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78308A - 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78308A
CN116978308A CN202310912258.8A CN202310912258A CN116978308A CN 116978308 A CN116978308 A CN 116978308A CN 202310912258 A CN202310912258 A CN 202310912258A CN 116978308 A CN116978308 A CN 116978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subarea
display
brightness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122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洪钦
刘硕
朱勇
武轲
俞克强
王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122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783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78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783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用以避免使用显示屏之外的显示校正设备,从而提高对显示屏进行显示均匀性校正的工作效率,以及降低成本。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包括:在待校正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LED(发光二极管)等类型的显示屏会受屏体内部的电路、接收卡和电源等发热影响,导致屏幕显示区域温度分布不均,出现显示上亮色度不均匀的现象。
现有的亮色度均匀性校正技术依赖额外的硬件设备,例如温度传感器或热成像仪等,成本高,效率低;且针对内部结构不同的屏体或不同屏体组合的大屏,都需要用相同的步骤逐个校正,耗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所需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用以提高对显示屏进行显示均匀性校正的工作效率,并且降低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包括:
在待校正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通过所述方法,在待校正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并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从而在无需设置额外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显示屏进行显示均匀性的校正,因此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屏的三维模型;
利用所述显示屏的三维模型进行热仿真,得到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云图;
将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云图转化为热力图,得到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
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屏体时,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包括:
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以及所述显示屏上每一屏体的位置,确定每一屏体的热力图;
针对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屏体,基于该屏体的热力图,确定该屏体的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包括:
针对每一屏体的每一子区域,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
整合所有所述屏体的亮度校正系数,得到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子区域对应的亮度校正系数;
针对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子区域,利用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先确定所述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包括:
步骤一、在所述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温度均值和亮度均值;
步骤二、利用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温度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体的三维模型;
利用所述屏体的三维模型进行热仿真,得到所述屏体的温度云图;
点亮所述显示屏中的同一颜色的灯点,并持续预设时长后,针对所述显示屏的屏幕采集图像,得到所述显示屏的热屏图像;
对所述热屏图像进行轮廓检测,确定所述热屏图像中的屏幕图像;
对所述热屏图像中的屏幕图像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屏幕图像,校正后的屏幕图像的形状为矩形;
基于校正后的屏幕图像,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所述子区域的亮度均值;
将所述温度云图转化为热力图,并基于所述热力图,确定每一所述子区域的温度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包括如下步骤之一或组合:
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一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一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一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一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一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一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二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二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二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二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二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二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三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三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三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三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三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三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校正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在待校正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第二单元,用于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此外,根据实施例,例如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软件代码部分,当所述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这些软件代码部分用于执行上述所定义的方法的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在其上存储有软件代码部分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此外,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通过上传过程、下载过程和推送过程中的至少一个经由网络直接加载到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中和/或发送。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校正方法的总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校正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体的三维模型的透视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体的三维模型的背面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体的三维模型的正面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含屏幕的采集图像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含屏幕的采集图像进行校正后的图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的长宽尺寸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屏幕的显示区域划分网格区域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用以提高对显示屏进行显示均匀性校正的工作效率,并且降低成本。
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申请构思的,由于方法和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和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下示例和实施例将只被理解为是说明性的示例。虽然本说明书可能在若干处提及“一”、“一个”或“一些”示例或实施例,但这并非意味着每个这种提及都与相同的示例或实施例有关,也并非意味着该特征仅适用于单个示例或实施例。不同实施例的单个特征也可以被组合以提供其他实施例。此外,如“包括”和“包含”的术语应被理解为并不将所描述的实施例限制为仅由已提及的那些特征组成;这种示例和实施例还可以包含并未具体提及的特征、结构、单元、模块等。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展示顺序仅代表实施例的先后顺序,并不代表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劣。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包括:
S101、在待校正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所述的待校正显示屏,可以是单一屏体,即单位屏体;同理,所述的待校正显示屏也可以是包括多个单位屏体的大屏。
所述子区域,例如可以是网格形状的区域,即对整个屏幕的显示区域,进行网格区域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每一网格区域即视为一个子区域。
由于显示屏点亮时,受内部零部件放热如电源接收卡等温度影响,以及屏幕各区域散热条件不同(比如屏幕四周和金属边框接触的位置散热条件好,温度就比较低),进而使得不同区域灯点的温度不同,使得整个显示区域上部分区域温度高,部分温度区域低,导致显示效果不一致,所述显示效果,包括亮度和/或色度。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对屏幕的显示区域进行子区域划分,以子区域为单位进行显示校正,已达到整个屏幕的显示区域的显示效果均匀的目的。
S102、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其中,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例如:
i=kt+c;
其中,i可以表示亮度,t可以表示温度,k和c是经过多个子区域的温度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下来的参数值,其中k为斜率,c为常数。
那么,在预先确定了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以及预先设置一参考温度,便可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针对每一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具体地,例如可以是将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灯点的驱动值,实现该子区域的显示效果(包括亮度和/或色度)的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屏(可以为仅包括一个屏体的显示屏,或者为包括多个屏体的大屏)的三维模型;
利用所述显示屏的三维模型进行热仿真,得到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云图;
将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云图转化为热力图,得到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
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屏体(即当所述显示屏为大屏时)时,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包括:
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以及所述显示屏上每一屏体的位置,确定每一屏体的热力图;
针对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屏体,基于该屏体的热力图,确定该屏体的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包括:
针对每一屏体的每一子区域,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
整合所有所述屏体的亮度校正系数,得到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子区域对应的亮度校正系数;
针对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子区域,利用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先确定所述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包括:
步骤一、在所述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温度均值和亮度均值;
步骤二、利用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温度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体的三维模型;
利用所述屏体的三维模型进行热仿真,得到所述屏体的温度云图(考虑到受屏体内部零部件放热,如电源接收卡等温度影响,以及屏体各区域散热条件不同(比如屏幕四周和金属边框接触的位置散热条件好,温度就比较低),进而使得不同区域灯点的温度不同,导致显示效果不一致,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热仿真获取屏体的温度云图,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各个子区域的温度均值);
点亮所述显示屏中的同一颜色(例如红色)的灯点,并持续预设时长(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后,针对所述显示屏的屏幕采集图像,得到所述显示屏的热屏图像,也就是说,得到了包含显示屏的屏幕图像的采集图像,该采集图像的背景图像不限,其中的屏幕图像可以视为目标图像;
对所述热屏图像进行轮廓检测,确定所述热屏图像中的屏幕图像,也就是说进行目标识别,识别出采集图像上的目标图像;
对所述热屏图像中的屏幕图像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屏幕图像,校正后的屏幕图像的形状为矩形;也就是说,原目标图像可能不是标准的矩形,需要校正为标准的矩形;
基于校正后的屏幕图像,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所述子区域的亮度均值;
将所述温度云图转化为热力图(该热力图上也具有同样的子区域,每一子区域的温度均值可以从该热力图上获得),并基于所述热力图,确定每一所述子区域的温度均值。
若在点亮所述显示屏中的第一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称为第一映射关系;那么同理,可以采用同样方式,在点亮所述显示屏中的第二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温度与亮度的第二映射关系;以及,在点亮所述显示屏中的第三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温度与亮度的第三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包括如下步骤之一或组合:
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一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一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一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一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一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一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二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二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二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二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二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二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三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三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三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三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三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三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例如是红色;所述第二颜色,例如是绿色;所述第三颜色,例如是蓝色。
下面给出三个具体实施例的举例说明,其中针对任一颜色的同款灯点,预先确定了该颜色灯点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并利用该映射关系校正显示屏上该颜色灯点的驱动值。针对不同颜色的灯点的驱动值,可以采用各自颜色灯点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进行同步校正,后续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所做处理默认是针对同种颜色灯点。
第一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校正的具体方法如图2所示,例如包括步骤:
S201:对需要校正显示均匀性的显示屏的屏体,根据屏体的实际零件尺寸和装配方式,建立屏体的三维模型,如图3a~图3c所示,其中图3a为内部透视图,图3b为屏体的背面,图3b为屏体的正面,即显示屏的屏幕的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零件,例如灯板,箱体,接收卡,电源,连接件等。
所述装配方式,主要指各零件的布局,以及连接方式。
由于ANSYS(用来进行热仿真分析的软件)需要导入三维模型才能进行热仿真。所以,本步骤可以根据屏体的实际零件尺寸和装配方式,使用SolidWorks和ProE等三维绘图软件,建立屏体的三维模型。
S202:将屏体的三维模型导入ANSYS软件进行热仿真,得到屏体的温度云图;
其中,所述温度云图,包括屏体上的一些位置点,以及相应的温度信息,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温度值。
S203:从黑屏状态下开启LED显示屏,预热后采集显示屏的热屏图像。
由于红色LED灯的亮色度(即亮度和色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红色灯校正为例,用红色灯点亮屏幕。当然,也可使用其他颜色或红绿蓝三色都进行校正,本申请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以LED屏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LED屏,其他类型的显示屏同样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采集到的热屏图像,例如图4所示,其中A、B、C、D表示显示屏的四个顶点。
预热的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本申请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制。
S204:对所采集到的热屏图像,进行屏体轮廓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屏体的显示区域进行区域划分,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并计算每一网格区域的亮度均值。具体地:
步骤一、对所采集到的热屏图像,进行屏体轮廓检测,确定所述热屏图像中的屏幕图像;
例如,若采用红色灯点亮显示屏,则对所采集到的热屏图像,转成R(红色)通道下进行轮廓检测,从而确定屏体的轮廓。如果是绿色灯点亮,则转成G通道下进行屏幕轮廓检测,以此类推,若是蓝色灯点亮,则转成B通道下进行屏幕轮廓检测。
其中,所述轮廓检测,例如,具体地,在所采集到的热屏图像中筛选出周长或面积最大的轮廓,作为屏幕轮廓(在采集热屏图像时,可以尽量让屏幕占据画面的大部分,保证图像中的最大轮廓为屏幕轮廓)。
对于筛选出的最大轮廓,进一步还需要进行四边形拟合,这是因为筛选出的最大轮廓可能是超过4个点连接而成的轮廓,即最大轮廓的形状可能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甚至更多个边。因此,为了得到屏体对应的矩形的四个角点,需要进行四边形拟合,也就是说将筛选出的最大轮廓拟合为四边形。
可见,本步骤一相当于对图像进行目标检测,识别其中的屏体目标,具体的可以包括最大轮廓检测、四边形拟合等步骤,从而得到热屏图像中的屏幕图像。但是,该屏幕图像的形状有可能不是标准的矩形,有可能上边短,下边长,类似梯形(如图4所示),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执行下述步骤二。
步骤二、对所述热屏图像中的屏幕图像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屏幕图像,校正后的屏幕图像的形状为矩形;
例如,以从图4中识别出的屏体目标的四个角点坐标[(x0,y0),(x1,y1),(x2,y2),(x3,y3)](依次为屏体的左上,右上,右下和左下角点),和坐标点[(x0,y0),(x1,y0),(x1,y2),(x0,y2)]构建透视变换矩阵,对图4进行透视变换,从而得到图5所示图像。其中,(x0,y0)、(x1,y1)、(x2,y2)、(x3,y3)分别为轮廓检测中检测到的如图4中所示的屏体的四个顶点A、B、C、D的坐标。对应图4上红色屏体的四个角点。所述透视变换的目的是将图4中的屏体(非标准矩形)校正为矩形,即得到图5所示的图像,那么图5中的屏体的四个顶点A、B、C、D的坐标分别为(x0,y0)、(x1,y0)、(x1,y2)、(x0,y2)。
步骤三、基于校正后的矩形的屏幕图像的尺寸,确定显示区域的子区域大小;
在得到校正后的矩形的屏幕图像后,即得到了屏幕的长和宽的尺寸,进而需要进一步基于此确定显示校正单位,也就是说,确定显示区域的子区域大小。例如,以屏幕的实际5*5个灯点为一个显示效果校正单位进行显示校正,将整个屏幕划分为(width/5)*(height/5)个区域,其中width(简写W)、height(简写H)分别为屏幕的物理宽度和高度,如图6所示。
当然也可以用单个灯点或其他形状和大小的区域作为校正单位,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以此为限。
步骤四、对显示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区域;
确定了子区域大小后,就可以对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了,例如将图6所示屏幕区域,用(width/5)*(height/5)的网格划分,例如得到图7所示网格区域,每一网格区域,即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一个子区域;
步骤五、统计每个子区域的亮度均值。
S205:将步骤S202得到的温度云图转化为包括所述网格区域的热力图,根据该热力图,以及每一网格区域的亮度均值,建立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
例如,网格区域是采用(width/5)*(height/5)进行划分的,那么将温度云图转化为(width/5)*(height/5)的热力图,从而根据含有所述网格区域的热力图,以及所述每一网格区域的亮度均值,建立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
所述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例如,i=kt+c,其中i为任一网格区域像素值(表示该网格区域的亮度均值),t为该网格区域的温度均值,k为斜率,c为常数项。
其中,在温度云图上统计每个5*5块的温度均值,这些均值构成的(width/5)*(height/5)的二维矩阵就是热力图。
由于温度和亮度成正比,所以建立i=kt+c这个映射关系式。这里热力图的大小为(width/5)*(height/5),每个值对应步骤S204中每个网格区域内的亮度均值。用i=kt+c来拟合这些值,就可以求解得到k和c的值,从而确定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
S206:参照预设参考温度,针对屏幕上的每一网格区域,根据所述热力图中该网格区域的温度,以及所述的映射关系,确定该区域的灯点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校正系数校正该区域内的灯点的亮度值(即像素值)。
例如,预先设置参考温度t0,针对屏幕上的每一网格区域,根据热力图中该网格区域的温度t,以及i=kt+c这个映射关系式,计算该网格区域内灯点的亮度值的校正系数e=(kt0+c)/(kt+c),将该校正系数e应用到该区域上的灯点上,各个网格区域均采用同样方式处理,从而实现屏幕显示均匀性校正。
具体地,例如针对温度t的网格区域,前面已经得到k和c,把参考温度t0和该网格区域的温度t代入式子e=(kt0+c)/(kt+c),即可得到校正系数的具体值,把该校正系数乘到该区域的灯点的驱动值(即驱动灯点亮的参数值)上,就可以实现屏幕显示均匀性的校正,即使得该区域输出参考温度t0对应的显示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分别采用不同颜色单独点亮屏幕,并确定相应的校正系数,最后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灯点对应的不同驱动值,从而采用各自的驱动值进行驱动,使得屏幕达到更好的显示均匀性。例如,针对任一网格区域,点亮红色灯点时,确定了校正系数e1;点亮绿色灯点时,确定了校正系数e2;点亮蓝色灯点时,确定了校正系数e3;那么,分别用e1乘到该区域的红色灯点的驱动值上进行驱动值调整,用e2乘到该区域的绿色灯点的驱动值上进行驱动值调整,用e3乘到该区域的蓝色灯点的驱动值上进行驱动值调整,从而使得该区域的显示亮度、色度更加均匀,最终达到整个屏幕的显示亮度、色度更加均匀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如果灯点型号不变,那么就可以采用同样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校正灯点的驱动值,也就是说,对于不同款或不同型号的屏体,只要采用同型号灯点,就可以采用预先确定好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进行显示校正。
因此,校正其他型号的屏体(屏体的灯珠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灯珠同款)的显示效果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当前待校正的显示屏的屏体建立三维模型;
例如,可根据已有屏体的零件模型重新装配,或在已有屏体三维模型上修改,得到当前待校正的显示屏的屏体的三维模型。
步骤二、将当前待校正的显示屏的屏体的三维模型导入ANSYS进行热仿真,得到当前待校正的显示屏的屏体的温度云图。
步骤三、将当前待校正的显示屏的屏体的温度云图处理为热力图后,基于该热力图,确定当前待校正的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上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步骤四、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确定该映射关系时所用的显示屏,与当前待校正的显示屏采用同款灯点),针对当前待校正的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上每一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只要灯点的型号不变,针对不同显示屏,可以基于实际的温度均值,采用预先确定好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进行显示校正,无需每次校正都重新设置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
第三实施例:
如果灯点型号不变,那么就可以采用同样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校正灯点的驱动值,也就是说,对于不同款或不同型号的屏体,只要采用同型号灯点,就可以采用预先设置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进行显示校正。进一步,当需要校正由多个屏体构建的大屏的显示效果时,只要各个屏体采用相同型号的灯点,就可以利用预先确定好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进行显示校正,那么对于大屏的显示校正,具体步骤例如包括:
步骤一、在三维绘图软件上根据各个屏体的实际位置关系,对已有屏体模型进行装配。具体地,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已经绘制好屏体的三维模型的前提条件下,在三维绘图软件上,导入多个屏体(把单位屏体按实际个数拷贝即可),按照实际的位置分布和连接方式,把这些屏体装配成大屏,得到大屏的三维模型。
步骤二、将装配好的大屏三维模型导入ANSYS进行热仿真,得到大屏的温度云图。
步骤三、将大屏的温度云图转化为热力图,并基于大屏的热力图,以及各个屏体的位置,确定每一屏体的热力图;
步骤四、针对每一屏体,基于该屏体的热力图,确定该屏体的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步骤五、针对每一屏体的每一子区域,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确定该映射关系时所用的显示屏,与当前待校正的大屏中的各个屏体采用同款灯点),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
步骤六、整合大屏上的所有屏体的亮度校正系数,得到所述大屏上的每一子区域对应的亮度校正系数;
步骤七、针对所述大屏上的每一子区域,利用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例如,一个大屏由三个屏体横向拼接而成。从左至右,三个屏体的亮度校正系数构成的二维矩阵分别为第一矩阵、第二矩阵和第三矩阵。假设这三个矩阵中的每一矩阵的大小均为10*10,即每一屏体被划分为10*10的网格区域,每一网格区域对应一亮度校正系数,每一屏体有100个亮度校正系数。将这三个矩阵按照屏体位置进行拼接,即可得到30*10的大屏的亮度校正系数,即300个亮度校正系数。然后,针对大屏上的每一网格区域,将该网格区域对应的亮度校正系数,乘到该网格区域的灯点的驱动值上即完成对该网格区域的显示校正,其他网格区域同理,最终实现对整个大屏的显示校正。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单一屏体的显示校正,可以适用于多个屏体构成的大屏的显示校正上,各屏体的校正原理是一致的,都是利用预先针对显示屏(可以理解为单一屏体,也可以理解为包括多个屏体的大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该显示屏的每一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其中,若构成大屏的多个屏体是同型号的屏体,那么这些屏体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就是一致的,若构成大屏的多个屏体不是同型号的屏体,那么就针对各屏体,采用各自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进行显示校正即可,原理一致,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需要例如温度传感器,热成像仪等额外硬件设施,仅根据屏体的零件、结构和材料等要素创建三维模型,并基于此进行热仿真分析,获取屏幕温度分布数据,进而基于温度和亮度的映射关系进行显示校正,因此,工作效率更高,并且节约了成本。
其中,针对使用同款灯珠的不同型号屏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仅在首次校正时,需要拍摄热屏图像,计算该灯珠的温度亮度映射关系。后续校正使用同款灯珠的其他型号屏体,或是这类屏体构建的大屏,都无需再拍摄热屏图像。
针对多屏体构建的大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仅需要在三维绘图软件上根据实际位置关系对已有屏体模型进行装配,导入ANSYS仿真得到温度云图,就能转为热力图,并根据单一屏体的温度与像素值的映射关系式,求解大屏的校正系数,工作效率更高,节约更多成本。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同样可以对多个不同型号的屏体构建的大屏进行校正。
下面介绍一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或装置,其中与上述方法中所述的相同或相应的技术特征的解释或举例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参见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一种终端或网络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600,用于读取存储器6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在待校正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0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屏的三维模型;
利用所述显示屏的三维模型进行热仿真,得到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云图;
将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云图转化为热力图,得到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
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屏体时,处理器600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包括:
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以及所述显示屏上每一屏体的位置,确定每一屏体的热力图;
针对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屏体,基于该屏体的热力图,确定该屏体的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600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包括:
针对每一屏体的每一子区域,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
整合所有所述屏体的亮度校正系数,得到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子区域对应的亮度校正系数;
针对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子区域,利用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0,还用于读取存储器6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采用如下步骤预先确定所述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
步骤一、在所述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温度均值和亮度均值;
步骤二、利用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温度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600执行所述步骤一时,具体用于读取存储器6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体的三维模型;
利用所述屏体的三维模型进行热仿真,得到所述屏体的温度云图;
点亮所述显示屏中的同一颜色的灯点,并持续预设时长后,针对所述显示屏的屏幕采集图像,得到所述显示屏的热屏图像;
对所述热屏图像进行轮廓检测,确定所述热屏图像中的屏幕图像;
对所述热屏图像中的屏幕图像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屏幕图像,校正后的屏幕图像的形状为矩形;
基于校正后的屏幕图像,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所述子区域的亮度均值;
将所述温度云图转化为热力图,并基于所述热力图,确定每一所述子区域的温度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600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时,具体用于:
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一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一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一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一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一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一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和/或,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二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二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二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二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二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二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和/或,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三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三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三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三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三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三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收发机610,用于在处理器6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6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6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20可以存储处理器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600可以是CPU(中央处埋器)、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按照获得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处理器与存储器也可以物理上分开布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参见图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校正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11,用于在待校正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第二单元12,用于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单元11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屏的三维模型;
利用所述显示屏的三维模型进行热仿真,得到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云图;
将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云图转化为热力图,得到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
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屏体时,第一单元11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包括:
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以及所述显示屏上每一屏体的位置,确定每一屏体的热力图;
针对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屏体,基于该屏体的热力图,确定该屏体的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屏体时,第二单元12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屏体的每一子区域,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
整合所有所述屏体的亮度校正系数,得到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子区域对应的亮度校正系数;
针对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子区域,利用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单元12还用于:采用如下步骤预先确定所述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
步骤一、在所述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温度均值和亮度均值;
步骤二、利用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温度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单元12执行所述步骤一时,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体的三维模型;
利用所述屏体的三维模型进行热仿真,得到所述屏体的温度云图;
点亮所述显示屏中的同一颜色的灯点,并持续预设时长后,针对所述显示屏的屏幕采集图像,得到所述显示屏的热屏图像;
对所述热屏图像进行轮廓检测,确定所述热屏图像中的屏幕图像;
对所述热屏图像中的屏幕图像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屏幕图像,校正后的屏幕图像的形状为矩形;
基于校正后的屏幕图像,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所述子区域的亮度均值;
将所述温度云图转化为热力图,并基于所述热力图,确定每一所述子区域的温度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单元12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时,具体用于:
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一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一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一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一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一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一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和/或,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二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二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二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二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二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二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和/或,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三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三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三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三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三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三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具体可以为桌面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该计算设备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er Processing Unit,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设备,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等。
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向处理器提供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所述方法。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所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的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FLASH)、固态硬盘(SSD))等。
应当理解:
通信网络中的实体经由其往来传送流量的接入技术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当前或未来技术,诸如可以使用WLAN(无线本地接入网络)、WiMAX(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LTE、LTE-A、5G、蓝牙、红外等;另外,实施例还可以应用有线技术,例如,基于IP的接入技术,如有线网络或固定线路。
适合于被实现为软件代码或其一部分并使用处理器或处理功能运行的实施例是独立于软件代码的,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已知或未来开发的编程语言来规定,诸如高级编程语言,诸如objective-C、C、C++、C#、Java、Python、Javascript、其他脚本语言等,或低级编程语言,诸如机器语言或汇编程序。
实施例的实现是独立于硬件的,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已知或未来开发的硬件技术或其任何混合来实现,诸如微处理器或CPU(中央处理单元)、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互补MOS)、BiMOS(双极MOS)、BiCMOS(双极CMOS)、ECL(发射极耦合逻辑)和/或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
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为单独的设备、装置、单元、部件或功能,或者以分布式方式实现,例如,可以在处理中使用或共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功能,或者可以在处理中使用和共享一个或多个处理段或处理部分,其中,一个物理处理器或多于一个的物理处理器可以被用于实现一个或多个专用于如所描述的特定处理的处理部分。
装置可以由半导体芯片、芯片组或包括这种芯片或芯片组的(硬件)模块来实现。
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硬件和软件的任何组合,诸如ASIC(应用特定IC(集成电路))组件、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组件或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组件。
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其中体现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适应于执行如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过程,其中,该计算机可用介质可以是非暂时性介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待校正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屏的三维模型;
利用所述显示屏的三维模型进行热仿真,得到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云图;
将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云图转化为热力图,得到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
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屏体时,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包括:
基于所述显示屏的热力图,以及所述显示屏上每一屏体的位置,确定每一屏体的热力图;
针对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屏体,基于该屏体的热力图,确定该屏体的每一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包括:
针对每一屏体的每一子区域,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
整合所有所述屏体的亮度校正系数,得到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子区域对应的亮度校正系数;
针对所述显示屏上的每一子区域,利用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确定所述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包括:
步骤一、在所述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温度均值和亮度均值;
步骤二、利用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温度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所述显示屏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屏的屏体的三维模型;
利用所述屏体的三维模型进行热仿真,得到所述屏体的温度云图;
点亮所述显示屏中的同一颜色的灯点,并持续预设时长后,针对所述显示屏的屏幕采集图像,得到所述显示屏的热屏图像;
对所述热屏图像进行轮廓检测,确定所述热屏图像中的屏幕图像;
对所述热屏图像中的屏幕图像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屏幕图像,校正后的屏幕图像的形状为矩形;
基于校正后的屏幕图像,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每一所述子区域的亮度均值;
将所述温度云图转化为热力图,并基于所述热力图,确定每一所述子区域的温度均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包括如下步骤之一或组合:
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一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一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一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一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一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一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二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二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二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二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二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二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利用预先针对所述显示屏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第三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第三亮度校正系数,将该第三亮度校正系数,乘以该子区域的第三颜色灯点的当前驱动值,作为校正后的该子区域的第三颜色灯点的驱动值;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为在点亮所述显示屏的第三颜色的灯点的情况下确定的。
8.一种显示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在待校正显示屏的屏幕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确定所述屏幕的显示区域上至少一个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
第二单元,用于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与亮度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一所述子区域,按照预设参考温度,以及该子区域的当前温度均值,确定该子区域的亮度校正系数,并利用该亮度校正系数对该子区域进行显示校正。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用于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件代码部分,当所述产品在所述计算机上运行时,所述软件代码部分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912258.8A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9783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2258.8A CN116978308A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2258.8A CN116978308A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8308A true CN116978308A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72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2258.8A Pending CN116978308A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783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9889A (zh) * 2023-11-24 2023-12-26 深圳市凯达高科数码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护眼的平板电脑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9889A (zh) * 2023-11-24 2023-12-26 深圳市凯达高科数码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护眼的平板电脑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7289889B (zh) * 2023-11-24 2024-02-23 深圳市凯达高科数码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护眼的平板电脑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9851B (zh) 色温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1571954B (zh) 亚像素配准
CN107403421A (zh) 一种图像去雾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2669758B (zh) 显示屏校正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978308A (zh) 一种显示校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11962917B2 (en) Color adjustment method, color adjustment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8337496A (zh) 白平衡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91988B (zh) 亮度矫正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8596908B (zh) Led显示屏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681775A (zh) 一种白平衡方法和装置
WO2020142871A1 (zh) 图像的白平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516939A (zh) 亮度校正方法、装置、显示设备、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25379A (zh) 基于车载终端的智能终端屏幕共享方法及系统、车载终端
CN111587573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305224A (zh) 一种图像的畸变校正方法、装置及电视机
CN117037652A (zh) 一种显示屏的逐点校正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669572A (zh) 摄像头模组的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961357B (zh) 一种交通信号灯过爆图像强化方法及装置
CN113870768B (zh) 显示补偿方法和装置
CN111656759A (zh) 图像色彩校正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641907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芯片
CN117671036B (zh) 校正参数标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040721A1 (zh) 双空间光调制设备的标定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184543B (zh) 一种用于鱼眼摄像头的数据展示方法和装置
CN116913197B (zh) 像素定位方法、像素亮度提取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