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5039A -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5039A
CN117015039A CN202311270653.7A CN202311270653A CN117015039A CN 117015039 A CN117015039 A CN 117015039A CN 202311270653 A CN202311270653 A CN 202311270653A CN 117015039 A CN117015039 A CN 117015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physical downlink
indication state
us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706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15039B (zh
Inventor
邓勇志
印翀
丁晓东
杨繁
廖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ij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hij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hij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hij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706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150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15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5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15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5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用于实现用户数据的时隙聚合传输。所述方法包括:基站根据UE上报的测量结果确认各PDSCH的被调度时隙;根据PDSCH的被调度时隙计算PDSCH相对用于PDCCH的调度时间差;比较所述调度时间差与预设的QCL持续时长阈值的大小,以确定PDSCH是否与PDCCH具有QCL关系;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大于QCL持续时长阈值时,在预设的TCI状态列表中确定PDSCH的TCI状态信息;根据PDSCH的TCI状态信息选择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目标波束,并通过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UE。这样,可以实现对各PDSCH的TCI状态信息的动态分配,使各PDSCH的传输使用较为实时的波束。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站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5GC(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C)的频点高、信号穿透力差,导致基站的覆盖范围较小。在基站小区的边缘处,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简称UE)接收到的通信信号较弱,并且干扰较强,导致用户数据误码率较高。即,用户数据的传输准确性低。因此,3GPP(Thi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工程,简称3GPP)在38.214规范中提出,利用时隙聚合技术来提升基站对小区边缘UE的覆盖。
在实现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
时隙聚合传输过程中,被调度的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简称PDSCH)的对应的调度信息(包括时频位置、波束信息等)均相同。并且,UE具有移动性且在小区间的同频干扰。即使首次时隙聚合时采用的无线资源较好,一旦UE移动,将导致UE无法正确接收到基站下发的用户数据。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避免因UE的快速移动导致的时隙聚合传输数据无法被UE准确接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以解决因UE的快速移动导致的时隙聚合传输数据无法被UE准确接收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实现通过时隙聚合的数据传输方式将用户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以使用户终端执行针对具有不同波束方向的若干参考信号的测量;
基站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确定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若干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并确认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
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计算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相对用于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的调度时间差;
比较所述调度时间差与预设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大小,以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是否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具有准共址关系;
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包括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不同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选择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目标波束,并通过所述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各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
基站根据各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确定超出信号强度阈值的信号测量强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确定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更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得到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用户终端上报的上行码本信息;
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上行码本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
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在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筛选与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同向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得到第二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用户终端的波束选择信息;
根据所述波束选择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
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在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筛选与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同向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得到第二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进一步的,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确定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
根据确定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为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分配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计算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中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资源块位置;资源块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系统帧中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的时隙号;/>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上行资源分配方式1分配的起始资源块位置;/>为新设计的重复发送频域变化的偏移值,用于放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通知用户终端;M是时隙聚合重传次数的一半;
根据计算得到的资源块位置,通过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小于或等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确定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确定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同步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选择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目标波束,并通过所述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
具体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用于实现通过时隙聚合的数据传输方式将用户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以使用户终端执行针对具有不同波束方向的若干参考信号的测量;
资源调度装置,用于基站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确定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若干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并确认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
计算装置,用于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计算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相对用于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的调度时间差;
所述计算装置还用于比较所述调度时间差与预设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大小,以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是否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具有准共址关系;
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确认装置,用于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包括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不同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所述发送装置还用于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选择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目标波束,并通过所述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确认装置还用于: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各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
基站根据各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确定超出信号强度阈值的信号测量强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确定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更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得到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确认装置还用于: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用户终端上报的上行码本信息;
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上行码本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
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在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筛选与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同向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得到第二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能够根据被调度的各PDSCH的时隙位置以及UE的移动状态,来为各PDSCH动态分配相应的TCI状态信息,以使时隙聚合过程中的各PDSCH传输都能够使用较为实时的波束,从而让UE获取更好的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时隙聚合技术重传用户数据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时隙聚合技术重传用户数据的被调度信道分布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配置指示信息的选择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00 数据传输系统
11 发送装置
12 资源调度装置
13 计算装置
14 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确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通过时隙聚合的数据传输方式将用户数据重传至UE的过程中,会使用同一个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简称HARQ)实体传输具有不同版本号的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简称TB),以将同一份用户数据重复发送至UE。并且,期间每次所使用的PDSCH的调度信息均相同。为了便于理解,请参照图1,进行用户数据的时隙聚合传输,某无线帧采用10个时隙配置,周期为5ms,重复因子为4。具体的,基站侧在编号为1的时隙(slot 1)下发了一个调度授权,指示将在slot1-slot4使用同一个HARQ实体传输仅RV版本(Redundancy Version,冗余版本,简称RV)不同的TB块。在slot1-slot4这个四个时隙内,基站不必等待UE的ACK/NACK反馈结果。期间,四次重复发送所使用的调度信息(包括时频位置、波束信息等)均由slot1所下发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简称DCI)指示。即,每个时隙内所使用的调度信息相同。
但是,实际应用中,由于UE的移动性和小区边缘会存在较强的且不可预知的小区间干扰,会造成整个频带上的信号质量变化剧烈且RB间有较大差异。即使基站通过时隙聚合来连续多次为UE发送数据,即使基站会选择较好的RB来为终端做首次聚合传输,也无法保证UE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接收到基站多次重复发送的用户数据。即,一旦UE移动,将导致用户数据即使被重传多次也无法被UE正确接收。因此,为了避免因UE的快速移动导致的时隙聚合传输数据无法被UE准确接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具体的,请参照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实现通过时隙聚合的数据传输方式将用户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S100: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以使用户终端执行针对具有不同波束方向的若干参考信号的测量。
S200:基站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确定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若干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并确认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
可以理解的是,基站侧在进行用户数据的下行传输之前,需要获知UE的具体状态信息以及与UE之间的通信信道状态信息。因此,基站会配置相应的参考信号并下发相应的测量配置信息,以使UE进行相应的信道状态测量。当UE测量完毕后,将上报经测量得到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信道质量指示,简称CQI)信息、RI(Rank indicator,秩指标,简称RI)信息、LI(Layer indicator,层指标,简称LI)信息、PMI(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简称PMI)信息、CRI(CSI-RS resource indicator,CSI-RS资源指示,简称CRI)信息、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简称RSRP)信息等测量结果至基站。之后,基站将根据UE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来调度相应的空口无线资源,并利用被调度的无线资源进行用户数据的传输。具体的,基站将通过用于承载用户数据的PDSCH进行用户数据的下发。
这里的测量配置消息可以理解为基站下发至UE、指示UE执行下行信道通信质量/状态测量的消息。这里的测量结果可以理解为对下行信道通信质量/状态测量后,得到的信道质量/状态信息。根据UE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基站即可确定用于承载用户数据的若干PDSCH的时域资源信息。也即,基站可以根据UE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用于承载用户数据的若干PDSCH中的各PDSCH在系统帧中的具体被调度时隙。
S300: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计算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相对用于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的调度时间差。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UE正确的接收PDSCH承载的用户数据,基站在通过PDSCH下发用户数据之前,还需要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mmon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简称PDCCH)将DCI信息下发至UE。并且,在采用时隙聚合的数据传输方式下发用户数据至UE时,只有一个PDCCH。因此,已确定的、用于承载用户数据的各PDSCH与用于承载DCI信息的PDCCH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在确定用于承载用户数据的若干PDSCH中的各PDSCH的具体被调度时隙后,即可计算得到所述各PDSCH相对时隙聚合场景中PDCCH的调度时间差。之后,即可根据计算得到的各PDSCH相对时隙聚合场景中PDCCH的调度时间差,确认各PDSCH是否与PDCCH具有准共址关系。
S400:比较所述调度时间差与预设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大小,以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是否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具有准共址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假如可以通过一个天线端口的无线信道属性推算出另一个天线端口的无线信道属性,则认为这两个天线端口具有QCL(Quasi Co-Location,准共址,简称QCL)关系。换句话说,两个天线端口是否准共址,取决于这两个天线端口的无线信道属性是否相同(相似)。如果被调度的PDSCH与PDCCH具有准共址关系,则可以根据PDCCH的TCI(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传输配置指示,简称TCI)状态信息来对被调度的PDSCH做波束指示,以便UE正确接收到基站通过被调度的PDSCH下发的用户数据。所述TCI状态信息包括QCL信息,QCL信息又包括SSB(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同步信号和PBCH块,简称SSB)或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参考信号,简称CSI-RS),也可以包含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简称SRS)。
这里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可以理解为预设的、用于判断被调度的各PDSCH是否与PDCCH具有准共址关系的时长阈值。所述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置。若某一PDSCH对应的被调度时间差在所述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范围内,说明该PDSCH与PDCCH具有准共址关系。此时,该PDSCH可以使用与PDCCH一致的TCI状态信息。但是,若某一PDSCH对应的被调度时间差在所述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范围之外,说明该PDSCH与PDCCH并不具有准共址关系。此时,若该PDSCH仍使用与PDCCH一致的TCI状态信息,将无法应对因UE的移动和小区边缘存在的小区间干扰所造成的UE的信道变化,从而导致UE无法正确接收到基站下发的用户数据。因此,在计算得到被调度的各PDSCH相对时隙聚合场景中PDCCH的调度时间差后,本申请还比较了各PDSCH对的调度时间差与预设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大小,以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是否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具有准共址关系,进而确定各PDSCH对应的波束信息。
S500: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包括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不同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S600: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选择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目标波束,并通过所述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时隙聚合技术下发用户数据至UE时,当某一PDSCH对应的被调度时隙与PDCCH的被调度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较大、超出PDCCH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该被调度的PDSCH与PDCCH并不具有准共址关系。此时,若将该被调度的PDSCH的TCI状态信息配置为与PDCCH一致的TCI状态信息,将无法应对因UE的移动和小区边缘存在的小区间干扰所造成的UE的信道变化,从而导致UE无法正确接收到基站下发的用户数据。例如,UE因移动已脱离原波束的覆盖范围,而基站侧仍通过原波束进行用户数据的下发。此时,即使基站侧采用连续的若干时隙重复发送用户数据至UE,UE也无法准确接收到相应的用户数据。因此,本申请在确认被调度的PDSCH的调度时间差大于PDCCH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后,需要进行PDSCH的TCI状态信息的重新配置。
具体的,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本申请在预设的TCI状态列表中确定PDSCH的TCI状态信息。其中,所述TCI状态列表包括与PDCCH的TCI状态信息不同的若干TCI状态信息。也即,所述TCI状态列表中并不包括与PDCCH的TCI状态信息相同的TCI状态信息。所述TCI状态列表中的TCI状态信息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当确定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被调度的PDSCH的TCI状态信息将被配置为与PDSCH的TCI状态信息不同的状态信息。即,被调度的PDSCH的波束指示信息不同与PDSCH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后,即可根据已确定的PDSCH的TCI状态信息,选择相应的通信波束(目标波束)进行用户数据的下发。当通过该PDSCH下发用户数据时,UE可以根据已接收的TCI状态信息进行该PDSCH中用户数据的解码接收。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各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
基站根据各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确定超出信号强度阈值的信号测量强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确定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更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得到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基站为了能够获得UE的通信状况,可以配置相应的参考信号并下发至UE,并根据UE对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来为UE分配相应的通信资源。当UE接收到该测量配置消息,即可对具有不同波束方向的多个参考信号展开信号测量,并上报相应的测量结果。UE对参考信号进行信号测量后,可以将测量得到的CQI信息、RI信息、LI信息、PMI信息、CRI信息、RSRP信息等信息上报至基站。当基站接收到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即可从所述测量结果中确定各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RSRP),进而确定满足UE通信要求的若干天线端口。
可以理解的是,当某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较高时,说明该参考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与UE之间具有较高的通信质量。此时,可以选用该天线端口进行用户数据的传输。但是,若某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较差时,说明该参考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与UE之间的通信质量较差。若选择该天线端口进行用户数据的传输,将无法保证用户数据的传输速度以及准确度。因此,需要根据UE上报的信号测量强度结果,确定配置给UE的多个参考信号中是否存在信号测量强度较低的参考信号,以保证用户数据时隙聚合传输的传输速度以及准确度。
具体的,可以比较UE上报的信号测量强度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这里的信号强度阈值可以理解为预设的、用于评估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的门限值。所述信号强度阈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以筛选出数量适中的若干参考信号。通过比较UE上报的信号测量强度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可以确定与UE之间通信质量较好的若干天线端口。即,可以确定若干适用于进行数据发送的波束对应的波束方向,进而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信号对应的TCI状态信息,更新TCI状态列表。
当某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低于信号强度阈值,说明该参考信号对应的波束方向(天线端口)不符合UE的通信需求。当某一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说明该参考信号对应的波束方向(天线端口)满足UE的通信标准。此时,可以根据该参考信号对应的TCI状态信息(波束指示信息),更新TCI状态列表,以便后续进行用户数据的时隙聚合传输时能够为相应的PDSCH提供TCI状态信息参考。经TCI状态信息更新得到的第一TCI状态列表中,包括信号测量强度超出信号强度阈值的若干参考信号分别对应的TCI状态信息。
之后,进行用户数据的时隙聚合传输时,若某一PDSCH的被调度时隙相较于PDCCH较为落后,则可在第一TCI状态列表中选择相应的TCI状态信息,进行该PDSCH的TCI状态信息的配置。也可以理解为,为被调度的时隙靠后的PDSCH查找与其具有QCL关系的参考信号,以便UE可以正确接收到该PDSCH承载的用户数据。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用户终端上报的上行码本信息;
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上行码本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
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在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筛选与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同向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得到第二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UE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后,会将选择的波束信息以及相应的码本发送至基站。即,UE上报的PMI信息会指示UE推荐的索引值,以为基站调度提供相应的参考。这里的上行码本信息可以理解为UE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中携带的预编码指示索引信息以及预编码矩阵信息。
之后,基站即可根据UE上报的上行码本信息,估计UE的移动方向。当基站确定UE的移动方向后,即可根据UE的移动方向,对第一TCI状态列表进行符合UE移动方向的TCI状态信息的筛选。这样,经筛选得到的第二TCI状态列表中所包含的若干TCI状态信息与UE移动方向一致,可以使得与被调度的时隙靠后的PDSCH具有QCL关系的参考信号更为准确,从而便于UE正确接收到该PDSCH承载的用户数据。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用户终端的波束选择信息;
根据所述波束选择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
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在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筛选与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同向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得到第二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UE对基站下发的多个具有不同波束方向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后,会上报相应的波束选择信息。当UE处于移动状态时,UE上报的波束选择信息将随之变化,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此,可以根据UE上报的波束选择信息确定UE的移动方向。当基站确定UE的移动方向后,即可根据UE的移动方向,对第一TCI状态列表进行符合UE移动方向的TCI状态信息的筛选。这样,经筛选得到的第二TCI状态列表中所包含的若干TCI状态信息与UE移动方向一致,可以使得与被调度的时隙靠后的PDSCH具有QCL关系的参考信号更为准确,从而便于UE正确接收到该PDSCH承载的用户数据。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确定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
根据确定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为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分配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时隙聚合的数据传输方式下发用户数据至UE时,基站将通过多个时隙进行用户数据的重复发送。但是,存在所述多个时隙分别对应的PDSCH并非全部与PDCCH具有准共址关系。也即,并非每一被调度的PDSCH均在与PDCCH对应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范围内。因此,进行用户数据的时隙聚合传输时,需要确认在PDCCH对应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范围外的PDSCH数量。也即,需要确定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PDSCH数量。之后,再在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确定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各PDSCH所对应的TCI状态信息。
具体的,需要根据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PDSCH数量以及各PDSCH的被调度时隙先后,来确定各PDSCH对应的TCI状态信息。例如,某一PDSCH被调度的时隙较另一PDSCH早,则可为该PDSCH配置在UE移动方向上的距UE较近的波束指示信息,为另一PDSCH配置在UE移动方向上的距UE较远的另一波束指示信息。这样,即使UE处于移动状态,也可保证为各PDSCH配置与UE移动方向一致的TCI状态信息,保证与各PDSCH具有准共址关系的相应参考信号的准确性,进而使得UE可以准确接收到相应的用户数据。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计算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中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资源块位置;资源块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系统帧中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的时隙号;/>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上行资源分配方式1分配的起始资源块位置;/>为新设计的重复发送频域变化的偏移值,用于放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通知用户终端;M是时隙聚合重传次数的一半;
根据计算得到的资源块位置,通过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时隙聚合过程中,若所有重复传输使用的频域资源都相同,将无法应对信号波动。由于UE的移动性和小区边缘会存在较强的且不可预知的小区间干扰,会造成整个频带上的信号质量变化剧烈且RB间有较大差异。即使基站通过时隙聚合来连续多次为UE发送数据,即使基站会选择较好的RB来为终端做首次聚合传输,也无法保证在多个聚合的时隙内调度的RB都有较好的信号。如果一旦分配的RB掉入信号质量低点,将使得这次的时隙聚合就可能失败。
例如,在传输数据的时间段内,若每一时隙中所分配的RB位置的干扰增强并持续恶化,将导致时隙聚合无法发挥作用。即,在通过时隙聚合的数据传输方式传输用户数据时,由于存在信道干扰,将导致UE无法接收到重传的用户数据。因此,在通过时隙聚合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用户数据的下行传输时,基站除了需要在时域上对无线资源进行调度,还需要在频域上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即,除了需要确定时隙聚合传输过程中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PDSCH资源外,还需确定各PDSCH中用户数据对应的RB位置,以实现时隙聚合的动态重传。这样,即使某一时隙中被传输的用户数据因信道干扰无法被UE准确接收,也不会影响其它时隙中用户数据的传输,从而保证了UE可以正确接收到基站下发的用户数据。
具体的,可以根据PDSCH的被调度时隙,计算PDSCH中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RB位置。所述RB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系统帧中PDSCH的被调度时隙的时隙号;/>是DCI信息中上行资源分配方式1分配的起始RB位置;/>为新设计的重复发送频域变化的偏移值,用于放在下行DCI中通知UE;M是时隙聚合重传次数的一半。之后,即可根据计算得到的RB位置。通过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UE。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小于或等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确定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确定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同步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选择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目标波束,并通过所述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小于或等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说明该调度时间差对应的PDSCH与PDCCH具有准共址关系。此时,可以根据PDCCH的TCI状态信息来对被调度的PDSCH进行波束指示。具体的,可以将被调度的PDSCH的TCI状态信息配置为与PDCCH的TCI状态信息相同的信息。根据被调度的PDSCH的TCI状态信息,可确定相应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后,即可根据确定的波束指示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目标波束,并通过所述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请参照图3,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基站根据UE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选择PDSCH1- PDSCH6进行用户数据的时隙聚合重传。经计算,PDSCH1、PDSCH2的被调度时隙在PDCCH对应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Time Duration For QCL)范围内;PDSCH3-PDSCH6的被调度时隙在所述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范围外。此时,将根据PDCCH的TCI状态信息来配置PDSCH1、PDSCH2的TCI状态指示信息,且与PDCCH的TCI状态信息一致。但是,由于PDSCH3-PDSCH6的被调度时隙在所述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范围外,说明PDSCH3-PDSCH6与PDCCH并不具有准共址关系。此时,若继续使用与PDCCH的TCI状态信息一致TCI状态信息来配置PDSCH3-PDSCH6,将导致UE无法正确接收到PDSCH3-PDSCH6所下发的用户数据。因此,需要在预设的TCI状态列表中为PDSCH3-PDSCH6中各PDSCH选择合适的TCI状态信息,以保证UE可以根据与各PDSCH具有准共址关系的参考信号对应的波束信息推导得到各PDSCH对应的波束信息,从而保证了用户数据能够被UE正确接收。
并且,在预设的TCI状态列表中为PDSCH3-PDSCH6中各PDSCH选择合适的TCI状态信息时,所述TCI状态列表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得到:基站为UE配置多个波束方向的参考信号,并下发测量配置消息至UE;UE对这些信号进行测量并上报测量结果;基站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基站会根据UE的上行码本或波束选择来判断UE的行进方向;基站根据UE上报的测量信号强度和UE的行进方向选择出若干TCI 状态信息放入TCI 状态列表中。
请参照图4,基站根据UE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选出信号测量强度超过信号强度阈值的若干参考信号对应的TCI状态信息TCI state1、TCI state2、TCI state3、TCI state4,并根据确定的UE的移动方向将与UE反方向的波束对应的TCI state剔除,最后留下TCIstate3、TCI state4。即,最终得到的TCI状态列表包括TCI state3、TCI state4。
位于PDCCH对应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范围外的PDSCH3-PDSCH6的TCI状态信息,将根据TCI状态列表中包括的TCI state3、TCI state4来确定。例如,可以为PDSCH3、PDSCH4分配TCI state3;为PDSCH5、PDSCH6分配TCI state4。或者,还可以为PDSCH3-PDSCH5分配TCI state3;为PDSCH6分配TCI state4。又或者,为PDSCH3分配TCI state3;为PDSCH4-PDSCH6分配TCI state4。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UE的移动速度,来为PDSCH灵活分配相应的TCI 状态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这里为各PDSCH分配TCI state的分配方式,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综上可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根据被调度的各PDSCH的时隙位置以及UE的移动状态,来为各PDSCH动态分配相应的TCI状态信息,以使时隙聚合过程中的各PDSCH传输都能够使用较为实时的波束,从而让UE获取更好的性能。
请参照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100,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具体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100,用于实现通过时隙聚合的数据传输方式将用户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包括:
发送装置11,用于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以使用户终端执行针对具有不同波束方向的若干参考信号的测量;
资源调度装置12,用于基站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确定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若干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并确认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
计算装置13,用于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计算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相对用于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的调度时间差;
所述计算装置13还用于比较所述调度时间差与预设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大小,以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是否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具有准共址关系;
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确认装置14,用于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包括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不同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所述发送装置11还用于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选择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目标波束,并通过所述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确认装置14还用于: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各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
基站根据各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确定超出信号强度阈值的信号测量强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确定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更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得到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确认装置14还用于: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用户终端上报的上行码本信息;
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上行码本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
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在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筛选与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同向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得到第二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确认装置14还用于: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用户终端的波束选择信息;
根据所述波束选择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
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在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筛选与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同向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得到第二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确认装置14用于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具体用于:
确定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
根据确定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为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分配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计算装置13还用于:
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计算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中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资源块位置;资源块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系统帧中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的时隙号;/>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上行资源分配方式1分配的起始资源块位置;/>为新设计的重复发送频域变化的偏移值,用于放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通知用户终端;M是时隙聚合重传次数的一半;
发送装置11还用于:
根据计算得到的资源块位置,通过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确认装置14还用于:
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小于或等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确定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确定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同步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发送装置11还用于:
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选择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目标波束,并通过所述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有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实现通过时隙聚合的数据传输方式将用户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以使用户终端执行针对具有不同波束方向的若干参考信号的测量;
基站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确定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若干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并确认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
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计算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相对用于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的调度时间差;
比较所述调度时间差与预设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大小,以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是否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具有准共址关系;
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包括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不同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选择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目标波束,并通过所述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各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
基站根据各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确定超出信号强度阈值的信号测量强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确定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更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得到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用户终端上报的上行码本信息;
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上行码本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
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在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筛选与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同向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得到第二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用户终端的波束选择信息;
根据所述波束选择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
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在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筛选与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同向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得到第二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确定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
根据确定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数量、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为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分配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计算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中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资源块位置;资源块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系统帧中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的时隙号; />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上行资源分配方式1分配的起始资源块位置;/>为新设计的重复发送频域变化的偏移值,用于放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通知用户终端;M是时隙聚合重传次数的一半;
根据计算得到的资源块位置,通过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小于或等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确定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确定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同步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选择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目标波束,并通过所述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8.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用于实现通过时隙聚合的数据传输方式将用户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以使用户终端执行针对具有不同波束方向的若干参考信号的测量;
资源调度装置,用于基站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确定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若干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并确认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
计算装置,用于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被调度时隙,计算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相对用于物理下行公共控制信道的调度时间差;
所述计算装置还用于比较所述调度时间差与预设的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的大小,以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是否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具有准共址关系;
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确认装置,用于当所述调度时间差大于准共址持续时长阈值时,在预设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包括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不同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所述发送装置还用于根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选择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目标波束,并通过所述目标波束将用户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确认装置还用于: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各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
基站根据各参考信号的信号测量强度,确定超出信号强度阈值的信号测量强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
根据确定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更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得到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确认装置还用于: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用户终端上报的上行码本信息;
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上行码本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
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在第一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中筛选与用户终端的移动方向同向的若干传输配置指示状态信息,得到第二传输配置指示状态列表。
CN202311270653.7A 2023-09-28 2023-09-28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0150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0653.7A CN117015039B (zh) 2023-09-28 2023-09-28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0653.7A CN117015039B (zh) 2023-09-28 2023-09-28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5039A true CN117015039A (zh) 2023-11-07
CN117015039B CN117015039B (zh) 2024-02-06

Family

ID=88567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70653.7A Active CN117015039B (zh) 2023-09-28 2023-09-28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5039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3282A (zh) * 2017-05-26 2020-01-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下一代无线系统中用于波束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19632A (zh) * 2018-07-12 2020-01-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准共址确定方法、调度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798894A (zh) * 2019-09-30 2020-0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确定、获取和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543097A (zh) * 2017-11-15 2020-08-14 Idac控股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波束管理
CN111565099A (zh) * 2019-02-14 2020-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状态配置方法和设备
WO2021051392A1 (zh) * 2019-09-20 2021-03-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优先级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CN113169854A (zh) * 2018-12-20 2021-07-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单个活动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的用户设备的准共址重置
WO2021154252A1 (en) * 2020-01-30 2021-08-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for pdsch combining indication across beams
CN113574825A (zh) * 2019-03-27 2021-10-29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多发送和接收点传输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30442A (zh) * 2022-05-16 2022-06-14 武汉世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消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WO2022151299A1 (zh) * 2021-01-14 2022-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指示信息的上报和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CN115176503A (zh) * 2020-02-25 2022-10-11 索尼集团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50402A1 (en) * 2021-09-30 2023-04-06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determination
CN116235565A (zh) * 2020-07-23 2023-06-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配置上行链路传输配置指示状态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3282A (zh) * 2017-05-26 2020-01-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下一代无线系统中用于波束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43097A (zh) * 2017-11-15 2020-08-14 Idac控股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波束管理
CN110719632A (zh) * 2018-07-12 2020-01-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准共址确定方法、调度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169854A (zh) * 2018-12-20 2021-07-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单个活动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的用户设备的准共址重置
CN111565099A (zh) * 2019-02-14 2020-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状态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13574825A (zh) * 2019-03-27 2021-10-29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多发送和接收点传输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51392A1 (zh) * 2019-09-20 2021-03-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优先级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CN110798894A (zh) * 2019-09-30 2020-0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确定、获取和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154252A1 (en) * 2020-01-30 2021-08-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for pdsch combining indication across beams
CN115176503A (zh) * 2020-02-25 2022-10-11 索尼集团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235565A (zh) * 2020-07-23 2023-06-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配置上行链路传输配置指示状态
WO2022151299A1 (zh) * 2021-01-14 2022-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指示信息的上报和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WO2023050402A1 (en) * 2021-09-30 2023-04-06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determination
CN114630442A (zh) * 2022-05-16 2022-06-14 武汉世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消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L CORPORATION: ""Remaining Issues on Beam Management"",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 R1-180239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5039B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9315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ob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3682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estimation in consideration of interference control and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system
US9398573B2 (en)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reception
CN112166574B (zh) 用于URLLC可靠性的多PCell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64406B (zh)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测量方法和装置
US8989157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scheme
CN107070622B (zh) 终端装置、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集成电路
US20210112503A1 (e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4380787A (zh)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基站
KR102547182B1 (ko) 빔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CN11140639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资源的配置和选择
US11728913B2 (en) Beam selection for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00259547A1 (en) Techniques for interference-aware beam pair selection
CN105103638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370977A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11279627A (zh) 无线电接入网的波束选择和合并
CN103931233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2101678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806084A (zh) 大气信道驱动的干扰处理
US11956050B2 (en) Beam selection for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8781134A (zh) 用于测量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2714867A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上调度用户的系统和方法
CN104170450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1701503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US20210337488A1 (en) Cell identification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