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29990A - 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29990A
CN117029990A CN202311008048.2A CN202311008048A CN117029990A CN 117029990 A CN117029990 A CN 117029990A CN 202311008048 A CN202311008048 A CN 202311008048A CN 117029990 A CN117029990 A CN 117029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ing sensor
signal information
weighing
sensor
outpu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080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柳强
邢小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0080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299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29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299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3/00Auxiliary devices for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3/01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weigh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Forc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一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一输出值;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二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二输出值;根据第一输出值和第二输出值按照预设的计算公式,确定出每个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将每个称重传感器对应的重量值分别与预设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从多个称重传感器中筛选出目标传感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确保能够精准地筛选出偏差值相同的称重传感器,以使得可以利用筛选出的目标称重传感器可以任意进行搭配使用,便于保证后续待称物能在任意位置进行准确称重。

Description

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在对长条状物品、载重汽车等进行称重时,必须要使用几个称重传感器进行配合使用,用于支撑称重托盘。以常见的地磅为例,地磅采用四个称重传感器,将其分别安装在支撑台的四个角。但我们把待称重的同一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所得到的重量值不一样,甚至最大会达到0.5%的偏差。因此,为了让保证让称重物品放置在地磅上的任意位置均能得到相同的重量值,本申请提出一种对称重传感器进行筛选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一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一输出值;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是指称重传感器处于空载状态;
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二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二输出值;其中,所述第二状态是指称重传感器处于负载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输出值和所述第二输出值按照预设的计算公式,确定出每个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
将每个所述称重传感器对应的重量值分别与预设值进行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从多个所述称重传感器中筛选出目标传感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一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一输出值的步骤包括;
将每个称重传感器与检测设备电连接,且检测设备向称重传感器输出电压;
电压输送至称重传感器后反馈至检测设备,以得到称重传感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
检测设备根据第一电信号信息进行计算分析,以得到第一输出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二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二输出值的步骤包括:
将特制重量的重物放置在称重传感器上;
将称重传感器电连接至检测设备,且检测设备向称重传感器输出电压;
电压输送至称重传感器后反馈至检测设备,以得到称重传感器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电信号信息;
检测设备根据第二电信号信息进行计算分析,以得到第二输出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重物的重量介于标准砝码满量程的20%-5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公式如下:
G=g/(g2-g1)
其中,G为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g为负载的数值,g2为第二输出值,g1为第一输出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称重传感器的失效概率和数据可行性,从众多个传感器中选出备选传感器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称重传感器的失效概率和数据可行性,从众多个传感器中选出备选传感器集合包括:
根据称重传感器数据可行性从缺省值范围内的称重传感器中筛选出第一传感器集合;
从所述第一传感器集合中选取失效概率大于失效阈值的传感器,得到第二传感器集合;
根据称重传感器重要性从所述第二传感器集合中筛选出所述备选传感器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分别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空载状态和负载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和第二电信号信息,之后再分别根据第一电信号信息和第二电信号信息分别得到第一输出值和第二输出值,然后再根据第一输出值和第二输出值按照预设的计算公式,确定出每个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最后将每个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与预设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筛选出目标称重传感器,确保能够精准地筛选出偏差值相同的称重传感器,以使得可以利用筛选出的目标称重传感器可以任意进行搭配使用,便于保证后续待称物能在任意位置进行准确称重。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相关技术中,由于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工作原理:弹性体(弹性元件,敏感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它表面的电阻应变片(转换元件)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S100、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一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一输出值;其中,第一状态是指称重传感器处于空载状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提及的“空载状态”是指称重传感器处在没有放置有称重物品的状态。
S200、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二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二输出值;其中,所述第二状态是指称重传感器处于负载状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提及的“第二状态”是指称重传感器处在放置有称重物品的状态。
S300、根据所述第一输出值和所述第二输出值按照预设的计算公式,确定出每个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
S400、将每个所述称重传感器对应的重量值分别与预设值进行比对。
S500、根据比对结果从多个所述称重传感器中筛选出目标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分别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空载状态和负载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和第二电信号信息,之后再分别根据第一电信号信息和第二电信号信息分别得到第一输出值和第二输出值,然后再根据第一输出值和第二输出值按照预设的计算公式,确定出每个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最后将每个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与预设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筛选出目标称重传感器,确保能够精准地筛选出偏差值相同的称重传感器,以使得可以利用筛选出的目标称重传感器进行搭配使用,便于保证后续待称物能在任意位置进行准确称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一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一输出值的步骤包括;将每个称重传感器与检测设备电连接,且检测设备向称重传感器输出电压;电压输送至称重传感器后反馈至检测设备,以得到称重传感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检测设备根据第一电信号信息进行计算分析,以得到第一输出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二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二输出值的步骤包括:将特制重量的重物放置在称重传感器上;将称重传感器电连接至检测设备,且检测设备向称重传感器输出电压;电压输送至称重传感器后反馈至检测设备,以得到称重传感器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电信号信息;检测设备根据第二电信号信息进行计算分析,以得到第二输出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重物的重量介于标准砝码满量程的20%-5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公式如下:
G=g/(g2-g1)
其中,G为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g为负载的数值,g2为第二输出值,g1为第一输出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根据称重传感器的失效概率和数据可行性,从众多个传感器中选出备选传感器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称重传感器的失效概率和数据可行性,从众多个传感器中选出备选传感器集合包括:根据称重传感器数据可行性从缺省值范围内的称重传感器中筛选出第一传感器集合;从所述第一传感器集合中选取失效概率大于失效阈值的传感器,得到第二传感器集合;根据称重传感器重要性从所述第二传感器集合中筛选出所述备选传感器集合。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对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下述以六个称重传感器筛选出四个重量值差值介于0~0.008克范围的称重传感器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首先,从六个称重传感器中拿出第一个称重传感器,之后将第一个称重传感器与检测设备电连接,此时检测设备向称重传感器输出5V的直流电压,并在电压输送至第一称重传感器后反馈至检测设备,以得到第一称重传感器在空载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然后检测设备根据第一电信号信息进行计算分析,以得到108克的第一输出值;
其次,将重量为10850克的重物放置在上述第一个称重传感器上,之后再将第一称重传感器电连接至检测设备,且检测设备向称重传感器输出5V的直流电压,并在电压输送至第一称重传感器后反馈至检测设备,以得到第一称重传感器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电信号信息,然后检测设备根据第二电信号信息进行计算分析,以得到3610克的第二输出值;
接着,检测设备会根据所述第一输出值和第二输出值按照预设的计算公式,确定出每个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即:第一个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为:G=10850/(3610-108)=3.098克,从而完成对第一个称重传感器的检测;
之后,对剩下的5个称重传感器进行检测,以得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为3.092克,第三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为3.093克,第四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为3.096克,第五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为3.13克,第六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为3.081克;
最后,再将第一至第六的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与预设值进行比对,此时符合重量值差值介于0~0.008克范围的称重传感器为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三称重传感器和第第四称重传感器。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7)

1.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一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一输出值;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是指称重传感器处于空载状态;
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二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二输出值;其中,所述第二状态是指称重传感器处于负载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输出值和所述第二输出值按照预设的计算公式,确定出每个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
将每个所述称重传感器对应的重量值分别与预设值进行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从多个所述称重传感器中筛选出目标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一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一输出值的步骤包括;
将每个称重传感器与检测设备电连接,且检测设备向称重传感器输出电压;
电压输送至称重传感器后反馈至检测设备,以得到称重传感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
检测设备根据第一电信号信息进行计算分析,以得到第一输出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并对所述第二电信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第二输出值的步骤包括:
将特制重量的重物放置在称重传感器上;
将称重传感器电连接至检测设备,且检测设备向称重传感器输出电压;
电压输送至称重传感器后反馈至检测设备,以得到称重传感器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电信号信息;
检测设备根据第二电信号信息进行计算分析,以得到第二输出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的重量介于标准砝码满量程的20%-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公式如下:
G=g/(g2-g1)
其中,G为称重传感器的重量值,g为负载的数值,g2为第二输出值,g1为第一输出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称重传感器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电信号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称重传感器的失效概率和数据可行性,从众多个传感器中选出备选传感器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称重传感器的失效概率和数据可行性,从众多个传感器中选出备选传感器集合包括:
根据称重传感器数据可行性从缺省值范围内的称重传感器中筛选出第一传感器集合;
从所述第一传感器集合中选取失效概率大于失效阈值的传感器,得到第二传感器集合;
根据称重传感器重要性从所述第二传感器集合中筛选出所述备选传感器集合。
CN202311008048.2A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 Pending CN1170299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08048.2A CN117029990A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08048.2A CN117029990A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29990A true CN117029990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27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08048.2A Pending CN117029990A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299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88348B1 (ko) 힘 플레이트의 3차원 캘리브레이션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5705917A (zh) 具有用于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模块的精密称量器或质量比较器
US20090057038A1 (en) Load cell-type electronic balance
US20240077352A1 (en) Digital load cell and weighing system
EP0299806A2 (en) Weighing device employing strain gauges
CN105675329B (zh) 一种车床静刚度测量装置
CN107144330A (zh) 一种双孔悬臂梁应变片的动态电子小型无人车衡
EP1457768B1 (en) Barycentric position measuring apparatus
CN107014472A (zh) 一种单孔悬臂梁应变片的动态电子小型无人车衡
US11215499B1 (en) Calib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00282520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Multiple Storage Units
CN113607248A (zh) 液压称重方法和液压称重设备
CN117029990A (zh) 一种称重传感器的筛选方法
US20080073159A1 (en)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KR101435104B1 (ko) 염도 및 액위 측정을 위한 하이브리드 측정장치
US8835779B2 (en) Coordinated ratiometric compensation for high-precision load-cells
JP4012469B2 (ja) 計量装置
CN109443503B (zh) 检测装置
CN208984185U (zh) 一种四脚秤及其压力感应电路
KR102538936B1 (ko) 개선된 정밀도를 갖는 전자 저울
CN115077793A (zh) 一种用于三维质心测量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17358703U (zh) 双输出称重传感器
JP2003035592A (ja) 計量装置
EP4286803A2 (en) Intelligent digital load cell transducer
US10215617B2 (en) Analog sensor with digital compensation fun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