的俯视角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局部C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2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1的仰视图。
图16是图15中多个引线框的分布图。
图17是第一电连接器的引线框对和第二电连接器的引线框对的插接配合图。
图18是图16中其中一个引线框的拆分图。
图19是图18反方向的示意图。
图20是多个引线框与直角形固定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1000以及作为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插接配合的互补的第二电连接器2000。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安装端与第一基板(图未示出)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配合端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互补配合端插接配合,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安装端与第二基板(图未示出)电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为印刷电路板、背板等。第一电连接器1000和第二电连接器2000沿第三方向插接配合,因此,所述第三方向可称为插接配合方向,根据附图示出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方向被定义为垂直方向Z。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和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结构或功能均可相同或相似,第一电连接器1000和第二电连接器2000均包括多个电触头以及用于支撑多个电触头的介电或电绝缘的电绝缘壳体。所述多个电触头的一端沿第三方向Z延伸出电绝缘壳体的第一端,多个电触头的另一端延伸出电绝缘壳体的第二端。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所述多个电触头13延伸出所述电绝缘壳体的第一端的部分形成与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互补电触头23插接配合的相应配合端131,所述多个电触头13延伸出所述电绝缘壳体的第二端的部分形成与相应基板电连接的相应安装端133。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可为垂直型电连接器,即沿插拔配合方向呈直线型的电连接器,垂直型电连接器的所述多个电触头13的相应配合端131和相应安装端133分别从电绝缘壳体的两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延伸出。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也可为直角型电连接器,所述直角型电连接器的所述多个电触头的相应配合端131沿第三方向Z延伸出电绝缘壳体的第一端,相应安装端133沿与所述第三方向Z呈直角的方向延伸出电绝缘壳体上与第一端垂直的第二端。根据图示出的实施方式,将第一电连接器1000作为垂直型电连接器、将第二电连接器2000作为直角型电连接器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2至图10,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包括电绝缘壳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电绝缘壳体11上的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引线框,每一个引线框沿在水平面上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布置,每一个引线框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电触头13,相邻两电触头13之间形成第一间隙J11,每一个引线框中的所述多个电触头13包括多个信号触头13a和至少一个接地触头13b,紧邻的两个信号触头13a形成一组差分信号对,每相邻的差分信号对之间具有第二间隙J12,所述接地触头13b优选为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每相邻的差分信号对之间的第二间隙J12中的多个接地触头13b。所述多个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还可沿例如“G-S-S、S-G-S、S-S-G”等分布,S表示电信号,G表示接地,这些沿第二方向分布在一条线上的所述多个电触头13(包括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形成线阵,即每一引线框中的所述多个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形成一线阵。每一个信号触头13a包括插接配合端131a和安装端133a,所述接地触头13b包括接地配合端131b和接地安装端133b。所述电触头13为垂直型电触头13,所述垂直型电触头13的相应配合端131和相应安装端133沿所述Z方向分布于所述电绝缘壳体11的两端。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限定为横向或行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限定为纵向或列方向Y,因此,所述多个引线框沿行方向间隔分布,每一个引线框沿列方向延伸。多个引线框可被限定为八个引线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引线框数量可以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设置,但主要以偶数个引线框为主。八个引线框形成两两为一组相对的引线框对12,形成四对引线框对12,其中两引线框对12分别沿第一方向X位于两外侧,该两外侧的引线框对12被限定为第一外侧引线框对12a和第二外侧引线框对12d,另外两引线框对12沿第一方向X位于两外侧引线框对之间的内侧,该内侧的两引线框对12被限定为第一内侧引线框对12b和第二内侧引线框对12c,每一对引线框对12中,其中一引线框可被限定为第一引线框121,第一引线框121中的多个电触头13形成第一线阵141,另一引线框可被限定为第二引线框122,第二引线框122中的多个电触头13形成第二线阵142。第一引线框121和第二引线框122之间通过沿第二方向Y分布的分隔壁进行分隔,也即,第一线阵141和第二线阵142沿第一方向X分别位于所述分隔壁的两侧。每相邻的两引线框对12之间均形成列间隔通道,第一外侧引线框对12a与第一内侧引线框对12b之间形成第一列间隔通道101,第一内侧引线框对12b与第二内侧引线框对12c之间形成第二列间隔通道102,第二内侧引线框对12c与第二外侧引线框对12d之间形成第三列间隔通道103。应当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触头13的设置方式并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例如电触头13可直接采用线阵的方式支撑于所述电绝缘壳体11上,例如引线框数量、分布方式还可有其他适应性变化等等,不限于所示出的实施方式的限定。
所述电绝缘壳体11包括沿第三方向Z设置的包覆部111以及插接配合部112,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覆部111包括由沿第一方向X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壁11a和第二侧壁11b、沿第二方向Y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三侧壁11c和第四侧壁11d围合形成的外壳体以及形成于外壳体的内部空腔111a中的七个内隔壁,所述七个内隔壁沿所述第一方向X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空腔111a中,且所述七个内隔壁沿第三方向Z的两端面与第一至第四侧壁11a~11d的对应两端面平齐,所述七个内隔壁将所述内部空腔111a分隔成八个包覆腔111c,每一个包覆腔111c的至少一个内腔壁、至多全部内腔壁向内凸伸有多根肋条111d,每一肋条111d沿第三方向Z的长度可与包覆腔111c对应方向上的长度相适配。每一肋条111d可沿第一方向X与各引线框壳体123对应的两个端面相互抵靠,从而达到夹紧引线框壳体123的作用。所述包覆部111(包括外壳体及内隔壁)上沿第三方向Z的第一端面(图示中的上端面)和第二端面(图示中的下端面)可被分别限定为与互补的第二电连接器2000插接配合时的插接抵接面111e和与第一基板安装配合的安装抵接面111f。应当理解的,所述实施方式中的七个、八个等数量词均是以上述八个引线框相适配而举例说明,其并不用于作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限定。
所述插接配合部112包括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的多个所述的分隔壁,例如四个分隔壁,每一个分隔壁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延伸长度与每一个包覆腔111c的长度相适配,每一个分隔壁均沿第三方向Z延伸且延伸高度根据电触头13的相应配合端131的结构而定。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四个分隔壁一一对应地立设在第一个、第三个、第五个和第七个内隔壁的第一端端面,并可与它们一体成型,因此,四个分隔壁又可被限定为第一列分隔壁112a、第三列分隔壁112c、第五列分隔壁112e和第七列分隔壁112g。第一列分隔壁112a用于分隔第一外侧引线框对12a,使第一外侧引线框对12a的第一引线框121和第二引线框12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列分隔壁112a两侧;第三列分隔壁112c用于分隔第一内侧引线框对12b,使第一内侧引线框对12b的第一引线框121和第二引线框122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列分隔壁112c两侧,第五列分隔壁112e用于分隔第二内侧引线框对12c,使第二内侧引线框对12c的第一引线框121和第二引线框122分别位于所述第五列分隔壁112e两侧,第七列分隔壁112g用于分隔第二外侧引线框对12d,使所述第二外侧引线框对12d的第一引线框121和第二引线框122分别位于所述第七列分隔壁112g两侧。
每一列分隔壁112a~112g均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引线框121和第二引线框122之间的用于分隔第一线阵141和第二线阵142的线阵分隔壁1121、形成于所述线阵分隔壁1121的第一表面上的用于分隔各电触头13的第一触头分隔壁1122以及形成于所述线阵分隔壁1121的第二表面上的用于分隔各电触头13的第二触头分隔壁1123。所述第一触头分隔壁1122为数量与所述第一线阵141的电触头13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第一触头分隔壁1122,多个第一触头分隔壁1122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于所述线阵分隔壁1121的第一表面上,且每一个第一触头分隔壁1122沿第一方向X向对应的相邻两电触头13之间的第一间隙J11延伸,即第一线阵141中的相邻的信号触头13a之间、相邻的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之间均通过对应的第一触头分隔壁1122进行分隔。所述第二触头分隔壁1123的数量、位置与第一触头分隔壁1122相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相邻的两触头分隔壁(相邻的两第一触头分隔壁1122、相邻的两第二触头分隔壁1123)和线阵分隔壁1121之间围合形成供对应的电触头13容纳于其中的容纳空间1124,该容纳空间1124向对应的电触头13方向形成第一凹口1124a,该容纳空间1124向第二电连接器2000方向形成第二凹口1124b,该容纳空间1124向所述包覆部111方向形成与对应的包覆腔111c连通的第三凹口1124c。
每一引线框对均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于对应线阵分隔壁1121两侧的两个引线框(第一和第二引线框121、122)。每一引线框121、122均包括沿第二方向Y分布的引线框壳体123、沿第二方向Y间隔包覆于所述引线框壳体123中的多个所述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以及设置于所述引线框壳体123上与多个接地触头13b固持的多个屏蔽部124,用于屏蔽相邻两个引线框之间的信号干扰。所述多个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的相应配合端131沿第三方向Z延伸出所述引线框壳体123的一端,从而位于对应的容纳空间1124中,相应安装端133沿第三方向Z反向延伸出引线框壳体123的另一端。上述沿第二方向Y间隔包覆于所述引线框壳体123中的多个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形成对应的线阵,即第一引线框121中的多个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形成第一线阵141,第二引线框122中的多个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形成第二线阵142。所述第一线阵141和第二线阵142通过线阵分隔壁1121分离。所述引线框壳体123位于上述对应的包覆腔111c中,所述引线框壳体123上靠近相应配合端131的一端对应于每相邻两电触头13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凹槽1230,所述引线框壳体123靠近相应配合端131的一端形成有用于抵持于所述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的相应配合端131的第二表面的凸挡部1231,其中,该第二表面为相应配合端131与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配合端231插接配合时远离互补配合端231的一侧表面,在各电触头13的相应配合端131与互补电连接器插接配合时,各电触头13被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电触头23刮擦挤压时,所述凸挡部1231能够对相应配合端131进行支撑,防止电触头13过度弹性形变而损坏。所述引线框壳体123沿第一方向X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对应于所述接地触头13b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一凹陷1232,所述第一凹陷1232沿第三方向Z分布于所述引线框壳体123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凹陷1232沿第三方向Z的两端均沿第一方向X贯通所述引线框壳体123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由此形成两第一贯通端部12321,包覆于引线框壳体123中的接地触头13b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第一凹陷1232中。所述引线框壳体123沿第一方向X上的第二表面或第一表面上对应于差分信号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凹陷1233,所述第二凹陷1233沿第三方向Z分布于所述引线框壳体123的第二表面或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二凹陷1233上沿第三方向Z的两端均沿第一方向X贯通所述引线框壳体123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由此形成两第二贯通端部12331,包覆于所述引线框壳体123中的信号差分对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第二凹陷1233中,可优化和改善信号传输环境。
所述引线框壳体123的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均形成有凸部1234,所述屏蔽部124对应于所述凸部1234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凸部1234安装配合的凹部1242,且所述屏蔽部124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与显露于所述第一凹陷1232的接地触头13b相接。其中:所述接地触头13b上显露于所述第一凹陷1232的两第一贯通端部12321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卡孔部1320b;所述屏蔽部124包括屏蔽片1241以及沿第二方向Y形成于所述屏蔽片1241的两侧边缘的第一卡凸部1243,两侧的第一卡凸部1243分别对应两接地触头13b的第一卡孔部1320b,所述第一卡凸部1243沿第一方向X从所述屏蔽片1241的两侧边缘向所述接地触头13b的第一卡孔部1320b方向延伸以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孔部1320b。
所述引线框的多个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的相应配合端131从与包覆腔111c连通的所述第三凹口1124c中延伸出,并且延伸出的每一电触头13的相应配合端131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纳空间1124中,且每一电触头13的相应配合端131正对所述线阵分隔壁1121的表面与所述线阵分隔壁1121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图未示出),每一电触头13在与互补电连接器的对应互补电触头23插接配合时,受互补电触头23的刮擦力挤压而向线阵分隔壁1121移动时不会抵至线阵分隔壁1121,保护每一电触头13的相应配合端131不受损坏。多个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的相应安装端133沿第三方向Z反向延伸出所述引线框和外壳体,多个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埋持于引线框壳体123中的部分形成对应电触头13的埋持区段132。
请继续参阅图7至图12,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的结构大致相同,均具有相应配合端131、相应安装端133和位于它们之间且埋持于所述引线框壳体123中的相应埋持区段132,所述相应安装端133与相应埋持区段132可以但不限于位于同一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的相应安装端133与相应埋持区段132可以具有同一中心轴线C1,相应配合端131具有一中心轴线C2,所述中心轴线C2与所述中心轴线C1沿第一方向X错位,所述相应配合端131的中心轴线C2沿第一方向X靠近互补配合端231方向(以下将所述沿第一方向X靠近/朝向/面向互补配合端231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正向),所述相应安装端133的中心轴线C1沿第一方向X远离所述互补配合端231方向(以下将沿第一方向X远离/背离所述互补配合端231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反向)。
所述信号触头13a朝向第一方向X的两侧表面被限定为第一表面1301a和第二表面1302a,同样的,接地触头13b朝向第一方向X的两侧表面被限定为第一表面1301b和第二表面1302b。所述第一表面1301a、1301b(1301a、b)朝向第一方向X正向,第二表面1302a、1302b(1302a、b)朝向第一方向X反向。所述信号触头13a的第一表面1301a和第二表面1302a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小于接地触头13b的第一表面1301b和第二表面1302b对应方向上的长度。应当理解的,所述接地触头13b的结构也可设计为与信号触头13a结构不相同,可参照现有任何一种接地触头13b设计。
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信号触头13a和接地触头13b的相应配合端131(信号触头13a的插接配合端131a和接地触头13b的接地配合端131b)均包括沿相应配合端131的中心轴线C2延伸的第一延伸区段1311以及从所述第一延伸区段1311延伸形成的折回部。所述第一延伸区段1311沿第三方向Z被划分为靠近折回部(即远离所述相应安装端133方向)的第一平直段13111、靠近相应安装端133且抵靠于所述凸挡部1231上的第二平直段131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平直段13111和第二平直段13112之间的圆弧段13113,所述圆弧段13113的顶点沿第一方向反向凸出于所述第一平直段13111和第二平直段13112的第二表面1302a、b。与之对应的,所述中心轴线C2上对应于所述垂第一平直段13111的一段为第一平直轴线段C21,所述中心轴线C2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平直段13112的一段为第二平直轴线段C22,所述中心轴线C2上对应于所述圆弧段13113的一段为圆弧轴线段C23。
所述折回部呈封闭状的闭环结构,即所述折回部的始端和末端直接或通过中间件间接连接呈封闭的环状结构、封闭的多边形结构等。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折回部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封闭状的闭环结构:所述第一延伸区段1311上对应于所述折回部的末端处形成有一槽体1318,所述折回部的末端伸入并连接于所述槽体1318,所述槽体1318可沿正对所述折回部的末端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延伸区段1311(即沿第一方向X反向贯穿所述第一延伸区段1311的第二表面1302a、b),所述槽体1318也可沿第一方向X贯穿所述第一延伸区段1311的第一表面1301a、b和第二表面1302a、b,由此使得所述槽体1318形成通槽。应当注意的是,所述折回部的末端连接于所述槽体1318是指电性连接于所述槽体1318,包括但不限于搭接、焊接等连接方式,从而使得所述折回部与所述第一延伸区段1311能够导电连接。
所述折回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X正向凸出所述第一表面1301a、b的第一拐点1313以及沿第一方向X反向凸出于第一延伸区段1311的第二表面1302a、b的第二拐点1315;所述第一拐点1313的第一表面处形成第一接触部位1313,所述第一延伸区段1311的第一表面1301a、b处形成有第二接触部位1311a。所述第一接触部位1313至所述第二拐点1315的距离(弧长)为0.3~2mm。所述相应配合端131的中心轴线C2与安装端的中心轴线C1的水平距离为0.1~0.5mm,更具体的,所述中心轴线C2的第二平直轴线段C22与所述中心轴线C1的水平距离为0.1~0.5mm。所述中心轴线C1和中心轴线C2中,所述中心轴线C2更加靠近互补配合端231。
所述折回部上形成有一沿中心轴线方向分布的通口,所述通口沿中心轴线C2方向向远离所述相应安装端133方向贯通所述折回部。在与所述折回部的第一表面1301a、b或第二表面1301a、b正对的投影面上,所述通口呈开口朝向远离所述相应安装端133方向的U形通口1310,所述U形通口1310的底部更加靠近所述相应安装端133,开口更加远离所述相应安装端133。
所述折回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延伸区段1311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X正向偏离所述中心轴线C2的第二延伸区段1312、自所述第二延伸区段1312沿第一方向X反向弯折后形成的弯折区段1314以及自所述弯折区段1314向所述第一延伸区段1311方向延伸形成的折回区段1316。所述第一拐点1313形成于所述第二延伸区段1312与所述弯折区段1314的交接处,所述第二拐点1315形成于所述弯折区段1314与所述折回区段1316的交接处,具体地,所述第一接触部位1313形成于所述第一拐点1313朝向所述第一方向X正向(面向互补配合端的方向)的第一表面1301a、b。上述槽体1318还可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区段1312或第一延伸区段1311处。
所述第二延伸区段1312沿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均大于所述弯折区段1314上沿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在沿Y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延伸区段1312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拐点1313、弯折区段1314、第二拐点1315及折回区段1316的垂直于其各自延伸方向的截面长度。同样在沿Y方向观察时,所述弯折区段1314可设计为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区段1312圆弧过渡、另一端与所述折回区段1316圆弧过度的弯弧区段。所述弯折区段1314还可设计为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区段1312折弯过渡、另一端与所述折回区段1316折弯过渡的折弯区段。所述弯折区段1314具有一第二等宽段13141以及衔接于所述第二等宽段13141与所述第二延伸区段1312之间的第二渐变段13142,所述第二渐变段段13142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长度由所述相应配合端131向相应安装端133方向渐大,直至与所述第二延伸区段1312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长度相适配。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渐变段13142与所述第二等宽段13141的连接处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长度被限定为0.05~0.2mm。所述第二渐变段13142上朝向所述第一方向X的第二表面被限定为沿第一方向X反向且向相应安装端133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3143,所述倾斜面13143与所述第二等宽段13141的第二表面的交接处至所述第二拐点1315之间的垂直距离Z被限定为0.2~2.2mm。
所述第一接触部位1313至所述折回区段1316末端的距离(弧长)被限定为0.9~5mm。所述折回区段1316具有由所述第二拐点1315至所述第一延伸区段1311方向依次分布的宽面段13161和窄面段13162,所述宽面段13161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窄面段13162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所述窄面段13162具有由所述相应配合端131至所述相应安装端133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渐变段131621以及第一等宽段131622,所述第一渐变段131621沿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由所述宽面段13161至所述第一等宽段131622方向渐小直至与所述第一等宽段131622的尺寸适配。所述宽面段13161与所述第一渐变段131621之间形成一衔接段13163,所述衔接段13163上朝向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表面均被限定为向所述第一渐变段131621方向且向中心轴线C2方向延伸的圆弧面13164,两所述圆弧面13164的弧顶朝向相反的方向。
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触头13b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宽度)大于所述信号触头13a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宽度)。所述接地触头13b的所述宽面段13161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被限定为0.9~1.5mm,第一等宽段131622沿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被限定为0.2~0.8mm。所述信号触头13a的所述宽面段13161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被限定为0.4~1.0mm,所述第一等宽段131622沿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被限定为0.2~0.3mm。上述的U形通口1310被配置在所述接地触头13b的折回部处,所述U形通口1310具有位于所述折回区段1316上的第一底部1310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延伸区段1312上的第二底部13102;所述U形通口1310将至少部分第二延伸区段1312、所述弯折区段1314以及至少部分折回区段1316一分为二,以形成位于所述中心轴线两侧的第一弯折臂和第二弯折臂。所述U形通口1310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被限定为0.2~0.8mm。
在X方向观察时,所述接地触头13b的第二延伸区段1312与弯折区段1314在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可以相同,或者弯折区段1314在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延伸区段1312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所述信号触头13a的第二延伸区段1312与弯折区段1314在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可以相同,或者弯折区段1314在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延伸区段1312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在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触头13b的第二延伸区段1312与弯折区段1314在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可以相同,所述信号触头13a的弯折区段1314在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延伸区段1312沿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
在将多个电触头13装配于电绝缘壳体11上后,所述第一线阵141的每一配合端131的第一接触部位1313与第二线阵142的每一配合端131的第一接触部位1313朝向相反。所述相应配合端131位于各自的所述容纳空间1124中,且所述相应配合端131的第二拐点1315、折回区段1316均靠近对应的线阵分隔壁1121且与其具有所述的第三间隙,所述第一拐点1313、第二延伸区段1312沿第一方向X远离所述线阵分隔壁1121。所述第一拐点1313和第二拐点1315之间的弯折区段1314朝向容纳空间1124的第二凹口1124b方向,所述第一拐点1313和第二延伸区段1312的第一表面1301a、b、第一延伸区段1311的第一表面1301a、b均朝向第三凹口1124c方向。
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拐点1315至所述第一延伸区段1311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位1313至所述第一延伸区段1311的垂直距离,且所述第二拐点1315至所述中心轴线C2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拐点1313至所述中心轴线C2的水平距离,如此可使得所述第二拐点1315和第一拐点1313不具有对称性,且第二拐点1315偏移中心轴线C2的偏移量更大,进一步使得第二拐点1315具有方向性,便于安装、插接时辩认方向,防止安装错误、插接错误等问题,进一步起到保护电触头13的作用,延长电触头13的使用寿命。
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触头13与对应的互补电触头23插接配合时(即信号触头13a与互补信号触头插接配合、接地触头13b与互补接地触头23b插接配合),所述电触头13的相应配合端131的第一接触部位1313抵靠于所述互补电触头23的互补配合端231,并且沿互补配合端231骑跨着行进一段刮擦距离,直至所述相应配合端131的第一接触部位1313与所述互补配合端231的第二接触部位1311a接触,所述相应配合端131的第二接触部位1311a与所述互补配合端231的第一接触部位1313接触。
请参阅图1及图11,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结构可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结构相似,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作为与第一电连接器1000插接配合的互补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包括电绝缘壳体21以及设置于所述电绝缘壳体21上的沿第一方向X间隔分布的多个引线框,每一个引线框沿在水平面上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布置,每一个引线框上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有多个电触头23,所述电触头23作为互补电触头23与第一电连接器的电触头13插接配合,相邻两电触头23之间形成第一间隙J21,每一个引线框中的多个所述电触头23包括多个信号触头23a和至少一个接地触头23b,紧邻的两个信号触头23a形成一组差分信号对,每相邻的差分信号对之间具有第二间隙J22,所述接地触头23b优选为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每相邻的差分信号对之间的第二间隙J22中的多个接地触头23b。所述多个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还可沿例如“G-S-S、S-G-S、S-S-G”等分布,S表示电信号,G表示接地,这些沿第二方向Y分布在一条线上的多个电触头23(包括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形成线阵,即每一引线框中的多个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形成一线阵。每一个信号触头23a包括插接配合端和安装端,所述接地触头23b包括接地配合端和接地安装端。所述电触头23为直角型电触头23。
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X限定为横向或行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限定为纵向或列方向Y,因此多个引线框沿行方向间隔分布,每一个引线框沿列方向延伸。与第一电连接器1000相适配的,多个引线框限定为八个引线框。八个引线框形成两两为一组的引线框对,形成四对引线框对,其中两引线框对分别沿第一方向位于两外侧,该两外侧的引线框对被限定为第一外侧引线框对22a和第二外侧引线框对22d,另外两引线框对沿第一方向X位于两外侧引线框对22a、22d的内侧,该内侧的两引线框对22b被限定为第一内侧引线框对22b和第二内侧引线框对22c,每一引线框对中,其中一引线框可被限定为第一引线框221,第一引线框221中的多个电触头23形成第一线阵,另一引线框可被限定为第二引线框222,第二引线框222中的多个电触头23形成第二线阵。每一引线框对的第一引线框221和第二引线框222之间形成列间隔通道,相邻两引线框对之间通过沿第二方向Y分布的分隔壁进行分隔。也即,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列间隔通道和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列间隔通道在第一方向X上形成错位,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列间隔通道与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分隔壁对准,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分隔壁与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列间隔通道对准,以形成互补关系。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引线框对22a的第一引线框221和第二引线框222之间形成第一列间隔通道201,第一内侧引线框对22b的第一引线框221和第二引线框222之间形成第一列间隔通道202,第二内侧引线框对22c的第一引线框221和第二引线框222之间形成第三列间隔通道203,第二外侧引线框对22d的第一引线框221和第二引线框222之间形成第四列间隔通道204。第一至第四列间隔通道201~204与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列分隔壁112a、112c、112e和112g在插接配合时沿第三方向Z对准,用于供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第一外侧引线框对12a、第一内侧引线框对12b、第二内侧引线框对12c以及第二外侧引线框对12d分别插入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对应列间隔通道中。
四对引线框对中,第一外侧引线框对22a的第一引线框221靠近外绝缘壳体上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一侧壁设置,第二外侧引线框对22d的第二引线框222靠近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设置;第一外侧引线框对22a的第二引线框222与第一内侧引线框对22b的第一引线框221之间、第一内侧引线框对22b的第二引线框222与第二内侧引线框对22c的第一引线框221之间、第二内侧引线框对22c的第二引线框222与第二外侧引线框对22d的第一引线框221之间均通过分隔壁进行分隔。
当第二电连接器2000与第一电连接器1000互补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第一列间隔通道201供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第一外侧引线框对12a插入,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第二列间隔通道202供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第一内侧引线框对12b插入,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第三列间隔通道203供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第二内侧引线框对12c插入,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第四列间隔通道204供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第二外侧引线框对12d插入;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第一列间隔通道101供第一外侧引线框对22a的第二引线框222和第一内侧引线框对22b的第一引线框221插入,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第二列间隔通道102供第一内侧引线框对22b的第二引线框222和第二内侧引线框对22c的第一引线框221插入,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第三列间隔通道103供第二内侧引线框对22c的第二引线框222和第二外侧引线框对22d的第一引线框221插入。
请参阅图18,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例如母连接器)与第一电连接器1000(例如公连接器)互补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每一引线框对与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引线框对插接互补。所述第二电连接器1000的引线框对中的第一引线框221的各电触头23的圆弧段的顶点至所述第二引线框222的各电触头23的圆弧段的顶点的水平距离为2.0~3.2mm。应当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和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角色也可互变,例如使第一电连接器1000作为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互补电连接器,例如将第一电连接器1000限定为母连接器,将第二电连接器2000限定为公连接器等等。
请参阅图11至图20,所述电绝缘壳体21面向第一方向X上的侧面呈L形,所述电绝缘壳体21上沿第三方向Z的第一端面(下端面)可被定义为与第一电连接器1000插接配合时的插接抵接面211e,所述电绝缘壳本上沿第二方向Y上的第二端面可被定义为与第二基板安装配合的安装抵接面211f(横向一端面)。所述电绝缘壳体21包括沿第三方向Z设置的包覆部211以及插接配合部212。
所述插接配合部212包括插接外壳、形成于所述插接外壳内的插接空间212a、沿第一方向X间隔形成于所述插接空间212a内的多个所述分隔壁,例如三个分隔壁,所述多个分隔壁以及插接外壳上朝向插接配合方向的端面形成所述的插接抵接面211e。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外壳包括第一侧围壁21a、第二侧围壁21b、第三侧围壁21c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围壁21a和第二侧围壁21b远离所述第三侧围壁21c的一端均连接的第四侧围壁21d。上述第一外侧引线框对22a的第一引线框221贴近所述第一侧围壁21a设置,上述第二外侧引线框对22d的第二引线框222贴近第二侧围壁21b设置。所述第一侧围壁21a、第二侧围壁21b、第三侧围壁21c以及第四侧围壁21d围合形成一矩形框状结构,所述矩形框状结构所围合的空间形成所述插接空间212a,所述插接空间212a沿第三方向Z与外界连通。
三个分隔壁又可被限定为与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第一列分隔壁112a、第三列分隔壁112c、第五个分隔壁112e和第七个分隔壁112g错位的第二列分隔壁212b、第四列分隔壁212d和第六列分隔壁212f,所述第二列分隔壁212b用于分隔第一外侧引线框对22a的第二引线框222和第一内侧引线框对22b的第一引线框221,第四列分隔壁212d用于分隔第一内侧引线框对22b的第二引线框222和第二内侧引线框对22c的第一引线框222,第六列分隔壁212f用于分隔第二内侧引线框对22c的第二引线框222和第二外侧引线框对22d的第一引线框221。
每一列分隔壁均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引线框221和第二引线框222之间的用于分隔第一线阵和第二线阵的线阵分隔壁2121、形成于所述线阵分隔壁2121的第一表面上的用于分隔各电触头23的第一触头分隔壁2122以及形成于所述线阵分隔壁2121的第二表面上的用于分隔各电触头23的第二触头分隔壁2123。所述第一触头分隔壁2122为数量与所述第一线阵的电触头23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第一触头分隔壁2122,多个第一触头分隔壁2122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于所述线阵分隔壁2121的第一表面上,且每一个第一触头分隔壁2122沿第一方向X向对应的两电触头23之间的第一间隙J21延伸,即第一线阵中的相邻的信号触头23a之间、相邻的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之间均通过对应的第一触头分隔壁2122进行分隔。所述第二触头分隔壁2123的数量、位置与第一触头分隔壁2122相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相邻的两触头分隔壁(相邻的两第一触头分隔壁2122、相邻的两第二触头分隔壁2123)和线阵分隔壁2121之间围合形成供对应的电触头23容纳于其中的容纳空间2124,该容纳空间2124沿第一方向X向对应的电触头23方向形成第一凹口,该容纳空间2124沿第三方向Z向第二电连接器2000方向形成第二凹口,该容纳空间2124沿向所述包覆部211方向形成与对应的包覆腔连通的第三凹口。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对应于第一外侧引线框对22a的第一引线框221和第二外侧引线框对22d的第二外侧引线框222,所述第一侧围壁21a和第二侧围壁21b的内侧壁处参照所述分隔壁的结构设置有用于分隔各电触头23的第三触头分隔壁2125,相邻两第三触头分隔壁2125和对应侧围壁的内侧面形成用于容纳对应电触头23的容纳空间2124。
所述包覆部211包括外壳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空腔211a中的七个内隔壁211b,所述七个内隔壁211b沿第一方向X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空腔211a中,将所述内部空腔211a分隔成八个包覆腔,用于供八个引线框一一对应地插置于其中。应当理解的,所述实施方式中的七个、八个等数量词均是以上述八个引线框相适配而举例说明,其并不用于作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限定。
所述外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X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壁21a1、第二侧壁21b1以及第三侧壁21c1。所述第一侧壁21a1与所述第一侧围壁21a位于同一平面,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围壁21a上沿第三方向Z远离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一侧。第二侧壁21b1与所述第二侧围壁21b位于同一平面,形成于所述第二侧围壁沿第三方向Z远离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一侧。第三侧壁21c1与所述第三侧围壁21c位于同一平面,形成于所述第三侧壁21c上沿第三方向Z远离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一侧。所述第一侧壁21a1、第二侧壁21b1以及第三侧壁21c1围合结构使得所述包覆部211的外壳体沿第三方向Z上远离所述插接配合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一端、沿第二方向Y上远离所述第三侧壁21c1的一端形成均形成开口。
所述七个内隔壁211b沿第二方向Y靠近所述第三侧壁21c1的一侧均与所述第三侧壁21c1连接,另一侧沿第二方向Y向远离所述第三侧壁21c1方向延伸。所述七个内隔壁211b中,第一个内隔壁211b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第一侧围壁21a与所述第二列分隔壁212b之间的位置处,第二个内隔壁211b沿第三方向Z形成于所述第二列分隔壁212b上远离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一侧,第三个内隔壁211b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第二列分隔壁212b与第四列分隔壁212d之间的位置处,第四个内隔壁211b沿第三方向Z形成于所述第四列分隔壁212d上远离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一侧,第五个内隔壁211b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第四列分隔壁212d和第六列分隔壁212f之间的位置处,第六个内隔壁211b沿第三方向Z形成于所述第六列分隔壁212f上远离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一侧,第七个内隔壁211b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第六列分隔壁212f与所述第二侧围壁21b之间的位置处。
上述的七个内隔壁211b中,每一个内隔壁211b均包括沿第二方向Y分布于所述第三侧围壁21c与第四侧围壁21d之间的横向壁211b1以及自所述横向壁211b1上沿第三方向Z向远离第一电连接器1000方向延伸的竖向壁211b2。所述横向壁211b1沿第二方向Y上靠近第三侧围壁21c的一侧与所述第三侧围壁21c连接,远离所述第三侧围壁21c的一侧与第四侧围壁21d连接。所述竖向壁211b2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远小于横向壁211b1对应方向上的长度,且所述竖向壁211b2沿第二方向Y与第三侧壁21c连接。第一个竖向壁211b2与第一侧壁21a1之间、相邻两竖向壁211b2之间、第七个内隔壁211b与第二侧壁21b1之间均形成沿第三方向Z分布的插装腔211d(本实施例为八个插装腔211d),每一插装腔211d的沿第三方向Z靠近插接配合部212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承载台211d1,用于对引线框的一侧底部进行支承。对应的,第四侧围壁21d的内侧面还配置有第二承载台21d1,用于对引线框另一侧底部进行支承。
每一竖向壁211b2均沿所述第一方向X凸伸有一定向插片211d2,所述定向插片211d2靠近所述第一承载台211d1的一端与其连接,沿第三方向Z远离所述第一承载台211d1的一端与所述竖向壁211b2齐平,所述定向插片211d2未沿第一方向X阻断插装腔211d,即所述定向插片211d2与插装腔211d相对的一腔壁未连接在一起,定向插片211d2与相对的一腔壁形成一沿第二方向Y贯通的通口。所述定向插片211d2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随着凸伸方渐小,例如所述定向插片211d2可设计为横截面呈小端朝向凸伸方向的梯形、锥形等,又例如所述定向插片211d2可设计为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不随着凸伸方向渐小的等长适配段211d21以及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随着其凸伸方向渐小的快速插装段211d22,便于其沿第一方向X插入对应的引线框的定向插槽22301内。所述定向插片211d2能够实现对引线框的快速导向及定位作用,方便引线框插装于包覆腔中并对引线框起到定位作用。
每一引线框(包括第一和第二引线框222、第一和第二外侧单一引线框22e)均包括引线框壳体223、沿第二方向Y间隔包覆于所述引线框壳体223中的多个所述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以及设置于所述引线框壳体223上以用于屏蔽相邻两个引线框中差分信号对之间信号干扰的屏蔽片224,所述多个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的相应互补配合端231沿第三方向Z延伸出所述引线框壳体223的一端,从而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纳空间2124中,且每一电触头23的相应互补配合端231正对所述线阵分隔壁2121的表面与所述线阵分隔壁2121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每一电触头23在与第一电连接器的对应电触头13插接配合时,受所述对应电触头13的刮擦力挤压而向线阵分隔壁2121移动时不会抵至线阵分隔壁2121,保护每一电触头23的相应互补配合端231不受损坏。所述多个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的相应安装端233沿第二方向Y延伸出所述引线框壳体223。应当理解的,所述多个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的相应安装端233还可沿第一方向X延伸出所述引线框壳体223,只需使得第一方向X为与第三方向Z呈直角的方向。多个所述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位于所述引线框壳体223及所述屏蔽片224之间。
所述引线框壳体223位于对应的包覆腔中,所述引线框壳体223沿第三方向Z靠近所述第二承载台21d1的一侧支承于所述第二承载台21d1上,所述引线框壳体223沿第二方向Y靠近所述插装腔211d的一侧设置有沿插接配合方向插装于所述插装腔211d内的插装部2230,所述插装部2230沿第三方向Z靠近所述第一承载台211d1的一侧支承于所述第一承载台211d1上,所述插装部2230上对应于所述定向插片211d2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凹凸配合的定向插槽22301,所述定向插槽22301的横截面呈梯形,越加靠近槽底的宽度越加小于槽口的宽度。所述插装部2230上沿第三方向Z远离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一侧设置有设置于所述插装腔211d外且至少X或Y方向尺寸大于所述插装腔211d对应尺寸的一凸肋22302。
所述引线框壳体223靠近相应互补配合端231的一端形成有用于抵持于所述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的配合端的所述第二表面的凸挡部2231,其中,该第二表面为相应互补配合端231与第一电连接器的相应配合端131插接配合时远离第一电连接器的相应配合端131的一侧表面,在各电触头23的相应互补配合端231与第一电连接器插接配合时,各电触头23被第一电连接器的对应电触头13刮擦挤压时,所述凸挡部2231能够对相应互补配合端231进行支撑,防止电触头23松动、变形等。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线框壳体223沿第三方向Z上靠近所述插接配合端的一端凸伸入所述插接空间212a中,该凸伸入所述插接空间212a中的部分可被限定为第一凸伸段223a,所述第一凸伸段223a上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有若干的第一铆接孔223d。所述第一凸伸段223a还沿第二方向Y向第四侧围壁21d方向延伸并靠拢所述第四侧围壁21d,由此形成第一延伸段223b,所述第一延伸段223b远离所述第一凸伸段223a的一端形成有一下沉台阶223c,所述下沉台阶223c用于在所述引线框装配于包覆腔内时,置于所述第二承载台21d1上。
上述沿第二方向Y间隔包覆于所述引线框壳体223中的多个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形成对应的线阵,即第一引线框221中的多个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形成第一线阵,第二引线框222中的多个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形成第二线阵。所述第一线阵和第二线阵通过线阵分隔壁2121分离,且所述第一线阵和第二线阵相对设置,即位于线阵分隔壁2121的第一侧的第一线阵的电触头23的第一接触部位2313和位于线隔分隔壁第二侧的第二线阵的电触头23的第一接触部位2313朝向相反。第一线阵沿第二方向Y的第一端为单一无偶触头,第一线阵的第一端沿第二方向Y至第二端按照接地触头23b、差分信号对的交叉方式布置;第二线阵的第二端为单一无偶触头,所述第二线阵的第二端至第一端方向按照接地触头23b、差分信号对交叉的方式布置。每一引线框中的多个电触头23的相应互补配合端231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凸伸段223a上朝向插接方向的一端,其中至少一个电触头23分布于第一延伸段223b上朝向插接方向的一端。每一引线框中的多个电触头23的相应安装端233沿第三方向Z间隔分布于所述引线框壳体223的一端,每一电触头23上埋持于所述引线框壳体223中的埋持区段呈弧线型分布于所述引线框壳体223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触头23a和所述接地触头23b的相应互补配合端231和安装端的结构或功能与上述的第一电连接器1000的相应配合端131和相应安装端233相同或相似,只是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的多个信号触头23a和接地触头23b为了适应直角型电连接的结构,其形状适配性地被调整为弧形。
所述屏蔽片224连接于所述引线框壳体223上沿第一方向X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处。所述屏蔽片224沿第三方向Z上靠近所述互补配合端231的一端凸伸入所述插接空间212a中,该凸伸入所述插接空间212a中的部分可被限定为第二凸伸段224a,该第二凸伸段224a凸伸距离与第一凸伸段223a的凸伸距离相适配,所述第二凸伸段224a上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有若干的第二铆接孔224d。所述第二凸伸段224a还沿第二方向Y向第四侧围壁21d方向延伸并靠拢所述第四侧围壁21d,由此形成第二延伸段224b,第二延伸段224b置于所述第二承载台21d1上。
所述屏蔽片224的表面上正对所述接地触头23b的部分形成有相适配的凸肋2242,所述凸肋2242由沿所述接地触头23b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凸肋段组成,所述屏蔽片224还包括形成有贯穿其表面的第二卡孔2243。所述引线框壳体223的表面上正对所述凸肋2242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开缝2232,所述第一开缝2232沿正对所述凸肋2242的方向贯穿所述引线框壳体223的表面;所述第一开缝2232和凸肋2242的长度为彼此对正的接地触头23b的接地配合端至安装端之间的长度的一半以上。所述第一开缝2232由沿所述接地触头23b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第一开缝段组成。所述引线框壳体223正对屏蔽片224的表面上包括与所述第二卡孔2243一一对应的第二卡凸部2233。所述屏蔽片224与引线框壳体223通过第二卡孔2243与所述第二卡凸部2233的配合以连接为一体。
所述引线框壳体223上沿第一方向X背离所述屏蔽片224的一面形成有用于串接多个所述接地触头23b的接地条25,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条25贴于所述第一凸伸段223a处背离所述屏蔽片224的一面,所述接地条25具有贴于所述第一凸伸段223a上背离所述屏蔽片224的一面的主体段25a以及自所述主体段25a沿第二方向Y向第四侧围壁21d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三延伸段25b,所述第三延伸段25b贴于所述第一延伸段223b上背离所述屏蔽片224的一面。所述接地条25正对差分信号对的相应互补配合端231的位置处形成供所述相应互补配合端231沿第一方向X显露于外的缺口251,所述接地条25上上正对所述第一铆接孔223d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铆接孔253;所述接地触头23b正对所述第二铆接孔224d的部分形成有通孔231b。在将所述屏蔽片224、引线框壳体223以及接地条25铆接在一起时,利用铆钉依次穿过第二铆接孔22、第一铆接孔223d以及第三铆接孔253进行铆接。
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0还可设置为包括沿第三方向Z连接于各引线框上背离所述相应互补配合端231的一端部的直角形固定件27,所述直角形固定件27具有连接于各引线框上背离所述相应安装端233的一端部的第一平直型固定块271以及连接于各引线框上背离所述相应互补配合端231的一端部的第二平直型固定块272;所述第一平直型固定块271上正对每一引线框壳体223的部分均形成有第四开缝273,所述第二平直型固定块272上正对每一引线框壳体223的部分均形成有第五开缝274;每一引线框壳体223上正对所述第四开缝273的部分、正对第五开缝274的部分均形成有一一对应的凸条。
本发明电触头、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采用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出的结构,至少可实现以下功能及效果:(一)折回区段采用宽面段和窄面段结构,并在宽面段和窄面面之间设置了衔接段,衔接段的两侧面为圆弧面(C角),尾端宽度为0.2~0.8mm,可使电连接器组件能够实现至少高达56吉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二)信号触头的宽面段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被限定为0.4~1.0mm,可使电连接器组件能够实现至少高达56吉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三)将弯折区段设计为第二等宽段和第二渐变段,所述第二渐变段与所述第二等宽段的接触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被限定为0.05~0.2mm,如此有利于端子头部弯折后的远端端部与端子主体之间的支撑设计,增强整体稳定性;(四)电触头的相应配合端均采用折回部末端与贯穿设置的槽体相配合,形成了闭环结构的折回部,可以使信号形成自回流路径,降低相对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有部分辐射能量改成回流能量,有利于高速信号的传输;(五)由于电触头的相应配合端均采用闭环结构的折回部,电触头正向力增加;在公母对插后,端子不易疲劳;(六)使第二拐点与第一延伸区段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接触部位至第一延伸区段的垂直距离,且使第二拐点至所述中心轴线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拐点至中心轴线的水平距离,可使得所述第二拐点和第一拐点不具有对称性,且第二拐点偏移中心轴线的偏移量更大,使得第二拐点具有方向性,便于安装、插接时辩认方向,防止安装错误、插接错误等问题,进一步起到保护电触头的作用,延长电触头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电绝缘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电绝缘壳体上的多个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所述多个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均包括配合端和安装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触头的配合端沿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信号触头的配合端沿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接地触头具有沿其中心轴线方向布于配合端上远离所述安装端的一端的U形通口,所述U形通口的开口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向远离所述安装端方向贯通所述配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通口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被限定为0.2~0.8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的配合端均具有沿其中心轴线延伸的第一延伸区段以及从所述第一延伸区段延伸形成的折回部;所述U形通口被配置在所述折回部的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回部具有沿中心轴线延伸的第一延伸区段、自所述第一延伸区段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正向偏离所述第一延伸区段的第二延伸区段、自所述第二延伸区段沿第一方向反向弯折后形成的弯折区段以及自所述弯折区段向所述第一延伸区段方向延伸形成的折回区段;所述第二延伸区段与所述弯折区段的交接处形成第一拐点,所述弯折区段与所述折回区段的交接处形成第二拐点,所述第一拐点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正向的第一表面形成第一接触部位,所述第一延伸区段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正向的第一表面形成第二接触部位;所述U形通口具有位于所述折回区段上的第一底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延伸区段上的第二底部;所述U形通口将至少部分第二延伸区段、所述弯折区段以及至少部分折回区段一分为二,以形成位于所述中心轴线两侧的第一弯折臂和第二弯折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回区段具有由所述配合端至安装端方向依次分布的宽面段和窄面段,所述宽面段沿在水平面上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窄面段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窄面段具有由所述配合端至安装端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渐变段以及第一等宽段,所述第一渐变段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由所述宽面段至所述第一等宽段方向渐小直至与所述第一等宽段的尺寸适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宽面段与所述第一渐变段之间形成一衔接段,所述衔接段上朝向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表面均被限定为向所述第一渐变段方向且向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圆弧面,两所述圆弧面的弧顶朝向相反的方向。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触头的所述宽面段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被限定为0.4~1.0mm,所述第一等宽段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被限定为0.2~0.3mm;所述接地触头的所述宽面段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被限定为0.9~1.5mm,第一等宽段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被限定为0.2~0.8mm。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拐点至所述第二拐点的距离为0.3~2mm;和/或
所述第一接触部位至所述折回区段末端的距离为0.9~5mm。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区段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均大于所述弯折区段上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段具有一第二等宽段以及衔接于所述第二等宽段与所述第二延伸区段之间的第二渐变段,所述第二渐变段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由所述配合端向安装端方向渐大,直至与所述第二延伸区段上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适配;
所述第二渐变段与所述第二等宽段的接触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被限定为0.05~0.2mm。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渐变段上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表面被限定为沿第一方向反向且向安装端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第二等宽段的第二表面的交接处至所述第二拐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被限定为0.2~2.2mm。
12.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连接器以及作为与第一电连接器相互插接配合的互补型的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的相应配合端与第二电连接器对应的互补配合端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的相应配合端的第一接触部位抵靠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的互补配合端,并且沿互补配合端骑跨着行进一段刮擦距离,直至所述相应配合端的第一接触部位与所述互补配合端的第二接触部位接触,所述相应配合端的第二接触部位与所述互补配合端的第一接触部位接触;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的安装端安装于第一基板上,第二电连接器的安装端安装于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或第二电连接器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
CN202311101207.3A 2023-08-29 2023-08-29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Pending CN1170394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1207.3A CN117039497A (zh) 2023-08-29 2023-08-29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1207.3A CN117039497A (zh) 2023-08-29 2023-08-29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9497A true CN117039497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41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01207.3A Pending CN117039497A (zh) 2023-08-29 2023-08-29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3949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17619B (zh) 具有触头组件的插座连接器
CN109962353B (zh) 卡缘连接器
US7458829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an excellent grounding function
TWI817810B (zh) 電子連接器
US7833065B2 (en) Triple mating configurations of connector
US8057266B1 (en) Power connector having a contact configured to transmit electrical power to separate components
CN212085282U (zh) 端子总成以及电连接器
US8696385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front shell and a rear shell with interlatching parts
EP3660985A1 (en) Connector
US2019034878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CN101807768A (zh) 结合有信号连接器的电源连接器
CN111668663A (zh) 电连接器总成、母端连接器、及公端连接器
US20080254685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assembly for reducing EMI and/or crosstalk
US7722392B2 (en) Expend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285309A (zh) 电连接器
CN116526192A (zh) 电连接器
US6227905B1 (en) Receptac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P0455367A2 (en) Right angle impedance match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247247B (zh) 一种插座壳体、插座及转接连接组件
CN220253547U (zh) 电触头以及电连接器
CN117039497A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4784548A (zh) 电连接器
CN218958061U (zh) 电触头以及电连接器
CN209981590U (zh) 电连接器
CN103682720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