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4971A - 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4971A
CN116964971A CN202180089422.9A CN202180089422A CN116964971A CN 116964971 A CN116964971 A CN 116964971A CN 202180089422 A CN202180089422 A CN 202180089422A CN 116964971 A CN116964971 A CN 116964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communication method
mode
base station
n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94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鑫
生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64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4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接收MBS业务的传输块;解码传输块,根据解码状态和配置的反馈模式,给基站发送反馈,其中反馈模式为ACK/NACK模式或NACK模式,若反馈为否定反馈,则接收部分传输块的重传,其中重传是所述基站根据HARQ配置和HARQ使能进行的。通过上述方式,使得基站接收到UE的反馈后,基于该反馈对传输失败的MBS业务发起重传,从而提高了MBS业务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所公开实施例涉及MBS通信技术领域,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背景技术】
LTE的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MBMS)的传输方式可分为SC-PTM(Single Cell Point-To-Multipoint,单小区点到多点)和MBSFN(Multicast-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多播/组播单频网络)。在SC-PTM的传输方式中,所有的MBMS业务都是经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给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UE对此业务感兴趣则去资源位置接收该MBMS业务,但UE接收到该MBMS业务是否能解码成功并不会给基站发送任何反馈,因此基站也不会进行任何重传以保证业务的可靠性传输。
但在NR(New Radio,新空口)网络的MBS业务中,部分MBS业务对可靠性传输的要求比较高,比如V2X业务,因此,在MBS业务中有保证传输可靠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在用户设备侧被执行,包括: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接收MBS业务的传输块;解码传输块,根据解码状态和配置的反馈模式,给基站发送反馈,其中反馈模式为ACK/NACK模式或NACK模式;若所述反馈为否定反馈,则接收全部或部分所述传输块的重传,其中所述全部或部分所述传输块的重传是所述基站根据HARQ配置和HARQ使能进行的。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在基站侧被执行,包括: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发送MBS业务的传 输块;接收来自UE的反馈,其中,反馈是由UE解码传输块,根据解码状态和配置的反馈模式形成的,反馈模式为ACK/NACK模式或NACK模式;若所述反馈为否定反馈,则对所述传输块的部分或全部进行重传,其中所述传输块的部分或全部的重传是根据HARQ配置和HARQ使能进行的。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电路,处理器连接通信电路,处理器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处理器和通信电路,处理器连接通信电路,处理器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UE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接收MBS业务的传输块,解码传输块,根据解码状态和配置的反馈模式,给基站发送反馈,从而使得基站根据UE发送的反馈,能采取相应的处理,比如UE反馈接收失败时,基站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否定反馈,对该传输块的部分或全部发起重传,从而保证该MBS业务的可靠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通信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通信方法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通信方法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基站的存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 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包括:
S110: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接收MBS业务的传输块。
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是以传输块为基本单位进行MBS数据的传输。一个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就是包含MAC 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一个数据块,这个数据块会在一个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上进行传输,在NR网络中,一个TB被会划分为很多个编码块(CB),而将多个CB进行分组,分组后的CB称为CBG(Code Block Group),CBG被配置后可以是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的单位。UE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MBS业务数据的多个传输块。
S120:解码传输块,根据解码状态和配置的反馈模式,给基站发送反馈,其中反馈模式为ACK/NACK模式或NACK模式。
ACK/NACK模式为发送的反馈分为两种,一种为ACK消息,一种为NACK消息,例如,可以在UE成功解码传输块时,给基站发送一个表示解码成功的肯定反馈ACK消息,也可以在UE解码传输块失败时,给基站发送一个表示解码失败的否定反馈NACK消息。
而NACK模式为发送的反馈只有NACK一种。例如,可以在UE未能成功解码传输块是,给基站发送一个表示解码失败的否定反馈NACK消息,而在成功解码数据块时,不发送任何消息。
UE解码接收的传输块,并根据解码状态和配置的反馈模式,给基站发送反馈。解码状态分为解码成功和解码失败两种,针对这两种状态发送对应的反馈也不一样。而配置的反馈模式可以通过网络侧多种方式进行配置,在这里不做限制。当UE被配置的反馈模式为ACK/NACK模式时,可通过发送ACK和NACK消息告知基站对某个传输块的数据已成功解码或者未成功解码。当UE被配置的反馈模式为NACK模式时,可通过发送NACK消息告知基站对某个传输块的数据未进行成功解码。
S130:若反馈为否定反馈,则接收部分或全部传输块的重传,其中部分或全部传输块的重传是基站根据HARQ配置和HARQ使能进行的。
基站通过UE发送的反馈,能采取相应的处理,若UE的反馈为否定反馈时,基站能够发起对部分或全部解码失败的传输块进行重传,如上述被配置的CBG可以是HARQ的重传单位,若未配置CBG,还是以TB为重传单位进行重传,即基站可以对接收失败的CBG(部分传输块)或传输块进行重传。其重传是根据HARQ配置和HARQ使能进行的。HARQ配置可包括重传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占用的频域资源等。HARQ使能为是否打开或者关闭该重传机制。可以理解的是,当反馈模式为ACK/NACK模式时,基站可以采用基于ACK/NACK反馈的HARQ机制。当反馈模式为NACK模式时,基站可以采用基于NACK反馈的HARQ机制。
本申请通过UE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接收MBS业务的传输块,解码传输块,根据解码状态和配置的反馈模式,给基站发送反馈,从而使得基站根据UE发送的反馈,能采取相应的处理,比如UE反馈接收失败时,基站能够根据接收的否定反馈,对部分或全部传输块发起重传,从而保证该MBS业务的可靠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UE发送的反馈ACK消息或NACK消息可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进行传输。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可以是和单播业务共享相同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也可以是不和单播共享相同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而是另外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定义分为单播业务专用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和MBS业务专用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通过MBS业务专用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进行反馈的传输。
基于ACK/NACK模式下,每个UE发送ACK消息或NACK消息使用各自独立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从而使得基站区分每个UE发送的反馈消息的类型。
而基于NACK模式下,每个UE发送NACK消息可以使用各自独立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或者共享相同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当每个UE发送NACK消息使用各自独立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时,基站收到NACK消息后,能区分是哪个UE发送的NACK反馈,基站可以选择单独给该UE进行重传。如组内只有一个UE发送了NACK消息,这个UE在小区边缘,基站可以只针对该UE进行一对一的重传,这样使得基站节省了发起重传的资源。当多个UE发送NACK消息共享相同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时,这样可节省反馈所占用的传输信道的资源。
如上述,UE配置的反馈模式是由网络侧进行配置的。在一实施例中,反馈模式的配置可由组内UE的数量决定,当组内UE的数量小于预设的门限值,则反馈模式的配置为ACK/NACK模式;当组内UE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门限值,则反馈模式的配置为NACK模式。通过此种方式,在UE数量较多时,多个UE都只发送NACK反馈从而使得占用的反馈资源较少,当UE数量较少时,多个UE发送ACK或NACK反馈也不会占用太多的反馈资源。
如上述,UE配置的反馈模式是由网络侧进行配置的。在一实施例中,反馈模式的配置可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设置IE(Information Element,信息单元)进行配置。例如反馈模式的配置IE如下所示:
MBS-Feedback-Config::= SEQUENCE{
MBS–HARQ–Mode ENUMERATED{ACK/NACK,NACK-only}
OPTIONAL, --Need M
从上可得知,在RRC中设置了一个“MBS–HARQ–Mode”的IE,来配置反馈模式为ACK/NACK或NACK-only。
如上述,UE配置的反馈模式是由网络侧进行配置的。在一实施例中,反馈模式的配置可通过MAC CE(MAC Control Element,介质访问控制的控制单元)增加新的逻辑信道标识进行配置。这个新的逻辑信道标识可以增加在TS 38.321中的表6.2.1-1中,如下所示:
表6.2.1-1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LCID值
从上表可以得知,索引值为63或索引值为35~46暂为预留位,可以把索引值63或从35~46中任选一个索引值的逻辑信道ID定义为“MBS HARQ Mode”,以进行反馈模式的配置。
可选地,新的逻辑信道标识也可以增加在TS 38.321的表6.2.1-1a,如下表所示:
表6.2.1-1a下行共享信道的两字节的eLCID的值
代码点 索引值 LCID值
0 to(2 16–1) 320 to(2 16+319) 逻辑信道标识
从上表可以得知,索引值为320 to(2 16+319)都是是预留做逻辑信道标识,可以从320 to(2 16+319)选择一个索引值作反馈模式的选择,把该选择的索引值的逻辑信道ID定义为“MBS HARQ Mode”,以进行反馈模式的配置。
可选地,新的逻辑信道标识也可以增加在TS 38.321的表6.2.1-1b,如下表所示:
表6.2.1-1b下行共享信道一字节的eLCID的值
从上表可以得知,索引值为64~308时是预留的逻辑信道标识,可以从64~308任意选择一个索引值,定义它的逻辑信道ID为“MBS HARQ Mode”,以进行反馈模式的配置。
如上述的通过MAC CE增加逻辑信道ID为“MBS HARQ Mode”,对此MAC CE的字节数不做限制,可以是1~N个字节,如下表所示。
D 7 D 6 D 5 D 4 D 3 D 2 D 1 D 0
例如MAC CE为1个字节时,D 0=1时,表示ACK/NACK,D0=0时表示NACK-only。
如上述,UE配置的反馈模式是由网络侧进行配置的。在一实施例中,反馈模式的配置通过使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的指示字段进行配置。例如可使用DCI中的1比特进行指示反馈模式。携带反馈模式的DCI消息可通过广播控制信道、寻呼控制信道或MBS控制信道进行发送,UE可通过P-RNTI(Paging-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来监听寻呼控制信道,或者通过用针对MBS控制信道的RNTI来监听MBS控制信道,以接收该包含反馈模式的DCI消息。
如上述,基站侧在接收到基于ACK/NACK模式或NACK模式发送的反馈消息时,根据反馈消息的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比如当收到ACK消息时,基站不做任何重传,而当收到NACK消息时,则基站则发起MBS业务的重传,可以理解的是,这就是基于反馈的HARQ机制。
在一实施例中,HARQ机制需要按照特定的HARQ配置去执行,HARQ配置可包括重传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占用的频域资源等。HARQ配置可以是默 认的,或者预先设定好的,每次调用该预设的HARQ配置。当然,HARQ配置也可以是通过RRC增加IE的方式进行配置,例如,增加的HARQ配置的IE如下所示:
可选地,HARQ配置也可以是通过MAC CE进行配置,例如,选取TS 38.321中的表6.2.1-1、表6.2.1-1a或表6.2.1-1b中作为预留的索引值定义重传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占用的频域资源,当然若索引值已被已定义为反馈模式的选择,可以选取其他的预留的索引值进行定义。
可选地,HARQ配置还可以是通过DCI消息进行配置,定义DCI消息的一字段或多个字段作为配置重传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占用的频域资源。
在另一实施例中,HARQ使能功能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指示。
使能指示可以通过RRC增加IE的方式进行配置,例如,增加的使能指示的IE如下所示:
MBS-LogicalChannelConfig-r16::= SEQUENCE{
MBS–HARQ–FeddbackEnabled-r17 ENUMERATED{enabled,disabled}
OPTIONAL, --Need R
可选地,使能指示也可以是通过MAC CE进行配置,例如,选取TS 38.321中的表6.2.1-1、表6.2.1-1a或表6.2.1-1b中作为预留的索引值定义重传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和所占用的频域资源,当然若索引值已被已定义为反馈模式或HARQ配置,可以选取其他的预留的索引值进行定义。
可选地,使能指示配置还可以是通过DCI消息进行配置,定义DCI消息的一字段或多个字段作为使能指示。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用户设备或基站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用户设备或基站10包括处理器12和通信电路11;处理器12连接通信电路11,处理器12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通信方法。
处理器12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1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12还可以是 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12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用户设备或基站的存储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设备或基站20存储有指令/程序数据21,该指令/程序数据21被执行时实现本申请的通信方法的任一实施例以及任意不冲突的组合所提供的方法。其中,该指令/程序数据21可以形成程序文件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存储在上述用户设备或基站20的存储介质中,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或者是计算机、服务器、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4)

  1. 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在UE侧被执行,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接收MBS业务的传输块;
    解码所述传输块,根据解码状态和配置的反馈模式,给基站发送反馈,其中所述反馈模式为ACK/NACK模式或NACK模式;若所述反馈为否定反馈,则接收全部或部分所述传输块的重传,其中所述全部或部分所述传输块的重传是所述基站根据HARQ配置和HARQ使能进行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给基站发送反馈进一步包括:
    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给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反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是和单播业务共享相同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是进行单独配置的,不和单播业务共享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CK/NACK模式为若解码成功,给所述基站发送表示肯定反馈的ACK消息,若解码失败,给所述基站发送表示否定反馈的NACK消息,其中,所述UE使用各自独立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给所述基站发送所述ACK消息或所述NACK消息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CK模式为若解码成功,不发送任何反馈消息,若解码失败,给所述基站发送表示否定反馈的NACK消息,其中,所述UE使用各自独立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给所述基站发送所述NACK消息,或所述UE共享相同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给所述基站发送所述NACK消息。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配置的反馈模式,给基站发送反馈进一步包括:
    所述反馈模式的配置由组内所述UE的数量决定,当组内所述UE的数量小 于预设的门限值,则所述反馈模式的配置为ACK/NACK模式;当组内所述UE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门限值,则所述反馈模式的配置为NACK模式。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式的配置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增加信息元素进行配置,或通过媒介接入控制的控制元素增加逻辑信道标识进行配置,或使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指示字段进行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ARQ配置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增加信息元素进行配置,或通过媒介接入控制的控制元素增加逻辑信道标识进行配置,或使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指示字段进行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ARQ使能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增加信息元素进行指示,或通过媒介接入控制的控制元素增加逻辑信道标识进行指示,或使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指示字段进行指示。
  11. 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的可靠性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在基站侧被执行,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发送MBS业务的传输块;
    接收来自UE的反馈,其中,所述反馈是由所述UE解码所述传输块,根据解码状态和配置的反馈模式形成的,所述反馈模式为ACK/NACK模式或NACK模式;
    若所述反馈为否定反馈,则对所述传输块的部分或全部进行重传,其中所述传输块的部分或全部的重传是根据HARQ配置和HARQ使能进行的。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来自UE的反馈进一步包括:
    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接收来自所述UE的所述反馈。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是和单播业务共享相同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是进行单独配置的,不和单播业务共享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CK/NACK模式为若所述UE解码成功,接收来自所述UE发送的表示肯定反馈的ACK消息,若所述UE解码失败,接收来自所述UE发送的表示否定反馈的NACK消息, 其中,所述基站接收来自所述UE使用各自独立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反馈资源发送的所述ACK消息或所述NACK消息。
  1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CK模式为若所述UE解码成功,未接收任何反馈消息,若所述UE解码失败,接收来自所述UE发送的表示否定反馈的NACK消息,其中,所述基站接收来自所述UE使用各自独立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发送的所述NACK消息,或所述基站接收来自所述UE共享相同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发送的所述NACK消息。
  17.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配置的反馈模式,给基站发送反馈进一步包括:
    所述反馈模式的配置由组内所述UE的数量决定,当组内所述UE的数量小于预设的门限值,则所述反馈模式的配置为ACK/NACK模式;当组内所述UE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门限值,则所述反馈模式的配置为NACK模式。
  18.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式的配置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增加信息元素进行配置,或通过媒介接入控制的控制元素增加逻辑信道标识进行配置,或使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指示字段进行配置。
  19.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ARQ配置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增加信息元素进行配置,或通过媒介接入控制的控制元素增加逻辑信道标识进行配置,或使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指示字段进行配置。
  20.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ARQ使能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增加信息元素进行指示,或通过媒介接入控制的控制元素增加逻辑信道标识进行指示,或使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指示字段进行指示。
  21. 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电路,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通信电路;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2. 一种用户设备,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3. 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电路,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通信电路;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2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4. 一种基站,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0中任一项所述通信方法。
CN202180089422.9A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69649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1888 WO2022151237A1 (zh)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4971A true CN116964971A (zh) 2023-10-27

Family

ID=82447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9422.9A Pending CN116964971A (zh)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2938A1 (zh)
EP (1) EP4280496A1 (zh)
CN (1) CN116964971A (zh)
WO (1) WO20221512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98139B2 (en) * 2015-11-06 2018-10-09 Intel IP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devices and method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0230502B2 (en) * 2017-03-24 2019-03-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buffer configuration
CN107682128B (zh) * 2017-08-31 2020-06-0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30184B (zh) * 2018-08-09 2023-04-0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块传输方法、下行传输方法、nrs接收方法、ue、基站和介质
CN111565089A (zh) * 2019-02-13 2020-08-21 索尼公司 电子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51237A1 (zh) 2022-07-21
US20240072938A1 (en) 2024-02-29
EP4280496A1 (en) 2023-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6061B2 (en) Multicast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33726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EP3567951B1 (e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044716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13107364A1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9056369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160099985A1 (en) Combination of Unicast and Multicast User Plane Data
EP413832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311504B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终端装置
WO2017177810A1 (zh) 一种用户设备、基站中的窄带蜂窝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4351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856120B (zh) 一种报文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220140957A1 (en) HARQ Feedback Techniqu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6964971A (zh) 一种提高mbs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通信方法
CN116803203A (zh) 用于在5g中接收广播和多播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08924965B (zh) 一种非连续传输检测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KR20160019879A (ko) 무선 시스템에서 eMBMS 카운팅을 수행하는 방법
CN107529147B (zh) 一种无线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111470A1 (zh)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2077501A1 (en) Method, device and memory for schedul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3595689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15107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ptp-based retransmission for multicast
WO2023016312A1 (zh) 半持续调度sps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205949A1 (en) Methods for new data indicator (ndi) field alignment for reliable reception of multicast traffic
CN11094379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