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22754A - 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及捆扎机 - Google Patents

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及捆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22754A
CN117022754A CN202311133652.8A CN202311133652A CN117022754A CN 117022754 A CN117022754 A CN 117022754A CN 202311133652 A CN202311133652 A CN 202311133652A CN 117022754 A CN117022754 A CN 117022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pping
welding
tape
module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336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向荣
邵泽强
巩文宇
方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Xinxingr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Xinxingr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Xinxingr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Xinxingr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336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227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22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227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2Means for controlling tension of bind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0Means for compressing or compacting bundles prior to bund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及捆扎机。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包括:送带收带工序,捆扎机输送打包带以使得打包带围绕在待捆扎的货物的外表面;拉紧工序,拉紧打包带直至打包带所受的拉力达到预设拉力值;拉长工序,继续对打包带施加拉力,以使得打包带产生的拉伸延长量达到预设拉长值△L;切断焊接工序,切断打包带并对打包带重叠在一起的两端部进行焊接处理。实现提高捆扎紧实度以提高捆扎质量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及捆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捆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及捆扎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货物在运输前,通常需要通过打包带进行打包处理。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778771 A公开了一种具有改进拉紧、密封和馈送装置的包装机,采用具有浮动功能的包装头进行打包,但是,依然存在打包带受力不均衡的情况。而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2722388A、CN111392093A、CN211002019U所公开的捆扎机头能够实现双向拉动打包带,以使得打包带受力均匀,进而使得待捆扎物品的各个面能够更加有效的被打包带勒紧。而在使用过程中,使用的打包带通常采用PET等塑料材料制成,在捆扎打包过程中,打包带勒紧在待捆扎物品的外表面上并拉紧达到预设的拉力值后,便可以对打包带的两端部进行切断和焊接,完成打包带捆扎在货物的表面。但是,在完成打包后,因打包带仅是所受的拉力达到的拉力值,因打包带的弹性形变特性不同,而导致打包带发生的弹性形变量存在差异。具体的,参考图1所示,不同的打包带在受力相同的情况下,因弹性形变量有差异,导致完成捆扎打包后,打包带因弹性回缩量有差异而出现打包带未能有效勒紧货物的情况,使得货物捆扎的不紧实而出现捆扎松垮导致捆扎质量下降且捆扎可靠性较低。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提高捆扎紧实度以提高捆扎质量和可靠性的技术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及捆扎机,实现提高捆扎紧实度以提高捆扎质量和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包括:
送带收带工序,捆扎机输送打包带以使得打包带围绕在待捆扎的货物的外表面;
拉紧工序,拉紧打包带直至打包带所受的拉力达到预设拉力值;
拉长工序,继续对打包带施加拉力,以使得打包带产生的拉伸延长量达到预设拉长值△L;
切断焊接工序,切断打包带并对打包带重叠在一起的两端部进行焊接处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捆扎机,包括包装斜槽和机头;所述机头被配置成与所述包装斜槽配合形成用于输送打包带的输送通道、并还用于输送并焊接打包带;所述机头设置有拉紧机构,所述拉紧机构被配置对围绕货物外的打包带做拉紧处理以使得打包带所受的拉力达到预设拉力值;所述机头还设置有拉长机构,所述拉长机构被配置呈对达到预设拉力值的打包带做拉长处理。
通过在捆扎打包过程中,在对打包带进行拉紧处理后,利用打包带弹性形变具有回缩的功能,进一步的对拉紧的打包带进行拉长处理,利用打包带被额外拉出的部分的弹性形变的回缩量,以补偿因打包带在机头中吊拉产生的余量以及货物受挤压产生的回缩量而导致打包带产生的松弛量,进而确保货物被打包带紧实的捆扎,实现提高捆扎紧实度以提高捆扎质量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捆扎机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捆扎机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中捆扎机头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焊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焊接模块的剖视图之一;
图6为图1中焊接模块的剖视图之二;
图7为图1中焊接模块的剖视图之三;
图8为图4中焊接模块的去掉检修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焊接模块的剖视图之四;
图10为图9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4中焊接模块处于维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安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5为图1中安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6为图1中送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7为图1中送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8为图16中送带模块处于检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6中送带模块去掉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6中第二检测开关、第二压板和安装块的组装图;
图21为现有技术中打包带捆扎打包过程中所受拉力与形变量的比例曲线图;
图22为本申请中打包带捆扎打包过程中所受拉力与形变量的比例曲线图;
图23为本申请中捆扎机的结构原理图之一;
图24为本申请中捆扎机的结构原理图之二;
图25为本申请中捆扎机的结构原理图之三;
图26为本申请中捆扎机的结构原理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包括:
送带收带工序,捆扎机输送打包带以使得打包带围绕在待捆扎的货物的外表面。
具体的,在送带收带工序下,捆扎机将打包带先围绕货物的外周布置,然后,再进行收紧使得的打包带贴靠在货物的外表面。
拉紧工序,拉紧打包带直至打包带所受的拉力达到预设拉力值。
具体的,在拉紧工序围绕货物外表面的打包带被施加外力拉紧,打包带将紧贴在货物的表面并对货物产生一定的压力。拉紧工序下,打包带被持续施加外力直至打包带所受的拉力达到预设拉力值F1,而对于预设拉力值F1的设定,则可以根据具体打包货物的情况下进行设计。针对货物完成打包后,对于处于有效的打包状态下的货物而言,货物将持续被打包带施加拉紧力以维持货物处于有效的捆扎状态,为此,预设拉力值F1可以为打包带需要满足货物被有效捆扎状态下所产生的持续拉紧力,也就是为了满足货物储存、运输中的安全,打包带保留的持续拉紧力。
拉长工序,继续对打包带施加拉力,以使得打包带产生的拉伸延长量达到预设拉长值△L。
具体的,在完成拉紧工序后,打包带将紧贴在货物的表面,此时,打包带还未从捆扎机上完全脱离出。即打包带虽然对货物产生的拉力,但是,捆扎机的机头与货物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此时,如果打包带从机头中脱离出后,会产生打包带发生松弛。与此同时,打包带拉紧后,因货物受打包带的挤压,货物之间的间隙也会减小,会产生打包带发生松弛。
因此,至少上述两个原因会导致拉紧处理后的打包带发生松弛,为此,在完成拉紧工序后,进一步的对打包带进行拉长工序。拉长工序则将对打包带继续施加拉力,以使得打包带发生进一步的弹性形变被进一步的拉长直至拉伸延长量达到预设拉长值△L。
切断焊接工序,切断打包带并对打包带重叠在一起的两端部进行焊接处理。
具体的,在对打包带进行拉长处理以后,对打包带进行焊接和切断等操作,具体可以参考常规打包过程中打包带切断和焊接的过程,在此不做限制。打包带完成焊接切断后,依靠其自身产生弹性变形会对货物提供持续且有效的捆扎力,以确保货物被有效的捆扎牢靠。
完成切断焊接工序后,打包带从捆扎机的机头中脱离出并贴靠在货物的对应的表面上。
参考图21所示,为常规技术中打包带进行捆扎打包后,打包带的受力或弹性变形变化量。根据打包带的变形量与受拉力的曲线可知,打包带在受力初期,变形量与所受拉力基本呈正比,而在打包带所受的拉力达到一定拉力值后,打包带继续增加拉力所产生的变形量显著增大直至打包带被拉断。
而对于不同批次生产的打包带其变形量与受拉力的曲线是有差异的,以图中打包带S1和打包带S2为例。其中,要对货物起到有效捆扎的前提下,打包带捆扎在货物表面上后,打包带所受的最小有效拉力值为F0。
打包带S1在拉力增加量小但变形量大的位置所受的拉力要比打包带S1在拉力增加量小但变形量大的位置所受的拉力小。
以打包带S1能够有效捆扎货物所设计的原始拉力F`为例,针对打包带S1通过捆扎机施加拉力值F`,然后,打包带S1完成焊接和裁断,打包带S1从捆扎机中脱离出。此时,打包带S1因松弛会产生原始回缩量为△L`。相应的,打包带S1捆扎在货物表面其所受的拉力为FS1,FS1大于F0,所以打包带S1处于有效捆扎的状态。
同一捆扎机采用打包带S2对同样的货物进行捆扎时,因所设定的原始拉力F`不变,所以,打包带S2从捆扎机中脱离出后,因松弛产生与打包带S1基本相同的回缩量即△L`。但是,打包带S2捆扎在货物表面其所受的拉力为FS2显然已经低于F0,所以打包带S2则不能将货物有效的捆扎牢靠。
参考图22所示,为采用本申请货物捆扎打包方法打包带进行捆扎打包后,打包带的受力或弹性变形变化量。同样的,以不同批次生产的打包带S1和打包带S2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相同类的货物被有效捆扎所需要的打包带受的拉力不同。为此,将预设拉力值F1与对应的货物相匹配,即为货物完成打包后打包带满足货物被有效捆扎状态下所产生的持续拉紧力。其中,预设拉力值F1可以不小于最小有效拉力值F0。
在实际捆扎操作过程中,以打包带S1为例,打包带S1在拉紧工序下,打包带S1所受拉力达到F1,然后,进行拉长工序。拉长工序下,打包带S1被进一步的拉长△L,此时,打包带S1所受的拉力增大量较小。然后,打包带S1完成焊接和裁断并从捆扎机中脱离出。此时,打包带S1因松弛会产生原始回缩量为△L`。相应的,打包带S1捆扎在货物表面其所受的拉力为FS1,FS1大于F0,所以打包带S1处于有效捆扎的状态。
同样的,对于打包带S2。打包带S2在拉紧工序下,打包带S2所受拉力达到F1,然后,进行拉长工序。拉长工序下,打包带S2被进一步的拉长△L,此时,打包带S2所受的拉力增大量较小。然后,打包带S2完成焊接和裁断并从捆扎机中脱离出。此时,打包带S2因松弛会产生原始回缩量为△L`。相应的,打包带S2捆扎在货物表面其所受的拉力为FS2,FS2大于F0,所以打包带S2也处于有效捆扎的状态。
这样,便可以在捆扎过程中,不会因不同批次的打包带自身弹性变形特性有差异,而导致捆扎质量参差不齐,以确保货物能够获得良好的捆扎。并且,利用额外拉出的打包带部分的弹性形变的回缩量,以补偿因打包带在机头中吊拉产生的余量以及货物受挤压产生的回缩量而导致打包带产生的松弛量,进而确保货物被打包带紧实的捆扎。
其中,为了方便快速的获得△L的数值,则可以根据货物的外周长来估算△L的数值,即待捆扎的货物的外周长为L0;△L:L0=(1-5):400。或者,△L的取值不小于打包带在机头中吊拉产生的余量以及货物受挤压产生的回缩量。
一实施例中,对于所述拉紧工序而言,其具体为:对打包带的两端部分别施加拉力;拉紧工序中打包带所受的拉力增量与打包带的拉伸延长量的比为k1;所述拉长工序具体为:对打包带的两端部分别施加拉力;拉长工序中打包带所受的拉力增量与打包带的拉伸延长量的比为k2;其中,k1>k2。
具体的,通过对打包带的两端部分别施加拉力,使得打包带能够均衡的捆扎在货物外,以减少摩擦力导致打包带受力不均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打包捆扎的质量。
另外,在打包带从捆扎机上脱离后,打包带紧贴在货物的外表面,并且,打包带对货物的棱角产生压力。
具体的,在打包带从捆扎机中完全脱离出并捆扎贴近在货物的外表面后,由于打包带额外拉长的部分补偿了打包带因打包带在机头中吊拉产生的余量以及货物受挤压产生的回缩量,所以使得打包带捆扎在货物表面后,打包带自身始终对货物具有持续拉紧力,进而使得打包带对货物的棱角始终产生压力以捆紧货物。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货物捆扎打包方法,为了实现上述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对于对于捆扎机而言进行如下结构设计和改进。
如图23所示,捆扎机包括包装斜槽100和机头200;所述机头被配置成与所述包装斜槽配合形成用于输送打包带的输送通道、机头中配置有送带模块2和焊接模块3,通过送带模块2完成打包带在输送通道中送带,而焊接模块3则可以对打包带进行焊接和切断处理。
所述机头设置有拉紧机构210,所述拉紧机构被配置对围绕货物外的打包带做拉紧处理以使得打包带所受的拉力达到预设拉力值;
所述机头还设置有拉长机构220,所述拉长机构被配置呈对达到预设拉力值的打包带做拉长处理。
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货物1000移动到包装斜槽100和机头200所形成的输送通道中,通过送带模块2将打包带沿着输送通道中输送进行送带操作,以使得打包带围绕在货物的外周圈。
然后,拉紧机构210对打包带进行拉紧处理,拉紧机构20在拉紧打包带的过程中,打包带从包装斜槽100中脱离出并紧贴在货物的表面。拉紧机构20对打包带施加拉力直至达到预设拉力值。
拉长机构220进一步的动作将对打包带持续施加外力,以使得打包带被进一步的拉长。拉长机构220动作过程中,打包带还未从捆扎机上完全脱离出。即打包带虽然对货物产生的拉力,但是,捆扎机的机头与货物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此时,如果打包带从机头中脱离出后,会产生打包带发生松弛。与此同时,打包带拉紧后,因货物受打包带的挤压,货物之间的间隙也会减小,会产生打包带发生松弛。
打包带在机头中吊拉产生的余量以及货物受挤压产生的回缩量导致拉紧处理后的打包带在从机头中脱离出后会发生松弛。为此,在完成拉紧后,可以进一步的对打包带进行拉长工序。拉长机构220则将对打包带继续施加拉力,以使得打包带发生进一步的弹性形变被进一步的拉长直至拉伸延长量达到预设拉长值△L。
其中,对于机头200配置有拉紧机构210和拉长机构220的方式可以有多种结构,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所述机头还包括:安装模块1、送带模块2和焊接模块3。所述安装模块包括安装基座,所述送带模块中形成送带通道并被配置成输送打包带;所述焊接模块被配置成切断和焊接打包带;其中,所述焊接模块和所述送带模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上且所述焊接模块和所述送带模块之间可相对移动。
一实施例中,对于拉紧机构而言,其可以为独立的部件,即所述拉紧机构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焊接模块和所述送带模块相互远离以使得打包带所受的拉力达到预设拉力值。
具体的,所述拉紧机构为设置在所述焊接模块和所述送带模块之间的第一伸缩机构,在送带模块完成送带操作后,第一伸缩机构动作,以使得焊接模块3和送带模块2相互远离,以达到拉紧打包带的目的。
而对于拉长机构220而言,则可以为设置在第一伸缩机构移动部上的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移动部连接在所述焊接模块或所述送带模块上。具体的,在拉紧机构210通过第一伸缩机构完成打包带的拉紧动作后,拉长机构220通过第二伸缩机构动作,使得焊接模块3和送带模块2之间进一步的相对远离,以对打包带进行拉长处理。
其中,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可以为气缸或电推杆等器件。
或者,如图24所示,送带模块2包括送带机壳21、送带轮22和送带电机23,所述送带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送带机壳中,所述送带轮与所述送带机壳之间形成所述送带通道,所述送带电机被配置成正向转动驱动所述送带轮转动送带,所述送带电机还被配置成在所述拉紧机构动作后反向转动驱动所述送带轮拉长打包带;其中,所述送带轮和所述送带电机形成所述拉长机构。
具体的,对于拉出模块而言,其集成在送带模块2中,借助送带模块2中的送带电机带动送带轮反转,以实现对打包带进行拉长处理。
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拉长机构而言,其可以为独立的部件,同样的,基于图24所示,送带轮和送带电机可以作为拉紧机构来使用,相应的,拉长机构则采用伸缩机构来驱动焊接模块3和所述送带模块2相互远离以达到拉长打包带的目的。
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对于拉紧机构210与所述拉长机构220可以集成为同一个模块,其包括电机13和滚珠丝杠14;
所述安装基座上设置有可滑动地滑动座12,所述滚珠丝杠螺纹连接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焊接模块或所述送带模块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上;
所述电机被配置成驱动所述滚珠丝杠转动以使得所述焊接模块和所述送带模块相互远离以拉紧打包带至所受的拉力达到预设拉力值,并还被配置成继续驱动滚珠丝杠转动以拉长打包带。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送带模块2完成送带操作后,电机13驱动滚珠丝杠转动,以使得滑动座在安装基座上滑动,进而实现焊接模块3和送带模块2相对远离以拉紧打包带。而在打包带达到预设拉力值后,电机13继续驱动滚珠丝杠转动,以使得打包带进一步的被拉长设定的距离。
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所述机头还包括:外壳230、第二送带轮240、焊接模块3和第二电机(未图示),所述第二送带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焊接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二送带轮的外周形成所述送带通道;
所述第二电机被配置成正向转动驱动所述第二送带轮输送打包带,所述第二电机还被配置成反向转动以先拉紧打包带再被拉长打包带;其中,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二送带轮构成集成为同一模块的所述拉紧机构和所述拉长机构。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二电机正转以驱动第二送带轮240转动实现送带操作。并且,在完成送带操作后,第二电机反转,进而通过第二送带轮240反转对打包带反转拉拽,第二电机反转过程中打包带所受的拉力将达到预设拉力值。然后,第二电机将持续反转,以使得打包带被继续拉拽伸长直至新增的伸长量达到预设拉长值。
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第二送带轮240而言可以为单独一个转轮,或者,为了提高对打包带的拉紧力,第二送带轮240可以包括第一带轮241和第二带轮242,第二电机正转以驱动第一带轮241送带,第二电机反转通过第二带轮242反转对打包带进行拉紧和拉长。
实施例二,基于上述实施例一,对于捆扎机头而言,如图1所示,其通常包括安装模块1、送带模块2和焊接模块3。其中,安装模块1作为承载部件用于安装送带模块2和焊接模块3,并且,捆扎机头通过安装模块1装配到捆扎机上。送带模块2则是用于驱动打包带输送前进,送带模块2驱动打包带穿过焊接模块3并绕货物一周后,打包带的端部经由送带模块2导向再回到焊接模块3中。而焊接模块3则对打包带在其内部形成的重叠区域进行焊接和切断,以使得打包带收尾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捆扎在货物的表面。
有关打包带经由送带模块2输送以及经由焊接模块3切断焊接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常规技术,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针对捆扎机头中安装模块1、送带模块2和焊接模块3三个模块的结构改进设计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针对焊接模块3而言,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因焊接模块3需要对打包带进行焊接,焊接模块3所配置的运动部件以及在焊接过程中打包带产生的碎屑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清理。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快捷的维护清理焊接模块3,而无需对焊接模块3进行过度的拆卸,针对焊接模块3进行如下结构设计。
如图4-图12所示,焊接模块3包括焊接机壳31、主轴32、夹紧机构33、焊接机构34和驱动部件一35;焊接机壳31包括壳体311和检修盖板312,壳体311的一表面设置有安装凹槽3111,安装凹槽3111在壳体311的表面形成检修口(未标记),检修盖板312设置在壳体上并被配置成遮盖住所述检修口,检修盖板312包括第一检修板3121,第一检修板3121的上端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主轴32横向布置并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311上,主轴32上设置有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2,第一凸轮321和第二凸轮322位于安装凹槽3111中;焊接机构34包括相对布置的动焊接块341和静焊接块342,夹紧机构33包括相对布置的滑动夹紧块331和固定夹紧块332;夹紧机构33、焊接机构34设置在在焊接机壳31上,检修盖板312被配置成关闭状态下遮盖在第一凸轮321、第二凸轮322和动焊接块341的外侧;电机13被配置成驱动主轴32转动,第一凸轮321被配置成驱动动焊接块341靠近静焊接块342,第二凸轮322被配置成驱动滑动夹紧块331靠近固定夹紧块332;
其中,焊接模块3和送带模块2设置在安装基座11上,且焊接模块3和送带模块2之间可相对移动。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夹紧机构33用于在对打包带进行拉紧以及焊接切断时对打包带进行压紧处理,而当需要压紧打包带时,主轴32转动以使得第二凸轮322压动滑动夹紧块331靠近固定夹紧块332,以使得所述打包带夹在滑动夹紧块331和固定夹紧块332之间。对于焊接机构34在使用中对位于动焊接块341和静焊接块342之间打包带的重叠部分进行焊接处理,在焊接前,通过所述转轴转动使得动焊接块341靠近静焊接块342方向移动,以使得打包带重叠的部分夹在动焊接块341和静焊接块342之间。
而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对于动焊接块341而言,因焊接损耗需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和更换,同样的,在输送打包带和焊接打包带的过程中,打包带产生的碎屑也会存在安装凹槽3111内。
当需要进行维护动焊接块341以及清理安装凹槽3111内的碎屑时,则可以采用翻转打开检修盖板312的方式,以打开检修口暴露出位于安装凹槽3111中的动焊接块341,以无需过多的拆卸焊接模块3便可以单独对动焊接块341进行维修和更换。同时,在打开检修盖板312后,由于检修口的底部区域暴露在外面,操作人员能够对安装凹槽3111内的碎屑进行清理,进而达到减少拆卸部件甚至达到免拆维护的效果。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对于安装凹槽3111中的运动部件当需要加注润滑油时,也可以翻转打开检修盖板312,以方便操作人员对凸轮、主轴32等部件加注润滑油。
由于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二凸轮、所述滑动夹紧块和所述动焊接块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中并位于所述检修口形成的检修区域内,这样,仅需要在焊接机壳上将检修盖板拆卸下,便可以在所述检修口所形成的检修区域内对所述安装凹槽中的全部的运动部件进行检修和维护。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出现检修盖板312在送带过程中因外力而随意的打开,焊接模块3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被配置成对检修盖板312施加翻转闭合的弹力。
具体的,检修盖板312在不受外力时,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检修盖板312处于常闭的状态,即检修盖板312遮盖住整个检修口。
在正常送带的过程中,检修盖板312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处于闭合的状态,此时,检修盖板312遮盖住所述检修口。一方面确保送带的顺畅可靠性,另一方面以确保使用安全可靠性。
通过在焊接模块的焊接机壳上设置有可以翻转打开的检修盖板,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当需要维修操作时,仅需要打开检修盖板便可以暴露出动焊接块所在位置,以方便操作人员更好维护动焊接块,并且,在打开检修盖板后,还方便操作人员对转轴上的凸轮以及安装凹槽内的碎屑进行清洁维护,进而无需将焊接模块拆解开,有效的降低了维护的难度,以提高维修便利性。
进一步的,对于夹紧机构33而言,其至少包括布置在壳体311下部的两个下夹紧机构3301,每个下夹紧机构3301包括上下相对布置的滑动夹紧块331和固定夹紧块332;下夹紧机构3301位于主轴32的下方,焊接机构34位于两个下夹紧机构3301之间;第一检修板3121还被配置成关闭状态下遮盖在下夹紧机构3301的滑动夹紧块331的外部。
具体的,对于下方的两个下夹紧机构3301而言,其用于在焊接打包带的过程中,对打包带进行夹紧,以确保打包带重叠的部分能够被焊接机构34焊接在一起。两个下夹紧机构3301分布在焊接机构34的两侧,进而在打开检修盖板312后,还可以同时将两个下夹紧机构3301暴露出,以方便操作人员对两个下夹紧机构3301的滑动夹紧块331进行维护。
一实施例中,对于下夹紧机构3301中滑动夹紧块331和固定夹紧块332的安装位置关系,以及焊接机构34中动焊接块341、静焊接块342的安装位置关系,进行如下设计。
滑动夹紧块331和动焊接块341均设置在安装凹槽3111中,将下夹紧机构3301的滑动夹紧块331位于对应的固定夹紧块332的上方,动焊接块341位于静焊接块342的上方;下夹紧机构3301的固定夹紧块332以及静焊接块342设置在第一检修板3121的下端部;主轴32上设置有第三凸轮323,第三凸轮323被配置成驱动第一检修板3121转动。
具体的,滑动夹紧块331和动焊接块341设置在安装凹槽3111中并通过对应的凸轮驱动实现在安装凹槽3111中滑动以靠近固定夹紧块332和静焊接块342。可知的是,参考常规技术方案,滑动夹紧块331和动焊接块341在不受凸起挤压的情况下,可以依靠弹簧实现复位。即在不受凸轮挤压推动的情况下,滑动夹紧块331与固定夹紧块332相互远离,同样的,动焊接块341与静焊接块342相互远离。
其中,由于固定夹紧块332和静焊接块342设置在第一检修板3121的下端部,在打包带围绕货物一周并完成焊接操作后,主轴32转动以通过第三凸轮323将第一检修板3121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顶开,进而使得打包带从固定夹紧块332和静焊接块342的表面滑落脱离。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第一检修板3121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起到遮盖动焊接块341等运动部件方便后期检修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起到安装固定夹紧块332和静焊接块342满足零部件安装的要求。并且,配合第三凸轮323的驱动,可以实现在完成焊接操作后,释放捆扎在货物外表面的打包带。第一检修板3121的功能多样化,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更有利于缩小整体体积。
更进一步的,壳体31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上下布置的进带孔3101和进带缺口3102,壳体311的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出带缺口3103;第一检修板3121的下端部设置有安装托板3122,下夹紧机构3301的固定夹紧块332和静焊接块342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托板3122上;第一检修板3121的下部还设置有通孔3120,焊接模块3还包括转动板3123,转动板3123的上端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转动板3123的下端部设置有间隔片3124;主轴32上设置有第四凸轮324,第四凸轮324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第转动板检修板转动;其中,在第一检修板3121和转动板3123均处于关闭状态下,安装托板3122遮盖在进带缺口3102和出带缺口3103的下部,间隔片3124插在通孔3120中并位于动焊接块341和静焊接块342之间,间隔片3124被配置成引导从进带孔3101进入的打包带从间隔片3124上表面导向输送至出带缺口3103处。
具体的,焊接机壳31在靠近送带模块2的一侧配置有进带孔3101和进带缺口3102,焊接机壳31在远离送带模块2的一侧配置有出带缺口3103。从送带模块2输送的打包带经由进带孔3101进入到焊接机壳31中并经由出带缺口3103输出进入到捆扎机中的包装斜槽中输送以围绕货物一周,最后经由送带模块2导向使得打包带经由进带缺口3102再次进入到焊接机壳31中,并在动焊接块341、静焊接块342形成打包带的重叠区域。
如图9-图12所示,在送带过程中,转动板3123处于关闭的状态,使得间隔片3124位于动焊接块341和静焊接块342之间,进而在动焊接块341和静焊接块342之间间隔形成上下两条通道。打包带从进带孔3101输入后从间隔片3124的上表面输送至出带缺口3103处,而打包带围绕货物一周后,经由进带缺口3102进入并输送到间隔片3124的下方,打包带在间隔片3124的上下部位形成重叠部。
其中,在完成打包带的送带操作后,进行焊接前,主轴32转动以通过第四凸轮324推动转动板3123朝外转动,以使得间隔片3124从动焊接块341和静焊接块342之间脱离出,这样,重叠在一起的打包带便可以通过焊接机构挤压并焊接在一起。
而为了方便打包带在焊接机壳31中顺畅的输送,参考图9中下夹紧机构3301在图中的方位。位于图9左侧比邻进带孔3101的滑动夹紧块331上设置有穿带孔3311,间隔片3124倾斜布置两个滑动夹紧块331之间,间隔片3124的上端部比邻穿带孔3311的下边缘。
具体的,所述打包带穿带过程中,从进带孔3101输入的打包带经由穿带孔3311穿过左侧的滑动夹紧块331并经由间隔片3124的表面导向穿过右侧下夹紧机构3301中滑动夹紧块331和固定夹紧块332之间的间隔从出带缺口3103输出。打包带围绕货物一周并再次经由进带缺口3102进入到左侧的下夹紧机构3301中滑动夹紧块331和固定夹紧块332之间的间隔,最终打包带的自由端部输送至间隔片3124与静焊接块342之间的区域完成送带。
而为了对打包带的自由端部进行定位,在间隔片3124的下端部的下方还设置有限位挡块3125,限位挡块3125设置在安装托板3122上并位于静焊接块342和对应侧的固定夹紧块332之间。
具体的,限位挡块3125布置在间隔片3124与静焊接块342的同一侧,进而可以通过限位挡块3125的侧表面对进入到间隔片3124与静焊接块342之间的打包带的自由端部进行限位。
另外,为了顺畅的引导打包带从间隔片3124的上表面输送至出带缺口3103处,限位挡块3125的上方还设置有引导块3112,引导块3112设置在安装凹槽3111并位于动焊接块341和对应侧的滑动夹紧块331之间,引导块3112的底面形成导向面(未标记),所述导向面被配置成沿所述打包带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具体的,引导块3112和限位挡块3125之间形成导向的通道,使得打包带从间隔片3124的上表面输送经由引导块3112的导向面和限位挡块3125的上表面导向进入到右侧的下夹紧机构3301处并最终从出带缺口3103输出。
又进一步的,为了有效的拉紧打包带,焊接机壳31的顶部设置有导带通道3113,所述导带通道被配置成引导打包带输送进入到送带模块2中;夹紧机构33还包括一上夹紧机构3302,上夹紧机构3302位于主轴32的上方,上夹紧机构3302包括上下相对布置的固定夹紧块332和滑动夹紧块331,上夹紧机构3302被配置成夹紧经由导带通道3113中的打包带;
检修盖板312还包括第二检修板3126,第二检修板3126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311上并位于第一检修板3121的上方,第二检修板3126被配置成遮盖在上夹紧机构3302的滑动夹紧块331的外部。
具体的,为了方便对顶部配置的上夹紧机构3302进行维修,检修盖板312还包括第二检修板3126,第二检修板3126可以采用螺钉等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安装在壳体311上并遮盖在检修口上。
以下结合附图5-图7对打包带在送带、拉紧和焊接过程中焊接模块3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输送打包带的过程中,第一检修板3121和转动板3123均处于关闭的状态,此时,间隔片3124间隔在动焊接块341和静焊接块342之间,打包带从进带孔3101输入依次经过穿带孔3311、间隔片3124的上表面、右侧的下夹紧机构3301形成的夹紧空间从出带缺口3103输出至外部的包装斜槽;从包装斜槽输送的打包带绕货物一周经由送带模块2导向从进带缺口3102进入并经由左侧的下夹紧机构3301形成的夹紧空间输送至间隔片3124的下方并被限位挡块3125限位阻挡。
如图6所示,在对打包带进行拉紧前,主轴32转动通过第四凸轮324使得转动板3123向外翻转,以使得间隔片3124从动焊接块341和静焊接块342之间脱离出。同时,上夹紧机构3302和左侧的下夹紧机构3301夹持住打包带,便可以对打包带进行拉紧处理。拉紧打包带的过程中,送带模块2和焊接模块3相互分离,以使得打包带勒紧在货物的表面。在打包带勒紧后,便可以进行焊接操作,利用动焊接块341和静焊接块342相互配合使得打包带重叠的部分焊接在一起。
如图7所示,完成焊接后,打包带需要从焊接模块3中脱离出,此时,主轴32转动以通过第三凸轮323驱动第一检修板3121向外翻转,进而使得打包带从安装托板3122上安装的固定夹紧块332和静焊接块342表面滑落,进而实现打包带与焊接模块3分离。
某些实施例中,对于焊接机构34的表现实体可以采用加热焊接或摩擦焊接等方式。
采用加热焊接方式下,动焊接块341上设置有电加热部件(未图示),电加热部件对打包带重叠的部分进行加热焊接。
采用摩擦焊接方式下,动焊接块341和静焊接块342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摩擦凸起(未标记),焊接模块3还包括驱动部件二343,驱动部件二343被配置成驱动动焊接块341相对于静焊接块342往复摩擦。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小型化紧凑化设计的要求,对于焊接模块3上配置的驱动部件一35和驱动部件二343而言可以安装在壳体311的背部。为此,壳体311的背部设置有安装支架3114,驱动部件一35和驱动部件二343设置在安装支架3114上。
具体的,驱动部件一35和驱动部件二343通过壳体311背部的安装支架3114进行安装固定,壳体311还进一步的通过安装支架3114固定安装在安装模块1上,这样,充分的利用前后厚度方向上的空间来安装驱动部件一35和驱动部件二343,进而缩小左右长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量。
如图13所示,为了确保夹紧机构33、焊接机构34中的活动部件能够可靠的在安装凹槽3111中滑动,还可以在主轴32的上下分别设置有安装护板3115,安装护板3115将在滑动夹紧块331和动焊接块341的外侧进行遮挡保护。这样,在维修时,操作人员打开检修盖板312后,进行需要将对应位置处的安装护板3115拆下,就可以对滑动夹紧块331和动焊接块341进行更换维修。
优选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清理安装凹槽3111内碎屑的频率,安装凹槽3111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气嘴3116,第一气嘴3116被配置成朝下吹气。
具体的,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检修板3121和转动板3123会间歇性的打开以检修口。此时,第一气嘴3116通气并朝下吹气,以在第一检修板3121和转动板3123打开时,利用第一气嘴3116的吹气将碎屑及时的从安装凹槽3111中吹出。这样,一方面能够减少操作人员清理安装凹槽3111内部碎屑的频率,另一方面碎屑对安装凹槽3111中运动部件造成的磨损减小,进而减少维护和更换的频率。
如图14-图15所示,安装模块1包括安装基座11、滑动座12和电机13,滑动座12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基座11上,所述驱动部件被配置成驱动滑动座12在安装基座11上往复滑动;送带模块2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基座11上,焊接模块3可拆卸地设置在滑动座12上。
具体而言,对于安装模块1、送带模块2和焊接模块3而言,采用模块化的设计。送带模块2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基座11上,焊接模块3可拆卸的安装在滑动座12上。
其中,安装基座11上集成安装有电机13,利用电机13来驱动滑动座12在安装基座11上滑动,以满足送带模块2和焊接模块3之间相对滑动的要求。
进一步的,为了满足方便拆装的要求,对于焊接模块3而言,其与安装模块1的组装方式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设计以减少螺栓的使用量。
滑动座12的一侧设置有插接部121,滑动座12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孔122;焊接机壳31的一侧设置有插接配合部313,焊接机壳31的另一侧设置有安装孔(未图示);其中,插接部121与插接配合部313插装在一起,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固定孔122连接。
具体的,在组装过程中,焊接机壳31需要安装固定在滑动座12上,焊接机壳31的一侧通过插接配合部313与插接部121相互插接连接,另一侧则通过螺栓插入到所述安装孔和固定孔122中完成固定连接。这样,在组装时,仅需要在焊接机壳31的一侧进行螺栓固定,可以有效的减少螺栓的使用量。
并且,在拆卸过程中,也仅需要将安装孔中的螺栓拆下,焊接机壳31的倾斜拉出便可以使得插接部121与插接配合部313相互分离。
其中,对于通过螺栓将焊接机壳31固定在滑动座12上的具体方式:方式一,固定孔122为螺纹孔,所述螺栓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方式二,所述螺栓穿过固定孔122并螺纹连接有螺母。
进一步的,对于电机13而言,其具体表现实体可以采用电机或气缸等常规的驱动器件。
具体的,当电机13采用电机时,如图14所示,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滚珠丝杠14与滑动座12连接。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电机正反转来带动滚珠丝杠14中的丝杠正转或反转,以实现驱动滑动座12往复移动。
当电机13采用驱动气缸时,如图15所示,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滑动座12。在使用过程中,控制驱动气缸伸缩,便可以方便快捷的控制滑动座12往复滑动。其中,为了方便控制驱动气缸动作,还可以在安装基座11上还设置有气路控制阀15,所述气路控制阀与所述驱动气缸通过气管连接。
又进一步的,为了确保滑动座12顺畅的滑动,安装基座11上还设置有导向滑轨16,滑动座12滑动设置在导向滑轨16上,导向滑轨16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行程开关17。
具体的,安装基座11上配置有导向滑轨16来安装滑动座12,以确保滑动座12在安装基座11上顺畅的滑动。而通过配置行程开关17可以精确的控制滑动座12的行程范围。尤其是对于电机13采用电机的方式,通过行程开关17来控制所述电机通断电。
再进一步的,滑动座12靠近电机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23,第一连接板123上设置有插接部121;滑动座12远离电机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24,第二连接板124和第一连接板123相对布置,第二连接板124上设置有固定孔122。
具体的,通过在滑动座12的表面上设置第一连接板123和第二连接板124,第一连接板123上开孔以形成插接部121,相对应的,焊接机壳31上设置有凸起结构以形成插接配合部313,凸起结构能够插入到第一连接板123上的开孔中。
又进一步的,对于送带模块2而言,其直接安装固定在安装基座11上,为了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则可以在送带模块2的背部设置有支撑架20,支撑架2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具体的,送带模块2的背部设置有支撑架20来实现安装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支撑架20使得送带模块2能够横跨在电机13上,以满足整体结构紧凑化设计的要求。其中,支撑架20形成避让空间,电机13位于所述避让空间中。
如图16-图20所示,送带模块2包括送带机壳21、送带轮22和送带电机23;送带机壳21包括前面板211、后背板212和送带部件213,后背板212的一侧设置有合页214,前面板211设置在合页214上,送带轮22可转动地设置在后背板212上,送带部件213设置在后背板212上,送带部件213上形成送带槽2130,送带部件213的内侧设置有连通送带槽2130的第一缺口2131,送带轮22可转动地设置在后背板212上位于第一缺口2131处;
在前面板211关闭状态下,前面板211和后背板212相对布置,送带部件213和所述导向轮位于前面板211和后背板212之间,送带槽2130在前面板211和后背板212之间形成所述送带通道。
具体的,对于送带模块2而言,长时间输送打包带后,需要对送带槽2130内的碎屑进行清理并还要对送带轮进行维护,此时,便可以采用翻转打开的方式将前面板211打开以暴露出送带槽2130和送带轮22,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清理和维护。
在送带过程中,送带轮22通过第一缺口2131与打包带接触,在送带电机23的驱动作用下,送带轮22转动,以驱动打包带在送带槽2130中滑动输送。
其中,由于前面板211的一侧安装在合页214上,在使用时,前面板211需要可靠的闭合。为此,前面板211的远离合页214的一侧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在后背板212上。
而为了方便的对前面板211的另一侧进行限位,后背板212的另一侧设置有弹性卡爪215;在前面板211关闭状态下,弹性卡爪215卡在前面板211的边缘。
具体的,送带模块2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定期的进行清理和维护,另一方面当打包带卡在送带槽2130中时还需要及时的进行调整和梳理。为此,对于前面板211的另一侧通过弹性卡爪215进行定位固定,操作人员在需要打开前面板211时,仅需要用了拉动前面板211,便可以打开前面板211。
并且,在输送打包带的过程中,前面板211处于关闭状态,弹性卡爪215能够牢靠的卡主前面板211的边缘,以确保前面板211可靠的遮盖住送带部件213和送带轮22。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送带轮22能够可靠的通过送带轮22驱动输送,送带部件213的外侧设置有连通送带槽2130的第二缺口2132;送带模块2还包括轮架24、压紧轮25和压紧弹簧26,轮架24可转动地设置在送带机壳21上并位于送带部件213的外侧,压紧轮25可转动地设置在轮架24上并位于第二缺口2132处,压紧弹簧26抵靠在轮架24上并被配置成对轮架24施加弹力以使得压紧轮25抵靠在送带轮22上。
具体的,轮架24在前面板211和后背板212的外部安装并可以带动压紧轮25转动。在压紧弹簧26的作用,压紧轮25的边缘能够经由第二缺口2132伸入到送带槽2130中并抵靠在送带轮22上。
在输送打包带的过程中,打包带被夹紧在送带轮22和压紧轮25之间,以确保送带轮22能够对打包带提供有效的驱动力,以使得打包带在送带槽2130中输送。
进一步的,送带模块2还包括第三驱动部件27,第三驱动部件27被配置成驱动轮架24带动压紧轮25远离送带轮22。
具体的,在正常送带的过程中,压紧弹簧26对轮架24施加弹力以使得压紧轮25压在送带轮22上。而当捆扎机头处于对打包带进行勒紧的过程中,第三驱动部件27将驱动轮架24转动,以使得压紧轮25远离送带轮22,进而确保打包带能够被可靠的勒紧。
其中,第三驱动部件27包括第一气缸271和摆臂272,摆臂272上设置有凸起结构(未标记),摆臂272的一端部可转动地的安装在送带机壳21上,第一气缸271铰接在送带机壳21和摆臂272的另一端部,所述凸起结构抵靠在轮架24的自由端部。
当需要驱动轮架24转动以使得压紧轮25离开送带轮22时,第一气缸271驱动摆臂272转动,以通过凸起结构顶起轮架24,进而使得压紧轮25离开送带轮22。
又进一步的,送带部件213包括外导条(未标记)和内导条(未标记),所述外导条和所述内导条分别设置在后背板212上,所述外导条和所述内导条之间形成送带槽2130。
具体的,为了方便加工,送带部件213由内外布置的内导条和外导条间隔形成送带槽2130。
而为了形成第一缺口2131和第二缺口2132,所述外导条包括第一外侧导条2133和第二外侧导条2134,第一外侧导条2133和第二外侧导条2134间隔布置,第一外侧导条2133和第二外侧导条2134之间形成第二缺口2132;所述内导条包括第一内侧导条2135和第二内侧导条2136,第一内侧导条2135和第二内侧导条2136间隔布置,第一内侧导条2135和第二内侧导条2136之间形成第一缺口2131。
又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引导打包带从焊接模块3进入到送带模块2中并精确的在输送回焊接模块3,所述送带通道整体呈弧形结构,所述送带通道的进口和出口位于送带机壳21的同一侧。
送带模块2还包括辅助带槽28,辅助带槽28设置在送带机壳21的底部并位于所述送带通道的下方。并且,辅助带槽28整体呈条形结构,辅助带槽28的出口位于所述送带通道的出口的下方。
进一步的,送带机壳21上还设置有检测机构29,检测机构29包括第二气缸291和第一检测开关292,第二气缸291竖向布置,第二气缸291的活塞杆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压板293,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结构294,所述第一检测开关设置在送带机壳21上,所述第一检测开关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第一翻边结构的位置。
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捆扎机中的捆扎机头需要送带和焊接打包带的过程中,需要尽量的靠近货物。为此,捆扎机头在操作时需要移动靠近货物然后进行送带、拉紧和焊接等操作。而捆扎机头在靠近货物的过程中,为了精确的控制捆扎机头整体的移动行程,则配置有常通气的第二气缸291配合第一压板293来控制距离。
即捆扎机头靠近货物方向移动过程中,当第一压板293抵靠在货物上后,第一压板293受货物限制将使得第二气缸291的活塞杆可以内部气压而回缩,在回缩过程中,第一检测开关292便可以检测到第一翻边结构294以触发停止捆扎机头继续移动,进而确保捆扎机头与货物的距离在设定的范围内。
其中,为了起到在靠近货物后,减速捆扎机头的移动速度,则还可以在第二气缸291上设置有磁控开关(未图示),第二气缸291的活塞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磁控开关配合的磁体。
具体的,由于第二气缸291在使用过程中一直通气,所以,将磁控开关设置在第二气缸291的缸体外靠近伸出状态下所述活塞杆的内端部的位置。在使用时,当第一压板293抵靠在货物上以使得所述活塞杆回缩时,所述磁体离开磁控开关的检测区域后,进而控制捆扎机头的移动速度降速处理,以更精确的控制停止状态下捆扎机头的位置。
其中,有关捆扎机头在捆扎机上移动的方式可以参考常规捆扎机,具体的控制过程,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更进一步的,为了在打包带勒紧和焊接过程中,能够及时的检测到货物外的打包带是否断裂,以提高打包精确性。检测机构29还包括第二检测开关295、第二压板296、弹性复位件(未图示)和安装块297,第二检测开关295设置在安装块297上,第二压板296的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块297上并被配置成受力发生转动后触发第二检测开关295,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在第二压板296和安装块297之间。
在使用过程中,当捆扎机头勒紧打包带时,打包带从捆扎机头的所述送带模块和焊接模块3中脱离出并勒紧在货物的外部,而脱离出的打包带将压在第二压板296上,并使得第二压板296贴在货物的表面。第二压板296受打包带的拉动将发生转动并触发第二检测开关295。
在捆扎机头未移动复位前,第二压板296始终压在货物的表面,如果发生打包带断裂的情况,由于打包带不对第二压板296施加力,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二压板296复位,第二压板296将不再触发第二检测开关295,此时,便可以获知打包带断裂,以及时的通知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如果打包带未断裂,在捆扎机头反向移动复位过程中,将带动第二压板296继续转动以使得第二压板296从打包带和货物之间脱离出。其中,为了方便第二压板296从所述打包带和货物之间脱离出,第二压板296的自由端部设置有第二翻边298,第二翻边298遮挡在辅助带槽28的外侧,使得打包带从辅助带槽28中脱离出后压在第二翻边298上以带动第二压板296转动。
另外,在前面板211和后背板21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气嘴216。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气嘴216通气后,能够对前面板211和后背板212之间的空间吹气,利用第二气嘴216的吹气将碎屑及时的吹出。这样,一方面能够减少操作人员清理内部碎屑的频率,另一方面减少碎屑对所述送带轮造成的磨损,进而减少维护和更换的频率。

Claims (10)

1.一种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带收带工序,捆扎机输送打包带以使得打包带围绕在待捆扎的货物的外表面;
拉紧工序,拉紧打包带直至打包带所受的拉力达到预设拉力值;
拉长工序,继续对打包带施加拉力,以使得打包带产生的拉伸延长量达到预设拉长值△L;
切断焊接工序,切断打包带并对打包带重叠在一起的两端部进行焊接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拉力值为货物完成打包后打包带满足货物被有效捆扎状态下所产生的持续拉紧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拉长值△L至少包括打包带在机头中吊拉产生的余量和货物受挤压产生的回缩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工序具体为:拉紧工序中打包带所受的拉力增量与打包带的拉伸延长量的比为k1;
所述拉长工序具体为:拉长工序中打包带所受的拉力增量与打包带的拉伸延长量的比为k2;
其中,k1>k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打包带从捆扎机上脱离后,打包带紧贴在货物的外表面,并且,打包带对货物产生持续拉紧力。
6.一种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货物捆扎打包方法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装斜槽和机头;所述机头被配置成与所述包装斜槽配合形成用于输送打包带的输送通道、并还用于输送并焊接打包带;
所述机头设置有拉紧机构,所述拉紧机构被配置对围绕货物外的打包带做拉紧处理以使得打包带所受的拉力达到预设拉力值;
所述机头还设置有拉长机构,所述拉长机构被配置呈对达到预设拉力值的打包带做拉长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货物捆扎打包方法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还包括:
安装模块,所述安装模块包括安装基座;
送带模块,所述送带模块中形成送带通道并被配置成输送打包带;
焊接模块,所述焊接模块被配置成切断和焊接打包带;
其中,所述焊接模块和所述送带模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上且所述焊接模块和所述送带模块之间可相对移动;
所述拉紧机构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焊接模块和所述送带模块相互远离以使得打包带所受的拉力达到预设拉力值;和/或,所述拉长机构被配置成驱动所述焊接模块和所述送带模块相互远离以对达到预设拉力值的打包带做拉长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货物捆扎打包方法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还包括:外壳、第二送带轮、焊接模块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送带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焊接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二送带轮的外周形成所述送带通道;
所述第二电机被配置成正向转动驱动所述第二送带轮输送打包带,所述第二电机还被配置成反向转动以先拉紧打包带再被拉长打包带;其中,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二送带轮构成集成为同一模块的所述拉紧机构和所述拉长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货物捆扎打包方法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模块包括焊接机壳、主轴、夹紧机构、焊接机构和驱动部件一;所述焊接机壳包括壳体和检修盖板,所述壳体的一表面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在所述壳体的表面形成检修口,所述检修盖板设置在壳体上并被配置成遮盖住所述检修口,所述检修盖板包括第一检修板,所述第一检修板的上端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所述主轴横向布置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主轴上设置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焊接机构包括相对布置的动焊接块和静焊接块,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相对布置的滑动夹紧块和固定夹紧块;所述夹紧机构、所述焊接机构设置在在所述焊接机壳上,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二凸轮、所述滑动夹紧块和所述动焊接块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中并位于所述检修口形成的检修区域内,所述第一检修板被配置成关闭状态下至少遮盖在所述滑动夹紧块和所述动焊接块的外侧;所述驱动部件一被配置成驱动所述主轴转动,所述第一凸轮被配置成驱动所述动焊接块靠近所述静焊接块,所述第二凸轮被配置成驱动所述滑动夹紧块靠近所述固定夹紧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货物捆扎打包方法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机壳的顶部设置有导带通道,所述导带通道被配置成引导打包带输送进入到所述送带模块中;
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一上夹紧机构,所述上夹紧机构位于所述主轴的上方,所述上夹紧机构包括上下相对布置的所述固定夹紧块和所述滑动夹紧块,所述上夹紧机构被配置成夹紧经由所述导带通道中的打包带;
所述检修盖板还包括第二检修板,所述第二检修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检修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检修板被配置成遮盖在所述上夹紧机构的所述滑动夹紧块的外部。
CN202311133652.8A 2023-09-04 2023-09-04 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及捆扎机 Pending CN1170227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3652.8A CN117022754A (zh) 2023-09-04 2023-09-04 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及捆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3652.8A CN117022754A (zh) 2023-09-04 2023-09-04 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及捆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22754A true CN117022754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26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33652.8A Pending CN117022754A (zh) 2023-09-04 2023-09-04 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及捆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227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51932B2 (en) Dual coil power strapping machine
EP1489012B1 (en) Strapping machine with strap path access guide
US7293498B1 (en) Strapping machine
EP1489007B1 (en) Strapping machine with pivotal work surfaces having integral conveyors
CN111392093B (zh) 打包机用机头及打包机
JP2014058350A (ja) 張力装置、融着装置および給送装置を改良したバンド掛機
CN214190243U (zh) 一种束带机的上料环结机构
AU2004202655B2 (en) Strapping machine with automatic chute opening system
CN211519943U (zh) 一种顶式捆扎机
CN117022754A (zh) 货物捆扎打包方法及捆扎机
CN220410985U (zh) 模块化机头及捆扎机
CN219989579U (zh) 送带模块及捆扎机
CN220410986U (zh) 焊接模块及捆扎机
CN219989580U (zh) 捆扎机用机头及捆扎机
US20040255799A1 (en) Strapping machine with improved chute release system
CN212501203U (zh) 一体式打包机头及打包设备
CN116692105A (zh) 捆扎机用机头及捆扎机
CN112722388B (zh) 捆扎机用机头及捆扎机
AU2004210539B2 (en) Improved side seal strapping machine
AU2004202657A1 (en) Strapping machine with adjustable height work surface
US6945164B2 (en) Strapping machine with pivoting weld blade
CN220996911U (zh) 捆扎机
CN219361425U (zh) 一种半导体编带机
CN213414320U (zh) 一种预送机构安装结构
CN111605764B (zh) 气流穿带打包机及其打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