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31115A - 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31115A
CN117031115A CN202311007586.XA CN202311007586A CN117031115A CN 117031115 A CN117031115 A CN 117031115A CN 202311007586 A CN202311007586 A CN 202311007586A CN 117031115 A CN117031115 A CN 117031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power
output power
control host
load imped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075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宥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075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311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31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11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1/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electric power or power fac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5/00Detail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17/00 - G01R29/00, G01R33/00 - G01R33/26 or G01R35/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测量系统适用于测量待测物的输出功率,包括:负载调谐器及控制主机。控制主机控制待测物以第一固定功率发射功率信号时,取得待测物依序在负载调谐器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的多个实际输出功率,并作为一参考比对数据组使用。控制主机控制待测物以第二固定功率发射该功率信号时,取得待测物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第M负载阻抗值的第M实际输出功率,并根据参考比对数据组预测取得待测物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第M+1负载阻抗值的第M+1预测输出功率。当第M+1预测输出功率在合理功率范围内时,依序执行负载拉移测试;当第M+1预测输出功率在合理功率范围外时,变更负载拉移的测试顺序,以减少测试次数及时间。

Description

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负载拉移测量(Load-pull)主要原理为通过调谐器(Tuner)提供给待测物不同的测试参数(如负载阻抗值),并根据测量结果可得知待测物最佳的负载阻抗参数(loadimpedance)。然而在负载拉移测试过程中,将根据测试需求进行多次重复性的测量操作,例如通过不同的测试参数反复测试,此种测试过程显然过于耗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适用于测量一待测物的输出功率,包括:一负载调谐器及控制主机。负载调谐器电性连接于待测物的一功率信号传输路径;控制主机电性连接负载调谐器及待测物。其中控制主机分别控制待测物发射一固定功率及控制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并分别测量待测物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的一实际输出功率。其中控制主机控制待测物以一第一固定功率发射功率信号时,控制主机取得待测物依序在负载调谐器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的多个实际输出功率,并作为一参考比对数据组使用。其中控制主机控制待测物以一第二固定功率发射功率信号时,控制主机取得待测物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一第M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实际输出功率,并根据参考比对数据组预测取得待测物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一第M+1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1预测输出功率;其中当第M+1预测输出功率在一合理功率范围内时,控制主机取得待测物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第M+1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1实际输出功率;其中当第M+1预测输出功率在合理功率范围外时,控制主机根据参考比对数据组找出一第K负载阻抗值,且控制主机更新负载调谐器的提供顺序并取得待测物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第K负载阻抗值的一第K实际输出功率;其中第M负载阻抗值与第K负载阻抗值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的排列顺序不相临,以及第M负载阻抗值与第K负载阻抗值在参考比对数据组中的对应功率为相同,M及K为正整数且K大于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方法,适用于一控制主机测量一待测物的输出功率,控制主机分别控制待测物发射一固定功率及控制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并分别测量待测物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的一实际输出功率,包括:控制主机控制待测物以一第一固定功率发射功率信号时,控制主机取得待测物依序在负载调谐器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的多个实际输出功率,并作为一参考比对数据组使用;控制主机控制待测物以一第二固定功率发射功率信号时,控制主机取得待测物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一第M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实际输出功率,并根据参考比对数据组预测取得待测物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一第M+1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1预测输出功率;其中当第M+1预测输出功率在一合理功率范围内时,控制主机取得待测物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第M+1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1实际输出功率;其中当第M+1预测输出功率在合理功率范围外时,控制主机根据参考比对数据组找出一第K负载阻抗值,且控制主机更新负载调谐器的提供顺序并取得待测物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第K负载阻抗值的一第K实际输出功率;其中第M负载阻抗值与第K负载阻抗值在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的排列顺序不相临,以及第M负载阻抗值与第K负载阻抗值在参考比对数据组中的对应功率为相同,M及K为正整数且K大于M。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可有效缩减重复的测试次数,通过减少测试时间以提升测试效率。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图式,然而所提供的图式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建立参考比对数据组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根据参考比对数据组对待测物进行测量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预测输出功率的测量流程图。
图6为一般负载拉移的功率测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拉移的功率测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提供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含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在此所述的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是先针对待测物执行一次固定功率测量以取得可反应此待测物的组件特性的测量结果后,而在后续针对此待测物执行其他固定功率测量时,即可运用此组件特性的测量结果以减少反复测量次数;借以有效提升测试效率。
【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的硬件架构】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TS(以下简称测量系统)可对待测物12的输出功率进行测量,测量系统TS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控制主机10、负载调谐器14及功率检测器16,其中控制主机10分别电性连接待测物12、负载调谐器14及功率检测器16。
在此控制主机10可对待测物12执行负载拉移测试,例如控制主机可分别控制待测物12发射一固定功率及控制负载调谐器14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并分别测量待测物12在负载调谐器14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的一实际输出功率。
进一步来说,负载调谐器14电性连接于待测物12的一功率信号传输路径。在此待测物12是以功率放大器(PA)举例说明,负载调谐器14可电性连接于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控制主机10可通过功率检测器16测量待测物12的输出功率,并通过此方式可以得知待测物12的输入阻抗或输出阻抗是否有良好的阻抗匹配,进而可从中找出此待测物12的最佳负载阻抗参数。在一实施例中,控制主机10例如为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或服务器,功率检测器16可整合设置于控制主机10或待测物12,但本发明并不此为限。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方法的流程图。图2所示的流程图是以图1的架构举例配合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图2所示流程例如包括如下步骤。
于步骤S201中,以一组参数数据取得待测物12的组件特性。
于步骤S203中,根据此组件特性以其它组参数数据对待测物进行测量。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主机10可控制待测物12分别以多组不同固定功率执行负载拉移测试。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控制主机10如步骤S201所述会先从多组不同待测固定功率中选定其中一组作为待测物12发射信号使用。进一步来说此参数数据例如是指待测物12发射率信号的使用功率及使用多组负载阻抗值且按顺序逐一测试。例如当待测物12的发射信号功率为1时,负载阻抗值的测试项包含反射系数为0.1、0.2、0.3、0.4、0.5、0.6、0.7、0.8、0.9及1,且每一个反射系数还包含相位角度有0、30、60、120、150、180、210、240、270、300及330,并依此测试项目逐一测试不同负载阻抗值,如此可以描绘出待测物12在不同负载阻抗值测试下的实际输出功率。
因此当控制主机10执行完步骤S201后,即可根据此测试结果取得可反应目前待测物12的组件特性,而在后续如步骤S203所述即可根据此组件特性对待测物12的后续其他组不同参数数据执行负载拉移测试,且在执行过程中可通过步骤S201中已知组件特性预先判断待测物12后续的测试结果走向。若是测试结果走向是在合理范围内时则可依序执行负载拉移测试,而若是测试结果走向是在合理范围外时,则可中断目前负载拉移测试的测试顺序,并例如调整测试顺序直接跳到下次可对应到合理范围内的负载拉移测试的测试顺序,并依新的测试顺序执行后续负载拉移测试,如此可有效减少测试次数及提升测试效率。
接着进一步说明关于步骤S201及S203的详细运作方式,其中步骤S201的详细运作方式可如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建立参考比对数据组的流程图。步骤S203的详细运作方式可如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根据参考比对数据组对待测物进行测量的流程图。
【参考比对数据组的建立实施例】
请参照图3。图3所示的流程图是以图1的架构举例配合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图3所示流程例如包括如下步骤。
于步骤S301中,控制待测物12以第一固定功率发射功率信号。在此控制主机10可从多组不同待测固定功率中选定其中一组作为第一固定功率。
于步骤S303中,依序调整负载调谐器14提供的负载阻抗值。在此控制主机10可控制负载调谐器14依照一测试顺序分别控制其逐一输出不同的负载阻抗值。
于步骤S305中,测量待测物12的实际输出功率。在此控制主机10可通过功率检测器16对待测物12的实际输出功率进行测量。
于步骤S307中,记录测量结果。控制主机10可逐一记录每一不同负载阻抗值测试下的待测物12的相对应实际输出功率于一数据库中。
于步骤S309中,判断是否测量完毕。在此控制主机10判断是否负载调谐器14提供的负载阻抗值已依序逐一测试完毕,若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S303对下一个测试顺序的负载阻抗值进行测试。
于步骤S311中,取得参考比对数据组。当步骤S309判断为是,则代表所有负载阻抗值皆已测试完成,而此次存储于数据库中测试结果即可作为后续以其他不同功率对待测物12进行负载拉移测试时的参考比对数据组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此参考比对数据组包括有一参考对照表,参考对照表记录有待测物12以第一固定功率发射功率信号时,待测物12在负载调谐器14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相对应的多个实际输出功率的测试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同一待测物12的组件特性相同,若以不同固定功率执行负载拉移测试时,待测物12整体呈现的实际输出功率的变化趋势仍会呈现一致。故在此特别利用此参考对照表记录的信息以作为后续待测物12以不同固定功率执行负载拉移测试时比对使用,如此可有效精简整体测试次数及测试时间。
【根据参考比对数据组测量待测物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4。图4所示的流程图是以图1的架构举例配合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图4所示流程例如包括如下步骤。
于步骤S401中,控制待测12物以第二固定功率发射功率信号。在此控制主机10可从多组不同待测固定功率中选定其中一组作为第二固定功率,此第二固定功率相异于第一固定功率。
于步骤S403中,依序调整负载调谐器14提供的负载阻抗值。在此控制主机10可控制负载调谐器14依照一测试顺序分别控制其逐一输出不同的负载阻抗值。
于步骤S405中,测量待测物12的实际输出功率。在此控制主机10可通过功率检测器16对待测物12的实际输出功率进行测量。
于步骤S407中,记录测量结果。控制主机10可逐一记录每一不同负载阻抗值测试下的相对应待测物12的实际输出功率于一数据库中。
于步骤S409中,根据参考比对数据组预测下一组预设输出功率。在此控制主机10通过参考比对数据组中记录的信息所反应出待测物12的组件特性,并根据已知同一待测物12的组件特性作为预测目前待测物12于下一组测试预设输出功率的参考依据。在此所指下一组预设输出功率是指待测物12于下一个测试顺序的负载阻抗值的预测输出功率。关于如何取得预测输出功率将于后续图5有完整说明。
于步骤S411中,判断预测输出功率是否在合理功率范围内。当控制主机10通过步骤S409取得下一组预测输出功率后,控制主机10将进一步判断此预测输出功率后是否落在合理功率范围内。在此合理功率范围是可根据测量需求弹性设置,例如当待测物10为功率放大器时,合理功率范围可设定为功率放大器工作于线性区时的功率区间范围,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于步骤S413中,判断是否测量完毕。在此控制主机10判断是否负载调谐器14提供的负载阻抗值已依序逐一测试完毕,若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S403对下一个测试顺序的负载阻抗值进行测试。
于步骤S415中,当步骤S411判断为否时,则找出与目前待测物12实际输出功率相同的另一负载阻抗值。需注意的是,由于参考比对数据组已记录有待测物12于第一固定功率时,负载调谐器14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相对应的多个实际输出功率,故在此控制主机10可从参考比对数据组中找出对应到与目前步骤S405中测量得到实际输出功率相同的另一负载阻抗值。
于步骤S417中,更新负载调谐器14的提供顺序。控制主机10根据步骤S415找出的另一负载阻抗值后,则以此负载阻抗值直接作为负载调谐器14下一次提供测试的负载阻抗值使用,且控制主机10将控制负载调谐器14将依据新的测试顺序依序提供后续其他的负载阻抗值,并直到最后一个负载阻抗值被测试完毕。
于步骤S419中,结束。
另外关于待测物12其他尚未执行到不同待测固定功率的负载拉移测试,其测试方式相同于图4,在此不予以赘述。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预测输出功率的测量流程图,图5是针对图4中步骤S409的进一步说明。
于步骤S501中,从参考比对数据组中找出目前负载阻抗值与下一个负载阻抗值的相邻两个实际输出功率。由于参考比对数据组中记录待测物12以第一固定发射功率信号执行负载拉移测试的完整数据,且待测物12以不同固定发射功率信号执行负载拉移测试的负载阻抗值的测试顺序皆相同。因此当控制主机10对待测物以第二固定功率执行负载拉移测试时,控制主机可根据目前步骤S403中提供的负载阻抗值及下一个测试顺序的负载阻抗值,而从参考比对数据组中找出相对应上述两个负载阻抗值的两个实际输出功率。
于步骤S503中,根据这两个实际输出功率求出比对斜率。控制主机10根据步骤S501得到的两个实际输出功率后,可根据斜率计算方式计算出这两个实际输出功率的两点间斜率,并将此斜率作为比对斜率以供后续步骤使用。
于步骤S505中,根据比对斜率及目前实际输出功率预测出下一组预测输出功率。在此控制主机10预测得到的预测输出功率的方式为:计算出预测输出功率与目前实际输出功率两点间斜率等于步骤S503中的比对斜率,由于比对斜率及目前实际输出功率皆为已知,故可通过上述对应关系计算出预测输出功率,相关计算方式属于本领域通常知识者知悉,故在此不予以详述。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解说可得知本发明是先通过建立如图3所述的参考比对数据组,当此参考比对数据组建立完成即可对后续待测物12执行不同固定功率发射的负载拉移测试使用。
举例来说,当控制主机10控制待测物12以第二固定功率发射功率信号时,此时控制主机10取得待测物12在负载调谐器14依序提供的一第M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实际输出功率,并根据参考比对数据组预测取得待测物12在负载调谐器14依序提供的一第M+1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1预测输出功率。
假设当第M+1预测输出功率在合理功率范围内时,此时控制主机10即依现有测试顺序取得待测物12在负载调谐器14依序提供的第M+1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1实际输出功率。
倘若第M+1预测输出功率在合理功率范围外时,此时控制主机10根据参考比对数据组找出一第K负载阻抗值,且控制主机10更新负载调谐器14的负载阻抗值提供顺序并取得待测物12在负载调谐器14依序提供的第K电阻值负载阻抗值的第K实际输出功率。
须注意的是,在此第M负载阻抗值与第K负载阻抗值在负载调谐器14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的排列顺序不相临,并且第M负载阻抗值与第K负载阻抗值在参考比对数据组中的对应功率为相同,在此所指M及K为正整数且K大于M。
另外,控制主机10根据参考比对数据组预测取得待测物12在负载调谐器14依序提供的第M+1负载阻抗值的第M+1预测输出功率的方式为:控制主机10分别找出在参考对照表中与第M负载阻抗值及第M+1负载阻抗值具有相同负载阻抗值所对应的一第J实际输出功率及一第J+1实际输出功率;然后根据第J实际输出功率及第J+1实际输出功率求出比对斜率:最后根据比对斜率及第M实际输出功率预测出第M+1预测输出功率,在此所指J为正整数。
请参照图6及图7,图6为一般负载拉移的功率测量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拉移的功率测量示意图。其中图6及图7中的X轴为负载,Y轴为待测物12的实际输出功率。即负载调谐器14依据相位角依序输出负载阻抗值,例如于相位角度0度时负载调谐器14输出第一负载阻抗值、相位角度15度时负载调谐器14输出第二负载阻抗值…并依此方式类推,直到最后一个相位角度330角时负载调谐器14输出最后一个负载阻抗值。另外在此是对待测物以4组不同固定功率(如P1固定功率、P2固定功率、P3固定功率、P4固定功率)执行负载拉移测试的方式举例说明。
由图6中可明显得知,现有待测物12以不同固定功率执行负载拉移测试时,各个不同固定功率执行测试次数均相同,且根据测试结果也可得知待测物12于不同固定功率执行负载拉移测试的实际输出功率变化趋势也一致。
由图7中可明得知,本发明执行改良式负载拉移测试时可有效减少测试次数。例如当待测物12以P2固定功率执行完整的负载拉移测试后,控制主机10可以取得参考比对数据组,且假设合理功率范围设定为0到+2之间功率。因此当控制主机以P1、P3或P4固定功率执行负载拉移测试时则可根据参考比对数据组以决定是否需要依序执行完所有负载阻抗值的负载拉移测试。
例如在图7中,控制主机以P3固定功率执行负载拉移测试时,由图7中的A测试点可以得知,目前的实际输出功率为2,即正好位于合理功率范围内,且配合参考比对数据组提供的信息,例如A测试点可对应到参考比对数据组中的C测试点,且在参考比对数据组中C测试点后的斜率变化为正,因此可以得知A测试点后的斜率也同为正值以及可以预测得知A点后的下一个预测输出功率将超过合理功率范围的2,故接下A测试点后将不测试。接着,直接从参考比对数据组中找出与C测试点具有相同功率输出的D测试点,而此D测试点可对到B测试点,即本案在A测试点与B测试点间的测试点皆不进行测试,而是由B测试点后依序进行后续测试,换言之本案只要预测输出功率得到的功率值不在0到+2之间范围的测试点均不会进行测试,但除了第一测试点(即对应到相位角度0度的负载阻抗值)以外。
同样道理,控制主机以P1或P4固定功率执行负载拉移测试时,亦比照前述P3固定功率测试方式进行。故图7中待测物12以不同固定功率执行负载拉移测试时相较于图6中需要测试的测试点次数明显少了许多。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通过第一次完整测量以取得待测物的组件特性后,即可利用此组件特性以作为后续以其他参数数据测量待测物时的比对依据,如此可减少反复测量次数,并达到更好的测试效率。
以上所提供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测量一待测物的输出功率,包括:
一负载调谐器,电性连接于该待测物的一功率信号传输路径;以及
一控制主机,电性连接该负载调谐器及该待测物,其中该控制主机分别控制该待测物发射一固定功率及控制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并分别测量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的一实际输出功率;
其中该控制主机控制该待测物以一第一固定功率发射该功率信号时,该控制主机取得该待测物依序在该负载调谐器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的多个实际输出功率,并作为一参考比对数据组使用;
其中该控制主机控制该待测物以一第二固定功率发射该功率信号时,该控制主机取得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一第M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实际输出功率,并根据该参考比对数据组预测取得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一第M+1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1预测输出功率;
其中当该第M+1预测输出功率在一合理功率范围内时,该控制主机取得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该第M+1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1实际输出功率;
其中当该第M+1预测输出功率在该合理功率范围外时,该控制主机根据该参考比对数据组找出一第K负载阻抗值,且该控制主机更新该负载调谐器的提供顺序并取得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该第K负载阻抗值的一第K实际输出功率;
其中该第M负载阻抗值与该第K负载阻抗值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的排列顺序不相临,以及该第M负载阻抗值与该第K负载阻抗值在该参考比对数据组中的对应功率为相同,M及K为正整数且K大于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参考比对数据组包括有一参考对照表,该参考对照表记录有该待测物以该第一固定功率发射该功率信号时,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的多个实际输出功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制主机根据该参考比对数据组预测取得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该第M+1负载阻抗值的该第M+1预测输出功率的方式为:
该控制主机分别找出在该参考对照表中与该第M负载阻抗值及该第M+1负载阻抗值具有相同负载阻抗值所对应的一第J实际输出功率及一第J+1实际输出功率;
根据该第J实际输出功率及该第J+1实际输出功率求出一比对斜率:
根据该比对斜率及该第M实际输出功率预测出该第M+1预测输出功率,J为正整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M实际输出功率与该第M+1预测输出功率的两点间形成的斜率与该比对斜率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待测物为功率放大器,该负载调谐器电性连接于该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该合理功率范围为该功率放大器工作于线性区时的功率,该第一固定功率及该第二固定功率为相异的功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还包括一功率检测器,该功率检测器电性连接于该控制主机,该控制主机通过该功率检测器取得该待测物的输出功率。
7.一种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控制主机测量一待测物的输出功率,该控制主机分别控制该待测物发射一固定功率及控制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并分别测量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的一实际输出功率,包括:
该控制主机控制该待测物以一第一固定功率发射该功率信号时,该控制主机取得该待测物依序在该负载调谐器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的多个实际输出功率,并作为一参考比对数据组使用;
该控制主机控制该待测物以一第二固定功率发射该功率信号时,该控制主机取得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一第M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实际输出功率,并根据该参考比对数据组预测取得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一第M+1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1预测输出功率;
其中当该第M+1预测输出功率在一合理功率范围内时,该控制主机取得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该第M+1负载阻抗值的一第M+1实际输出功率;
其中当该第M+1预测输出功率在该合理功率范围外时,该控制主机根据该参考比对数据组找出一第K负载阻抗值,且该控制主机更新该负载调谐器的提供顺序并取得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该第K负载阻抗值的一第K实际输出功率;
其中该第M负载阻抗值与该第K负载阻抗值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的排列顺序不相临,以及该第M负载阻抗值与该第K负载阻抗值在该参考比对数据组中的对应功率为相同,M及K为正整数且K大于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参考比对数据组包括有一参考对照表,该参考对照表记录有该待测物以该第一固定功率发射该功率信号时,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不同负载阻抗值下的多个实际输出功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制主机根据该参考比对数据组预测取得该待测物在该负载调谐器依序提供的该第M+1负载阻抗值的该第M+1预测输出功率的方式为:
该控制主机分别找出在该参考对照表中与该第M负载阻抗值及该第M+1负载阻抗值具有相同负载阻抗值所对应的一第J实际输出功率及一第J+1实际输出功率;
根据该第J实际输出功率及该第J+1实际输出功率求出一比对斜率:
根据该比对斜率及该第M实际输出功率预测出该第M+1预测输出功率,J为正整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M实际输出功率与该第M+1预测输出功率的两点间形成的斜率与该比对斜率相同,该待测物为功率放大器,该合理功率范围为该功率放大器工作于线性区时的功率,该第一固定功率及该第二固定功率为相异的功率。
CN202311007586.XA 2023-08-10 2023-08-10 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Pending CN1170311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07586.XA CN117031115A (zh) 2023-08-10 2023-08-10 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07586.XA CN117031115A (zh) 2023-08-10 2023-08-10 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1115A true CN117031115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42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07586.XA Pending CN117031115A (zh) 2023-08-10 2023-08-10 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311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5975B (zh) 主板测试系统及方法
JP5377118B2 (ja) サンプリングポイント検出回路、伝送システム、プリエンファシス強度調整方法、ロジックアナライザ、および、伝送路を評価する評価方法
GB2453446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quantifying damage in a structure
EP3379368B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mote sense without wires
CN110927502A (zh) 一种射频组件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08571997A (zh) 一种检测探头稳定接触被测点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62353A (zh) 超声波雷达的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WO20200985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jitter,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7330882B (zh) 一种用于滤波器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3406475A (zh) 多微波通道射频特征一致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7031115A (zh) 自动化负载拉移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US882353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order of testing points of circuit boards
US200601957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miconductor testing
US959406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transducer elements of an acoustic probe
CN113219310B (zh) 局部放电定位方法、装置、定位设备和存储介质
US795792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ortion analysis
CN114780440A (zh) 一种软件升级版本正确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156208A (zh) 一种自动检测设备
CN108037420A (zh) 基于行波法的电缆接头故障检测设备
US2005003353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a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instrument
US1005077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tandard pattern for data signals
TW201030360A (en)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compensation parameter for compensating a signal level change of a test signal
CN112345912B (zh) 材料特性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03337142A (ja) 波形解析装置
Little Optimal stress amplitude selection in estimating median fatigue limits using small samp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