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30145A - 听漏仪 - Google Patents

听漏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30145A
CN117030145A CN202311126044.4A CN202311126044A CN117030145A CN 117030145 A CN117030145 A CN 117030145A CN 202311126044 A CN202311126044 A CN 202311126044A CN 117030145 A CN117030145 A CN 117030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ase
protrusion
leakage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260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Micro Imag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Micro Imag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Micro Imag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Micro Imag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260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301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30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01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2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vibrations
    • G01M3/243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vibrations for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5/00Protection or supervision of installations
    • F17D5/02Preventing, monitoring, or locating loss
    • F17D5/06Preventing, monitoring, or locating loss using electric or acoust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听漏仪,涉及听漏仪技术领域,为改善配重件与底座直接接触影响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准确性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听漏仪包括配重件、底座、传感器和弹性件。传感器装设于底座上,传感器用于通过底座的接触面采集来自被测结构的振动信号。其中,配重件和底座在第一方向分别具有相对应的凹槽和凸起,凸起在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凹槽在第二方向的长度;凹槽的槽壁和凸起在第二方向上夹持有弹性件;在第二方向上,至少部分配重件位于弹性件的一侧,至少部分底座位于弹性件的另一侧。由于配重件压缩弹性件,使弹性件具有压缩形变,从而起到缓冲作用,能够减少配重件对底座的振动模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准确性。

Description

听漏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听漏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听漏仪。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家庭在装修管道时,将管道埋设在地面之下。这些管道有些是用于输送液体(例如自来水、排污水)的输液管道。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输液管道在发生损坏(例如裂纹)时会产生漏液。但是,由于这些输液管道埋设于地面之下而很难被及时发现,因此较容易酿成较大的事故。为了尽早发现漏液,施工方、安检方或者住户通常采用听漏仪来检查被测结构是否发生漏液。
漏液过程中会发生液体滴漏,液体滴漏会产生振动信号,振动信号进而传输至听漏仪,被听漏仪检测。听漏仪稳定地放置于被测结构的表面,是提高其检测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听漏仪自身的重量较轻,为使听漏仪与被测结构的表面紧密贴合,通常给听漏仪增加一个配重件,将配重件粘贴于底座上表面,会影响听漏仪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听漏仪,有利于提高听漏仪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听漏仪,包括:底座、传感器和配重件。传感器装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传感器用于通过所述底座采集来自被测结构的振动信号。其中,所述配重件和所述底座在第一方向分别具有相对应的凹槽和凸起,所述凸起在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凹槽在第二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接触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接触面;所述凹槽的槽壁和所述凸起在第二方向上夹持有弹性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配重件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上方,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下方。
由于配重件和底座在第二方向上夹持有弹性件,将本申请的听漏仪放置在被测结构的表面时,弹性件的缓冲作用能够减少配重件对底座的振动模态(振动模态是反应结构自身固有的特性,通常不仅包含振动频率,还包含振型)的影响,从而避免干扰传感器通过底座收集振动信号(此处振动信号是由于声音振动引起的声波振动信号),有利于提高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的准确性。同时,由于配重件自身具有一定重量,在重力的作用下,还有利于底座与被测结构的表面紧密贴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底座包括头部、底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底部的一侧,且与所述底部邻接;所述配重件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壁包括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包括外螺纹;所述第二凸起包括内螺纹。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底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存在间隙。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的孔壁包括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底部的一侧;所述接触面、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以及所述底部三者均与所述弹性件接触。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部的周表面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配重件还包括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连接孔连通,且与所述限位槽相对设置;所述听漏仪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和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定所述配重件和所述头部相对转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孔螺纹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存在间隙。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位于所述底部背离所述头部的一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起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凸起围绕所述底座的中心轴均匀分布。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听音杆,所述底部还包括通孔,所述听音杆与所述通孔连接,所述听音杆至少部分插入至所述被测结构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安装于所述连接孔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且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听漏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听漏仪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A-A截面的剖面图;
图4为图3中B处去掉弹性件的放大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听漏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00、听漏仪;100、配重件;110、连接孔;111、第二凹槽;112、内螺纹;113、接触面;120、限位孔;200、底座;210、头部;211、安装槽;212、第一凹槽;213、外螺纹;214、限位槽;220、底部;230、支撑凸起;240、通孔;300、传感器;400、弹性件;500、安装空间;600、限位件;700、听音杆;800、电连接件;810、航空头基座;820、航空头;900、隔音罩;10、凸起;11、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2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而非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听漏仪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听漏仪,听漏仪可以用来检查地面之下的输液管道是否发生漏液。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听漏仪1000包括:底座200和传感器300。在检测时,听漏仪1000的底座200需要稳定地放置于被测结构的表面上,底座200与被测结构接触的表面为接触面C。传感器300与底座200连接,传感器300用于通过底座的接触面C采集来自被测结构的振动信号。此处,“被测结构的表面”可以是内部铺设有输液管道的地面,也可以是埋设有输液管道的屋顶的表面。“振动信号”是由于声音引起的声波振动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以平行于接触面C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以垂直于接触面C的方向为第二方向Y,对后文进行解释说明。
其中,如图3所示,示例性地,底座200包括头部210和底部220,分割线L’以上的部分为头部210,分割线L’以下的部分为底部220。示例性地,头部210可以为柱状结构,底部220可以为柱状结构,头部210的中心轴L可以与底部220的中心轴L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头部210的径向长度可以小于底部220的径向长度。此处,“径向长度”是指头部沿第一方向X的直径长度。即,头部210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位于底部220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的边缘以内。示例性地,底座200可以包括“凸”形结构。其中,凸出的部分为头部210,其余部分为底部220。
其中,传感器300装设于底座200上,传感器300用于通过底座200采集来自被测结构的振动信号。示例性地,传感器300可以为拾音传感器300,拾音传感器300能够感应漏液产生的声音振动,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
然而,由于听漏仪1000的底座200以及传感器300自身的重量较轻,容易发生倾翻,很显然,这不利于听漏仪1000的检测工作稳定地进行。为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听漏仪1000还包括配重件100。配重件100与底座200连接,从而增加听漏仪1000的整体结构的重量,有利于改善听漏仪1000出现倾翻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配重件100包括连接孔110。示例性,连接孔110可以沿第二方向Y贯穿配重件100。例如,配重件100可以为空心柱状结构。底座200的头部210可以伸入连接孔110内,且与配重件100连接。示例性地,伸入连接孔110内的头部210可以与配重件100螺纹连接,或者伸入连接孔110内的头部210可以与配重件100粘接。配重件100与底座200连接,有利于在检测过程中,使底座200与被测结构的表面紧密贴合,被测结构的振动信号能够较好地通过底座200传递至传感器300,提高传感器300采集振动信号的准确性。
由于配重件100需要发挥配重功能,配重件100可以采用(相比于底座200)密度较大的材料制成。示例性地,配重件100可以采用铜合金材料。示例性地,底座200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并且,配重件100与底座200的材质不同,配重件100的共振频率位于听漏仪1000的探测频率范围之外,由于听漏仪1000探测的是输液管道在漏液时产生的声音振动,配重件100的共振频率位于听漏仪1000的探测频率范围之外,则意味着配重件100的共振频率至少与听漏仪1000的探测频率范围内对应的声音的共振频率不相等。因此,配重件不会干扰听漏仪1000采集探测频率范围内的振动信号。
如图3所示,底座200的头部210具有安装槽211,底部220背离头部210的接触面C用于与被测结构的表面接触。传感器300位于安装槽211内,传感器300用于采集来自被测结构的振动信号。示例性地,传感器300可以与底座200粘接,或者,传感器300可以与底座200螺纹连接。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配重件100与底座200直接接触,当配重件100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时,例如配重件100与其他物品(例如电线)碰撞或者摩擦产生振动信号,此振动信号通过配重件100传导至底座200,会影响传感器300采集被测结构的振动信号的准确性。
基于此,为了改善听漏仪的准确性,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听漏仪。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听漏仪1000还包括:弹性件400。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配重件100和底座200在第一方向X分别具有相对应的凹槽20和凸起10,凸起10在第二方向Y的长度小于凹槽20在第二方向Y的长度。凹槽20的槽壁和凸起10在第二方向Y上夹持有弹性件400。在第二方向上,至少部分配重件100位于弹性件400的一侧,至少部分底座200位于弹性件400的另一侧。
凹槽20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相应地,凸起10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本申请对凹槽20和凸起10的数量不做限定。其中,一个凹槽20可以位于配重件100上,一个凸起10可以位于底座200上;或者,一个凹槽20可以位于底座200上,一个凸起10可以位于配重件100上。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凹槽20可以包括第一凹槽212和第二凹槽111,凸起10可以包括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其中,第一凹槽212和第一凸起11位于底座200上,第二凹槽111和第二凸起12位于配重件100上,第一凸起11位于第二凹槽111内,第二凸起12位于第一凹槽212内,同时,第一凸起11与第二凹槽111不接触,第二凸起12与第一凹槽212不接触。
由于凸起10在第二方向Y的长度小于凹槽20在第二方向Y的长度,所以,当凸起10位于凹槽20内时,凸起10与凹槽20之间还围设出安装空间500。在第二方向Y上,安装空间500可以位于凸起10的上方(如图3所示),或者,安装空间500可以位于凸起10的下方。弹性件400可以位于安装空间500内,凹槽20的槽壁可以和凸起10在第二方向Y上夹持弹性件400。
需要说明的是,底座200和配重件100均为柱状结构,因此,为了便于底座200与配重件100装配,凹槽20为环形凹槽,则凹槽20与凸起10围出的安装空间500为环状的。相应地,弹性件400可以为O形圈。
需要说明的是,“凹槽20的槽壁”可以为第一凹槽212在第二方向Y上,靠近底座200一侧的槽壁;或者,“凹槽20的槽壁”可以为第二凹槽111在第二方向上,远离底座200一侧的槽壁。相应地,凹槽20的槽壁和凸起10在垂直方向第二方向Y上夹持有弹性件400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凹槽212在第二方向Y上靠近底座200一侧的槽壁和第一凸起11之间夹持弹性件400。此时,配重件100位于弹性件400的一侧(例如图3中弹性件400的上方),部分底座200(即底座200的底部220)位于弹性件400的另一侧(例如图3中弹性件400的下方);在另一种示例中,第二凹槽111在第二方向Y上远离底座200一侧的槽壁与第二凸起12之间夹持弹性件400。此时,部分配重件100位于弹性件400的一侧,底座200位于弹性件400的另一侧。
其中,配重件100具有一定的重量。在重力的作用下,配重件100能够挤压弹性件400,使弹性件400产生形变,从而实现配重件100与底座200之间的密封。并且,由于弹性件400产生形变,所以弹性件400能够对配重件100施加一个与配重件100的作用力方向相反的弹性恢复力,从而对配重件100起到缓冲作用。也就是说,当配重件100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例如配重件100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或者摩擦产生振动时,弹性件400有利于减弱配重件100对底座200的振动模态(振动模态是反应结构自身固有的特性,通常不仅包含振动频率,还包含振型)的影响,减小了听漏仪1000整体结构的谐振频率,从而避免干扰传感器300通过底座200收集振动信号(此处振动信号是由于声音振动引起的声波振动信号)。有利于提高听漏仪1000采集振动信号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20包括第一凹槽212和第二凹槽111。凸起10包括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底座200的头部210的周表面包括第一凹槽212和第一凸起11,且第一凹槽212位于第一凸起11靠近底座200的底部220的一侧,且与底部220相邻且连接。
配重件100包括连接孔110,连接孔110的孔壁包括第二凹槽111和第二凸起12,且第二凹槽111位于第一凸起11远离底部220的一侧。第二凸起12位于第一凹槽212内,第一凸起11位于第二凹槽111内。
通过上述设置,在移动听漏仪1000时,由于第二凸起12位于第一凹槽212内,第一凸起11位于第二凹槽111内,当拿起配重件100时,第一凸起11与第二凸起12可以相互抵接。需要说明的是,“相互抵接”是指:第二凸起12的端部与第一凸起11的端部抵接。所以底座200能够与配重件100卡接,从而整体移动,底座200与配重件100不会脱落或者掉落,有利于保护听漏仪10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凸起11包括外螺纹213,第二凸起12包括内螺纹112。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头部210的外螺纹213通过与连接孔110的内螺纹112配合,头部210可以旋转进入第二凹槽111内。此时,内螺纹112位于第一凹槽212,且内螺纹112靠近底座200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凹槽212围设出安装空间500。弹性件400可以位于安装空间500内,并且,弹性件400可以与连接孔110的内螺纹112接触。同时,内螺纹112可以挤压弹性件400,使弹性件400发生形变,弹性件400能够给配重件100施加一个反方向的弹性恢复力,从而起到缓冲作用。当配重件100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时,例如配重件100与其他物品碰撞或者摩擦从而产生振动时,弹性件400的缓冲作用能够减少配重件100产生的振动对底座200的振动模态的影响,减小了听漏仪1000整体结构的谐振频率,从而避免干扰传感器300收集振动信号。有利于改善配重件100与底座200直接接触,影响传感器300采集振动信号准确性的问题。并且,第一凹槽212能够对弹性件400起到限位的作用,有利于防止弹性件400移位或者脱出。
在底座200的实际制备过程中,可以在加工外螺纹213以后进一步加工出退刀槽,该退刀槽即为第一凹槽212。相似地,在配重件的实际制备过程中,可以在加工内螺纹112以后,进一步加工出退刀槽,该退刀槽即为第二凹槽111。
另外,在加工底座200和配重件100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凹槽111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以及控制第一凹槽212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来控制弹性件400的压缩量。示例性地,当弹性件400不变、第二凹槽111不变,当第一凹槽212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增加,则安装空间500的体积增大,从而使得弹性件400的压缩量减少;当第一凹槽212沿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减小,则安装空间500的体积减小,从而使得弹性件400的压缩量增加。同理,当弹性件400不变、第一凹槽212不变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凹槽111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进而控制弹性件400的压缩量。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有利于在生产加工时,按不同需求制作第一凹槽212或者第二凹槽111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制作弹性件400预压量不同的听漏仪1000,从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示例性的,弹性件400的压缩量的取值范围为20%-30%。例如,弹性件400的压缩量为20%、25%或者30%。当弹性件400的压缩量趋近于20%时,第一凹槽212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较大,便于实际加工制作,进而有利于提高底座200的制备效率。当弹性件400的压缩量趋近于30%时,配重件100所受的弹性恢复力较大,有利于进一步减少配重件100对底座200的振动模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传感器300采集振动信号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凸起12与第一凹槽212的槽底c在第一方向X上存在间隙,第二凸起12与底部220在第二方向Y上存在间隙。示例性地,可以在第二凸起12与第一凹槽212的槽底c之间设置一个弹性件400(图中未示出),如此,弹性件400能够使第二凸起12与第一凹槽212的槽底c在第一方向X上存在间隙,并且,弹性件400能够给第二凸起12沿第一方向X施加一个弹性恢复力。同时,可以在第二凸起12与底部220之间设置另一个弹性件400,如此,弹性件400能够使第二凸起12与底部220在第二方向Y上存在间隙,并且,弹性件400能够给第二凸起12沿第二方向Y施加一个弹性恢复力。通过上述设置,由于第二凸起12与第一凹槽212的槽底c在第一方向X上存在间隙,第二凸起12与底部220在第二方向Y上存在间隙,从而减小了配重件100对底座200的振动模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传感器300采集振动信号的准确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孔110的孔壁还包括接触面113,接触面113位于第二凸起12靠近底部220的一侧。接触面113、第一凹槽212的槽底c以及底部220三者均与弹性件400接触。第一凹槽212的槽壁b可以与底部220共面。接触面113为第二凸起12靠近底部220那一侧与弹性件400接触的平面或者曲面。示例性地,接触面113可以为斜面a。斜面a有利于底座200的头部210伸入配重件100的连接孔110中,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接触面113、第一凹槽212的槽底c以及底部220三者均与弹性件400接触”是指,接触面113与弹性件400接触、第一凹槽212的槽底c与弹性件400接触,并且底部220也与弹性件400接触。由于接触面113、第一凹槽212的槽底c以及底部220三者均与弹性件400接触,使得第二凸起12与底座200在第一方向X上和第二方向Y上均存在间隙。
另外,接触面113、第一凹槽212的槽底c以及底部220三者围设出的安装空间500有利于对弹性件400进行限位,防止弹性件400移位或者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头部210的周表面还包括限位槽214。配重件100还包括限位孔120,限位孔120与连接孔110连通,且与限位槽214相对设置,限位槽214与限位孔120的直径大小可以相同。听漏仪1000还包括限位件600,限位件600穿设于限位孔120和限位槽214内,限位件600用于限定配重件100和头部210相对转动。示例性地,限位件600可以包括插销,限位件600可以沿第一方向X依次插入限位孔120和限位槽214,限制安装好的底座200与配重件100发生相对转动,有利于防止装配完成后的配重件100与底座200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600与限位孔120螺纹连接,且限位件600与限位槽214在第二方向Y上存在间隙。示例性地,限位件600可以为螺钉,限位孔120可以为螺纹孔,如此,限位件600可以与限位孔120螺纹连接,有利于防止限位件600从限位孔120中脱出。一方面,限位件600与限位槽214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间隙,更有利于限位件600插入限位槽214中,有利于装配;另一方面,限位件600与限位孔120在第二方向上不具有间隙,有利于限定配重件100与底座200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防止底座200或者配重件100脱出。综上,限位件600旋进限位孔120,且插入限位槽214中,有利于限制安装好的底座200与配重件100发生相对转动,防止装配完成后的配重件100或者底座200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底座200还包括支撑凸起230,支撑凸起230位于底部220背离头部210的一侧。在听漏仪1000放置于被测结构的表面的情况下,底座200通过支撑凸起230支撑于被测结构的表面,支撑凸起230用于将声音振动通过底座200传导至传感器300。示例性地,支撑凸起230可以与底座200背离头部210的一侧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来自于被测结构表面的声音振动传导至支撑凸起230,然后由支撑凸起230传递至底座200,最终由底座200传递至传感器300上,进而被感应。支撑凸起230的设置能够较好地适应一些凹凸不平的被测结构的表面,进而有利于实现听漏仪1000在被测结构表面的稳定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凸起230为多个,且多个支撑凸起230围绕底座200的中心轴L均匀分布。底座200的中心轴L与听漏仪1000整体的中心轴L重合。此种分布方式通过多个支撑凸起230来支撑底部220,从而实现更稳定且均衡的支撑。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听漏仪1000的中心轴L为穿过底座200的顶部与底部220的中心点,在听漏仪1000放置于被测结构的表面的情况下,听漏仪1000的中心轴L为竖直线,该竖直线自上而下地穿过听漏仪1000的几何中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还包括听音杆700,底部220还包括通孔240,听音杆700与通孔240连接,听音杆700至少部分插入至被测结构内。即,听音杆700部分位于被测结构内,部分位于被测结构外。或者,听音杆700至少部分与被测结构接触。即,听音杆700部分与被测结构接触,部分不与被测结构接触。其中,在听漏仪1000放置于被测结构的表面上时,可以将听音杆700的至少部分插入被测结构内,听音杆700将振动信号依次传导至底座200和传感器300。在这种情况下,听音杆700的至少部分插入被测结构内,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进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听漏仪1000在被测结构表面上的放置。与此同时,听音杆700能够伸入到被测结构内部进行声音振动的拾取,进而将来自被测结构的声音振动更直接、更高效地传导至底座200,最终通过底座200传导至传感器300。在此种情况下,听音杆700不但发挥定位整个听漏仪1000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更直接、更高效地将声音振动从被测结构内传递至底座200,能够应对松软底面或者狭小空间管道的检测问题,提高了整个听漏仪1000的检测效果。
示例性地,听音杆700的第一端部可以与通孔240连接。听音杆700的第二端部可以为尖端结构,便于听音杆700插入被测结构的表面内。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听音杆700的第一端部与通孔240可拆卸相连,例如通孔240可以为螺纹孔,听音杆700的第一端部可以设置有螺纹,听音杆700可以与通孔240螺纹连接,此种连接方式能够在不需要听音杆700的场景下检测时,可以将听音杆700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电连接件800,电连接件800安装于连接孔110远离底座200的一端;且电连接件800与传感器300电连接。
示例性地,电连接件800可以包括航空头820和航空头基座810。航空头基座810可以安装于连接孔110远离底座200的一端,航空头820安装于航空头基座810上,并且航空头820部分位于连接孔110内部,部分位于连接孔110外部。航空头820具有电磁干扰少、安全可靠性高的优点。航空头820可以与传感器300电连接,同时航空头820可以与主机连接,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传感器300检测到的被测结构的振动信号会通过航空头820传输至主机,进而进行后续的分析处理及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听漏仪1000还可以包括隔音罩900,隔音罩900可以罩设于配重件100的外部,且与底座200相连。示例性地,隔音罩900的材质可以包括硅胶。隔音罩900有利于防止外部声音干扰传感器300检测被测结构的振动信号。同时,隔音罩900也能保护听漏仪1000,避免听漏仪1000发生碰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听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传感器,装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传感器用于通过所述底座的接触面采集来自被测结构的振动信号;
配重件;
其中,所述配重件和所述底座在第一方向分别具有相对应的凹槽和凸起,所述凸起在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接触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接触面;所述凹槽的槽壁和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夹持有弹性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配重件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所述底座包括头部、底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底部的一侧,且与所述底部邻接;
所述配重件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壁包括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底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听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包括外螺纹;所述第二凸起包括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听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底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存在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听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包括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底部的一侧;所述接触面、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以及所述底部三者均与所述弹性件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听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周表面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配重件还包括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连接孔连通,且与所述限位槽相对设置;所述听漏仪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和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定所述配重件和所述头部相对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听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孔螺纹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存在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听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位于所述底部背离所述头部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听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起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凸起围绕所述底座的中心轴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听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听音杆,所述底部还包括通孔,所述听音杆与所述通孔连接,所述听音杆至少部分插入至所述被测结构内。
11.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听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安装于所述连接孔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且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CN202311126044.4A 2023-09-01 2023-09-01 听漏仪 Pending CN1170301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26044.4A CN117030145A (zh) 2023-09-01 2023-09-01 听漏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26044.4A CN117030145A (zh) 2023-09-01 2023-09-01 听漏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0145A true CN117030145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02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26044.4A Pending CN117030145A (zh) 2023-09-01 2023-09-01 听漏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301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4505247A (ja) 超音波腐食監視センサ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05091791A2 (en) Fiber optic sensor for detecting partial discharge
US20230284536A1 (en) Piezoelectric vibration sensor
CN108613644B (zh) 一种极端环境下壁厚减薄测量的超声探头
CN117030145A (zh) 听漏仪
CN218211614U (zh) 一种压电式振动传感器结构
CN216051494U (zh) 一种钢梁与碳纤维板粘接强度的监测系统
CN210775583U (zh) 一种手机检测治具上用的导电模组
CN210051287U (zh) 压电式传感器
CN103562731B (zh) 加速度传感器
CN113503958A (zh) 宽频振动信号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装置
CN207730228U (zh) 一种压缩机的传感器固定支座
CN218885254U (zh) 带有压紧安装结构的压力表
CN219607984U (zh) 一种无线位移传感器
CN215003640U (zh) 一种可靠电气连接的终端
CN219266594U (zh) 光缆识别装置
CN218411364U (zh) 一种测试探头及油浸式变压器辅助油位计
CN211352444U (zh) 一种传声器静电激励法测试装置
CN214366036U (zh) 一种耐高压微音器的安装结构
CN214010524U (zh) 一种无线传输拾音器用辅助采集装置
CN218865825U (zh) 一种用于电位矩阵缺陷面检测及监测的柔性探头
CN210979373U (zh) 测漏仪传感器及压力管道漏点定位装置
CN215340355U (zh) 一种地震感应式加速度传感器装置
CN109580116B (zh) 具有两级缓冲结构的无线探头装置
CN214014456U (zh) 一种家用空腔式拾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