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1351A - 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偏移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偏移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1351A
CN116991351A CN202310947158.9A CN202310947158A CN116991351A CN 116991351 A CN116991351 A CN 116991351A CN 202310947158 A CN202310947158 A CN 202310947158A CN 116991351 A CN116991351 A CN 116991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ffset
vertical synchronization
layer
display
display sc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471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471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913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91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13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07General aspects irrespective of display type, e.g. determination of decimal point position, display with fixed or driving decimal point, suppression of non-significant zero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7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using display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age Gene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偏移控制方法及系统。该获取方法应用于显示系统,所述获取方法:识别所述显示系统中当前的第一显示场景是否发生变化;响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场景发生变化,则获取变化后的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生成时长;基于所述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用于所述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参数;其中,所述偏移参数用于表征第一显示场景的屏幕刷新率与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所述图层的刷新信号之间的差异。通过识别显示场景的变化,获取变化后显示场景的图层生成时长,计算得到变化后显示场景对应的偏移参数,用于对垂直同步模块进行实时更新,改善了帧率稳定性和缩短上屏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偏移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偏移控制方法、系统、设备、介质、芯片及芯片模组。
背景技术
Android(一种操作系统)显示系统中以硬件Vsync(垂直同步)作为采样值,模拟出来的软件Vsync模型用以确保Render PipeLine(一种用于绘制图形和渲染图像的框架)节拍,使得FrameWork(一种软件开发框架)侧的SW Vsync(Software VerticalSynchronizatio,软件垂直同步)信号可以灵活的实现变动,该种方式虽然能降低jank(卡顿)率,但会导致一帧数据从构造到上屏需要花费两个Vsync间隔,上屏速率得不到提升,因此Google(谷歌)紧接着提出了Vsync Offset(垂直同步偏移)的概念,以虚拟化的行为来优化显示性能,但由于场景负载差别大且研究周期长,对于机型适配、场景适配、增益程度等都是空白的,因此直至目前Vsync Offset都是静态配置状态。
帧率稳定及跟手性是客户使用最直观的感受,受限于绘制场景负载程度,不同场景的帧率稳定性及跟手性会存在差异,在硬件性能较差或软件优化不足的机器上表现更加明显,导致用户观感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垂直同步模块无法根据不同的显示场景动态进行调整的缺陷,提供一种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偏移控制方法、系统、设备、介质、芯片及芯片模组。
本公开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应用于显示系统,所述获取方法:
识别所述显示系统中当前的第一显示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响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场景发生变化,则获取变化后的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生成时长;
基于所述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用于所述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参数;
其中,所述偏移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显示场景的屏幕刷新率与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所述图层的刷新信号之间的差异。
较佳地,所述识别所述显示系统中当前的第一显示场景是否发生变化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系统中的所述第一显示场景中连续显示的图层对应的图层显示信息;
其中,所述图层显示信息包括刷新率、图层列表数量、图层内部信息、图层合成方式和图层上屏时间偏差中的至少一种;
响应于相邻的所述图层显示信息不同,则识别得到所述第一显示场景发生变化。
较佳地,所述偏移参数包括应用侧的第一偏移量和显示合成侧的第二偏移量,所述基于所述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用于所述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参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所述图层的目标生成时长;
基于所述目标生成时长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偏移量和所述第二偏移量;
所述第一偏移量包括应用侧的第一成像周期时长或第一工作持续时间,所述第二偏移量包括显示合成侧的第二成像周期时长或第二工作持续时间。
较佳地,所述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目标生成时长的步骤包括:
遍历所述图层的投票权,选取其中投票权最高的目标图层;
其中,所述投票权表征所述图层的优先性;
将所述目标图层对应的生成时长作为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较佳地,所述将所述目标图层对应的生成时长作为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所述目标生成时长的步骤包括:
获取若干帧所述目标图层对应的样本生成时长;
根据所述样本生成时长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较佳地,所述根据所述样本生成时间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生成时长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若干所述图层,并作为样本图层以及将所述样本图层对应的生成时长作为样本生成时长;
计算得到任意两个所述样本生成时长之间的第一时长偏差;
响应于所述第一时长偏差大于第一预设偏差阈值,则选取所述样本生成时长的最大值作为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响应于所述第一时长偏差小于第一预设偏差阈值,则计算得到若干所述样本生成时长的均值并作为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较佳地,所述偏移参数还包括图层的合成优先模式,所述基于所述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用于所述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参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渲染线程的缓冲区等待时长;
响应于所述缓冲区等待时长与所述目标生成时长的第一比值符合第一预设比值要求,则所述第二显示场景的合成优先模式为显示合成优先;
否则,所述第二显示场景的合成优先模式为应用优先。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所述垂直同步模块包括垂直同步模型,所述偏移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垂直同步模型的偏移参数;
其中,所述偏移参数基于上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得到;
响应于所述偏移参数更新,则获取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渲染持续时长;
根据所述渲染持续时长,计算得到距离下一次显示合成模块工作的间隔时长;
响应于所述间隔时长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垂直同步周期时长的第二比值小于第二预设比值,则输入更新后的所述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
较佳地,所述偏移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间隔时长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垂直同步时长的第二比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比值,则输入预设静态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控制。
较佳地,所述偏移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更新前的显示场景中的第一图层显示信息,以及更新后显示场景中的第二图层显示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一图层显示信息优于所述第二图层显示信息,则输入预设静态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控制。
较佳地,所述偏移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在预设时间内连续生成若干所述图层对应的图层生成时长;
计算相邻所述图层对应的所述图层生成时长之间的第二时长偏差;
响应于所述第二时长偏差大于预设偏差阈值,则输入预设静态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控制。
较佳地,所述偏移控制方法还包括:
将更新后的所述偏移参数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进行关联;
响应于更新后的目标显示场景,则调用与所述目标显示场景匹配的目标偏移参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系统,所述获取系统包括场景识别模块、时长统计模块和计算模块;
所述场景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显示系统中当前的第一显示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所述时长统计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场景发生变化,则获取变化后的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生成时长;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用于所述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参数;
其中,所述偏移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显示场景的屏幕刷新率与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所述图层的刷新信号之间的差异。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系统,所述偏移控制系统包括参数获取模块、时长获取模块、时刻计算模块和偏移控制模块;
所述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垂直同步模型的偏移参数;其中,所述偏移参数基于上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系统得到;
所述时长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偏移参数更新,则获取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渲染持续时长;
所述时刻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渲染持续时长,计算得到距离下一次显示合成侧工作时刻的间隔时长;
所述偏移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间隔时长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垂直同步周期时长的比值小于预设比值,则输入更新后的所述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用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或,实现上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或,实现上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或,实现上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组件和芯片,所述芯片,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或,实现上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公开各较佳实例。
本公开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识别显示场景的变化,获取变化后显示场景的图层生成时长,计算得到变化后显示场景对应的偏移参数,用于对垂直同步模块进行实时更新,改善帧率稳定性和缩短上屏时间,降低丢帧卡顿概率,实现稳定性与跟手性的提升,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中步骤S101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图层生成时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中场景变化识别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中步骤S102的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中步骤S103的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的第三流程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的第四流程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1和本公开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中App侧偏移控制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3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4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5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公开,但并不因此将本公开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如图1所示,应用于显示系统,所述获取方法:
S101、识别所述显示系统中当前的第一显示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S102、响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场景发生变化,则获取变化后的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生成时长;
S103、基于所述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用于所述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参数;
其中,所述偏移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显示场景的屏幕刷新率与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所述图层的刷新信号之间的差异。
在本方案中,通过识别显示场景的变化触发对变更后显示场景偏移参数的重新获取,基于切换后的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自App应用侧发出信号进行绘制、渲染、合成以及上屏显示的整体生成时长计算,可选的采用Frame Timeline(帧时间线)表征图层的生成时长,其中生成时长包括图层。由图层的生成时长得到变化后的第二显示场景对应的偏移参数,实现对变化后第二显示场景中垂直同步模块的动态偏移参数的获取,提高垂直同步模块与显示场景的匹配度。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如图2所示,步骤S101包括:
S1011、获取所述显示系统中的所述第一显示场景中连续显示的图层对应的图层显示信息;
其中,所述图层显示信息包括刷新率、图层列表数量、图层内部信息、图层合成方式和图层上屏时间偏差;
S1012、响应于相邻的所述图层显示信息不同,则识别得到所述第一显示场景发生变化。
在本方案中,提出一种基于Surface Flinger实现的场景动态Vsync Offset,通过识别图层显示信息准确判断显示场景的变化,由于屏幕刷新率变化、合成方式变化以及图层信息变化时将导致Vsync(垂直同步)间隔变化或整体生成时长的变化,基于这些变化识别得到显示场景的变化,其中图层上屏时间偏差表征图层上屏实际时间与期望时间的差值超出时间阈值,并计算与显示场景匹配的偏移参数,能够缩短变化后显示场的上屏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图层信息变化包括图层列表变化,图层变化包括可见区域变化、显示区域变化以及图层顺序变化等。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如图3所示,对于图层的生成时长还可获取APP应用侧发起图层请求的时间(包括本次发起和下一次发起的时间戳)、图层绘制开始与结束时间的时间、渲染开始和提交数据的时间、等待GPU完成渲染的时间、合成模块的进行消费的时间(包括本次消费和下一次消费的时间戳)、合成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合成引擎工作的时间、等待合成完成的时间、实际上屏的时间以及显示模块进行消费的时间(包括本次消费和下一次消费的时间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方案中的时间可以是时间戳、时刻信息或时长信息,以得到准确的图层生成过程中各个阶段对应的时长,用于计算得到精准的偏差参数。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如图4所示,每次识别到显示场景中时,获取变化后显示场景的图层对应的生成时长和/或各阶段时间戳并进行缓存,用于变化后显示场景的偏移参数的计算;在识别到当前显示场景再次发生变化时,重置缓存中的数据,并对变化后的显示场景中的数据统计样本并进行计算。避免不同显示场景中图层信息的干扰。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如图5所示,步骤S102包括:
S1021、遍历所述图层的投票权,选取其中投票权最高的目标图层;
其中,所述投票权表征所述图层的优先性;
S1022、将所述目标图层对应的生成时长作为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在本方案中,由于APP侧的Vsync返回都是统一时间,因此需要基于投票权计算图层的优先性,在安卓系统中投票权最高的图层具有相应最高的权重,即该图层具有最高的优先性和占据最大的显示空间,即用户最感兴趣的显示区域。通过选取投票权最高的目标图层及获取对应的目标生成时长,计算目标图层对应偏移量,仅需计算目标图层的偏移量可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减少偏移参数的计算量,提高偏移参数的获取效率。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步骤S1022包括:
获取若干帧所述目标图层对应的样本生成时长;
根据所述样本生成时长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在本方案中,通过对第二显示场景中生成的图层进行采样,基于采样得到的若干样本生成时长判断第二显示场景是否处在稳定状态,其中样本审查时长包括目标图层生成到上屏过程中的时间戳样本,使得样本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目标生成时长与第二显示场景精准匹配,以得到更为精准的偏移参数。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根据所述样本生成时间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生成时长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若干所述图层,并作为样本图层以及将所述样本图层对应的生成时长作为样本生成时长;
计算得到任意两个所述样本生成时长之间的第一时长偏差;
响应于所述第一时长偏差大于第一预设偏差阈值,则选取所述样本生成时长的最大值作为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响应于所述第一时长偏差小于第一预设偏差阈值,则计算得到若干所述样本生成时长的均值并作为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二显示场景中任意两个样本生成时长的偏差计算,实现对第二显示场景稳定状态的判断,在时长偏差符合偏差阈值的情况下,则第二显示场景中的图层生成处在稳定状态,即目标图层的生成时长稳定,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可基于若干样本生成时长计算总时长,以及平均时长、方差时长或时长中位数作为目标生成时长,用于计算第二显示场景的偏移参数;在时长偏差不符合偏差阈值的情况下,则第二显示场景中的图层生成处在不稳定状态,即目标图层的生成时长的波动较大,此时基于若干样本生成时长中的最大值作为目标生成时长,用于保障目标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的偏移参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偏移参数包括应用侧的第一偏移量和显示合成侧的第二偏移量,如图6所示,步骤S103包括:
S1031、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所述图层的目标生成时长;
S1032、基于所述目标生成时长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偏移量和所述第二偏移量;
所述第一偏移量包括应用侧的第一成像周期时长或第一工作持续时间,所述第二偏移量包括显示合成侧的第二成像周期时长或第二工作持续时间。
在本方案中,通过获取显示场景稳定状态下对应的图层生成时长,计算App侧的第一偏移量和合成显示侧的第二偏移量,以提高偏移参数的准确性。基于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目标生成时长,根据目标生成时长中绘制、渲染、合成及显示各阶段的时间节点计算得到对应的第一偏移量和第二偏移量。其中,第一偏移量包括但不限于App侧的WorkDuration第一工作持续时间或Phase-app第一成像周期,同样的第二偏移量包括但不限于合成显示侧的第二工作持续时就按或第二成像周期。
本方案中,显示场景Vsync Offset动态调整方案,在前期大量实验下发现,影响Offset的主要参数在于Render Pipeline中绘制、渲染、合成时间点及耗时,通过在SurfaceFlinger进程新增RenderTimeline模块来监测每一帧各个节点时间完成timestamp统计,新增Vsync Duration模块监测环境变换并修改app与sf的duration。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偏移参数还包括图层的合成优先模式,所述基于所述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用于所述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参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渲染线程的Buffer(Dequeue缓冲区等待时长;
根据所述缓冲区等待时长与所述目标生成时长的第一比值符合第一预设比值的要求,则所述第二显示场景的合成优先模式为显示合成优先;
否则,所述第二显示场景的合成优先模式为应用优先。
在本方案中,缓冲区等待时长表征渲染线程中等待Buffer(缓冲区)的时长Tdequeue_span;其中,Tdequeue_span=Tpost-Tdequeue,Tpost表示APP提交数据到合成模块时间点,Tdequeue表示渲染线程获取buffer的时间点。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响应于缓冲区等待时长与目标生成时长的比值小于预设比值阈值,则第二显示场景下显示合成的Vsync信号优先,并对合成优先模式进行标记。在显示合成优先的情况下能够极大的降低缓冲区等待时长。
本实施例提供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通过识别显示场景的变化,获取变化后显示场景的图层生成时长,计算得到变化后显示场景对应的偏移参数,用于对垂直同步模块进行实时更新,改善帧率稳定性和缩短上屏时间,降低丢帧卡顿概率,实现稳定性与跟手性的提升,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如图7所示,所述垂直同步模块包括垂直同步模型,所述偏移控制方法包括:
S201、获取垂直同步模型的偏移参数;
其中,所述偏移参数基于实施例1中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得到;
S202、响应于所述偏移参数更新,则获取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渲染持续时长;
S203、根据所述渲染持续时长,计算得到距离下一次显示合成侧工作时刻的间隔时长;
S204、响应于所述间隔时长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垂直同步周期时长的第二比值小于第二预设比值,则输入更新后的所述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
本方案中,通过获取更新后的显示场景中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的渲染时长Tdraw,其中Tdraw=Tactual_span-Tpost,Tactual_span表征App进程处理的实际时长,Tpost表示APP提交数据到合成模块时间点,进一步的得到距离下一次显示合成侧工作时刻的间隔时长Tlatency,Tlatency=nTnext_sf_vsync-Tdraw_point,其中n表示显示合成侧工作时刻处于垂直同步周期中的第几帧,n为大于1的自然数,Tdraw_point表征GPU完成渲染的时刻,基于间隔时长符合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垂直同步周期时长,将更新后的包括应用侧的第一偏移量和显示合成侧的第二偏移量的偏移参数,反馈至垂直同步模型中,确保下一次RenderPipeline(渲染管线)中生效。以在不同性能机型上改善帧率抖动或缩短上屏时间,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偏移控制方法还包括:
S205、响应于所述间隔时长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垂直同步时长的第二比值大于第二预设比值,则输入预设静态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控制。
在本方案中,在更新后的现实场景的间隔时长不符合与垂直同步时长的比值要求时,表征更新后的偏移参数可能影响垂直同步模块的稳定性,通过预设静态偏移参数保障对垂直同步模块控制的稳定性,避免对垂直同步模块的负优化。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如图9所示,所述偏移控制方法还包括:
S206、获取更新前的显示场景中的第一图层显示信息,以及更新后显示场景中的第二图层显示信息;
S207、响应于所述第一图层显示信息优于所述第二图层显示信息,则输入预设静态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控制。
在本方案中,通过更新前的显示场景与更新后的显示场景中图层显示信息的比较,对垂直同步模块基于更新后的偏移参数的调整效果进行反馈评估,当调整效果为正反馈时,则维持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参数,保障对垂直同步模块的控制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如图10所示,所述偏移控制方法还包括:
S208、获取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在预设时间内连续生成若干所述图层对应的图层生成时长;
S209、计算相邻所述图层对应的所述图层生成时长之间的偏差;
S210、响应于所述偏差大于预设偏差阈值,则输入预设静态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控制。
在本方案中,对垂直同步模块基于更新后的偏移参数的调整效果进行反馈评估,当调整效果为负反馈时,通过预设静态偏移参数保障对垂直同步模块控制的稳定性,避免对垂直同步模块的负优化。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偏移控制方法还包括:
将更新后的所述偏移参数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进行关联;
响应于更新后的目标显示场景,则调用与所述目标显示场景匹配的目标偏移参数。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显示场景与对应的偏移参数进行关联存储,缩短垂直同步模块对不同显示场景的偏移参数调整时间,实现实时对不同显示场景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可将显示场景、显示系统参数、终端信息与对应的偏移参数进行关联,并将关联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对收集到的关联数据进行整理或进一步的数据处理,以得到与显示场景、显示系统参数和终端信息匹配的最优偏移参数,并将最优偏移参数发送至对应的显示系统或终端,以实现对同类显示场景中垂直同步模块的快速设置。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通过计算更新后的显示场景中渲染持续时长和下一次显示合成侧工作时间的间隔时长,实现将更新后的偏移参数适时输入垂直同步模型,以控制垂直同步模块进行偏移,并对进行偏移设置更新后的显示场景中的显示效果进行反馈验证,以实现提高更新后的显示场景中显示效率的同时,形成负反馈机制,来更好地适配场景变动,从而降低丢帧卡顿概率,实现稳定性与跟手性的提升,为用户带来更好体验,保障显示场景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说明实施例1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和实施例2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具体地:
在识别到当前显示场景发生变化后,对App侧进行偏移控制;
重置缓存中显示场景的生成时长相关的时间线数据;
遍历图层,获取投票权最高Layer(图层);
对显示场景中的图层进行生成时长的数据采样;
判断是否已获取到足量样本数据;
响应于已获取到足量样本数据,则计算样本数据生成时长的总体时长和平均时长;
响应于未获取到足量样本数据,则计算前后帧样本数据之间的偏差;
响应于偏差未超出偏差阈值,则继续采集添加样本数据;
响应于偏差超出偏差阈值,则尝试选取样本值中的最大值,作为样本数据的生成时长;
根据样本数据中App提交数据到合成模块的时间点和渲染线程获取Buffer时间点计算得到渲染线程中等待Buffer的时长(Dequeue Buffer时长);
响应于Dequeue Buffer时长与平均时长的比值大于1/4,则标记该显示场景中Vsync-sf优先;
响应于Dequeue Buffer时长与平均时长的比值小于1/4,则标记该显示场景中Vsync-app优先;
预估GPU实际渲染时长得到渲染结束到下一次Vsync-sf的latency;
计算App侧的Workduration,其中Workduration=平均时长+浮动系数;
相对的,在识别到当前显示场景发生变化后,Surface Flinger侧的偏移设置;
重置缓存中显示场景的生成时长相关的时间线数据;
对显示场景中的图层进行生成时长的数据采样;
响应于已获取到足量样本数据,则计算样本数据生成时长的总体时长和平均时长;
响应于未获取到足量样本数据,则记录样本数据中的时间戳;
判断合成方式是否为Client合成;
响应于合成方式为Client合成,则获取Draw Layer图层绘制时长,并得到GPU渲染时长;
判断App侧提交的合成方式是否为Vsync-sf优先;
响应于合成方式为Vsync-sf优先,则遍历图层,获取投票权最高Layer的DequeueBuffer时长;
基于Dequeue Buffer时长预估Idle Time(空闲时长);
响应于合成方式非Vsync-sf优先,则直接预估Idle Time(空闲时长);
基于Idle Time使能Surface Flinger侧的Work Duration。
将App侧的Workduration和Surface Flinger侧的Work Duration同步到Offset动态调整模块,对当前显示场景进行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
偏移设置后的显示场景进行反馈采样;
基于连续的三帧反馈样本数据与偏移控制前的样本数据进行比较;
响应于连续的三帧反馈样本数据均相较偏移控制前的样本数据为负优化;
则恢复默认的静态垂直同步偏移量;
响应于连续的三帧反馈样本数据均相较偏移控制前的样本数据更优;
则维持当前的偏移参数进行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系统100,如图12所示,所述获取系统包括场景识别模块101、时长统计模块102和计算模块103;
所述场景识别模块101,用于识别所述显示系统中当前的第一显示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所述时长统计模块102,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场景发生变化,则获取变化后的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生成时长;
所述计算模块103,用于基于所述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用于所述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参数;
其中,所述偏移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显示场景的屏幕刷新率与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所述图层的刷新信号之间的差异。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场景识别模块101还用于获取所述显示系统中的所述第一显示场景中连续显示的图层对应的图层显示信息;其中,所述图层显示信息包括刷新率、图层列表数量、图层内部信息、图层合成方式和图层上屏时间偏差中的至少一种;响应于相邻的所述图层显示信息不同,则识别得到所述第一显示场景发生变化。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偏移参数包括应用侧的第一偏移量和显示合成侧的第二偏移量;所述计算模块103包括图层获取单元和偏移计算单元;
所述图层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所述图层的目标生成时长;
所述偏移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生成时长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偏移量和所述第二偏移量。所述第一偏移量包括应用侧的第一成像周期时长或第一工作持续时间,所述第二偏移量包括显示合成侧的第二成像周期时长或第二工作持续时间。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图层获取单元还用于遍历所述图层的投票权,选取其中投票权最高的目标图层;其中,所述投票权表征所述图层的优先性;将所述目标图层对应的生成时长作为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图层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若干帧所述目标图层对应的样本生成时长;根据所述样本生成时长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图层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若干所述图层,并作为样本图层以及所述样本图层对应的生成时长作为样本生成时长;
所述偏移计算单元还用于计算得到任意两个所述样本生成时长之间的第一时长偏差;响应于所述第一时长偏差大于第一预设偏差阈值,则选取所述样本生成时长的最大值作为所述目标生成时长;响应于所述第一时长偏差小于第一预设偏差阈值,则计算得到若干所述样本生成时长的均值并作为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偏移参数还包括图层的合成优先模式,所述计算模块103还包括缓冲区等待时长获取单元和判断单元;
所述缓冲区等待时长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渲染线程的缓冲区等待时长;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缓冲区等待时长与所述目标生成时长的第一比值符合第一预设比值的要求,则所述第二显示场景的合成优先模式为显示合成优先;否则,所述第二显示场景的合成优先模式为应用优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系统的实现原理与实施例1中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的实现原理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系统,通过识别显示场景的变化,获取变化后显示场景的图层生成时长,计算得到变化后显示场景对应的偏移参数,用于对垂直同步模块进行实时更新,改善帧率稳定性和缩短上屏时间,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系统200,如图13所示,所述偏移控制系统200包括参数获取模块201、渲染时长获取模块202、时刻计算模块203和偏移控制模块204;
所述参数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垂直同步模型的偏移参数;其中,所述偏移参数基于实施例3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系统得到;
所述渲染时长获取模块202,用于响应于所述偏移参数更新,则获取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渲染持续时长;
所述时刻计算模块203,用于根据所述渲染持续时长,计算得到距离下一次显示合成侧工作时刻的间隔时长;
所述偏移控制模块204,用于响应于所述间隔时长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垂直同步周期时长的第二比值小于第二预设比值,则输入更新后的所述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偏移控制模块204还用于响应于所述间隔时长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垂直同步时长的第二比值大于第二预设比值,则输入预设静态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控制。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偏移控制系统还包括图层信息获取模块205;
所述图层信息获取模块205,用于获取更新前的显示场景中的第一图层显示信息,以及更新后显示场景中的第二图层显示信息;
所述偏移控制模块204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图层显示信息优于所述第二图层显示信息,则输入预设静态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控制。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偏移控制系统还包括图层时长获取模块206;
所述图层时长获取模块206,用于获取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在预设时间内连续生成若干所述图层对应的图层生成时长;
所述偏移控制模块204还用于计算相邻所述图层对应的所述图层生成时长之间的第二时长偏差;响应于所述第二时长偏差大于第二预设偏差阈值,则输入预设静态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控制。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偏移控制系统还包括关联模块207;
所述关联模块207,用于将更新后的所述偏移参数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进行关联;
所述偏移控制模块204还用于响应于更新后的目标显示场景,则调用与所述目标显示场景匹配的目标偏移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系统的实现原理与实施例2中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的实现原理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更新后的显示场景中渲染持续时长和下一次显示合成侧工作时间的间隔时长,实现将更新后的偏移参数适时输入垂直同步模型,以控制垂直同步模块进行偏移,并对进行偏移设置更新后的显示场景中的显示效果进行反馈验证,以实现提高更新后的显示场景中显示效率的同时,保障显示场景的稳定性。
实施例5
如图14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用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实施例1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或实施例2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图14显示的电子设备3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电子设备30可以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其可以为服务器设备。电子设备3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3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32和处理器31)的总线33。
总线33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存储器3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323。
存储器3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324的程序/实用工具325,这样的程序模块3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本公开实施例1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或实施例2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
电子设备3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3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35进行。并且,模型生成的设备3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3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36通过总线33与模型生成的设备3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模型生成的设备3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
实施例6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1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或实施例2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的更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擦拭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实现实施例1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或实施例2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
其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设备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设备上执行。
实施例7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装置、产品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其可以是软件模块/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模块/单元,或者也可以部分是软件模块/单元,部分是硬件模块/单元。例如,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模组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芯片模组的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模组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终端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终端内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终端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公开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显示系统,所述获取方法:
识别所述显示系统中当前的第一显示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响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场景发生变化,则获取变化后的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生成时长;
基于所述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用于所述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参数;
其中,所述偏移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显示场景的屏幕刷新率与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所述图层的刷新信号之间的差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显示系统中当前的第一显示场景是否发生变化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系统中的所述第一显示场景中连续显示的图层对应的图层显示信息;
其中,所述图层显示信息包括刷新率、图层列表数量、图层内部信息、图层合成方式和图层上屏时间偏差中的至少一种;
响应于相邻的所述图层显示信息不同,则识别得到所述第一显示场景发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参数包括应用侧的第一偏移量和显示合成侧的第二偏移量,所述基于所述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用于所述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参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所述图层的目标生成时长;
基于所述目标生成时长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偏移量和所述第二偏移量;
所述第一偏移量包括应用侧的第一成像周期时长或第一工作持续时间,所述第二偏移量包括显示合成侧的第二成像周期时长或第二工作持续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目标生成时长的步骤包括:
遍历所述图层的投票权,选取其中投票权最高的目标图层;
其中,所述投票权表征所述图层的优先性;
将所述目标图层对应的生成时长作为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图层对应的生成时长作为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所述目标生成时长的步骤包括:
获取若干帧所述目标图层对应的样本生成时长;
根据所述样本生成时长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样本生成时间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生成时长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若干所述图层,并作为样本图层以及所述样本图层对应的生成时长作为样本生成时长;
计算得到任意两个所述样本生成时长之间的第一时长偏差;
响应于所述第一时长偏差大于第一预设偏差阈值,则选取所述样本生成时长的最大值作为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响应于所述第一时长偏差小于第一预设偏差阈值,则计算得到若干所述样本生成时长的均值并作为所述目标生成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参数还包括图层的合成优先模式,所述基于所述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用于所述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参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渲染线程的缓冲区等待时长;
响应于所述缓冲区等待时长与所述目标生成时长的第一比值符合第一预设比值的要求,则所述第二显示场景的合成优先模式为显示合成优先;
否则,所述第二显示场景的合成优先模式为应用优先。
8.一种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同步模块包括垂直同步模型,所述偏移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垂直同步模型的偏移参数;
其中,所述偏移参数基于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得到;
响应于所述偏移参数更新,则获取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渲染持续时长;
根据所述渲染持续时长,计算得到距离下一次显示合成侧工作时刻的间隔时长;
响应于所述间隔时长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垂直同步周期时长的第二比值小于第二预设比值,则输入更新后的所述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间隔时长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垂直同步时长的第二比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比值,则输入预设静态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更新前的显示场景中的第一图层显示信息,以及更新后显示场景中的第二图层显示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一图层显示信息优于所述第二图层显示信息,则输入预设静态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在预设时间内连续生成若干所述图层对应的图层生成时长;
计算相邻所述图层对应的所述图层生成时长之间的第二时长偏差;
响应于所述第二时长偏差大于第二预设偏差阈值,则输入预设静态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控制方法还包括:
将更新后的所述偏移参数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进行关联;
响应于更新后的目标显示场景,则调用与所述目标显示场景匹配的目标偏移参数。
13.一种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系统包括场景识别模块、时长统计模块和计算模块;
所述场景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显示系统中当前的第一显示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所述时长统计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显示场景发生变化,则获取变化后的第二显示场景中图层的生成时长;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生成时长计算得到用于所述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参数;
其中,所述偏移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显示场景的屏幕刷新率与所述第二显示场景中所述图层的刷新信号之间的差异。
14.一种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控制系统包括参数获取模块、时长获取模块、时刻计算模块和偏移控制模块;
所述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垂直同步模型的偏移参数;其中,所述偏移参数基于权利要求13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系统得到;
所述时长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偏移参数更新,则获取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渲染持续时长;
所述时刻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渲染持续时长,计算得到距离下一次显示合成侧工作时刻的间隔时长;
所述偏移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间隔时长与所述更新后的显示场景的垂直同步周期时长的比值小于预设比值,则输入更新后的所述偏移参数至所述垂直同步模型进行偏移。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用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
17.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
18.一种芯片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组件和芯片,所述芯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同步模块的偏移控制方法。
CN202310947158.9A 2023-07-28 2023-07-28 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偏移控制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69913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47158.9A CN116991351A (zh) 2023-07-28 2023-07-28 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偏移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47158.9A CN116991351A (zh) 2023-07-28 2023-07-28 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偏移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1351A true CN116991351A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20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47158.9A Pending CN116991351A (zh) 2023-07-28 2023-07-28 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偏移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913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45814B (zh) 资源调度方法和终端设备
JP6888019B2 (ja) メモリアクセスコマンドの転送記述子
CN109300179B (zh) 动画制作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KR102683211B1 (ko) 다중 스레드 액세스를 위한 소프트웨어로 한정된 fifo 버퍼
CN109445884B (zh) 一种功能标签展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2103274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response speed of on-board equipment,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684566B (zh) 标签引擎实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41260A (zh) 触控轨迹预测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6102575B2 (ja) 性能測定方法、性能測定プログラム及び性能測定装置
CN115543965A (zh) 跨机房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5268616A (zh) 存储器的频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064259B2 (en) Interaction data distribution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556366B (zh) 多传感器数据同步方法及其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6991351A (zh) 垂直同步模块偏移参数的获取方法、偏移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909261A (zh) 一种时间轴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25297A (zh)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EP3751743A1 (en) Storage system and storage control method
CN108804634B (zh) 数据滚动方法、装置、前端设备、后台服务器和介质
US20160105509A1 (en) Method, device, and medium
CN113076480A (zh) 页面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8874938B (zh) 数据滚动方法、装置、前端设备、后台服务器和介质
CN114647521A (zh) 绘图流水线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27482A (zh) 基于移动边缘云平台的任务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5809956B (zh) 图形处理器性能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58579A (zh) 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