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1372A - 吸引装置、基材、控制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吸引装置、基材、控制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1372A
CN116981372A CN202180095922.3A CN202180095922A CN116981372A CN 116981372 A CN116981372 A CN 116981372A CN 202180095922 A CN202180095922 A CN 202180095922A CN 116981372 A CN116981372 A CN 116981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switches
state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59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野泰弘
芹田和俊
川崎玲二朗
手塚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Tobac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Tobac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Tobacco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Tobac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981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13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24F40/57Temperature cont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24F40/465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uction he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24F40/53Monitoring, e.g. fault det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7/00Smokers' requisit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self-oscillating arrangement
    • H02M7/53846Control circuits
    • H02M7/538466Control circuits for transistor type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02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97Heating of fluids for non specified appl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24F40/51Arrangement of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抽吸体验的质量的结构。吸引装置具备:交流电力产生部,产生交流电力;收容部,能够在内部空间收容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以及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多个电磁感应源,使用从所述交流电力产生部被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变化磁场;多个开关,切换是否向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供给交流电力;以及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开关的各个开关,以便对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

Description

吸引装置、基材、控制方法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引装置、基材、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电子烟及喷雾器等生成被用户吸引的物质的吸引装置被广泛普及。例如,吸引装置使用包含用于生成气溶胶的气溶胶源以及用于对所生成的气溶胶赋予香味成分的香味源等的基材,生成被赋予了香味成分的气溶胶。用户通过吸引由吸引装置生成的被赋予了香味成分的气溶胶,能够品尝香味。以下,也将用户吸引气溶胶的动作称为抽吸或抽吸动作。
迄今为止,使用加热用叶片等外部热源的方式的吸引装置是主流。但是,近年来,通过使用构成为线圈的电磁感应源对基座(susceptor)进行感应加热来生成气溶胶的感应加热式的吸引装置受到关注。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感应加热式的吸引装置中,通过控制向线圈供给的电力脉冲的时间间隔来控制基座的温度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20-5250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只不过是在时间方向上控制向线圈的供电。因此,用户的抽吸体验的质量存在提高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抽吸体验的质量的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了吸引装置,具备:交流电力产生部,产生交流电力;收容部,能够在内部空间收容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以及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多个电磁感应源,使用从所述交流电力产生部被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变化磁场;多个开关,切换是否向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供给交流电力;以及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开关的各个开关,以便对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
也可以是,开关在多个动作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下进行动作,多个所述动作状态包括:以规定的电压将所述交流电力向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接通状态、以及不将所述交流电力向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断开状态,在多个所述开关中的任意一个为所述接通状态的期间,所述控制部使剩余的全部所述开关成为所述断开状态。
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设置使多个所述开关全部成为断开状态的期间。
也可以是,多个所述动作状态包括向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的电压逐渐衰减的衰减状态,在多个所述开关中的任意一个为所述接通状态或所述衰减状态的期间,所述控制部使剩余的全部所述开关成为断开状态。
也可以是,多个所述动作状态包括向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的电压逐渐衰减的衰减状态,在多个所述开关中的任意一个为所述衰减状态的期间且向与处于所述衰减状态的所述开关对应的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的电压成为第二阈值以下的定时,所述控制部使其他所述开关成为所述接通状态。
也可以是,所述开关是场效应晶体管(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所述接通状态是对所述开关的栅极电极施加了电压的状态,所述断开状态是不对所述开关的栅极电极施加电压且在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不流过电流的状态,所述衰减状态是不对所述开关的栅极电极施加电压且在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流过电流的状态。
也可以是,所述收容部具有将所述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并收容从所述开口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基材,所述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分别在插入所述基材的方向上被配置于不同的位置。
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开关中的各个开关,以使在单位时间中在所述接通状态下进行动作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较高的高加热模式、在所述单位时间中在所述接通状态下进行动作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较低的低加热模式、或者在所述断开状态下进行动作的时间占所述单位时间的全部的非加热模式中的任意一个动作模式下进行动作。
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根据时间经过来切换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中的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
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将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从与距离所述开口最近地配置的所述电磁感应源对应的所述开关依次切换到与距离所述开口最远地配置的所述电磁感应源对应的所述开关。
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使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后的所述开关在所述低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
也可以是,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之后,被通过与在所述低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对应的所述电磁感应源被感应加热的所述基座的温度是所述气溶胶不冷凝的温度以上的温度。
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将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从第一开关切换为第二开关时,在从使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低加热模式下的动作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高加热模式下的动作开始。
也可以是,在所述规定时间内,通过与所述第一开关对应的第一电磁感应源被感应加热的所述基座的温度降低。
也可以是,所述规定时间被设定,以使在通过与所述第一开关对应的第一电磁感应源的感应加热产生气溶胶的期间,通过与所述第二开关对应的第二电磁感应源的感应加热产生气溶胶。
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将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从第一开关切换为第二开关之前,使所述第二开关在所述非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
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将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从第一开关切换为第二开关之前,使所述第二开关在所述低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提供了基材,被收容于吸引装置的收容部,所述吸引装置具备:交流电力产生部,产生交流电力;收容部,能够在内部空间收容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以及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多个电磁感应源,使用从所述交流电力产生部被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变化磁场;多个开关,切换是否向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供给交流电力;以及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开关的各个开关,以便对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所述基材具备:所述气溶胶源;以及所述基座,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观点,提供了控制方法,其是用于控制吸引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吸引装置具有:交流电力产生部,产生交流电力;收容部,能够在内部空间收容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以及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多个电磁感应源,使用从所述交流电力产生部被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变化磁场;以及多个开关,切换是否向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供给交流电力,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多个所述开关的各个开关,以便对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观点,提供了程序,用于使控制吸引装置的计算机执行,所述吸引装置具有:交流电力产生部,产生交流电力;收容部,能够在内部空间收容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以及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多个电磁感应源,使用从所述交流电力产生部被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变化磁场;以及多个开关,切换是否向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供给交流电力,所述程序执行控制多个所述开关的各个开关,以便对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吸引体验的质量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吸引装置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吸引装置100的感应加热相关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吸引装置100的感应加热相关的电路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64的动作模式的图。
图5是表示基于表1所示的加热简档被感应加热的基座161的实际温度的时间序列推移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升温区间中的开关164A及开关164B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中途降温区间中的开关164A和开关164B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二升温区间中的开关164A及开关164B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吸引装置10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升温区间中的开关164A及开关164B的动作的另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基于表2所示的加热简档被感应加热的基座161的实际温度的时间序列推移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一升温区间中的开关164A及开关164B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中途降温区间中的开关164A和开关164B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通过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
<1.吸引装置的结构例>
本结构例涉及的吸引装置通过感应加热(IH(Induction Heating))对包含气溶胶源的基材进行加热,从而生成气溶胶。以下,参照图1说明本结构例。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吸引装置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结构例的吸引装置100包括:电源部111、传感器部112、通知部113、存储部114、通信部115、控制部116、基座161、电磁感应源162及保持部140。在保持部140保持了棒型基材150的状态下,由用户进行吸引。以下,依次对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电源部111蓄积电力。并且,电源部111向吸引装置100的各构成要素供给电力。电源部111例如可以由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充电式电池构成。电源部111也可以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电缆等与外部电源连接而被充电。另外,电源部111也可以通过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在与送电侧的设备非连接的状态下被充电。此外,也可以仅将电源部111从吸引装置100卸下,也可以更换为新的电源部111。
传感器部112检测与吸引装置100相关的各种信息。然后,传感器部112将检测到的信息输出到控制部116。作为一例,传感器部112由电容传声器等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构成。而且,传感器部112在检测到伴随用户的吸引的数值的情况下,将表示进行了用户的吸引的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16。作为另一例,传感器部112由按钮或开关等接受来自用户的信息的输入的输入装置构成。特别是,传感器部112可以包括指示气溶胶的生成开始/停止的按钮。然后,传感器部112将用户输入的信息输出到控制部116。作为另一例,传感器部112由检测基座16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构成。该温度传感器例如基于电磁感应源162的电阻值来检测基座161的温度。传感器部112也可以基于基座161的温度来检测由保持部140保持的棒型基材150的温度。
通知部113将信息通知给用户。作为一例,通知部113由LED(Light EmittingDiode)等发光装置构成。在该情况下,在电源部111的状态为需要充电的情况、电源部111为充电中的情况、以及吸引装置100产生异常的情况等下,通知部113分别以不同的发光模式发光。这里的发光模式是包括颜色以及点亮/熄灭的定时等的概念。通知部113也可以与发光装置一起或者代替发光装置而由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装置以及振动的振动装置等构成。此外,通知部113也可以通知表示用户能够进行吸引的信息。在通过电磁感应而发热的棒型基材150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的情况下,通知表示用户能够进行吸引的信息。
存储部114存储用于吸引装置100的动作的各种信息。存储部114例如由闪存等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构成。存储于存储部114的信息的一例是控制部116对各种构成要素的控制内容等与吸引装置100的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相关的信息。存储于存储部114的信息的另一例是吸引次数、吸引时刻、吸引时间累计等与用户的吸引相关的信息。
通信部115是用于在吸引装置100与其他装置之间收发信息的通信接口。通信部115进行依据有线或无线的任意的通信标准的通信。作为这样的通信标准,例如能够采用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有线LAN、Wi-Fi(注册商标)或者Bluetooth(注册商标)等。作为一例,通信部115为了使智能手机显示与用户的吸引相关的信息,而将与用户的吸引相关的信息发送到智能手机。作为另一例,通信部115从服务器接收新的OS信息,以更新存储在存储部114中的OS信息。
控制部116作为运算处理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发挥功能,按照各种程序来控制吸引装置100内的全部动作。控制部116例如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以及微处理器等电子电路来实现。此外,控制部116也可以包括存储所使用的程序以及运算参数等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暂时存储适当变化的参数等的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吸引装置100基于控制部116的控制来执行各种处理。从电源部111向其他各构成要素的供电、电源部111的充电、传感器部112对信息的检测、通知部113对信息的通知、存储部114对信息的存储及读出、以及通信部115对信息的收发是由控制部116控制的处理的一例。向各构成要素输入信息、以及基于从各构成要素输出的信息的处理等由吸引装置100执行的其他处理也由控制部116控制。
保持部140具有内部空间141,在内部空间141中收纳棒型基材150的一部分,并且保持棒型基材150。保持部140具有将内部空间141与外部连通的开口142,保持从开口142插入到内部空间141的棒型基材150。例如,保持部140是以开口142及底部143为底面的筒状体,划定柱状的内部空间141。保持部140构成为在筒状体的高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内径比棒型基材150的外径小,并能够以从外周压迫插入到内部空间141的棒型基材150的方式保持棒型基材150。保持部140还具有划定通过棒型基材150的空气的流路的功能。空气向该流路内的入口即空气流入孔例如配置于底部143。另一方面,来自该流路的空气的出口即空气流出孔为开口142。
棒型基材150是棒型的部件。棒型基材150包括基材部151和吸口部152。
基材部151包含气溶胶源。气溶胶源通过被加热而雾化,生成气溶胶。气溶胶源例如可以是将烟丝或香烟原料成形为粒状、片状或粉末状的加工物等源自香烟的物质。另外,气溶胶源也可以包含由香烟以外的植物(例如薄荷及草药等)制成的源自非香烟的物质。作为一例,气溶胶源也可以包含薄荷醇等香料成分。在吸引装置100是医疗用吸入器的情况下,气溶胶源也可以包含用于患者吸入的药剂。另外,气溶胶源不限于固体,例如也可以是甘油和丙二醇等多元醇以及水等液体。在棒型基材150保持于保持部140的状态下,基材部151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保持部140的内部空间141。
吸口部152是在吸引时被用户叼着的部件。吸口部152的至少一部分在棒型基材150保持于保持部140的状态下从开口142突出。并且,当用户叼着从开口142突出的吸口部152进行吸引时,空气从未图示的空气流入孔流入保持部140的内部。流入的空气通过保持部140的内部空间141、即通过基材部151,与从基材部151产生的气溶胶一起到达用户的口内。
进而,棒型基材150包括基座161。基座161通过电磁感应而发热。基座161由金属等导电性的原材料构成。作为一例,基座161构成为板状。并且,基座161以基座161的长度方向与棒型基材150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
在此,基座161与气溶胶源热接近地被配置。基座161与气溶胶源热接近是指在基座161所产生的热向气溶胶源传递的位置配置基座161。例如,基座161与气溶胶源一起被包含于基材部151,周围被气溶胶源包围。通过该结构,能够将从基座161产生的热高效地使用于气溶胶源的加热。
另外,也可以不能从棒型基材150的外部接触基座161。例如,基座161也可以分布在棒型基材150的中心部分,而不分布在外周附近。
电磁感应源162通过电磁感应使基座161发热。电磁感应源162例如由线圈状的导线构成,以卷绕于保持部140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当从电源部111供给交流电流时,电磁感应源162产生磁场。电磁感应源162配置于保持部140的内部空间141与所产生的磁场重叠的位置。因此,若在保持部140保持棒型基材150的状态下产生磁场,则在基座161中产生涡电流,产生焦耳热。并且,通过该焦耳热,棒型基材150中包含的气溶胶源被加热而雾化,生成气溶胶。作为一例,也可以在由传感器部112检测到进行了规定的用户输入的情况下,进行供电,生成气溶胶。在被基座161和电磁感应源162感应加热后的棒型基材150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的情况下,能够由用户进行吸引。此后,当传感器部112检测到规定用户输入时,可以停止供电。作为另一例,也可以在由传感器部112检测到用户进行了吸引的期间,进行供电,生成气溶胶。
此外,在图1中,示出基座161包含于棒型基材150的基材部151的例子,但本结构例不限定于该例。例如,保持部140也可以承担基座161的功能。在该情况下,通过电磁感应源162产生的磁场,在保持部140中产生涡电流,产生焦耳热。并且,通过该焦耳热,棒型基材150中包含的气溶胶源被加热而雾化,生成气溶胶。
另外,在通过将吸引装置100与棒型基材150组合而能够生成气溶胶这一点上,也可以将吸引装置100与棒型基材150的组合理解为一个系统。
<2.感应加热>
以下对感应加热进行详细说明。
感应加热是通过使变化磁场穿透具有导电性的物体来加热该物体的过程。感应加热涉及产生变化磁场的磁场发生器和通过暴露于变化磁场而被加热的具有导电性的被加热物。变化磁场的一例是交变磁场。图1所示的电磁感应源162是磁场发生器的一例。图1所示的基座161是被加热物的一例。
在磁场产生器和被加热物配置于从磁场产生器产生的变化磁场穿透被加热物那样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若从磁场产生器产生变化磁场,则在被加热物感应出涡电流。通过在被加热物中流过涡电流,从而产生与被加热物的电阻对应的焦耳热,被加热物被加热。这样的加热也被称为焦耳加热、欧姆加热或电阻加热。
被加热物也可以具有磁性。在该情况下,被加热物通过磁滞加热而被进一步加热。磁滞加热是通过使变化磁场穿透具有磁性的物体来加热该物体的过程。当磁场穿透磁性体时,磁性体中包含的磁偶极子沿着磁场排列。因此,当变化磁场穿透磁性体时,磁偶极子的方向根据施加的变化磁场而改变。通过这样的磁偶极子的再取向,在磁性体中产生热,被加热物被加热。
磁滞加热典型地在居里点以下的温度下发生,在超过居里点的温度下不发生。居里点是指磁性体失去其磁特性的温度。例如,若在居里点以下的温度下具有强磁性的被加热物的温度超过居里点,则被加热物的磁性产生从强磁性向顺磁性的可逆的相变。若被加热物的温度超过居里点,则不再发生磁滞加热,因此升温速度钝化。
优选被加热物由导电性的材料构成。进而,优选被加热物由具有强磁性的材料构成。这是因为,在后者的情况下,通过电阻加热和磁滞加热的组合,能够提高加热效率。例如,被加热物由选自包括铝、铁、镍、钴、导电性碳、铜以及不锈钢等的原材料组中的一种以上的原材料构成。
在电阻加热和磁滞加热这两者中,热不是通过来自外部热源的热传导而产生,而是在被加热物的内部产生。因此,能够实现被加热物的急速的温度上升以及均匀的热分布。这可以通过适当地设计被加热物的材料和形状、以及变化磁场的大小和方向来实现。即,通过适当地设计棒型基材150所包含的基座161的分布,能够实现棒型基材150的急速的温度上升以及均匀的热分布。因此,能够缩短预备加热所花费的时间,而且还能够提高用户品尝的香味的质量。
感应加热对棒型基材150所包含的基座161进行直接加热,因此与利用外部热源从外周等对棒型基材150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高效地对基材进行加热。另外,在利用外部热源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外部热源必然比棒型基材150高温。另一方面,在进行感应加热的情况下,电磁感应源162不会比棒型基材150高温。因此,与使用外部热源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吸引装置100的温度维持得较低,因此在用户的安全方面成为较大的优点。
电磁感应源162使用从电源部111供给的电力来产生变化磁场。作为一例,电源部111可以是直流(DC(Direct Current))电源。在该情况下,电源部111经由DC/AC(AlternateCurrent:交流电)逆变器向电磁感应源162供给交流电力。在该情况下,电磁感应源162能够产生交变磁场。
电磁感应源162被配置于从电磁感应源162产生的变化磁场穿透与由保持部140保持的棒型基材150所含有的气溶胶源热接近地配置的基座161的位置。而且,基座161在变化磁场穿透的情况下发热。图1所示的电磁感应源162是螺线管型的线圈。并且,该螺线管型的线圈以导线卷绕于保持部140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在对螺线管型的线圈施加了电流的情况下,在由线圈包围的中央的空间、即保持部140的内部空间141产生磁场。如图1所示,在棒型基材150被保持部140保持的状态下,基座161被线圈包围。因此,从电磁感应源162产生的变化磁场穿透基座161,对基座161进行感应加热。
<3.技术特征>
(1)详细的内部结构
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与感应加热相关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吸引装置100的感应加热相关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2所示,吸引装置100具备包括电磁感应源162(162A以及162B)、逆变器电路163以及开关164(164A以及164B)的驱动电路169。驱动电路169是用于产生变化磁场的电路。驱动电路169还可以具备匹配电路等其他电路。驱动电路169通过从电源部111供给的电力进行动作。
电源部111是直流(DC(Direct Current))电源。电源部111供给直流电力。
逆变器电路163是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的DC/AC(Alternate Current)逆变器。作为一例,逆变器电路163构成为具有一个以上的开关元件的半桥逆变器或全桥逆变器。作为开关元件,可举出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Transistor)及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等。电源部111和逆变器电路163是产生交流电力的交流电力产生部的一例。
保持部140是能够将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即棒型基材150以及与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161收容于内部空间的收容部的一例。如图2所示,棒型基材150可以具有多个基座161(161A和161B)。基座161A和基座161B分别例如构成为板状,在棒型基材150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
另外,将保持部140和内部空间141中的靠近底部143的一侧称为上游,将靠近开口142的一侧称为下游。这是因为在进行抽吸时,产生从上游朝向下游的空气流。
如图2所示,吸引装置100具有多个电磁感应源162(162A和162B)。多个电磁感应源162分别使用从逆变器电路163供给的交流电力在内部空间141产生变化磁场。在此,多个电磁感应源162分别在插入棒型基材150的方向上被配置于不同的位置。插入棒型基材150的方向是从开口142朝向底部143的方向,典型的是内部空间141的长度方向。多个电磁感应源162分别配置于在将棒型基材150保持(即,收纳)于保持部140的状态下与多个基座161分别对应的位置。具体而言,在保持部140保持棒型基材150的状态下,基座161A被电磁感应源162A包围,基座161B被电磁感应源162B包围。因此,电磁感应源162A能够对基座161A进行感应加热,电磁感应源162B能够对基座161B进行感应加热。
如图2所示,吸引装置100具有对是否向多个电磁感应源162分别供给交流电力进行切换的多个开关164(164A以及164B)。开关164A配置在逆变器电路163与电磁感应源162A之间。并且,开关164A将电磁感应源162A与逆变器电路163电连接或切断。另外,开关164B被配置在逆变器电路163与电磁感应源162B之间。并且,开关164B将电磁感应源162B与逆变器电路163电连接或切断。由此,吸引装置100能够选择性地对基座161A或基座161B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进行感应加热。
控制部116控制电磁感应源162的感应加热。具体而言,控制部116控制向电磁感应源162的供电。例如,控制部116基于从电源部111向驱动电路169供给的直流电力的信息来推定基座161的温度。然后,控制部116基于推定出的基座161的温度来控制向电磁感应源162的供电。例如,控制部116控制向电磁感应源162的供电,以使基座161的温度按照后述的加热简档而推移。
控制对象的一例是从电源部111向驱动电路169供给的直流电力的电压。控制对象的另一例是逆变器电路163中的开关周期。控制对象的另一例是多个开关164各自的动作。
参照图3简单说明推定基座161的温度的方法。
图3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吸引装置100的感应加热相关的电路的等效电路的图。图3所示的表观电阻值RA是根据从电源部111向驱动电路169供给的直流电力的电流值IDC及电压值VDC计算的、包含驱动电路169的闭合电路的电阻值。如图3所示,表观电阻值RA相当于由驱动电路169的电阻值RC和基座161的电阻值RS形成的串联连接。表观电阻值RA与基座161的温度之间存在极其单调的关系。例如,在基座161的温度可能因吸引装置100的感应加热而变化的范围(例如,0℃~400℃等)内,表观电阻值RA与基座161的温度之间实质上可能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控制部116能够基于电流值IDC及电压值VDC计算表观电阻值RA,基于表观电阻值RA推定基座161的温度。
(2)开关164的控制
控制部116控制多个开关164,对多个电磁感应源162中的至少任意一个选择性地供给交流电力。由此,能够选择性地对多个基座161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进行感应加热。
开关164可以是场效应晶体管(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是具有栅极电极、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的晶体管。通过控制向栅极电极施加的电压,能够控制在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典型地,在对栅极电极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在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流过电流。另一方面,在不对栅极电极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在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不流过电流。
开关164以多个动作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进行动作。多个动作状态包括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接通状态是以规定的电压向电磁感应源162供给交流电力的动作状态。具体而言,接通状态是对开关164的栅极电极施加了电压的状态。断开状态是不向电磁感应源162供给交流电力的动作状态。具体而言,断开状态是未对开关164的栅极电极施加电压、且在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未流过电流的状态。
在此,在开始了向栅极电极的电压施加时瞬间进行从断开状态向接通状态的切换。另一方面,在从接通状态向断开状态的切换中,从停止向栅极电极的电压施加起花费相当的时间。这是因为电荷从栅极电极释放需要时间。
即,开关164的动作状态包括向电磁感应源162供给的交流电力的电压逐渐衰减的衰减状态。衰减状态是未对开关164的栅极电极施加电压且在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流过电流的状态。换言之,衰减状态是从停止向栅极电极施加电压起到电荷从栅极电极完全释放为止的期间的状态。
控制部116对多个开关164分别进行控制,以使得在高加热模式下、低加热模式或非加热模式中的任意一个动作模式进行动作。高加热模式是控制与对基座161进行感应加热的电磁感应源162对应的开关164的动作状态以使基座161成为高温的动作模式。低加热模式是控制与对基座161进行感应加热的电磁感应源162对应的开关164的动作状态以使基座161成为低温的动作模式。非加热是控制与对基座161进行感应加热的电磁感应源162对应的开关164的动作状态以使得基座161不被加热的动作模式。根据该结构,通过控制开关164的动作模式,能够控制基座161的温度。参照图4对这些动作模式进行说明。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64的动作模式的图。图表10A示出施加到与在高加热模式下操作的开关164对应(即,连接)的电磁感应源162的电压的时间序列推移。图表10B示出施加到与在低加热模式下操作的开关164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的电压的时间序列推移。图表10C示出施加到与非加热模式下操作的开关164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的电压的时间序列推移。这些图表的横轴是时间。这些图表的纵轴是施加于电磁感应源162的交流电力的电压的有效值。
TON是开关164在接通状态下动作的时间。在接通状态下,对电磁感应源162施加规定的电压v。TOFF是开关164在断开状态下动作的时间。TDECAY是开关164在衰减状态下操作的时间。开关164以单位时间TC为周期,反复向图表10A~10C所示的电磁感应源162施加电压。
如图表10A所示,高加热模式是单位时间TC中在接通状态下动作的时间TON所占的比例较高的动作模式。详细而言,在高加热模式下单位时间TC中时间TON所占的比例高于在低加热模式下单位时间TC中时间TON所占的比例。另外,单位时间TC中时间TON所占的比例也可以比时间TOFF所占的比例高。
如图表10B所示,低加热模式是单位时间TC中在接通状态下动作的时间TON所占的比例较低的动作模式。详细而言,在低加热模式下单位时间TC中时间TON所占的比例低于在高加热模式下单位时间TC中时间TON所占的比例。另外,单位时间TC中时间TON所占的比例也可以比时间TOFF所占的比例低。
如图表10C所示,非加热模式是使单位时间TC全部以断开状态动作的时间TOFF所占的动作模式。
此外,参照时间TON的开始期的波形,在从断开状态向接通状态切换时,施加于电磁感应源162的电压大致垂直地上升。另一方面,参照时间TDECAY的波形,在从接通状态向断开状态切换时,施加于电磁感应源162的电压数值随时间不断减小。
(3)与加热简档对应的开关164的控制
吸引装置100基于加热简档来控制向电磁感应源162的供电。加热简档是规定了基座161的温度的目标值即目标温度的时间序列推移的信息。吸引装置100控制向电磁感应源162的供电,以使基座161的实际的温度(以下,也称为实际温度)与在加热简档中规定的目标温度的时间序列推移同样地推移。由此,按照由加热简档计划的那样生成气溶胶。典型地,加热简档被设计成在用户吸引了从棒型基材150生成的气溶胶时用户品尝的香味最佳。因此,通过基于加热简档来控制电磁感应源162的动作,能够使得用户品尝的香味最佳。
加热简档包含一个以上的从开始加热起的经过时间与在该经过时间内应达到的目标温度的组合。然后,控制部116基于与从开始当前的加热起的经过时间对应的加热简档中的目标温度与当前的实际温度的偏离,控制基座161的温度。基座161的温度控制例如能够通过公知的反馈控制来实现。在反馈控制中,控制部116基于实际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分等来控制向电磁感应源162供给的电力即可。反馈控制例如可以是PID控制(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 Controller)。或者,控制部116也可以进行单纯的ON-OFF控制。例如,控制部116也可以在实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之前执行向电磁感应源162的供电,在实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况下中断向电磁感应源162的供电。
以下,也将从使用棒型基材150生成气溶胶的处理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区间、更详细而言电磁感应源162基于加热简档而动作的时间区间称为加热活动期间。加热活动期间的开始期是开始基于加热简档的加热的定时。加热活动期间的末期是不能生成足够量的气溶胶的定时。加热活动期间包括前半部分的预加热期间和后半部分的可抽吸期间。可抽吸期间是假设产生足够量的气溶胶的期间。预加热期间是从开始加热到开始可抽吸期间的期间。在预加热期间进行的加热也被称为预加热。
吸引装置100具有多个电磁感应源162。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简档是规定了多个基座161各自的温度的目标值即目标温度的时间序列推移的信息。将加热简档的一例示于下述的表1。
[表1]
表1.加热简档的一例
图5是表示基于表1所示的加热简档被感应加热的基座161的实际温度的时间序列推移的一例的图表。本图表的横轴是时间(秒)。本图表的纵轴是基座161的温度。线21A表示基座161A的实际温度的时间序列推移。线21B表示基座161B的实际温度的时间序列推移。如图5所示,基座161A和161B的实际温度与在加热简档中规定的目标温度的时间序列推移同样地推移。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从加热开始到t1秒后的期间是预加热期间。此外,从加热开始后t1秒到t6秒的期间是可抽吸期间。
如表1及图5所示,基座161A的温度在第一升温区间上升至tmp1℃并维持,在中途降温区间降低至tmp2℃,在第二升温区间维持为tmp2℃。另一方面,基座161B的温度在第一升温区间及中途降温区间维持为初始温度,在第二升温区间上升至tmp1℃并维持。在加热结束区间,停止向电磁感应源162A和电磁感应源162B供电,各自的温度降低。初始温度是指假定为加热开始前的基座161的温度的温度。
每个区间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在该区间中进行的抽吸的次数而缩短。这是因为,抽吸次数越多,气溶胶源被消耗的速度越快。例如,当在该区间中进行的抽吸次数达到预定值时,每个区间可以结束,并且可以开始下一个区间。
(4)与加热简档对应的开关164的控制
吸引装置100基于加热简档来控制多个开关164的各个开关。参照图6~图8对基于表1所示的加热简档的开关164A以及开关164B的控制进行说明。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升温区间中的开关164A及开关164B的动作的一例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中途降温区间中的开关164A和开关164B的动作的一例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第二升温区间中的开关164A及开关164B的动作的一例的图。在这些图中,图表30A表示对与开关164A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A施加的电压的时间序列推移。图表30B表示对与开关164B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B施加的电压的时间序列推移。这些图表的横轴是时间。这些图表的纵轴是施加于电磁感应源162的交流电力的电压的有效值。
如图6所示,在第一升温区间中,开关164A在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由此,基座161A的温度上升至温度tmp1并被维持。另一方面,在第一升温区间中,开关164B在非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由此,基座161B的温度维持在初始温度。
如图7所示,在中途降温区间中,开关164A在低加热模式下动作。由此,基座161A的温度下降至温度tmp2。另一方面,在中途降温区间中,开关164B在非加热模式下动作。由此,基座161B的温度维持在初始温度。
如图8所示,在第二升温区间中,开关164A在低加热模式下动作。由此,基座161A的温度维持在温度tmp2。另一方面,在第二升温区间中,开关164B在高加热模式下动作。由此,基座161B的温度上升至温度tmp1并被维持。
这里,控制部116控制多个开关164中的各个开关,使得施加到多个电磁感应源162中的各个的电压的合计值在第一阈值以下。第一阈值被设定为在对多个电磁感应源162中的各个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超过该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有可能对电源部111、逆变器电路163以及控制部116等各构成要素施加过度的负载的值。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对吸引装置100施加过度的负载。由此,防止吸引装置100的故障于未然,提高用户的抽吸体验的质量。
以下,说明用于使对多个电磁感应源162中的各个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为第一阈值以下的具体的处理。
如图6~图8所示,在多个开关164中的任意一个为接通状态的期间,控制部116使剩余的全部开关164为断开状态。详细而言,在开关164A为接通状态的期间,控制部116使开关164B为断开状态。另一方面,在开关164B为接通状态的期间,控制部116使开关164A为断开状态。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对吸引装置100施加过度的负载。
并且,如图6~图8所示,在多个开关164中的任意一个为接通状态或者衰减状态的期间,控制部116使剩余的全部开关164为断开状态。详细而言,在开关164A为接通状态或衰减状态的期间,控制部116使开关164B为断开状态。另一方面,在开关164B为接通状态或衰减状态的期间,控制部116使开关164A为断开状态。根据该结构,能够考虑衰减状态下的电压,更可靠地防止对吸引装置100施加过度的负载。
如图8所示,控制部116也可以设置使多个开关164全部为断开状态的期间即保护期间GI。保护期间GI作为在多个开关164各自的控制中产生了误差或延迟的情况下的故障安全发挥功能。即,即使在多个开关164各自的控制中产生了误差或延迟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保护期间GI中使多个164全部为断开状态。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防止对吸引装置100施加过度的负载。
如图6~图8所示,控制部116根据时间经过来切换多个电磁感应源162中的在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开关164。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时间经过来切换棒型基材150中要加热的部分。因此,棒型基材150的整体不会一下子成为高温,因此能够延长棒型基材150的寿命。在此,棒型基材150的寿命是指直至棒型基材150中含有的气溶胶源枯竭为止的时间长度。另外,在基材部151中的接近基座161A的部分和接近基座161B的部分所含有的气溶胶源及香味源的种类或量也可以不同。在该情况下,用户能够根据时间经过而品尝不同的香味。
具体而言,控制部116从与距离开口142最近地配置的电磁感应源162A对应的开关164A到与距离开口142最远地配置的电磁感应源162B对应的开关164B依次切换在高加热模式下动作的开关164。即,控制部116首先使开关164A在高加热模式下动作,接着使开关164B在高加热模式下动作。因此,如图5所示,基座161A首先成为高温,之后基座161B成为高温。根据该结构,从基材部151的下游侧到上游侧的部分,气溶胶源依次被加热,产生气溶胶。假设基材部151的上游侧的部分比下游侧的部分先被加热,则在上游侧产生的气溶胶有可能在通过下游侧的部分时被冷却而冷凝。在该情况下,尚未被加热的基材部151的下游侧的部分变湿,在对基材部151的下游侧的部分进行加热时用户品尝的香味可能劣化。关于这一点,根据该结构,产生的气溶胶不会通过基材部151中的未加热的部分。因此,防止基材部151中的未加热的部分变湿,所以能够防止用户品尝的香味的劣化。
如图6以及图7所示,控制部116在将在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开关从第一开关(即,开关164A)切换为(即,开关164B)之前,使开关164B在非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上游侧的气溶胶源维持未加热的状态。因此,能够延长棒型基材150的寿命。
如图7和图8所示,控制部116使在高加热模式下动作后的开关164A在低加热模式下动作。假设使开关164A在非加热模式下动作,则电磁感应源162A的感应加热消失,基材部151的下游侧的部分被过度冷却。在该情况下,通过电磁感应源162B的感应加热而在上游侧生成的气溶胶有可能在通过基材部151的下游侧的部分时被冷却而冷凝。在该情况下,基材部151的下游侧的部分变湿,用户品尝的香味可能劣化。关于这一点,根据该结构,能够微量地继续向电磁感应源162A的供电,防止从基材部151的上游侧流入下游侧的气溶胶的冷凝。由此,能够防止用户品尝的香味的劣化。
在高加热模式下动作后,被与在低加热模式下动作的开关164A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A感应加热的基座161A的温度tmp2优选为气溶胶不冷凝的温度以上的温度。根据该结构,能够微量地继续向电磁感应源162A的供电,将下游侧加热(即,保温)到从基材部151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入的气溶胶不冷凝的程度。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用户品尝的香味的劣化。
控制部116在将在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开关164从开关164A切换为开关164B时,在从使开关164A的低加热模式下的动作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开关164B的高加热模式下的动作开始。该规定时间对应于作为中途降温区间的长度的、从时间t2到时间t3的时间长度。通过设置开关164A单体在低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期间,能够可靠地隔离开关164A在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区间(即,第一升温区间)和开关164B在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区间(即,第二升温区间)。因此,即使在多个开关164各自的控制中产生了误差或延迟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开关164A和开关164B双方在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情况。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对吸引装置100施加过度的负载。
如图5所示,在上述规定时间内,通过与开关164A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A感应加热的基座161A的温度降低。由此,在基座161A的温度充分降低后,第二升温区间开始,基座161B的温度达到高温。因此,能够防止基座161A和基座161B双方成为高温而生成过多的气溶胶。由此,能够将用户品尝的香味的质量维持为恒定。
在此,设定上述规定时间,使得在通过与开关164A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A的感应加热而产生气溶胶的期间,通过与开关164B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B的感应加热而产生气溶胶。即,在下游侧的气溶胶源未达到寿命的定时,开始第二升温区间。认为从开关164B开始高加热模式下的动作到基座161B充分升温而生成气溶胶为止存在时滞。关于这一点,根据该结构,在该时滞中,能够从下游侧的气溶胶源生成气溶胶。因此,用户即使在该时滞中进行了抽吸,也能够吸引合适的气溶胶。
(5)处理的流程
图9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吸引装置10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首先,控制部116判定是否检测到吸引请求(步骤S102)。吸引请求是指请求生成气溶胶的用户操作。吸引请求的一例是对设置于吸引装置100的开关等进行操作等对吸引装置100的操作。吸引请求的另一例是向吸引装置100插入棒型基材150。
此外,向吸引装置100插入棒型基材150也可以通过设置于开口142附近的静电电容型的接近传感器来检测。静电电容型的接近传感器是产生电场,根据对象物进入电场时的静电电容或介电常数的变化来检测对象物的传感器。设置在开口142附近的接近传感器检测内部空间141中的开口142附近的部分空间的静电电容或介电常数等。随着棒型基材150被插入/拔出,棒型基材150的各种部分(包含基座161的部分和不包含基座161的部分)通过该部分空间。伴随于此,该部分空间的静电电容及介电常数发生变化。因此,控制部116能够根据该部分空间的静电电容或介电常数的时间序列变化来判定在保持部140中是否保持有棒型基材150。
在判定为未检测到吸引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02:否),控制部116待机至检测到吸引请求为止。
在判定为检测到吸引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控制部116使开关164A在高加热模式下动作,使开关164B在非加热模式下动作(步骤S104)。由此,第一升温区间开始。
接着,控制部116判定是否满足第一升温区间的结束条件(步骤S106)。第一升温区间的结束条件的一例为从加热开始起的经过时间达到时间t2。第一升温区间的结束条件的另一例为第一升温区间中的吸引次数达到规定次数。
在判定为不满足第一升温区间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控制部116待机至满足第一升温区间的结束条件为止。
在判定为满足第一升温区间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控制部116使开关164A在低加热模式下动作,使开关164B在非加热模式下动作(步骤S108)。由此,中途降温区间开始。
接着,控制部116判定是否满足中途降温区间的结束条件(步骤S110)。中途降温区间的结束条件的一例是从加热开始起的经过时间达到了时间t3。中途降温区间的结束条件的另一例是中途降温区间中的吸引次数达到规定次数。
在判定为不满足中途降温区间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10:否),控制部116待机至满足中途降温区间的结束条件为止。
在判定为满足中途降温区间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10:是),控制部116使开关164A在低加热模式下动作,使开关164B在高加热模式下动作(步骤S112)。由此,第二升温区间开始。
接着,控制部116判定是否满足第二升温区间的结束条件(步骤S114)。第二升温区间的结束条件的一例为从加热开始起的经过时间达到时间t5。第二升温区间的结束条件的另一例为第二升温区间中的吸引次数达到规定次数。
在判定为不满足第二升温区间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14:否),控制部116待机至满足第二升温区间的结束条件为止。
在判定为满足第二升温区间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14:是),控制部116使开关164A在非加热模式下动作,使开关164B在非加热模式下动作(步骤S116)。由此,加热结束区间开始。
<4.变形例>
<4.1.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切换设为接通状态的开关164时设置保护期间GI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在切换设为接通状态的开关164时不设置保护期间GI。但是,控制部116在多个164中的任意一个为衰减状态的期间、且向与处于衰减状态的开关164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供给的交流电力的电压为第二阈值以下的定时,使其他开关164成为接通状态。第二阈值被设定为使得施加到与在接通状态下动作的开关164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的规定电压与第二阈值之和在第一阈值以下。根据该结构,在从至此为止以接通状态进行动作的开关164向电磁感应源162供给的电压衰减了某种程度之后,其他开关164开始接通状态下的动作。因此,能够使对多个电磁感应源162分别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为第一阈值以下。此外,由于没有设置任何基座161都不被感应加热的保护期间,所以能够提高加热效率。
参照图10说明本变形例中的控制内容的一例。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升温区间中的开关164A及开关164B的动作的另一例的图。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基于表1所示的加热简档的开关164A及开关164B的控制,在第二升温区间中,代替图8所示的控制而进行图10所示的控制。图表30A表示施加于与开关164A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A的电压的时间序列推移。曲线30B表示施加于与开关164B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B的电压的时间序列推移。这些图表的横轴是时间。这些图表的纵轴是施加于电磁感应源162的交流电力的电压的有效值。
如图10所示,在第二升温区间中,开关164A在低加热模式下动作。由此,基座161A的温度维持在温度tmp2。另一方面,在第二升温区间中,开关164B在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由此,基座161B的温度上升至温度tmp1并被维持。
但是,如图10所示,开关164A在向与开关164B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B供给的电压成为第二阈值th以下的定时切换为接通状态。同样地,开关164B在向与开关164A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A供给的电压成为第二阈值th以下的定时切换为接通状态。第二阈值th被设定为电压v与第二阈值th之和为第一阈值以下。即,在切换的定时,对电磁感应源162A以及电磁感应源162B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
<4.2.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将在高加热模式下动作的开关164从开关164A切换为开关164B之前,使开关164B在非加热模式下动作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控制部116也可以在将在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开关164从开关164A切换为开关164B之前,使开关164B在低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根据该结构,在开关164B开始高加热模式下的动作之前,能够使基座161B成为低温且被某种程度加热的状态。因此,在开关164B开始高加热模式下的动作后,能够使基座161B达到能够生成气溶胶的温度为止的时间提前。
将本变形例中的加热简档的一例示于下述的表2。
[表2]
表2.加热简档的一例
图11是表示基于表2所示的加热简档被感应加热的基座161的实际温度的时间序列推移的一例的图表。本图表的横轴是时间(秒)。本图表的纵轴是基座161的温度。线21A表示基座161A的实际温度的时间序列推移。线21B表示基座161B的实际温度的时间序列推移。如图11所示,基座161A和161B的实际温度与在加热简档中规定的目标温度的时间序列推移同样地推移。
如表2及图11所示,基座161B的温度在第一升温区间上升至温度tmp2℃,维持温度tmp2℃直至第二升温区间开始。另外,在第二升温区间中,基座161B的温度在从加热开始起t7秒后达到温度tmp1。t7小于t4。这样,在第二升温区间中,能够使基座161B的温度达到温度tmp1的时间与表1及图5所示的例子相比提前。其余方面与表1及图5所示的例子相同。
参照图12、图13,进而再次参照图8对本变形例中的控制内容的一例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开关164及开关164B在第一升温区间进行图12所示的动作,在中途降温区间进行图13所示的动作,在第二升温区间进行图8所示的动作。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一升温区间中的开关164A及开关164B的动作的一例的图。图13是用于说明中途降温区间中的开关164A和开关164B的动作的一例的图。在这些图中,图表30A表示对与开关164A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A施加的电压的时间序列推移。图表30B表示施加于与开关164B对应的电磁感应源162B的电压的时间序列推移。这些图表的横轴是时间。这些图表的纵轴是施加于电磁感应源162的交流电力的电压的有效值。
如图12所示,在第一升温区间中,开关164A在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由此,基座161A的温度上升至温度tmp1并被维持。另一方面,在第一升温区间中,开关164B在低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由此,基座161B的温度上升至温度tmp2并被维持。
如图13所示,在中途降温区间中,开关164A在低加热模式下动作。由此,基座161A的温度下降至温度tmp2。另一方面,在中途降温区间中,开关164B在低加热模式下动作。由此,基座161B的温度维持在温度tmp2
<5.补充>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只要是具有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通常的知识的人,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或者修正例是显而易见的,关于这些,当然也被理解为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逆变器电路163与电磁感应源162之间配置开关164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吸引装置100也可以具有向电磁感应源162A供给交流电力的逆变器电路163A、以及向电磁感应源162B供给交流电力的逆变器电路163B。在该情况下,开关164A配置在电源部111与逆变器电路163A之间。另一方面,开关164B配置在电源部111与逆变器电路163B之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吸引装置100具有两个电磁感应源16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吸引装置100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电磁感应源162。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棒型基材150所含有的基座161的数量与吸引装置100所具有的电磁感应源162的数量一致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棒型基材150所含有的基座161的数量与吸引装置100所具有的电磁感应源162的数量也可以不同。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座161构成为板状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基座161可以构成为棒型,也可以构成为金属片并广泛地分布于基材部151。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棒型基材150中含有基座161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即,基座161能够配置于基座161与气溶胶源热接近的任意的位置。作为一例,基座161也可以构成为叶片状并以从保持部140的底部143向内部空间141突出的方式配置。而且,在将棒型基材150插入到保持部140时,也可以从棒型基材150的插入方向的端部向基材部151以刺入的方式插入板状的基座161。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由各装置进行的一系列处理也可以使用软件、硬件以及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中的任意一个来实现。构成软件的程序例如预先保存于在各装置的内部或外部设置的记录介质(非暂时性的介质:non-transitory media)。并且,各程序例如在由控制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装置的计算机执行时被读入RAM,由CPU等处理器执行。上述记录介质例如是磁盘、光盘、光磁盘、闪存等。另外,上述的计算机程序也可以不使用记录介质,例如经由网络分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流程图以及时序图说明的处理也可以不必按照图示的顺序执行。一些处理步骤可以并行执行。另外,可以采用追加的处理步骤,也可以省略一部分处理步骤。
另外,以下那样的结构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
一种吸引装置,具备:
交流电力产生部,产生交流电力;
收容部,能够在内部空间收容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以及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
多个电磁感应源,使用从所述交流电力产生部被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变化磁场;
多个开关,切换是否向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供给交流电力;以及
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开关的各个开关,以便对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
(2)
根据所述(1)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开关在多个动作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下进行动作,
多个所述动作状态包括:以规定的电压将所述交流电力向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接通状态、以及不将所述交流电力向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断开状态,
在多个所述开关中的任意一个为所述接通状态的期间,所述控制部使剩余的全部所述开关成为所述断开状态。
(3)
根据所述(2)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设置使多个所述开关全部成为断开状态的期间。
(4)
根据所述(2)或(3)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动作状态包括向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的电压逐渐衰减的衰减状态,
在多个所述开关中的任意一个为所述接通状态或所述衰减状态的期间,所述控制部使剩余的全部所述开关成为断开状态。
(5)
根据所述(2)或(3)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动作状态包括向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的电压逐渐衰减的衰减状态,
在多个所述开关中的任意一个为所述衰减状态的期间且向与处于所述衰减状态的所述开关对应的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的电压成为第二阈值以下的定时,所述控制部使其他所述开关成为所述接通状态。
(6)
根据所述(4)或(5)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开关是场效应晶体管(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
所述接通状态是对所述开关的栅极电极施加了电压的状态,
所述断开状态是不对所述开关的栅极电极施加电压且在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不流过电流的状态,
所述衰减状态是不对所述开关的栅极电极施加电压且在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流过电流的状态。
(7)
根据所述(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收容部具有将所述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并收容从所述开口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基材,
所述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分别在插入所述基材的方向上被配置于不同的位置。
(8)
根据所述(7)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开关中的各个开关,以使在单位时间中在所述接通状态下进行动作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较高的高加热模式、在所述单位时间中在所述接通状态下进行动作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较低的低加热模式、或者在所述断开状态下进行动作的时间占所述单位时间的全部的非加热模式中的任意一个动作模式下进行动作。
(9)
根据所述(8)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时间经过来切换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中的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
(10)
根据所述(9)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将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从与距离所述开口最近地配置的所述电磁感应源对应的所述开关依次切换到与距离所述开口最远地配置的所述电磁感应源对应的所述开关。
(11)
根据所述(10)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使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后的所述开关在所述低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
(12)
根据所述(11)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之后,被通过与在所述低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对应的所述电磁感应源被感应加热的所述基座的温度是所述气溶胶不冷凝的温度以上的温度。
(13)
根据所述(11)或(12)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将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从第一开关切换为第二开关时,在从使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低加热模式下的动作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高加热模式下的动作开始。
(14)
根据所述(13)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在所述规定时间内,通过与所述第一开关对应的第一电磁感应源被感应加热的所述基座的温度降低。
(15)
根据(13)或(14)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规定时间被设定,以使在通过与所述第一开关对应的第一电磁感应源的感应加热产生气溶胶的期间,通过与所述第二开关对应的第二电磁感应源的感应加热产生气溶胶。
(16)
根据所述(10)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将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从第一开关切换为第二开关之前,使所述第二开关在所述非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
(17)
根据所述(10)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将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从第一开关切换为第二开关之前,使所述第二开关在所述低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
(18)
一种基材,被收容于吸引装置的收容部,
所述吸引装置具备:
交流电力产生部,产生交流电力;
收容部,能够在内部空间收容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以及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
多个电磁感应源,使用从所述交流电力产生部被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变化磁场;
多个开关,切换是否向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供给交流电力;以及
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开关的各个开关,以便对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
所述基材具备:
所述气溶胶源;以及
所述基座,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
(19)
一种控制方法,其是用于控制吸引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吸引装置具有:交流电力产生部,产生交流电力;收容部,能够在内部空间收容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以及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多个电磁感应源,使用从所述交流电力产生部被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变化磁场;以及多个开关,切换是否向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供给交流电力,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多个所述开关的各个开关,以便对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
(20)
一种程序,用于使控制吸引装置的计算机执行,所述吸引装置具有:交流电力产生部,产生交流电力;收容部,能够在内部空间收容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以及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多个电磁感应源,使用从所述交流电力产生部被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变化磁场;以及多个开关,切换是否向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供给交流电力,
所述程序执行控制多个所述开关的各个开关,以便对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
附图标记说明
100吸引装置;111电源部;112传感器部;113通知部;114存储部;115通信部;116控制部;140保持部(收容部);141内部空间;142开口;143底部;150棒型基材;151基材部;152吸口部;161基座;162电磁感应源;163逆变器电路;164开关;169驱动电路。

Claims (20)

1.一种吸引装置,具备:
交流电力产生部,产生交流电力;
收容部,能够在内部空间收容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以及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
多个电磁感应源,使用从所述交流电力产生部被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变化磁场;
多个开关,切换是否向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供给交流电力;以及
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开关的各个开关,以便对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开关在多个动作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下进行动作,
多个所述动作状态包括:以规定的电压将所述交流电力向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接通状态、以及不将所述交流电力向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断开状态,
在多个所述开关中的任意一个为所述接通状态的期间,所述控制部使剩余的全部所述开关成为所述断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设置使多个所述开关全部成为断开状态的期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动作状态包括向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的电压逐渐衰减的衰减状态,
在多个所述开关中的任意一个为所述接通状态或所述衰减状态的期间,所述控制部使剩余的全部所述开关成为断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动作状态包括向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的电压逐渐衰减的衰减状态,
在多个所述开关中的任意一个为所述衰减状态的期间且向与处于所述衰减状态的所述开关对应的所述电磁感应源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的电压成为第二阈值以下的定时,所述控制部使其他所述开关成为所述接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开关是场效应晶体管(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
所述接通状态是对所述开关的栅极电极施加了电压的状态,
所述断开状态是不对所述开关的栅极电极施加电压且在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不流过电流的状态,
所述衰减状态是不对所述开关的栅极电极施加电压且在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之间流过电流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收容部具有将所述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并收容从所述开口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基材,
所述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分别在插入所述基材的方向上被配置于不同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开关中的各个开关,以使在单位时间中在所述接通状态下进行动作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较高的高加热模式、在所述单位时间中在所述接通状态下进行动作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较低的低加热模式、或者在所述断开状态下进行动作的时间占所述单位时间的全部的非加热模式中的任意一个动作模式下进行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时间经过来切换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中的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将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从与距离所述开口最近地配置的所述电磁感应源对应的所述开关依次切换到与距离所述开口最远地配置的所述电磁感应源对应的所述开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使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后的所述开关在所述低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之后,被通过与在所述低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对应的所述电磁感应源被感应加热的所述基座的温度是所述气溶胶不冷凝的温度以上的温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将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从第一开关切换为第二开关时,在从使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低加热模式下的动作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高加热模式下的动作开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在所述规定时间内,通过与所述第一开关对应的第一电磁感应源被感应加热的所述基座的温度降低。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规定时间被设定,以使在通过与所述第一开关对应的第一电磁感应源的感应加热产生气溶胶的期间,通过与所述第二开关对应的第二电磁感应源的感应加热产生气溶胶。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将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从第一开关切换为第二开关之前,使所述第二开关在所述非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引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将在所述高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开关从第一开关切换为第二开关之前,使所述第二开关在所述低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
18.一种基材,被收容于吸引装置的收容部,
所述吸引装置具备:
交流电力产生部,产生交流电力;
收容部,能够在内部空间收容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以及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
多个电磁感应源,使用从所述交流电力产生部被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变化磁场;
多个开关,切换是否向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供给交流电力;以及
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开关的各个开关,以便对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
所述基材具备:
所述气溶胶源;以及
所述基座,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
19.一种控制方法,其是用于控制吸引装置的控制方法,
所述吸引装置具有:
交流电力产生部,产生交流电力;
收容部,能够在内部空间收容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以及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
多个电磁感应源,使用从所述交流电力产生部被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变化磁场;以及
多个开关,切换是否向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供给交流电力,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多个所述开关的各个开关,以便对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
20.一种程序,用于使控制吸引装置的计算机执行,
所述吸引装置具有:
交流电力产生部,产生交流电力;
收容部,能够在内部空间收容含有气溶胶源的基材以及与所述气溶胶源热接近的基座;
多个电磁感应源,使用从所述交流电力产生部被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在所述内部空间产生变化磁场;以及
多个开关,切换是否向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供给交流电力,
所述程序执行控制多个所述开关的各个开关,以便对多个所述电磁感应源的各个电磁感应源施加的电压的合计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
CN202180095922.3A 2021-04-19 2021-04-19 吸引装置、基材、控制方法及程序 Pending CN1169813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15905 WO2022224317A1 (ja) 2021-04-19 2021-04-19 吸引装置、基材、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1372A true CN116981372A (zh) 2023-10-31

Family

ID=83723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5922.3A Pending CN116981372A (zh) 2021-04-19 2021-04-19 吸引装置、基材、控制方法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71602A1 (zh)
JP (1) JPWO2022224317A1 (zh)
KR (1) KR20230128054A (zh)
CN (1) CN116981372A (zh)
WO (1) WO202222431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39454A1 (en) * 2016-10-19 2022-01-19 Nicoventures Trading Limited Inductive heating arran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224317A1 (zh) 2022-10-27
KR20230128054A (ko) 2023-09-01
US20230371602A1 (en) 2023-11-23
WO2022224317A1 (ja) 2022-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4279B2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heating element
EP3544452B1 (en) Inductive heating device,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comprising an inductive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220183392A1 (en) Apparatus for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US20220183377A1 (en) Apparatus for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US20220183390A1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CN116981372A (zh) 吸引装置、基材、控制方法及程序
WO2022224318A1 (ja) 制御装置、基材、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026408A1 (ja) 吸引装置、基材、及び制御方法
EP4226788A1 (en) Inhalation device, program, and system
EP4226789A1 (en) Inhalation device, program, and system
EP4245169A1 (en) Inhalation device, program, and system
WO2023157276A1 (ja) 誘導加熱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4226790A1 (en) Suction device, program, and system
KR20240090487A (ko) 유도 가열 시스템, 제어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KR20240090486A (ko) 유도 가열 시스템, 제어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WO2023157275A1 (ja) 誘導加熱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4226787A1 (en) Suction device, program, and system
EP4353106A1 (en) Inhalation device, base material, and control method
WO2023286116A1 (ja) 吸引装置、基材、及び制御方法
KR20240089408A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시스템, 제어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RU2816455C2 (ru) Прибор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генерации аэрозоля
US20240215114A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heating element
KR20240100464A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CN118265470A (zh) 吸取装置
CN118265469A (zh) 吸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