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79107A -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79107A
CN116979107A CN202311235510.2A CN202311235510A CN116979107A CN 116979107 A CN116979107 A CN 116979107A CN 202311235510 A CN202311235510 A CN 202311235510A CN 116979107 A CN116979107 A CN 116979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node
reformer
fuel cell
cel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55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79107B (zh
Inventor
刘雨禾
雷宪章
张安安
张永清
廖长江
和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inshan Green Hydrogen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inshan Green Hydroge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inshan Green Hydrogen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inshan Green Hydroge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355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791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79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79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79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79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14Heat exchange using gaseous fluids; Heat exchange by combustion of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29Heat exchange us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62Treatment of gaseous reactants or gaseous residues, e.g. clea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阳极和阴极;重整器,重整器与阳极连接;尾气燃烧装置,尾气燃烧装置分别与阳极和阴极连接;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分别与重整器和阴极连接;水收集装置,水收集装置与尾气燃烧装置连接,用于分离出尾气燃烧装置排出的气体中的水和/或水蒸气;水收集装置分别与阳极和重整器连接,用于为阳极和重整器提供水蒸气。本申请将阳极以及阴极内的尾气引入尾气燃烧装置内燃烧,因为尾气中存在未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所以在燃烧时会产生水,将产生的水采用水收集装置收集起来送入阳极和重整器,高温水蒸气会与阳极以及重整器内附着的碳颗粒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

Description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 Fuel Cell:以下简称SOFC)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效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电堆由阴极、阳极以及阴阳极中间的电解质构成。燃料电池通过氢气与氧气的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产生电流。由于目前氢气的存储、运输还存在着诸多技术难题,燃料电池往往使用其他的燃料来代替氢气。车用SOFC系统常用的燃料如:柴油、汽油、生物燃料、甲烷等。通过重整反应可以将上述燃料转变为氢气供电堆使用。重整反应常常发生在重整器中,在特定的温度以及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燃料发生裂解、部分氧化还原(CPOX)等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氢气。然而重整反应会产生碳颗粒,特别是在系统的启动加热阶段。产生的碳颗粒会随着气体的流动经过重整器催化剂、电堆电解质的表面并附着在上面,进而形成较大的碳颗粒,这就是所谓的积碳。积碳会导致催化剂、电解质表面的失活,从而导致燃料电池系统运行效率的降低。如何除去、减小产生的碳颗粒一直是重整催化的一个技术难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旨在解决燃料电池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阳极和阴极;重整器,重整器与阳极连接;尾气燃烧装置,尾气燃烧装置分别与阳极和阴极连接;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分别与重整器和阴极连接;水收集装置,水收集装置与尾气燃烧装置连接,用于分离出尾气燃烧装置排出的气体中的水和/或水蒸气;水收集装置分别与阳极和重整器连接,用于为阳极和重整器提供水蒸气。
可选地,还包括:水循环装置,水收集装置通过水循环装置分别与阳极和重整器连接,水循环装置包括水箱和水泵,水箱用于缓存水收集装置分离出的水,水泵用于为水箱内的水循环提供动能。
可选地,水循环装置与阳极连接之间设置有第一喷嘴,第一喷嘴用于扩散进入阳极的水和/或水蒸气。
可选地,水循环装置与重整器连接之间设置有第二喷嘴,第二喷嘴用于扩散进入重整器的水和/或水蒸气。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供给开关,第一供给开关设置于第一喷嘴上;第二供给开关,第二供给开关设置于第二喷嘴上;供给控制装置,供给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供给开关、第二供给开关和水泵通过通信模块连接,供给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供给开关、第二供给开关和水泵的开关状态。
可选地,重整器出口和阳极入口连接,重整器入口与阳极出口连接,重整器和阳极以此构成循环。
可选地,还包括:气体压缩机,气体压缩机设置于重整器入口与阳极出口的连接之间,气体压缩机用于压缩进入重整器的气体。
可选地,重整器入口与阳极出口的连接经过第二喷嘴。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为双相,其中一相连通空气压缩机和阴极,另一相连通尾气燃烧装置和水收集装置。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为双相,其中一相连通空气压缩机和热用户,另一相连通尾气燃烧装置和水收集装置。
本申请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将阳极以及阴极内的尾气引入尾气燃烧装置内燃烧,因为尾气中存在未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所以在燃烧时会产生水,将产生的水采用水收集装置收集起来,在将这些水送入阳极和重整器。由于阳极以及重整器内的气体都具有很高的温度,水会蒸发为水蒸气,高温水蒸气会与阳极以及重整器内附着的碳颗粒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以此实现减少积碳的技术效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水蒸气的来源为系统内自身所产生的水在系统内的高温环境下所蒸发的,不需要额外增加外部水蒸气设备。综上,本申请所公开的燃料电池系统能够在不消耗额外能源的情况下减少积碳,实现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电池单元,B-重整器,C-尾气燃烧装置,D-第一换热器,E-第二换热器,F-水收集装置,G-水箱,H-热用户,S-供给控制装置,P1-空气压缩机,P2-气体压缩机,P3-燃料泵,P4-水泵,L1-第二供给开关,L2-第一供给开关,1-燃料电池系统,2-阴极,3-阳极,4-第一空气支路,5-阴极出口管道,6-阳极出口管道,7-尾气出口管道,8-冷凝水入水管道,9-第二空气支路,10-第一空气管路,11-再循环管道,12-冷凝水出水管道,13-反应区域,14-混合区域,15-阳极入口管道,16-电解质,17-燃料管道,18-阳极尾气分流点,19-第一喷嘴,20-第二喷嘴,22-第一空气分流点,23-第二空气分流点。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
电池单元A,电池单元A包括阳极3和阴极2。具体的,燃料电池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阳极3、阴极2、电解质16和外部电路,燃料气和氧化气分别由燃料电池的阳极3和阴极2通入。燃料气在阳极3上放出电子,电子经外电路传导到阴极2并与氧化气结合生成离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解质16迁移到阳极3上,与燃料气反应,构成回路,产生电流。在实际使用中,可由多组电池单元A共同组成电堆。
重整器B,重整器B与阳极3连接。具体的,重整器B中有一个蒸发、混合区域14,在混合区中燃料会被加热蒸发并与空气充分混合,在重整器B中设置有催化剂,混合区域14中的混合气体与催化剂接触发生重整反应生成供阳极3反应的重整气体,通过重整器B与阳极3连接将该重整气体送入阳极3。
尾气燃烧装置C,尾气燃烧装置C分别与阳极3和阴极2连接。具体的,由于电池单元A内部的燃料转换率,电池单元A无法把所有输入的重整气体全部反应掉,因此阳极3尾气中会含有一定量的氢气,将阳极3以及阴极2的尾气分别输入尾气燃烧装置C进行燃烧,会产生高温废气以及水蒸气。
空气压缩机P1,空气压缩机P1分别与重整器B和阴极2连接。具体的,在重整器B以及阴极2中的反应均需要空气,通过空气压缩机P1分别与重整器B和阴极2的连接将空气分别送入重整器B和阴极2。
水收集装置F,水收集装置F与尾气燃烧装置C连接,用于分离出尾气燃烧装置C排出的气体中的水和/或水蒸气;水收集装置F分别与阳极3和重整器B连接,用于为阳极3和重整器B提供水蒸气。具体的,阴极2和阳极3排出的尾气在尾气燃烧装置C中燃烧后会产生高温废气和水蒸气,将高温废气和水蒸气通过水收集装置F与尾气燃烧装置C的连接送入水收集装置F,水收集装置F将水蒸气通过冷凝等方式从中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水分别通过水收集装置F与阳极3的连接送入阳极3,通过水收集装置F与重整器B的连接送入重整器B。由于阳极3以及重整器B内的气体都具有很高的温度,水会蒸发为水蒸气,高温水蒸气会与阳极3以及重整器B内附着的碳颗粒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以此实现减少积碳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将阳极3以及阴极2内的尾气引入尾气燃烧装置C内燃烧,因为尾气中存在未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所以在燃烧时会产生水,将产生的水采用水收集装置F收集起来,在将这些水送入阳极3和重整器B。由于阳极3以及重整器B内的气体都具有很高的温度,水会蒸发为水蒸气,高温水蒸气会与阳极3以及重整器B内附着的碳颗粒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以此实现减少积碳的技术效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水蒸气的来源为系统内自身所产生的水在系统内的高温环境下所蒸发的,不需要额外增加外部水蒸气设备。综上,本申请所公开的燃料电池系统1能够在不消耗额外能源的情况下减少积碳,实现提高燃料电池系统1的运行效率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还包括:水循环装置,水收集装置F通过水循环装置分别与阳极3和重整器B连接,水循环装置包括水箱G和水泵P4,水箱G用于缓存水收集装置F分离出的水,水泵P4用于为水箱G内的水循环提供动能。在本实施例中,阴极2和阳极3排出的尾气在尾气燃烧装置C中燃烧后会产生高温废气和水蒸气,将高温废气和水蒸气通过水收集装置F与尾气燃烧装置C的连接送入水收集装置F,水收集装置F将水蒸气通过冷凝等方式从中分离出来。在这一过程中,阴极2和阳极3排出的尾气在尾气燃烧装置C中燃烧后产生的水蒸气的量在燃料电池的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燃料转化效率等影响,所以不同的运行阶段产生水蒸气的量是不同的,也因此水收集装置F收集到的水的量也是不同的。与此同时,阳极3与重整器B需要的水蒸气的量也是随着碳颗粒的变化而变化的。综上,水和/或水蒸气在供应端和需求端的量是不对等的,因此,本申请采用水箱G缓存供应端产生的水,采用水泵P4将缓存的水供应至需求端,以解决供应端和需求端的矛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水循环装置与阳极3连接之间设置有第一喷嘴19,第一喷嘴19用于扩散进入阳极3的水和/或水蒸气。在本实施例中,燃料电池在不断运行,随时会产生积碳碳颗粒,若在先产生的积碳碳颗粒反应不完全,会把反应压力累积给在后的反应,因此,反应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时间内加快反应速度则需要尽可能充分的接触,因此,在水和/或水蒸气进入阳极3时通过喷嘴将水和/或水蒸气进行扩散,使之在进入阳极3时有较大的接触范围,同时可对水和/或水蒸气加压后喷出,使之在进入阳极3时有较大接触范围的同时引动气流,实现尽可能充分的接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水循环装置与重整器B连接之间设置有第二喷嘴20,第二喷嘴20用于扩散进入重整器B的水和/或水蒸气。在本实施例中,燃料电池在不断运行,随时会产生积碳碳颗粒,若在先产生的积碳碳颗粒反应不完全,会把反应压力累积给在后的反应,因此,反应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时间内加快反应速度则需要尽可能充分的接触,因此,在水和/或水蒸气进入重整器B时通过喷嘴将水和/或水蒸气进行扩散,使之在进入重整器B时有较大的接触范围,同时可对水和/或水蒸气加压后喷出,使之在进入重整器B时有较大接触范围的同时引动气流,实现尽可能充分的接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还包括:第一供给开关L2,第一供给开关L2设置于第一喷嘴19上;第二供给开关L1,第二供给开关L1设置于第二喷嘴20上;供给控制装置S,供给控制装置S分别与第一供给开关L2、第二供给开关L1和水泵P4通过通信模块连接,供给控制装置S用于控制第一供给开关L2、第二供给开关L1和水泵P4的开关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阴极2和阳极3排出的尾气在尾气燃烧装置C中燃烧后会产生高温废气和水蒸气,将高温废气和水蒸气通过水收集装置F与尾气燃烧装置C的连接送入水收集装置F,水收集装置F将水蒸气通过冷凝等方式从中分离出来。在这一过程中,阴极2和阳极3排出的尾气在尾气燃烧装置C中燃烧后产生的水蒸气的量在燃料电池的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燃料转化效率等影响,所以不同的运行阶段产生水蒸气的量是不同的,也因此水收集装置F收集到的水的量也是不同的。与此同时,阳极3与重整器B需要的水蒸气的量也是随着碳颗粒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供应端只需采取水箱G缓存即可解决产生的水不同的问题,而在需求端,需要根据使用量提供对应的水的量,为此,在第一喷嘴19、第二喷嘴20上均设置供给开关,有供给控制装置S根据需求量打开或关闭第一供给开关L2、第二供给开关L1和水泵P4,使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重整器B出口和阳极3入口连接,重整器B入口与阳极3出口连接,重整器B和阳极3以此构成循环。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高温水蒸气与碳颗粒的反应来减少积碳的过程中,由于水蒸气的供应端与需求端难以随时处于平衡状态,在水蒸气的产生不足以供应水蒸气的消耗时,可通过重整器B入口与阳极3出口的连接将一部分的阳极3尾气再次通入到重整器B中参与重整反应,能够有效提高重整效率和减少积碳,进而减少了水蒸气的消耗。以此,在实现提高重整效率、减少积碳的同时维持水蒸气的供需平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还包括:气体压缩机P2,气体压缩机P2设置于重整器B入口与阳极3出口的连接之间,气体压缩机P2用于压缩进入重整器B的气体。在本实施例中,阳极3尾气在经历过反应后气压较低,并且混合的气体较为复杂,在循环进入重整器B后存在扩散慢、混合不充分的情况,为此,在阳极3尾气送进重整器B前进行压缩,以保障阳极3尾气在进入重整器B后能够充分的混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重整器B入口与阳极3出口的连接经过第二喷嘴2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阳极3气体再循环的方法来提高重整效率和减少积碳,一般来说阳极3气体再循环比列越高越能减少积碳,但是过高的再循环气体比列会导致电堆的发电功率下降。在通过采用高温水蒸气和碳的反应来清除积碳时,由于燃料电池系统1在不同运行状态下产生的水蒸气是不同的,无法保障积碳及时的清除,这时引入再循环系统进行辅助,而引入再循环气体的比列需要根据燃料电池系统1的不同运行状态来决定,即引入再循环气体的比列是变动的。因此,将重整器B入口与阳极3出口的连接利用第二喷嘴20来进行控制,使引入再循环气体的比列能够手动精准的把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D,第一换热器D为双相,其中一相连通空气压缩机P1和阴极2,另一相连通尾气燃烧装置C和水收集装置F。在本实施例中,尾气燃烧装置C在对阳极3和阴极2的尾气进行燃烧后会产生高温混合气体,水收集装置F在收集该高温混合气体内的水蒸气时,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冷凝。为提高热利用效率,以及降低水收集装置F的冷凝负担,需要将该高温气体的热能进行利用。因此,通过双相换热器对阳极3和阴极2的尾气进行燃烧后会产生高温混合气体和从空气压缩机P1进入阴极2的空气进行换热,使阳极3和阴极2的尾气进行燃烧后会产生高温混合气体一定程度的降温,进入阴极2的空气一定程度的升温,以此降低水收集装置F的负担的同时提高阴极2的反应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E,第二换热器E为双相,其中一相连通空气压缩机P1和热用户H,另一相连通尾气燃烧装置C和水收集装置F。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降低水收集装置F的运行负担,以及进一步利用余热,通过双相换热器对阳极3和阴极2的尾气进行燃烧后会产生高温混合气体和从空气压缩机P1进入热用户H的空气进行换热,使该混合气体在进入水收集装置F之前进一步降温,降低水收集装置F的负担,同时为热用户H提供热能。优选的,热用户H为汽车或移动设备上的暖气系统。
参照图1,上述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在具体工作时的工作过程为:由燃料泵P3通过燃料管道17向重整器B内输送燃料,由空气压缩机P1通过第一空气管路10向重整器B内输送空气,该燃料和空气在重整器B的混合区域14内进行加热并充分混合。在重整器B混合区域14内完成混合后的燃料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进入重整器B的反应区域13内与重整器B的反应区域13内发催化剂发生重整反应生成重整气体,该重整气体通过阳极入口管道15并在第二喷嘴20的控制下进入阳极3。重整气体在阳极3上放出电子,电子经外电路传导到阴极2并与氧化气结合生成离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解质16迁移到阳极3上,与燃料气反应,构成回路,产生电流。其中,阴极2所需空气由空气压缩机P1通过设置在第一空气管路10上的第一空气分流点22分出的第一空气支路4供应。
由于电池单元A内部的燃料转换率,阳极3是无法把重整气体全部反应掉的,阳极3的尾气中会含有一定量的氢气,将阳极3尾气一部分通过阳极出口管道6输送至尾气燃烧装置C,将阴极2尾气通过阴极出口管道5输送至尾气燃烧装置C。阳极3尾气和阴极2尾气在尾气燃烧装置C内燃烧后产生含有水蒸气的高温混合气体,该含有水蒸气的高温混合气体从尾气出口管道7排出。将该含有水蒸气的高温混合气体通过第一换热器D对进入阴极2的空气进行加热,再通过第一换热器D对热用户H提供热源,再通过水收集装置F将其中的,水和/或,水蒸气分离出来。其中,热用户H的换热介质(空气)由空气压缩机P1通过设置在第一空气管路10上的第二空气分流点23分出的第二空气支路9供应。
阳极3的尾气其中一部分通过阳极出口管道6输送至尾气燃烧装置C,另一部分通过设置在阳极出口管道6上的阳极尾气分流点18分出的再循环管道11输送至重整器B的混合区域14,阳极3尾气在进入重整器B的混合区域14前通过气体压缩机P2进行压缩。
水收集装置F将水分离出后通过冷凝水入水管道8输送至水箱G缓存,由水泵P4将水箱G内水通过冷凝水出水管道12将水输送至第一喷嘴19,第一喷嘴19将水喷入阳极入口管道15,由于阳极入口管道15内温度很高,会将水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通过阳极入口管道15进入阳极3,与管道内以及阳极3内的碳颗粒进行反应,实现减少阳极3内积碳的目的。由水泵P4将水箱G内水通过冷凝水出水管道12将水输送至第二喷嘴20,第二喷嘴20将水喷入再循环管道11,由于再循环管道11内温度很高,会将水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通过再循环管道11进入重整器B的混合区域14,与管道内以及重整器B内的碳颗粒进行反应,实现减少重整器B内积碳的目的。其中,第一喷嘴19设置在阳极入口管道15上,第二喷嘴20设置在再循环管道11上。第一喷嘴19上设置有第一供给开关L2,第二喷嘴20上设置有第二供给开关L1,第一供给开关L2、第二供给开关L1和水泵P4通信由供给控制装置S控制其开启和关闭,可根据燃料电池的运行状态分别进行开或关的操作,在减少积碳的同时保障燃料电池的系统效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单元(A),所述电池单元(A)包括阳极(3)和阴极(2);
重整器(B),所述重整器(B)与所述阳极(3)连接;
尾气燃烧装置(C),所述尾气燃烧装置(C)分别与所述阳极(3)和所述阴极(2)连接;
空气压缩机(P1),所述空气压缩机(P1)分别与所述重整器(B)和所述阴极(2)连接;
水收集装置(F),所述水收集装置(F)与所述尾气燃烧装置(C)连接,用于分离出所述尾气燃烧装置(C)排出的气体中的水和/或水蒸气;所述水收集装置(F)分别与所述阳极(3)和所述重整器(B)连接,用于为所述阳极(3)和所述重整器(B)提供水蒸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循环装置,所述水收集装置(F)通过所述水循环装置分别与所述阳极(3)和所述重整器(B)连接,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水箱(G)和水泵(P4),所述水箱(G)用于缓存所述水收集装置(F)分离出的水,所述水泵(P4)用于为所述水箱(G)内的水循环提供动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装置与所述阳极(3)连接之间设置有第一喷嘴(19),所述第一喷嘴(19)用于扩散进入所述阳极(3)的水和/或水蒸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装置与所述重整器(B)连接之间设置有第二喷嘴(20),所述第二喷嘴(20)用于扩散进入所述重整器(B)的水和/或水蒸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供给开关(L2),所述第一供给开关(L2)设置于所述第一喷嘴(19)上;
第二供给开关(L1),所述第二供给开关(L1)设置于所述第二喷嘴(20)上;
供给控制装置(S),所述供给控制装置(S)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给开关(L2)、所述第二供给开关(L1)和所述水泵(P4)通过通信模块连接,所述供给控制装置(S)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供给开关(L2)、所述第二供给开关(L1)和所述水泵(P4)的开关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器(B)出口和所述阳极(3)入口连接,所述重整器(B)入口与所述阳极(3)出口连接,所述重整器(B)和所述阳极(3)以此构成循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体压缩机(P2),所述气体压缩机(P2)设置于所述重整器(B)入口与所述阳极(3)出口的连接之间,所述气体压缩机(P2)用于压缩进入所述重整器(B)的气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器(B)入口与所述阳极(3)出口的连接经过所述第二喷嘴(2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换热器(D),所述第一换热器(D)为双相,其中一相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P1)和所述阴极(2),另一相连通所述尾气燃烧装置(C)和所述水收集装置(F)。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换热器(E),所述第二换热器(E)为双相,其中一相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P1)和热用户(H),另一相连通所述尾气燃烧装置(C)和所述水收集装置(F)。
CN202311235510.2A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Active CN116979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5510.2A CN116979107B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5510.2A CN116979107B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9107A true CN116979107A (zh) 2023-10-31
CN116979107B CN116979107B (zh) 2023-12-19

Family

ID=88479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5510.2A Active CN116979107B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791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6981A (zh) * 2023-12-28 2024-01-30 成都岷山绿氢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预防积碳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3922A (ja) * 2000-08-16 2002-02-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とその運転方法
JP2008108691A (ja) * 2006-09-28 2008-05-08 Aisin Seiki Co Ltd 改質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改質装置並びに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EP2088638A2 (de) * 2008-02-07 2009-08-12 Vaillant GmbH Hochtemperaturbrennstoffzellensystem mit Abgasrückführung
CN105209375A (zh) * 2013-03-15 2015-12-30 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 使用燃料电池的综合发电和碳捕集
CN105720285A (zh) * 2014-12-05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封闭式燃料电池氢源系统
US20170214072A1 (en) * 2012-11-29 2017-07-2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for reformer and fuel cell system
JP2019009082A (ja) * 2017-06-28 2019-01-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9997268A (zh) * 2016-11-24 2019-07-09 东京瓦斯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JP2019204606A (ja) * 2018-05-21 2019-11-28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20031007A (ja) * 2018-08-24 2020-02-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1262267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可扩展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电站
CN114725432A (zh) * 2022-05-05 2022-07-08 成都岷山绿氢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零碳发电系统及发电工艺
CN116338261A (zh) * 2023-03-29 2023-06-27 广东佛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率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3922A (ja) * 2000-08-16 2002-02-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とその運転方法
JP2008108691A (ja) * 2006-09-28 2008-05-08 Aisin Seiki Co Ltd 改質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改質装置並びに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EP2088638A2 (de) * 2008-02-07 2009-08-12 Vaillant GmbH Hochtemperaturbrennstoffzellensystem mit Abgasrückführung
US20170214072A1 (en) * 2012-11-29 2017-07-2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for reformer and fuel cell system
CN105209375A (zh) * 2013-03-15 2015-12-30 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 使用燃料电池的综合发电和碳捕集
CN105720285A (zh) * 2014-12-05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封闭式燃料电池氢源系统
CN109997268A (zh) * 2016-11-24 2019-07-09 东京瓦斯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JP2019009082A (ja) * 2017-06-28 2019-01-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9204606A (ja) * 2018-05-21 2019-11-28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20031007A (ja) * 2018-08-24 2020-02-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1262267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可扩展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电站
CN114725432A (zh) * 2022-05-05 2022-07-08 成都岷山绿氢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零碳发电系统及发电工艺
CN116338261A (zh) * 2023-03-29 2023-06-27 广东佛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率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测试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熊亮萍等: "应用于TEP的水汽重整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第二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ages 53 - 5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6981A (zh) * 2023-12-28 2024-01-30 成都岷山绿氢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预防积碳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9107B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llis et al. Fuel cell systems: efficient, flexible energy convers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Appleby The electrochemical engine for vehicles
Farooque et al. Fuel cells-the clean and efficient power generators
JP2021002512A5 (zh)
US6410175B1 (en) Fuel cell system with improved starting capability
CN215578650U (zh) 使用氨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混合系统
US6312842B1 (en) Water retention system for a fuel cell power plant
US20020039673A1 (en) Fuel cell pressur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WO1995017021A1 (en) Plasmatron-fuel cell system for generating electricity
CN100459263C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16979107B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KR20210132169A (ko) 일산화탄소 내성 애노드 및 통합된 시프트 반응기를 구비한 수소 펌핑 전지를 갖는 고체 산화물 연료 전지 시스템
WO2011011286A2 (en) Operation of fuel cell systems with reduced carbon formation and anode leading edge damage
KR20080093055A (ko) 단실형 고체 산화물형 연료전지
CN113506902A (zh) 使用氨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混合系统
JP2004535351A (ja) 燃料電池改質器用の水蒸気転移装置
US20030215683A1 (en) Fuel cell system
CN113811512A (zh) 产生副产品氨并将氨用作二次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装置
CN111509279B (zh) 原位制氢燃料电池系统
Lokhande et al. Hydrogen fuel cell: Parametric analysis of their stockpiling and different types
KR100774574B1 (ko) 보조전원 유닛용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 발전시스템과 그기동방법
JP2004171802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20230275242A1 (en) Solid oxide fuel cell device and fuel cell vehicle
KR102355412B1 (ko) 연료전지 시스템 및 이를 구비한 선박
EP1791208A2 (en) Fuel cel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