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8098A - 电动机和电动风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和电动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8098A
CN116998098A CN202280019726.2A CN202280019726A CN116998098A CN 116998098 A CN116998098 A CN 116998098A CN 202280019726 A CN202280019726 A CN 202280019726A CN 116998098 A CN116998098 A CN 116998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brush
constant load
load spring
commu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97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野圭策
远矢和雄
吉冈勇辉
小岛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98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80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3/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with motors or generators, e.g. brush mounting plates or connections to windings; Disposition of current collectors in motors or generators;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mmut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3/00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电枢绕组生成的磁通给恒定载荷弹簧带来的影响的电动机等。电动机(1)具备:转子(20),其具有旋转轴(21)和安装于旋转轴(21)的换向器(30);电刷(40),其与换向器(30)接触;多个电枢绕组(22),其与换向器(30)连接;恒定载荷弹簧(110);以及软磁性构件(第2支架(102)),其配置于多个电枢绕组(22)与恒定载荷弹簧(110)之间,且屏蔽由多个电枢绕组(22)生成的磁通。恒定载荷弹簧(110)由带状的板材构成,且将电刷(40)向换向器(30)推压。

Description

电动机和电动风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动机和电动风机。
背景技术
电动机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电装领域等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在两轮或四轮的车辆中,为了驱动对散热器、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而使用电动机。
作为电动机,已知使用电刷的有刷电动机和不使用电刷的无刷电动机。其中,有刷电动机具备:定子;转子,其利用定子的磁力而旋转;换向器,其安装于转子的旋转轴;电刷,其与换向器滑动接触;以及弹簧,其用于将电刷向换向器推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在这样的电动机中,与工作时间相应地,电刷磨损而其长度减小。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使用恒定载荷弹簧来作为用于将电刷向换向器推压的弹簧,从而期望抑制如下情况:恒定载荷弹簧将电刷向换向器推压的力随着电刷的长度的减小而变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71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恒定载荷弹簧由带状的线材构成。该带状的线材由非磁性材料形成,以避免受到电枢绕组生成的磁通的影响。然而,例如,即使恒定载荷弹簧由作为非磁性材料之一的奥氏体系不锈钢形成,也会由于卷绕带状的线材时的加工应力而带有磁性。特别是,恒定载荷弹簧具有带状的形状,因此其表面积较大。因此,在恒定载荷弹簧带有磁性的情况下,无法忽视由于磁通而承受的力。因此,由于由电枢绕组生成的磁通,恒定载荷弹簧被向电枢绕组侧吸引。由此,恒定载荷弹簧按压电刷的方向可能变动,或者载荷可能变动。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电枢绕组生成的磁通给恒定载荷弹簧带来的影响的电动机和具备该电动机的电动风机。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电动机的一方案具备:转子,其具有旋转轴;换向器,其安装于所述转子;电刷,其与所述换向器接触;多个电枢绕组,其与所述换向器连接;恒定载荷弹簧,其由带状的线材构成且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换向器推压;以及软磁性构件,其配置于所述多个电枢绕组与所述恒定载荷弹簧之间,且屏蔽由所述多个电枢绕组生成的磁通。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电动风机的一方案具备上述电动机和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风扇。
根据本公开,能够实现能够抑制电枢绕组生成的磁通给恒定载荷弹簧带来的影响的电动机和具备该电动机的电动风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下方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的刷握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恒定载荷弹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局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恒定载荷弹簧110和电刷40的配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安装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风扇的立体图。
图9是包括安装于电动机的风扇的电动风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具体例。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为一例,主旨不在于限定本公开。因此,对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未记载于表示本公开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进行说明。
此外,各图是示意图,不一定严格地进行图示。另外,在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和“下”这样的用语并非一定是指绝对的空间认知上的上方向(铅垂上方)和下方向(铅垂下方)。
(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首先,使用图1~图4对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的整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从下方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时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侧观察该电动机1时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该电动机1的剖视图。具体而言,图3是将图2所示的电动机1以穿过旋转轴21的中心且穿过线段III-III而与旋转轴21平行的平面剖切时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表示该电动机1中的刷握50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此外,在图3中,仅图示出现于电动机1的剖面的部分。另外,图4示出了从下方侧观察将盖板131卸下的状态下的刷握50时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电动机1具备:定子10(stator);以及转子20(rotor),其利用定子10的磁力而旋转。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是有刷电动机,再者,如图3所示,该电动机1具备换向器30,并且具备与换向器30接触的两个电刷40,该换向器30安装于在转子20设置的旋转轴21。
如图3和图4所示,电动机1还具备:刷握50,其保持电刷40;以及恒定载荷弹簧110,其将电刷40向换向器30推压。除此以外,电动机1具备轴承91、第1支架101和第2支架102。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是由直流来驱动的直流电动机(DC马达)的一种,使用磁体11来作为定子10,并且使用具有电枢绕组22的电枢来作为转子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1是搭载于两轮或四轮等的车辆的扁平型(flat型)的有刷无芯马达(扁平马达)。因此,定子10和转子20不具有芯(铁芯),电动机1整体成为厚度较薄且较轻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1的厚度(即,在旋转轴21的轴心C的方向上的尺寸)比外径(在与轴心C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小。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是车辆的散热器的冷却风扇所使用的小型马达,电动机1的外径(直径)为120mm以下。作为一例,电动机1的外径为62mm。此外,电动机1由DC12V的输入电压来驱动。
以下,对电动机1的各构成构件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定子10在其与转子20之间隔开微小的气隙12而配置。定子10产生作用于转子20的磁力。定子10成为在其与转子20之间的气隙面12a生成磁通的结构,且与作为电枢的转子20一起构成磁路。具体而言,定子10整体为大致环状,且构成为在其与转子20之间的气隙面12a沿着旋转轴21的周向交替且均匀地存在N极和S极。定子10是生成用于产生转矩的磁通的场磁体,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多个磁体11(magnet)构成。磁体11例如是具有S极和N极的永久磁体。
构成定子10的多个磁体11配置为在周向上交替且均匀地存在N极和S极。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0(磁体11)产生的主磁通的方向是沿着旋转轴21延伸的方向的方向。主磁通的方向在与磁体11的磁极对应的方向上产生。定子10固定于第1支架101。
如图3所示,转子20具有旋转轴21,且以旋转轴21的轴心C为中心旋转。转子20产生作用于定子10的磁力。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20产生的主磁通的方向是沿着旋转轴21延伸的方向的方向。主磁通的方向在与在电枢绕组22流通的电流的方向对应的方向上产生。
转子20与定子10相对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20在旋转轴21的轴心C的方向上与定子10相对。
旋转轴21是具有轴心C的轴,且是金属杆等长条状的杆状构件。旋转轴21的轴心C成为转子20旋转时的中心。旋转轴21的长度方向即旋转轴21延伸的方向(延伸方向)也称为轴心C的方向(轴心方向)。
旋转轴21被轴承91支承。作为一例,轴承91是滚珠轴承等轴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21的第1端部21a是输出侧的端部(输出轴),且自第1支架101和轴承91突出。在第1端部21a安装有例如风扇等负载。此外,旋转轴21的第2端部21b是相反输出侧的端部(相反输出轴),且自第2支架102突出。
轴承91保持于第1支架101。具体而言,轴承91固定于在第1支架101设置的凹部。
第1支架101是与第2支架102一起构成壳体的构件。在由第1支架101和第2支架102构成的壳体中配置有定子10和转子2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架101是电动机1的外廓构件,且形成为具有底部和圆筒状的侧壁部的有底筒形状。构成定子10的磁体11固定于第1支架101的底部。另外,转子20的电枢绕组22被第1支架101的侧壁部包围。第1支架101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例如,第1支架101由冷轧钢板(SPC材料)等铁系材料或铝等金属构成。此外,第1支架101的材质不限于金属材料,也可以是树脂材料,但在抑制自电动机1产生的噪音这一观点上,第1支架101由金属材料构成则较佳。
第2支架102是与第1支架101一起构成壳体的构件。第2支架102由板状的软磁性体构成。第2支架102是配置于多个电枢绕组22与恒定载荷弹簧110之间,且屏蔽由多个电枢绕组22生成的磁通的软磁性构件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支架102由铁板构成。此外,构成第2支架102的软磁性材料不限于铁。作为软磁性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坡莫合金、硅铁等。
如图3所示,转子20具有旋转轴21,并且具有多个电枢绕组22和将多个电枢绕组22覆盖的模制树脂23。
多个电枢绕组22分别由电线构成,且卷绕成通过流通电流而产生作用于定子10的磁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电枢绕组22产生的主磁通的方向是旋转轴21的轴心C的方向。即,定子10的磁体11和转子20的电枢绕组22在旋转轴21的轴心C的方向上排列。
各电枢绕组22由绝缘包覆线构成,该绝缘包覆线具有由铜或铝等金属构成的芯线和包覆芯线的绝缘膜。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电枢绕组22分别是具有将导电线呈平面状卷绕而成的线圈层的薄形的绕组线圈。具体而言,多个电枢绕组22分别例如由将绝缘包覆线在俯视时呈大致扇状卷绕而成的1层或多个线圈层构成。这样构成的多个电枢绕组22在从旋转轴21的轴心C的方向观察时以将旋转轴21包围的方式配置。
多个电枢绕组22分别与换向器30连接。具体而言,多个电枢绕组22分别与换向器30的多个换向器片31中的任一者电连接。
多个电枢绕组22通过由模制树脂23覆盖而与模制树脂23一起一体地成形。模制树脂23由例如酚醛树脂或不饱和聚酯(BMC)等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
如图3所示,换向器30安装于旋转轴21。因此,换向器30通过转子20旋转而与旋转轴21一起旋转。安装于旋转轴21的换向器30也可以是转子20的局部。
换向器30具有沿着旋转轴21的旋转方向设置的多个换向器片31(换向片)。具体而言,多个换向器片31以将旋转轴21包围的方式沿着旋转轴21的旋转方向呈圆环状排列。此外,各换向器片31的形状是沿旋转轴2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构件。
多个换向器片31分别是由铜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导电端子,且与转子20所具有的电枢绕组22电连接。多个换向器片31相互绝缘分离地配置,但由转子20的电枢绕组22电连接。例如,相邻的两个换向器片31由电枢绕组22电连接。
作为一例,换向器30是模制换向器,且成为将多个换向器片31利用模制树脂32模制而成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多个换向器片31以表面暴露的方式埋入到模制树脂32。模制树脂32是换向器主体,且是具有供旋转轴21插入的贯通孔的大致筒状构件。模制树脂32例如是由热固性树脂等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成形体。
如图3所示,两个电刷40与换向器30接触。具体而言,两个电刷40分别与换向器30的换向器片31接触。换向器30通过旋转轴21的旋转而旋转,因此电刷40与全部的换向器片31依次持续接触。此外,电刷40的个数不限定于两个,例如也可以是四个。
如图4所示,两个电刷40配置于刷握50。具体而言,两个电刷40分别以其长度方向成为与旋转轴21的轴心C正交的方向(即旋转轴21的旋转的径向)的方式配置于刷握5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电刷40的长度方向所成的角为180°。此外,两个电刷40的长度方向所成的角也可以小于180°。
电刷40分别是通过与换向器片31接触而向电枢绕组22供给电力的供电电刷(通电电刷)。电刷40包括与换向器30接触的第1端部41和位于与第1端部41相反的那一侧的第2端部42。电刷40是具有导电性的导电体。作为一例,电刷40是由碳构成的长条状的大致长方体的碳刷。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刷40是含有铜等金属的碳刷则较佳。由此,能够使电刷40和换向器片31的接触电阻变小。这样的电刷40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来制作:将对石墨粉、铜粉、粘合剂树脂和固化剂进行混炼而得到的混炼物粉碎并压缩成形为长方体并进行烧成。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刷握50配置有与电刷40的个数相同数量的恒定载荷弹簧110。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两个恒定载荷弹簧110。电刷40安装成承受来自恒定载荷弹簧110的按压力而始终与换向器30的换向器片31接触。即,电刷40被恒定载荷弹簧110按压于换向器30。
如图3所示,恒定载荷弹簧110利用弹簧弹性力(弹簧恢复力)来对电刷40施加按压(弹簧压力),对电刷40朝向换向器30施力。也使用图5对恒定载荷弹簧1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恒定载荷弹簧110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恒定载荷弹簧110由带状的线材构成,且是将电刷40向换向器30推压的弹簧。换言之,恒定载荷弹簧110由长条状的较薄的板材构成。恒定载荷弹簧110具有:螺旋部111,其位于一端部,由带状的线材卷绕而成;固定部112,其位于另一端部;以及平面部113,其位于螺旋部111与固定部112之间,且该平面部113处的带状的线材具有平面状的形状。如图4所示,螺旋部111与电刷40的第2端部42接触。固定部112固定于刷握50的钩状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形成于固定部112的开口117(参照图5)卡挂于钩状部60,从而将固定部112固定于刷握50。
供恒定载荷弹簧110的固定部112卡挂的钩状部60配置于电刷40的第1端部41附近。由此,恒定载荷弹簧110的螺旋部111向靠近电刷40的配置有固定部112的第1端部41附近的方向按压电刷40的第2端部42。因此,电刷40的第1端部41由于恒定载荷弹簧110的按压力而始终与换向器片31接触。这样,电刷40与换向器片31持续接触,因此由于换向器片31旋转而摩擦,从而磨损。因此,由于来自恒定载荷弹簧110的按压力而向朝向旋转轴21的轴心C的方向(径向)移动。作为构成恒定载荷弹簧11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金属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恒定载荷弹簧110由作为非磁性材料的奥氏体系不锈钢形成。
自配置于电动机1的外部的外部电源向电刷40供给电力。外部电源是存在于电动机1的外部的电源,且向电动机1供给预定的输入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电源是向电动机1供给DC12V的输入电压的直流电源。此外,直流电源只要是输出直流电力的电源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是发电机、转换器、电池等。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电动机1中,向两个电刷40分别供给的电流作为电枢电流(驱动电流)经由换向器30的换向器片31而向电枢绕组22流动。由此,在转子20(电枢绕组22)产生磁通。并且,通过在该转子20产生的磁通和自定子10产生的磁通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磁力成为使转子20旋转的转矩。此时,根据换向器30的换向器片31与两个电刷40中的各个电刷40接触时的位置关系来切换电流流动的方向。这样,通过切换电流流动的方向,从而由在定子10与转子20之间产生的磁力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生成一定方向的旋转力,转子20以旋转轴21为中心旋转。
刷握50是保持两个电刷40的保持构件。刷握50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刷握50是通过使用树脂材料的一体成形而形成的树脂成形品。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刷握50是构成电动机1的外廓的外廓构件,且自外侧覆盖第2支架102。
刷握50具有刷握主体50a和钩状部60。刷握主体50a是刷握50的供电刷配置的部分。换言之,刷握主体50a是刷握50的除钩状部60以外的部分。如图4所示,刷握50的刷握主体50a具有两个电刷收纳部51。在两个电刷收纳部51分别收纳电刷40。电刷收纳部51在刷握50的内表面侧呈凹状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刷收纳部51具有凹状的形状,但也可以具有电刷收纳部51和盖板131一体化而成那样的箱状的形状。钩状部60是自刷握主体50a沿着旋转轴21突出的部分,且用于固定恒定载荷弹簧110。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刷收纳部51在与旋转轴21的轴心C正交的方向(即旋转轴21的旋转的径向)上为长条且剖面形状呈凹状地形成。
如图4所示,分别收纳有电刷40的两个电刷收纳部51分别由盖板131覆盖。两个盖板131例如由黄铜板构成,且配置为分别覆盖电刷收纳部51。
此外,如图4所示,恒定载荷弹簧110与电刷40一起收纳于电刷收纳部51。
[2.效果]
接下来,使用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的效果进行说明。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的局部的放大剖视图。在图6中,放大地示出了电动机1的剖面中的恒定载荷弹簧110和电枢绕组22以及其周边。
电枢绕组22在图6的块状箭头所示那样的方向上生成磁通。另外,如上述那样,恒定载荷弹簧110由作为非磁性材料的奥氏体系不锈钢形成。然而,在从由奥氏体系不锈钢构成的带状的线材形成恒定载荷弹簧110的螺旋部111时,由于加工应力而使恒定载荷弹簧110带有磁性。因此,对于在恒定载荷弹簧110与电枢绕组22之间未夹有屏蔽磁通的构件的情况而言,由于由电枢绕组22生成的磁通,恒定载荷弹簧110在靠近电枢绕组22的方向(即,图6的虚线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承受力。即,恒定载荷弹簧110被向电枢绕组22吸引。在该情况下,恒定载荷弹簧110按压电刷40的方向可能变动,或者载荷可能变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恒定载荷弹簧110与电枢绕组22之间配置有由软磁性体构成的第2支架102,因此由电枢绕组22生成的磁通被第2支架102屏蔽。因此,能够减少由电枢绕组22生成且到达恒定载荷弹簧110的磁通。由此,能够抑制由电枢绕组22生成的磁通给恒定载荷弹簧带来的影响。即,能够抑制如下情况:恒定载荷弹簧110按压电刷40的方向变动,或者载荷变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恒定载荷弹簧110的固定部112和平面部113配置于相对于电刷40而言与配置有多个电枢绕组22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换言之,在图6中,相对于电刷40而言,多个电枢绕组22配置于下侧,与此相对,恒定载荷弹簧110的固定部112和平面部113配置于上侧。在恒定载荷弹簧110的平面部113距多个电枢绕组22较近的情况下,平面部113由于多个电枢绕组22生成的磁通而承受的力变大。因此,与将恒定载荷弹簧110的平面部113配置于电刷40与多个电枢绕组22之间(即,图6中的电刷40的下方)的情况相比,在将恒定载荷弹簧110的平面部113配置于相对于电刷40而言与配置有多个电枢绕组22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平面部113由于多个电枢绕组22生成的磁通而承受的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由电枢绕组22生成的磁通给恒定载荷弹簧110带来的影响。
(变形例)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公开的电动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中,第2支架102是软磁性构件,但也可以是,配置于恒定载荷弹簧110与多个电枢绕组22之间的其他构件是软磁性构件。例如,也可以是,盖板131是软磁性构件。
另外,恒定载荷弹簧110的平面部113配置于相对于电刷40而言与配置有多个电枢绕组22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但平面部113的配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平面部113配置于相对于电刷40而言以旋转轴21的轴心C方向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此外,图7的箭头是以旋转轴21的轴心C方向为中心的圆周方向。此外,图7是表示恒定载荷弹簧110和电刷40的配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通过这样的配置,也能够抑制恒定载荷弹簧110的平面部113被电枢绕组22生成的磁通吸引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定子10仅由永久磁体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定子10也可以是由永久磁体和铁芯构成的定子,也可以是不使用永久磁体的由定子绕组和铁芯构成的定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动机1是车辆所使用的车辆用马达,但不限于此。本公开的技术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搭载于电动吸尘器等的电动风机等所使用的电动机等其他各种电气设备所使用的电动机。
在此,使用图7对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应用于电动风机的例子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安装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的风扇190的立体图。图9是包括安装于电动机1的风扇190的电动风机600的示意图。通过将图8所示那样的风扇190安装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的旋转轴21,能够实现电动风机600。即,本公开的电动风机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和安装于电动机1的旋转轴21的风扇190。此外,图8所示的风扇190为一例,也可以是,具有其他形状和构造的风扇等安装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这样的电动风机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因此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相同的效果。
此外,通过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对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构成要素和功能任意地进行组合而实现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公开。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技术能够在以汽车等电装领域和家用电气设备领域的产品为首的搭载电动机的各种产品中广泛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机;10、定子;11、磁体;12、气隙;12a、气隙面;20、转子;21、旋转轴;21a、第1端部;21b、第2端部;22、电枢绕组;23、32、模制树脂;30、换向器;31、换向器片;40、电刷;41、第1端部;42、第2端部;50、刷握;50a、刷握主体;51、电刷收纳部;60、钩状部;91、轴承;101、第1支架;102、第2支架;110、恒定载荷弹簧;111、螺旋部;112、固定部;113、平面部;117、开口;131、盖板;190、风扇;600、电动风机。

Claims (6)

1.一种电动机,其中,
该电动机具备:
转子,其具有旋转轴;
换向器,其安装于所述转子;
电刷,其与所述换向器接触;
多个电枢绕组,其与所述换向器连接;
恒定载荷弹簧,其由带状的板材构成,且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换向器推压;以及
软磁性构件,其配置于所述多个电枢绕组与所述恒定载荷弹簧之间,且屏蔽由所述多个电枢绕组生成的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恒定载荷弹簧具有:螺旋部,其位于所述恒定载荷弹簧的一端部,由所述板状的线材卷绕而成;固定部,其位于所述恒定载荷弹簧的另一端部;以及平面部,其位于所述螺旋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且该平面部处的所述带状的板材具有平面状的形状,
所述平面部配置于在从所述电刷观察时与所述多个电枢绕组相反的位置,或者,所述平面部配置于相对于所述电刷而言以所述旋转轴的轴心方向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软磁性构件由铁板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该电动机还具备将所述多个电枢绕组覆盖的模制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电动机的厚度比所述电动机的外径小。
6.一种电动风机,其中,
该电动风机具备:
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以及
风扇,其安装于所述旋转轴。
CN202280019726.2A 2021-03-25 2022-03-08 电动机和电动风机 Pending CN1169980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2462 2021-03-25
JP2021-052462 2021-03-25
PCT/JP2022/009909 WO2022202274A1 (ja) 2021-03-25 2022-03-08 電動機及び電動送風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8098A true CN116998098A (zh) 2023-11-03

Family

ID=83397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9726.2A Pending CN116998098A (zh) 2021-03-25 2022-03-08 电动机和电动风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202274A1 (zh)
CN (1) CN116998098A (zh)
WO (1) WO20222022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59129A (ja) * 1998-11-27 2000-06-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773856B2 (ja) * 2006-03-27 2011-09-1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JP6393692B2 (ja) * 2013-11-21 2018-09-19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202274A1 (zh) 2022-09-29
WO2022202274A1 (ja) 2022-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0553B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apparatus
US9318942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linear mover
US20060082242A1 (en) Stator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and an electric motor
US10177632B2 (en) Brushless motor
US7973444B2 (en) Electric machine and rotor for the same
JP2018011501A (ja) 永久磁石直流モータ及びこれを使用するhvacシステム
CN112840525A (zh) 旋转电机
US20070085442A1 (en) Commutation of Brushless Electrodynamic Machines
JP2019103322A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のモータ
JP2021058000A (ja) モータおよび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装置
CN116998098A (zh) 电动机和电动风机
CN110771007A (zh) 定子和马达
JP2011024365A (ja) スロットレスモータ
WO2023248586A1 (ja) 電動機
JPWO2022202274A5 (zh)
CN111711298B (zh) 风扇、转子及其永久磁性元件
WO2024084849A1 (ja) 電動機
WO2024084845A1 (ja) 電動機
CN117296236A (zh) 电动机和电动风机
WO2024084844A1 (ja) 電動機
CN116998099A (zh) 电动机和电动风机
CN114631251B (zh) 电动机
WO2023188590A1 (ja) 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WO2022215369A5 (zh)
JP7499468B2 (ja) 電動機及び電気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