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3036A - 缝线穿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线穿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3036A
CN116983036A CN202311132411.1A CN202311132411A CN116983036A CN 116983036 A CN116983036 A CN 116983036A CN 202311132411 A CN202311132411 A CN 202311132411A CN 116983036 A CN116983036 A CN 1169830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push
suture
upper jaw
lower j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324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亚杰
乔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jie Chaorun Tianj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jie Chaorun Tianj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jie Chaorun Tianj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jie Chaorun Tianj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324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830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83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30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2Needle or suture gui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描述一种缝线穿引装置,包括缝针、头端组件、以及连接组件,缝针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凹陷部,连接组件包括支撑件、第一推拉件、以及第二推拉件,头端组件包括上颚部和下颚部,上颚部和下颚部以绕第一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撑件的一端,第一推拉件同时与上颚部和下颚部铰接,上颚部和下颚部对应地设置有凹槽和约束机构,第二推拉件致动上颚部和下颚部的约束机构联动以使上颚部和下颚部的约束机构交替地对缝针进行固定和释放,约束机构包括同向布置的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约束机构以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同时抵接缝针的凹陷部的方式固定缝针。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固定缝针并且操作便捷的缝线穿引装置。

Description

缝线穿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线穿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经常利用缝合器将缝线布设到目标组织中以对目标组织进行缝合,从而达到促进目标组织的愈合或减少组织出血的目的。例如,在半月板修复手术中,医生通常利用缝合器对撕裂的半月板进行缝合以将撕裂的组织重新连接起来,从而促进半月板的愈合和恢复。
在利用缝合器对目标组织进行缝合的过程中,缝合器通常需要致动缝针往复地对目标组织进行刺穿以将缝线重复多次穿过目标组织,直至完成缝合。如果缝针不能被稳定地固定于缝合器,则可能会影响缝合过程的顺利进行或者影响缝合的效果。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缝合装置,该内窥镜缝合装置的缝针被加载到端部执行器相应的钳口之后,通过刀片以单边卡接缝针的凹槽的方式与缝针形成单边接合,从而将缝针固定于钳口,钳口能够带动缝针刺穿目标组织,缝针能够带动缝线穿过目标组织。通过重复多次将缝线穿过目标组织以按照需要或期望完成对目标组织的缝合。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所涉及的内窥镜缝合装置中,在缝合的过程中,刀片与缝针的凹槽的单边接合可能会因平衡性不佳而导致固定于钳口的缝针稳定性不好,在缝针对一些比较厚或者比较硬的目标组织进行刺穿时,可能出现例如缝针从钳口中脱落或缝合效果不佳等不期望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有鉴于上述的状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固定缝针并且操作便捷的缝线穿引装置。
为此,本公开提供一种缝线穿引装置,包括缝针、头端组件、控制组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头端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缝针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凹陷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撑件、第一推拉件、以及第二推拉件,所述头端组件包括上颚部和下颚部,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以绕第一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推拉件穿过所述支撑件同时与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铰接,沿所述支撑件推拉所述第一推拉件以使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绕所述第一轴张开或闭合,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对应地设置有容纳所述缝针的凹槽、以及对置入所述凹槽的缝针进行固定或释放的约束机构,所述第二推拉件分别连接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所述控制组件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推拉件致动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联动以使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交替地对所述缝针进行固定和释放,其中,所述约束机构包括同向布置的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所述约束机构以所述第一细杆和所述第二细杆同时抵接所述缝针任一端的凹陷部的方式固定所述缝针、或者以所述第一细杆和所述第二细杆同时脱离所述缝针任一端的凹陷部的方式释放所述缝针。
在本公开中,通过沿支撑件推拉第一推拉件的方式使上颚部和下颚部张开或闭合,能够提高致动头端组件的便捷性,从而能够提高操作缝线穿引装置的便捷性。另外,通过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同时卡接缝针任一端的凹陷部,能够提高约束机构卡接缝针的平衡性,从而能够提高将缝针固定于凹槽的牢固性,进而能够提高将缝针固定于上颚部(或下颚部)的稳定性。另外,在使用缝线穿引装置对目标组织进行缝合时,上颚部和下颚部分别位于目标组织的两侧,当上颚部和下颚部闭合时,通过上颚部和下颚部的约束机构交替地对缝针进行固定和释放,使得例如固定于上颚部的缝针从上颚部释放而被固定于下颚部,在上颚部和下颚部张开时,下颚部能够带动缝针穿过目标组织,从而缝针带动缝线穿过目标组织。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细杆具有第一凹坑,所述第二细杆具有第二凹坑,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相对设置,所述约束机构以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同时容纳所述缝针的方式释放所述缝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约束机构释放缝针的灵活性,从而能够比较便捷地从头端组件中取出缝针以便对缝针进行更换。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具有放置位的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放置位且可相对所述基座转动的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第二推拉件连接,旋转所述旋钮以使所述第二推拉件致动所述约束机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旋转旋钮的方式致动约束机构,能够提高致动约束机构固定和释放缝针的便捷性。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旋钮包括呈长板状的把手,所述第二推拉件连接于所述把手的两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连接于把手两端的第二推拉件跟随旋钮绕旋转中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利用杠杆原理通过第二推拉件致动约束机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致动约束机构固定和释放缝针的便捷性。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放置位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放置位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将所述旋钮在不同位置的放置位之间切换以使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同时固定或释放所述缝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控制组件通过第二推拉件致动上颚部和下颚部的约束机构的灵活性。另外,在上颚部和下颚部的约束机构同时释放缝针时能够便于对缝针进行更换,从而提高更换缝针的便捷性。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呈长条状,所述支撑件具有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推拉件和所述第二推拉件可活动地置入所述第一通道,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分别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凹槽的中空通路,所述约束机构可活动地置入所述中空通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推拉件可活动地置入第一通道,能够限定第一推拉件相对支撑件运动的路径和方向,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推拉件致动上颚部和下颚部的稳定性和顺畅性。另外,通过第一通道和中空通路对第二推拉件的运动路径和运动方向进行限定,能够提高第二推拉件致动约束机构的稳定性和顺畅性。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中空通路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为封闭端。在这种情况下,当致动约束机构以使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在中空通路移动时,能够抑制出现由于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穿出上颚部(或下颚部)而损伤目标组织的情况。另外,还能够抑制出现目标组织中的液体(例如组织液或血液)进入中空通路而影响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在中空通路移动等不期望的情况。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缝针为具有预设弧度的弧形针,所述凹槽为与所述弧形针适配的弧形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对缝针进行定位以使缝针以预设角度置入凹槽,也即能够使得缝针以与弧形腔适配的角度置入凹槽,当缝针置入凹槽的角度与弧形腔不适配时,缝针将无法置入凹槽。另外,还能够抑制出现由于缝针发生转动导致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无法对准缝针任一端的凹陷部等不期望的情况。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细杆和所述第二细杆由刚性材料制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卡接缝针的稳定性。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推拉件为金属线。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第二推拉件同时具备一定的韧性和刚性,从而能够便于第二推拉件致动约束机构。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固定缝针并且操作便捷的缝线穿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缝针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头端组件和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第一推拉件与上颚部和下颚部铰接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头端组件和连接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上颚部和下颚部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约束机构的示意图。
图8A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约束机构释放缝针的示意图。
图8B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约束机固定缝针的示意图。
图8C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约束机构释放缝针的另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第二推拉件和约束机构的位置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控制组件与约束机构连接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控制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缝线穿引装置,40……缝针,41……第一端部,42……第二端部,43……凹陷部,431……凹陷位,10……头端组件,12……上颚部,14……下颚部,15a……第一滑槽,15b……第二滑槽,16……凹槽,16a……第一凹槽,16b……第二凹槽,18……约束机构,18a……第一约束机构,18b……第二约束机构,182……第一细杆,184……第二细杆,1821……第一凹坑,1842……第二凹坑,13……中空通路,A1……第一轴,A2……第二轴,20……控制组件,24……旋钮,242……把手,22……基座,221……放置位,221a……第一放置位,221b……第二放置位,221c……第三放置位,30……连接组件,32……支撑件,320……第一通道,34……第一推拉件,36……第二推拉件,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本公开涉及一种缝线穿引装置,该缝线穿引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缝针,并且能够致动缝针刺穿目标组织以带动缝线穿过目标组织(例如撕裂的半月板),达到缝合目标组织的目的。另外,使用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缝合目标组织操作便捷。
本公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也称为缝合器,是用于引导缝线对穿过目标组织以对目标组织进行缝合的器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1进行描述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缝线穿引装置1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缝针40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缝线穿引装置1可以包括缝针40和头端组件10。缝针40可以用于刺穿目标组织以带动缝线穿过目标组织,从而将缝线布设于目标组织。另外,头端组件10可以用于与缝针40配合以使缝针40刺穿目标组织。
在一些示例中,缝针40靠近两端的位置可以分别形成有凹陷部43。在一些示例中,凹陷部43可以包括两个凹陷位431,两个凹陷位431可以分别位于缝针40的中心轴线L的两侧。
具体地,参见图2,缝针40靠近两端的位置例如可以为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第一端部41可以形成有两个凹陷位431(图2示意性地标出了其中一个凹陷位431);另外,第二端部42可以形成有两个凹陷位431。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缝针40两端的两个凹陷位431,能够便于头端组件10对缝针40进行固定。另外,能够提高头端组件10固定缝针40的平衡性。
但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凹陷部43也可以是形成于缝针40的第一端部41或第二端部42的环形状凹槽。由此,能够提高头端组件10对缝针40进行固定的便捷性。
在一些示例中,头端组件10与缝针40之间的配合可以包括:头端组件10可以固定缝针40、头端组件10可以致动缝针40以使缝针40刺穿目标组织、以及头端组件10可以引导缝针40刺穿目标组织的预设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缝线穿引装置1可以包括控制组件20。控制组件20可以用于致动头端组件10以使头端组件10完成与缝针40的配合。例如,控制组件20可以用于致动头端组件10以使头端组件10固定缝针40。又例如,控制组件20可以致动头端组件10以使头端组件10带动缝针40刺穿目标组织。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缝线穿引装置1可以包括连接组件30。连接组件30可以用于连接头端组件10与控制组件20。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组件20可以通过连接组件30致动头端组件10。例如,控制组件20可以通过连接组件30致动头端组件10以使头端组件10执行多种预设动作,从而使得头端组件10完成与缝针40的配合。
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头端组件10和连接组件30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第一推拉件34与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铰接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头端组件10和连接组件30的剖面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3,连接组件30可以包括支撑件32和第一推拉件34。其中,支撑件32可以用于支承头端组件10和控制组件20,第一推拉件34可以用于致动头端组件10。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3或图4,支撑件32和第一推拉件34可以并列布置,并且第一推拉件34可以相对于支撑件32活动。由此,能够便于第一推拉件34致动被支撑件32支承的头端组件10。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5,支撑件32可以呈长条状,支撑件32可以具有第一通道320,第一通道320可以沿支撑件32的长度方向贯通支撑件32,第一推拉件34可活动地置入第一通道32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推拉件34可活动地置入第一通道320,能够限定第一推拉件34相对支撑件32运动的路径和方向,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推拉件34致动头端组件10的稳定性和顺畅性。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件32的一端可以固定连接头端组件10、另一端可以固定连接控制组件20。由此,使得支撑件32能够为头端组件10和控制组件20提供支承作用。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5,第一推拉件34可以穿过第一通道320与头端组件10连接,从而第一推拉件34可以在第一通道320运动以对头端组件10进行致动。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3,头端组件10可以包括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可以以绕第一轴A1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撑件32的一端。换言之,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可以绕第一轴A1相对支撑件32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推拉件34可以穿过支撑件32同时与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铰接。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4,第一推拉件34可以穿过第一通道320,第一推拉件34靠近头端组件10的一端可以具有第二轴A2,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可以以绕第二轴A2转动的方式与第一推拉件34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推拉件34致动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时,能够使得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绕第一轴A1相对于支撑件32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件32和第一推拉件34配合可以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绕第一轴A1可关联地转动。
具体地,参见图4,上颚部12可以具有第一滑槽15a,下颚部14可以具有第二滑槽15b,第一滑槽15a和第二滑槽15b可以呈预设角度布置。另外,第一推拉件34的第二轴A2可以置入第一滑槽15a和第二滑槽15b,当第一推拉件34致动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时,可以使第二轴A2同时在第一滑槽15a和第二滑槽15b滑动,由于第一滑槽15a与第二滑槽15b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第二轴A2同时在第一滑槽15a和第二滑槽15b滑动,可以致动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绕第一轴A1相对于支撑件32可关联地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5,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绕第一轴A1关联地转动可以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相互远离,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相互远离可以表示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绕第一轴A1张开。另外,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绕第一轴A1关联地转动可以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相互靠拢,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相互靠拢可以表示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绕第一轴A1闭合。
在一些示例中,沿支撑件32推拉第一推拉件34可以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绕第一轴A1张开或闭合。换言之,第一推拉件34致动头端组件10的过程可以包括:参见图3,沿第一方向D1推动第一推拉件34,第一推拉件34对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施加推力以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绕第一轴A1张开;另外,沿第二方向D2拉动第一推拉件34,第一推拉件34对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施加拉力以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绕第一轴A1闭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沿支撑件32推拉第一推拉件34的方式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张开或闭合,能够提高致动头端组件10的便捷性,从而能够提高操作缝线穿引装置1的便捷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方向D1可以为沿支撑件32的长度方向靠近头端组件10的方向。另外,第二方向D2可以为沿支撑件32的长度方向远离头端组件10的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5,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可以对应地设置有容纳缝针40的凹槽16。具体地,上颚部12可以具有第一凹槽16a,下颚部14可以具有第二凹槽16b,第一凹槽16a和第二凹槽16b可以相对,另外,缝针40可以部分容纳于第一凹槽16a或第二凹槽16b。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缝针40置入第一凹槽16a的方式,能够便于利用约束机构18(稍后描述)将缝针40固定于上颚部12;另外,通过以缝针40置入第二凹槽16b的方式,能够便于利用约束机构18(稍后描述)将缝针40固定于下颚部14。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5,第一凹槽16a可以位于上颚部12的远端,第二凹槽16b可以位于下颚部14的远端。其中,上颚部12(或下颚部14)的远端可以表示上颚部12(或下颚部14)远离连接组件30的一端。在这种情况下,当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张开后,能够使得固定于上颚部12(或下颚部14)的缝针40获得比较大的施针(也即刺入)角度,从而能够对较厚的目标组织进行刺穿和缝合。
另外,上颚部12(或下颚部14)的近端可以表示上颚部12(或下颚部14)靠近连接组件30的一端。
在一些示例中,缝针40可以为具有预设弧度的弧形针。相应地,凹槽16可以为与弧形针适配的弧形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对缝针40进行定位以使缝针40以预设角度置入凹槽16,也即能够使得缝针40以与弧形腔适配的角度置入凹槽16,当缝针40置入凹槽16的角度与弧形腔不适配时,缝针40将无法置入凹槽16。
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约束机构18的示意图。图8A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约束机构18释放缝针40的示意图。图8B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约束机构18固定缝针40的示意图。图8C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约束机构18释放缝针40的另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第二推拉件36和约束机构18的位置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6,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可以分别具有约束机构18,约束机构18可以与凹槽16配合以将缝针40固定于上颚部12或下颚部14。
在一些示例中,约束机构18可以对置入凹槽16的缝针40进行固定或释放。具体地,参见图6,上颚部12可以具有第一约束机构18a,第一约束机构18a可以对置入第一凹槽16a的缝针40进行固定或释放。另外,下颚部14可以具有第二约束机构18b,第二约束机构18b可以对置入第二凹槽16b的缝针40进行固定或释放。可以理解的是,图6虽未示出第一凹槽16a,但第一凹槽16a位于上颚部12的位置可以参考第二凹槽16b位于下颚部14的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7,约束机构18可以包括同向布置的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也即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的长度方向可以大体一致。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可以平行布置,并且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可以位于同一平面。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8B,约束机构18可以以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同时抵接缝针40任一端的凹陷部43的方式固定缝针40。换言之,约束机构18固定缝针40可以表示:当缝针40置入凹槽16之后,通过致动约束机构18,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可以朝向上颚部12(或下颚部14)的远端移动,缝针40的第一端部41(或第二端部42)可以滑入第一细杆182与第二细杆184之间(参见图8B),从而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同时卡接缝针40任一端的两个凹陷位431以使缝针40保持不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同时卡接缝针40,能够提高约束机构18卡接缝针40的平衡性,从而能够提高将缝针40固定于凹槽16的牢固性,进而能够提高将缝针40固定于上颚部12(或下颚部14)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8A,约束机构18可以以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同时脱离缝针40任一端的凹陷部43的方式释放缝针40。换言之,约束机构18释放缝针40可以表示:通过致动约束机构18,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朝向上颚部12(或下颚部14)的近端移动,缝针40的第一端部41(或第二端部42)可以滑出第一细杆182与第二细杆184之间(参见图8A),从而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同时从缝针40任一端的两个凹陷位431移出以解除对缝针40的固定,进而缝针40可以被移出凹槽16。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7,第一细杆182可以具有第一凹坑1821,第二细杆184可以具有第二凹坑1842,第一凹坑1821和第二凹坑1842相对设置。换言之,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可以以第一凹坑1821与第二凹坑1842相对的方式进行平行布置。
在一些示例中,相对设置的第一凹坑1821和第二凹坑1842可以形成类似通孔的孔结构,该孔结构可以允许缝针40自由通过。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8C,约束机构18还可以以第一凹坑1821和第二凹坑1842同时容纳缝针40的方式释放缝针40。具体地,约束机构18释放缝针40还可以表示:通过致动约束机构18,将第一凹坑1821和第二凹坑1842同时对准缝针40以使缝针40置入孔结构(参见图8C),从而约束机构18解除对缝针40的固定,缝针40可以被移出凹槽16。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约束机构18释放缝针40的灵活性,从而能够比较便捷地从头端组件10中取出缝针40以便对缝针40进行更换。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可以由刚性材料制成。换言之,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的材质可以为刚性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卡接缝针40的稳定性。
例如,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钛合金、铝、聚乙烯(Polyethylene,PE)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
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由此,能够使得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具有强度高、耐腐蚀、以及表面光滑等特点。另外,通过利用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具有表面光滑的特点,能够使得缝针40比较顺畅地滑入或滑出第一细杆182与第二细杆184之间,从而能够提高约束机构18固定或释放缝针40的顺畅性。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5,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可以大致呈长条状,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可以分别具有中空通路13,中空通路13可以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5或图9,中空通路13可以连通凹槽16,并且中空通路13延伸的方向可以与凹槽16开口的朝向相交。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9,约束机构18可活动地置入中空通路13。也即,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可以位于中空通路13,并且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可以沿中空通路13延伸的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约束机构18限定在中空通路13内,能够便于致动约束机构18以使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在中空通路13移动,从而对置入凹槽16的缝针40进行较为精准的固定和释放。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9,中空通路13远离第一通道320的一端可以为封闭端。换言之,中空通路13远离支撑件32的一端可以为封闭端。具体地,上颚部12的中空通路13在上颚部12的远端可以是封闭的,并且下颚部14的中空通路13在下颚部14的远端也可以是封闭的。在这种情况下,当致动约束机构18以使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在中空通路13移动时,能够抑制出现由于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穿出上颚部12(或下颚部14)而损伤目标组织的情况。另外,还能够抑制出现目标组织中的液体(例如组织液或血液)进入中空通路13而影响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在中空通路13移动等不期望的情况。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组件30可以包括第二推拉件36。第二推拉件36可以用于致动约束机构18。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9,第二推拉件36可活动地置入第一通道320。在一些示例中,中空通路13可以连通第一通道320,第二推拉件36可以穿过第一通道320与中空通路13内的约束机构18连接(参见图9),从而第二推拉件36可以对约束机构18进行致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通道320和中空通路13对第二推拉件36的运动路径和运动方向进行限定,能够提高第二推拉件36致动约束机构18的稳定性和顺畅性。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9,第二推拉件36可以分别连接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的约束机构18。也即,第二推拉件36可以分别连接第一约束机构18a和第二约束机构18b。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9,第二推拉件36致动约束机构18的过程可以为:第二推拉件36朝第一方向D1对约束机构18施加推力,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在中空通路13内可以朝向上颚部12(或下颚部14)的远端移动,从而缝针40的第一端部41(或第二端部42)滑入第一细杆182与第二细杆184之间,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同时卡接缝针40任一端的两个凹陷位431。由此,能够使得约束机构18对缝针40进行固定。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9,第二推拉件36致动约束机构18的过程可以为:第二推拉件36朝第二方向D2对约束机构18施加拉力,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在中空通路13内朝向上颚部12(或下颚部14)的近端移动,从而缝针40的第一端部41(或第二端部42)滑出第一细杆182与第二细杆184之间。由此,能够使得约束机构18对缝针40进行释放。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推拉件36可以为金属线。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第二推拉件36同时具备一定的韧性和刚性,从而能够便于第二推拉件36致动约束机构18。
例如,第二推拉件36可以为铜线、铝线或钢线。又例如,第二推拉件36可以为铜合金线、铝合金线或不锈钢线。
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第二推拉件36可以为不锈钢线。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第二推拉件36具备较好的刚性和韧性,从而能够提高第二推拉件36致动约束机构18的稳定性和顺畅性。特别是,利用不锈钢线所具有的较好的韧性,能够使得第二推拉件36跟随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张开或闭合发生多次弯折而不易被折断,也即能够使得第二推拉件36较好地适配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张开或闭合的过程。
图10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控制组件20与约束机构18连接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控制组件20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0,第二推拉件36可以与控制组件20连接,控制组件20可以配置为通过第二推拉件36致动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的约束机构18联动。
在一些示例中,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的约束机构18联动可以表示:在第二推拉件36致动的致动作用下,第一约束机构18a的运动方向与第二约束机构18b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一些示例中,当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闭合以使缝针40同时容纳于第一凹槽16a和第二凹槽16b时,控制组件20可以利用杠杆原理通过第二推拉件36致动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的约束机构18联动,从而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的约束机构18可以交替地对缝针40进行固定和释放。
具体地,参见图10,由于第二推拉件36分别连接第一约束机构18a和第二约束机构18b,控制组件20可以利用杠杆原理致动第二推拉件36,第二推拉件36可以朝第一方向D1对第一约束机构18a施加推力、同时第二推拉件36可以朝第二方向D2对第二约束机构18b施加拉力,从而实现第一约束机构18a固定缝针40、并且第二约束机构18b释放缝针40。其中,推力和拉力可以表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
反之,控制组件20也可以利用杠杆原理致动第二推拉件36,第二推拉件36可以朝第二方向D2对第一约束机构18a施加拉力、同时第二推拉件36可以朝第一方向D1对第二约束机构18b施加推力,从而实现第一约束机构18a释放缝针40、并且第二约束机构18b固定缝针40。在这种情况下,在使用缝线穿引装置1对目标组织进行缝合时,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分别位于目标组织的两侧,当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闭合时,通过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的约束机构18交替地对缝针40进行固定和释放,使得例如固定于上颚部12的缝针40从上颚部12释放而被固定于下颚部14,在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张开时,下颚部14能够带动缝针40穿过目标组织,从而缝针40带动缝线穿过目标组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闭合之后,能够将缝针40比较牢固地夹持于上颚部12与下颚部14之间,使得缝针40的两端分别顶到第一凹槽16a和第二凹槽16b的底部,当约束机构18对缝针40进行固定时,能够使得约束机构18的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比较准确卡接缝针40的第一端部41(或第二端部42),从而能够抑制出现因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无法卡接(或卡接不到位)缝针40的第一端部41(第二端部42)导致缝针40从上颚部12(或下颚部14)脱落的风险。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1,控制组件20可以包括基座22和旋钮24。其中,旋钮24可以相对基座22转动。在一些示例中,基座22可以具有放置位221,旋钮24可转动地置于放置位221,设置于放置位221的旋钮24可以相对基座22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0,旋钮24可以与第二推拉件36连接,旋转旋钮24可以通过第二推拉件36致动约束机构18。具体地,由于第二推拉件36分别连接旋钮24和约束机构18,第二推拉件36可以将旋钮24的致动作用传递至约束机构18,使得第二推拉件36对约束机构18施加推力或拉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旋转旋钮24的方式致动约束机构18,能够提高致动约束机构18固定和释放缝针40的便捷性。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1,旋钮24可以包括把手242,把手242可以呈长板状。另外,第二推拉件36可以连接于把手242的两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连接于把手242两端的第二推拉件36跟随旋钮24绕旋转中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利用杠杆原理通过第二推拉件36致动约束机构18。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致动约束机构18固定和释放缝针40的便捷性。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1,放置位2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可以为2个、3个、4个或多个。多个放置位221可以沿支撑件32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
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放置位221的数量可以为3个,沿支撑件32的长度方向,第一放置位221a、第二放置位221b和第三放置位221c可以依次并列布置于基座22。另外,第一放置位221a可以靠近支撑件32,第三放置位221c可以远离支撑件32。
在一些示例中,旋钮24可以在不同位置的放置位221之间切换。也即,旋钮24可以设置于不同位置的放置位221。
在一些示例中,将旋钮24在不同位置的放置位221之间切换可以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的约束机构18同时固定或释放缝针4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控制组件20通过第二推拉件36致动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的约束机构18的灵活性。
在一些示例中,将旋钮24在不同位置的放置位221之间切换可以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的约束机构18同时固定缝针40。
例如,参见图10和图11,将旋钮24从第二放置位221b切换至第一放置位221a,相当于旋钮24朝第一方向D1致动第二推拉件36,第二推拉件36可以将旋钮24的致动作用传递至约束机构18,也即第二推拉件36可以同时对第一约束机构18a和第二约束机构18b施加推力。具体地,第二推拉件36可以朝向上颚部12的远端对第一约束机构18a施加推力,以使缝针40的第一端部41滑入第一约束机构18a的第一细杆182与第二细杆184之间;同时,第二推拉件36可以朝向下颚部14的远端对第二约束机构18b施加推力,以使缝针40的第二端部42滑入第二约束机构18b的第一细杆182与第二细杆184之间。由此,能够使得第一约束机构18a和第二约束机构18b同时固定缝针40。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将旋钮24在不同位置的放置位221之间切换可以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的约束机构18同时释放缝针4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对缝针40进行更换,从而提高更换缝针40的便捷性。
例如,旋钮24从第二放置位221b切换至第一放置位221a,第二推拉件36可以朝第一方向D1同时对第一约束机构18a和第二约束机构18b施加推力,缝针40的第一端部41可以滑入第一约束机构18a的第一凹坑1821和第二凹坑1842、缝针40的第二端部42可以滑入第二约束机构18b的第一凹坑1821和第二凹坑1842,从而第一约束机构18a和第二约束机构18b同时释放缝针40。
又例如,参见图10和图11,将旋钮24从第二放置位221b切换至第三放置位221c,相当于旋钮24沿第二方向D2致动第二推拉件36,第二推拉件36可以同时对第一约束机构18a和第二约束机构18b施加拉力。具体地,第二推拉件36可以朝向上颚部12的近端对第一约束机构18a施加拉力,以使缝针40的第一端部41滑出第一约束机构18a的第一细杆182与第二细杆184之间;同时,第二推拉件36可以朝向下颚部14的近端对第二约束机构18b施加拉力,以使缝针40的第二端部42滑出第二约束机构18b的第一细杆182与第二细杆184之间。从而第一约束机构18a和第二约束机构18b同时释放缝针40。
但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在一些示例中,将旋钮24设置于不同位置的放置位221,旋钮24可以通过第二推拉件36致动约束机构18以不同的方式释放缝针40。
例如,当旋钮24设置于第一放置位221a时,旋钮24可以通过第二推拉件36致动约束机构18,以使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同时脱离缝针40任一端的两个凹陷位431,从而约束机构18释放缝针40。
又例如,当旋钮24设置于第二放置位221b时,旋钮24可以通过第二推拉件36致动约束机构18,以使第一凹坑1821和第二凹坑1842同时对准缝针40,从而约束机构18释放缝针40。
以下,结合缝线穿引装置1对目标组织进行缝合的过程,对控制组件20通过连接组件30致动头端组件10、以及头端组件10与缝针40配合的过程进行描述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目标组织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缝线穿引装置1对目标组织进行缝合的过程包括:
通过控制组件20沿第一方向D1推动第一推拉件34,第一推拉件34可以对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施加推力以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张开。
将连接有缝线的缝针40置入例如上颚部12的第一凹槽16a,旋转旋钮24以通过第二推拉件36致动第一约束机构18a,第一约束机构18a以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同时卡接缝针40的第一端部41的方式将缝针40固定于上颚部12。
另外,引导缝针40对准目标组织的第一面的起始点位,此时,目标组织位于下颚部14与缝针40的第二端部42之间。
另外,通过控制组件20沿第二方向D2拉动第一推拉件34,第一推拉件34对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施加拉力以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闭合,上颚部12带动缝针40从目标组织的第一面刺入目标组织;旋转旋钮24以通过第二推拉件36致动第一约束机构18a和第二约束机构18b联动,第二约束机构18b以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同时卡接缝针40的第二端部42的方式将缝针40固定于下颚部14,同时第一约束机构18a以第一凹坑1821和第二凹坑1842对准缝针40的方式释放缝针40。在这种情况下,在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闭合之后,能够将缝针40比较牢固地夹持于上颚部12与下颚部14之间,使得缝针40的两端分别顶到第一凹槽16a和第二凹槽16b的底部,当第二约束机构18b对缝针40进行固定时,能够使得第二约束机构18b的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比较准确地卡接缝针40的第二端部42,从而能够抑制出现因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无法卡接缝针40的第二端部42导致缝针40从下颚部14脱落的风险。
另外,通过控制组件20沿第一方向D1推动第一推拉件34,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张开,下颚部14带动缝针40和缝线穿过目标组织,缝针40来到目标组织的第二面。
另外,引导缝针40对准目标组织的第二面的下一个点位,通过控制组件20沿第二方向D2拉动第一推拉件34,第一推拉件34对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施加拉力以使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闭合,缝针40从目标组织的第二面刺入目标组织;旋转旋钮24,通过第二推拉件36致动第一约束机构18a和第二约束机构18b联动,以使第二约束机构18b释放缝针40并且第一约束机构18a固定缝针40。在这种情况下,在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闭合之后,能够将缝针40比较牢固地夹持于上颚部12与下颚部14之间,使得缝针40的两端分别顶到第一凹槽16a和第二凹槽16b的底部,当第一约束机构18a对缝针40进行固定时,能够使得第一约束机构18a的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比较准确卡接缝针40的第一端部41,从而能够抑制出现因第一细杆182和第二细杆184无法卡接缝针40的第一端部41导致缝针40从上颚部12脱落的风险。
另外,通过控制组件20沿第一方向D1推动第一推拉件34,上颚部12和下颚部14张开,上颚部12带动缝针40和缝线穿过目标组织,缝针40回到目标组织的第一面。
另外,重复执行以上步骤直至完成对目标组织的缝合。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固定缝针40并且操作便捷的缝线穿引装置1。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公开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公开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缝线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缝针、头端组件、控制组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头端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缝针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凹陷部,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撑件、第一推拉件、以及第二推拉件,所述头端组件包括上颚部和下颚部,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以绕第一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推拉件穿过所述支撑件同时与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铰接,沿所述支撑件推拉所述第一推拉件以使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绕所述第一轴张开或闭合,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对应地设置有容纳所述缝针的凹槽、以及对置入所述凹槽的缝针进行固定或释放的约束机构,所述第二推拉件分别连接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所述控制组件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推拉件致动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联动以使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交替地对所述缝针进行固定和释放,
其中,所述约束机构包括同向布置的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所述约束机构以所述第一细杆和所述第二细杆同时抵接所述缝针任一端的凹陷部的方式固定所述缝针、或者以所述第一细杆和所述第二细杆同时脱离所述缝针任一端的凹陷部的方式释放所述缝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细杆具有第一凹坑,所述第二细杆具有第二凹坑,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相对设置,所述约束机构以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同时容纳所述缝针的方式释放所述缝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具有放置位的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放置位且可相对所述基座转动的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第二推拉件连接,旋转所述旋钮以使所述第二推拉件致动所述约束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线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钮包括呈长板状的把手,所述第二推拉件连接于所述把手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缝线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位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放置位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将所述旋钮在不同位置的放置位之间切换以使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的约束机构同时固定或释放所述缝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呈长条状,所述支撑件具有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推拉件和所述第二推拉件可活动地置入所述第一通道,所述上颚部和所述下颚部分别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凹槽的中空通路,所述约束机构可活动地置入所述中空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线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通路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为封闭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针为具有预设弧度的弧形针,所述凹槽为与所述弧形针适配的弧形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细杆和所述第二细杆由刚性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线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推拉件为金属线。
CN202311132411.1A 2023-09-04 2023-09-04 缝线穿引装置 Pending CN1169830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2411.1A CN116983036A (zh) 2023-09-04 2023-09-04 缝线穿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2411.1A CN116983036A (zh) 2023-09-04 2023-09-04 缝线穿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3036A true CN116983036A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21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32411.1A Pending CN116983036A (zh) 2023-09-04 2023-09-04 缝线穿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830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86330B1 (en) Stitching devices for surgery
EP0598976B1 (en) Surgical purse string suturing instrument
US5674230A (en) Surgical suturing apparatus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CA2803278C (en) Endoscopic sutur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US7766924B1 (en) System for performing anastomosis
US7585305B2 (en) Suture passing instrument
US7303570B2 (en) Anastomosis tool having a connector holder
US6149658A (en) Sutured staple surgical fasteners,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vascular and endoscopic surgery
US6942675B1 (en) Tool for performing end-to-end anastomosis
RU2597141C2 (ru) Хирургические инструменты с крепежными элементами
US7278563B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progressively stapling and incising tissue
EP2238919A2 (en) Endoscopic apparatus for manipulating tissue
JPH0838488A (ja) 回転支持シャフト上に遠隔回動されるホチキスヘッド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た外科用ホチキス装置
WO1997027807A1 (en) Endoscopic suturing devices and methods
US8460320B2 (en) Urethrovesical anastomosis suturing method using articulating laparoscopic device
CA2166665A1 (en) Surgical apparatus for suturing body tissue
US6613058B1 (en) Anastomosis device having needle receiver for capturing the needle
US7264623B2 (en) Tissue grasp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 for use in arthroscopic surgery
US690257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hollow organs and/or sealing wall defects in hollow organs
JP4624696B2 (ja) 外科用処置具
CN116983036A (zh) 缝线穿引装置
CN218739025U (zh) 一种手部肌腱缝合套装工具
CA2468821C (en) Surgical suturing apparatus with loading mechanism
CN117137551A (zh) 外科医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