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08806A - 操作识别方法、装置、触控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操作识别方法、装置、触控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08806A
CN117008806A CN202310892695.8A CN202310892695A CN117008806A CN 117008806 A CN117008806 A CN 117008806A CN 202310892695 A CN202310892695 A CN 202310892695A CN 117008806 A CN117008806 A CN 117008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urrent
movement
initial position
r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926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he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926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088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08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088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触控操作的操作识别方法、装置、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操作识别方法包括:当检测到触控按下事件时,获取触控按下的当前位置,将其记为初始位置;当检测到触控移动事件时,持续获取触控移动的实时位置,直到获取的所述实时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将当前的实时位置记为移动位置;确定所述移动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连线在触控屏上的相对角度,若所述相对角度满足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拖拽操作,否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本申请的识别方法能够减少触控操作识别过程中的资源占用,提高实时性,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操作识别方法、装置、触控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操作的操作识别方法、装置、触控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触控屏的操作手势也越来越丰富,如通过点击打开文件或者文件夹,通过上下滑动实现翻页,通过拖拽实现移动文件或者文件夹,等等。现有技术中,对于操作手势的识别,尤其是拖拽操作,有的在检测到移动事件时持续获取触控位置,跟踪触控轨迹进而根据轨迹判断是滑动还是拖拽;也有的根据操作的时间和起始触控位置的距离大小来进行判断,若操作时间大于时间阈值时判断当前光标位置与触控操作按下时的起始光标位置之间的距离,若该距离大于距离阈值,则认为是拖拽。
然而,前者由于需要持续跟踪和记录光标位置,占用资源较大,且需要操作完成时才能确定是否为拖拽,实时性较差,降低用户体验;后者由于用户在拖拽操作时可能并非一直沿着一个理想的直线方向,有可能为S型或者其他轨迹,根据时间阈值的起始光标位置得到的距离有可能并不会大于距离阈值,造成手势识别不准确,降低用户体验。因此,需求提出一种更优的操作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操作的操作识别方法、装置、触控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占用资源少,实时性好,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操作的操作识别方法,包括:
按下步骤:当检测到触控按下事件时,获取触控按下的当前位置,将其记为初始位置;
移动步骤:当检测到触控移动事件时,持续获取触控移动的实时位置,直到获取的所述实时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将当前的实时位置记为移动位置;
识别步骤:确定所述移动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连线在触控屏上的相对角度,若所述相对角度满足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拖拽操作,否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
可选地,所述移动步骤中,所述相对位置是否超出所述移动阈值的判断方法包括:
分别计算所述实时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和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当任一所述绝对值大于所述移动阈值时认为所述相对位置超出所述移动阈值。
可选地,所述移动位置、所述初始位置的横纵坐标以像素为单位表示,所述移动阈值的范围为8~12个像素。
可选地,所述识别步骤中,所相对述角度为所述连线与触控屏的横坐标轴的夹角;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为小于角度阈值。
可选地,所述识别步骤中,若所述相对角度不满足第一预设角度范围,而是满足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显示切换操作,否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
可选地,
所述按下步骤中,当检测到触控按下事件时,还设置操作标记为点击操作;
所述移动步骤中,当获取到的所述实时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时,还设置操作标记为非点击操作;
所述操作识别方法还包括:
抬起步骤:当检测到触控抬起事件时,若所述操作标记仍为点击操作,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点击操作。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屏的控制方法,包括:
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识别触控操作;
当识别为拖拽操作时,将所述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复制或者移动至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
当识别为滑动操作时,实现翻页功能。
可选地,
所述按下步骤和所述移动步骤的至少一个步骤中,还检测触控操作的按压压力;
当识别为拖拽操作时,若所述按压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将所述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复制至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否则将所述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移动至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操作的操作识别装置,包括:
按下模块,配置为当检测到触控按下事件时,获取触控按下的当前位置,将其记为初始位置;
移动模块,配置为当检测到触控移动事件时,持续获取触控移动的实时位置,直到获取的所述实时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时,将当前的实时位置记为移动位置;
识别模块,配置为确定所述移动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连线在触控屏上的相对角度,若所述相对角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拖拽操作,否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所述触控屏用于执行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或者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操作识别方法,在检测到触控移动事件时先获取触控移动的实时位置直到获取到的实时位置与触控按下时的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停止获取,一旦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后续的移动过程中也不会再获取触控移动的实时位置,因此,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系统资源;且通过首先满足移动阈值的实时位置确定拖拽操作还是滑动操作,如此,即使用户的拖拽滑动操作并非理想的直线型,也能够尽可能避免根据预设时长的起始触控位置造成触控操作识别准确度差的问题,能够提高触控操作识别的准确度,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操作识别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申请的操作识别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初始位置、移动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触控操作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
图4为本申请的触控操作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图6为本申请的触控操作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一种红外屏的压感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申请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申请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操作的操作识别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触控操作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用户可以在触控屏上进行触控操作。在一次触控操作事件中包括触控按下事件、触控抬起事件,有的在触控按下事件、触控抬起事件之间还会包括触控移动事件,具体的触控操作并不限于手指操作,也可以通过触控笔等操作。
参见图1,操作识别方法包括:
按下步骤S10:当检测到触控按下事件时,获取触控按下的当前位置,将其记为初始位置。
在触控按下事件发生时,标志着本次的触控操作开始,将此时的触控按下位置作为初始位置,即记录本次触控操作的起始位置。
移动步骤S20:当检测到触控移动事件时,持续获取触控移动的实时位置,直到获取的实时位置与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将当前的实时位置记为移动位置。
在该步骤中,当检测到触控移动事件时,起初需要实时获取触控移动的实时位置,并且每获取到一个实时位置都有确定该实时位置与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是否超出移动阈值,若超出则在后续的触控移动中不需要再获取触控移动的实时位置,将该触控操作识别为拖拽滑动操作(具体为什么操作在后续的识别步骤进行确定);若未超出,则继续获取实时位置。
识别步骤S30:确定移动位置与初始位置的连线在触控屏上的相对角度,若该相对角度满足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拖拽操作,否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手势,从而识别出为拖拽操作还是滑动操作。
本申请的操作识别方法,在触控操作启动时,即触控按下事件发生时,先记录触控操作的起始位置,将其作为初始位置,当检测到触控移动事件时起初会实时获取确定触控移动的实时位置与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直到获取到的实时位置确定的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就停止,即在后续的触控移动中不需要再获取实时位置,因此,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系统资源;且通过首先满足移动阈值的实时位置与初始位置的连线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确定是拖拽操作还是滑动操作,如此,即使用户的拖拽或者滑动操作并非理想的直线型,也能够尽可能避免根据预设时长的起始触控位置识别时造成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触控操作识别的准确度,提升用户体验。
在移动步骤S20中,相对位置是否超出移动阈值可以通过判断初始位置与移动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否超出移动阈值实现,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相对位置是否超出移动阈值的判断方法包括:分别计算实时位置与初始位置的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和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当任一绝对值大于移动阈值时认为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也就是说,在移动步骤S20中,每获取到一个实时位置,先分别计算该实时位置与初始位置的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只要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和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中有一个绝对值超出了移动阈值,即将该实时位置记为移动位置。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减少移动位置确定的计算量,提高判断的效率,从而进一步缩短对触控操作的识别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在触控屏中,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可以均以像素为单位,上述各位置的坐标可以采用像素标识,即实时位置、移动位置、初始位置的横纵坐标以像素为单位表示,此时,移动阈值也以像素为单位,其范围可以为8~12个像素,即移动阈值可以为8个像素、9个像素、10个像素、11个像素或者12个像素等,优选为10个像素。
上述各实施例的识别步骤S30中,移动位置与初始位置的连线在触控屏上的相对角度,可以以触控屏的横纵坐标轴作为参考,如相对角度是该连线与触控屏的横坐标轴的夹角,或者是与触控屏的纵坐标的夹角,当然也可以选择以触控屏上的其他部件或者元素作为参考。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识别步骤S30中,相对述角度为移动位置与初始位置的连线与触控屏的横坐标轴的夹角。在触控屏的系统中,移动位置、初始位置通常是在触控屏的坐标系中进行描述的,直接计算上述连线与横坐标轴的相对角度更为方便,从而提高对于触控操作的操作识别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在相对角度为连线与横坐标轴的夹角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可以为小于角度阈值,角度阈值可以为30度、45度或者50度等,在该实施例中,若相对角度小于角度阈值,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拖拽操作,若相对角度大于或者等于角度阈值,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当然,在相对角度为连线与纵坐标轴的夹角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可以为大于角度阈值,在该实施例中,角度阈值可以为60度、45度或者40度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角度范围也可以为位于两个角度值之间。
在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之外的区域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从而还可以识别其他操作,即设置多个预设角度范围,如设置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和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具体地,在识别步骤S30中,若相对角度不满足第一预设角度范围,而是满足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显示切换操作,否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也就是说,识别步骤S30具体包括:
确定移动位置与初始位置的连线在触控屏上的相对角度,若该相对角度满足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拖拽操作,若该相对角度满足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显示切换操作,否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其中,第一预设角度范围与第二预设角度范围不重叠。
如在相对角度为连线与横坐标轴的夹角、第一预设角度范围为小于30度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增加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如大于或者等于30度且小于60度,在该实施例中,若相对角度满足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拖拽操作,若相对角度满足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显示切换操作,否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
具体地,上述移动位置与初始位置的连线与横纵标轴的相对角度,可以直接先计算这两个位置之间的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和两个位置的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然后利用反正切函数得到该相对角度。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相对角度的确定方法包括步骤:
S31:按照下述公式计算第一弧度A1:
A1=atan2(Pos1.x()-vertexPos.x(),Pos1.y()-vertexPos.y())-atan2(Pos2.x()-vertexPos.x(),Pos2.y()-vertexPos.y());
其中,Pos1.x()、Pos1.y()分别为初始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Pos2.x()、Pos2.y()分别为移动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vertexPos.x()、vertexPos.y()分别为移动位置的横坐标和初始位置的纵坐标,参考图2,示出了初始位置Pos1、移动位置Pos2、直角顶点位置vertexPos在触控屏的坐标系中的位置,初始位置Pos1、移动位置Pos2、直角顶点位置vertexPos构成一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平行于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
S32:计算第二弧度A2,具体地,若A1大于π,则将A1与2π的差值作为第二弧度A2;若A1小于-π,则将A1与2π之和作为第二弧度A2;
S33:第二弧度A2对应的角度值即为相对角度。
采用上述步骤,得到的第一弧度A1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根据A1的值和正负判断出移动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的方位,以便于之后对拖拽操作实现的控制中使用。
本申请的操作识别方法,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增加操作标记的判断识别点击操作,具体地,
按下步骤S10中,当检测到触控按下事件时,还设置操作标记为点击操作;
移动步骤S20中,当获取到的实时位置与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时,还设置操作标记为非点击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操作识别方法还包括:
抬起步骤S40:当检测到触控抬起事件时,若操作标记仍为点击操作,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点击操作。
通过增加操作标记,能够根据操作标记在检测到触控抬起事件时快速识别是否为点击操作,而不需要持续跟踪整个触控操作过程。
上述识别步骤S30可以在抬起步骤S40检测到触控抬起事件时再执行,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识别步骤S30在移动步骤S20获取到移动位置时执行,即在抬起步骤S40之前已经开始执行,也就是说在检测到触控抬起事件之前已经开始执行,一般地在抬起步骤S40之前已经执行完成,也有可能部分过程与抬起步骤S40并行,不论哪种情况,都能够在检测到触控抬起事件时尽快执行拖拽操作或者滑动操作对应的功能。
可以理解地,在移动步骤S20识别为拖拽滑动操作时,也还是会检测到触控抬起事件的,只是在检测到触控抬起事件时只是标志当前触控操作完成,不在进行触控操作识别。
在触控屏的触控操作中,有的为了更方便实现更多的功能,触控操作还包括有长按操作,在该实施例中,抬起步骤S40包括:
当检测到触控抬起事件时,若操作标记仍为点击操作,则获取触控操作抬起时的结束位置;
如果当前触控操作的操作时间超出时间阈值,且结束位置与初始位置重合,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长按操作,否则识别为点击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在同时包括拖拽操作、滑动操作、点击操作和长按操作的系统中,也能够减少拖拽操作、滑动操作识别的耗时,减少识别时的资源占用,从而提高识别效率,提升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结束位置与初始位置重合并不限于二者的坐标值完全一致,可以是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一个较小的距离阈值,如在均以像素为单位时,小于1个像素或者2个像素等。
其中,在具体实现时,为了便于控制识别,上述操作标记可以为false何true组成的标记组,也可以为0和1组成的标记组,点击操作和非点击操作分别对应一组标记中的一者,如设置操作标记为false或者0时,即为点击操作,设置操作标记为true或者1时,即为非点击操作。
在识别出触控操作为拖拽操作、滑动操作、点击操作或者长按操作等时,可以分别对应控制实现相应的功能。其中,拖拽操作可以理解为水平拖拽(即基本上是平行于横坐标轴的方向拖拽),通过拖拽操作可实现复制、移动目标对象的功能;滑动操作可以理解为上下滑动(即基本上是平行于纵坐标轴的方向滑动),通过滑动操作可实现翻页功能(包括滚动条滑动)等,通过点击操作实现打开目标对象的功能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触控屏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识别触控操作;
当识别为拖拽操作时,将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复制或者移动至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即实现复制或者移动的功能;
当识别为滑动操作时,实现翻页功能。
如图4所示的应用场中,在步骤S40中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拖拽操作时,当检测到触控抬起事件时,将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夹“360”拖拽到触控抬起事件时的光标位置处,具体地,可以在步骤S40中识别为拖拽操作时,获取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或者文件夹信息(如文件名称、绝对路径等),当检测到触控抬起事件时实现文件或者文件夹的复制或者移动。在步骤S40中若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对当前页面实现翻页(滚动条滑动),对于该功能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实现,本申请主要在于识别出是滚动操作。
在有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细化实现的功能,如通过拖拽操作能够同时实现复制和移动的功能,具体如何区分复制和移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结合触控时的按压压力进行区分,具体地,
上述按下步骤S10和移动步骤S20的至少一个步骤中,还检测触控操作的按压压力。
当识别为拖拽操作时,若按压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将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复制至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否则将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移动至当前光标的位置。
具体地,可以仅在步骤S10即在检测到触控按下事件时检测触控操作的按压压力;或者在步骤S20检测到触控移动事件时在触控操作的移动过程中检测按压压力,在该步骤中,可以持续检测,也可以在预设时间检测;当然,也可以在这两个步骤中均检测按压压力。优选地,在移动步骤S20中检测按压压力,在检测到触控移动事件时,实时检测按压压力,一旦检测到按压压力大于压力阈值时,则停止检测,若识别为拖拽操作,则实现复制功能。
在包括显示切换操作的实施例中,当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显示切换操作时,实现显示切换功能,即将当前窗口在列表模式和缩略图模式之间切换,如当前窗口为图5所示的列表模式,则当识别为显示切换操作时,控制切换为如图6所示的缩略图模式;如当前窗口为图6所示的缩略图模式,则当识别为显示切换操作时,控制切换为如图5所示的列表模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操作的操作识别装置,如图7所示,操作识别装置包括:
按下模块100,配置为当检测到触控按下事件时,获取触控按下的当前位置,将其记为初始位置,即按下模块100用于执行上述按下步骤S10;
移动模块200,与按下模块100电性连接,移动模块200配置为当检测到触控移动事件时,持续获取触控移动的实时位置,直到获取的实时位置与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将当前的实时位置记为移动位置,即移动模块200用于执行上述移动步骤S20;
识别模块300,与移动模块200连接,也可以同时与按下模块100连接,识别模块300配置为确定移动位置与初始位置的连线在触控屏上的相对角度,若该相对角度满足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拖拽操作,否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即识别模块300用于执行上述识别步骤S30。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识别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操作的操作识别方法,对应地,按下模块100、移动模块200和识别模块300也会增加相应的配置。具体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模块200还配置为分别计算所述实时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和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当任一所述绝对值大于所述移动阈值时认为所述相对位置超出所述移动阈值。
在有的实施例中,按下模块100和移动模块200中涉及的移动位置、初始位置的横纵坐标以像素为单位表示,移动阈值的范围为8~12个像素。
识别模块300中,相对角度为移动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连线与触控屏的横坐标轴的夹角;第一预设角度范围为小于角度阈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识别模块300配置为若相对角度不满足第一预设角度范围,而是满足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显示切换操作,否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
在按下步骤S10还包括设置操作标记为点击操作的实施例中,按下模块100还配置为设置操作标记为点击操作;移动模块配置为,当获取到的实时位置与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时,还设置操作标记为非点击操作。该实施例中,操作识别装置还包括抬起模块,抬起模块配置为:当检测到触控抬起事件时,若操作标记仍为点击操作,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点击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触控屏用于执行前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或者所述的触控操作的控制方法。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交互大屏或者电子白板,也可以包括平板、手机等具有触控屏的电子设备。
具体地,触控屏可以包括上述操作识别装置,当然,触控屏还可以包括执行装置,操作识别装置与执行装置电性连接,上述操作识别装置配置为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识别触控操作;执行装置用于当识别为拖拽操作时,将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复制或者移动至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以及当识别为滑动操作时,实现翻页功能。在包括有检测触控操作的按压压力的实施例中,操作识别装置还配置为检测触控操作的按压压力,执行装置还配置为当识别为拖拽操作时,若按压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将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复制至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否则将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移动至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
此外,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在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前述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或者触控操作的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并不限定于上述所给实施例,例如还可以为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其中,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本文中对于各步骤的编号仅为了方便说明和引用,并不用于限定前后顺序,具体的执行顺序是由技术本身确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技术本身确定各种允许的、合理的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采用步骤编号(字母或数字编号)来指代某些具体的方法步骤,仅仅是出于描述方便和简洁的目的,而绝不是用字母或数字来限制这些方法步骤的顺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明了,相关方法步骤的顺序,应由技术本身决定,不应因步骤编号的存在而被不适当地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技术本身确定各种允许的、合理的步骤顺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操作的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下步骤:当检测到触控按下事件时,获取触控按下的当前位置,将其记为初始位置;
移动步骤:当检测到触控移动事件时,持续获取触控移动的实时位置,直到获取的所述实时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将当前的实时位置记为移动位置;
识别步骤:确定所述移动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连线在触控屏上的相对角度,若所述相对角度满足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拖拽操作,否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步骤中,所述相对位置是否超出所述移动阈值的判断方法包括:
分别计算所述实时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和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当任一所述绝对值大于所述移动阈值时认为所述相对位置超出所述移动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位置、所述初始位置的横纵坐标以像素为单位表示,所述移动阈值的范围为8~12个像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步骤中,所述相对角度为所述连线与触控屏的横坐标轴的夹角;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为小于角度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步骤中,若所述相对角度不满足第一预设角度范围,而是满足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显示切换操作,否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下步骤中,当检测到触控按下事件时,还设置操作标记为点击操作;
所述移动步骤中,当获取到的所述实时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时,还设置操作标记为非点击操作;
所述操作识别方法还包括:
抬起步骤:当检测到触控抬起事件时,若所述操作标记仍为点击操作,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点击操作。
7.一种触控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识别触控操作;
当识别为拖拽操作时,将所述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复制或者移动至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
当识别为滑动操作时,实现翻页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下步骤和所述移动步骤的至少一个步骤中,还检测触控操作的按压压力;
当识别为拖拽操作时,若所述按压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将所述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复制至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否则将所述初始位置对应的文件移动至当前光标所在的位置。
9.一种触控操作的操作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下模块,配置为当检测到触控按下事件时,获取触控按下的当前位置,将其记为初始位置;
移动模块,配置为当检测到触控移动事件时,持续获取触控移动的实时位置,直到获取的所述实时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相对位置超出移动阈值时,将当前的实时位置记为移动位置;
识别模块,配置为确定所述移动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的连线在触控屏上的相对角度,若所述相对角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拖拽操作,否则将当前触控操作识别为滑动操作。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操作识别方法或者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310892695.8A 2023-07-20 2023-07-20 操作识别方法、装置、触控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0088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2695.8A CN117008806A (zh) 2023-07-20 2023-07-20 操作识别方法、装置、触控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2695.8A CN117008806A (zh) 2023-07-20 2023-07-20 操作识别方法、装置、触控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08806A true CN117008806A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2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92695.8A Pending CN117008806A (zh) 2023-07-20 2023-07-20 操作识别方法、装置、触控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088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860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touch gesture
CN110058782B (zh)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触摸操作方法及其系统
EP3736675B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operation on touchscreen and terminal
JP5973679B2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インタフェース移動の制御方法、その制御装置及び、端末デバイス、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20120212443A1 (en)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9477398B2 (e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multi-point input
AU2017203910B2 (en) Glove touch detection
US9778780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interface using multi-point touch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20130246975A1 (en) Gesture group selection
CN108762557A (zh) 一种触摸检测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809903B (zh) 用于控制虚拟屏幕的方法和装置
US1021640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ulti-touch user interface
US20140285461A1 (en) Input Mode Based on Location of Hand Gesture
US917073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4965657A (zh) 触摸控制方法及装置
JP598472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KR101060175B1 (ko) 터치스크린 제어방법, 이를 위한 기록매체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클라우드 컴퓨팅 제어방법
CN10376104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缩放触控方法及装置
CN117008806A (zh) 操作识别方法、装置、触控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807785B (zh) 一种在触摸屏上选择对象的方法及系统
CN104679312A (zh) 电子装置及其触控系统、触控方法
KR20140082606A (ko) 압력 모델링을 통한 전자책 페이지 전환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140035876A1 (en) Command of a Computing Device
KR20150065122A (ko) 터치에 기초한 대상 동작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4866163A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