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0431A -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0431A
CN116980431A CN202210431213.4A CN202210431213A CN116980431A CN 116980431 A CN116980431 A CN 116980431A CN 202210431213 A CN202210431213 A CN 202210431213A CN 116980431 A CN116980431 A CN 116980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lectronic device
time
electronic equipment
tab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12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阿世
刘文慧
李有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12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8043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9305 priority patent/WO202320264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980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04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数据同步请求,确定将数据同步请求所请求的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第一时间;对应于第一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一数据调整为第二数据,其中,第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数据;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第二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如此,基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在小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将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一般情况下会采用跨设备数据同步技术进行数据同步,跨设备数据同步技术是指电子设备间通过分享各自存储的信息资源实现电子设备可以共享信息资源的技术。例如,用户通过分布式图库功能在平板上查看手机共享的相册。
在跨设备数据同步过程中,若用户在数据请求端的电子设备点击查看更详细数据信息,则数据请求端的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的该操作,向数据源端的电子设备发送详细数据信息请求,数据源端的电子设备响应于该详细数据信息请求后,需要执行多个操作,例如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数据写入等操作,才能将详细数据信息显示在数据请求端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以便用户浏览,前述各操作过程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且在传输数据较大的情况下,耗费时间更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确定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所请求的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第一时间;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调整为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第二时间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可以理解,第一时间可以指下文实施例中的预估时间和总耗时。基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动态地调整先传输的数据,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待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先传输的数据,以便于用户先查看到先传输的数据,再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待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后续传输的部分数据或者总数据,降低用户对数据接收过程耗时的感知程度,提高用户浏览数据的连贯性,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之后,发送待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所述第一数据。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调整为第二数据,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为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或者视频,将所述第一数据的预设分辨率降低后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之后,发送待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全量数据,第三数据为增量数据。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三数据的类型和第二数据的类型不同。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时间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T=Tp+Tb+Tw
其中,Tp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的数据处理时间,Tb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所需要的数据传输时间,Tw表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第二电子设备的写入时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数据同步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同步请求所请求的数据为第一数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发送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所述第一电子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时间第一时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第二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基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先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先传输的数据,显示先传输的数据,以便于用户先查看到先传输的数据,再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后续传输的部分数据或者总数据,显示后续传输的部分数据或者总数据,降低用户对数据接收过程耗时的感知程度,提高用户浏览数据的连贯性,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所述第一数据。如此,在用户在第二电子设备浏览显示内容的过程中,第二电子设备同步刷新页面内容,避免用户的关注点在于数据显示卡顿的不良体验中,使得用户感觉到数据显示的流畅感,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数据为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或者视频,所述第二数据为低于预设分斌率的图片或者视频。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之后,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全量数据,第三数据为增量数据。如此,在用户在第二电子设备浏览显示内容的过程中,第二电子设备同步刷新页面内容,避免用户的关注点在于数据显示卡顿的不良体验中,使得用户感觉到数据显示的流畅感,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三数据的类型和第二数据的类型不同。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时间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T=Tp+Tb+Tw
其中,Tp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的数据处理时间,Tb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所需要的数据传输时间,Tw表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第二电子设备的写入时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数据同步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内部存储器,用于存储由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处理器,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之一,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数据同步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数据同步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确定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所请求的通信录信息条目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通信录同步时间,所述通信录信息条目包括联系人信息和联系人头像,所述联系人信息包括联系人姓名和手机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通信录信息条目调整为所述联系人信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联系人信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联系人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联系人信息同步时间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
在上述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手表或者手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
在上述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所述通信录信息条目中联系人信息没有与之对应的联系人头像时,可以传输第一电子设备的默认头像或者不传输。
在上述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数据同步请求可以为通话同步请求。例如,当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与其他设备或者联系人的通话请求,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将该通话请求同步到第一电子设备。用户可以直接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查看到对应该通话请求的通话请求界面。其中,通话请求界面可以包括对应其他设备或者联系人的联系人信息。
在上述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先显示对应其他设备或者联系人的联系人信息,再显示对应其他设备或者联系人的联系人头像。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确定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所请求的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或者视频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第一时间;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或者视频调整为低于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或者视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低于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或者视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低于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或者视频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第二时间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A至图2F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用户通过分布式图库功能在平板上查看手机共享的相册的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和手机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O能力的拟合曲线;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跨设备数据同步过程中,数据源端将详细数据信息显示在数据请求端的显示屏上的整个操作过程需要耗费较长时间,用户可能无法及时浏览到请求的数据,用户体验较差。
例如,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以手机和平板共享相册为例,示出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中包括平板100和手机200,在平板100和手机200之间组成超级终端系统后,平板100和手机200之间便可以建立关联关系以实现共享各自存储的相册资源。然后,用户可以通过超级终端中的分布式图库功能(也可以叫做多设备图库浏览)在平板100上的图库应用程序中查看手机200共享的相册。
例如,图2A至图2F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用户通过分布式图库功能在平板100上查看手机200共享的相册的界面变化示意图。如图2A所示,用户首先打开如图2A所示的图库应用程序10,显示如图2B所示的相册界面,该相册界面包括本机控件和其他设备控件11,当用户点击其他设备控件11后,平板100显示手机200的相册12,相册12包括多张图片。当用户点击相册12的情况下,平板100显示相册12中的多张图片的缩略图。例如,如图2C所示,图2C中示例性示出图片12-1至图片12-12的缩略图。当用户想查看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的情况下,点击图片12-12。应当理解,缩略图的分辨率和尺寸均较低,而大图的分辨率和尺寸均较高。然后,平板100响应于用户的点击图片12-12的操作,向手机200发送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请求,
手机200响应于此请求,对图片12-12的大图源文件进行解压处理,将解压后的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通过网络发送至平板100,并将解压后的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写入平板100,然后,电子设备基于解压后的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显示大图。在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未写入平板100过程中,平板100在一定时间内显示无图片且只有如图2D所示的加载图标13转圈的加载状态,用户无法较快的查看到图片12-12的大图,用户体验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为便于理解,以下各实施例可以通过两个电子设备来示例性描述,其中一个电子设备作为数据源端,另一个电子设备作为数据请求端。该方法包括:当数据源端接收到数据请求端发送的同步数据请求时,数据源端确定将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传输至同步数据请求端所需要的预估时间,其中,预估时间包括数据源端对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时间、目标数据的传输时间以及数据源端将目标数据写入同步数据请求端的时间。
若数据源端判断出预估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根据目标数据的类型获取目标数据对应的非全量信息数据,并先将调整后的非全量信息数据发送至数据请求端进行显示。其中,非全量信息数据为目标数据的低分辨率数据或目标数据的部分核心数据。具体的,当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为图片类型或视频类型,则非全量信息数据为低质量级数据。当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为多种类型的组合,则非全量信息数据为目标数据对应的核心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低质量级数据是指与目标数据显示内容一致,但分辨率或者解析度不一致的数据。目标数据的核心数据是指与目标数据的部分显示内容一致,且该部分显示内容为预先设置的与用户核心需求匹配的数据。例如,若目标数据为联系人信息,联系人信息中包括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码和头像图片,则预先设置的与用户核心需求匹配的数据可以为联系人姓名和手机号码。
当非全量信息数据为目标数据的低质量级数据时,数据源端发送低质量级数据后,把低质量级数据发送至数据请求端进行显示,然后再发送目标数据,把目标数据发送至数据请求端进行显示。
当非全量信息数据为目标数据的部分核心数据时,数据源端发送目标数据的部分核心数据后,把目标数据的部分核心数据发送至数据请求端进行显示。然后再将目标数据中除核心数据之外的数据发送至数据请求端进行显示。其中,目标数据中除核心数据之外的数据为目标数据的增量信息数据。例如:若目标数据为联系人信息,联系人信息中包括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码和头像图片,则预先设置的与用户核心需求匹配的数据可以为联系人姓名和手机号码,增量信息数据为头像图片。
基于上述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请求端可以在预估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可以优先显示目标数据的低质量级数据,然后,数据请求端再从数据源端获取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并基于最终的目标数据刷新显示页面,显示质量较高的显示内容。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请求端可以在预估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可以优先显示目标数据的部分核心数据,然后,数据请求端再从数据源端获取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增量信息数据,并基于最终的增量信息数据刷新显示页面,显示剩余的显示内容。
如此,一方面,数据请求端可以在小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将数据发送至数据源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提升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在用户在数据请求端浏览显示内容的过程中,数据请求端同步刷新页面内容,避免用户的关注点在于数据显示卡顿的不良体验中,使得用户感觉到数据显示的流畅感,提高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具体场景对方案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2C所示,在平板100响应于用户点击所选择的目标图片12-12的缩略图的操作后,向手机200发送所选择的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的请求。
手机200计算得到请求对应的目标图片12-12的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的从手机200传输至平板100的预估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确定出目标数据的类型为图片,则将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调整为低于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低于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可以称为非全量信息数据。
手机200可以将较低分辨率的图片数据先发送至平板100,平板100可以先显示低于预设分辨率的目标图片12-12,例如,如图2F所示的低清晰度的目标图片12-12,可以理解,图2F中的虚线可以表示低清晰度,但并不对图片的低清晰度的显示形式进行限制。手机200再将目标图片12-12的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发送至平板100,平板100刷新显示页面,显示预设分辨率的目标图片12-12,例如,如图2E所示的较高清晰的目标图片12-12。
基于上述方案,平板100可以先呈现不清晰的图片,在浏览的过程中再同步刷新较清晰的图片,让用户感觉到显示数据的流畅感,提高用户体验。
又如,在手机和手表之间同步联系人信息的场景中,手机和手表建立关联关系后,手表便可以从手机批量同步联系人信息。例如,手表和手机之间可以组成超级终端系统,在手表100响应于用户点击批量同步联系人信息的操作后,向手机发送批量同步联系人信息的请求。
在手机和手表之间同步联系人信息的场景中,手机和手表建立关联关系后,手表便可以从手机批量同步联系人信息。手表计算得到请求对应的联系人信息从手机传输至手表的预估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确定出联系人信息的类型为图片、文本等数据类型,则将联系人信息调整为部分核心数据,例如,若联系人信息为100条联系人信息,100条联系人信息包括100条联系人的姓名、手机号、头像等信息。核心数据可以为100条联系人的姓名和对应的手机号,增量信息数据为联系人的头像。手机先将100条联系人的姓名和手机号数据发送至手表进行显示,然后,手机再将联系人信息中的联系人头像数据发送至手表进行显示,例如,增量信息数据可以为100条联系人的头像。
基于上述方案,手表可以先向用户呈现联系人的姓名、手机号等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再向用户呈现联系人的头像等附加信息,让用户感觉到批量传输数据的流畅感,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数据请求端可以是手机、平板、大屏、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手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设备。数据源端也可以是手机、平板、大屏、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手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设备,但并不限于此。
下面以数据请求端为平板100,以及数据源端为手机200,以及应用场景为同步相册为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示例性描述。
可以理解,平板100和手机200上安装的操作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平板100和手机200以分层架构的操作系统作为说明示例,在此不做限制。
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适用于本申请的平板100和手机200的软件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平板100和手机200上安装的操作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分层架构将操作系统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操作系统分为三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层、框架层以及内核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平板100和手机200上安装的操作系统也可以分为其他数量的层级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平板100和手机200之间组成超级终端系统,平板100和手机200之间通过底层网路实现互联。其中,底层网路包括但不限于分布式软总线、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蓝牙(Bluetooth,BT)、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在此不做限制。另外,上述平板100和手机200之间经过用户统一授权认证,即平板100和手机200之间互为可信任设备,例如,平板100和手机200之间可以通过用户进行PIN码认证、人脸识别认证、指纹认证、声纹认证、账户密码等完成统一授权认证,在此不做限制。
平板100的应用层可以包括系统应用、扩展应用或第三方应用等一系列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101。系统应用包括图库1011、联系人1012、桌面、设置、相机、无线局域网、蓝牙、导航等;扩展应用包括拍照应用、导航应用、音乐应用等第三方开发的软件应用程序。手机200的应用层可以包括系统应用、扩展应用或第三方应用等一系列应用程序201。系统应用包括图库2011、联系人2012、桌面、设置、相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蓝牙、导航等;扩展应用包括拍照应用、导航应用、音乐应用等第三方开发的软件应用程序。
平板100的框架层可以为应用层提供多语言框架,框架层可以包括数据管理服务模块102,数据管理服务模块102可以包括数据同步组件1021、数据描述分析模块1022、平台读写(Input/Output,I/O)能力模块1023和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1024。手机200的框架层也可以为应用层提供多语言框架,框架层也可以包括数据管理服务模块202,数据管理服务模块202可以包括数据同步组件2021、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平台读写I/O能力模块2023和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数据管理服务模块202中的数据同步组件2021、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平台I/O能力模块2023和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与数据管理服务模块102中的数据同步组件1021、数据描述分析模块1022、平台I/O能力模块1023和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1024的功能相同或者基本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同步组件1021可以通过系统服务层的软总线与数据同步组件2021进行指令的交互和信息的共享。可以理解,平板100和手机200可以通过软总线技术实现数据的共享。软总线可以使平板100和手机200之间在同一局域网络或通过蓝牙连接实现即时互联。软总线还可以使平板100和手机200之间在蓝牙、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等异构网络之间共享文件。例如,一个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蓝牙接收文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WIFI传输文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平板100可以通过数据同步组件1021向手机200的数据同步组件2021发送同步数据请求,手机200可以通过数据同步组件2021向数据同步组件1021反馈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和/或调整后的目标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描述分析模块1022用于根据同步数据请求,对同步数据请求中的数据描述进行分级,其中,不同的数据描述对应不同的数据处理复杂度和时间开销,进而得到数据同步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的数据量以及处理目标数据的时间。
可以理解,数据描述可以是指数据的属性信息,例如,若数据为图片,则数据描述可以为图片的分辨率。若数据为图片和文字,则数据描述可以为图片的分辨率,文字的字体等。
数据描述分析模块1022在得到数据同步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的数据量以及处理目标数据的时间后,向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1024提供数据同步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的数据量以及处理目标数据的时间。
平台I/O能力模块1023用于本地保存读写性能指标,在平板100和手机200之间组成超级终端系统后,平台I/O能力模块1023和平台I/O能力模块2023之间可以交换写能力数据。写能力可以包括手机200将数据写入平板100的速度,单位可以为毫秒每兆,但并不限于此。
平板100的内核层可以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可以包括数据存储模块1025、数据收发模块1026和网络环境分析模块1027。手机200的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包括数据存储模块2025、数据收发模块2026和网络环境分析模块2027。数据存储模块2025、数据收发模块2026和网络环境分析模块2027的功能和数据存储模块1025、数据收发模块1026和网络环境分析模块1027的功能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环境分析模块1027用于存储平板100的可用网络带宽或者网络传输能力,网络传输能力可以是网络传输数据的速度,单位可以为毫秒每兆,但并不限于此。
在平板100和手机200之间组成超级终端系统后,网络环境分析模块1027和网络环境分析模块2027之间可以同步网络传输能力数据。网络环境分析模块1027用于为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1024提供网络传输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环境分析模块1027和网络环境分析模块2027之间可以通过软总线技术共享各自设备的网络传输能力数据。
数据收发模块1026和数据收发模块2026之间可以通过软总线技术实现数据共享。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收发模块1026和数据收发模块2026之间可以通过软总线技术实现共享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
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1024用于生成数据传输策略。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平板100作为数据请求端向手机200发送同步数据请求,则手机200中的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根据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提供的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的数据量以及处理目标数据的时间、平台I/O能力模块提供的平板100的写能力和网络环境分析模块2027提供的网络传输能力,计算得到目标数据的数据处理时间、数据传输时间以及写入平板100的写入时间,以及数据处理时间、数据传输时间以及写入平板100的写入时间的总的预估时间,若手机200判断出预估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将最终发送至手机200的目标数据调整为较低质量级的数据,若调整后的目标数据对应的预估时间小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先将调整后的目标数据发送至平板100显示,然后,再将目标数据或目标数据的增量信息发送至手机200,刷新数据显示页面,显示目标数据对应的显示内容。
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401:平板100响应于用户操作,向手机200发送数据请求。
参见图3,APP101响应于用户的操作,依次通过数据同步组件1021和数据同步组件2021向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发送同步数据请求。
例如,如图2C所示,在平板100响应于用户点击所选择的目标图片12-12的缩略图的操作后,平板100响应于此操作,向手机200发送所选择的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的请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语音交互场景或手势交互场景中,用户可以通过预设的语音指令(如“请求同步数据”语音)或者手势指令(如对手机200连续5秒的晃动手势),触发平板100向手机200发送所选择的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的请求。
402:手机200响应于数据请求,判断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从手机200发送至平板100的总耗时。
可以理解,手机200根据数据请求确定的数据量、写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确定数据传输时间和数据写入时间,确定数据处理时间、数据传输时间和数据写入时间的总耗时。
例如,数据处理是指对手机200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进行解压等处理,数据传输是指手机200将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发送至平板100的过程,数据写入是指平板100接收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后,将该数据写入平板100的存储器的过程。
可以理解,总耗时T为手机200将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传输至手机200所耗费的时间。
总耗时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T=Tp+Tb+Tw
其中,Tp表示数据处理时间,Tb表示数据传输时间,Tw表示数据写入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写入时间Tw可以通过写能力和目标数据量的乘积得到。若写能力用符号W表示,目标数据量用符号S表示,则数据写入时间Tw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Tw=W*S
其中,写能力W的单位可以是毫秒每兆(ms/MB),目标数据量S的单位可以是兆(MB),但不限于此。
数据写入时间Tw与写能力和目标数据量之间的关系并不限于上述公式中的线性关系。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测试阶段,根据一定量的数据写入时间Tw、写能力、目标数据量的测试数据,将数据写入时间Tw与写能力和目标数据量进行拟合,得到数据写入时间Tw与写能力和目标数据量之间的拟合公式,并将该拟合公式配置于平台I/O能力模块2023中。如此,手机200便可以在需要写入时间的情况下,基于从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得到的目标数据的数据量和从平台I/O能力模块2023得到的手机200的写入时间数据模型,得到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写入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据传输时间Tb可以通过I/O能力和目标数据量的乘积得到。若写能力用符号B表示,目标数据量用符号S表示,则数据传输时间Tb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Tb=B*S
其中,I/O能力B的单位可以是毫秒每兆(ms/MB),目标数据量S的单位可以是兆(MB),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I/O能力B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基于目标数据量和I/O能力的大量测试数据,绘制曲线,并根据曲线进行拟合,求出相应的I/O能力B的数据模型(公式)。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O能力的拟合曲线,如图6所示,图6中的横坐标代表目标数据量,纵坐标代表I/O能力B。可求出I/O能力的数据模型如下:
B=φ*log(S+c)+ΔB
其中,B表示I/O能力,S表示目标数据量,目标数据量S的单位可以是兆(MB),φ、c和ΔB均为常数,但不限于。
可以理解,I/O能力的数据模型可以在平板100和手机200组网的情况下,通过网络环境分析模块1027和网络环境分析模块2027共享得到对方的I/O能力的数据模型。如此,手机200便可以在需要计算数据传输时间的情况下,基于从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得到的目标数据的数据量,以及从网络环境分析模块2027得到的平板100的I/O能力的数据模型,得到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传输时间。
可以理解,I/O能力的数据模型可以在平板100和手机200组网的情况下,通过网络环境分析模块1027和网络环境分析模块2027共享得到对方的I/O能力的数据模型。如此,手机200便可以在需要计算数据传输时间的情况下,基于从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得到的目标数据的数据量,以及从网络环境分析模块2027得到的平板100的I/O能力的数据模型,得到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传输时间。
403:手机200判断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从手机200发送至平板100的总耗时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是总耗时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转至步骤406。若否,则转至步骤404。
可以理解,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根据人因工程实验得到的符合用户体验的基本时间。预设时间阈值可以在小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的范围内,例如,预设时间阈值可以为700毫秒、600毫秒、500毫秒、400毫秒、300毫秒、200毫秒、100毫秒。
404:手机200向平板100发送目标数据。
405:平板100显示目标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板100基于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刷新数据显示页面,显示预设分辨率的图片。例如,如图2E所示,平板100刷新显示页面,显示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
可以理解,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可以基于不同网络环境、不同的数据量、不同电子设备的读写与处理能力,在基于数据传输效率的前提下,确定数据的跨设备同步需要采取不同的数据处理策略。通过构建动态数据处理与传输策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实现网络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写入的较佳协同,提高用户体验。
406:手机200将数据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调整为数据量小于目标数据的非全量信息数据。
可以理解,若总耗时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表明平板100将数据传输至手机200的时间让用户有显示不流畅的体验,因此,需要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基于降低数据的数量级的原则生成数据处理策略,以降低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进而降低传输时延。
可以理解,由于传输的数据量越大,数据传输时间和写入时间越大,平板100将数据传输至手机200的时延越大。所以,可以通过降低目标数据的数量级来降低平板100将数据传输至手机200的时延。
表1为在测试阶段得到的数据量、数据处理时间、数据传输时间与写入时间计算的一个示例性表格。
表1:
数据量(MB) 0.05 0.1 0.2 0.4 0.6 0.8 1 2 3 4
数据处理时间(ms) 14 26 37 50 65 77 95 108 132 166
数据传输时间(ms) 26 35 47 74 88 102 117 148 175 203
写入时间(ms) 3 4 6 10 15 19 22 46 66 80
基于表1,传输的数据量越大,数据传输时间和写入时间越大,平板100将数据传输至手机200的时延越大。对于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可以通过降低目标数据的数量级来降低平板100将数据传输至手机200的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请求数据的数据类型为图片,则手机200可以通过将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调整为分辨率低于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以将最终发送至平板100的目标数据调整为非全量信息数据。例如,如图2C所示,手机200计算得到请求对应的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的从手机200传输至平板100的预估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将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调整为分辨率较低的图片数据。
407:手机200向平板100发送非全量信息数据。
408:平板100显示非全量信息数据。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请求数据的数据类型为图片,平板100可以先基于低分辨率的图片数据显示低清晰度的图片。例如,如图2F所示,平板100先基于较低分辨率的图片数据显示低清晰度的目标图片12-12。
409:手机200向平板100发送目标数据或增量信息数据。
当非全量信息数据为目标数据的低质量级数据时,手机200发送低质量级数据后,把低质量级数据发送至平板100进行显示,然后再发送目标数据。
当非全量信息数据为目标数据的部分核心数据时,手机200发送目标数据的部分核心数据后,把目标数据的部分核心数据发送至平板100进行显示。然后再发送目标数据中除核心数据之外的数据(简称目标数据的增量信息数据)。
410:平板200显示目标数据或增量信息数据。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平板100基于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刷新数据显示页面,显示预设分辨率的图片。例如,如图2E所示,平板100刷新显示页面,显示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
可以理解,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可以基于不同网络环境、不同的数据量、不同电子设备的读写与处理能力,决定了在基于人因工程与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数据的跨设备同步需要采取不同的数据处理策略。通过构建动态数据处理与传输策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实现网络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写入的较佳协同,提高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图3所示的操作系统,下面进一步结合附图及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详细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对应于图3,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501:图库1011响应于用户的操作,依次通过数据同步组件1021和数据同步组件2021向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发送同步数据请求。
例如,如图2C所示,在平板100响应于用户点击所选择的目标图片12-12的缩略图的操作后,平板100响应于此操作,向手机200发送所选择的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的请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语音交互场景或手势交互场景中,用户可以通过预设的语音指令(如“请求同步数据”语音)或者手势指令(如对手机200连续5秒的晃动手势),触发平板100向手机200发送所选择的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的请求。
502: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根据同步数据请求确定请求的数据量和数据处理时间。
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用于根据同步数据请求,对同步数据请求中的数据描述进行分级,其中,不同的数据描述对应不同的数据处理复杂度和时间开销,进而得到数据同步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的数据量以及处理目标数据的时间。
可以理解,数据描述可以指数据的属性信息,例如,若数据为图片,则数据描述可以为图片的分辨率。若数据为图片和文字,则数据描述可以为图片的分辨率,文字的字体等。
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在得到数据同步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的数据量以及处理目标数据的时间后,向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提供数据同步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的数据量以及处理目标数据的时间。
平台I/O能力模块2023用于本地保存读写性能指标,在手机200和手机200之间组成超级终端系统后,平台I/O能力模块2023和平台I/O能力模块2023之间可以交换写能力数据。写能力可以包括手机200将数据写入手机200的速度,单位可以为毫秒每兆,但并不限于此。
503: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向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发送确定的数据量和数据处理时间。
504: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从平台I/O能力模块2023获取写能力。
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从平台I/O能力模块2023获取平板100的写能力。
505: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从网络环境分析模块2027获取网络传输能力。
506: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根据确定的数据量、写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确定数据传输时间和数据写入时间,确定数据处理时间、数据传输时间和数据写入时间的总耗时。
可以理解,总耗时T为手机200将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传输至平板100所耗费的时间。
总耗时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T=Tp+Tb+Tw
其中,Tp表示数据处理时间,Tb表示数据传输时间,Tw表示数据写入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写入时间Tw可以通过写能力和目标数据量的乘积得到。若写能力用符号W表示,目标数据量用符号S表示,则数据写入时间Tw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Tw=W*S
其中,写能力W的单位可以是毫秒每兆(ms/MB),目标数据量S的单位可以是兆(MB),但不限于此。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写入时间Tw与写能力和目标数据量之间的关系并不限于上述公式中的线性关系,还可以在测试阶段,根据一定量的数据写入时间Tw、写能力、目标数据量的测试数据,将数据写入时间Tw与写能力和目标数据量进行拟合,得到数据写入时间Tw与写能力和目标数据量之间的拟合公式,并将该拟合公式配置于平台I/O能力模块2023中。如此,手机200便可以在需要写入时间的情况下,基于从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得到的目标数据的数据量和从平台I/O能力模块2023得到的手机200的写入时间数据模型,得到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写入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据传输时间Tb可以通过I/O能力和目标数据量的乘积得到。若写能力用符号B表示,目标数据量用符号S表示,则数据传输时间Tb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Tb=B*S
其中,I/O能力B的单位可以是毫秒每兆(ms/MB),目标数据量S的单位可以是兆(MB),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I/O能力B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基于目标数据量和I/O能力的大量测试数据,绘制曲线,并根据曲线进行拟合,求出相应的I/O能力B的数据模型(公式),如I/O能力B的曲线拟合情况如图6所示,图5中的横坐标代表目标数据量,纵坐标代表I/O能力B。可求出I/O能力的数据模型如下:
B=φ*log(S+c)+ΔB
其中,B表示I/O能力,S表示目标数据量,目标数据量S的单位可以是兆(MB),φ、c和ΔB均为常数,但不限于。
可以理解,I/O能力的数据模型可以在平板100和手机200组网的情况下,通过网络环境分析模块1027和网络环境分析模块2027共享得到对方的I/O能力的数据模型。如此,手机200便可以在需要计算数据传输时间的情况下,基于从数据描述分析模块2022得到的目标数据的数据量,以及从网络环境分析模块2027得到的平板100的I/O能力的数据模型,得到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传输时间。
507: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判断总耗时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是,则转至408,若否,则转至409。
可以理解,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根据人因工程实验得到的符合用户体验的基本时间。预设时间阈值可以为700毫秒(ms)。
508: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基于降低数据的数量级的原则生成数据处理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请求数据的数据类型为图片,则数据处理策略为手机200可以通过将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调整为分辨率低于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
509: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读取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
510: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基于生成的数据处理策略处理读取的目标数据。
511: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通过数据收发模块2026向数据收发模块1026发送处理后得到的非全量信息数据。
512:数据收发模块1026向数据存储模块1022写入处理后得到的非全量信息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同步数据请求对应的请求数据的数据类型为图片,则手机200可以通过将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调整为分辨率低于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以将最终发送至平板100的目标数据调整为非全量信息数据。例如,如图2C所示,手机200计算得到请求对应的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的从手机200传输至平板100的预估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将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数据调整为分辨率较低的图片数据。
513:数据收发模块1026向数据同步组件1021发送目标数据更新通知。
514:数据同步组件1021从数据存储模块1026读取处理后得到的非全量信息数据。
515:数据同步组件1021向APP101发送处理后得到的非全量信息数据。
516:APP101显示处理后得到的非全量信息数据。
517:传输优化策略决策模块2024依次通过数据同步组件2021、数据同步组件1021向APP101发送目标数据或增量信息数据。
518:APP101显示目标数据或增量信息数据。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数据为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平板100基于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数据刷新数据显示页面,显示预设分辨率的图片。例如,如图2E所示,平板100刷新显示页面,显示目标图片12-12的大图。
可以理解,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可以基于不同网络环境、不同的数据量、不同电子设备的读写与处理能力,在基于人因工程与用户体验的前提下,确定数据的跨设备同步需要采取不同的数据处理策略。通过构建动态数据处理与传输策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实现网络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写入的较佳协同,提高用户体验。
图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平板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平板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摄像头193,显示屏194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触摸传感器180K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平板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平板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例如,处理器110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同步方法。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平板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平板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视频拍摄功能,视频播放功能等)。
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作为示例,内部存储器可以存储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平板1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平板10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触摸操作强度。平板1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平板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作为示例,电子设备通过压力传感器和触摸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用户作用在显示屏上的操作,例如,用户点击控件的操作等。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平板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平板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平板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平板100可以包括1个或M个显示屏194,M为大于1的正整数。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平板100可以包括1个或P个摄像头193,P为大于1的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并未特别限定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只要可以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代码,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平板100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或者为应用于平板100中的处理装置,例如,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平板100(如平板100中的各个器件)或手机200(如手机200中的各个器件)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20(如手机200中的各个器件)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公开的机制的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实现方法的组合中。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实现为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或程序代码,该可编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系统(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
可将程序代码应用于输入指令,以执行本申请描述的各功能并生成输出信息。可以按已知方式将输出信息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为了本申请的目的,处理系统包括具有诸如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微处理器之类的处理器的任何系统。
程序代码可以用高级程序化语言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便与处理系统通信。在需要时,也可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来实现程序代码。事实上,本申请中描述的机制不限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范围。在任一情形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语言或解释语言。
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由一个或多个暂时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或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例如,指令可以通过网络或通过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分发。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光碟、只读存储器(CD-ROMs)、磁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磁卡或光卡、闪存、或用于利用因特网以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来传输信息(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的有形的机器可读存储器。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包括适合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电子指令或信息的任何类型的机器可读介质。
在附图中,可以以特定布置和/或顺序示出一些结构或方法特征。然而,应该理解,可能不需要这样的特定布置和/或排序。而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特征可以以不同于说明性附图中所示的方式和/或顺序来布置。另外,在特定图中包括结构或方法特征并不意味着暗示在所有实施例中都需要这样的特征,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这些特征或者可以与其他特征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设备实施例中提到的各单元/模块都是逻辑单元/模块,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模块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模块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才是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申请的创新部分,本申请上述各设备实施例并没有将与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模块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例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示例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申请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申请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确定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所请求的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第一时间;
对应于所述第一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调整为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第二时间小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之后,发送待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所述第一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调整为第二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为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或者视频;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调整所述第一数据的预设分辨率或者尺寸,以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待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全量数据,第三数据为增量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据的类型和第二数据的类型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T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T=Tp+Tb+Tw
其中,Tp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的数据处理时间,Tb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所需要的数据传输时间,Tw表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第二电子设备的写入时间。
7.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数据同步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同步请求所请求的数据为第一数据;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发送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所述第一电子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第一时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第二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所述第一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为预设分辨率的图片或者视频,所述第二数据为低于预设分辨率或尺寸的图片或者视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之后,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全量数据,第三数据为增量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据的类型和第二数据的类型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T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T=Tp+Tb+Tw
其中,Tp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的数据处理时间,Tb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所需要的数据传输时间,Tw表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第二电子设备的写入时间。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存储器,用于存储由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
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CN202210431213.4A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9804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1213.4A CN116980431A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089305 WO2023202640A1 (zh) 2022-04-22 2023-04-19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1213.4A CN116980431A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0431A true CN116980431A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19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1213.4A Pending CN116980431A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80431A (zh)
WO (1) WO202320264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3346B (zh) * 2011-12-15 2013-12-25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跨设备文件传输方法、装置、中转服务器及设备
EP3346672B1 (en) * 2017-01-04 2019-08-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application sharing method thereof
CN114329020B (zh) * 2020-03-26 2024-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共享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CN111586452A (zh) * 2020-04-30 2020-08-25 北京盛世辉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跨设备互动的方法及装置、播放设备
CN117008777A (zh) * 2020-10-30 2023-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设备的内容分享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2640A1 (zh) 2023-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00315A1 (zh) 应用界面的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JP5628300B2 (ja) アニメーションに使用するための望ましい物理的特徴を伴うグラフィックオブジェクトを生成する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US2021035710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functions of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KR102221034B1 (ko) 컨텐츠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948529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local display and remote virtual desktop from a mobile device
US9823819B1 (en) Method for launching remote applications from a mobile device using cloud cache
EP4102379A1 (en) Data shar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US9747007B2 (en) Resizing technique for display content
WO2022042285A1 (zh) 一种应用程序界面显示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003324A (zh) 多个应用组合且同时启动多个应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119623B (zh) 基于帐户组共享内容的方法和执行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EP309747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user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7948724B (zh) 视频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WO2022100222A1 (zh) 信息检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1057203A1 (zh) 一种操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4032124A1 (zh) 卷轴屏开合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150112997A1 (en) Method for content control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16980431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KR20150044225A (ko) 파일 관리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WO2023020541A1 (zh) 电子设备及人机交互方法
US11061544B2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processing input
KR20150044697A (ko) 문서 보정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6744106B (zh) 相机应用的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206645A1 (zh) 一种滚动截屏的方法及装置
CN115808991B (zh) 显示屏的触控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