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35243A - 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35243A
CN117035243A CN202311301845.XA CN202311301845A CN117035243A CN 117035243 A CN117035243 A CN 117035243A CN 202311301845 A CN202311301845 A CN 202311301845A CN 117035243 A CN117035243 A CN 1170352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tation planning
report
investigation
investigation re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018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35243B (zh
Inventor
徐辉
孟达
陈美杉
刘云鹤
刘春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wer Co ltd Jili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wer Co ltd Jili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wer Co ltd Jilin Branch filed Critical China Tower Co ltd Jilin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3113018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352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35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5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35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5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3Querying
    • G06F16/3331Query processing
    • G06F16/334Query execution
    • G06F16/3344Query execution using natural language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30Semantic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arket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在本发明中,确定出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形成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基于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将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扰动去除,形成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将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合并,输出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基于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分别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中,分析出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基于上述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调研报告分析的可靠度。

Description

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引言和背景:介绍调研报告的目的、范围和背景,说明为何进行该项调研以及其重要性;调研方法:描述用于收集数据和信息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数据来源、采集方式、样本选择等,解释为何选取这些方法以及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市场分析: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竞争格局、用户行为和需求趋势、新技术发展等,探讨市场变化对基站规划的影响和机会;网络性能评估:评估当前网络的性能和容量,包括覆盖范围、数据速率、呼叫成功率、拥塞情况等指标。分析现有网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用户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习惯,包括地理区域需求、服务类型偏好、使用习惯等。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和行为分析,识别用户对基站规划的关键需求;技术趋势分析:研究行业内的新技术和创新趋势,包括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分析这些技术趋势对基站规划的影响和潜在机会;关键问题和挑战:根据市场分析、网络性能评估、用户需求和技术趋势,识别出基站规划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例如,覆盖薄弱区域、容量不足、服务质量提升等;需求总结和分类:将识别出的业务需求进行总结和分类,按照不同的维度和优先级划分需求,如地理区域、用户群体、服务类型、技术支持等。
针对业务需求调研报告中的海量内容,一般是通过专业人员给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如根据需求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即形成相应的基站规划数据,这样就容易出现调研报告分析的可靠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及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调研报告分析的可靠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所述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包括:
确定出针对目标规划基站的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以及,在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融合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形成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将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和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加载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利用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将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扰动去除,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属于任意一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将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合并,输出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分别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中,分析出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合并,输出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向量化处理,形成对应的第二数量个除扰动报告向量,以及,将所述第二数量个除扰动报告向量进行合并,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除扰动报告向量;
基于所述合并除扰动报告向量进行报告重建,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重建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对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重建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标记,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分别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中,分析出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分别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出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各自对应的规划数据评估参数,所述规划数据评估参数用于反映所述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内容质量;
将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各自对应的规划数据评估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代表评估参数;
对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中规划数据评估参数大于或等于所述代表评估参数的待定基站规划数据进行标记,形成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中,所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还包括:
在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融合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形成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对应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在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融合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形成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利用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对应的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第一匹配性数据;
利用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所述第一匹配性数据和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分析出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估计扰动信息,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网络架构与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网络架构一样;
基于所述估计扰动信息和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将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进行更新,形成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中,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型包括第三数量个特征提取单元,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模型包括第三数量个特征重建单元;
其中,所述利用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对应的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第一匹配性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于第b次特征提取,加载到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a输出的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是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输出的,b=a+1;
确定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单元c输出的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c=第三数量-a;
利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
对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三数量次特征提取下分别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进行标记,得到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第一匹配性数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中,所述利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的步骤,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将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行合并,形成对应的第一报告合并结果;
确定出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对应的第一加权参数和第二加权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加权参数,将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公开基站规划数据向量进行更新,形成对应的更新基站规划数据向量;
基于所述第二加权参数,将所述第一报告合并结果对应的合并调研报告向量进行更新,形成对应的更新调研报告向量;
基于所述更新基站规划数据向量和所述更新调研报告向量,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中,所述基于所述更新基站规划数据向量和所述更新调研报告向量,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更新基站规划数据向量和所述更新调研报告向量进行相乘运算,输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候选匹配性数据;
将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候选匹配性数据进行线性映射,形成映射匹配性数据;
基于所述映射匹配性数据和所述特征提取单元b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的分布坐标,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所述特征提取单元b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的分布坐标用于反映所述特征提取单元b属于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的第b个特征提取单元。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中,所述第一匹配性数据包括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型包括第三数量个特征提取单元,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模型包括第三数量个特征重建单元;
所述利用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所述第一匹配性数据和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分析出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估计扰动信息的步骤,包括:
对于第b次特征提取,确定出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a输出的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2,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2是基于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输出的,b=a+1;
确定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单元c输出的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
利用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基于所述真实基站规划数据、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2和匹配性数据b,并结合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第二匹配性数据,所述匹配性数据b用于表征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所述第二匹配性数据用于表征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真实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
基于最后一次特征提取得到的第二匹配性数据,分析出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估计扰动信息。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中,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包括特征提取模型;
所述基于所述估计扰动信息和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将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进行更新,形成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估计扰动信息和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分析出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扰动估计损失;
基于所述扰动估计损失,得到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训练阶段;
在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训练阶段表征训练未完成的时候,基于所述扰动估计损失,将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型进行更新,形成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及系统,可以确定出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形成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基于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将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扰动去除,形成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将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合并,输出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基于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分别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中,分析出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基于前述的内容,由于会基于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引导施加扰动信息形成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扰动去除,如此,若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与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匹配,将会使得扰动去除的引导更为有效,若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与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不匹配,将会使得扰动去除的引导相对不佳,因此,可以通过对除扰动的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来确定出匹配或最匹配的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即得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如此,相对于通过人工进行处理的常规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调研报告分析的可靠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包括的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装置包括的各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系统。其中,所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系统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详细地,所述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至少一个可以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在的软件功能模块(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
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存储器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系统可以是一种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服务器。
结合图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可应用于上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系统。其中,所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有关的流程所定义的方法步骤,可以由所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系统实现。
下面将对图2所示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S110,确定出针对目标规划基站的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以及,在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融合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形成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系统可以确定出针对目标规划基站的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以及,在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融合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形成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可以是通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形成的,也可以是通过实际应用验证过的,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可以作为参考数据。另外,可以将第二数量个扰动信息(用于描述对输入数据进行微小扰动,以改变其特征)分别施加到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从而形成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即一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对应于一个扰动信息。示例性地,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网络性能评估:评估当前网络的性能和容量,包括覆盖范围、数据速率、呼叫成功率、拥塞情况等指标;用户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习惯,包括地理区域需求、服务类型偏好、使用习惯、人口密度、地理特征以及用户流动性等因素、人口密度、地理特征以及用户流动性等因素等;技术趋势分析:研究行业内的新技术和创新趋势,包括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示例性地,所述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覆盖需求:基站的分布密度和覆盖范围;容量需求:每个基站所需的信道资源和设备配置等;位置选择;基站类型:根据不同的通信技术(如2G、3G、4G、5G等),确定需要建设的不同类型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室内分布系统等;网络规划:在确定基站的数量和位置后,进行整体网络规划,包括无线频谱分配、基站之间的互连、数据传输网络的布局等。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在不同的应用中可以不同。
步骤S120,将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和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加载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利用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将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扰动去除,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系统可以将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和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加载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利用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将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扰动去除,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属于任意一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即会分别依据每一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相应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扰动去除。对于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一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对应形成一个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步骤S130,将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合并,输出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系统可以将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合并,输出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如此,对于一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可以形成一个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步骤S140,基于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分别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中,分析出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系统可以基于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分别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中,分析出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即通过将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出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
基于前述的内容,由于会基于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引导施加扰动信息形成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扰动去除,如此,若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与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匹配,将会使得扰动去除的引导更为有效,若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与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不匹配,将会使得扰动去除的引导相对不佳,因此,可以通过对除扰动的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来确定出匹配或最匹配的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即得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如此,相对于通过人工进行处理的常规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调研报告分析的可靠度,改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举例来说:
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可以包括:
当前网络性能评估:覆盖范围:评估基站信号的覆盖范围,在城市区域,95%以上的地理区域内基站信号强度达到-85dBm;数据速率:评估基站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基站支持最大下载速度为1 Gbps和最大上传速度为500 Mbps;呼叫成功率:评估基站上发起呼叫的成功率,在某地区,基站呼叫连接成功率达到90%以上;拥塞情况:评估基站的拥塞程度,在高峰时段,基站的拥塞率低于20%。
用户需求分析:地理区域需求:在市中心和商业区域每平方公里应该有5个基站;服务类型偏好:调查用户对语音通话、短信和数据服务的偏好,用户80%以上的通信时间都用于数据服务;使用习惯:了解用户日常通信习惯,在晚上8点至10点期间,数据流量呈现高峰,需要更多的基站容量支持;人口密度:在人口稠密的住宅区域内,每个基站应该需要支持同时连接500个用户以上;地理特征:在山区地形中。
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可以包括:
覆盖需求:基站分布密度:根据地理区域的需求确定基站数量和布局,在城市中心每平方公里应该有至少3个基站;覆盖范围:定义每个基站的覆盖范围,确保基站信号强度在300米范围内达到-90dBm以上;
容量需求:信道资源:确定每个基站所需的频谱资源,每个基站需要10个频道来支持同时通信的用户数,每个频道宽度为20 MHz;设备配置:指定每个基站所需的设备配置,每个基站需要4个天线和相应的无线传输设备,以支持多入多出(MIMO)技术;
位置选择:根据用户需求和覆盖目标,在合适的地点选择基站位置,在主要交通干线沿线选择高架桥或高楼大厦屋顶作为基站放置位置;
基站类型:宏基站:用于覆盖广阔地区,在乡村地区或较低人口密度的区域部署宏基站,平均距离为5公里;微基站:用于提供密集区域的覆盖,在商业中心、购物中心或住宅小区部署微基站,平均距离为200米;
网络规划:无线频谱分配:确定不同基站之间的频率分配,基站A被分配到频段1,而基站B被分配到频段2,对于LTE(Long-Term Evolution)网络:频段1:LTE网络中,频段1通常指的是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模式下的700 MHz频段。这个频段在LTE中被用于下行数据传输(手机到基站);频段2:对于LTE网络,频段2可以是FDD模式下的1900MHz频段,它也可以指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模式下的2500 MHz频段,这些频段通常用于上行数据传输(基站到手机);5G NR(New Radio)网络:频段1:在5G NR网络中,频段1通常指的是Sub-6 GHz频段,如3.5 GHz,这个频段在5G NR中用于提供较高的容量和覆盖范围,频段2:频段2可以是mmWave(毫米波)频段,如28 GHz或39 GHz;基站互连:规划基站之间的互连方式,使用光纤或微波链路将基站连接到核心网络。
以上仅为一种简单的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内容。
其中,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上述步骤S110,可以包括:
确定出针对目标规划基站的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如前相关描述;
随机生成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每一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的扰动程度不同,如依次递增,即第一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的扰动程度小于第二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的扰动程度,第二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的扰动程度小于第三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的扰动程度,第三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的扰动程度小于第四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的扰动程度,依此类推;
依次或并行将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施加到所述目标规划基站的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形成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扰动信息可以是一些字符,用于将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字符进行替换,使得扰动信息施加到所述目标规划基站的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其中,字符的数量越多,扰动程度越大,字符的数量越少,扰动程度越小;在其它应用示例中,也可以基于其它方式施加扰动信息,如删除字符、增加字符等。
举例来说:
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包括一个语句,"该基站将覆盖城市中心区域和周边居民区" ,基于此,进行扰动信息的替换示例:
第一阶段扰动信息:替换字符(少量)
扰动程度:小
扰动信息:此基站将服务于市中心区域和周边居民区。
第二阶段扰动信息:替换字符(中等数量)
扰动程度:中
扰动信息:此基站将针对于市中心区域和其它居民区。
第三阶段扰动信息:替换字符(大量)
扰动程度:大
扰动信息:此基站将服务于市中央地带和邻近居民区。
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上述的步骤S120是利用调研报告分析网络执行的,因此,其具体的处理过程中,可以参照对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解释说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上述的步骤S130,可以包括:
将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向量化处理,形成对应的第二数量个除扰动报告向量,以及,将所述第二数量个除扰动报告向量进行合并,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除扰动报告向量;示例性地,可以对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嵌入处理,通过嵌入网络实现,形成对应的除扰动报告向量(即嵌入特征),然后,可以将各除扰动报告向量进行均值处理,得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除扰动报告向量;
基于所述合并除扰动报告向量进行报告重建,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重建基站规划调研报告,报告重建可以通过重建网络实现,处理过程可以与上述的向量化处理相反;
对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重建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标记,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也就是说,可以将重建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作为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举例来说:
假设有以下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和两个扰动阶段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扰动阶段1的除扰动报告:基站计划服务于城市主要商业区和附近的住宅社区;扰动阶段2的除扰动报告:该站点将涵盖都市中央地带以及邻近的居民居住区。将两个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向量化处理,得到相应的除扰动报告向量。这可以通过使用嵌入网络来实现。假设经过向量化处理后,得到以下结果:
第一个除扰动报告向量:[0.2, 0.3, 0.4, 0.1];
第二个除扰动报告向量:[0.3, 0.5, 0.2, 0.4];
对这两个除扰动报告向量进行均值处理,得到合并除扰动报告向量。在示例中,均值处理的结果如下:
合并除扰动报告向量:[0.25, 0.4, 0.3, 0.25]
基于合并除扰动报告向量进行报告重建,生成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重建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这可以通过使用重建网络来实现。假设重建网络生成的重建报告如下:
重建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该基站将覆盖城市核心区域和周边居民区。
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上述的步骤S140,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分别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出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各自对应的规划数据评估参数,所述规划数据评估参数用于反映所述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内容质量;将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各自对应的规划数据评估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代表评估参数;对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中规划数据评估参数大于或等于所述代表评估参数的待定基站规划数据进行标记,形成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或者说,在其它应用示例中,也可以将具有最大值的规划数据评估参数对应的待定基站规划数据确定为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
其中,内容质量的具体指标不受限制,如在基站规划报告数据库中具有的语义通顺度等。也可以是基于以下内容确定内容质量(即划数据评估参数),对于任意一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将该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和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组合,如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前,所述该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后,形成该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组合文本数据,以及,计算该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与该组合文本数据之间具有的语义关联度(如在基站规划报告数据库中的);然后,可以将该语义关联度作为规划数据评估参数(即内容质量);或者,在其它应用示例中,也可以直接将计算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之间具有的语义关联度,以得到规划数据评估参数(即内容质量)。
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为了使得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可靠度能够有保障,因此,需要预先进行相应的训练和更新,基于此,所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融合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形成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对应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第一扰动阶段可以是指施加一次扰动,具体的扰动程度不受限制;
在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融合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形成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可以是在网络上查找到的一些简单的调研报告,相对于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内容可以更为的简化,可靠度相对更低,例如,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可以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员输出的,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可能会是一些行业内的普通人员输出的,或者,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还可以是多个包括拼接形成的;
利用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对应的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第一匹配性数据,所述第一匹配性数据可以用于反映所述公开基础规划调研报告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度或关联度,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可以是指在网络上找到的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简单基站规划数据,或者,也可以是基于行业内的普通人员输出的基站规划数据,即可靠度相对较低;
利用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所述第一匹配性数据和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分析出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估计扰动信息,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网络架构与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网络架构一样,即对施加的扰动信息进行估计,即学习到识别扰动信息的能力,使得可以进行扰动去除;
基于所述估计扰动信息和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将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进行更新,形成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也就是说,分析所述估计扰动信息和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之间的差异,得到相应的网络损失,以基于网络损失进行网络更新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先获取预先已训练的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该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是基于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公开基站规划数据训练得到的,该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具有识别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公开基站规划数据的能力。该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与真实基站规划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具有识别真实基站规划数据的粗略能力;因此,只需要将少量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嵌入至该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就能够得到可靠的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使得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具有识别真实基站规划数据的精细化能力,这样不仅提高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识别准确度,还能够提高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训练效率,降低成本,不需要完全依靠真实基站规划数据从零训练网络。
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型包括第三数量个特征提取单元,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模型包括第三数量个特征重建单元,基于此,所述利用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所述第三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2,即存在多个特征提取单元和多个特征重建单元,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对应的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第一匹配性数据的步骤,可以包括:
对于第b次特征提取,加载到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a输出的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是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输出的,b=a+1;也就是说,可以获取前一个特征提取单元输出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可以是特征提取单元对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特征提取得到的,如对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编码或卷积处理;
确定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单元c输出的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c=第三数量-a;所述报告特征重建结果是指重新生成的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利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
对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三数量次特征提取下分别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进行标记,得到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第一匹配性数据,也就是说,将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三数量次特征提取下分别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确定为所述第一匹配性数据。
举例来说:
针对第1次特征重建,可以调用该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单元1根据该公开基站规划数据,对该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特征重建处理,得到该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1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针对第2次特征重建,可以调用该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单元2根据该公开基站规划数据,对该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1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行特征重建处理,得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2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以此类推,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获取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三数量次特征重建分别对应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一步,针对第1次特征提取,可以调用该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1,根据该公开基站规划数据和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最后一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该第1次特征提取下与该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a1;根据匹配性数据a1,对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最后一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1所输出的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X1。针对第2次特征提取,可以调用该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2,根据该公开基站规划数据、报告特征提取结果X1,以及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倒数第二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该第2次特征提取下与该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a2;根据匹配性数据a2,对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倒数第二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2输出的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X2。以此类推,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获取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三数量次特征提取下分别与该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将该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三数量次特征提取下分别与该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确定为该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与上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第一匹配性数据
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利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的步骤,可以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将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行合并,形成对应的第一报告合并结果;示例性地,可以先将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如编码向量或卷积向量)和所述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对应的向量(如嵌入、编码或卷积的结果)进行叠加,然后,再对得到的叠加向量进行重建,形成第一报告合并结果;
确定出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对应的第一加权参数和第二加权参数,示例性地,该第一加权参数和第二加权参数可以是指特征提取单元b对应的加权参数,可以在网络训练中加以更新;
基于所述第一加权参数,将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公开基站规划数据向量进行更新,形成对应的更新基站规划数据向量;示例性地,可以将所述第一加权参数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向量相乘;
基于所述第二加权参数,将所述第一报告合并结果对应的合并调研报告向量进行更新,形成对应的更新调研报告向量;示例性地,可以将所述第二加权参数和所述合并调研报告向量相乘;
基于所述更新基站规划数据向量和所述更新调研报告向量,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即将两个向量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匹配性数据。
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更新基站规划数据向量和所述更新调研报告向量,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的步骤,可以包括:
将所述更新基站规划数据向量和所述更新调研报告向量进行相乘运算,输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候选匹配性数据;
将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候选匹配性数据进行线性映射,形成映射匹配性数据,示例性地,可以将所述候选匹配性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基于所述映射匹配性数据和所述特征提取单元b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的分布坐标,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所述特征提取单元b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的分布坐标用于反映所述特征提取单元b属于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的第b个特征提取单元;示例性地,可以将所述特征提取单元b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的分布坐标进行正相关的映射(映射到0-1),如位置越靠前,对应的映射值越大,位置越靠后,对应的映射值越小,如此,可以将所述映射匹配性数据和该映射值相乘,而得到对应的匹配性数据;或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所述更新基站规划数据向量和所述更新调研报告向量的转置向量相乘,得到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
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第一匹配性数据包括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型包括第三数量个特征提取单元,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模型包括第三数量个特征重建单元(即与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网络架构一样),基于此,所述利用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所述第一匹配性数据和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分析出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估计扰动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
对于第b次特征提取,确定出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a输出的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2,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2是基于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输出的,b=a+1,如前相关描述;
确定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单元c输出的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c=第三数量-a;
利用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基于所述真实基站规划数据、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2和匹配性数据b,并结合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第二匹配性数据,所述匹配性数据b用于表征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所述第二匹配性数据用于表征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真实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如前相关描述;
基于最后一次特征提取得到的第二匹配性数据,分析出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估计扰动信息。
其中,通过在训练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过程中融入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第一匹配性数据,有利于采用较少的训练数据,更新得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提高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识别准确度,以及,提高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训练效率。
举例来说:
对于第1次特征重建,可以调用该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单元1根据该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对该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特征重建处理,得到该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1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对于第2次特征重建,可以调用该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单元2根据该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对该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1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行特征重建处理,得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2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以此类推,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获取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三数量次特征重建分别对应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对于第1次特征提取,可以调用该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1,根据该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前面的匹配性数据a1,以及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最后一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该第1次特征提取下与该真实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第二匹配性数据b1,根据第二匹配性数据b1,对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最后一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1所输出的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Y1。对于第2次特征提取,可以调用该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2,根据该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前面的匹配性数据a2、报告特征提取结果Y1,以及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倒数第二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该第2次特征提取下与该真实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第二匹配性数据b2;根据第二匹配性数据b2,对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倒数第二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2输出的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Y2。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次特征提取得到第二匹配性数据,根据最后一次特征提取所得到的第二匹配性数据,对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1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最后一个特征提取单元输出的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Yn。根据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Yn,确定该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估计扰动信息。
其中,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利用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基于所述真实基站规划数据、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2和匹配性数据b,并结合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第二匹配性数据的步骤,可以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将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2和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行合并,形成对应的第二报告合并结果,如前相关描述;
将所述匹配性数据b和所述第二报告合并结果的合并调研报告向量进行合并,如相乘,形成对应的匹配性调研报告向量;
利用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将所述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和所述匹配性调研报告向量进行分析,输出第二匹配性数据;示例性地,可以对所述真实基站规划数据进行向量化处理,然后,将得到的向量和所述匹配性调研报告向量的转置向量进行相乘,得到第二匹配性数据。
其中,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基于最后一次特征提取得到的第二匹配性数据,分析出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估计扰动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相减处理,输出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估计扰动信息;
其中,利用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的注意力网络(可以是一种Cross-Attention Network),基于所述第二匹配性数据,将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输出的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例如,可以将该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行向量化,然后,基于所述第二匹配性数据对向量化处理的结果进行加权,以得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以此类推,直到获取到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最后一个特征提取单元输出的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对该报告特征提取结果进行重建,可以得到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包括特征提取模型,基于此,所述基于所述估计扰动信息和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将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进行更新,形成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步骤,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估计扰动信息和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分析出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扰动估计损失;所述扰动估计损失用于反映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除扰动能力,即扰动估计损失用于反映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分析真实基站规划数据与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之间的匹配性数据的能力,如扰动估计损失越小,反映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分析真实基站规划数据与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之间的匹配性数据能力越强;相反,扰动估计损失越大,反映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分析真实基站规划数据与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之间的匹配性数据能力越弱;
基于所述扰动估计损失,得到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训练阶段,如将所述扰动估计损失与预设参数进行大小比较;
在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训练阶段表征训练未完成的时候(如所述扰动估计损失大于预设参数),基于所述扰动估计损失,将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型进行更新,形成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
其中,详细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训练阶段表征训练未完成的时候,基于所述扰动估计损失,将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型进行更新,形成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步骤,可以包括:
在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训练阶段表征训练未完成的时候,基于所述扰动估计损失,将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型的加权参数进行更新,形成更新后的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
利用所述更新后的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所述第一匹配性数据和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分析出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对应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待处理扰动信息;也就是说,所述更新后的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重新估计出新的估计扰动信息,可以参照前述的步骤“利用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所述第一匹配性数据和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分析出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估计扰动信息”;
基于所述待处理扰动信息和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型进行更新,即基于所述待处理扰动信息和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之间的差异,对述更新后的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型进行更新;
在所述更新后的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训练阶段表征训练完成的时候,将当前更新后的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作为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
结合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装置,可应用于上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系统。其中,所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装置可以包括:
调研报告扰动施加模块,用于确定出针对目标规划基站的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以及,在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融合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形成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扰动去除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和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加载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利用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将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扰动去除,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属于任意一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除扰动结果合并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合并,输出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基站规划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分别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中,分析出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及系统,可以确定出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形成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基于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将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扰动去除,形成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将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合并,输出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基于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分别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中,分析出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基于前述的内容,由于会基于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引导施加扰动信息形成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扰动去除,如此,若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与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匹配,将会使得扰动去除的引导更为有效,若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与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不匹配,将会使得扰动去除的引导相对不佳,因此,可以通过对除扰动的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来确定出匹配或最匹配的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即得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如此,相对于通过人工进行处理的常规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调研报告分析的可靠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包括:
确定出针对目标规划基站的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以及,在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融合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形成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将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和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加载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利用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将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第二数量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扰动去除,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属于任意一个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将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合并,输出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分别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中,分析出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合并,输出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在所述第二数量个扰动阶段下分别对应的除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向量化处理,形成对应的第二数量个除扰动报告向量,以及,将所述第二数量个除扰动报告向量进行合并,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除扰动报告向量;
基于所述合并除扰动报告向量进行报告重建,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重建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对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重建基站规划调研报告进行标记,形成所述第一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分别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中,分析出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分别对应的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出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各自对应的规划数据评估参数,所述规划数据评估参数用于反映所述合并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内容质量;
将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各自对应的规划数据评估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代表评估参数;
对所述第一数量个待定基站规划数据中规划数据评估参数大于或等于所述代表评估参数的待定基站规划数据进行标记,形成所述目标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匹配基站规划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还包括:
在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融合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形成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对应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在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融合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形成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
利用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对应的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第一匹配性数据;
利用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所述第一匹配性数据和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分析出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估计扰动信息,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网络架构与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网络架构一样;
基于所述估计扰动信息和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将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进行更新,形成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型包括第三数量个特征提取单元,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模型包括第三数量个特征重建单元;
其中,所述利用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对应的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第一匹配性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于第b次特征提取,加载到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a输出的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是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输出的,b=a+1;
确定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单元c输出的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c=第三数量-a;
利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
对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三数量次特征提取下分别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进行标记,得到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第一匹配性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基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和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的步骤,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将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1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进行合并,形成对应的第一报告合并结果;
确定出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对应的第一加权参数和第二加权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加权参数,将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对应的公开基站规划数据向量进行更新,形成对应的更新基站规划数据向量;
基于所述第二加权参数,将所述第一报告合并结果对应的合并调研报告向量进行更新,形成对应的更新调研报告向量;
基于所述更新基站规划数据向量和所述更新调研报告向量,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更新基站规划数据向量和所述更新调研报告向量,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更新基站规划数据向量和所述更新调研报告向量进行相乘运算,输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候选匹配性数据;
将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候选匹配性数据进行线性映射,形成映射匹配性数据;
基于所述映射匹配性数据和所述特征提取单元b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的分布坐标,分析出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所述特征提取单元b在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的分布坐标用于反映所述特征提取单元b属于所述第一调研报告分析网络中的第b个特征提取单元。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匹配性数据包括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型包括第三数量个特征提取单元,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模型包括第三数量个特征重建单元;
所述利用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基于所述第一匹配性数据和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真实基站规划数据,分析出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估计扰动信息的步骤,包括:
对于第b次特征提取,确定出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a输出的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2,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2是基于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分析输出的,b=a+1;
确定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重建单元c输出的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
利用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单元b,基于所述真实基站规划数据、所述报告特征提取结果a2和匹配性数据b,并结合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第c次特征重建的报告特征重建结果,分析出第二匹配性数据,所述匹配性数据b用于表征所述公开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公开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所述第二匹配性数据用于表征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在所述第b次特征提取下与所述真实基站规划数据之间的匹配性数据;
基于最后一次特征提取得到的第二匹配性数据,分析出所述训练基站规划调研报告的扰动基站规划调研报告中的估计扰动信息。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包括特征提取模型;
所述基于所述估计扰动信息和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将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进行更新,形成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估计扰动信息和所述第一扰动阶段对应的扰动信息,分析出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扰动估计损失;
基于所述扰动估计损失,得到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训练阶段;
在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训练阶段表征训练未完成的时候,基于所述扰动估计损失,将所述第二调研报告分析网络的特征提取模型进行更新,形成所述调研报告分析网络。
10.一种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301845.XA 2023-10-10 2023-10-10 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035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01845.XA CN117035243B (zh) 2023-10-10 2023-10-10 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01845.XA CN117035243B (zh) 2023-10-10 2023-10-10 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5243A true CN117035243A (zh) 2023-11-10
CN117035243B CN117035243B (zh) 2024-01-30

Family

ID=88628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01845.XA Active CN117035243B (zh) 2023-10-10 2023-10-10 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3524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2757A (zh) * 2015-11-06 2016-01-27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 一种网络结构最优的多运营商无线网协同规划系统及规划方法
CN110805029A (zh) * 2019-11-12 2020-02-18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地铁暗挖车站钻孔灌注围护桩施工方法
CN112087743A (zh) * 2020-09-18 2020-12-15 广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智慧交通的高铁虚拟卡口到发旅客分析方法
CN115768559A (zh) * 2020-04-09 2023-03-07 伊利蒂卡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灵敏度的诱导聚集测定
WO2023103598A1 (zh) * 2021-12-06 2023-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开站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537795A (zh) * 2023-04-28 2023-08-04 鹤壁市工程质量监督站 一种用于地铁冻结工程的施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2757A (zh) * 2015-11-06 2016-01-27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 一种网络结构最优的多运营商无线网协同规划系统及规划方法
CN110805029A (zh) * 2019-11-12 2020-02-18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地铁暗挖车站钻孔灌注围护桩施工方法
CN115768559A (zh) * 2020-04-09 2023-03-07 伊利蒂卡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灵敏度的诱导聚集测定
CN112087743A (zh) * 2020-09-18 2020-12-15 广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智慧交通的高铁虚拟卡口到发旅客分析方法
WO2023103598A1 (zh) * 2021-12-06 2023-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开站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537795A (zh) * 2023-04-28 2023-08-04 鹤壁市工程质量监督站 一种用于地铁冻结工程的施工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投资者调研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研究", 《经济与管理科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5243B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utschku et al. Spatial traffic esti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sign
Oughton et al. Supportive 5G infrastructure policies are essential for universal 6G: Assessment using an open-source techno-economic simulation model utilizing remote sensing
JP2002057614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のrf伝播評価方法と装置
Sawada et al. Analysis of the urban/rural broadband divide in Canada: Using GIS in planning terrestrial wireless deployment
Oughton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spatio-temporal infrastructure assessment: Evidence for 5G from the Oxford–Cambridge Arc
CN113688490A (zh) 网络共建共享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Bosma et al. Establishing phone-pair co-usage by comparing mobility patterns
CN114118748B (zh) 一种服务质量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Hu et al. A study of LTE network performance based on data analytics and statistical modeling
CN117035243B (zh) 面向基站规划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分析方法及系统
Al-Thaedan et al. A machin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predicting downlink throughput in 4G-LTE/5G cellular networks
CN109618281A (zh) 一种高铁小区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Ghosh et al. Telephone penetra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India
Kalyoncu et al. A data analysis methodology for obtaining network slices towards 5g cellular networks
CN110621025A (zh) 一种设备选型方法和装置
CN109756887A (zh) 高铁伴随移动端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15693A (zh) 网络容量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im et al. Prediction of LTE spectrum saturation using quantiles of busy hour RB usage rates
CN1860814B (zh) 确定基站小区区域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使用该方法规划的网络
Lima et al. Human Mobility Support for Personalized Data Offloading
Ćurguz et al. Prediction of user throughput in the mobile network along the motorway and trunk road
Bollapragada et al. Budget-constrained, capacitated hub location to maximize expected demand coverage in fixed-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Sudheesh et al. Mobile Coverage in Rural Sweden: Analysis of a Comparative Measurement Campaign
Dahi et al. Models and solvers for coverage optimis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Review and analysis
Angelia et al. Frequency recommendation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network implementation using simple multi attribute rating technique, Indo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