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4467A - 答题区域获取及电子作业处理的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答题区域获取及电子作业处理的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4467A
CN116994467A CN202310721870.7A CN202310721870A CN116994467A CN 116994467 A CN116994467 A CN 116994467A CN 202310721870 A CN202310721870 A CN 202310721870A CN 116994467 A CN116994467 A CN 116994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swer
electronic
data
question
ques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218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舒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anggao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anggao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anggao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anggaosu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94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44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7/00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 G09B7/02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the type wherein the student is expected to construct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ich is presented or wherein the machine gives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presented by a stud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30/00Character recognition; Recognising digital ink; 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10Character recognition
    • G06V30/14Image acquisition
    • G06V30/1444Selective acquisition, locating or processing of specific regions, e.g. highlighted text, fiducial marks or predetermined field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7/00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答题区域获取及电子作业处理的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该获取方法包括:确定待处理题目;获取待处理题目的题目属性信息;基于题目属性信息判断待处理题目是否属于手写题型,若属于,则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手写答题区域。本公开中能够自动识别出电子作业中手写题并自动生成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过程中无需人为介入,全部自动化实现,从而有效提高了电子作业的电子化水平;该手写答题区域支持显示不同操作图层堆叠后的内容,使得不同用户间的交互更加便捷与高效,还支持对不同用户在区域内书写轨迹的直播、录播等,此智能化解决方案为大规模的因材施教,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Description

答题区域获取及电子作业处理的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本公开要求申请日为2023/03/10的中国专利申请2023102322545的优先权。本公开引用上述中国专利申请的全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答题区域获取及电子作业处理的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作业一般是通过纸张作业本答题,教师对纸质作业本批改;这样的局限是:1.无法高效、合理化处理与管理学生作业,如排版打印试卷费时,试卷容易丢失等;2.无法知晓学生个性化学情,因而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等都无法量化了解学生学情;在班课情况下,无法做到给一个班的学生布置作业有针对具体每位学生薄弱,亦无法针对该科目拔尖学员进一步挑战更难作业,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3.学校学科组、教育主管单位等无法监测学业质量;教育主管单位、责任方无法保障被布置作业质与量,为了考试结果教师布置量过多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布置作业少又无法监督作业质少而精;教育主管单位、责任方无法监督教师批改作业情况,导致实际教师让学生互批等情况发生;教育主管单位、责任方无法监控是否作业内容超纲,无法监控是否有违意识形态的教学内容;4.由于缺乏过程数据,因此教育行业教学这一核心环节至今无法实现数字化改造,进一步导致无法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5.受限于教学过程无法数字化改造,教育行业至今无法像其他行业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6.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目前,也有些对除传统纸质路径外的电子化尝试方案,具体如下:要么是选择题录入与机器自动批改;然而该方案的技术局限性在于:各大学科语数外物化等,选择题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绝大多数作业的题目形式还是复杂题型,比如:解答题、填空题等;所以单是选择题自动批改技术,并不具备广泛运用的场景。要么是基于学生拍照上传每道题的答题内容,存在操作不便、花费时间较多、用户使用体验感差,且无法达到学情分析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子作业普遍存在对学生作业无法高效、合理化处理与管理的各种弊端,导致无法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整体教学质量受到影响等缺陷,提供一种答题区域获取及电子作业处理的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本公开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所述获取方法应用在电子作业中,所述获取方法包括:
确定待处理题目;
获取所述待处理题目的题目属性信息;
基于所述题目属性信息判断所述待处理题目是否属于手写题型,若属于,则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所述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手写答题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为供手写输入内容的载体。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根据上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实现,所述处理方法包括:
基于预设学习目标,从预设题目库选取若干题目;
采用所述获取方法生成属于手写题型的每个题目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
生成属于非手写题型的其他剩余题目对应的设定答题位置;
基于所述题目以及对应的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所述设定答题位置,获取所述电子作业。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手写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所述获取系统应用在电子作业中,所述获取系统包括:
题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处理题目;
属性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处理题目的题目属性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题目属性信息判断所述待处理题目是否属于手写题型,若属于,则调用区域生成模块;
所述区域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所述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手写答题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为供手写输入内容的载体。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根据上述的手写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实现,所述处理系统包括:
题目选取模块,用于基于预设学习目标,从预设题目库选取若干题目;
答题区域确定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获取系统生成属于手写题型的每个题目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
答题位置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属于非手写题型的其他剩余题目对应的设定答题位置;
电子作业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题目以及对应的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所述设定答题位置,获取所述电子作业。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作业运行及管理平台,所述电子作业运行及管理平台包括上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以及进行通信交互的若干预设用户端;
若干所述预设用户端包括学生设备中的学生作业应用程序端,和教师设备中的教师作业应用程序端。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或,实现上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或,实现上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所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公开各较佳实施例。
本公开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公开中,对电子作业中任一手写题的自动识别以及自动生成答题区域的功能,使得对手写题的一系列电子化操作得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1)使得包含手写题的答题区域的单份电子作业得以实现;(2)使得包含手写题的若干份电子作业集合即电子作业本(如若干份数学电子作业构成一份数字化电子作业本)得以实现;(3)电子作业本的实现使得各个教育场景效用得以颠覆式实现与优化,包括但不限于:教师通过电子作业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如通过电子作业,系统可帮助统计个性化学生学习情况;由此方便教师对不同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等;学生通过电子作业更好达成学习目标,如自动收集错题并推送练习等;给特定单位组织监督管理学校、教师教学过程提供信息支持,如查看布置作业量等;帮助教育行业实现教学这一核心环节的数字化改造,进一步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受惠于教学过程得以数字化改造,教育行业可以像其他行业一样继续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即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电子作业中的任一待处理题目进行自动识别处理,并对识别出的手写题生成用于手写的答题区域,过程中无需人为介入,全部自动化实现,提高了电子作业的整体处理效率与电子化水平,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另外为大规模的因材施教,全面且高质量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手写题的答题区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手写答题区域的操作图层的第一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手写答题区域的操作图层的第二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手写答题区域的操作图层的第三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手写题的第一展示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手写题的第二展示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手写题的第三展示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手写答题区域的初始尺寸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手写答题区域的第一延展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手写答题区域的第二延展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手写答题区域的基本功能插件的第一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手写答题区域的基本功能插件的第二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在手写答题区域中调用草稿纸的第一场景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在手写答题区域中调用草稿纸的第二场景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3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8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19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20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的第三流程图。
图21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的第四流程图。
图22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的第五流程图。
图23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的第六流程图。
图24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题库文件夹的示意图。
图25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不同班级的作业文件夹的第一示意图。
图26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不同班级的作业文件夹的第二示意图。
图27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作业模式的设置界面示意图。
图28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考试模式的设置界面示意图。
图29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同一题目不同学生答案的展示示意图。
图30为本公开实施例5的答题区域的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31为本公开实施例6的答题区域的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32为本公开实施例7的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33为本公开实施例8的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34为本公开实施例10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公开,但并不因此将本公开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在目前的教育场景中,普遍存在对学生作业无法高效、合理化处理与管理的各种弊端;具体地,现在一般采用如下三种方案进行作业的处理与管理:
方案A:通过人工提前打印整张作业的纸质答题框,学生在每个纸质答题框上手写答题后再扫描答题后的纸质答题框以得到扫描图片,然后再将扫描图片上传至指定系统中;教师通过在该指定系统中查看该扫描图片并进行答题内容批改;
该方案存在的缺点在于:整个电子作业的获取效率、自动化程度均较低,且操作过程繁琐,用户使用体验感较差。
方案B:通过使用特殊点阵纸划定每个题目的答题区域,并需要采用匹配的点阵电子笔进行答题;其中点阵纸以及点阵电子笔与蓝牙模块,同时计算机需运行接受蓝牙信号的软件,以完成电子作业中答题内容的采集;
该方案存在的缺点在于:硬件投入成本和软件投入成本均较高,且学生答题内容虽然是可获取的,但是存在无法将不同的答题内容与将具体的题目相对应,即题目与学生答案之间相互割裂,数据管理维度单一,从而无法完成个性化学情统计等。
方案C:学生在纸质上答题后,对每个题目的手写答案拍照得到拍摄图片并上传至指定系统;教师通过在该指定系统中查看该拍摄图片并进行答题内容批改;
该方案存在的缺点在于:学生一般抵触额外拍照上传操作,即学生使用体验感较差;上传后图片中字体大小不一,教师批改费时费力,从而造成教师的使用体验感也较差,继而导致整个电子作业的获取效率、自动化程度均较低,无法满足高要求的教学使用场景。
在此基础上,本公开创新性地提出一种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以及一种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这些作业处理方案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具体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该获取方法应用在电子作业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1、确定待处理题目;
其中,一般从预设题目库中选取得到待处理题目。
S102、获取待处理题目的题目属性信息;
具体地,题目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题目内容、题型信息。
S103、基于题目属性信息判断待处理题目是否属于手写题型,若属于,则执行步骤S104;
S104、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手写答题区域;
其中,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为供手写输入内容的载体。
具体地,手写题型为需要学生进行手写答题的类型;预设空白画布为用于供用户手写输入内容的载体。
例如,对于题目A,若基于题目属性确定其属于手写题,则在该题目A的下方位置的空白画布中及时且自动地生成手写答题区域,该答题区域为供学生对题目A进行解答的答题框,如图2所示(其中图中题干内容仅示意说明,对于任意手写题均适用),S对应手写答题区域;若题目A属于非手写题,则无需执行上述逻辑步骤。
上述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可以应用在教师端,也可以应用在学生端,或同时应用在教师端和学生端,以满足教师端、学生端分别对题目的操作需求。
本实施例中,考虑手写题、非手写题的具体题目特征之间具有显著区别,通过题目属性信息识别出对应的题目特征以对两种题型进行及时、有效区分;其中不强调具体采用何种识别技术进行处理,只要能够准确分析出是否为手写题即可。针对手写题而言,可以自动生成手写题对应的答题区域,该答题区域可以供学生手写答题内容,还可以供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内容进行批改等。
本实施例中,对电子作业中任一手写题的自动识别以及自动生成答题区域的功能,使得对手写题的一系列电子化操作得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
(1)使得包含手写题的答题区域的单份电子作业得以实现;
(2)使得包含手写题的若干份电子作业集合即电子作业本(如若干份数学电子作业构成一份数字化电子作业本)得以实现;
(3)电子作业本的实现使得各个教育场景效用得以颠覆式实现与优化,包括但不限于:(a)教师通过电子作业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如通过电子作业,系统可帮助统计个性化学生学习情况;(b)由此方便教师对不同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等;学生通过电子作业更好达成学习目标,如自动收集错题并推送个性化练习等;(c)给特定单位组织监督管理学校、教师教学过程提供信息支持,如查看布置作业量等;(d)帮助教育行业实现教学这一核心环节的数字化改造,进一步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e)受惠于教学过程得以数字化改造,教育行业可以像其他行业一样继续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f)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因此,对待处理题目中任一手写题的答题区域的自动化生成是优化不同的教育场景使其得以实现的前提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电子作业中的任一待处理题目进行自动识别处理,并对识别出的手写题生成用于手写的答题区域,过程中无需人为介入,全部自动化实现,提高了电子作业的整体处理效率与电子化水平,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是对实施例1的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为基于图片格式的画布生成的初始图层;其中,图片格式包括但不限于PNG、JPG(PNG、JPG均为一种图片格式)。
本方案中,一旦识别出题目为手写题,则自动生成用于手写答题的初始图层,即该初始图层无需其他多余处理就能及时得到;学生端在该初始图层中的答题区域完成答题,在学生端完成提交电子作业后,教师端打开电子作业就能够得到自动新增一层的操作图层,进而在后续过程中每进入学生端、老师端均会在前一次基础上依次生成新的操作图层;
需要说明的是:初始图层让学生有了初始作业的电子答题纸,即从作业整个流程的一开始,学生的作业就是电子版且在一处的,从而实现作业电子化统一管理。
而现有技术中的方案:要么属于题目打印在纸上,学生答题内容写在纸上,后期才上传到电脑上的情况,此时学生书写的作业与存档作业分离在两处;要么属于学生答题内容写在特殊点阵纸上,书写轨迹上传到电脑上的情况,此时学生书写的作业与存档作业分离在两处;要么学生答题内容写在普通纸质作业本上,通过拍照上传到电脑的情况,此时学生书写的作业与存档作业分离在两处。即上述这些列出的现有方案,普遍存在学生书写的作业与存档作业分离、对用户使用不友好且处理效率低的缺陷,而本公开的方案能够有效地保证答题区域中答题操作的便捷性、灵活性以及便于电子化管理。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用于显示已完成和最新生成的且依次堆叠的所有操作图层中对应的堆叠内容;
其中,依次堆叠的所有操作图层根据不同用户在不同预设使用阶段进入手写答题区域时依次生成。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不同的预设使用阶段生成的操作图层包括供学生端使用的初始图层、供教师端使用的批改书写图层、供学生端使用的订正图层,或供教师端使用的批改订正图层;
其中,根据不同的场景要求,操作图层包含的层数可以不同,例如有些场景中仅涉及初始图层和批改书写图层,例如有些场景中仅涉及初始图层、批改书写图层和订正图层等;不管操作图层包含的层数多少,这些操作图层都是按照初始图层、批改书写图层、订正图层、批改订正图层的顺序依次堆叠。
另外,在N次订正操作下,手写答题区域中均再次依次生成供学生端使用的订正图层、供教师端使用的批改订正图层,N取正整数。
此时,如图4所示,这些操作图层为依次堆叠的初始图层、批改书写图层、订正图层1、批改订正图层1、订正图层2、批改订正图层2、订正图层3、批改订正图层3、……
具体地,如图5所示,从左到右分别为学生端使用的初始图层,学生端在该初始图层上书写内容后并提交电子作业,教师端打开该电子作业进入到该题目时,会自动在当前答题区域上自动形成一层供教师端使用的批改书写图层,在教师完成批改后则形成两个操作图层中的合并内容;其他图层之间堆叠得到的合并内容的实现过程也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以学生上传的扫描图片或拍摄图片作为学生答题图层,初次之外没有其他更多图层,如没有批改图层和后续所有图层;因此只有得分,而缺少很多其他维度信息,支持的功能就比较单一,而无法满足更高要求的实际教育场景的使用需求;以及,在电子存档上批改,电子存档和原始答卷相分离,批改内容无法显示在原始学生作业本上。
本方案中,学生答题时对应一个操作图层,教师批改时对应一个操作图层,学生看到老师批改后进行订正也对应一个操作图层,教师再次批改时对应一个操作图层,这些操作图层之间相互独立,以保证各自完成的操作之间相互不影响,从而实现每个题目的答题区域在不同的处理阶段其显示内容均相互独立且完整性,以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获取方法还包括:
获取待处理题目对应的重新答题指令;
基于重新答题指令,在第二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新的手写答题区域;
其中,新的手写答题区域与步骤S104中此前已经生成的手写答题区域的属性、功能均完全不相同,区别仅在于在不同的空白画布上生成。
控制基于第一预设空白画布得到的手写答题区域中的所有操作图层处于显示状态或隐藏状态。
本方案中,对于某一简答题,用户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已经处理完毕。即已经形成该简答题的答题区域以及该答题区域内的多个操作图层;在用户需要再次对该简答题进行答题(或订正)时,比如在复习、回忆巩固题目的时候,则需要对当前简答题执行具体操作,如点击当前简答题下设置的第一特定按钮,以触发再次生成该简答题对应的新的答题区域。
用户可以点击当前简答题的第二特定按钮,选择确定显示还是隐藏基于第一预设空白画布得到的答题区域中的操作图层;选择隐藏时,用户在答题可以不受干扰;选择显示时,用户在答题时或之后可以参照此前的答题情况、批改情况,以了解自身对当前简答题的掌握程度。
其中,在选择显示基于第一预设空白画布得到的答题区域中的操作图层时,该新的答题区域可以生成在过去生成的答题区域之前,也可以生成在过去生成的答题区域之后,或者新的答题区域和过去生成的答题区域并列排布,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进行显示排布,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或调整。
另外,还可以进行第三次、第四次......重新生成简答题的答题区域的情况,以使得用户可以多次对同一简答题进行重复答题练习,其实现过程与上述情况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另外,现有方案中,在学生对同一题目进行再次作答时,无法建立多次作答内容是对应同一题目的关系,彼此是相互割裂的;例如,学生在订正时,如果不写在原始卷子上,则就需要写在另一张纸上,那么此时这张订正的纸和原始的纸是分开的,与同一题目之间是相互割裂的;学生订正不写在原始那页作业本上,则会写在作业本其它某一页地方,那么订正答题那一页与原答题页也不在一处,将来复习时,需要前后翻找,势必会造成操作麻烦的问题;而本方案中订正时的答题画布或答题区域是一直跟随此前的历史答题区域一起显示的,从而保证了同一题目的多次生成的答题区域之间始终保持紧密关联,在满足用户订正使用的同时,便于对同一题目下不同的答题区域中内容的统一管理。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为用于响应并显示手写触控内容的区域;和/或,用于响应并显示基于外部输入设备输入内容的区域;
其中,手写答题区域显示于支持手写触控操作的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中
相较于现有方案中,要么不支持电子手写输入,要么虽然属于一种电子输入方式但是并不属于电子设备,存在操作不便、实现灵活性较低等问题;本方案中,答题区域可以支持手写触控输入的内容,也可以支持通过外部设备输入(包括但不限于鼠标、键盘)的内容,即答题区域可兼容多种输入方式,保证了用户对答题区域操作的灵活性,提升了用户的答题体验感。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答题区域为用于显示手写触控内容的手写内容的区域。
本方案中,答题区域可以支持在电子笔笔尖处实时显示电子轨迹,即对输入的内容进行实时输出显示,保证了手写体验感,避免延时显示等造成用户体验感较差等问题。
另外,智能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平板、平板键盘一体机、带有手写板的电脑、触屏电脑。
现有方案中,要么手写答题均在纸上完成,然后扫描并存储在电脑端;要么采用传统纸和笔写,然后拍照上传到电脑端或手机端;要么用点阵数码笔写在点阵纸上,其中点阵纸仍然是实体的纸张,将点阵笔的书写轨迹蓝牙传输到电脑端。也就是说,对于手写题,这些现有方案的原始答题都是先用笔写在纸上再传输。
而本方案中,使用电子触控笔在平板PAD(平板电脑)的电子屏上手写,便于用户书写;作业从一开始就是电子版,不需要额外拍照、扫描、分割等步骤从而实现最初答题与后续轨迹能一起存储、在一处显示及后续数据处理等效用;平板端用户手写题输入的数据与电脑端手机端同步即可,根据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在不同设备(平板、电脑或手机)查看或编辑已从平板端同步过来的手写数据,且不同的智能终端的手写输入不影响其他智能终端的操作。
也就是说,在本方案中,在智能终端的中就可以完成电子作业中任意手写题的答题区域的确定过程,优选地,在平板PAD中实现,进一步地满足了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电子作业包括若干题干以及每个题干下的若干待处理题目;
步骤S104包括:
对于电子作业中的属于手写题型的每个待处理题目,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上分别生成每个待处理题目的手写答题区域。
本方案中,一份电子作业中一般包含多个待处理题目,对所有的待处理题目按照题号顺序依次识别处理,或同一时间对多个待处理题目进行识别处理,只要有一个或多个待处理题目属于手写题,则自动分别生成对应的答题区域,即本方案可实现对多个待处理题目的批量识别处理,同时能够对识别出的多个手写题进行批量生成匹配的答题区域,从而提高了电子作业生成的效率与电子化水平。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的方案中,要么通过人工设计带有分割框的答题纸,扫描整张答题纸后,根据框线分隔得到每道题对应的答题内容;然而,在学校每天布置作业写作业这一流程高频重复着,教师是不高兴那么麻烦每天作业都为学生去手动分割答题框再打印扫描的,而现有的该方案仅能用于高考这样极其低频的使用场景,高考分割一张卷子答题区域仅仅为一年一次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具备高频场景使用的用户体验条件;而本方案中,因具备系统自动分割作业的功能,不在基于人工分割,使得在学校每天这种高频作业流程中有较好体验,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电子作业的处理效率。
要么多道题的答案写在一起,不进行区分,但是不分割答题框,后期则无法自动将某部分答案匹配某道题,无法进行学生个性化学情统计,如某个学生三角函数这一知识点的题目得分率统计就无法实现;对于老师使用场景不智能如讲评一张试卷老师希望自动统计出高频错题,且最好能看到答错的原始轨迹,但在该方案中,因为不能将答案与题目对应上,所以无法自动统计得分,导致无法自动统计高频错题,当教师讲解第Z题时,更无法将该题错误原始轨迹抽取出来呈现给教师;但是,在本公开的方案中,答题区域内的答题轨迹从一开始就与题目一一对应,所以可以自动计算分数,自动生成高频错题(得分倒序),教师讲评时可以抽调某一题目查看答错的学生原始轨迹。
要么多道题的答案写在一起,需要上传哪道题的答题内容;此时学生答案的分割依赖于学生拍照时分割清楚,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学生往往好几道题目写在一张纸上,拍照分割的话,照片需要剪裁成各种长宽比例的矩形的照片,这种不同大小、长宽比例的照片在教师端显示出来后会缩放,教师阅读起来字大大小小,体验较差;而本方案中不存在这种情况,前后答题字体大小统一,便于教师批改,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使用体验感。
还有,现有技术的方案中,都不能实现答题区域自动化对应到题目,也就更无法实现自动化对应子题和其答题区域;而本方案中,每个答题区域均能够自动化对应到每个子题,保证了电子作业处理过程的自动化、规范化和合理化。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待处理题目包括若干题目层级,每个题目层级下对应若干子题目;
步骤S104包括:
在确定子题目属于手写题型时,则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上生成子题目的手写答题区域,以得到待处理题目对应的多个手写答题区域。
其中,待处理题目一般对应一个或多个题目层级,每个题目层级下一般对应一个或多个子题目,不同的待处理题目的题目层级的数量,以及每个题目层级下的子题目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根据实际出题需求进行确定或调整。
具体地,如图6-图7所示,图6为识别出的某个题目下包含三个手写子题a、b、c,图7和图8对应这些手写题的手写答题区域。
本方案中,对于一个待处理题目而言,对所有题目层级下的所有子题目按照题号顺序依次识别处理,或同一时间对多个子题目进行识别处理,只要有一个或多个子题目属于手写题,则自动分别生成对应的答题区域,即本方案可实现对多个子题目的批量识别处理,同时能够对识别出的每个手写题进行批量生成匹配的答题区域,保证了对题目中手写题的答题区域的电子化、智能化的生成效率;
另外,这样的题目层级划分,还能够便于后期的打分、学情分析统计等,如可以细化到子题,比如同一道题目中多个子题考察的知识点不同,通过学生每个子题的答题区域的得分,可以推断出学生在哪个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在哪个知识点掌握有问题,便于针对性辅导学生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以及,在现有方案中都不能实现答题区域自动化对应到题目的情况下,也就更无法实现自动化对应子题和其答题区域,而本方案中的每个答题区域均能够自动化对应到每个子题,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电子作业处理过程的自动化、规范化和合理化。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步骤S104包括:
在存在多个子题目属于手写题型时,则同步生成所有属于手写题型的多个子题目的手写答题区域;
其中,每个子题目的手写答题区域分别跟随对应的子题目所在位置显示;或,多个子题目的手写答题区域基于题目顺序依次且集中显示。
现有方案中,要么是题目文本和答题内容分别在两张纸上,打印之后不能灵活根据需要选择位置关系,不够灵活,也不便于作业的整体管理;要么不支持分割答题区域到子题,此时根本不存在涉及与子题的答题区域的任何内容。
本方案中,对待处理题目中的多个手写题,通过同步生成所有的与之匹配的答题区域,以保证电子化的处理效率。
多个答题区域的显示方式包括第一显示模式:在每个属于手写题的所有子题目的正下方自动生成匹配的答题区域;或者,第二显示模式:这些多个答题区域可以在整个待处理题目的下方按照题号顺序、从上至下依次排布显示,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显示,用户可以操作该待处理题目对应的第三特定按钮,通过点击进行显示模式的切换;其中,可以默认采用第一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即实现了显示模式的灵活性,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的使用操作需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具体地,如图6-8所示,识别出某个题目下包含三个手写子题a、b、c,图6中为这三个手写题的题干内容,基于上述获取方法可以得到如图7所示的手写答题区域,即每个答题区域跟随显示在对应的手写题正下方;或采用如图8所示的方式进行显示,即三个手写题对应的三个手写答题区域集中显示。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如图9所示,步骤S104之后,还包括:
S105、接收区域尺寸调整指令;
S106、基于区域尺寸调整指令,调整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
本方案中,当用户在某一手写题的答题区域内操作时,若认为默认生成的答题区域过小(如写答案不够写、订正或做笔记时答题区域写不下等)或过大的情况时,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调整答题区域的尺寸,以满足不同学生、教师在使用该答题区域所需的区域范围不同的需求,避免了现有方案中手写题的答题区域存在的一些弊端,如要么完全没有限制答案写在哪里,学生想写在哪里就写在哪里,导致不能自动把学生的答题内容和回答的是哪道题对应在一起;要么答题区域大小不可调整,如果学生写不下,写到答题区域外面,后期扫描不进系统,导致发生无法录入全部答案而造成无法得分的情况。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的默认尺寸与对应的待处理题目的分值大小呈正相关。
与手写题相匹配的答题区域为:如与该子题目的参考答案的内容量相匹配的答题框大小等,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答题区域呈现的合理性,尽可能无需人为其他操作对答题区域进行调整,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本方案中,每个答题区域的尺寸不是随机生成的,也非采用统一尺寸进行生成,也不是人工确定,而是基于对应题目的分值大小来确定;其中,一般分数越高的题目对应的答题内容越多,要的答题区域的尺寸也越大;反之,分数越低的题目对应的答题内容越小,要的答题区域的尺寸也越小,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答题区域呈现的合理性,使得尽可能无需人为其他操作对答题区域进行调整,减少后续尺寸调整操作环节,从而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的第一预设位置处对应设置第一尺寸调节插件;
步骤S105包括:
响应于第一尺寸调节插件,获取区域尺寸扩展指令;
步骤S106包括:
基于区域尺寸扩展指令将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增大至第一预设尺寸;
手写答题区域的第二预设位置处对应设置第二尺寸调节插件;
步骤S105包括:
响应于第二尺寸调节插件,获取区域尺寸缩减指令;
步骤S106包括:
基于区域尺寸缩减指令将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减小至第二预设尺寸;
本方案中,该答题区域的区域范围可以根据用户单击区域边框或特定按钮自动进行延展,每次点击对应特定按钮"+"则自动沿着边框所在位置向外延展设定步长,如此便可以随时且快捷地对答题框区域进行灵活、个性化调节;例如学生点击答题区域下方的按钮"+",则在竖直方向上自动向下延展固定步长(如1cm,也可以为其他数值),每点击1次就可以继续向下延展,直至达到设定延展次数则停止延展(例如:预先设置延展次数上限值为15次);若当前延展出的答案区域的下边沿超出当前显示界面,则启用答题区域侧边的滚动条,用户通过操作滚动条来实现整个答题区域的展示;或者,在延展至当前页面的底部位置时,自动延展至下一空白页,如此学生就可以继续延展,以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答题区域调节需求,这样便于后续对答题内容的直接打印成册等。
具体地,参见图10-12所示,点击答题区域下方的按钮"+",图10、图11、图12对应依次向下延展对应的答题区域;反之,点击答题区域下方的按钮"-"依次向上缩减对应的答题区域。
具体地,答题区域的范围虽然可以延展,但是不能无限延展,这样使得能够满足学生、老师的使用需求的同时,也避免了因学生不良的答题习惯造成的答题篇幅的浪费的情况发生,也达到规范学生答题行为的效果。
若在自动向外延展后,如果用户发现区域扩展范围太大了,需要恢复一些区域时,则可以点击答题区域下方的按钮"-",则在竖直方向上自动向上缩减固定步长(如1cm,也可以为其他数值),每点击1次就可以继续向上缩减,直至达到想要的答题区域,从而进一步地达到更加灵活调节的效果,极大程度上达到了用户实际答题场景的使用需求的效果。
另外,除了上述调节答题区域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在答题区域的下边沿单击的方式来向下延展答题区域,可以在答题区域的下边沿双击的方式来向上缩减答题区域。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可根据场景需求进行设计与调整。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的第三预设位置处对应设置第三尺寸调节插件;
步骤S105包括:
响应于第三尺寸调节插件,展示参数输入界面;
基于参数输入界面接收外部输入的区域尺寸参数;
步骤S106包括:
基于区域尺寸参数将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调整至第三预设尺寸;
本方案中,预先在答题区域的设定位置处设置一个专用按钮,用于在点击该按钮后会系统界面中会显示一个尺寸区域参数设置弹窗,用户可以在弹窗界面中输入答题框区域的尺寸范围区域参数,点击完成便可以完成对答题区域的区域范围调节,如此可以达到更精细、更精准的答题区域的尺寸调节,从而满足更多要求的用户使用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支持获取书写轨迹关联数据;
其中,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
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包括若干段书写轨迹数据,以及每段书写轨迹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帧数据和/或答题书写速度数据;
在学生端中,书写轨迹数据为答题轨迹数据;
在教师端中,书写轨迹数据为答题批改数据。
预设存储空间包括本地存储和/或云端存储,这样便于后续具体的查询或调用需求下直接获取对应的书写轨迹关联数据;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传输至预设存储空间中:开始动笔以激活当前答题区域、离开当前答题区域、停留时间足够长时(如30秒)。
在学生端中,书写轨迹数据为答题轨迹数据;
在教师端中,书写轨迹数据为答题批改数据。
其中,对答题区域内的书写轨迹关联数据的采集,可以根据在不影响轨迹还原过程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更高频率(如0.1秒采集1次)地进行采集,以得到充分的数据,进而保证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方案中,答题区域支持全程地、实时、动态跟踪学生、教师在该答题区域内的所有操作,以及每个书写轨迹对应的时间;对于学生端而言,实时记录并处理学生的当前答题轨迹,通过答题轨迹随时间推移的情况,可以分析得到该学生当前道题的哪些步骤花费比较长时间,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薄弱项,针对性地帮助提升该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而提升整个教学场景下的学情情况,即实现及时且精准定位学生的问题,无需人为定位轨迹片段,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处理效率。具体地,例如:跟踪学生进入当前手写题后第一次动笔的时间、结束书写的时间、答题花费的总时长(即若干段答题轨迹时长的总和)、答题速度、书写的答题内容、书写过程中的撤回修改操作等。
对于教师端而言,实时记录教师针对学生在当前答题区域内的答题内容的批改轨迹,便于其他监管端回溯教师的批改数据,分析每个教师的批改作业的认真程度等,使得教师端批改数据可全面、可合理有效监管,同时也便于对每位教师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从而进一步优化整体的教学质量。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答题框区域支持在目标端中对书写轨迹关联数据进行动态跟随显示。
本方案中,对于答题区域内的所有书写轨迹数据可以被动态跟随显示,即能够实现实时直播该显示区域内的用户操作;不同目标端具有不同的轨迹数据查看权限,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端可以跟踪查看学生端中每个学生实时的书写轨迹数据,监管端可以跟踪查看教师端中每个教师实时的批改轨迹数据等。
具体地,例如,监考场景中,教师可以在教师端点开任一学生正在书写的电子作业,查看该学生的答题界面的当前视图,实时查看该学生目前做题做到了哪里,写了哪些内容等;对于监管端(如学校端),可以点开任一教师正在批改的作业,查看该教师的批改界面的当前视图,以达到对教师批改作业工作的抽查、监督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对整体教学质量的优化提升。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显示学生端的操作图层;
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二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的答题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三预设用户端中显示教师端的操作图层;
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四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的答题批改数据进行回放;
其中,基于不同的选择指令确定对应的数据回放模式。
具体地,第一预设用户端、第二预设用户端、第三预设用户端、第四预设用户端为对教师端、学生端等具有操作权限的操作端,具体对应的操作权限通过预先设置确定,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重新调整。
本方案中,在教师端中可以查看学生端的操作图层,在教师端中可以回放学生在每个答题区域下的答题轨迹数据,学生端也可以回看自己在每个答题区域下的答题轨迹数据;在监管端(如学校端)中可以查看教师端的操作图层,在监管端中可以回放教师在每个答题区域下的答题批改数据,学生端、教师端也可以回放教师在每个答题区域下的答题批改数据等;达到可以在任意预设用户端中对其具有查看权限的操作端的操作图层,以及已存储的答题轨迹数据进行回放,以达到对应的答题情况可监管的效果;另外,对于回放的内容,可以采用正常播放速度,还可以根据个人观看需求或喜好进行倍速播放(如0.75倍、1.25倍、1.5倍等);或者跳过一些内容,仅针对某一段时间内的轨迹行为进行查看与分析,以满足不同对象的不同的查看需求,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设置对应的基本功能组件,基本功能组件包含若干基本功能插件。
具体地,参见图13用户可以通过电子笔在手写答题区域内圈圈画画(即书写轨迹);还可以点击手写答题区域上方不同的位置,以调用不同的基本功能插件;如图14所示,调用电子笔设置插件,以供用户选择确定笔的颜色、笔迹粗细等。其他功能也类似操作,在此就不再赘述。
本方案中,考虑到学生或教师在对答题区域进行答题或批改处理时,会存在各种不同的操作需求,如调用电子笔工具以选择喜好的电子笔(其中,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操作喜好进行选择,如选择电子笔的类型、颜色等)、调用橡皮擦工具进行涂改、调用草稿纸工具进行演算等;本方案中,在自动形成答题区域的同时,也同步自动生成对应的操作功能设置插件即工具栏,达到帮助学生手写输入,帮助教师手写批改的目的,相较于现有方案中的纸质答题或点阵笔等的教学场景中,存在的作业电子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本方案中实现了在满足用户的若干基本答题操作需求的情况下,还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使用需求,使得用户操作更加灵活,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基本功能插件包括草稿纸调用插件,草稿纸调用插件用于调用或隐藏草稿纸;
其中,草稿纸所在的草稿纸区域跟随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生成,每个手写答题区域对应一张草稿纸;或,每个待处理题目下的所有手写答题区域对应一张草稿纸;
草稿纸动态存储在智能终端的预设存储空间中。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草稿纸的属性信息为可调节的;
草稿纸所在的草稿纸区域的显示样式不同于与手写答题区域的显示样式;
在调用草稿纸时,基于实际选择操作确定手写答题区域的橡皮擦功能是否处于禁用状态;
其中,草稿纸的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透明度、尺寸、颜色、可拖拽位置等,根据对草稿纸的属性灵活调节,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进一步地保证了用户的答题感受。
一般草稿区域在被调用时,悬浮显示在当前的答题区域上且位于右侧位置,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将其随意拖拽至当前答题界面中的任意位置;
显示样式需要保证在使用草稿纸时依然可以看到当前手写题的题干内容和答题内容,如将草稿纸的透明度调高些;
用户在查看草稿区域和答题区域时,通过字体颜色区分哪些内容属于草稿区域,哪些内容属于答题区域;例如,答题区域一般设置为白底,书写内容的字体颜色为黑色;而草稿区域一般设置为黑底或灰色底,书写内容的字体颜色为白色。
在调用草稿纸时,根据选择操作确定答题区域的橡皮擦功能是否处于禁用状态。
本方案中,如对于某一物理简单题,学生一般需要调用草稿纸进行演算、推导等,草稿纸往往能体现学生对该题目的中间思考过程、处理过程,考虑到当教师批改学生答题内容时若发现有错,可去草稿区域查看学生思路,找出学生犯错的具体原因,例如,学生在演算的某个步骤中由于书写错误导致后面计算的结果错误,但是整体的思考逻辑过程是完全正确的,这样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正,而非一概而论地认为学生对该物理简答题的所有考核知识点不理解,从而辅助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在发现自己答题内容有错误时,可以重新调用草稿纸,自我检查是否草稿中出现了错误,保证了可以快速找到对应的草稿内容,提升了学生的操作体验感;
另外,实现将学生写作业的流程完全内置于本公开的电子作业系统内,不用学生到系统外再开一个画板软件进行打草稿,便于更快捷、更灵活地调用或隐藏草稿功能,使得学生在本方案的电子作业系统中完成所有答题操作得以完成,使得线上监考功能能够实现。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草稿纸区域位于手写答题区域所在的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上;
草稿纸区域在手写答题区域的前置位置或后置位置显示;
草稿纸区域与手写答题区域并排分区域显示。
本方案中,草稿纸区域与答题区域位于同一画布上,草稿纸区域可以悬浮在答题区域上方显示,也可以下沉至答题区域的下方显示,具体采用何种显示方式可以通过特定操作进行切换(如在前置显示的区域中双击等),从而保证了切换的灵活性与便捷性;另外,草稿纸区域还可以与草稿纸并排显示,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并排显示、竖直方向上的并排显示,当然还可以根据其他实际需求设置采用其他更多的可实现方式进行显示,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参见图15和图16,草稿纸区域悬浮在答题区域上方显示,学生可以通过拖拽草稿纸区域上方的滑动条,灵活调整草稿纸区域的透明度(图15透明高些,图16透明度低些);可以通过草稿纸区域右上角的叉号,关掉草稿纸;若还需要调用草稿纸时,则再次点击草稿纸调用插件以启用草稿纸功能。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草稿纸区域支持获取草稿轨迹关联数据;
其中,草稿轨迹关联数据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
草稿轨迹关联数据包括若干段草稿轨迹数据,以及每段草稿轨迹数据对应的第二时间帧数据和/或草稿书写速度数据;
在学生端中,草稿轨迹关联数据为草稿书写轨迹数据;
在教师端中,草稿轨迹关联数据为草稿批改轨迹数据。
其中,预设存储空间包括本地存储和/或云端存储,这样便于后续具体的查询或调用需求下直接获取对应的草稿轨迹关联数据;草稿轨迹关联数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传输至预设存储空间中:开始动笔以激活当前草稿区域、离开当前草稿区域区域、停留时间足够长时(如30秒)。
具体地,对草稿纸区域内的草稿轨迹关联数据的采集,可以根据在不影响轨迹还原过程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更高频率(如0.1秒采集1次)地进行采集,以得到充分的数据,进而保证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方案中,答题区域支持全程地、实时、动态跟踪学生、教师在该草稿纸区域内的所有操作以及每个草稿轨迹对应的时间,实现在捕获答题区域内的书写轨迹关联数据的同时,依赖草稿轨迹关联数据以辅助教师、学生回溯答题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更好地实现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师的批改情况,以进行针对性建议或修改,从而进一步优化整体的教学质量。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答题框区域支持在目标端中对草稿纸的草稿轨迹关联数据进行动态跟随显示。
本方案中,对于草稿纸内的所有草稿内容也可以被动态跟随显示,即能够实现实时直播该草稿区域内的用户操作;不同目标端具有不同的数据查看权限,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端可以跟踪查看学生端中每个学生在草稿纸上实时书写的草稿内容,监管端可以跟踪查看教师端中每个教师在草稿纸上实时的批改内容等。
具体地,监考场景中,教师可以在教师端点开任一学生正在书写的电子作业,查看该学生的答题界面的当前视图,实时查看该学生当前在答题区域还是在草稿区域内书写,以及在草稿区域内实时书写的内容,以达到更精准的获悉每个学生的具体答题信息,便于教师对学生答题状态的全面了解、监管目的,有利于高质量的教学要求的实现。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显示学生端的草稿书写轨迹数据;
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二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的草稿书写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三预设用户端中显示教师端的草稿批改轨迹数据;
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四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的草稿批改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其中,基于不同的选择指令确定对应的数据回放模式。
具体地,第一预设用户端、第二预设用户端、第三预设用户端、第四预设用户端为对教师端、学生端等具有操作权限的操作端,具体对应的操作权限通过预先设置确定,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重新调整。
本方案中,在教师端中可以查看学生端的操作图层,在教师端中可以回放学生在每个草稿区域下的草稿轨迹关联数据,学生端也可以回看自己在每个草稿区域下的草稿轨迹关联数据;在监管端(如学校端)中可以回放教师在每个草稿纸区域下的草稿批改数据,学生端、教师端也可以回放在每个草稿区域下的草稿批改数据等;达到可以在任意预设用户端中对其具有查看权限的操作端的操作图层,以及已存储的草稿轨迹数据进行回放,以达到对应的答题情况可监管的效果;另外,对于回放的内容,可以采用正常播放速度,还可以根据个人观看需求或喜好进行倍速播放(如0.75倍、1.25倍、1.5倍等);或者跳过一些内容,仅针对某一段时间内的轨迹行为进行查看与分析,以满足不同对象的不同的查看需求,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具体地,对于教师端,在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写的草稿内容,当只看答题区域对答题内容不清楚或存在疑惑时,则可以查看调用草稿纸功能以查看草稿纸内容,找到学生打草稿时犯的错误,比如学生演算逻辑过程是对的,但是草稿纸上计算错误,从草稿纸上把中间结果誊抄时抄错,此时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给学生进行反馈说明,针对性指出学生做错题的真正的原因;对于学生端,学生可以看到教师批改时帮圈出自己打的草稿中哪里错了,便于快速找出造成自身答题错误的原因;学生查阅草稿部分教师批改返的内容时,如果看不明白教师写的批改内容,也可慢速、反复对回放批改过程,直至清楚理解,从而达到更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获取方法还包括:
获取动态跟随显示答题区域下的实际书写数据;
其中,实际书写数据包括书写轨迹关联数据,或,基于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和草稿轨迹关联数据;
采用预设异常答题监测规则对实际书写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第一分析结果;
基于第一分析结果确定答题行为或批改行为是否存在异常,若存在,则生成并发出第一告警信息。
本方案中,对用户在答题区域内实时书写情况进行跟踪,进行分析,以自动识别出是否发生异常情况,并在确定发生异常时反馈告警信息以告警提醒;
为了进一步提高异常情况确定的准确度,同时考虑学生在草稿纸区域内的草稿书写内容以及草稿书写所耗费时长,与该学生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书写内容以及答案书写所耗费时长,避免存在有些学生花费大部分时间在草稿纸上,然后快速在答题区域内誊写答案,而误判该学生为抄作业的情况发生。例如,在分析出某一学生的某一题目的答题得分较高,但是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的实际书写时长与草稿区域内的实际书写时长之和明显短于平均高分答题总时长,此时默认该学生存在抄答案的可能,并将该分析结果反馈至教师、家长等,以便于相关人员及时干预处理,使得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能够有效减少抄答案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且整个分析过程无需人为参与,全自动化实现,保证了答题的全流程的可回溯与可监管,从而保障了高质量的学情管理。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对应设置有音频交互插件;
获取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音频交互插件,获取并存储外部输入的音频内容和音频关联数据;
本方案中,每个答题区域都自动匹配设置以音频内容输入插件,便于学生对答题区域答题时,如存在疑问需要老师解答的,可以通过点击按钮留言,通过语音沟通的方式使得学生更能表达清楚自己的困惑,同时也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问题,以进行更高效、更便捷的答疑解惑;同时,也便于教师在批改时通过点击按钮留言,以快速留下讲解点评,口头指出问题所在,便于学生理解,对于教师而言也快捷省力,在满足答题使用的情况下,增强了交互性,进一步地优化了整体的教学管理效果。
获取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音频交互插件,获取并存储外部输入的音频内容和音频关联数据,基于音频关联数据,同步属于同一时间帧下的音频内容和书写轨迹关联数据,以合并音频内容和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得到合并数据;
其中,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目标端对手写答题区域内对合并数据进行回放。
本方案中,将答题区域内的音频数据和书写轨迹关联数据进行时间上的对其处理,以得到同一时间帧下的语音、视频、书写内容;在教师端中,将学生语音留言的问题和书写内容对应起来,这样可以明确知晓学生在什么时候留言,留言前后在写哪些内容,以进行更好地指导、解答疑惑;在学生端中,老师在给学生语音留言讲解时做的笔记,例如口头说到某个错误的时候,同步将学生书写的某个步骤圈了出来,形成老师在学生面前批改和同时学生听讲解的实际面对面批改作业的效果,且可以多次反复回看学习,从而达到更高效、更精准地指出问题、答疑解惑,进而可实现对任意一学生的整个电子作业中任意一个手写题的全流程跟踪分析,以保证对于每份电子作业的高质量指导,使得长期的高质量辅导教学得以保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根据实施例1或2中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实现。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包括:
S201、基于预设学习目标,从预设题目库选取若干题目;
其中,可以教师人工从预设题目库挑选符合要求的题目,还可以通过自动识别挑选的方式进行选取,当然此时为了保证题目质量,教师可以对选取出的题目进行质量筛查;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挑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S202、采用获取方法生成属于手写题型的每个题目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
S203、生成属于非手写题型的其他剩余题目对应的设定答题位置;
S204、基于题目以及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设定答题位置,获取电子作业。
其中,电子作业中包括支持多媒介(如语音互动题、视频互动题等)的题目;其中,题目的题干的展示、对应的答题方式的录入均通过多媒介途径实现。
本方案中,预设题目库中包括海量的题目,每个题目匹配设置对应的知识点、难易程度等;不同的学习目标下,需要对学生考核不同的知识点,因此需要从题目库挑选出相匹配的题目以形成符合学习目标的电子作业供学生进行练习,掌握知识点以达到对应学习目标要求的目的。
一旦挑选出的题目属于手写题时,则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获取方法生成该手写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其中,可以批量挑选出多个题目,例如一次性挑选出20道题,自动识别出其中8道题属于手写题,并同步对这8道手写题生成对应的答题区域,达到高效生成电子作业的目的;或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一题一题地逐个挑选题目,逐个识别出题目是否属于手写题,然后一题一题地对应生成每个手写题的答题区域;另外,还对于剩余的非手写题(如选择题、判断题等),采用统一方式跟随对应题目生成答题位置,如勾选框、答题横线等;全程无需人为干预,自动对手写题和非手写题设别,并分别进行区分处理,以保证电子作业整体生成的合理、高效且高质量,能够很好地满足高要求的教学场景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对于挑选出的符合学习目标的任一手写题,会自动生成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这些手写答题区域让包含手写题的单份电子作业得以实现,从而使得包含手写题的若干份电子作业集合即电子作业本得以实现,电子作业本的实现使以下教育场景效用得以颠覆式实现与优化:提高老师效率,增加作业流程效率。如:通过电子作业,系统可帮助统计个性化学生学习情况,由此,方便老师提供针对性辅导,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作业更好达成学习目标,如自动收集错题并推送练习等;给组织监督管理学校、老师教学过程提供信息支持,如查看布置作业量等。
相比现有教学场景下的方案,要么需要提前打印纸质答题框,学生手写答题后扫描等,存在整个电子作业的获取效率、自动化程度均较低等问题;要么需要使用特殊点阵纸与点阵电子笔与蓝牙模块,同时计算机需运行接受蓝牙信号的软件,导致学生答题内容时无法一一对应到具体每道题目,各种信息之间相互隔离,基本无关联性,也造成无法完成个性化学情统计等问题;要么需要学生纸质答题后拍照上传,而学生抵触额外拍照上传操作,且上传后图片字体大小不一易导致教师批改时费劲,造成学生和教师的使用体验感均较差,从而导致整个电子作业的获取效率、自动化程度均较低,无法满足高要求的教学使用场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是对实施例3的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支持获取书写轨迹关联数据,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包括若干段书写轨迹数据,以及每段书写轨迹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帧数据;
如图18所示,步骤S204之后还包括:
S205、获取教师端和/或学生端在电子作业中的每道题目的停留时间数据,以及手写答题区域的第一时间帧数据;
S206、对停留时间数据和第一时间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第二分析结果;
S207、根据第二分析结果评估教师端和/或学生端的批改情况和/或答题情况。
通过对答题区域内每个采集时刻的书写轨迹及其对应的发生时间进行记录,便于查看学生答每道题、教师批改每道题的总停留时间,包括单次进入时间以及离开的时间、重复进入的时间以及对应的每次离开的时间等,以此便于回溯评估分析每位学生的答题习惯、答题能力等信息;评估各位教师的批改习惯、批改仔细程度等信息。
例如,根据学生进入题目页面时间T1、学生第一笔触控答题区域开始答题时间T2确定学生审题时长t1(t1=T2-T1),如此,统计出一个班级该题目的平均审题时长t;在分析发现某一学生审题时长t1明显短于平均审题时长t并且得分偏低,可得出该学生“审题习惯有待提高”的结论;还可根据是否存在重复进入的时间,以确定学生是否有重新回到做过的题目检查或再次尝试的情况;当然,还可以对于学生的其他分析维度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确定,以进一步发现问题并针对性调整修正,在此就不再赘述。
本方案中,实现基于做题过程、批改过程的数据记录与分析,使得能够高效、高精度地获取每个学生、每个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便于形成更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案以指导教学,从而使得长期的高质量的教学得以保障。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如图19所示,步骤S204之后还包括:
S208、统计每次进入电子作业中同一题目的停留时间数据,以汇总得到同一题目的对应的第一停留时长;
S209、获取电子作业中每道题目对应的第一停留时间总和,以汇总得到所有题目对应的第二停留时长;
S2010、基于第一停留时长和第二停留时长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第三分析结果;
S2011、基于第三分析结果确定教师端和/或学生端的批改和/或答题的耗时状况。
通过记录的某一学生每次进入同一题目的耗费时间,以累计得到该学生在同一题目上耗费总时间;通过比对该学生在该题目的得分与耗费总时间,确定该学生对该题目考核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具体地,若该学生在该题目的得分高且耗费总时间与班级中该题目的平均答题时长相差不大,则确定该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该题目考核的知识点;若该学生在该题目的得分较高,但是耗时如若过长(如超出班级中该题目的平均答题时长3分钟),则说明该学生对该题目考核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不够好,需要进一步巩固加强练习。类似地,通过记录的某一教师每次进入同一题目的耗费时间,以累计得到该教师在同一题目上耗费总时间;通过教师耗费总时间确定教师批改的效率;耗费总时间越长,则说明教师的批改熟练程度越低,需要提高自身的批改速度以改善批改效率较低的问题。
通过单个题目的耗时的统计,以累计得到该学生在一整份电子作业上的总耗时;基于一整份电子作业上的总耗时和总得分,整体评估确定该学生存在的待改进的地方,得到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教学,进而实现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具体地,对于整份电子作业上,若该学生的总耗时较少且总得分较高,则初步判断该学生可能存在抄袭作业的情况、或比对该学生以往考试成绩以确定是否是该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强等;若该学生的总耗时较少但总得分较低,则确定该学生做题不认真,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若该学生的总耗时较长但总得分较低,则确定该学生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家长等干预协助以提升;若该学生的总耗时较长但总得分较高,则确定该学生属于勤奋型学生,知识掌握没有问题,需要引导思考以提高做题效率;即
本方案中,通过对教师、学生在每道题目上的花费时间、多次进入题目等数据的记录,以及对整份电子作业的耗时统计,能够进一步具体回溯到学生答题过程、教师批改过程存在的处理效率、学习能力等问题,便于及时调整改善,从而利于长期有效的教学管理。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如图20所示,步骤S204之后还包括:
S2012、统计每次进入电子作业中的同一题目的停留时间数据,以汇总得到同一题目的对应的第一停留时长;
S20123、获取题目的手写答题区域中书写轨迹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帧数据;
S2014、基于第一时间帧数据和第一停留时长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第四分析结果;
S2015、基于第四分析结果确定答题行为或批改行为是否存在异常,若存在,则生成并发出对应的第二告警信息。
通过记录的某一学生每次进入同一题目的耗费时间,以累计得到该学生在同一题目上耗费总时间;以及记录该学生在该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答题内容时的时间信息;若学生在处理整个题目(读题、思考、答题动笔、草稿动笔)的耗费总时长小于一定值,且分析出动笔间隔非常短,则确定该学生明显没有思考就开始答题,存在抄袭作业或者随意书写答案的情况。
通过记录的某一教师每次进入同一题目的耗费时间,以累计得到该教师在同一题目上耗费总时间;以及记录该教师在该题目的答题区域内批改时的时间信息;若批改的耗费总时间很少,但是未仔细分析学生书写的答案过程,只看答案对错打勾打错,一旦答案不对给0分,则确定该教师在批改时耗费总时间较短,教师的批改速度过快,该教师存在批改马虎、不仔细的问题,需要注意及时调节批改习惯以保证批改质量。
本方案中,通过回溯每个教师、学生对每个题目的整体耗时情况,以及整个答题过程、批改过程的书写轨迹数据,将两者相结合以分析得出每个教师、学生是否存在抄袭、批改马虎等异常情况发生,一旦监测到这些异常事件发生,则自动生成异常提醒信息,以及时提醒到相关人员(如通过将告警信息发布至相关人员的操作端、邮箱等),便于有信息接收权限的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对应的情况,以进行及时干预处理;同时也便于教师、学生根据告警信息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及时调整,在后续的作业处理构成中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监管的目的。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如图21所示,步骤S204之后还包括:
S2016、获取题目对应的答题进度数据并发送至预设存储空间中;
其中,答题进度数据包括学生端是否进入题目的第一表征数据,和学生端在题目的答题区域上的答题轨迹数据和/或草稿纸的草稿书写轨迹数据;
S2017、在第一表征数据表征学生端进入题目时,控制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共享显示学生端的第一当前显示界面;
S2018、在学生端提交题目后,控制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对学生端的答题轨迹数据和/或草稿纸的草稿书写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或,如图22所示,步骤S204之后还包括:
S2019、获取题目对应的批改进度数据并发送至预设存储空间中;
其中,批改进度数据包括是否教师端进入题目的第二表征数据,和教师端在题目的答题区域上的批改轨迹数据和/或草稿纸的草稿批改轨迹数据;
S2020、在第二表征数据表征教师端进入题目时,控制在第二预设用户端共享显示教师端的第二当前显示界面;
S2021、在教师端完成题目批改后,控制在第二预设用户端中对教师端的批改轨迹数据和/或草稿纸的草稿批改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本方案中,在监测到学生开始进入某一手写题时,则具有监测权限的操作端(如教师端、家长端等)可以动态跟随、静态显示该学生在题目下的所有答题书写情况、草稿书写情况;同样地,在监测到教师开始进入某一手写题时,则具有监测权限的操作端(如学校端等)可以动态跟随、静态显示该教师在题目下的所有答题书写批改情况、草稿书写批改情况。即对学生端的答题情况、教师端的批改情况可进行实时、静态直播显示,达到模拟现场监管的效果,满足特定的教学监管需求。
其中,能够获取任意学生是否进入写作业状态或何时开始写作业,达到对每个学生的做题进度的掌握,这样可以了解任一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写作业积极性等,例如,某一学生在1个星期内总是每天晚上10点以后才开始进入写作业状态,则可以确定该学生写作业积极性较低,比较拖沓,进而及时纠正改善。
具体地,在学生端中:(1)对于普通晚自习,教师若想了解某位学生是不是打开作业了、进入到了哪一道题、从什么时刻到什么时刻停留在哪一道题的页面上、什么时刻到什么时刻动了笔等,均可以点击对应学生的电子作业进行具体查看了解;(2)对于普通晚自习,老师可以先快速查看该学生的作业进度概况,以便于进行跟进处理;(3)对于假期作业,教师不需要面对面收到实体作业,可以远程快速查看某位学生的做题进度,若发现该生成停滞或过慢,则可以及时提醒该学生对作业进行处理,达到针对性监管的效果;
(4)对于考试监管场景,教师端可以实时看到某一学生目前的答题状态,有没有在考试期间使用其他软件等(可以获取、保存、传输下列数据:例如,8:00-8:05学生在使用本方案的做题软件,8:05-8:10学生没有使用本方案的做题软件,8:10-8:15学生在分屏使用本方案的做题软件)。老师可以点开某学生在某道题上的进度查看该学生的当前视图,具体了解到该学生做到了哪里,写了哪些内容。
在教师端中,对于大型考试阅卷场景,可以查看每个老师当前的批改进度;监管端也可直播观看每个教师的批改过程,对于教师哪位学生哪道题的批改时存在批改马虎、不认真的情况进行标注。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如图23所示,步骤S204之后还包括:
S2022、对于同一批次的多份电子作业,执行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获取每份电子作业的完成进度、对每份电子作业进行动态跟踪显示、获取每份电子作业进行静态显示、获取每份电子作业的进行回放;
S2023、控制对不同的电子作业中同一道手写题分别对应的不同的手写答题内容进行静态显示或进行回放。
本方案中,可以实现在同一批次下分发给整个班级所有学生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管,如可以对所有学生对应的若干份电子作业的完成度进行监测、实时直播显示每位学生的电子作业的答题情况、也可以多每份电子作业进行静态显示当前视图,亦或,每份电子作业对应的每位学生的整个答题过程的回放,实现对整个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且全面跟踪、回溯,保证了进一步地优化整体的教学管理的质量得以实现。
具体地,在学生端中:(1)对于普通晚自习,教师若想了解整个班级的作业进展情况,每个学生是不是打开作业了、进入到了哪一道题、从什么时刻到什么时刻停留在哪一道题的页面上、什么时刻到什么时刻动了笔等,均可以点击对应学生的电子作业进行具体查看了解;(2)对于普通晚自习,老师可以先快速查看班级整体的作业进度概况,每个学生的作业完成进度排序,有没有特别落后的迟迟未写作业的,若存在再去看某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跟进处理;(3)对于假期作业,教师不需要面对面收到实体作业,可以远程快速查看整个班级的做题进度,高亮标注出进度停滞或过慢的学生,便于及时提醒对应学生对作业进行处理,达到针对性监管的效果;(4)对于考试监管场景,教师端可以实时看到每位学生目前的答题状态,有没有在考试期间使用其他软件等(可以获取、保存、传输下列数据:例如,8:00-8:05学生在使用本方案的做题软件,8:05-8:10学生没有使用本方案的做题软件,8:10-8:15学生在分屏使用本方案的做题软件)。老师可以点开每位在某道题上的进度查看该学生的当前视图,具体了解到对应学生做到了哪里,写了哪些内容;教师还可以远程快速查看整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做题进度,高亮标注出进度过慢或过快的学生。
在教师端中,对于大型考试阅卷场景,可以查看每未老师当前的批改进度;监管端也可直播观看每个教师的批改过程,对于教师哪位学生哪道题的批改时存在批改马虎、不认真的情况进行标注。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基于选择指令确定电子作业中的草稿纸的调用模式;
其中,调用模式对应调用供多个题目使用的公用草稿纸;
公用草稿纸为可复用的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调用供对应的题目使用的独立草稿纸,每个题目对应一张独立草稿纸。
本方案中,可以整份电子作业的所有题目共用一张草稿纸;也可以对于每个题目对应一张草稿纸,这样整份电子作业就可以对应若干张草稿纸;具体调用何种草稿纸,或同时启用两种模式的草稿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或调整,以保证不同用户的使用喜好,操作的灵活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具体地,对于整份电子作业对应一张草稿纸,能够满足正式考试中查看存档草稿纸的需求;对于每个题目对应一张草稿纸,学生、老师可以找到每部分草稿对应答题内容是哪个问题的,便于事后回忆复习。
老师批改作业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留下轨迹。作业批改完之后,学生还可以继续在草稿纸上留下轨迹,进行订正或者笔记。不同用户留下的轨迹数据均标识有对应用户账号名称、操作时间等信息,用以区分不同轨迹是由哪个用户在什么时候加入的,方便不同用户区分查看。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教师端和/或学生端通过手写触控方式,在题目的题干所在位置区域进行标注时产生的标注数据;
其中,标注数据所在图层堆叠在题干所在图层上;
标注数据存储至预设存储空间中。
本方案中,学生或教师可以在题干上圈圈画画,且标注出的信息均可保留在题干上,保留了纸质试卷体验,保证了学生或教师的使用体验感。具体地,在学生端,可以通过圈划关键词,帮助审题得到解题思路;在教师端,可以通过圈划出学生忽略的部分,把学生注意力引到题干中某些关键信息上,让学生更快理解自己错在哪里了,从而达到更好地教学互动,起到更高效的教学目的。作业批完之后,学生还可以继续在题干区域写写画画,进行订正或记笔记。其中,不同用户圈划出的标注内容可以通过自己选择、或者默认选择进行区分显示,如学生端圈划出的标注内容是蓝色,老师端圈划出的标注内容是红色等,这样便于学生、教师进行查看了解;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重新调整自己圈划出的标注内容的显示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区分即可,更符合不同用户的使用偏好,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学生或教师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构建用于题目搭建的题目数据架构;
其中,题目数据架构对应若干题目层级,每个题目层级下对应若干子题目;
获取不同的子题目对应不同的子题标识数据和子题标签数据,以及每个子题目所属的题目层级的从属关联数据,并存储至存储映射数据表中。
本方案中,电子作业中的每个题目包括一个或多个题目层级,有些对应1-2级,有些对应3级,甚至更多层级;层级数量可以根据不同学科背景的出题需求进行确定或调整,保证了题目设置满足出题需求的同时,保证了出题操作的灵活性,能兼顾到任意需求的出题场景;其中,各种学科背景的题型可以采用同一套数据结构模型录入系统进行电子作业出题。
另外,每个题目层级下的子题目具有对应的标识信息(如标识信息为2,标识出当前大题下的第2个子题),以及标签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知识点类型、难易程度、题目质量),具体地,对于子题的标签数据,使得后续根据学生在不同子题的得分确定其具体的掌握程度得以实现;还对应子题目所属的题目层级的从属关联数据(如从属关联数据2.3,则表示当前题目对应当前大题下的第2个子题下一层级下的第3个子题,这是一个三层级的题目数据架构)等,并将这些关系信息存储至对应映射数据表中,便于整体数据的有序管理,且便于进行数据查询、数据修改等操作。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题目数据架构下已选择的若干子题目;
基于外部选择指令,确定待删除的目标子题,以更新得到题目数据架构下已选择的新的若干子题目;
其中,题目层级的数量是可扩展的。
本方案中,对于一个题目下已经存在的若干子题目,可以根据需求选中其中一个或多个子题并予以删除,以更新得到该题目下的最终数量的子题以形成最终的题目,即保证了对选择的子题目的可修改,使得教师出题操作更加灵活,保证最终的电子作业形成的高效与和合理;例如,在教师出题时,若认为其中的第4个子题难度较高,或者还没教到第4个子题,可以暂时不出,只布置前三个子题,这样可以通过勾选第4个子题的方式确定将该子题删除;其中,只需要一键勾选或取消,就可以完成对应子题目的选择或取消选择,不需要去Word(一种文档格式)里编辑题目文档、编辑答案文档。另外,同理的,对于一个题目下已经选定的若干子题目,可以根据需求在该子题目下继续增加其他子题目,直至满足对应的出题需求。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构建用于题目搭建的题目数据架构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采用预设分解及重构规则对预设文本内容进行处理,以构建用于多维度解析题目数据架构的存储数据映射关系表;
其中,预设分解及重构规则适配于若干不同的教学规范下的场景需求;
构建用于题目搭建的题目数据架构的步骤包括:
根据存储数据映射关系表,生成用于题目搭建的题目数据架构。
本方案中,预设文本内容包括但不限于Word文档内容,通过对Word文档内容按照设定处理规则进行分解、重构处理,得到对应的数据映射关系表(或称数据库),该数据映射关系表中包含题目和子题一系列相关联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子题序号数据存储区域/单元、添加题目来源标签等;也即,可以对各种各样的题目进行存储,以完整保留原始题目所有信息,且便于题目规范化的管理等操作,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其中,数据存储区域/单元的优势在于:子题序号是子题的身份证,身份证可定位到哪个子题出的信息(如好坏情况、学生失分是否多),方便通过身份证迅速定位到某子题以及教学管理实施到子题这一层;添加题目来源标签目的在于方便学生分类管理自己的各类题目,日后使用时便于查找。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构建题目数据架构时或在获取电子作业后,获取用户执行的题目标签编辑操作;
响应于题目标签编辑操作以更改题目的题目标签数据或子题标签数据。
本方案中,在形成电子作业过程中时,或在已经形成一份完整的电子作业后,有操作权限的用户(学生、教师、学校、教育局等均具有编辑权限)均可以点击对应题目下的编辑栏对该题目、该题目下的任一子题目的标签信息进行编辑,以实现所有题目的标签信息的自定义功能;例如对于老师而言,在老师自定义一些符合自我使用习惯的标签后,一段时间后,老师可以根据自定义的标签搜索找到想要的题目,因为标签是老师根据自己使用习惯添加的,更容易想起来通过哪个标签可以找回哪些题目,从而便于老师根据不同标签分类查看题库,根据某个出题需求筛选出符合特定条件的题目,以布置作业,保证了老师挑选题目以形成电子作业的效率,也提升了老师端的使用习惯和体验感。
以教师端为例,每个老师可以有一套自己的不一样的标签体系,适应自己的分类习惯,方便教师自己使用和搜索调用。对于学生端,学生可以给自己做过的题目贴标签,以便于后期筛选出来再查看复习一遍,或者再重新尝试一遍,方便学生自己使用和搜索调用。对于学校端的标签,可以统一标完之后,供整个学校的每位老师一起使用。
其中,多标签设定,目的在于方便搜索题目,标签越多寻回路径越多,方便老师从任意标签维度进行搜索,以保证题目满足要求的题目查询的效率,进而保证了电子作业整体的生成速度。
具体地,系统设定每种学科背景的标签分为3大类别,分别是:必填类、高频选填类、低频自创类;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或做其他修改。
其中,区分三类标签是为了降低第一次贴标签的难度,即可只填必填类,必填类标签不填则无法寻回该题目,必填类标签如题目来源标签;高频选填类是为了引导老师贴该类型的标签,但非一定要,倾向于希望教师对符合要求的题目贴该标签,高频选填类标签如知识点标签。低频自创标签类的标签种类以及具体的每个标签,可以是用户自己添加编辑的;该低频自创标签类为了方便标签后期添加或编辑,由每个老师自行根据教学习惯设定,灵活适应各个老师,以满足对应教师的查询习惯,满足个人的使用需求。另外,不同用户对同一题目的低频自创类标签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
当然,对于操作端而言(学生、教师、学校、教育局等均具有编辑权限)均可编辑标签,也具有上述类似的操作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预设子题目对应的预设参考答案;
其中,预设参考答案包括若干子得分点,每个子得分点对应一个得分内容和一个子得分,若干子得分之和为子题目的总得分;
获取手写答题区域的答题书写轨迹数据对应的学生手写答案;
识别出学生手写答案中的实际答题点;
比对得到实际答题点和预设子得分点的重合度;
基于重合度得到子题目的总得分以及每个实际答题点的实际子得分;
本方案中,每个题目下的子题目均预先有其对应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由多个子得分点构成,每个子得分点对应一个子得分,多个子得分点的得分总和即为该子题目的总得分;对于某一学生提交电子作业后,获取某一答题区域内的书写内容与参考答案中的子得分点的重合度,重合度高于一定值(如95%)则确定对应的一个子得分点可以得到对应的子得分,如此统计出学生的实际答题内容在每个子得分点下的子得分的总和(一般基于老师手动批改确定答案得分,或者也可以基于机器识别技术比对分析,以对作业进行批改等实现),以得到该学生的该子题目的实际得分,对答案得分的统计进行细划分,使得学生更清楚具体在哪些子得分点处失分,在哪些子得分点处拿到满分,更清楚自身具体在哪些答题环节存在什么问题,以便于学生可以针对性了解;当然,也便于教师获悉对应得分细况,以进行更加针对性指导;另外,在多人阅卷场合,基于得分点进行批改、打分能够更好地帮助单个批卷老师理解给分标准,题目考察的用意,以增进公平性。
具体地,以最小子题为单位,录入题干及子题总分外,每个子题答案以得分点录入:比如:该子题总分4分,含有三个得分点分别为1分、1分、2分,则对应第一个得分点1分需答对什么答案,对应第二个得分点1分需答对什么答案,对应第三个得分点2分需答对什么答案。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若干预设子得分点包括第一数量的实质子得分点和第二数量的若干非实质子得分点;
其中,实质子得分点和非实质子得分点根据预设顺序排布;
非实质子得分点采用零分或非得分的标识方式进行标注。
本方案中,每个题目的参考答案不仅包括得分点内容,还包括得分点之外的题目完整解答补充内容,具有题目完整解答补充内容的答案内容一般会比一个学生的满分答案更加完整一些;其中,题目完整解答补充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列出对应的基础求解公式,该内容对应的得分点为0或空,即没有得分,但是需要学生在答题构成中在特定处进行答题书写,使得答案更加完整,以保证整个答题内容的完整性与合理性,从而有效辅助规范学生的答题习惯、答题注意点等以提高整体的答题能力。
具体地,0得分点功能可以帮助还原完整解答过程与得分点之间的区别,帮助备课老师更快理解题目解题思路和出题意图。
如果只计入有分值的步骤的得分点,学生可能还是看不懂该题目的具体解题思路;虽然有些得分点分值为0,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这道题为什么是这么做的,如此达到辅助加强理解的效果;学生可以在课前先阅读完整题目解析,如果还有问题,再到课堂上解决。
另外,完整解析过程可以作为示范答案,有助于改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增进卷面得分。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答案查看条件,若满足,则获取学生端在子题目的答案展示进展要求;
根据答案展示进展要求,逐级展示子题目对应的预设参考答案内容的部分内容,直至显示完整的预设参考答案。
本方案中,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可设置学生具有参考答案查看权限,这些特定场景通过实际情况确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重新调整。例如,在教师端批改完电子作业并返还作业给学生端后,或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可比对答案的场景下,学生可点击对应答题区域的指定按钮(即监测到具有查阅题目答案需求),查看对应的参考答案;即在满足答案查看条件在其他场景下是不响应点击调参考答案的功能的。
另外,为了保证学生对题目的思考,答案的展示采用分步展示的方式,例如每点击一次展示一个得分点的答案内容,直至得到该题目对应的总得分的全部答案内容;或,每点击一次展示20%的参考答案内容,点击5次时即可看到该题目的完整参考答案,达到满足辅助学生参考的效果的同时,达到监管到订正的质量,以尽可能保证学生对题目的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水平;
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直接完整展示对应的参考答案,以保证学生比对答案的效率;例如,在估算出学生书写好该题目的订正内容时,如通过统计学生在当前题目下订正的总时长,若该总时长超过一定值,则确定该学生具有查看完整参考答案需求,此时在学生点击指定按钮调对应的参考答案时则完整展示参考答案内容。
其中,启用查看答案的功能的触发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定义设置或调整,使得实现上更加灵活,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对作业答题系统的使用体验感。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基于实物作业样式或电子文档作业样式,生成题目的预设排布模板;
其中,预设排布模板中包含与不同的子题目相关联的若干可编辑区域;
现有的方案中,用户使用页面的设计是从计算机系统程序的角度需求出发来设计的,系统需要哪些数据,就在页面放置相应数据输入框,比较复杂,用户难以使用操作,很难满足用户的使用喜好,导致用户根本不愿意使用。
而本方案中,基于纸质的作业,Word或PDF(一种文档格式)等的电子文档,根据纸质作业样式设计排布模板,如此达到教师端可以沿用Word编辑再打印的习惯,类似Word版面和体验让老师在编辑过程中没那么大的习惯转变,可适应性强,保证了教师端使用的便捷性。另外,可以支持预览功能,预览的展示界面与实际的使用界面尽可能一致。
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可编辑区域处的第一点击操作时,显示对应的编辑框和编辑工具;
其中,在可编辑区域处于默认状态时、或获取当前的可编辑区域外的其他区域的第二点击操作时,隐藏可编辑区域的编辑框和编辑工具。
其中,编辑工具中包括但不限于调整字体、插入图片公式等,有了编辑工具的这些功能,才可以把题目内容完整存入系统。
本方案中,每个题目均对应可编辑区域,默认情况下该可编辑区域的编辑框和编辑工具是隐藏的,用户点击便可以对应区域上显示编辑框和编辑工具,再次在其他任意空白地方点击时,则有可以隐藏对应的编辑框和编辑工具,从而达到灵活调用编辑框和编辑工具的同时,不破坏一份作业的整体显示效果,贴近用户原本的使用习惯。
具体地,在题目或试卷在非编辑状态下,每个答题区域的各种框框工具栏均处于隐藏状态,可使题目/卷子更像原来老师在Word里看到的或纸上看到的样式。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外部输入的题目图像;
对题目图像进行识别处理,提取得到录入内容;
其中,录入内容包括待录入题目和/或待录入题目对应的答案;
基于录入内容生成对应的子题目或题目,并存储至预设题库中。
本方案中,题目可以通过外部图像输入的方式进行获取,题目图像可以为包含打印体文字内容的图像、包含手写体文字内容的图像等,通过现有的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并把题目和/或答案转换成电子体,如此可以自动且高效地得到题目,避免人工录入效率低,导致易出错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老师可以从书、网站等渠道找到想要的题目,直接截图或保存以得到对应的图像;当然,老师还可以在纸质上或pad上自己手写出题、手写答案内容,然后拍摄或截图以得到对应的图像。系统进行自动OCR(文字识别技术)转译处理之后,老师进行精修调整,就可以把题目电子化储存下来以便于后续调用。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录入内容包括文字内容、图片内容、以及外部输入图像中计算公式对应的代码内容等;
题目图像基于手写内容、打印内容或电子内容生成;
其中,手写内容为基于纸质材料或电子手写页面进行书写的内容。
本方案中,录入内容可以包括不同类型,文字、图片、公式对应的代码等,例如,对于一个物理手写题,题目是由文字、图片和公式构成,可以对文字、图片进行识别提取的同时,还可以将对公式进行高质量提取,例如,预设y=ax对应的代码语言为“0101”,则图像中存在y=ax这一公式的情况下,自动识别出并直接将其转换为“0101”进行录入,在设定场景下如教师从题库中挑选出该题目时、学生做作业时等,则自动将“0101”转换为y=ax进行展示,从而能够实现所有题目中的自动识别提取,题目入题目库流程全自动化的效果,保证了电子作业获取的效率与质量。
其中,对于录入的这些内容一般均可以对其进行适应性编辑,以满足题目录入要求;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若公式是基于截图录入的,则之后没有办法再编辑;对于转换成电子代码格式的公式,则是可以继续编辑。
另外,在纸质上或pad上自己手写出题、手写答案内容,然后拍摄或截图以得到对应的图像,例如老师手写的解题过程(数学物理公式+图示)时,在需要将解题过程录入系统,则不需要重新打字,系统自动对该图像进行识别处理并转变为电子化存储,保证了整个录入过程的处理效率与便捷性。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基于预设学习目标,从预设题目库选取若干题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构建若干题目;
接收用户对题目是否存在预设错误的检查结果;
在检查结果表征存在预设错误时,则生成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对当前的题目进行修正,直至得到不存在预设错误的题目;
在检查结果表征不存在预设错误时,则将对应的题目存储至预设题目库。
其中,预设错误包括但不限于文案错误、学术错误。具体地,文案错误包括印刷问题、错别字等;学术错误包括条件遗漏、事实错误等。
本方案中,为了保证电子作业最终的质量,需要保证最基本的题库中的题目自身不存在问题;增加对题目的质量检查,判断每个题目是否存在错误,在核实出题目存在错误时则提醒教师进行针对修正以使其正确;对于直接确定不存在错误的题目直接将其存储至题库中,便于后续调用。
具体地,对于一线录题人员(专职人员、教师等)录完题目后,难免会存在错误;如果录入的题目是历年真题题库中的历年真题时,若没有质检题目,且存在题目有错误的情况时,其它用户看到时则会影响其它用户使用体验及对本方案中的答题系统的信任;因此,只有配置质检功能,有专门负责的检查人员仔细核实,确定无误后才点击通过,再放至最终的题目库中,才能够保证后续用户调用的题目均为正确,不会发生题目错误的情况。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预先构建若干电子题库文件夹;
其中,如图24所示,同一电子题库文件夹对应同一年级下同一科目对应的若干题目;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规范化地构建并管理题库,保证题目挑选的效率以提高电子作业的获取效率;例如需要把高二数学所用的题目和高三数学所用的题目,以及高三数学所用的题目和高三语文所用的题目等用某种标签区分开存放。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即便教学内容的科目和年级是一样的,也需要把题库区分出来,比如高考时高三文科数学卷题库,和高三理科数学卷题库。
对于同个年级下同个科目的同一授课内容的不同教学班级,一般是一起备课的,即共用同一套上课资料和作业练习。对于每个科目而言,一般预先构建专门存放对应科目的所有可用的题目的电子题库文件夹,以便于后续从中搜索或挑选以形成电子作业;若有新增的题目,如教师自创题等,也可以根据需求增加至对应科目的电子题库文件夹以进行更新。
教师在备课时,将适合的题目加入对应的电子题库文件夹。在增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给每个题目加上标签,比如章节单元标签、知识点标签、难度标签等,以便之后多维度组合搜索题目时及时调用,还可以自己增加题目标签的维度,比如增加一个维度题目为是否锁定,被标记为锁定的题目将被用于考试中,教师根据该标签确定题目时用于平时作业练习使用还是用于考试,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电子作业的形成效率,也提升了教师端对作业管理系统的使用体验感。
作业管理系统还可以对每个题目对应的这些标签数据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比如根据章节单元标签统计当前电子题库文件夹中,每个章节单元已有几道题目,哪个章节单元是否还需要补充更多题目;根据难度标签统计不同难度的题目的比例,以确定当前增加至电子题库文件夹中的题目是否合适,以便于及时调整,统计分析过程全自动实现,无需人为计算,保证了处理效率与精度、以及处理便捷性。
其中,对于任一学校学科组在使用时,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建立不同的电子题库文件夹,哪些班级对应的同一个文件夹,可以由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灵活设置。之后,只要哪几个班级教学内容是相同的,就可以重复使用同一电子题库文件夹,以及到下一学年以及更多学年,也都可以调出重复使用。
建设以及完善题库的过程,可以由几个用户协作完成;也可以在学期开始前先由学校教研组集中建设,然后交给具体任课老师,在学期中不断添加新的题目,剔除不太合适的题目,逐步提高题目质量;第一年建设的题库,也可以接下来每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不断更新。
信息科技平台为建设题库提供了可行性和效率的基础,使用传统的文档工作模式,很难达成几个用户协作更新题库的过程,题库在跨多个学年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有文档的混乱或丢失,导致宝贵的一手教学反馈和老师经验无法被吸取固化下来。信息科技平台是逐步提高题目质量建立的基础,提高了学生平时练习作业的质量,可以让学生通过较少的题目练习达成学习目标,给学生减负,从而大大地优化现有的教学合理性。
获取同一年级下每个班级的每个科目的教学关联参数;
其中,教学关联参数包括不同备课内容对应的不同教学进度等。
根据教学关联参数和对应科目的电子题库文件夹中的题目,生成每个班级对应的若干份初始电子作业;
其中,如图25所示,每个班级的若干份初始电子作业存放至同一作业文件夹中,均来源于同一电子题库文件夹;不同的初始电子作业对应不同的预设教学进度;
基于若干份初始电子作业确定每次需布置的目标电子作业,并发布至学生端。
具体地,一个学期一个班级会有布置的多份电子作业,并且这些班级作业需要被归拢整理。比如一个老师同时教授4个班级,每个班级每周布置2份作业,一个学期下来有160份不同的电子作业,老师需要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式来管理存放这些作业文档。
教师可以对每个班级新建若干份电子作业,预先设定好每份电子作业的名称、预计发布时间等,此时每份电子作业为空白的;然后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将电子题库文件夹中的题目加入到具体的每份电子作业里,在编辑过程中,可以暂时把编辑到不同程度的作业存为草稿,分为几个阶段逐步完善,最后再得到一份确认版本的作业以作为初始电子作业。如此,保证了所有电子作业的规范化归档管理,一个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回来再次查看一个学期给某个班级布置过的几份作业,由系统自动完成归档工作,从而大大地简化了教师对电子作业管理的处理操作,减少了教师投入时间,且随着时间越久,该对电子作业的规范化归档管理方案优点越突显。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教师端中预设第一搜题界面;
其中,第一搜题界面中包括若干个第一搜索框,不同的第一搜索框中的搜索内容对应不同维度的搜索参数;或,第一搜索框中的搜索内容包括预设的部分题干内容或部分答案内容;
根据教学关联参数和对应科目的电子题库文件夹中的题目,生成每个班级对应的若干份初始电子作业的步骤,包括:
根据任一预设教学进度,确定输入搜题界面中的第一实际搜索内容,以从对应科目的电子题库文件夹中获取匹配的若干第一题目;
基于若干第一题目挑选出第一设定数量的目标题目,形成对应班级的一份初始电子作业,直至获取不同的预设教学进度分别对应的若干份初始电子作业。
表1
本方案中,参见上表1,一般每个科目的电子题库文件夹中的题目比较多,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目标等从中找到适合的题目。比如题目的难度维度标签,有1星、2星、3星、4星、5星;题目的知识点维度标签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题目的属性标签有单选、多选;题目a含有标签:2星、加法,题目b含有标签:3星、加法、乘法,题库中还含有其他一些题目。用户可以先按照条件在搜题界面中的搜索框中输入“知识点加法”进行搜索,查看搜索得到的结果并添加若干题目,然后按照条件在搜题界面中的搜索框中输入“难度1星+知识点减法+多选”,查看搜索得到的结果并添加若干题目。
另外,若老师记得题库文件夹中有某道题目的题干部分内容,则直接根据对应的内容进行搜题;例如可以输入“小明有5个苹果”,对文字内容比对匹配,以搜索得到比较符合的题目。
本方案中,教师可以根据题目的不同维度的标签信息的方式,还可以根据题目的题干或题目的参考答案中包含的内容直接在题库中搜题,以达到高效、快速搜索得到相关联题目的效果。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基于若干份初始电子作业确定每次需布置的目标电子作业,并发布至学生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挑选出以往年度的同一年级中,与当前班级的教学关联参数的关联度大于第一设定阈值的第一班级;
调取第一班级下已发布的同一教学进度的历史关联作业;
将历史关联作业作为当前班级的初始电子作业;或,
从历史关联作业中挑选出第二设定数量的题目作为目标题目,以及,基于搜索框搜索得到的若干第一题目中,挑选出第三设定数量的题目作为目标题目,以得到对应班级的初始电子作业;
或,
挑选出当前年度的同一年级中,与当前班级的教学关联参数的关联度大于第二设定阈值的第二班级;
调取第二班级的作业文件夹中同一教学进度的第一电子作业;
将第一电子作业作为当前班级的初始电子作业;
从一份第一电子作业中挑选出第四设定数量的题目,以及,基于搜索框搜索得到的若干第一题目中,挑选出第五设定数量的题目,均作为目标题目,以得到对应班级的初始电子作业;
从若干份第一电子作业中挑选出第六设定数量的题目,作为目标题目,以得到对应班级的初始电子作业。
本方案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班级的实际教学进度,获取到上一届(甚至更早)同一科目在同期(即同一教学进度)布置的电子作业,然后将该电子作业作为当前班级的电子作业,也可以根据需求在此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题目,以得到适用于当前班级的电子作业。
另外,比如老师同时教授两个班级,1班进度略快于2班,等到出2班的电子作业时,可以从1班已布置的电子作业中选择一份电子作业,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题目,以得到适用于当前2班的电子作业。
具体地,对于同一科目而言,计算其他每个班级与当前班级的相关度,并根据相关度的大小降序排序显示各个班级对应的班级列表,如此便于老师从班级列表中挑选出与当前班级相关度最大的班级及其同期布置的电子作业。
如图26所示,比如2023学年四(1)班数学的历史班级列表,可以是:2023年四(2)班数学、2023年四(3)班数学、2022年四(1)班数学、2022年四(2)班数学、2022年四(3)班数学、2023年五(1)班数学、2023年五(2)班数学、2023年五(3)班数学、2023年三(1)班数学、2023年三(2)班数学、2023年三(3)班数学;匹配到相关度最大的班级:2022年四(2)班数学,然后选择同期布置的9.1电子作业并从中挑选出题目1和题目2作为2023学年四(1)班数学的电子作业的一部分。
此外,还可以实现跨年级的电子作业的借鉴使用,例如四年级数学班需要调用一道五年级数学班的题目,老师也可以通过历史班级列表调取以达到调用对应题目的目的。
本方案中,教师可以及时调用可用作业进行参考使用,而无需每份电子作业都全部自己重新出题,大大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借鉴以往作业,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电子作业的出题质量。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搜索界面中包括题目总览区域和题目详情预览区域;
从对应科目的电子题库文件夹中获取匹配的若干第一题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控制在题目总览区域内依次排序显示若干第一题目对应的题目列表;
基于若干第一题目挑选出第一设定数量的目标题目,形成对应班级的一份初始电子作业的步骤,包括:
在选中一个或多个第一题目时,控制将选中的第一题目的题目内容显示在题目详情预览区域,并根据实际选择操作确定是否将选中的第一题目作为目标题目,直至得到第一设定数量的目标题目,以形成对应班级的初始电子作业;
本方案中,根据用户的搜索要求,从对应科目的题库文件夹中搜索出若干题目,然后对这些题目依次排序并以列表进行显示,此时列表中仅对每个题目的开始部分的题干内容进行显示;可以通过点击题目总览区域中某一题目处的删除插件以删除对应的题目,或者选中某一题目所在位置后右击选择删除以删除对应的题目。在用户勾选一个或多个题目时,则将勾选的题目依次展开显示在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以进行详细展示每个题目的内容;此时,可以根据勾选的先后顺序将这些题目显示在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也可以根据题目总览区域中每个题目的先后顺序在题目详情预览区域进行显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预先确定或调整。还可以在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的任意题目所在位置点击特定插件进行显示控制,例如控制显示所有题目的答案,隐藏所有题目的答案,将所有题目展开查看,或折叠所有题目只显示两行预览等。
例如,若在题库中找到了10道符合要求的题目,先将这10道以列表的方式显示在题目总览区域,自动计算得到每道题的题号并在左侧显示,避免手动编辑题目题号繁琐且易出错等情况发生;先不把任何题目加入当前正在编辑的作业;当用户在10道题中勾选第3、5、7题,或者一键全选所有题目时,则将选择的题目加入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进行展开显示,教师可以编辑题目详情预览区域的作业题目。
本方案中,通过搜索界面中功能区域的巧妙且合理的设置,便于教师灵活地搜索、查看、选择、编辑等操作,从而保证了电子作业形成的效率的同时,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感。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法还包括:
根据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的第一题目,汇总并显示题目数量和对应的题目总分,以确定是否达到作业形成要求;
具体地,例如在每个题目的最后一行最右侧,标识出对应题目的满分分值;系统统计出当前作业,一共有几道题目,总分是几分,显示给用户参考;其中,用户可以对每道题目在该份电子作业中的分值进行调整,比如一道题目根据原始录入的得分点,总分是4分,但是用户可以把这道题在这张卷子中的分值调整为5分。
本方案中,在形成可用的电子作业之前,能够自动计算出已挑选出的题目数量,以及对应的题目总分,便于教师确定当前电子作业是否需要继续挑选题目、是否需要更换某些题目,或者修改某个题目的分值,直至电子作业的题目数量在教师的预计处理范围内,题目总分为100分等,并在搜索界面的特定显示区域显示题目数量和对应的题目总分,便于用户查看,整个过程均为自动化完成,保证了电子作业获取的便捷性和效率。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对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不同的第一题目执行如下至少一种操作:
调整若干第一题目的顺序、编辑任意一个第一题目的关联内容、删除一个或多个第一题目、依次标识若干第一题目的题号;
本方案中,可以与题目详情预览区域的不同题目的顺序通过拖拽方式进行调整,还可以对任意题目的标签信息进行修改或增减、在查看勾选的题目确认不符合要求时则可以将一个或多个题目逐个删除或一次性选择并删除,还可以对题目详情预览区域的若干题目进行自动排序,从上之下依次编号并显示等,即可对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任意题目进行灵活设置,以满足不同教师的各种个性化的作业形成需求。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基于选择的显示模式切换指令,对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的多个第一题目的题目内容采用对应的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本方案中,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的多个题目可以都仅显示题干内容,还可以同时显示每个题目的题干内容以及参考答案等,可以将一种显示模式作为默认显示模式,用户若需要切换显示模式则可以通过点击搜索界面中的特定插件进行切换显示,其中切换显示可以是针对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的所有题目一键式切换显示,也可以针对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的任意一个题目的显示切换,从而满足不同教师的显示控制需求。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基于若干第一题目挑选出第一设定数量的目标题目,形成对应班级的一份初始电子作业的步骤,包括:
基于若干第一题目挑选出第一设定数量的目标题目,采用实物作业样式或电子文档作业样式,生成对应班级的初始电子作业;
本方案中,采用实物作业样式或电子文档作业样式生成电子作业,沿用以学生以及教师习惯的作业模板,基本接近纸质试卷,保证了学生答题、老师批改作业的使用习惯,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搜索界面上的用户实际操作:
基于用户实际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题目的多维度的标识信息;
根据标识信息确定是否将当前的第一题目作为目标题目;
本方案中,通过获取用户在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点击操作,以展开查看任意一道题的相关信息,比如对应道题之前被使用在了哪些试卷中、之前做过这道题的学生答卷等、这道题的历史错误率等,以帮助老师挑选出更高质量的练习题,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达到了更高效的教学目的。
生成对应班级的初始电子作业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每个目标题目的标识信息,构建初始电子作业的标识参数。
其中,电子作业的标识参数包括作业名称、作业模式等。作业模式可以有多种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作业模式和考试模式。
当标识参数包括作业模式且作业模式为考试模式时,标识出每个目标题目的子分数,和整个初始电子作业的总分数和/或对应的固定答题时长;
其中,固定答题时长用于在考试模式下进行倒计时提醒,并在倒计时为零时触发递交对应的电子作业;
当标识参数包括作业模式且作业模式为课后作业模式时,对初始电子作业不进行分数标识和/或确定对应的建议答题时长。
本方案中,如图27所示,在作业模式下,用户可以设置作业的发布时间,在发布时间之前,学生不可打开试卷。用户可以设置作业的截止日期,学生应该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作业。系统会根据截止时间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也会根据截止时间统计哪些学生按时交卷,哪些学生有晚交。作业模式下的作业默认没有限时,用户也可以选择加上限时,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时间一到会自动提交作业。
作业模式下,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对作业计分。如没有设置计分,则不显示每道题的分数和总分值,老师在批改时只需要判对错、加评语、不需要给分数。如设置需要计分,则显示每道题的分数和总分值,老师在批改时需要给出每道题目、每道小题的分数。
其中,系统会根据总分值预先计算出一个初始时长供用户参考,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具体调整对应作业/考试的时长,初始时长的计算由教学内容决定,比如对于针对高考的考试,采用150分对应120分钟的比例关系进行转换。
如图28所示,在考试模式下,试卷会有倒计时;用户必须设置考试总时长,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考试模式下的试卷有开放时间段,只有在开放时间段,也就是考试时间段,学生可以查看试卷内容并作答,在其他时候,都无法看到试卷内容或作答。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第一题目作为目标题目,且第一题目的标识信息表征在距离当前时刻的设定时间段内,第一题目已经被挑选并形成电子作业发布给当前班级时,生成提示信息。
本方案中,对本次电子作业而言,自动标识出已经挑选出的题目,若出现某题目被重复布置,则自动生成提提醒信息以要求人工再次判断,用户可以决定是否需要将同一道题目重复使用,否则,人工将题目删除,从而避免了在传统作业布置场景经常出现同一份作业中出现相同题目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电子作业出题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将新增的题目存入至对应科目的电子题库文件夹中,或临时电子题库文件夹中。
本方案中,在从题库中搜索到的题目中没有找到合适的题目时,用户可以在这份作业中加入自己创建的题目;根据用户(老师本人、其他老师、学科负责人等)对这道题的判断,可以选择是否把这道题加入与教学内容对应的题库文件夹,还是只是把这道题存入该用户个人的临时题库文件夹,以便于用户之后可以重复使用,保证对新增题目收集、存储的及时性,有效地扩展原有的题库文件夹中题目,也以便于后续的用户更好地挑选出满足的题目。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基于若干份初始电子作业确定每次需布置的目标电子作业的步骤包括:
获取每个班级的当前科目的实际教学进度;
比较实际教学进度与对应科目的初始电子作业的预设教学进度,以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比较结果,调整初始电子作业中的指定题目或指定题目下的子题,以形成匹配每个班级的实际教学进度的目标电子作业。
本方案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老师原先选择了10道题形成初始电子作业,课后根据实际上课进度对初始电子作业中的题目进行微调,以得到能发布的目标电子作业;其中,可以以大题为单位删除题目,也可以以子题为单位删除题目;或可以以大题为单位增加题目,也可以以子题为单位增加题目。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根据比较结果,调整初始电子作业中的指定题目或指定题目下的子题,以形成匹配每个班级的实际教学进度的目标电子作业的步骤,包括:
若比较结果表征实际教学进度慢于备课内容包含的预设教学进度,则将预设教学进度中未完成的知识点对应的指定题目或指定题目下的子题,从初始电子作业删减,以形成匹配每个班级的实际教学进度的目标电子作业;或,在从初始电子作业删减题目后,根据外部增加题目需求,在初始电子作业中增加对应的题目,以形成匹配每个班级的实际教学进度的目标电子作业;
若比较结果表征实际教学进度快于备课内容包含的预设教学进度,则将超出预设教学进度的知识点对应的指定题目或指定题目下的子题,增加至初始电子作业,以形成匹配每个班级的实际教学进度的目标电子作业;
其中,实际教学进度对应一系列的需要新掌握的知识点,预设教学进度也对应一系列的需要新掌握的知识点,若实际教学进度与预设教学进度对应的需要新掌握的知识点范围相同,则确定两者一致;否则,实际教学进度对应的需要新掌握的知识点多于预设教学进度对应的需要新掌握的知识点,则确定实际教学进度快于预设教学进度;反之,则确定实际教学进度慢于预设教学进度。
本方案中,备课时对应的预设教学进度与每次的实际教学进度之间很容易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或快或慢,此时需要对初始电子作业中题目进行调整;例如,比如第10题有4道子题,实际上课进度有一点慢于预设教学进度,没有教到第4子题的知识点,此时需要将第10题第4子题删除;该删除操作也是可逆的,可以对删除后的子题进行恢复,然后查看这道题一共有多少子题,重新进行选择删除、增加或修改等,以保证了电子作业设置的灵活性与合理性。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教师端发布目标电子作业前,对目标电子作业进行预览或编辑;
本方案中,发布电子作业前,教师端可以预览学生视角下的电子作业状态,检查试卷中是否有误,若存在错误等需要修改之处,则可以重新进入编辑状态,且可以多次编辑,以保证教师端处理电子作业的便捷性。
将目标电子作业发布至学生端的步骤,包括:
在教师端发布目标电子作业前,且提前设置发布时间时,监测系统时间,并在系统时间达到发布时间时,将目标电子作业发布至当前班级的所有学生的学生端。
本方案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即时发布还是延时发布。比如对于周五早上9点开始的考试,老师可以在该时间点发布试卷至学生端,还可以老师在周四上午完成了出卷,可以提前发布试卷,预约明天早上9点发布,不需要老师在第二天早上临时操作。如此设置的试卷,学生只有在预约时间到了才会在自己账户中收到试卷,在该时间前不会看到试卷,以保证教师端发布电子作业的灵活性与便捷性。当然,为了便于学生端能够及时接收到考试模式的电子作业,可以在考前五分钟提前向学生端发送提醒,在作业发布时同步发送告知考试模式的电子作业可打开的通知消息,从而保证了线上教师的顺畅性。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学生的任一科目对应的实际学情信息;
根据实际学情信息,确定向搜题界面中的第一搜索框中输入的第二实际搜索参数,从电子题库文件夹中获取匹配的若干第二题目;
从若干第二题目中挑选出第七设定数量的题目作为目标题目,以形成匹配目标学生对相应科目的实际作业需求的目标电子作业。
本方案中,根据任意一个学生或多个学生对每一科目的实际学情情况,例如哪些知识点掌握的好,哪些知识点掌握的一般或较差,以确定搜索题目的需求,从题库中搜索得到对应题目并形成适配对应学生掌握该科目的较弱知识点的电子作业,以达到高质量布置作业,给学生和老师减负的效果。
具体地,电子作业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发布,也可以以其他单位(如部分学生、某个学生等)发布。选择以班级为单位发布时,则被设置属于对应班级的学生都会集体收到试卷。如果以单个学生,或学习状况类似的一组学生为单位发布,用户通过题库搜题、历史作业选题、自己出题等方法选择好题目后,发布给指定用户。再比如,若某个学生在单个知识点掌握明显有问题,或因病假事假缺课需要额外辅助学习时,老师可以将某些题目形成电子作业单独布置给该学生。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学生端或家长端中构建第二搜题界面,第二搜题界面包括若干个第二搜索框;
获取当前用户的实际做题需求,并基于实际做题需求确定第二实际搜索内容;
获取在第二搜索框输入的第二实际搜索内容,并从对应的第一预设电子题库文件夹中获取匹配的若干第三题目;
从若干第三题目中挑选出第八设定数量的题目作为目标题目,以形成匹配当前学生的实际做题需求的目标电子作业。
本方案中,学生或家长也可以根据自我的实际做题需求从题库文件夹中选择题目,以形成电子作业,其实现的过程与教师端基于第一搜题界面形成电子作业的过程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端或家长端掌握的题库、搜索方式、作业布置方式与教师端的出题使用略有差异,例如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题目,更多应用于成年用户,如大学生可以基于题库自己准备四六级考试、法考等。
若在作业布置环节都是学生一个人操作完成的,没有老师的介入,学生完成自己布置的作业并提交之后,该电子作业会自动成为已批改作业,学生可以自己查看每道题对应的参考答案,以自我估算自己的答题正确率情况,从而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能够满足了更多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学生端中,预先形成学生作业管理界面;
其中,学生作业管理界面中包括根据不同科目采用不同的预设归档方式构建的若干作业文件夹;
其中,预设归档方式对应未提交、已提交、已批改的归档基准等;
具体地,作业可以用作业状态归档,分为未提交作业、已提交作业、已批改作业;学生若看到有未提交作业,则就前往完成,将未提交作业清空。
当然还可以也可以根据不同科目、不同的作业发布时间等归档。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归档,可以根据学生的使用喜好进行选择或切换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归档管理需求。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在教师端中,预先形成教师作业管理界面;
其中,教师作业管理界面中包括每份电子作业的处理状态信息。
每个教师端的教师作业管理界面中,可以对其负责的每个班级的每个批次发布的电子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依次排序显示,具体可以根据作业发布时间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展示;对于同一个批次发布的电子作业,具体统计该班级的电子作业已提交情况、未提交情况、已批改情况等;当然,还可以根据需求对其他维度数据进行显示,以尽可能地使得实现更好的电子作业查看与管理,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基于主动提交作业操作,获取学生端提交的目标电子作业;
基于被动触发提交作业操作,获取学生端提交的目标电子作业。
其中,被动触发提交作业操作包括学生端的答题时长达到考试模式下的固定答题时长的操作,或第三端介入收取的操作;
本方案中,学生在答题时,可以点击提交按钮主动提交作业;对应设置有计时的作业,倒计时时间到达时系统会自动提交对应作业,其他用户使用其他端的操作系统也可以强制将作业标为提交,比如学生迟交,老师通过预先设置的权限将对应试卷收上来,可以获得学生目前已作答过的这部分题目,学生未作答的部分上传空白记录,以实现对每份电子作业的及时有效收取,便于后续批改等教学管理。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提交作业后,基于学生端选择的作业文件夹下的作业本,以查看作业本对应的电子作业中的题目和每个题目中每个所有操作图层中的轨迹数据;
本方案中,对于学生端没有提交的电子作业,学生还可以在初始图层继续写;对于已提交作业,学生可以查看之前的图层,但不可以再修改初始图层;已批改作业:被老师标为已批改完成的卷子,学生在查看对应电子作业时,可以查看到原始图层和老师的批改图层,学生可以继续做笔记或订正。若对应电子作业有计分,则会显示该电子作业的总分数以及每个题目对应的得分情况。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若预先已设置电子作业的用户查看属性,则根据用户查看属性控制学生端对电子作业的查看权限。
本方案中,可以根据教师端预先设置学生端是否可以查看已提交作业或已批改作业的标准答案,学生根据设置的权限查看或无法查看对应的标准答案。
对于已提交的作业,根据预先设置,有些作业提交之后还可以返回查看但是不可修改;如果是考试,为了试卷保密,可以预先设置提交之后不可以查看。或者只可以在提交考试模式的作业之后的设定时长内(如10分钟)可查看,一旦时长满足则学生无法继续查看作业;即通过对作业查看权限的设置,以达到对电子作业的多方位的管理目的。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对于同一班级的同一批次下发的目标电子作业,统计已提交和/或未提交的目标电子作业,并分析得到作业提交进度数据;
对于已提交的目标电子作业,统计已批改和/或未批改的电子作业,并分析得到作业批改进度数据;
其中,在教师端的作业管理界面中,依次排序显示同一班级的多份电子作业,以及每份电子作业下的作业提交进度数据和/或作业批改进度数据;
本方案中,在教学场景中,一个老师一般会同时教授多个班级,每个班级的进度略有不同,作业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用户自动记录、管理并显示每个班级布置了哪几份作业,每份作业目前处于哪个状态。每份作业的状态可以有:待发布、已发布待收齐、待批改、批改完成、讲解完成等。
比如,老师为了提醒自己周三需要发布作业,可以先新建草稿,创建一份待发布的电子作业,并且设置好试卷的预约发布时间,临近发布时间系统会提醒老师完善编辑作业并完成发布。
发布之后的电子作业,系统会展示目前班级应交多少人、实交多少人,显示作业提交进度。若未到作业截止时间,老师则不需要关注这份作业。若已到作业截止时间,但是有很多人未交,老师可以自己询问情况,或委托课代表帮助收集;即课代表的学生端被设置有收集该班级其他作业的权限,直接查看作业收集情况,进行催盯,但不会看到其他同学具体答题内容,以实现收集作业的目的,或通过系统一对一或一对多发消息,催超期未提交作业的学生及时提交作业。
若已到作业截止时间,并收齐了大部分的作业,老师可以开始批改。待批改的试卷,系统会展示目前应批多少份,已经批了多少份,显示批卷进度。
老师可以将已经讲解完毕的作业标为已讲解,完成整个作业流程。
在教师端的汇总页面分别依次显示某一教师负责的当前所有班级所有相关作业的状态、需要完成的事项、对于每份作业所处状态用户需要知道的其他信息等,使得教师能够对所有作业的最新状态一目了然,避免老师忘记批改、忘记讲解进度等情况,达到很好地辅助教师进行作业管理的效果,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管理作业的压力。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若未提交的电子作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仍未提交,则生成提醒学生提交作业的第一提醒信息;
若未批改的电子作业在距离预设截止时间小于第一设定值,或已超出预设截止时间第二设定值时,则生成提醒批改对应作业的第二提醒信息。
本方案中,对于学生而言,若学生有已经到截止日期但是未完成提交的作业,系统自动生成提示信息并推送至学生端,提醒学生需要完成作业并提交;该提醒信息也可以由老师从其他端的操作平台人工点击发布。对于老师而言,若存在未完成批改的作业且距离电子作业的发布时间较远,系统自动生成提示信息并推送至教师端,提醒教师尽快完成批改;即通过对学生端、教师端的持续监测并在必要时进行及时提醒,从而保证了对电子作业的整体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教师端的作业批改界面中,选择目标批改模式以对同一批次的多份电子作业进行批改;
其中,目标批改模式包括逐个地对不同学生的整份电子作业进行批改,直至完成所有学生的电子作业的批改;或对同一题目进行批次批改,且对电子作业的题目进行逐个处理,直至完成所有学生的电子作业的批改。
本方案中,例如,对于某个班级的某份作业,如有1-10题,班级里有A、B、C、D、E五个学生,从不同学生的纬度批改,系统会依次展示学生A题目1、2...10题的批改页面,供教师进行批改操作,然后展示学生B、C、D、E。从每个题目的维度批改,系统会依次展示学生A、B、C、D、E的作业中题目1的批改页面,然后展示学生A、B、C、D、E的作业中题目2的批改页面,依次类推,直至完成5个学生的10题的批次批改。其中,按照题目维度批改时,老师每次只需要记住一道题的题目内容和批改标准,有助于更快速地完成批改,对于学生人数更多的班级,按照题目维度批改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作业的效率,也有效地缓解教师的批改压力和降低批改投入时间。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学生端提交的同一批次且属于考试模式的若干份目标电子作业;
提取出若干份目标电子作业中的一个或多个题目对应的学生答题题目集合;
根据预设分配规则,将学生答题题目集合拆分成多个子答题题目集合;
将多个子答题题目集合分别发送至不同的教师端进行批改,直至完成每份目标电子作业的批改。
本方案中,在考试场景下(特别针对与大型考试,例如市统考等),参与的学生人数会有10000甚至更多,为保证公平性,批改时老师不会知道现在批改的是哪个学生的答卷,并且试卷需要分配给多位老师合作批改。考试举办方可以预先设定相关批改分配规则,把提交的同批次的若干份电子作业以题目为单位,自动拆分成多个答题题目集合,然后自动将对应的批改任务分配至相关负责的不同老师进行分工批改,每个人完成自己的批改任务,批量完成批改,从而保证地了对电子作业批改的效率和效率,也保证了电子作业的整体批改打分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对于批改后的同一批次的若干目标电子作业,统计得到同一道题目和同一子题的错误率;
根据错误率对每个题目和子题进行标识处理。
本方案中,作业管理系统还可以计算得到并标识出每个题目、子题的错误率,便于教师了解到对应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整体的掌握的情况,以针对性进行重点讲解,以达到高质量辅助教学的效果。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根据错误率的高低,对不同题目和子题进行排序并显示;
本方案中,根据错误率对同批次中电子作业中的题目以及子题进行降序排序,帮助老师知道哪些题目需要花更多时间讲解,错误率很高的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或方法,需要老师更多巩固教学,以达到更合理、更有效的辅助教学的效果,进一步地保障了整体教学质量。
另外,相较于传统纸笔作业场景,本方案中,对于同一批次的若干份电子作业,根据老师的批改打分记录,作业管理系统自动完成对这些电子作业的数据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其对应的学生等),统计结果有助于老师更好了解整个班级的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讲解题目时有的放矢地讲解不同的题目。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教师端中,获取预设操作,并根据预设操作获取选择的当前题目或当前子题在目标电子作业中的若干份学生答题内容;
获取选择的查看模式,采用适配的查看模式,查看若干份学生答题内容中的所有错误答题内容,和/或,所有正确答题内容。
本方案中,若老师在备课或准备讲解时,若需要看到对应题目下不同学生的答题内容,则系统可以自动依次调取不同学生对当前题目的答题内容、得分情况等并平铺展示,如此老师可以看到不同学生的错题方式,例如是没有尝试此题,还是在某步出错等。
如图29所示,对于具体的查看方式,在选择同步查看所有学生对应的错误答题内容和正确答题内容时,将所有扣分答题内容排序在所有满分答题内容之前。对于选择题,系统可以自动统计每个选项的选择人数。其中,展示答案的顺序可以有不同模式,比如按照默认学生顺序展示学生答题内容,或者将错误答案放在正确答案之前,如此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并讲解,使得学生更容易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理解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在优化教学方式的同时,进一步地保障了教学质量。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对于批改后的同一批次的若干目标电子作业,根据实际的挑选操作获取若干同一题目或同一子题下的学生答题内容,以生成若干份备课内容。
本方案中,作业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同一批次批改后的电子作业进行针对性统计分析,还可以自动生成用于讲解的演示页面,在讲解时,用户可以调取该演示页面配合讲解;具体地,根据老师选择,在演示页面上展示题目内容、标准答案、老师自己选择的部分学生答题内容等,比如展示题目内容和三个该题未得满分学生的答案;在讲解时,可以分析每个学生的错误方式以引导学生存在的思路问题等,中间简化了很多人为操作,老师只要通过勾选等操作就可以完成相关待演示内容的获取;优选地,演示页面中可以选择隐去学生的名字以保护学生隐私。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同一学生的同一科目下已批改的所有历史电子作业;
获取当前学生对每份已批改的历史电子作业中每道题目的初始处理轨迹数据;
提取出初始处理轨迹数据中的第一处理轨迹数据;其中,第一处理轨迹数据用于表征学生对已批改的电子作业中扣分题目进行订正的轨迹数据;
基于第一处理轨迹数据和已批改的目标电子作业中的总扣分题目数量,分析得到当前学生在设定时间段内的作业订正习惯数据。
本方案中,对于任意一个学生的一个科目下的所有历史电子作业,可以定期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出对应学生针对每份电子作业中的错题进行订正的情况数据,确定其对应的作业订正习惯,对于订正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在必要时进行针对性干预辅导。订正行为统计通过数据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找到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否在于没有订正错题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相关分析后的数据还可以共享给其他用户,比如任课老师、家长等,老师、家长均可以查看学生对每份电子作业中的错题是否订正、订正了多少等。对于订正习惯比较差的同学,老师、家长可以通过系统发起提醒或人工提醒以尽可能及时矫正。
另外,作业管理系统统计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满分的P个题目,统计用户对其中多少个题目执行订正操作,以统计确定该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的作业订正习惯。
对于某一份电子作业,若用户在收到批改完的电子作业一段时间后还没有订正,系统则会生成提醒,以提醒用户订正作业;有必要时,可以设置多次提醒,即每隔两天则提醒一次,直至用户开始订正则取消提醒。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基于第一处理轨迹数据和已批改的目标电子作业中的总扣分题目数量,分析得到当前学生在设定时间段内的作业订正习惯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于一份已批改的目标电子作业,若第一处理轨迹数据表征当前学生触发生成订正图层且书写订正内容、或重新生成题目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且书写订正内容,则确定当前学生对相应的扣分题目进行订正,并生成当前学生对当前手写题目进行了订正处理的第一确定信息;
若第一处理轨迹数据表征当前学生调用草稿纸且有草稿轨迹数据、或触控题干图层且在题干所在区域内产生标注数据,则确定当前学生对相应的扣分题目进行订正,并生成当前学生对当前题目进行了订正处理的第二确定信息;
否则,生成当前学生没有对当前的扣分题目进行订正处理的第三确定信息;
根据第一确定信息、第二确定信息、第三确定信息,获取当前学生对一份已批改电子作业的订正完成数量,并计算订正完成数量与一份已批改电子作业的总扣分题目数量的比值,以作为当前学生对一份已批改电子作业的订正完成度;
根据每份已批改作业的订正完成度,得到当前学生在设定时间段内的作业订正习惯数据。
本方案中,在学生收到批改后的电子作业后,若用户对某一题目新增了答题区域、在批改完的图层后又在新的图层留下了书写轨迹、用户在作业批改完成之后,又在草稿纸上留下了书写轨迹、用户在题干区域留下了新的圈画笔迹等,均认为学生对对应题目进行了订正,否则认为并没有订正操作,即通过自动分析产生上述的数据变化,以能够及时识别出用户的是否进行订正行为,保证了每个学生的作业订正习惯分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每个学生的X份电子作业的批改数据,或,获取每个学生的Y个已批改题目的批改数据;其中,X、Y取正整数;
根据批改数据得到每个题目或题目下的子题的得分情况;
获取每个用户在对每个题目或子题进行答题时的答题关联数据;
根据每个得分情况和/或答题关联数据,生成每个学生的第一作业分析报告;和/或,生成一个或多个班级对应的第二作业分析报告;
其中,第一作业分析报告为任意一个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和学情变化情况;
第二作业分析报告包括一个或多个班级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和学情变化情况。
对第一作业分析报告和第二作业分析报告对应错题进行分析;或,对应所有题目进行分析,以得到分析结果;
本方案中,作业管理系统在作业过程中收集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原始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尝试了哪些题目、老师的给分情况、学生每道题有没有扣分或得到了多少分。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不同目标的统计数据:
对于学生而言,a.学生收到某份作业的批改之后,可以在点击该作业时先看到该作业汇总报告,单份作业汇总报告包含改作业总得分、得分率、每道题的正误情况等。每道题的得分情况可以和题目的标签信息结合,进一步得到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比如题目含有知识点标签,知识点是学生学习目标的一个维度。一份作业若1-5题含有知识点标签加法,6-10含有知识点标签减法,系统则会分别根据1-5题、6-10题得分情况以更新学生两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告诉学生“这份作业中,加法掌握较好,减法掌握还需加强”。学习目标还可以有其他维度,比如解题技巧维度,比如数形结合、反证法等。b.可以综合一段时间内多份作业的得分情况,得到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c.可以比较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间、或者不同份作业的汇总报告,得到学生学习的变化情况,比如“在这段时间内,加法知识点有进步,减法知识点有退步遗忘,需要巩固”,或者该学生与其他学生比较,相对掌握水平。
对于班级而言,a.整个班级的某份作业的统计数据,当前班级中每个学生在这份电子作业的得分、高频错题、最高分、最低分、分数分布,哪些题目做的好,哪些题目做的差等。也可以获得整个班级的学生对某个学习目标的整体掌握程度,以及和其他同期班级的对比情况,老师在获悉后需要针对性的巩固哪些内容。b.可以综合一段时间内多份作业的班级整体得分情况,得到整个班级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该班级加法比减法学的好等。c.可以比较整个班级在不同时间、或者不同份作业的汇总分析报告,得到该班在一段时间内的整体学习变化情况,比如“在这段时间内,加法知识点有进步”。可以将当前班级与其他班级间表现进行比较,比较相对掌握情况和变化趋势。
对于年级而言,a.可以得到整个年级某阶段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得到与其他学校同年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以得到比较结果。b.可以比较整个年级在不同时间、或者不同份作业的汇总分析报告,得到该年级在一段时间内的整体学习变化情况,比如“在这段时间内,加法知识点有进步”。
以上统计数据,除了得分这个信息之外,一般还会参考学生答题的用时情况等参数;例如学生对某一学习目标的题目正确率符合了要求,但是耗时明显长于一般时长,也会影响对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的判断;依次类似,也就影响整个班级、整个年级的整体分析。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已批改题目对应若干维度的标签信息;
获取当前学生在设定时间段内多份已批改电子作业中的每个题目或子题的得分情况;
获取当前用户在对每个题目或子题进行答题时的答题关联数据;
根据得分情况和/或答题关联数据,获取在不同的标签信息的统计维度下,当前学生对目标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本方案中,根据某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尝试的所有题目的得分情况和答题关联数据(如答题用时数据、答题轨迹数据、草稿轨迹数据等),得到某个学生对不同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例如,对于数学的学习目标知识点图谱,可以根据做题情况,得到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在目标知识点图谱内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个人综合学情全貌,以便于学生了解自己已掌握、未掌握的知识点,以针对性地加强未掌握知识点的学习,也便于老师了解以进行针对性辅导教学等。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学生同一科目的每份已批改作业的若干错题,并存储至当前学生的错题库;
根据预设错题训练规则,从错题库中挑选若干题目并形成用于错题训练的第一电子作业;
或,获取学生输入的错题挑选参数,从错题库中挑选若干题目并形成用于错题训练的第二电子作业;
其中,错题挑选参数包括题目标识信息;和/或其他预设挑选信息。
本方案中,对于学生没有得到满分的题目即历史错题,都会自动被放入对应的错题库中。当然,学生也可以将一些得了满分但觉得掌握还存疑,比如答题过程中有猜测成分的题目手动加入收藏题库。
其中,错题可以根据科目、知识点、做题时间、是否重新尝试过等进行分类;当然,也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标注的标签信息进行分类。
学生可以点击查看错题库中的所有错题以挑选用于训练的错题,也可以由作业管理系统按规律自动推送错题。比如用户点击,希望针对数学科目错题进行训练,系统可以将数学科目中的历史错题,根据每道题目的知识点和遗忘曲线,有阶段性地向学生推送不同知识点的错题,以便于学生及时巩固训练对应知识点。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学生对错题库中的题目采用不同的题目标识信息进行处理后,更新得到新的错题库;
本方案中,可以对错题库中的任意题目的题目标识信息进行修改等,以得到更新后的错题库,以保证后续错题训练推荐的精度。
处理方法还包括:
生成每个学生的题目训练集合;
根据实际作业训练需求,从题目训练集合中选取若干题目,形成训练作业。
本方案中,系统自动从对应科目的题库文件夹中挑选出还没有尝试过的题目,并推荐给学生进行练习。比如根据用户的知识点图谱掌握程度,挑选推荐掌握薄弱知识点相关题目,或者根据学生过往做错过的题目对应知识点,从题库文件夹中或错题库中挑选出匹配的题目并进行推荐,以达到针对性训练的效果。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生成每个学生的题目训练集合的步骤,包括:
根据当前学生对考核内容的掌握情况,确定所属学情类型;
基于与学情类型匹配的题目、与掌握程度小于设定值的考核内容相匹配的题目,生成当前学生的题目训练集合;
本方案中,可以根据与学生所属学情类型相对应的题目、掌握程度较差的知识点对应的题目等,确定与当前学生匹配的题目训练集合。
另外,还可以根据预设大数据算法推荐题目,具体基于汇合不同学生的错题情况,得到学生的学情类型,然后将同类型学生经常做错的题目作为题目训练集合中的题目并推荐给当前学生,以达到针对性训练的效果。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获取当前学生同一科目的每份已批改作业的若干错题以及对应的知识点;
根据若干错题、从预设题库中获取若干与知识点相匹配的题目,生成当前学生的题目训练集合。
本方案中,自动分析当前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点,然后自动获取相匹配的相关题目作为题目训练集合中的题目并推荐给当前学生,以达到针对性训练的效果。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若干份训练样本数据;
其中,训练样本数据包括学生样本特征数据,和用于表征学生所属类型的样本标签数据;
将每份的学生样本特征数据作为输入,对应的样本标签作为输出,采用预设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学生类型预测模型;
获取若干学生的实际特征数据;
将实际特征数据输入值所属学生类型预测模型,输出每个学生所属的学生类型;
基于当前学生所属的学生类型,生成匹配的第一辅导策略并发送至家长端;和/或,生成匹配的第二辅导策略并发送至学生端。
在没有技术支撑的条件下,老师一般凭借经验和感觉将学生分类,比如学生是聪颖形、努力形、更擅长文科、更擅长理科等。依赖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之前不了解的学生属性,挖掘出更多的学生类别,从而给教育学研究提供新的经验,引导老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引导培养,进而促进更高质量的教学。
根据任意学生在系统中的操作数据,系统会提取学生相关特征,并根据训练的预测模型得到学生类型。教育研究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类型预先确定不同的辅导建议方法,推荐给符合该特征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给学生介绍与之相适合的学习方法,也给家长介绍合理的应对方法。
学生在系统中的操作记录,可以生成学生样本特征数据。其中,学生样本特征数据包含学生不同科目的得分情况、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业完成度,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每天在固定时间完成作业等),以及其他的使用数据(学生是否经常进行订正,是否会回看以往题目做笔记等,是否经常查看学习报告)等。通过多学校、多年级学生的大量历史数据,对预设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以聚类得到几种常见的学生类别。
本方案中,基于预设网络模型构建用于预测学生类型的预设模型,以实现根据任意学生所属的学生类型,向其推荐相适配的辅导策略给家长、学生,以达到更准确地进行教学辅导的效果。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预设权限端中构架的考纲内容;预设权限端包括考试局等。
其中,考纲内容对应知识点的考核范围;
在从电子题库文件夹中挑选出题目时,根据当前题目的知识点确定当前题目是否超出考核范围;其中,目标题目均考核范围;
本方案中,不同的考试局,如高考数学全国卷、高考英语北京卷,可以设定考纲内容即考核范围。考纲内容由知识点构成,表明要求试卷中覆盖哪些内容,会出现哪些知识点的题目。将不同考试局的考纲内容电子化存储之后,可以比对任一题目是否在该考试局的考纲中。在教学过程中,考试局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每年更新考纲,系统可以自动标注出考纲出现了哪些变化,标注出增加了哪些内容或减少了哪些内容。需要参加对应考试局考试的学校可根据考纲内容将超出考纲的题目从电子题库文件夹中删除,对于新加入考纲的内容,系统可以推荐相关题目,供学校更新题库内容;避免对超纲题目的不必要的练习,保证了实际教学场景中将超纲题目从电子作业中及时剔除,同时也保证了对新加入考纲的知识点的题目进行训练的及时性。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确定同一学校中不同层级的执行主体的操作权限;
对于同一学校,执行主体的统计数据查看范围的权限高低与处于层级架构中的层级高低呈正相关;
对于不同学校之间,每个学校的统计数据查看范围的权限低于上一级管理部门的统计数据查看范围的权限。
本方案中,学校管理人员可以对该校学生和老师进行管理录入,并分配每个用户的账户。学校里不同身份角色的用户均有自己的账户,可以获取与自己相关的内容进行相关操作。
下面具体说明某一学校架构的构建步骤:
(1)定义某一学校有几个学部,例如:初中部、高中部、留学生部;一个学校有可能由不同学部组成;(2)给各学部选择教学大纲,例如本部选则人教版,留学生部选择国际考试教学大纲。设定完成之后,系统也可以得到哪些学校教授同一个教学大纲的内容,建立了考试局和学校学部之间的联系,考试局可以管理学校学部,发放通知;教授同一教学大纲的学校也可以互相交流教学经验;(3)确定每个学部设立几个年级,例如:体制内高中:高一、高二、高三;国际学校:9年级、10年级、11年级、12年级;中国国内大学学科: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英国大学本科: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的分类和命名,优先从默认设置中选择,也可以自定义,如果学校对年纪命名有自己的需求,设定后需要和标准年级匹配对齐;(4)建立该学校开设所有科目的数据,并建立学科组,学科组组长;(5)建立行政班及教学班。比如国内大学,先建立年级,再建立行政班,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行政班和班主任。但实际上课,是根据教学班走班上课;(6)在学科组下建立各教师账户,以将学科组和任课老师联系起来;(7)建立学生账户,设定所属行政班,把学生加入自己的教学班级,将学科班和在该班上课的学生联系起来。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电子作业关联的各个统计维度下的统计数据;
基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到对应的分析结果;
系统收集原始数据并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学校管理人员想要的分析结果,帮助学校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管理。
本方案中,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统计各班级、年级、老师布置作业量是否合理,不过多也不过少;统计每个学生的平均回家作业总时长是否满足管理要求,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统计老师是否进行有效批改,是否对学生做过的作业进行了充分分析反馈,保证学生做每一道题的效用,避免题海战术;统计各班级、年级、老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作业质量是否高,高质量完成作业流程,题目是否有意义有区分度;作业总体难度在同类学科背景下的学校所处的相对位置;统计学生是否进行完订正;对教学结果监测,监测作业考试进度是否在进度上,分析阶段性教学成果是否达标;分析学生阶段性成绩在同类学科背景下的学校所处的相对位置;监督教学内容是否不超前、不含不和谐政治因素;通过系统进行学生教学满意度调研,可以绕过老师执行以保证真实性。教学监管部门也可以选择公开部分数据给下级学校查看;衡量比较辖区下各学校教学能力水平。
单个教育集团下,可以对多校区联考统计与监督:长期统计衡量不同校区学生水平,长期统计衡量不同校区教学团队教学情况,开展统一模考联测,跨校区比较各项数据。学校管理人员可以选择公开部分数据,给下级老师查看。
另外,根据题目相关标签(包含但不限于知识点),得到统计结果,反馈给考试局端以辅助教研、更新考试大纲或教材。
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维度信息的统计分析,只要能够进行分析的数据均可以进行分析以确定对应的实际教学情况即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身份识别环节中,获取用户的实际操作数据和输入的实际验证数据;
在实际验证数据与预设验证数据相同时,确定实际操作数据有效;否则,生成第三提醒信息;
其中,实际验证数据包括生物特征数据、预设固定密码数据、动态密码数据等;
生物特征数据包括面部特征、指纹特征、眼部瞳孔特征等。
本方案中,在某些特殊操作时,系统需要额外设置身份识别环节,以确定是本人执行对应的操作;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在参加重要考试时,系统需要确定是否是本人参加;在老师布置了某些任务,或者分享了某些学生学习数据或其他重要信息时,需要家长确认是否收到此信息;老师、学校管理人员、家长在查看某些敏感或隐私信息时,系统进行额外进行身份认证;学校管理人员对大型考试进行设置、或者查看大型考试试卷时,系统确认当前用户是否是本人。在实际验证数据与预设验证数据相同时,确定实际操作数据有效,是指定用户在指定对应操作;否则,生成第三提醒信息,告知老师等相关人员,此时操作的人员为非本人,以便及时干预处理。
实施例5
如图30所示,本实施例的手写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该获取系统应用在电子作业中,具体包括:
题目确定模块1,用于确定待处理题目;
其中,一般从预设题目库中选取待处理题目。
属性信息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待处理题目的题目属性信息;
具体地,题目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题目内容、题型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3,用于基于题目属性信息判断待处理题目是否属于手写题型,若属于,则调用区域生成模块4;
区域生成模块4用于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手写答题区域;
其中,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为供手写输入内容的载体。
手写题型为需要学生进行手写答题的类型;预设空白画布为用于供用户手写输入内容的载体。
本实施例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可以应用在教师端,也可以应用在学生端,或同时应用在教师端和学生端,以满足教师端和学生端分别对题目的操作需求。
本实施例中,考虑手写题、非手写题的具体题目特征之间具有显著区别,通过题目属性信息识别出对应的题目特征以对两种题型进行及时、有效区分;其中不强调具体采用何种识别技术进行处理,只要能够准确分析出是否为手写题即可。
针对手写题而言,可以自动生成手写题对应的答题区域,该答题区域可以供学生手写答题内容,还可以供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内容进行批改等;
本实施例中,对电子作业中任一手写题的自动识别以及自动生成答题区域的功能,使得对手写题的一系列电子化操作得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
(1)使得包含手写题的答题区域的单份电子作业得以实现;
(2)使得包含手写题的若干份电子作业集合即电子作业本(如若干份数学电子作业构成一份数字化电子作业本)得以实现;
(3)电子作业本的实现使得各个教育场景效用得以颠覆式实现与优化,包括但不限于:(a)教师通过电子作业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如通过电子作业,系统可帮助统计个性化学生学习情况;(b)由此方便教师对不同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等;学生通过电子作业更好达成学习目标,如自动收集错题并推送个性化练习等;(c)给特定单位组织监督管理学校、教师教学过程提供信息支持,如查看布置作业量等;(d)帮助教育行业实现教学这一核心环节的数字化改造,进一步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e)受惠于教学过程得以数字化改造,教育行业可以像其他行业一样继续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f)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因此,对待处理题目中任一手写题的答题区域的自动化生成是优化不同的教育场景使其得以实现的前提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电子作业中的任一待处理题目进行自动识别处理,并对识别出的手写题生成用于手写的答题区域,过程中无需人为介入,全部自动化实现,提高了电子作业的整体处理效率与电子化水平,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手写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中的手写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的工作原理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如图31所示,本实施例的手写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是对实施例5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用于显示已完成和最新生成的且依次堆叠的所有操作图层中对应的堆叠内容;
其中,依次堆叠的所有操作图层根据不同用户在不同预设使用阶段进入手写答题区域时依次生成。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在不同的预设使用阶段生成的操作图层包括供学生端使用的初始图层、供教师端使用的批改书写图层、供学生端使用的订正图层,或供教师端使用的批改订正图层;
其中,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为基于图片格式的画布生成的初始图层;
在N次订正操作下,手写答题区域中均再次依次生成供学生端使用的订正图层、供教师端使用的批改订正图层,N取正整数。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获取系统还包括:
答题指令获取模块5,用于获取待处理题目对应的重新答题指令;
区域生成模块4还用于基于重新答题指令,在第二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新的手写答题区域;
显示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基于第一预设空白画布得到的手写答题区域中的所有操作图层处于显示状态或隐藏状态。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为用于响应并显示手写触控内容的区域;和/或,用于响应并显示基于外部输入设备输入内容的区域;
其中,手写答题区域显示于支持手写触控操作的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中。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电子作业包括若干题干以及每个题干下的若干待处理题目;
区域生成模块4还用于对于电子作业中的属于手写题型的每个待处理题目,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上分别生成每个待处理题目的手写答题区域。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待处理题目包括若干题目层级,每个题目层级下对应若干子题目;
区域生成模块4还用于在确定子题目属于手写题型时,则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上生成子题目的手写答题区域,以得到待处理题目对应的多个手写答题区域。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区域生成模块4还用于在存在多个子题目属于手写题型时,则同步生成所有属于手写题型的多个子题目的手写答题区域;
其中,每个子题目的手写答题区域分别跟随对应的子题目所在位置显示;或,多个子题目的手写答题区域基于题目顺序依次且集中显示。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获取系统还包括:
调整指令接收模块6,用于接收区域尺寸调整指令;
区域尺寸调整模块7,用于基于区域尺寸调整指令,调整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的第一预设位置处对应设置第一尺寸调节插件;
调整指令接收模块6用于响应于第一尺寸调节插件,获取区域尺寸扩展指令;
区域尺寸调整模块7用于基于区域尺寸扩展指令将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增大至第一预设尺寸;
手写答题区域的第二预设位置处对应设置第二尺寸调节插件;
调整指令接收模块6用于响应于第二尺寸调节插件,获取区域尺寸缩减指令;
区域尺寸调整模块7用于基于区域尺寸缩减指令将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减小至第二预设尺寸;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的第三预设位置处对应设置第三尺寸调节插件;
调整指令接收模块6用于响应于第三尺寸调节插件,展示参数输入界面;基于参数输入界面接收外部输入的区域尺寸参数;
区域尺寸调整模块7用于基于区域尺寸参数将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调整至第三预设尺寸;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的默认尺寸与对应的待处理题目的分值大小呈正相关。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支持获取书写轨迹关联数据;
其中,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
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包括若干段书写轨迹数据,以及每段书写轨迹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帧数据和/或答题书写速度数据;
在学生端中,书写轨迹数据为答题轨迹数据;
在教师端中,书写轨迹数据为答题批改数据。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答题框区域支持在目标端中对书写轨迹关联数据进行动态跟随显示。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显示学生端的操作图层;
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二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的答题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三预设用户端中显示教师端的操作图层;
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四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的答题批改数据进行回放;
其中,基于不同的选择指令确定对应的数据回放模式。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设置对应的基本功能组件,基本功能组件包含若干基本功能插件。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基本功能插件包括草稿纸调用插件,草稿纸调用插件用于调用或隐藏草稿纸;
其中,草稿纸所在的草稿纸区域跟随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生成,每个手写答题区域对应一张草稿纸;或,每个待处理题目下的所有手写答题区域对应一张草稿纸;
草稿纸动态存储在智能终端的预设存储空间中。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草稿纸的属性信息为可调节的;
草稿纸所在的草稿纸区域的显示样式不同于与手写答题区域的显示样式;
在调用草稿纸时,基于实际选择操作确定手写答题区域的橡皮擦功能是否处于禁用状态;
草稿纸区域位于手写答题区域所在的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上;
草稿纸区域在手写答题区域的前置位置或后置位置显示;
草稿纸区域与手写答题区域并排分区域显示。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草稿纸区域支持获取草稿轨迹关联数据;
其中,草稿轨迹关联数据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
草稿轨迹关联数据包括若干段草稿轨迹数据,以及每段草稿轨迹数据对应的第二时间帧数据和/或草稿书写速度数据;
在学生端中,草稿轨迹关联数据为草稿书写轨迹数据;
在教师端中,草稿轨迹关联数据为草稿批改轨迹数据。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答题框区域支持在目标端中对草稿纸的草稿轨迹关联数据进行动态跟随显示。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显示学生端的草稿书写轨迹数据;
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二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的草稿书写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三预设用户端中显示教师端的草稿批改轨迹数据;
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四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的草稿批改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其中,基于不同的选择指令确定对应的数据回放模式。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获取系统还包括:
实际书写数据获取模块8,用于获取动态跟随显示答题区域下的实际书写数据;
其中,实际书写数据包括书写轨迹关联数据,或,基于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和草稿轨迹关联数据;
第一分析模块9,用于采用预设异常答题监测规则对实际书写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第一分析结果;
第一告警信息生成模块10,用于基于第一分析结果确定答题行为或批改行为是否存在异常,若存在,则生成并发出第一告警信息。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对应设置有音频交互插件;
该获取系统还包括:
音频获取模块11,用于响应于音频交互插件,获取并存储外部输入的音频内容和音频关联数据;
获取并存储外部输入的音频内容和音频关联数据,基于音频关联数据,同步属于同一时间帧下的音频内容和书写轨迹关联数据,以合并音频内容和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得到合并数据;
其中,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目标端对手写答题区域内对合并数据进行回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手写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中的手写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的工作原理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根据实施例5或6中的手写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实现。
如图3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包括:
题目选取模块12,用于基于预设学习目标,从预设题目库选取若干题目;
答题区域确定模块13,用于采用获取系统生成属于手写题型的每个题目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
答题位置生成模块14,用于生成属于非手写题型的其他剩余题目对应的设定答题位置;
电子作业获取模块15,用于基于题目以及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设定答题位置,获取电子作业。
其中,电子作业中包括支持多媒介(如语音互动题、视频互动题等)的题目;其中,题目的题干的展示、对应的答题方式的录入均通过多媒介途径实现。
本方案中,预设题目库中包括海量的题目,每个题目匹配设置对应的知识点、难易程度等;不同的学习目标下,需要对学生考核不同的知识点,因此需要从题目库挑选出相匹配的题目以形成符合学习目标的电子作业供学生进行练习,掌握知识点以达到对应学习目标要求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3中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的工作原理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8
如图3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是对实施例7的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手写答题区域支持获取书写轨迹关联数据,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包括若干段书写轨迹数据,以及每段书写轨迹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帧数据;
该处理方系统还包括:
时间获取模块16,用于获取教师端和/或学生端在电子作业中的每道题目的停留时间数据,以及手写答题区域的第一时间帧数据;
第二分析模块17,用于对停留时间数据和第一时间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第二分析结果;
耗时计算模块18,用于根据第二分析结果评估教师端和/或学生端的批改情况和/或答题情况。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系统还包括:
第一停留时长获取模块19,用于统计每次进入电子作业中同一题目的停留时间数据,以汇总得到同一题目的对应的第一停留时长;
第二停留时长获取模块20,用于获取电子作业中每道题目对应的第一停留时间总和,以汇总得到所有题目对应的第二停留时长;
第三分析模块21,用于基于第一停留时长和第二停留时长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第三分析结果;
异常分析模块22,用于基于第三分析结果确定教师端和/或学生端的批改和/或答题的耗时状况。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系统还包括:
第一停留时长获取模块19用于统计每次进入电子作业中的同一题目的停留时间数据,以汇总得到同一题目的对应的第一停留时长;
时间获取模块16用于获取题目的手写答题区域中书写轨迹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帧数据;
第四分析模块23,用于基于第一时间帧数据和第一停留时长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第四分析结果;
第二告警信息生成模块24,用于基于第四分析结果确定答题行为或批改行为是否存在异常,若存在,则生成并发出对应的第二告警信息。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系统还包括:
答题进度数据获取模块25,用于获取题目对应的答题进度数据并发送至预设存储空间中;
其中,答题进度数据包括学生端是否进入题目的第一表征数据,和学生端在题目的答题区域上的答题轨迹数据和/或草稿纸的草稿书写轨迹数据;
第一显示控制模块26,用于在第一表征数据表征学生端进入题目时,控制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共享显示学生端的第一当前显示界面;
第一回放控制模块27,用于在学生端提交题目后,控制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对学生端的答题轨迹数据和/或草稿纸的草稿书写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或,
批改进度数据获取模块28,用于获取题目对应的批改进度数据并发送至预设存储空间中;
其中,批改进度数据包括是否教师端进入题目的第二表征数据,和教师端在题目的答题区域上的批改轨迹数据和/或草稿纸的草稿批改轨迹数据;
第二显示控制模块29,用于在第二表征数据表征教师端进入题目时,控制在第二预设用户端共享显示教师端的第二当前显示界面;
第二回放控制模块30,用于在教师端完成题目批改后,控制在第二预设用户端中对教师端的批改轨迹数据和/或草稿纸的草稿批改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系统还包括:
第三显示控制模块31,用于对于同一批次的多份电子作业,执行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获取每份电子作业的完成进度、对每份电子作业进行动态跟踪显示、获取每份电子作业进行静态显示、获取每份电子作业的进行回放;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第三回放控制模块32,用于控制对不同的电子作业中同一道手写题分别对应的不同的手写答题内容进行静态显示或进行回放。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系统还包括:
草稿调用模式确定模块33,用于基于选择指令确定电子作业中的草稿纸的调用模式;
其中,调用模式对应调用供多个题目使用的公用草稿纸;公用草稿纸为可复用的
和/或,调用供对应的题目使用的独立草稿纸,每个题目对应一张独立草稿纸。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系统还包括:
题干标注数据获取模块34,用于获取教师端和/或学生端通过手写触控方式,在题目的题干所在位置区域进行标注时产生的标注数据;
其中,标注数据所在图层堆叠在题干所在图层上;
标注数据存储至预设存储空间中。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系统还包括:
题目架构构建模块35,用于构建用于题目搭建的题目数据架构;
其中,题目数据架构对应若干题目层级,每个题目层级下对应若干子题目;
关联信息获取模块36,用于获取不同的子题目对应不同的子题标识数据和子题标签数据,以及每个子题目所属的题目层级的从属关联数据,并存储至存储映射数据表中。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系统还包括:
子题目获取模块37,用于获取题目数据架构下已选择的若干子题目;
子题目删除处理模块38,用于基于外部选择指令,确定待删除的目标子题,以更新得到题目数据架构下已选择的新的若干子题目;
其中,题目层级的数量是可扩展的。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题目架构构建模块用于采用预设分解及重构规则对预设文本内容进行处理,以构建用于多维度解析题目数据架构的存储数据映射关系表;
其中,预设分解及重构规则适配于若干不同的教学规范下的场景需求;
题目架构构建模块35用于根据存储数据映射关系表,生成用于题目搭建的题目数据架构。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系统还包括:
标签编辑操作获取模块39,用于在构建题目数据架构时或在获取电子作业后,获取用户执行的题目标签编辑操作;
标签数据更改模块40,用于响应于题目标签编辑操作以更改题目的题目标签数据或子题标签数据。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系统还包括:
答案预设模块41,用于预设子题目对应的预设参考答案;
其中,预设参考答案包括若干子得分点,每个子得分点对应一个得分内容和一个子得分,若干子得分之和为子题目的总得分;
手写答案获取模块42,用于获取手写答题区域的答题书写轨迹数据对应的学生手写答案;
实际答题点识别模块43,用于识别出学生手写答案中的实际答题点;
重合度比对模块44,用于比对得到实际答题点和预设子得分点的重合度;
实际子得分获取模块45,用于基于重合度得到子题目的总得分以及每个实际答题点的实际子得分;
若干预设子得分点包括第一数量的实质子得分点和第二数量的若干非实质子得分点;
其中,实质子得分点和非实质子得分点根据预设顺序排布;
非实质子得分点采用零分或非得分的标识方式进行标注。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处理方法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46,用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答案查看条件,若满足,则调用进展要求获取模块,以获取学生端在子题目的答案展示进展要求;
答案展示控制模块47,用于根据答案展示进展要求,逐级展示子题目对应的预设参考答案内容的部分内容,直至显示完整的预设参考答案。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系统还包括:
排布模板生生成模块48,用于基于实物作业样式或电子文档作业样式,生成题目的预设排布模板;
其中,预设排布模板中包含与不同的子题目相关联的若干可编辑区域;
编辑工具调用模块49,用于在获取可编辑区域处的第一点击操作时,显示对应的编辑框和编辑工具;
其中,在可编辑区域处于默认状态时、或获取当前的可编辑区域外的其他区域的第二点击操作时,隐藏可编辑区域的编辑框和编辑工具。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方系统还包括:
题目图像获取模块50,用于获取外部输入的题目图像;
录入内容提取模块51,用于对题目图像进行识别处理,提取得到录入内容;
其中,录入内容包括待录入题目和/或待录入题目对应的答案;
题目生成模块52,基于录入内容生成对应的子题目或题目,并存储至预设题库中。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录入内容包括文字内容、图片内容、以及外部输入图像中计算公式对应的代码内容等;
题目图像基于手写内容、打印内容或电子内容生成;
其中,手写内容为基于纸质材料或电子手写页面进行书写的内容。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该处理系统还包括:
题目构建模块53,用于构建若干题目;
检查结果接收模块54,用于接收用户对题目是否存在预设错误的检查结果;
提示信息生成模块55,用于在检查结果表征存在预设错误时,则生成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对当前的题目进行修正,直至得到不存在预设错误的题目;
题目存储模块56,用于在检查结果表征不存在预设错误时,则将对应的题目存储至预设题目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4中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的工作原理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电子作业运行及管理平台,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以及进行通信交互的若干预设用户端;
若干预设用户端包括学生设备中的学生作业应用程序端,和教师设备中的教师作业应用程序端;
其中,家长应用程序端分别与学生作业应用程序教师作业应用程序通信交互。
本方案中,老师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作业流程中不同阶段多次来回交互,以进行不同操作的数据互相反馈和交互,完成电子作业的形成、发布、书写、批改、订正等过程。
在一可实施的方案中,若干预设用户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应用程序端:
家长设备中的家长应用程序端,和/或、学校教育监管设备中的第一教育监管应用程序端、教育局教育监管设备中的第二教育监管应用程序端;教育局负责发布考纲、发布真题试卷、组织批改、对历年真题考生成绩统计等。
其中,家长应用程序端分别与学生作业应用程序端、教师作业应用程序端通信交互;
第一教育监管应用程序端、第二教育监管应用程序端分别与学生作业应用程序端、教师应用程序端通信交互。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更多的其他预设用户端,每个预设用户端能够实现的权限功能,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或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本方案中,系统的主要用户是学生和老师,也供更多身份用户使用,比如各个级别的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考试局教研人员、教学管理部门等。不同身份的用户在系统中可以执行不同操作,并与其他用户交互。
以家长端为例,根据学校的设置,家长可以在系统中查看学生的作业布置和完成情况,看到部分学生成绩,查阅关于学生学情的统计数据,了解学生在校学习,不需要通过老师传话;在告知学生学习情况时,系统可以询问家长是否对学生表现满意,并引导家长对学生表现有合理预期,给家长提示合适的指导方法,避免家长过学生增加过重心理负担;很多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需要家长配合监督指导,系统可以弹出相关提示,告知家长相关信息并协助完成。家长也可以在系统中学习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内容。
以学校管理人员为例,学校里会有不同身份的工作人员,比如授课老师、学科组组长、年级组长、学校领导、不需要教学的教务学籍管理人员。他们需要看到的信息和可以执行的操作是不同的,根据具体需求配置账户详情。
以主管部门监管领导为例,除了可以监督管理各学校外,也可以通过系统了解一线教学学生实际教学情况,给予帮助。
以考试局教研人员为例,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比如:系统可以聚类学生类型,对于死记硬背但能得分的学生,考试局可以变化题目达到让这类学生往活学活用的正确方法上引导。通过系统平台将往年真题,样题,题目分析等相关资源分享给关联学校。
实施例10
图34为本公开实施例10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图34显示的电子设备3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4所示,电子设备30可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其可以为服务器设备。电子设备3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3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32和处理器31)的总线33。
总线33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存储器3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323。
存储器3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324的程序/实用工具325,这样的程序模块3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电子设备3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3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35进行。并且,模型生成的设备3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3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34所示,网络适配器36通过总线33与模型生成的设备3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模型生成的设备3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若干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中的步骤。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的更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擦拭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中的步骤。
其中,可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设备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设备上执行。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公开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82)

1.一种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方法应用在电子作业中,所述获取方法包括:
确定待处理题目;
获取所述待处理题目的题目属性信息;
基于所述题目属性信息判断所述待处理题目是否属于手写题型,若属于,则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所述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手写答题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为供手写输入内容的载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用于显示已完成和最新生成的且依次堆叠的所有操作图层中对应的堆叠内容;
其中,依次堆叠的所有所述操作图层根据不同用户在不同预设使用阶段进入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时依次生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同的所述预设使用阶段生成的所述操作图层包括供学生端使用的初始图层、供教师端使用的批改书写图层、供所述学生端使用的订正图层,或供所述教师端使用的批改订正图层;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为基于图片格式的画布生成的所述初始图层;
在N次订正操作下,所述手写答题区域中均再次依次生成供所述学生端使用的所述订正图层、供所述教师端使用的所述批改订正图层,N取正整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处理题目对应的重新答题指令;
基于所述重新答题指令,在第二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所述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新的手写答题区域;
控制基于所述第一预设空白画布得到的所述手写答题区域中的所有所述操作图层处于显示状态或隐藏状态。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为用于响应并显示手写触控内容的区域;和/或,用于响应并显示基于外部输入设备输入内容的区域;
其中,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显示于支持手写触控操作的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作业包括若干题干以及每个所述题干下的若干所述待处理题目;
所述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所述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手写答题区域的步骤包括:
对于所述电子作业中的属于所述手写题型的每个所述待处理题目,在所述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上分别生成每个所述待处理题目的所述手写答题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题目包括若干题目层级,每个所述题目层级下对应若干子题目;
所述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所述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手写答题区域的步骤包括:
在确定所述子题目属于所述手写题型时,则在所述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上生成所述子题目的所述手写答题区域,以得到所述待处理题目对应的多个所述手写答题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所述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手写答题区域的步骤包括:
在存在多个所述子题目属于所述手写题型时,则同步生成所有属于所述手写题型的多个所述子题目的所述手写答题区域;
其中,每个所述子题目的所述手写答题区域分别跟随对应的所述子题目所在位置显示;或,多个所述子题目的所述手写答题区域基于题目顺序依次且集中显示。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所述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手写答题区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接收区域尺寸调整指令;
基于所述区域尺寸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第一预设位置处对应设置第一尺寸调节插件;
所述接收区域尺寸调整指令步骤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尺寸调节插件,获取区域尺寸扩展指令;
所述基于所述区域尺寸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区域尺寸扩展指令将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增大至第一预设尺寸;
和/或,
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第二预设位置处对应设置第二尺寸调节插件;
所述接收区域尺寸调整指令步骤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尺寸调节插件,获取区域尺寸缩减指令;
所述基于所述区域尺寸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区域尺寸缩减指令将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减小至第二预设尺寸;
和/或,
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第三预设位置处对应设置第三尺寸调节插件;
所述接收区域尺寸调整指令步骤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三尺寸调节插件,展示参数输入界面;
基于所述参数输入界面接收外部输入的区域尺寸参数;
所述基于所述区域尺寸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区域尺寸参数将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尺寸调整至第三预设尺寸;
和/或,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默认尺寸与对应的所述待处理题目的分值大小呈正相关。
11.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支持获取书写轨迹关联数据;
其中,所述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
所述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包括若干段书写轨迹数据,以及每段所述书写轨迹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帧数据和/或答题书写速度数据;
在学生端中,所述书写轨迹数据为答题轨迹数据;
在教师端中,所述书写轨迹数据为答题批改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答题框区域支持在目标端中对所述书写轨迹关联数据进行动态跟随显示。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显示所述学生端的操作图层;
和/或,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二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的所述答题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和/或,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三预设用户端中显示所述教师端的所述操作图层;
和/或,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四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的所述答题批改数据进行回放;
其中,基于不同的选择指令确定对应的数据回放模式。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设置对应的基本功能组件,所述基本功能组件包含若干基本功能插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功能插件包括草稿纸调用插件,所述草稿纸调用插件用于调用或隐藏草稿纸;
其中,所述草稿纸所在的草稿纸区域跟随对应的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生成,每个所述手写答题区域对应一张所述草稿纸;或,每个所述待处理题目下的所有所述手写答题区域对应一张所述草稿纸;
所述草稿纸动态存储在智能终端的预设存储空间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稿纸的属性信息为可调节的;
和/或,所述草稿纸所在的草稿纸区域的显示样式不同于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显示样式;
和/或,在调用所述草稿纸时,基于实际选择操作确定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橡皮擦功能是否处于禁用状态;
和/或,所述草稿纸区域位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所在的所述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上;
和/或,所述草稿纸区域在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前置位置或后置位置显示;
和/或,所述草稿纸区域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并排分区域显示。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稿纸区域支持获取草稿轨迹关联数据;
其中,所述草稿轨迹关联数据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
所述草稿轨迹关联数据包括若干段草稿轨迹数据,以及每段所述草稿轨迹数据对应的第二时间帧数据和/或草稿书写速度数据;
在学生端中,所述草稿轨迹关联数据为草稿书写轨迹数据;
在教师端中,所述草稿轨迹关联数据为草稿批改轨迹数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答题框区域支持在目标端中对所述草稿纸的所述草稿轨迹关联数据进行动态跟随显示。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显示所述学生端的所述草稿书写轨迹数据;
和/或,所述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二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的所述草稿书写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和/或,所述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三预设用户端中显示所述教师端的草稿批改轨迹数据;
和/或,所述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四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的所述草稿批改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其中,基于不同的选择指令确定对应的数据回放模式。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方法还包括:
获取动态跟随显示所述答题区域下的实际书写数据;
其中,所述实际书写数据包括所述书写轨迹关联数据,或,基于所述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和所述草稿轨迹关联数据;
采用预设异常答题监测规则对所述实际书写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第一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分析结果确定答题行为或批改行为是否存在异常,若存在,则生成并发出第一告警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对应设置有音频交互插件;
所述获取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音频交互插件,获取并存储外部输入的音频内容和音频关联数据;
和/或,获取并存储外部输入的音频内容和音频关联数据,基于所述音频关联数据,同步属于同一时间帧下的所述音频内容和所述书写轨迹关联数据,以合并所述音频内容和所述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得到合并数据;
其中,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目标端对所述手写答题区域内对所述合并数据进行回放。
22.一种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实现,所述处理方法包括:
基于预设学习目标,从预设题目库选取若干题目;
采用所述获取方法生成属于手写题型的每个题目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
生成属于非手写题型的其他剩余题目对应的设定答题位置;
基于所述题目以及对应的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所述设定答题位置,获取所述电子作业。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支持获取书写轨迹关联数据,所述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包括若干段书写轨迹数据,以及每段所述书写轨迹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帧数据;
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教师端和/或学生端在所述电子作业中的每道所述题目的停留时间数据,以及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所述第一时间帧数据;
对所述停留时间数据和所述第一时间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第二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分析结果评估所述教师端和/或所述学生端的批改情况和/或答题情况。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统计每次进入所述电子作业中同一所述题目的所述停留时间数据,以汇总得到同一所述题目的对应的第一停留时长;
获取所述电子作业中每道所述题目对应的所述第一停留时间总和,以汇总得到所有所述题目对应的第二停留时长;
基于所述第一停留时长和所述第二停留时长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第三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第三分析结果确定所述教师端和/或所述学生端的批改和/或答题的耗时状况。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统计每次进入所述电子作业中的同一所述题目的所述停留时间数据,以汇总得到同一所述题目的对应的第一停留时长;
获取所述题目的所述手写答题区域中所述书写轨迹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帧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帧数据和所述第一停留时长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第四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第四分析结果确定答题行为或批改行为是否存在异常,若存在,则生成并发出对应的第二告警信息。
26.如权利要求22-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题目对应的答题进度数据并发送至预设存储空间中;
其中,所述答题进度数据包括所述学生端是否进入所述题目的第一表征数据,和所述学生端在所述题目的所述答题区域上的答题轨迹数据和/或草稿纸的草稿书写轨迹数据;
在所述第一表征数据表征所述学生端进入所述题目时,控制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共享显示所述学生端的第一当前显示界面;
在所述学生端提交所述题目后,控制在所述第一预设用户端中对所述学生端的答题轨迹数据和/或所述草稿纸的所述草稿书写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或,
获取所述题目对应的批改进度数据并发送至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
其中,所述批改进度数据包括是否所述教师端进入所述题目的第二表征数据,和所述教师端在所述题目的所述答题区域上的批改轨迹数据和/或草稿纸的草稿批改轨迹数据;
在所述第二表征数据表征所述教师端进入所述题目时,控制在第二预设用户端共享显示所述教师端的第二当前显示界面;
在所述教师端完成所述题目批改后,控制在所述第二预设用户端中对所述教师端的批改轨迹数据和/或所述草稿纸的所述草稿批改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27.如权利要求22-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对于同一批次的多份所述电子作业,执行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获取每份所述电子作业的完成进度、对每份所述电子作业进行动态跟踪显示、获取每份所述电子作业进行静态显示、获取每份所述电子作业进行回放;
和/或,
控制对不同的所述电子作业中同一道手写题分别对应的不同的手写答题内容进行静态显示或进行回放。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基于选择指令确定所述电子作业中的草稿纸的调用模式;
所述调用模式对应调用供多个所述题目使用的公用草稿纸;
所述公用草稿纸为可复用的;
和/或,调用供对应的所述题目使用的独立草稿纸,每个所述题目对应一张所述独立草稿纸。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教师端和/或学生端通过手写触控方式,在所述题目的所述题干所在位置区域进行标注时产生的标注数据;
其中,所述标注数据所在图层堆叠在所述题干所在图层上;
和/或,所述标注数据存储至预设存储空间中。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构建用于题目搭建的题目数据架构;
其中,所述题目数据架构对应若干题目层级,每个所述题目层级下对应若干子题目;
获取不同的所述子题目对应不同的子题标识数据和子题标签数据,以及每个所述子题目所属的所述题目层级的从属关联数据,并存储至存储映射数据表中。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题目数据架构下已选择的若干子题目;
基于外部选择指令,确定待删除的目标子题,以更新得到所述题目数据架构下已选择的新的若干子题目;
和/或,所述题目层级的数量是可扩展的。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用于题目搭建的题目数据架构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采用预设分解及重构规则对预设文本内容进行处理,以构建用于多维度解析所述题目数据架构的存储数据映射关系表;
其中,所述预设分解及重构规则适配于若干不同的教学规范下的场景需求;
所述构建用于题目搭建的题目数据架构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存储数据映射关系表,生成用于所述题目搭建的所述题目数据架构。
33.如权利要求30-3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构建所述题目数据架构时或在获取所述电子作业后,获取用户执行的题目标签编辑操作;
响应于所述题目标签编辑操作以更改所述题目的题目标签数据或子题标签数据。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预设所述子题目对应的预设参考答案;
其中,所述预设参考答案包括若干子得分点,每个所述子得分点对应一个得分内容和一个子得分,若干所述子得分之和为所述子题目的总得分;
获取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的所述答题书写轨迹数据对应的学生手写答案;
识别出所述学生手写答案中的实际答题点;
比对得到所述实际答题点和预设子得分点的重合度;
基于所述重合度得到所述子题目的总得分以及每个所述实际答题点的实际子得分;
和/或,若干所述预设子得分点包括第一数量的实质子得分点和第二数量的若干非实质子得分点;
其中,所述实质子得分点和所述非实质子得分点根据预设顺序排布;
所述非实质子得分点采用零分或非得分的标识方式进行标注。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答案查看条件,若满足,则获取所述学生端在所述子题目的答案展示进展要求;
根据所述答案展示进展要求,逐级展示所述子题目对应的所述预设参考答案内容的部分内容,直至显示完整的所述预设参考答案。
3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基于实物作业样式或电子文档作业样式,生成所述题目的预设排布模板;
其中,所述预设排布模板中包含与不同的所述子题目相关联的若干可编辑区域;
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所述可编辑区域处的第一点击操作时,显示对应的编辑框和编辑工具;
其中,在所述可编辑区域处于默认状态时、或获取当前的所述可编辑区域外的其他区域的第二点击操作时,隐藏所述可编辑区域的所述编辑框和所述编辑工具。
3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外部输入的题目图像;
对所述题目图像进行识别处理,提取得到录入内容;
其中,所述录入内容包括待录入题目和/或所述待录入题目对应的答案;
基于所述录入内容生成对应的所述子题目或所述题目,并存储至预设题库中。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录入内容包括文字内容、图片内容、以及所述外部输入图像中计算公式对应的代码内容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所述题目图像基于手写内容、打印内容或电子内容生成;
其中,所述手写内容为基于纸质材料或电子手写页面进行书写的内容。
39.如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学习目标,从预设题目库选取若干题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构建若干所述题目;
接收用户对所述题目是否存在预设错误的检查结果;
在所述检查结果表征存在所述预设错误时,则生成提示信息,以提示所述用户对当前的题目进行修正,直至得到不存在所述预设错误的所述题目;
在所述检查结果表征不存在所述预设错误时,则将对应的所述题目存储至所述预设题目库。
4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预先构建若干电子题库文件夹;
其中,同一所述电子题库文件夹对应同一年级下同一科目对应的若干题目;
获取同一年级下每个班级的每个科目的教学关联参数;
根据所述教学关联参数和对应科目的所述电子题库文件夹中的题目,生成每个班级对应的若干份初始电子作业;
其中,每个班级的若干份所述初始电子作业存放至同一作业文件夹中,不同的所述初始电子作业对应不同的预设教学进度;
基于若干份所述初始电子作业确定每次需布置的目标电子作业,并发布至学生端。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教师端中预设第一搜题界面;
其中,所述第一搜题界面中包括若干个第一搜索框,不同的所述第一搜索框中的搜索内容对应不同维度的搜索参数;或,所述第一搜索框中的搜索内容包括预设的部分题干内容或部分答案内容;
所述根据所述教学关联参数和对应科目的所述电子题库文件夹中的题目,生成每个班级对应的若干份初始电子作业的步骤,包括:
根据任一所述预设教学进度,确定输入所述搜题界面中的第一实际搜索内容,以从对应科目的所述电子题库文件夹中获取匹配的若干第一题目;
基于若干所述第一题目挑选出第一设定数量的目标题目,形成对应班级的一份所述初始电子作业,直至获取不同的所述预设教学进度分别对应的若干份所述初始电子作业。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若干份所述初始电子作业确定每次需布置的目标电子作业,并发布至学生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挑选出以往年度的同一年级中,与当前班级的所述教学关联参数的关联度大于第一设定阈值的第一班级;
调取所述第一班级下已发布的同一教学进度的历史关联作业;
将所述历史关联作业作为所述当前班级的所述初始电子作业;或,
从所述历史关联作业中挑选出第二设定数量的题目作为目标题目,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搜索框搜索得到的若干所述第一题目中,挑选出第三设定数量的题目作为所述目标题目,以得到对应班级的所述初始电子作业;
或,
挑选出当前年度的同一年级中,与当前班级的教学关联参数的关联度大于第二设定阈值的第二班级;
调取所述第二班级的所述作业文件夹中同一教学进度的第一电子作业;
将所述第一电子作业作为所述当前班级的所述初始电子作业;
或,
从一份所述第一电子作业中挑选出第四设定数量的题目,以及,基于所述搜索框搜索得到的若干所述第一题目中,挑选出第五设定数量的题目,均作为目标题目,以得到对应班级的所述初始电子作业;
或,
从若干份所述第一电子作业中挑选出第六设定数量的题目,作为目标题目,以得到对应班级的所述初始电子作业。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搜索界面中包括题目总览区域和题目详情预览区域;
所述从对应科目的所述电子题库文件夹中获取匹配的若干第一题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控制在所述题目总览区域内依次排序显示若干所述第一题目对应的题目列表;
所述基于若干所述第一题目挑选出第一设定数量的目标题目,形成对应班级的一份所述初始电子作业的步骤,包括:
在选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题目时,控制将选中的第一题目的题目内容显示在所述题目详情预览区域,并根据实际选择操作确定是否将选中的第一题目作为所述目标题目,直至得到所述第一设定数量的所述目标题目,以形成对应班级的所述初始电子作业;
和/或,
所述基于若干所述第一题目挑选出第一设定数量的目标题目,形成对应班级的一份所述初始电子作业的步骤,包括:
基于若干所述第一题目挑选出所述第一设定数量的所述目标题目,采用实物作业样式或电子文档作业样式,生成对应班级的所述初始电子作业;
和/或,
根据所述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的所述第一题目,汇总并显示题目数量和对应的题目总分,以确定是否达到作业形成要求;
和/或,
对所述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不同的所述第一题目执行如下至少一种操作:
调整若干所述第一题目的顺序、编辑任意一个所述第一题目的关联内容、删除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题目、依次标识若干所述第一题目的题号;
和/或,
基于选择的显示模式切换指令,对所述题目详情预览区域中的多个所述第一题目的题目内容采用对应的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4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搜索界面上的用户实际操作:
基于所述用户实际操作,获取对应的第一题目的多维度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是否将当前的第一题目作为所述目标题目;
所述生成对应班级的所述初始电子作业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题目的标识信息,构建所述初始电子作业的标识参数;
当所述标识参数包括作业模式且所述作业模式为考试模式时,标识出每个所述目标题目的子分数,和整个所述初始电子作业的总分数和/或对应的固定答题时长;
其中,所述固定答题时长用于在考试模式下进行倒计时提醒,并在倒计时为零时触发递交对应的电子作业;
当所述标识参数包括作业模式且所述作业模式为课后作业模式时,对所述初始电子作业不进行分数标识和/或确定对应的建议答题时长。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题目作为所述目标题目,且所述第一题目的所述标识信息表征在距离当前时刻的设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一题目已经被挑选并形成电子作业发布给当前班级时,生成提示信息;
和/或,
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将新增的题目存入至对应科目的所述电子题库文件夹中,或临时电子题库文件夹中。
46.如权利要求40-4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若干份所述初始电子作业确定每次需布置的目标电子作业的步骤包括:
获取每个班级的当前科目的实际教学进度;
比较所述实际教学进度与对应科目的所述初始电子作业的预设教学进度,以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调整所述初始电子作业中的指定题目或指定题目下的子题,以形成匹配每个所述班级的所述实际教学进度的目标电子作业。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调整所述初始电子作业中的指定题目或指定题目下的子题,以形成匹配每个所述班级的所述实际教学进度的目标电子作业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比较结果表征所述实际教学进度慢于备课内容包含的所述预设教学进度,则将所述预设教学进度中未完成的知识点对应的所述指定题目或指定题目下的子题,从所述初始电子作业删减,以形成匹配每个所述班级的所述实际教学进度的所述目标电子作业;或,在从所述初始电子作业删减题目后,根据外部增加题目需求,在所述初始电子作业中增加对应的题目,以形成匹配每个所述班级的所述实际教学进度的所述目标电子作业;
若所述比较结果表征所述实际教学进度快于所述备课内容包含的所述预设教学进度,则将超出所述预设教学进度的知识点对应的所述指定题目或指定题目下的子题,增加至所述初始电子作业,以形成匹配每个所述班级的所述实际教学进度的所述目标电子作业。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教师端发布所述目标电子作业前,对所述目标电子作业进行预览或编辑;
和/或,
将所述目标电子作业发布至学生端的步骤,包括:
在教师端发布所述目标电子作业前,且提前设置发布时间时,监测系统时间,并在所述系统时间达到所述发布时间时,将所述目标电子作业发布至当前班级的所有学生的学生端。
49.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学生的任一科目对应的实际学情信息;
根据所述实际学情信息,确定向所述搜题界面中的所述第一搜索框中输入的第二实际搜索参数,从所述电子题库文件夹中获取匹配的若干第二题目;
从若干所述第二题目中挑选出第七设定数量的题目作为所述目标题目,以形成匹配所述目标学生对相应科目的实际作业需求的所述目标电子作业;
和/或,
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学生端或家长端中构建第二搜题界面,所述第二搜题界面包括若干个第二搜索框;
获取当前用户的实际做题需求,并基于所述实际做题需求确定第二实际搜索内容;
获取在所述第二搜索框输入的所述第二实际搜索内容,并从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电子题库文件夹中获取匹配的若干第三题目;
从若干所述第三题目中挑选出第八设定数量的题目作为所述目标题目,以形成匹配所述当前学生的所述实际做题需求的所述目标电子作业。
50.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学生端中,预先形成学生作业管理界面;
其中,所述学生作业管理界面中包括根据不同科目采用不同的预设归档方式构建的若干作业文件夹;
其中,所述预设归档方式对应未提交、已提交、已批改的归档基准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在教师端中,预先形成教师作业管理界面;
其中,所述教师作业管理界面中包括每份电子作业的处理状态信息。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基于主动提交作业操作,获取学生端提交的所述目标电子作业;
基于被动触发提交作业操作,获取学生端提交的所述目标电子作业;
其中,所述被动触发提交作业操作包括学生端的答题时长达到考试模式下的固定答题时长的操作,或第三端介入收取的操作;
和/或,
在提交作业后,基于学生端选择的所述作业文件夹下的作业本,以查看所述作业本对应的电子作业中的题目和每个所述题目中每个所有操作图层中的轨迹数据;
和/或,
若预先已设置所述电子作业的用户查看属性,则根据所述用户查看属性控制学生端对所述电子作业的查看权限。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对于同一班级的同一批次下发的所述目标电子作业,统计已提交和/或未提交的所述目标电子作业,并分析得到作业提交进度数据;
对于已提交的所述目标电子作业,统计已批改和/或未批改的电子作业,并分析得到作业批改进度数据;
其中,在教师端的所述作业管理界面中,依次排序显示同一班级的多份电子作业,以及每份电子作业下的作业提交进度数据和/或作业批改进度数据;
和/或,
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若未提交的电子作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仍未提交,则生成提醒学生提交作业的第一提醒信息;
若未批改的电子作业在距离预设截止时间小于第一设定值,或已超出预设截止时间第二设定值时,则生成提醒批改对应作业的第二提醒信息。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教师端的作业批改界面中,选择目标批改模式以对同一批次的多份电子作业进行批改;
其中,所述目标批改模式包括逐个地对不同学生的整份电子作业进行批改,直至完成所有学生的电子作业的批改;或对同一题目进行批次批改,且对电子作业的题目进行逐个处理,直至完成所有学生的电子作业的批改。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学生端提交的同一批次且属于考试模式的若干份所述目标电子作业;
提取出若干份目标电子作业中的一个或多个题目对应的学生答题题目集合;
根据预设分配规则,将所述学生答题题目集合拆分成多个子答题题目集合;
将多个所述子答题题目集合分别发送至不同的教师端进行批改,直至完成每份所述目标电子作业的批改。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对于批改后的同一批次的若干所述目标电子作业,统计得到同一道题目和同一子题的错误率;
根据所述错误率对每个所述题目和所述子题进行标识处理;
和/或;
根据所述错误率的高低,对不同题目和所述子题进行排序并显示;
和/或,
在教师端中,获取预设操作,并根据所述预设操作获取选择的当前题目或当前子题在所述目标电子作业中的若干份学生答题内容;
获取选择的查看模式,采用适配的查看模式,查看若干份所述学生答题内容中的所有错误答题内容,和/或,所有正确答题内容;
和/或,
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对于批改后的同一批次的若干所述目标电子作业,根据实际的挑选操作获取若干同一题目或同一子题下的学生答题内容,以生成若干份备课内容。
56.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设定时间段内,同一学生的同一科目下已批改的所有历史电子作业;
获取当前学生对每份所述已批改的历史电子作业中每道题目的初始处理轨迹数据;
提取出所述初始处理轨迹数据中的第一处理轨迹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处理轨迹数据用于表征学生对已批改的电子作业中扣分题目进行订正的轨迹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处理轨迹数据和已批改的所述目标电子作业中的总扣分题目数量,分析得到当前学生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的作业订正习惯数据。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处理轨迹数据和已批改的所述目标电子作业中的总扣分题目数量,分析得到当前学生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的作业订正习惯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于一份已批改的所述目标电子作业,若所述第一处理轨迹数据表征当前学生触发生成订正图层且书写订正内容、或重新生成题目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且书写订正内容,则确定当前学生对相应的扣分题目进行订正,并生成当前学生对当前手写题目进行了订正处理的第一确定信息;
若所述第一处理轨迹数据表征当前学生调用草稿纸且有草稿轨迹数据、或触控题干图层且在题干所在区域内产生标注数据,则确定当前学生对相应的扣分题目进行订正,并生成当前学生对当前题目进行了订正处理的第二确定信息;
否则,生成当前学生没有对当前的扣分题目进行订正处理的第三确定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确定信息、所述第二确定信息、所述第三确定信息,获取所述当前学生对一份已批改电子作业的订正完成数量,并计算所述订正完成数量与一份已批改电子作业的总扣分题目数量的比值,以作为当前学生对一份已批改电子作业的订正完成度;
根据所述每份已批改作业的所述订正完成度,得到当前学生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的所述作业订正习惯数据。
58.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每个学生的X份电子作业的批改数据,或,获取每个学生的Y个已批改题目的批改数据;其中,X、Y取正整数;
根据所述批改数据得到每个题目或题目下的子题的得分情况;
获取每个用户在对每个题目或子题进行答题时的答题关联数据;
根据每个所述得分情况和/或所述答题关联数据,生成每个学生的第一作业分析报告;和/或,生成一个或多个班级对应的第二作业分析报告;
其中,所述第一作业分析报告为任意一个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和学情变化情况;
所述第二作业分析报告包括一个或多个班级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和学情变化情况。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作业分析报告和所述第二作业分析报告对应错题进行分析;或,对应所有题目进行分析,以得到分析结果;
和/或,
所述已批改题目对应若干维度的标签信息;
获取当前学生在设定时间段内多份已批改电子作业中的每个题目或子题的得分情况;
获取当前用户在对每个题目或子题进行答题时的答题关联数据;
根据所述得分情况和/或所述答题关联数据,获取在不同的所述标签信息的统计维度下,所述当前学生对目标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0.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学生同一科目的每份已批改作业的若干错题,并存储至所述当前学生的错题库;
根据预设错题训练规则,从所述错题库中挑选若干题目并形成用于错题训练的第一电子作业;
或,获取学生输入的错题挑选参数,从所述错题库中挑选若干题目并形成用于错题训练的第二电子作业;
其中,所述错题挑选参数包括题目标识信息;和/或其他预设挑选信息。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学生对所述错题库中的题目采用不同的题目标识信息进行处理后,更新得到新的所述错题库;
和/或,
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生成每个学生的题目训练集合;
根据实际作业训练需求,从所述题目训练集合中选取若干题目,形成训练作业。
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每个学生的题目训练集合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学生对考核内容的掌握情况,确定所属学情类型;
基于与所述学情类型匹配的题目、与掌握程度小于设定值的所述考核内容相匹配的题目,生成当前学生的所述题目训练集合;
或,
获取所述当前学生同一科目的每份已批改作业的若干错题以及对应的知识点;
根据若干所述错题、从预设题库中获取若干与所述知识点相匹配的题目,生成当前学生的所述题目训练集合。
6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若干份训练样本数据;
其中,所述训练样本数据包括学生样本特征数据,和用于表征学生所属类型的样本标签数据;
将每份的所述学生样本特征数据作为输入,对应的所述样本标签作为输出,采用预设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学生类型预测模型;
获取若干学生的实际特征数据;
将所述实际特征数据输入值所属学生类型预测模型,输出每个学生所属的学生类型;
基于当前学生所属的所述学生类型,生成匹配的第一辅导策略并发送至家长端;和/或,生成匹配的第二辅导策略并发送至学生端。
6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预设权限端中构架的考纲内容;
其中,所述考纲内容对应知识点的考核范围;
在从所述电子题库文件夹中挑选出题目时,根据当前题目的知识点确定所述当前题目是否超出所述考核范围;其中,所述目标题目均所述考核范围;
和/或,
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确定同一学校中不同层级的执行主体的操作权限;
对于同一学校,执行主体的统计数据查看范围的权限高低与处于层级架构中的层级高低呈正相关;
对于不同学校之间,每个学校的统计数据查看范围的权限低于上一级管理部门的统计数据查看范围的权限;
和/或,
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电子作业关联的各个统计维度下的统计数据;
基于所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到对应的分析结果;
和/或,
在预设身份识别环节中,获取用户的实际操作数据和输入的实际验证数据;
在所述实际验证数据与预设验证数据相同时,确定所述实际操作数据有效;否则,生成第三提醒信息;
其中,所述实际验证数据包括生物特征数据、预设固定密码数据、动态密码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生物特征数据包括面部特征、指纹特征、眼部瞳孔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65.一种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系统应用在电子作业中,所述获取系统包括:
题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处理题目;
属性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处理题目的题目属性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题目属性信息判断所述待处理题目是否属于手写题型,若属于,则调用区域生成模块;
所述区域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中生成与所述待处理题目相匹配的手写答题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为供手写输入内容的载体。
66.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用于显示已完成和最新生成的且依次堆叠的所有操作图层中对应的堆叠内容;
其中,依次堆叠的所有所述操作图层根据不同用户在不同预设使用阶段进入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时依次生成。
67.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不同的所述预设使用阶段生成的所述操作图层包括供学生端使用的初始图层、供教师端使用的批改书写图层、供所述学生端使用的订正图层,或供所述教师端使用的批改订正图层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空白画布为基于图片格式的画布生成的所述初始图层;
在N次订正操作下,所述手写答题区域中均再次依次生成供所述学生端使用的所述订正图层、供所述教师端使用的所述批改订正图层,N取正整数。
68.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支持获取书写轨迹关联数据;
其中,所述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
所述书写轨迹关联数据包括若干段书写轨迹数据,以及每段所述书写轨迹数据对应的第一时间帧数据和/或答题书写速度数据;
在学生端中,所述书写轨迹数据为答题轨迹数据;
在教师端中,所述书写轨迹数据为答题批改数据。
69.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答题框区域支持在目标端中对所述书写轨迹关联数据进行动态跟随显示。
70.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显示所述学生端的所述操作图层;
和/或,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二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的所述答题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和/或,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三预设用户端中显示所述教师端的所述操作图层;
和/或,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支持在第四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的所述答题批改数据进行回放;
其中,基于不同的选择指令确定对应的数据回放模式。
71.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答题区域设置对应的基本功能组件,所述基本功能组件包含若干基本功能插件。
72.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功能插件包括草稿纸调用插件,所述草稿纸调用插件用于调用或隐藏草稿纸;
其中,所述草稿纸所在的草稿纸区域跟随对应的所述手写答题区域生成,每个所述手写答题区域对应一张所述草稿纸;或,每个所述待处理题目下的所有所述手写答题区域对应一张所述草稿纸;
所述草稿纸动态存储在智能终端的预设存储空间中。
73.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稿纸区域支持获取草稿轨迹关联数据;
其中,所述草稿轨迹关联数据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
所述草稿轨迹关联数据包括若干段草稿轨迹数据,以及每段所述草稿轨迹数据对应的第二时间帧数据和/或草稿书写速度数据;
在学生端中,所述草稿轨迹关联数据为草稿书写轨迹数据;
在教师端中,所述草稿轨迹关联数据为草稿批改轨迹数据。
74.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答题框区域支持在目标端中对所述草稿纸的所述草稿轨迹关联数据进行动态跟随显示。
75.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显示学生端的草稿书写轨迹数据;
和/或,所述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二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的所述草稿书写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和/或,所述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三预设用户端中显示教师端的草稿批改轨迹数据;
和/或,所述草稿纸区域支持在第四预设用户端中对已存储在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的所述草稿批改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其中,基于不同的选择指令确定对应的数据回放模式。
76.一种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根据权利要求65-75中任一项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系统实现,所述处理系统包括:
题目选取模块,用于基于预设学习目标,从预设题目库选取若干题目;
答题区域确定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获取系统生成属于手写题型的每个题目对应的手写答题区域;
答题位置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属于非手写题型的其他剩余题目对应的设定答题位置;
电子作业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题目以及对应的所述手写答题区域、所述设定答题位置,获取所述电子作业。
77.如权利要求76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
答题进度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题目对应的答题进度数据并发送至预设存储空间中;
其中,所述答题进度数据包括学生端是否进入所述题目的第一表征数据,和所述学生端在所述题目的所述答题区域上的答题轨迹数据和/或草稿纸的草稿书写轨迹数据;
第一显示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表征数据表征所述学生端进入所述题目时,控制在第一预设用户端中共享显示所述学生端的第一当前显示界面;
第一回放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学生端提交所述题目后,控制在所述第一预设用户端中对所述学生端的答题轨迹数据和/或所述草稿纸的所述草稿书写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或,
批改进度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题目对应的批改进度数据并发送至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
其中,所述批改进度数据包括是否教师端进入所述题目的第二表征数据,和所述教师端在所述题目的所述答题区域上的批改轨迹数据和/或草稿纸的草稿批改轨迹数据;
第二显示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表征数据表征所述教师端进入所述题目时,控制在第二预设用户端共享显示所述教师端的第二当前显示界面;
第二回放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教师端完成所述题目批改后,控制在所述第二预设用户端中对所述教师端的批改轨迹数据和/或所述草稿纸的所述草稿批改轨迹数据进行回放。
78.如权利要求76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
第三显示控制模块,用于对于同一批次的多份所述电子作业,执行如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获取每份所述电子作业的完成进度、对每份所述电子作业进行动态跟踪显示、获取每份所述电子作业进行静态显示、获取每份所述电子作业进行回放;
和/或,
第三回放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对不同的所述电子作业中同一道手写题分别对应的不同的手写答题内容进行静态显示或进行回放。
79.一种电子作业运行及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作业运行及管理平台包括权利要求76-7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系统,以及进行通信交互的若干预设用户端;
若干所述预设用户端包括学生设备中的学生作业应用程序端,和教师设备中的教师作业应用程序端。
80.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电子作业运行及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预设用户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应用程序端:
家长设备中的家长应用程序端、学校教育监管设备中的第一教育监管应用程序端、教育局教育监管设备中的第二教育监管应用程序端;
其中,所述家长应用程序端分别与所述学生作业应用程序端、所述教师作业应用程序端通信交互;
所述第一教育监管应用程序端、所述第二教育监管应用程序端分别与所述学生作业应用程序端、所述教师应用程序端通信交互。
8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22-6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
8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答题区域的获取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22-6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作业的处理方法。
CN202310721870.7A 2023-03-10 2023-06-16 答题区域获取及电子作业处理的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69944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2254 2023-03-10
CN2023102322545 2023-03-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4467A true CN116994467A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20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21870.7A Pending CN116994467A (zh) 2023-03-10 2023-06-16 答题区域获取及电子作业处理的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9446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7240A (zh) * 2024-01-11 2024-02-13 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 批阅作业的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633276A (zh) * 2024-01-25 2024-03-01 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书写轨迹录播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17633276B (zh) * 2024-01-25 2024-06-07 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书写轨迹录播方法、系统及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7240A (zh) * 2024-01-11 2024-02-13 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 批阅作业的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557240B (zh) * 2024-01-11 2024-04-02 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 批阅作业的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633276A (zh) * 2024-01-25 2024-03-01 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书写轨迹录播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17633276B (zh) * 2024-01-25 2024-06-07 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书写轨迹录播方法、系统及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3913B2 (en) Learning network system
Jugder The thematic analysis of interview data: An approach used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market on curricular provision in Mongoli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Danto Historical research
US20170046966A1 (en) Connected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CN110751363A (zh) 智慧培训评价系统和方法
CN113656687B (zh) 基于教研数据的教师画像构建方法
Hariguna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intelligence using highlights in the yii framework based attendance assessment system
CN116994467A (zh) 答题区域获取及电子作业处理的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Müller Digital archives and collections: Creating online access to cultural heritage
Peña Alonso Visualizing visual literacy
US8712317B2 (en)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ssessment of a coursework answer and moderating the assessment
Coleman et 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schools
Saman et al. E-Sharia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Shariah Court Management
Labuanan et al. Application of representation and fitness method of genetic algorithm for class scheduling system
Nasar et al.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valuation of the photo refinder system
Ung et al. Strategy and tools for collecting and annotating handwritten descriptive answers for developing automatic and semi-automatic marking-an initial effort to math
Lansdown et al. Attendance Monitoring-Supporting Students Effectively
Theimer Description: innovative practices for archive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Stuart Reframing the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in the US: Perceptions of change from library leaders
Wachsmann et al. Writing as a Design Discipline–The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the Ulm School of Design and its Impact on the School and Beyond
Finnera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users to keep and leave information items: A cas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ehavior
Timkova et al. Scientific research basics in th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Stertzer et al. Conceptualising and Creating a Digital
Andersson User-centred design proposal for clinical microbiology LIS-Usability study of Swedish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Aghanasiri et al. Sketch Notes, a Non-traditional Way for User Researchers to Take No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