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0453A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及组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及组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0453A
CN116980453A CN202310753008.4A CN202310753008A CN116980453A CN 116980453 A CN116980453 A CN 116980453A CN 202310753008 A CN202310753008 A CN 202310753008A CN 116980453 A CN116980453 A CN 116980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data
intelligent
server
network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530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530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804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80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04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58Monitoring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or parameters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e.g. monitoring of power, currents, temperature, humidity, position,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2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involving the use of Interne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6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6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 H02J13/000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involved in a protectio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及组网方法,包括接触器智能控制器、组网系统服务器和组态监控模块;接触器智能控制器用于实现接触器的网络通信、获取及上传接触器的工作状态信息、接受及执行控制指令;组网系统服务器用于将所述接触器的网络节点接入,并进行组网、数据和控制命令的转发和存储;组态监控模块用于对所述智能接触器的运行进行动态监控。本发明在有网络时就可以通过软件对联网接触器进行远程组态、编程和控制,实现了接触器的自动控制、接触器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和存储、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监控功能,提升了系统自动化控制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及组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及组网方法。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作为一种常用于接通和断开控制电路的低压控制电器,它不仅适用于远距离控制以及高频率操作,而且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接触器在现代工业控制以及其它日常生产活动中被广泛地使用,主要用于控制电机、变压器、照明等多种大功率用电设备,在现代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接触器的运行状况对于被控设备的正常运行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接触器往往还是单独离线的运行状况,并且各控制系统相对独立,工作人员很难及时了解到接触器工作时的运行状况,也无法对现场的接触器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接触器工作电路中出现的问题,很容易损坏接触器本身和受控设备,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往通常采用定期维护和事故后维护的方法来解决,但缺点也非常明显,无法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解决,而且往往找不到问题所在原因。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型、可通信、网络化己成为国内、外低压电器的主要发展方向。传统的接触器功能单一,不带智能控制以及通信接口,无法实现自由组网通讯,难以满足智能电网系统和现代化控制的要求。应用智能化、网络化等新技术,集通信、控制、保护和检测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智能接触器,可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提高接触器乃至整个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及组网方法,工程人员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通过软件对联网接触器进行远程组态、编程和控制,实现了接触器的自动控制、接触器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和存储、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监控功能,提升了系统自动化控制能力。
11.基于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包括接触器智能控制器、组网系统服务器和组态监控模块;
所述接触器智能控制器用于实现接触器的网络通信、获取及上传接触器的工作状态信息、接受及执行控制指令;
所述组网系统服务器用于将所述接触器的网络节点接入,并进行组网、数据和控制命令的转发和存储;
所述组态监控模块用于对所述智能接触器的运行进行动态监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接触器智能控制器包括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服务平台以及上位机远程监控层;所述智能接触器由安装的传感器采集接触器的电压、电流及温度的数据后上传到云服务器,并进行异常保护以及接收并执行云服务器转发的控制指令;所述云服务器具有公网IP,用于完成数据传输及存储工作;所述云服务器与监控中心计算机进行网络通信连接,监控中心计算机与接入服务器的任一可通信可组网的接触器进行双向数据通信,并进行备份和查看联网接触器的主电路三相电流、三相电压、环境温度的实时状态信息和历史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监控中心计算机内还安装有组态软件,所述组态软件用于完成组网的复杂电气系统的逻辑控制和软件编程,并根据接触器控制电气设备以及控制联网接触器之间的逻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接触器智能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从控制器、电压互感器模块、电流传感器模块、环境温湿度检测模块、接触器本体和驱动控制模块;
所述电压互感器模块、电流传感器模块和环境温湿度检测模块分别与从控制器相连,分别用于采集接触器主电路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和环境温湿度;晶闸管驱动模块的控制输入端与主控制器的GPIO口连接,电路输入端接入控制电源,电路输出端与接触器线圈连接,以控制接触器的合闸和分闸动作;
主控制器通过串口读取从控制器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通过网络发送到云服务器,并接收从服务器转发的控制指令,通过解析指令使接触器执行相应的闭/合闸动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接触器智能控制器还用于通过实时检测接触器主电路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和环境温湿度数据进行异常保护;当数据超过预设范围时,立即将接触器报警信息发送到服务器,并自动开启异常保护程序,必要时切断接触器,保护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电流传感器模块为基于霍尔效应的线性电流传感器模块,电流传感器模块由两部分组成:大电流路径和霍尔磁敏器件,所述电流传感器模块用于将电流传感器与电路串联连接,流经电流传感器的电流会产生磁场,该磁场通过霍尔传感器并转换为比例电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为温湿度传感器芯片上集成测湿元件、测温元件、放大器、数字接口、A/D转换器和校验存储器,用于温度和湿度的数据采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组网系统服务器用于组网系统中的终端和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组网系统服务器用于进行数据解析后调用功能模块来执行任务;其中,每一个智能接触器充当一个单独的终端进行连接服务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运行后主程序自动产生一个主线程,完成系统初始化;
向服务器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建立网络连接成功后,主动向服务器发送入网请求信息,并等待服务器的回复确认;
若入网失败,则重新发送入网请求信息,直到入网成功;
当入网成功后创建控制线程和数据线程,等待全部子线程执行结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设定5次为单次启动连接的最大循环次数,若均入网失败,触发报警机制,请求上位机介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中,控制线程负责接收服务器转发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线程创建并初始化完成后便等待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指令;
若接收到数据,便进行数据解析,若下发的为控制指令,则根据数据内容中的接触器状态信息对接触器驱动模块执行相应的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创建控制线程后,若下发的指令为合闸动作,在经过接触器状态检测,控制指令判断后,若接触器为分闸状态,流程流向下一步,执行合闸;
若检测到接触器已经为合闸状态,判断状态相同,无需再次执行;
系统状态返回到等待状态,等待上位机、服务器再次下发指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数据线程用于负责接收从控制器通过串口发送过来的接触器运行状态数据,并将此数据按照通信协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后发送到服务器;然后检测数据是否有异常,若不满足预设条件则开启异常保护。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该系统可分为三个部分:交流接触器智能控制器、组网系统服务器和组态监控模块设计。结合传感器、电子系统、高并发服务器、组态王等技术,分别完成以上三部分的设计,实现了接触器之间可进行组网控制,通过组态王实现多个控制子系统的独立控制,并且将服务器部署在云服务器上,进行公网通信,从而突破局域网的限制,还实现了接触器运行状态数据的实时监测、保护和报警等其它基本功能。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在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整体层次结构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中主控制器的硬件系统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中温湿度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中过流保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中过压和欠压保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中温湿度保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中主程序的工作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中控制线程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中数据线程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中组态软件设计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的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的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由于传统的接触器功能单一,不带智能控制以及通信接口,无法实现自由组网通讯,难以满足智能电网系统和现代化控制的要求。应用智能化、网络化等新技术,集通信、控制、保护和检测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智能接触器,可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提高接触器乃至整个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工程人员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通过软件对联网接触器进行远程组态、编程和控制,实现了接触器的自动控制、接触器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和存储、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监控功能,提升了系统自动化控制能力。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该系统包括接触器智能控制器、组网系统服务器和组态监控模块。
所述接触器智能控制器用于实现接触器的网络通信、获取及上传接触器的工作状态信息、接受及执行控制指令;
所述组网系统服务器用于将所述接触器的网络节点接入,并进行组网、数据和控制命令的转发和存储;
所述组态监控模块用于对智能接触器的运行进行动态监控,以及还可以远程访问所述组网系统服务器的服务平台数据库,并进行可视化数据、接触器组态及控制逻辑编程、远程控制智能接触器等功能。
其中智能接触器由各类传感器负责采集接触器的电压、电流及温度等数据后上传到云服务器,同时进行异常保护以及接收并执行云服务器转发的控制指令;云服务器拥有公网IP,不受局域网限制,可实现广域网通信,主要完成数据传输及存储工作;云服务器与监控中心计算机进行网络通信连接,监控中心计算机可以与接入服务器的任一可通信可组网的接触器进行双向数据通信、备份和查看联网接触器的主电路三相电流、三相电压、环境温度等实时状态信息和历史数据。监控中心计算机内安装的组态软件完成组网的复杂电气系统的逻辑控制和软件编程,并根据接触器控制电气设备以及控制联网接触器之间的逻辑。
控制关系进行编程,并通过网络下发控制指令,使远程接触器执行相应的动作,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远程控制。并且智能接触器可以随时加入到组网系统中,可实现“即插即用”功能,根据具体控制需求设计多个控制子系统,分别进行独立控制,灵活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接触器是在现有接触器本体机构的基础上,增加其网络通信控制及检测功能,它以主、从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具体包括主控制器、从控制器、电压互感器模块、电流传感器模块、环境温湿度检测模块、接触器本体和驱动控制模块等。
其中,电压互感器模块、电流传感器模块和环境温湿度检测模块分别与从控制器相连,分别用于采集接触器主电路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和环境温湿度;晶闸管驱动模块的控制输入端与主控制器的GPIO(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型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电路输入端接入控制电源,电路输出端与接触器线圈连接,以控制接触器的合闸和分闸动作。主控制器通过串口读取从控制器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通过网络发送到云服务器,并接收从服务器转发的控制指令,通过解析指令使接触器执行相应的闭/合闸动作,从而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远程控制。同时通过实时检测接触器主电路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和环境温湿度数据进行异常保护,当某一数据超过预设范围时,立即将接触器报警信息发送到服务器,并自动开启异常保护程序,必要时切断接触器,保护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主控制器模块是整个智能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核心模块,由主控制器来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所有模块功能的实现和操作。本设计中主控制器模块的作用主要包括:对从控制器模块发送过来的接触器工作状态参数进行处理并作出相应的控制保护及报警、通过模块中的以太网通信接口实现与服务器的双向网络通信、向上位机发送接触器工作状态参数、接收上位机下发的控制指令后向线圈驱动电路发送指令来控制接触器分闸、合闸动作等。
在本实施例中,从控制器主要负责采集接触器工作时的状态参数,三相主电路中的电压电流以及接触器的环境温湿度数据,并将获取的数据信息发送给主控制器。
电压互感器模块选择使用精密电压互感器采集电压数据。该电压互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1所示:
表1电压互感器的技术参数
在使用过程中可将工作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在设计时被测输入电压U1首先经过限流电阻R1输入到电压互感器,在设计时,根据输入电压U1的不同要适当调节电阻R1的大小,保证电压互感器的实际工作电流接近额定工作电流2mA;之后再通过取样电阻R2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从而可以获取主电路上的所需电压值。
在本实施例中,电流传感器模块是基于霍尔效应的线性电流传感器模块。电流传感器模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大电流路径,另一部分是霍尔磁敏器件。电流传感器与电路串联连接,流经该传感器的电流会产生磁场,该磁场可通过霍尔传感器并转换为比例电压。其主要参数如下表2所示:
表2电流传感器的技术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温湿度传感器为温湿度传感器芯片上集成了测湿元件、测温元件、放大器、数字接口、A/D转换器和校验存储器等。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1)电容性聚合体湿度敏感组件2)由能隙材料制作的温度敏感组件。芯片包含VCC,GND,DATA和SCK四个引脚,其中DATA端口用于温度和湿度的数据采集,使用I2C总线输出当前温度和湿度的值,其内部结构参见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线圈驱动模块对于接触器来说,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是能根据控制信号正确地执行分合闸动作。线圈驱动模块的核心设计一个用于接触器线圈的开关器件,并将其串联在线圈电路中。它用于闭合和断开接触器线圈控制电路,实现主控制器对接触器的控制。
本发明设计的异常保护模块程序主要是针对主电路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以及接触器环境温度和湿度数据异常时的自动保护。在智能控制系统配合接触器控制设备工作过程中,若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过高,没有及时切断故障电路,容易对接触器及其所控制的设备造成损坏;若电路中的电压过低,可能导致接触器和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若接触器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过高,容易导致系统运行出现异常,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在数据采集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异常保护任务,对实时采集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和环境温湿度进行数据检测,当采集的数据超出预设值时,就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必要时切断接触器并向上位机上传报警信息,通知工作人员及时处理,避免损坏电网电路和设备,提高电网的安全性。本发明设计了三种常见的异常保护模块程序,分别为过流、过压和欠压、温湿度保护,工作流程如图4至图6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接触器主电路中的三相电压和电流分别经过电压互感器模块和电流传感器进行处理后都得到一个线性电压模拟量,因此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信号在采集本质上都是对电压模拟信号的采集,然后通过模拟信号通道读取模拟量数据,本发明设计的模拟输入功能有10位精度,根据不同的输入电压模拟量,并将其转换为0到1023之间的等效数字值。电压真实值和采集值之间的计算公式如下:
电流真实值和采集值之间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Vs为电流传感器敏度标度,N为A/D采集数值,Vcc为系统电压。
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因外界扰动而引起接触器某一运行状态数据发送突变,而扰动因素消失时系统数据又马上恢复正常,在时间极短的情况下并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坏,无须对系统进行异常保护。但为避免因外界扰动而误触发异常保护程序,通过在电压和电流异常保护程序中增设瞬值保护机制(当系统检测到实际电流、电压超过设定阈值时,立即触发瞬值保护机制,为了增强对整系统的保护,瞬值保护机制采用反延时的工作理念,实际的电流和电压越大,系统判断的时间越短,即保护动作与检测值和阈值之间是反比关系)。
瞬值保护机制的数学模型表达式如下:
其中:
t——瞬时保护机制触发时间
B——固定常数,本设计设定为0.14
M——整定系数
I——负载电流
Ie——额定电流
r——曲线指数参数,本设计设定为0.02。
在温湿度保护程序中加入温度和湿度预警保护,如一次判断数据高于设定阈值,则介入反时限计算模块,以此来适当降低系统异常保护程序的“灵敏度”。若经过瞬值保护机制计算处理后的数据仍超过设定阈值,则接触器断闸并立即向服务器发送报警信息,监控软件收到报警信息后可以根据预设程序自动作出相应的处理,以保护设备和系统的安全。
由于系统计算过程中只能对离散的数字信号进行计算,因此初始的模拟量信号需要转换为数字信号。本设计A/D采样频率1kHz,国内的工业用电均为50Hz,即每个周期可采集20个点。本系统异常情况的检测是以一个周期内的有效值为触发评判依据,针对每个周期内信号,需要将瞬时值转化为短周期内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U——电压有效值
Ui——单个周期内某时刻的采集点的瞬时电压
n——每个周期的采样点数。
在本实施例中,组网服务器中,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系统的中枢环节,负责组网系统中的终端(智能接触器)和客户端(用户监控软件)之间的数据传输相关工作。当终端或客户端通过网络向服务器发送数据时,服务器进行数据解析后会根据不同的功能码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来完成特定的任务。在本设计中,每一个智能接触器都可以充当一个单独的终端进行连接服务器。
传统的并发服务器采用多线程方式,来一个客户端请求连接,服务器就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来负责这个连接的数据操作,然后这个新的线程就会一直到服务器与这个客户端的任务完成之后才会最终终止。但这种设计面对高并发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每个连接都需要创建一个新的线程,容易导致系统中运行过多的线程;
(2)系统资源有限,每个线程都需要消耗一定的堆栈内存;
(3)操作系统在来回切换多个线程时会引起系统运行效率大大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这种多线程服务器为维护大量线程而导致的系统运行效率降低问题,本设计引入了I/O多路复用模型。使用I/O多路复用模型设计的服务器程序可以实现一个进程同时监听多个网络I/O,当其中某个网络I/O产生读/写就绪事件时,操作系统内核便能够通知服务器进行相应的任务处理,即同一个进程内可以同时处理多个TCP连接,而不必创建/维护过多的进程或线程,从而大大减小系统的开销,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本系统主控制器的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有利于程序的编写,增强可读性,并方便程序进行调试和后期维护。主控制器系统程序使用了多线程机制,通过子线程来完成具体的串口数据处理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并由操作系统负责调度和执行这些线程。
主程序的主要工作流程如图7所示。首先系统运行后主程序会自动产生一个主线程,进行相关初始化工作,然后向服务器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建立网络连接成功后,主动向服务器发送入网请求信息,并等待服务器的回复确认,若入网失败,则重新发送入网请求信息,直到入网成功,为避免因特殊原因导致的入网请求失败,持续占用线程,占用资源的情况,本发明设定5次为单词启动连接的最大循环次数。若到达5次仍未入网成功,系统会触发报警机制,请求上位机人为介入。当入网成功后创建控制线程和数据线程,然后由各子线程完成各自模块对应的功能。
参见图8所示,控制线程负责接收服务器转发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线程创建并初始化完成后便等待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如果接收到数据,便对其进行数据解析,若下发的为控制指令,则根据数据内容中的接触器状态信息对接触器驱动模块执行相应的操作。控制线程的主要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如下发的指令为合闸动作,在经过接触器状态检测,控制指令判断后,若接触器为合闸状态,流程流向下一步,执行合闸。若检测到接触器已经为合闸状态,判断状态相同,无需再次执行。系统状态返回到等待状态,等待上位机、服务器再次下发指令。
数据线程主要负责接收从控制器通过串口发送过来的接触器运行状态数据,并将此数据按照通信协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后发送到服务器;然后检测数据是否有异常,若不满足预设条件则开启异常保护。数据线程的主要工作流程参见图9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组态监控模块设计时,组态监控模块是整个控制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中心。接触器工作状态参数及其相关报警信息可以实时动态地反应在上位机组态软件上,也可以根据接触器所控制的电气设备的功能要求以及联网接触器之间相应的逻辑控制关系,通过组态软件编程形成对凭借智能接触器进行组网的复杂电气系统的逻辑控制,并通过网络下发控制指令,使远程的智能接触器执行相应的动作,实现监控中心计算机对工业现场电气系统内各电气设备的远程控制,从而实现上位机对智能接触器运行的动态监控。
参见图10所示,组态软件工程的一般设计过程分为5个步骤:利用组态王设计的监控系统,包括控制画面、数据报表模块、异常报警模块和命令语言模块等,实现了智能接触器的在线监测以及网络化控制功能。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可通信可组网智能接触器及其组网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可分为三个部分:交流接触器智能控制器、组网系统服务器和组态监控模块设计。结合传感器、电子系统、高并发服务器、组态王等技术,分别完成以上三部分的设计,实现了接触器之间可进行组网控制,通过组态王实现多个控制子系统的独立控制,并且将服务器部署在云服务器上,进行公网通信,从而突破局域网的限制,还实现了接触器运行状态数据的实时监测、保护和报警等其它基本功能。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该组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运行后主程序自动产生一个主线程,完成系统初始化;
向服务器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建立网络连接成功后,主动向服务器发送入网请求信息,并等待服务器的回复确认;
若入网失败,则重新发送入网请求信息,直到入网成功;
当入网成功后创建控制线程和数据线程,等待全部子线程执行结束。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5次为单词启动连接的最大循环次数,若均入网失败,触发报警机制,请求上位机人为介入。
所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中,控制线程负责接收服务器转发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线程创建并初始化完成后便等待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指令;若接收到数据,便进行数据解析,若下发的为控制指令,则根据数据内容中的接触器状态信息对接触器驱动模块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创建控制线程后,若下发的指令为合闸动作,在经过接触器状态检测,控制指令判断后,若接触器为合闸状态,流程流向下一步,执行合闸;若检测到接触器已经为合闸状态,判断状态相同,无需再次执行;系统状态返回到等待状态,等待上位机、服务器再次下发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线程用于负责接收从控制器通过串口发送过来的接触器运行状态数据,并将此数据按照通信协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后发送到服务器;然后检测数据是否有异常,若不满足预设条件则开启异常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虽然是按照某一顺序描述的,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上述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本实施例的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1000,包括存储器1001和处理器1002,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该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方法。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执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以如图11所示的计算机设备1000为例,在该计算机设备中包括一个处理器1002以及一个存储器1001,并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处理器1002、存储器1001、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1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输入装置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分布式存储器的存储量优化有关的信号输入。输出装置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存储器1001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器100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01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本地模块。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处理器100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该处理器1002通常用于控制计算机设备1000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002用于运行存储器100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者处理数据。本实施例计算机设备的多个计算机设备1000的处理器10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01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图1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00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2001,该计算机程序指令2001可以被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2001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方法,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的步骤。
应当理解,在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上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阐述的所有实施方式、特征和优势同样地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和存储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明白的是,结合这里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这种可互换性,已经就各种示意性组件、方块、模块、电路和步骤的功能对其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这种功能是被实现为软件还是被实现为硬件取决于具体应用以及施加给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种具体应用以各种方式来实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定不应被解释为导致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作为例子而非限制性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ROM(EEPROM)或快闪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该RAM可以充当外部高速缓存存储器。作为例子而非限制性的,RAM可以以多种形式获得,比如同步RAM(D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速率SDRAM(DDRSDRAM)、增强S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LDRAM)、以及直接Rambus RAM(DRRAM)。所公开的方面的存储设备意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其它合适类型的存储器。
结合这里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利用被设计成用于执行这里功能的下列部件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这些部件的任何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可替换地,处理器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和/或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以上是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根据这里描述的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功能、步骤和/或动作不需以任何特定顺序执行。此外,尽管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除非明确限制为单数,也可以理解为多个。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支持例外情况,单数形式“一个”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和/或”是指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相关联地列出的项目的任意和所有可能组合。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接触器智能控制器、组网系统服务器和组态监控模块;
所述接触器智能控制器用于实现接触器的网络通信、获取及上传接触器的工作状态信息、接受及执行控制指令;
所述组网系统服务器用于将所述接触器的网络节点接入,并进行组网、数据和控制命令的转发和存储;
所述组态监控模块用于对所述智能接触器的运行进行动态监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智能控制器包括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服务平台以及上位机远程监控层;
所述智能接触器由安装的传感器采集接触器的电压、电流及温度的数据后上传到云服务器,并进行异常保护以及接收并执行云服务器转发的控制指令;
所述云服务器具有公网地址,用于完成数据传输及存储工作;
所述云服务器与监控中心计算机进行网络通信连接,监控中心计算机与接入服务器的任一可通信可组网的接触器进行双向数据通信,并进行备份和查看联网接触器的主电路三相电流、三相电压、环境温度的实时状态信息和历史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中心计算机内还包含组态软件,所述组态软件用于完成组网的电气系统的逻辑控制和软件编程,并根据接触器控制电气设备以及控制联网接触器之间的逻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智能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从控制器、电压互感器模块、电流传感器模块、环境温湿度检测模块、接触器本体和驱动控制模块;
所述电压互感器模块、电流传感器模块和环境温湿度检测模块分别与从控制器相连,分别用于采集接触器主电路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和环境温湿度;
所述晶闸管驱动模块的控制输入端与主控制器连接,电路输入端接入控制电源,电路输出端与接触器线圈连接,以控制接触器的合闸和分闸动作;
所述主控制器通过串口读取从控制器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通过网络发送到云服务器,并接收从服务器转发的控制指令,通过解析指令使接触器执行相应的闭/合闸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智能控制器还用于通过实时检测接触器主电路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和环境温湿度数据进行异常保护;
其中,当数据超过预设范围时,立即将接触器报警信息发送到服务器,并自动开启异常保护程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传感器模块为基于霍尔效应的线性电流传感器模块;
所述电流传感器模块由大电流路径和霍尔磁敏器件组成;所述电流传感器模块用于将电流传感器与电路串联连接,流经电流传感器的电流会产生磁场,该磁场通过霍尔传感器并转换为比例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网系统服务器用于组网系统中的终端和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述组网系统服务器用于进行数据解析后调用功能模块执行任务;其中,每一个智能接触器分别与服务器连接。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组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运行后主程序自动产生一个主线程,完成系统初始化;
向服务器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建立网络连接成功后,向服务器发送入网请求信息,并等待服务器的回复确认;
若入网失败,则重新发送入网请求信息;
当入网成功后创建控制线程和数据线程,等待全部子线程执行结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程用于接收服务器转发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线程创建并初始化完成后便等待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指令;
若接收到数据,则进行数据解析,若下发的为控制指令,则根据数据内容中的接触器状态信息对接触器驱动模块执行相应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控制线程后,若下发的指令为合闸动作,在经过接触器状态检测,控制指令判断后,若接触器为分闸状态,则执行合闸;
若检测到接触器已经为合闸状态,判断状态相同,无需再次执行;
系统状态返回到等待状态,等待上位机或服务器再次下发指令。
CN202310753008.4A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及组网方法 Pending CN1169804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3008.4A CN116980453A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及组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3008.4A CN116980453A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及组网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0453A true CN116980453A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0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53008.4A Pending CN116980453A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及组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8045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81098U (zh) 三极漏电保护器
JP2002534943A (ja) 高度な処理能力をもつ電子装置での事象分析方法
CN103823433A (zh) 一种使用通讯过程分析实现继电保护设备在线监测的方法
CN101990730A (zh) 多通道主动感测和切换设备
CN102340127A (zh) 数字化的电动机综合保护器
CN112966375B (zh)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配电网信息物理元件建模方法及系统
CN201146372Y (zh) 电机保护系统
Hasan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mart transformer based on IoT
CN105629030A (zh) 装置故障时电力质量信息的捕获
CN208421587U (zh) 总线型电动阀检测装置
CN110165632A (zh) 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断电复位系统
CN107918346A (zh) 运算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CN116980453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接触器组网系统及组网方法
US9995594B2 (en) Electric load labeling post itemizat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power measurements at a single point
CN103645375B (zh) 一种无基准源的电源超限检测模块
CN205622325U (zh) 一种远程智能电力调度自动化设备的检监测系统
CN208888613U (zh) 一种物联网防触电监控终端
CN203933153U (zh) 电力开关柜的智能控制器
Kalpana et al. An IoT Based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of Sub-Station Equipment
CN109164728A (zh) 一种工业级控制柜及其系统安全控制方法
CN104375096A (zh) 电力自动化设备电源故障检测告警装置
CN114899798A (zh) 基于三相电机的电路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836189B (zh) 一种可自复位及远程复位的电气保护装置及其方法
CN201733259U (zh) 电动机重启装置、远程电动机重启控制装置及系统
CN106571618A (zh) 一种高灵敏度的低压电动机自动保护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