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8783B - 集成测量装置及随钻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成测量装置及随钻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8783B
CN116988783B CN202311033765.0A CN202311033765A CN116988783B CN 116988783 B CN116988783 B CN 116988783B CN 202311033765 A CN202311033765 A CN 202311033765A CN 116988783 B CN116988783 B CN 116988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gyro
magnetic guiding
module
measuremen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337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88783A (zh
Inventor
袁光杰
乔磊
车阳
任宪可
杜卫强
张吉喆
林盛杰
王辰龙
刘天恩
蓝海峰
庞宇晗
巩永丰
王金忠
何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10337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887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88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8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88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8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7/12Means for transmitting measuring-signals or control signals from the well to the surface, or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well, e.g. for logging while dri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测量装置及随钻测量系统,所述装置包含:变径接头机构、陀螺测量模块、过渡接头机构、磁导向测量模块和马笼头;所述变径接头机构分别与连接遥传短节和所述陀螺测量模块;所述过渡接头机构分别连接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所述马笼头布设在所述遥传短节上且与测井线缆连接,用于通过外部测井绞车带动所述测井线缆将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同步放入待测井中,完成同一深度条件下的陀螺测量和磁导向测量。

Description

集成测量装置及随钻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钻井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集成测量装置及随钻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压井喷失控井救援、储气库复杂老井封堵、老油区套返弃井报废,环保井治理等生产需求逐渐暴露,现有技术也从有源磁导向钻井技术向无源磁导向钻井技术进行迭代升级。
目前,对于井间相对位置探测的研究较少,而一般采用WELLspot导向工具来实现井间的精确连通,但其核心技术保密。现有技术中的CN202210600439通过重合点、三角导航和三维变二维方式进行轨迹校正,CN202111181808通过井眼轨迹反演方式进行轨迹校正,但是两种方案的校正结果滞后,未充分考虑不同仪器之间的相对误差,特别在定向井或水平井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失效风险。常规的测量方法,即磁导向与陀螺的分开测量方式虽然是在同一深度条件下对目标进行定位,但延长了测量作业的总体时间,增加了作业成本,并且每次测量的深度定位也存在误差,这增加定位目标的累积误差。
现有随钻测量存储传输部分为地面供电、地面读取数据,电缆线从井口一直连接到井底,无法随钻测量。因此,如何实现精确地相对测量,消除仪器、测量误差,进行随钻测量,同时减少起下钻和通井时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测量装置及随钻测量系统,能够实现精准地井下磁导向测量和实现随钻测量,并提高最终救援井连通/重入的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所提供的集成测量装置,具体包含:变径接头机构、陀螺测量模块、过渡接头机构、磁导向测量模块和马笼头;所述变径接头机构分别与连接遥传短节和所述陀螺测量模块;所述过渡接头机构分别连接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所述马笼头布设在所述遥传短节上且与测井线缆连接,用于通过外部测井绞车带动所述测井线缆将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同步放入待测井中,完成同一深度条件下的陀螺测量和磁导向测量。
在上述集成测量装置中,可选的,所述变径接头机构包含上下螺纹配套接头、螺母、内部杆件结构和变径接头;所述上下螺纹配套接头分设于所述变径接头两端,其中上螺纹配套接头连接遥传短节的对应接头,下螺纹配套接头连接陀螺测量模块;所述内部杆件结构一端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变径接头内,另一端与陀螺测量模块内的吸热体相连。
在上述集成测量装置中,可选的,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包含陀螺外壳、陀螺和陀螺保温瓶;所述陀螺外壳包覆所述陀螺,且所述陀螺外壳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变径接头机构相连,另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过渡接头机构相连;所述陀螺外壳与所述陀螺之间设置有陀螺保温瓶,所述陀螺保温瓶包覆所述陀螺,用于保持所述陀螺温度。
在上述集成测量装置中,可选的,所述陀螺保温瓶包含陀螺上隔热体、环形吸热体和陀螺下隔热体;所述陀螺分别与所述陀螺上隔热体和所述陀螺下隔热体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吸热体夹持在所述陀螺上,且处于所述陀螺上隔热体和所述陀螺下隔热体之间。
在上述集成测量装置中,可选的,所述过渡接头机构包含插头座、内置插头、螺纹联接环和过渡接头;所述插头座与所述陀螺测量模块的陀螺外壳联接固定;所述内置插头设置于所述插头座内,用于提供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之间的通讯联接;所述螺纹联接环通过螺纹联接所述陀螺外壳与所述过渡接头;所述过渡接头通过下部螺纹与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固定。
在上述集成测量装置中,可选的,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包含磁导向外壳、磁导向隔热体、磁导向上吸热体、磁导向探管、磁导向保温瓶和磁导向下吸热体;所述磁导向外壳包覆所述磁导向探管,且所述磁导向外壳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过渡接头机构相连;所述磁导向外壳与所述磁导向探管之间设置有磁导向保温瓶,所述磁导向保温瓶连接所述磁导向探管以保持所述磁导向探管温度。
在上述集成测量装置中,可选的,所述磁导向保温瓶包含磁导向上吸热体、磁导向隔热体和磁导向下吸热体;所述磁导向探管分别与所述磁导向上吸热体和所述磁导向下吸热体固定连接,所述磁导向隔热体固定连接所述磁导向探管。
在上述集成测量装置中,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含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分别与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相连,用于同步获取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在同一深度下检测得到的陀螺测量数据和磁导向测量数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所述的集成测量装置的随钻测量系统,所述系统还包含逆变激励模块和随钻测量存储传输模块;所述逆变激励模块用于通过预定的电磁能量源产生井下测量人工激励信息,通过所述井下测量人工激励信息触发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采集获得救援井与当前井的相对位置;所述随钻测量存储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检测的陀螺测量和磁导向测量通过泥浆脉冲信号发送至地面接受设备;或将所述陀螺测量和所述磁导向测量关联储存至预设存储器。
在上述随钻测量系统中,可选的,所述逆变激励模块包含开关电源模块、DC/AC逆变电源和电流采样反馈电路;所述电流采样反馈电路测量所述DC/AC逆变电源输出电流波形,将测量结果反馈至所述开关电源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计算获得当前输出的RMS电流值,将所述RMS电流值与预设的地层激励电流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向所述DC/AC逆变电源的输出。
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能够方便快速的产生不同频率的低频方波及正弦波电流,用于井筒内电磁测距激励;可以消除不同仪器之间的相对误差,提高轨迹调整的精准度,从而提高最终救援井连通/重入的效率;改变了陀螺测量和磁导向测量分开施行的测量方式,实现一趟测;实现随钻随测,数据既可以通过泥浆脉冲实时发送至地面,也可以采用存储形式,打完一趟钻头起钻读取数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集成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变径接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陀螺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过渡接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磁导向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救援井轨迹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救援井轨迹调整方法的实际应用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间坐标数据的获取流程示意图;
图8A至图8C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校准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角差获取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逆变激励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随钻测量存储传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随钻测量存储传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请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的救援井轨迹调整方法的集成测量装置,所述装置包含:变径接头机构1、陀螺测量模块2、过渡接头机构3、磁导向测量模块4和马笼头(未图示);所述变径接头机构1分别与连接遥传短节和所述陀螺测量模块2;所述过渡接头机构3分别连接所述陀螺测量模块2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4;所述马笼头布设在所述遥传短节上且与测井线缆连接,用于通过外部测井绞车带动所述测井线缆将所述陀螺测量模块2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4同步放入待测井中,完成同一深度条件下的陀螺测量和磁导向测量。实际工作中,该装置还可包含一堵头5,变径接头上方可联接遥传短节和马笼头,陀螺测量模块和磁导向测量模块内部线缆可与遥传短节相联实现数据通讯,马笼头可布置在遥传短节上方与测井线缆相联接,实现磁导向集成陀螺一趟测系统的起下。为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申请所提供的集成测量装置的具体结构,以下将对上述组件逐一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径接头机构可包含上下螺纹配套接头11、螺母12、内部杆件结构13和变径接头14;所述上下螺纹配套接头分设于所述变径接头14两端,其中上螺纹配套接头连接遥传短节的对应接头,下螺纹配套接头连接陀螺测量模块;所述内部杆件结构13一端通过螺母12固定于所述变径接头14内,另一端与陀螺测量模块内的吸热体相连。
再请参考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可包含陀螺外壳21、陀螺23和陀螺保温瓶25;所述陀螺外壳21包覆所述陀螺23,且所述陀螺外壳21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变径接头机构相连,另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过渡接头机构相连;所述陀螺外壳21与所述陀螺23之间设置有陀螺保温瓶25,所述陀螺保温瓶25内包含陀螺上隔热体22、环形吸热体24和陀螺下隔热体26;其中,所述陀螺23分别与所述陀螺上隔热体22和所述陀螺下隔热体26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吸热体24夹持在所述陀螺23上,且处于所述陀螺上隔热体22和所述陀螺下隔热体26之间。
整体上,所述陀螺测量模块是在其内部陀螺23外覆承压的陀螺外壳21,并在内部陀螺23和陀螺外壳21之间布置陀螺保温瓶25,用以提高陀螺23的耐温性能,陀螺保温瓶25内置环形吸热体24、陀螺上隔热体22和陀螺下隔热体26,环形吸热体24夹持在陀螺上隔热体22和陀螺下隔热体26之间,陀螺上隔热体22、陀螺23和陀螺下隔热体26固定联接,陀螺上隔热体22与内部杆件结构13固定联接,通过上述固定联接保证陀螺23的稳定性,保证测量效果。陀螺外壳21上部通过螺纹与变径接头机构1,下部通过螺纹与过渡接头机构3固定联接,通过上述固定联接保证陀螺测量系统2的承压性能。
请参考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接头机构包含插头座31、内置插头32、螺纹联接环33和过渡接头34;所述插头座31与所述陀螺测量模块的陀螺外壳联接固定;所述内置插头32设置于所述插头座31内,用于提供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之间的通讯联接;所述螺纹联接环33通过螺纹联接所述陀螺外壳与所述过渡接头34;所述过渡接头34通过下部螺纹与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固定。
请参考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包含磁导向外壳41、磁导向隔热体42、磁导向上吸热体43、磁导向探管44、磁导向保温瓶45和磁导向下吸热体46;所述磁导向外壳41包覆所述磁导向探管44,且所述磁导向外壳41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过渡接头机构相连;所述磁导向外壳41与所述磁导向探管44之间设置有磁导向保温瓶45,所述磁导向保温瓶45内包含磁导向上吸热体43、磁导向隔热体42和磁导向下吸热体46;其中,所述磁导向探管44分别与所述磁导向上吸热体43和所述磁导向下吸热体46固定连接,所述磁导向隔热体42固定连接所述磁导向探管44。
整体上,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是在其内部磁导向探管44外覆承压的磁导向外壳41,并在内部磁导向探管44和磁导向外壳41之间布置磁导向保温瓶45,用以提高磁导向探管44的耐温性能,磁导向保温瓶45内置磁导向隔热体42、磁导向上吸热体43和磁导向下吸热体46,磁导向探管44串联在磁导向上吸热体43和磁导向下吸热体46之间并与其固定联接,磁导向隔热体42和磁导向上吸热体43固定联接保证磁导向探管44的稳定性,保证测量效果。磁导向外壳41上部通过螺纹与过渡接头机构3,下部通过螺纹与堵头5固定联接,通过上述固定联接保证磁导向测量系统4的承压性能。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含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分别与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相连,用于同步获取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在同一深度下检测得到的陀螺测量数据和磁导向测量数据。进一步的,所述处理芯片还可基于陀螺测量数据和磁导向测量数据进行救援井轨迹调整计算,所述救援井轨迹调整计算的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请参考图6A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救援井轨迹调整方法,具体包含:
S101采集救援井在预设井深下的角度参数,根据所述角度参数计算获得预设井深下救援井的空间坐标数据;
S102根据所述空间坐标数据采集救援井与当前井的相对位置,通过所述相对位置将目标井轨迹校准到救援井基准,并计算所述救援井与所述目标井之间的角差;
S103根据所述角差进行救援井轨迹调整。
具体的,上述救援井轨迹调整方法可通过陀螺测量设备采集救援井在预设井深下不同测点的井斜角和方位角数据;根据井斜角和方位角数据获得角度参数;以及,通过磁导向测量设备根据所述空间坐标数据采集救援井与当前井的相对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其调整流程可参考图6B所示,具体如下:
步骤S1:基于陀螺测量仪器测得救援井在预设井深下的井斜角和方位角;
步骤S2:递推计算得到预设井深下救援井的空间坐标;
步骤S3:基于磁导向测量系统测得所述预设井深下救援井与老井的相对位置;
步骤S4:将目标井轨迹校准到救援井基准上;
步骤S5:反推计算得到轨迹平稳段救援井与目标井的井斜角和方位角的角差;
步骤S6:按照校准后的井斜角和方位角给出轨迹调整的预测值。
各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详细说明,在此就不再一一详述。
在步骤S1中,主要是基于陀螺测量仪器测得救援井在预设井深下的井斜角αn和方位角
其后,执行步骤S2,递推计算得到预设井深下救援井的空间坐标。具体的,请参考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角度参数计算获得预设井深下救援井的空间坐标数据包含:
S201根据所述井斜角和方位角数据通过递推计算获得不同测点的空间坐标;
S202根据所述空间坐标获得预设井深下救援井的空间坐标数据。
在实际工作中,基于测斜仪测得救援井在不同测深l处的井斜角α和方位角对于足够小的间隔,第li处的空间坐标可以通过第li-1的空间坐标递推积分而来,公式为:
递推至井口即可得救援井所有测点的空间坐标(x,y,z),从而得到预设井深下救援井的空间坐标为(xn,yn,zn)。
接着进行步骤S3,基于磁导向测量系统测得所述预设井深下救援井与老井的相对位置,包括最近距离dn、高边方位θn和北向方位φn
然后执行步骤S4,将目标井轨迹校准到救援井基准上,特别地,校准方式根据井斜角不同有所区别;具体请参考图8A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相对位置将目标井轨迹校准到救援井基准还包含:
S301将所述救援井的井斜角与预设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获得预设的校准策略;
S302根据所述校准策略通过所述相对位置将目标井轨迹校准到救援井基准。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8B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校准策略通过所述相对位置将目标井轨迹校准到救援井基准包含:
S303当所述救援井的井斜角小于预设阈值时,计算同垂深下救援井与目标井的水平距离;
S304根据所述水平距离计算获得目标井在同一垂深下的分析坐标数据,并根据目标井的历史测斜数据计算获得对应垂深下的原始坐标数据;
S305通过平移目标井井口将所述原始坐标与分析坐标数据重合,使得目标井轨迹校准到救援井基准。
再请参考图8C所示,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校准策略通过所述相对位置将目标井轨迹校准到救援井基准包含:
S306当所述救援井的井斜角大于预设阈值时,计算救援井在预设井深下法面扫描的目标井垂深,以及,救援井与目标井最近距离在水平面的投影数据;
S307根据所述投影数据计算获得目标井在所述目标井垂深下的分析坐标数据,并根据目标井的历史测斜数据计算获得对应垂深下的原始坐标数据;
S308通过平移目标井井口将所述原始坐标与分析坐标数据重合,使得目标井轨迹校准到救援井基准。
在实际工作中,当救援井井斜角αn小于10°时,校准过程如下:
计算同垂深下救援井与目标井的水平距离Dn,公式为:
计算目标井在同一垂深zn下的坐标(Xn,Yn,Zn),公式为:
根据目标井历史测斜数据可以得到处该垂深下的原始坐标(X'n,Yn',Z'n)。
然后平移井口,使得目标井历史测斜数据得到的原始坐标(X'n,Yn',Z'n)与测得的坐标(Xn,Yn,Zn)重合。
当救援井井斜角αn大于10°时,校准过程如下:
计算救援井预设井深下法面扫描的目标井垂深Zn,公式为:
计算救援井与目标井最近距离dn在水平面的投影公式为:
计算目标井在垂深Zn下的坐标(Xn,Yn,Zn),公式为:
根据目标井历史测斜数据可以得到处该垂深下的原始坐标(X'n,Yn',Z'n)。
然后平移井口,使得目标井历史测斜数据得到的原始坐标(X'n,Yn',Z'n)与测得的坐标(Xn,Yn,Zn)重合。
以此可以消除仪器之间的累积误差。
在前述步骤完成的基础上即可执行步骤S5,反推计算得到轨迹平稳段救援井与目标井的井斜角和方位角的角差,具体可参考图9所示,计算所述救援井与所述目标井之间的角差包含:
S401将所述相对位置转换为笛卡尔坐标系;
S402根据所述笛卡尔坐标系反推计算获得所述救援井与所述目标井之间在井斜角和方位角的角差。
实际工作中,其实现步骤如下:
将磁导向测量系统得到第li处的救援井与目标井的相对位置关系转换到笛卡尔坐标系,公式为:
同样地,对轨迹平稳段(井斜α0)第lj处的救援井与目标井的相对位置关系转换到笛卡尔坐标系,从而得到dj,x和dj,y
反推计算得到井斜角角差Δα和公式为:
于是可以将目标井井斜角和方位角校准到与救援井统一基准,消除仪器之间的相对误差。
最后,即可进行步骤S6按照校准后的井斜角和方位角给出轨迹调整的预测值,具体过程为S5的逆推形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所述集成测量装置的随钻测量系统,所述系统还包含逆变激励模块和随钻测量存储传输模块;所述逆变激励模块用于通过预定的电磁能量源产生井下测量人工激励信息,通过所述井下测量人工激励信息触发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采集获得救援井与当前井的相对位置;所述随钻测量存储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检测的陀螺测量和磁导向测量通过泥浆脉冲信号发送至地面接受设备;或将所述陀螺测量和所述磁导向测量关联储存至预设存储器。
请参考图10所示,其中,所述逆变激励模块包含AC/DC整流滤波电路、开关电源模块、DC/AC逆变电源、电流采样反馈电路和输出信号控制模块,逆变激励模块采用平均电流模式测量DC/AC模块输出电流波形,反馈到开关电源模块,计算出当前输出的RMS电流值。与预置地层激励电流值比较,如大于设定电流值,则开关电源模块降低输出电压,如小于设定电流值,则开关电源模块提高输出。电流反馈环路以可以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并提供逐脉冲的限流保护功能,逆变激励模块作用在于为随钻磁导向井下测量人工激励信号发生提供特定的电磁能量源,井下磁导向测量属于相对测量,需要产生一个特定的人工信号,利用磁传感器侦测该信号,实现精确地相对测量。本申请将整流之后市电,变为100V-1KV可调的隔离直流输出,经过逆变电路输出频率为0.05Hz-10Hz可调的方波,采用桥式逆变的方式控制直流电压,变为交流输出。每路驱动电路进行单独隔离,电压电流采集反馈用光耦隔离,确保控制电路部分无高压干扰。
请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申请所提供的随钻测量存储传输模块在结构上包含钻柱1,涡轮发电系统2,电路控制外壳3,电路联通阀芯4,绝缘弹簧5,电路联通阀芯套6,放电电极7,泥浆脉冲发生器/存储器8,测量探管9,分流罩10,无磁外壳11,回压凡尔12,螺杆钻具13,钻头14。
外壳从上向下依次由螺纹连接,发电形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泥浆驱动涡轮发电系统2对下部无源磁导向系统供电,还有一种方式下部装有供电电池组对下部无源磁导向系统供电,开泵后由压力作用将电路联通阀芯4与电路联通阀芯套6导通供电,泥浆脉冲发生器8向地面发射泥浆脉冲,地面接收信号,或相关数据存储在存储器8每钻进一段时间后再起钻读取数据,进而实现了随钻随测。其中,测量探管上下连接部分电路控制外壳3、回压凡尔12均为无磁材料,减少对测量探管9磁性干扰。电路控制外壳3,电路联通阀芯4,绝缘弹簧5,电路联通阀芯套6四部分构成电路连接系统,开泵后在压力作用将电路联通阀芯4与电路联通阀芯套6导通供电,停泵后,压力释放,在绝缘弹簧5弹力作用下电路联通阀芯4与电路联通阀芯套6弹开,电路断开。电路联通阀芯4、电路联通阀芯套6与电路控制外壳3及绝缘弹簧5相接触部位绝缘处理;电路联通阀芯4与电路联通阀芯套6弹簧压缩后接触部位,可以导通电路。
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能够方便快速的产生不同频率的低频方波及正弦波电流,用于井筒内电磁测距激励;可以消除不同仪器之间的相对误差,提高轨迹调整的精准度,从而提高最终救援井连通/重入的效率;改变了陀螺测量和磁导向测量分开施行的测量方式,实现一趟测;实现随钻随测,数据既可以通过泥浆脉冲实时发送至地面,也可以采用存储形式,打完一趟钻头起钻读取数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如图13所示,该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110、输入单元120、音频处理器130、显示器160、电源170。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设备6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13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图13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13所示,中央处理器100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100接收输入并控制电子设备6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其中,存储器140,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可储存上述与失败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存储执行有关信息的程序。并且中央处理器100可执行该存储器140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信息存储或处理等。
输入单元120向中央处理器100提供输入。该输入单元120例如为按键或触摸输入装置。电源170用于向电子设备600提供电力。显示器160用于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该显示器例如可为LCD显示器,但并不限于此。
该存储器140可以是固态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SIM卡等。还可以是这样的存储器,其即使在断电时也保存信息,可被选择性地擦除且设有更多数据,该存储器的示例有时被称为EPROM等。存储器140还可以是某种其它类型的装置。存储器140包括缓冲存储器141(有时被称为缓冲器)。存储器14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存储部142,该应用/功能存储部14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功能程序或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100执行电子设备600的操作的流程。
存储器140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部143,该数据存储部143用于存储数据,例如联系人、数字数据、图片、声音和/或任何其他由电子设备使用的数据。存储器140的驱动程序存储部144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用于通信功能和/或用于执行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如消息传送应用、通讯录应用等)的各种驱动程序。
通信模块110即为经由天线111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发送机/接收机110。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11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100,以提供输入信号和接收输出信号,这可以和常规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相同。
基于不同的通信技术,在同一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通信模块110,如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和/或无线局域网模块等。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110还经由音频处理器130耦合到扬声器131和麦克风132,以经由扬声器131提供音频输出,并接收来自麦克风132的音频输入,从而实现通常的电信功能。音频处理器13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缓冲器、解码器、放大器等。另外,音频处理器130还耦合到中央处理器100,从而使得可以通过麦克风132能够在本机上录音,且使得可以通过扬声器131来播放本机上存储的声音。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集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变径接头机构、陀螺测量模块、过渡接头机构、磁导向测量模块和马笼头;
所述变径接头机构分别与连接遥传短节和所述陀螺测量模块;
所述过渡接头机构分别连接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
所述马笼头布设在所述遥传短节上且与测井线缆连接,用于通过外部测井绞车带动所述测井线缆将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同步放入待测井中,完成同一深度条件下的陀螺测量和磁导向测量;
所述变径接头机构包含上下螺纹配套接头、螺母、内部杆件结构和变径接头;
所述上下螺纹配套接头分设于所述变径接头两端,其中上螺纹配套接头连接遥传短节的对应接头,下螺纹配套接头连接陀螺测量模块;
所述内部杆件结构一端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变径接头内,另一端与陀螺测量模块内的吸热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包含陀螺外壳、陀螺和陀螺保温瓶;
所述陀螺外壳包覆所述陀螺,且所述陀螺外壳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变径接头机构相连,另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过渡接头机构相连;
所述陀螺外壳与所述陀螺之间设置有陀螺保温瓶,所述陀螺保温瓶包覆所述陀螺,用于保持所述陀螺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保温瓶包含陀螺上隔热体、环形吸热体和陀螺下隔热体;
所述陀螺分别与所述陀螺上隔热体和所述陀螺下隔热体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吸热体夹持在所述陀螺上,且处于所述陀螺上隔热体和所述陀螺下隔热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接头机构包含插头座、内置插头、螺纹联接环和过渡接头;
所述插头座与所述陀螺测量模块的陀螺外壳联接固定;
所述内置插头设置于所述插头座内,用于提供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之间的通讯联接;
所述螺纹联接环通过螺纹联接所述陀螺外壳与所述过渡接头;
所述过渡接头通过下部螺纹与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包含磁导向外壳、磁导向隔热体、磁导向上吸热体、磁导向探管、磁导向保温瓶和磁导向下吸热体;
所述磁导向外壳包覆所述磁导向探管,且所述磁导向外壳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过渡接头机构相连;
所述磁导向外壳与所述磁导向探管之间设置有磁导向保温瓶,所述磁导向保温瓶连接所述磁导向探管以保持所述磁导向探管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导向保温瓶包含磁导向上吸热体、磁导向隔热体和磁导向下吸热体;
所述磁导向探管分别与所述磁导向上吸热体和所述磁导向下吸热体固定连接,所述磁导向隔热体固定连接所述磁导向探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含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分别与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相连,用于同步获取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在同一深度下检测得到的陀螺测量数据和磁导向测量数据。
8.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测量装置的随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含逆变激励模块和随钻测量存储传输模块;
所述逆变激励模块用于通过预定的电磁能量源产生井下测量人工激励信息,通过所述井下测量人工激励信息触发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采集获得救援井与当前井的相对位置;
所述随钻测量存储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陀螺测量模块和所述磁导向测量模块检测的陀螺测量和磁导向测量通过泥浆脉冲信号发送至地面接受设备;或将所述陀螺测量和所述磁导向测量关联储存至预设存储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激励模块包含开关电源模块、DC/AC逆变电源和电流采样反馈电路;
所述电流采样反馈电路测量所述DC/AC逆变电源输出电流波形,将测量结果反馈至所述开关电源模块;
所述开关电源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计算获得当前输出的RMS电流值,将所述RMS电流值与预设的地层激励电流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向所述DC/AC逆变电源的输出。
CN202311033765.0A 2023-08-16 2023-08-16 集成测量装置及随钻测量系统 Active CN1169887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3765.0A CN116988783B (zh) 2023-08-16 2023-08-16 集成测量装置及随钻测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3765.0A CN116988783B (zh) 2023-08-16 2023-08-16 集成测量装置及随钻测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8783A CN116988783A (zh) 2023-11-03
CN116988783B true CN116988783B (zh) 2024-05-03

Family

ID=88521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33765.0A Active CN116988783B (zh) 2023-08-16 2023-08-16 集成测量装置及随钻测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8878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794310A (fr) * 1934-11-20 1936-02-13 Compas gyroscopique à direction magnétique
GB1509293A (en) * 1976-03-16 1978-05-04 Russell A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the orientation of a borehole
WO2011069167A2 (en) * 2009-12-04 2011-06-09 Quanta Associates, L.P. Geotechnical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CN105840180A (zh) * 2016-06-12 2016-08-10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一种超高温钻孔测斜仪
CN213775355U (zh) * 2020-09-15 2021-07-23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交变磁场定位装置
CN115163030A (zh) * 2022-06-24 2022-10-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井的重钻入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324565A (zh) * 2022-09-26 2022-11-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井眼轨迹测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70302A (zh) * 2022-08-19 2022-11-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随钻无源磁导向系统及方法
CN116201529A (zh) * 2023-03-14 2023-06-02 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煤矿井下有线陀螺随钻测量仪器及工控方法
CN219452077U (zh) * 2023-03-24 2023-08-01 廊坊市小磁怪科技有限公司 水平定向钻陀螺控向系统、控向系统用控向组件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53434A1 (en) * 2004-11-19 2006-05-26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rilling, completing and configuring u-tube borehol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794310A (fr) * 1934-11-20 1936-02-13 Compas gyroscopique à direction magnétique
GB1509293A (en) * 1976-03-16 1978-05-04 Russell A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the orientation of a borehole
WO2011069167A2 (en) * 2009-12-04 2011-06-09 Quanta Associates, L.P. Geotechnical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CN105840180A (zh) * 2016-06-12 2016-08-10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一种超高温钻孔测斜仪
CN213775355U (zh) * 2020-09-15 2021-07-23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交变磁场定位装置
CN115163030A (zh) * 2022-06-24 2022-10-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井的重钻入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370302A (zh) * 2022-08-19 2022-11-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随钻无源磁导向系统及方法
CN115324565A (zh) * 2022-09-26 2022-11-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井眼轨迹测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01529A (zh) * 2023-03-14 2023-06-02 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煤矿井下有线陀螺随钻测量仪器及工控方法
CN219452077U (zh) * 2023-03-24 2023-08-01 廊坊市小磁怪科技有限公司 水平定向钻陀螺控向系统、控向系统用控向组件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旋转磁场导向定位方法研究与应用;刘庆龙;;测井技术;20130620(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8783A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28646B2 (en) Apparatus for downhole near-bit wireless transmission
RU264753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избеганий столкновений при бурении
CN103147747A (zh) 一种随钻声波测井装置和方法
CN101482013A (zh) 一种随钻井眼补偿电磁波电阻率测量装置
CN105019891B (zh) 煤矿井下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及其测量方法
CN105066950B (zh) 钻孔机方向角监测方法
CN212083694U (zh) 井下时间域电磁多分量远探测仪器及基于其的探测系统
CN103726835A (zh) 随钻反射声波测量声系
CN116988783B (zh) 集成测量装置及随钻测量系统
US20220341310A1 (en) Universal bottomhole assembly node (ubhan)
CN115012915A (zh) 基于直导线的磁场定位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介质
CN205404034U (zh) 一种随钻测量用压力传感器标定装置
CN105275451B (zh) 一种钻孔径向三维成像系统
CN117090558A (zh) 救援井轨迹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6181311B (zh) 一种基于磁偶极子的井眼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213775355U (zh) 一种井下交变磁场定位装置
CN115324565B (zh) 一种井眼轨迹测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20252191U (zh) 一种测井仪器地面测试装置
CN111337988A (zh) 井下时间域电磁多分量远探测仪器
CN116201529A (zh) 煤矿井下有线陀螺随钻测量仪器及工控方法
CN111827986B (zh) 一种近钻头无线短传系统和方法
CN209941761U (zh) 一种深基坑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智能监测装置
CN113445996A (zh) 随钻电磁测距装置、钻头与钻井的空间位置确定方法
CN1267751C (zh) 利用磁性标记探测埋藏物位置的磁性标记探测器
WO2008076110A1 (en) Rotatable multi-pole sour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