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3311A - 双连接建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双连接建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3311A
CN116963311A CN202311062496.0A CN202311062496A CN116963311A CN 116963311 A CN116963311 A CN 116963311A CN 202311062496 A CN202311062496 A CN 202311062496A CN 116963311 A CN116963311 A CN 116963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node
messag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us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624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鹏
彭硕
刘家祥
蒋峥
佘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10624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33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63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33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9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该方法包括: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响应于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返回的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向用户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使得所述用户终端在与所述第一基站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接入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将所述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该方法可以在双连接建立过程中实现更改主节点的操作,减少频繁信令交互。

Description

双连接建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卫星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广,不受地理环境影响,可以提供全球的无缝覆盖。在陆地蜂窝网络服务不足、服务不均匀的区域,以及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下,基于卫星接入的双连接将有助满足用户数据速率和可靠性方面的服务性能要求。
在当前双连接机制中,主节点是用户的无线侧锚点,负责用户与核心网控制面的连接;辅基站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用于用户数据以及信令的传输。如果用户与主节点之间的连接断掉,则用户与辅节点之间的连接也会断掉。
同时,在低轨卫星接入场景下,即使是用户不发生移动,卫星的高速运动也会引起用户在不同星上基站之间进行频繁切换,有可能发生双连接建立后很快执行终端切换(同时释放双连接),再重新建立双连接的情况发生,造成额外的信令开销与服务中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可以在双连接建立过程中实现更改主节点的操作,减少频繁信令交互,保证用户终端和基站始终保持连接,避免了业务中断以及终端重新接入辅节点的过程,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提高非地面网络的通信质量。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该方法包括: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响应于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返回的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向用户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使得所述用户终端在与所述第一基站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接入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将所述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和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所述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所述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所述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包括主节点添加确认信息和辅节点添加确认信息。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辅助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辅助信息确定是否执行更改主节点的操作;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在确定执行更改主节点的操作时,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响应于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返回的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辅节点添加完成消息。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站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包括辅节点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辅节点重新配置完成消息,所述辅节点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包括所述辅节点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序列号状态转移消息。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包括用户终端标识、目标小区标识、用户终端历史信息和用户终端上下文信息;所述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包括用户终端标识、PDU会话资源改变请求列表和辅节点到主节点容器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主节点添加确认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主节点无线资源控制配置;所述辅节点添加确认信息包括PDU会话资源改变确认列表和主节点到辅节点容器信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包括用于执行接入所述第二基站的主小区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辅小区组配置信息。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辅节点添加完成消息包括PDU会话资源改变许可列表。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均为星上基站。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使得所述用户终端在与所述第一基站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接入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将所述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连接建立系统,包括:用户终端、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响应于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一基站返回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基站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使得所述用户终端在与所述第一基站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接入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将所述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终端设备,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当至少一个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建立方法,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第二基站响应于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向第一基站返回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第一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使得用户终端在与第一基站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接入第二基站,并将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将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该方法可以在双连接建立过程中实现更改主节点的操作,减少频繁信令交互,保证用户终端和基站始终保持连接,避免了业务中断以及终端重新接入辅节点的过程,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提高非地面网络的通信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双连接建立方法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另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双连接建立系统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公开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至少一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此外,在本公开的描述中,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用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或组成部分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或组成部分;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双连接建立方法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s,非地面网络)等通信场景中。
参考图1,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均为星上基站,第一基站对应的卫星101和第二基站对应的卫星102均是高速移动的卫星,第一基站对应的卫星101的覆盖范围和第二基站对应的卫星102的覆盖范围随着卫星的移动会发生变化,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可以通过星间链路进行通信。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终端103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建立双连接之前,终端103可以先与第一基站建立连接(此时可以认为第一基站是终端103的主节点);然后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该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和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该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该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即在双连接建立过程中将第一基站由主节点切换为辅节点);第二基站响应于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向第一基站返回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该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包括主节点添加确认信息和辅节点添加确认信息;第一基站向终端103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使得终端103在与第一基站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接入第二基站,并将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将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以完成双连接建立过程,从而实现在双连接建立过程中更改主节点的操作,减少频繁信令交互,避免了业务中断以及终端重新接入辅节点的过程。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双连接建立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s,非地面网络)等通信场景中,该方法可以由第一基站执行,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建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02中,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Dual connectionestablishment Request message)。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均为星上基站,在下面的举例说明中,以第一基站是第一星上基站、第二基站是第二星上基站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MN AdditionRequest)和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SN Addition Request),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MN,Master node),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SN,Secondary node)。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步骤S202之前,用户终端与第一基站建立通信连接。
具体地,在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建立双连接之前,用户终端可以先与第一基站建立连接,此时可以认为第一基站是用户终端的主节点,该第一基站可以是该用户终端基于多个候选基站的星座类型、卫星持续覆盖时间、链路质量等信息确定的。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星上基站位于高速移动的卫星上,在第一星上基站的覆盖范围即将离开用户终端所在区域时,第一星上基站可以发起双连接建立流程,即第一星上基站向第二星上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以建立双连接,并在双连接建立过程中将第二星上基站作为用户终端的主节点,将第一星上基站作为用户终端的辅节点,由此实现在第一星上基站的覆盖范围离开用户终端所在区域时,第二星上基站作为新的主节点与用户终端通信,避免了因第一星上基站与用户终端断开连接导致业务中断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基站可以是第一基站根据多个候选星上基站的辅助信息确定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基站的辅助信息,并根据第二基站的辅助信息确定是否执行更改主节点的操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在确定执行更改主节点的操作时,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其中,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二基站的NTN类型、卫星覆盖信息、基站间无线接口链路信息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星上基站可以获取多个星上基站的辅助信息(assistanceinformation),并根据各个星上基站的辅助信息确定适合作为主节点的星上基站(即第二星上基站),并确定是否执行更改主节点的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星上基站的当前位置确定是否执行更改主节点的操作,在第一星上基站的覆盖范围即将离开用户终端所在区域时,可以确定执行更改主节点的操作,即第一星上基站向第二星上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终端标识、目标小区标识(ID)、用户终端历史信息和用户终端上下文信息;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包括用户终端标识、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资源改变请求列表和辅节点到主节点容器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PDU会话资源改变请求列表可以是辅节点PDU会话资源改变请求列表,辅节点PDU会话资源改变请求列表可以包括PDU会话ID(标识)、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SN终止承载,包括数据转发和卸载的信息);辅节点到主节点容器信息(S-NG-RAN node to M-NG-RANnode Container)用于传递包含PDCP-Config的CGconfig信息,从而重新制定上行路径,并通过空口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通知UE来执行。
在步骤S204中,接收第二基站响应于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返回的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包括主节点添加确认信息(MN Additionrequire acknowledge message)和辅节点添加确认信息(SN Addition RequestAcknowledge message)。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节点添加确认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主节点无线资源控制配置(MN RRC配置);辅节点添加确认信息包括PDU会话资源改变确认列表和主节点到辅节点容器信息。
其中,PDU会话资源改变确认列表可以包括PDU会话资源添加/修改/释放请求列表,上述“辅节点PDU会话资源改变请求列表”用于第一星上基站(SN)请求第二星上基站(MN)保留/修改UE的部分PDU会话(业务)。第二星上基站回复的“PDU会话资源添加/修改/释放请求列表”用于响应“辅节点PDU会话资源改变请求列表”,即同意上述更改或者请求第一星上基站建立新的PDU会话或者释放掉旧的PDU会话。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响应于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返回的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向第二基站发送辅节点添加完成消息(SN Addition Complete message)。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辅节点添加完成消息包括PDU会话资源改变许可列表。
其中,PDU会话资源改变许可列表可以是PDU会话资源许可/未许可列表,PDU会话资源许可/未许可列表用于第一星上基站回复第二星上基站是否同意上述PDU会话资源添加/修改/释放请求,即指示哪些PDU会话成功被添加/修改/释放,哪些没有成功添加。
在步骤S206中,向用户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RRC Reconfigurationmessage),使得用户终端在与第一基站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接入第二基站,并将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将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包括用于执行接入第二基站的主小区组配置信息和第一基站的辅小区组配置信息。
例如,第一星上基站向UE发送RRC重配消息,该消息包括用于执行接入第二星上基站(MN)MCG(主小区组)配置以及SN SCG(辅小区组)配置信息。
其中,第二星上基站生成的MN RRC配置可以通过第一星上基站转发给UE(包括在第一星上基站发给UE的RRC重配消息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基站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RRC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message),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包括辅节点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辅节点重新配置完成消息,辅节点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包括辅节点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UE与第二星上基站(MN)同步,并用包含SN RRC重配置完成消息的MN RRC重配完成消息进行回复。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果UE RRC连接重新配置过程成功,则第二星上基站向第一星上基站发送SN重新配置完成消息。
其中,上述“SN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包括上述“SN 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即第二星上基站将该UE回复的信息转发给第一星上基站,此外还包括UE在第一星上基站和第二星上基站中被分配的XnAP ID信息(UE在不同基站中被分配的ID)。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序列号状态转移消息(SN(Sequence Number)Status Transfer Information)。
其中,序列号状态转移消息用于两个节点之间的用户数据转发操作。例如,可以指示第一个未被主节点成功接收的UE的数据包的序列号,还可以指示UE需要在目标小区重传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没有被用户终端确认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包。
本公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数据转发流程和经由路径更新流程来执行向核心网的路径更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建立方法,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第二基站响应于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向第一基站返回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第一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使得用户终端在与第一基站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接入第二基站,并将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将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该方法可以在双连接建立过程中实现更改主节点的操作,减少频繁信令交互,保证用户终端和基站始终保持连接,避免了业务中断以及终端重新接入辅节点的过程,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提高非地面网络的通信质量。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另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双连接建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31中,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DC Setup),双连接建立请求包括MN添加指示信息(SN Addition Required)和SN添加指示信息(MN AdditionRequest)。
在步骤S32中,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响应,双连接建立响应包括MN/SN添加响应(MN/SN Addition ACK)。
在步骤S33中,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SN添加完成消息(SN AdditionComplete)。
在步骤S34中,第一基站向UE发送RRC重配消息(RRC reconfiguration message)。
在步骤S34之后,UE和第二基站进行随机接入流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
在步骤S35中,UE向第二基站发送RRC重配完成消息(RRC reconfigurationcomplete message)。
在步骤S36中,第二基站向UE发送SN重新配置完成消息(SN ReconfigurationComplete)。
在步骤S37中,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SN状态转移消息(SN(Sequence Number)Status Transfer Information)。
在步骤S38中,执行数据转发流程(Data Forwarding)。
在步骤S38之后,可以执行路径更新流程(Path Update procedure),路径更新流程可以包括步骤S39~S312。
在步骤S39中,第二基站向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发送路径切换请求(Path switch Request)。
其中,第二基站向AMF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触发5GC更新下行数据转发路径。
在步骤S310中,AMF向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功能)发送承载修改(Bearer Modification)。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核心网中执行用户面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路径更新。
在步骤S3111a中,UPF向第二基站发送新路径(MN终止的承载)(New path(MNterminated bearer))。
在步骤S311b中,UPF向第一基站发送新路径(SN终止的承载)(New path(SNterminated bearer))。
本公开实施例中,核心网可以将终止于MN的承载路径切换到第二基站,终止于SN的承载路径切换到第一基站。
在步骤S312中,AMF向第二基站发送路径切换请求响应(Path switch RequestACK)。
本公开实施例中,AMF向第二基站回复路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表明核心网完成下行数据转发路径更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可以包括: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使得用户终端在与第一基站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接入第二基站,并将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将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
对于本公开用户终端执行的实施例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上述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实施例,而非要限制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上述示例,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例如,上述方法中某些步骤可以是不必须的,或者可以新加入某些步骤等。或者上述任意两种或者任意多种实施例的组合。这样的修改、变化或者组合后的方案也落入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内。
还应理解,上文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着重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未提到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在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上文详细介绍了本公开提供的网络异常检测模型的确定方法示例。可以理解的是,计算机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下述为本公开系统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系统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双连接建立系统的框图。
如图4所示,双连接建立系统400可以包括:用户终端402、第一基站404和第二基站406。
其中,所述第一基站404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基站406用于响应于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一基站返回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基站404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402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使得所述用户终端在与所述第一基站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接入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将所述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和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所述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所述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所述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包括主节点添加确认信息和辅节点添加确认信息。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404获取所述第二基站406的辅助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基站406的辅助信息确定是否执行更改主节点的操作;在所述第一基站404确定执行更改主节点的操作时,所述第一基站404向第二基站406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404响应于所述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向所述第二基站406发送辅节点添加完成消息。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终端402向所述第二基站406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包括辅节点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所述第二基站406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辅节点重新配置完成消息,所述辅节点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包括所述辅节点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404向所述第二基站406发送序列号状态转移消息。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包括用户终端标识、目标小区标识、用户终端历史信息和用户终端上下文信息;所述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包括用户终端标识、PDU会话资源改变请求列表和辅节点到主节点容器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主节点添加确认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主节点无线资源控制配置;所述辅节点添加确认信息包括PDU会话资源改变确认列表和主节点到辅节点容器信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包括用于执行接入所述第二基站的主小区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辅小区组配置信息。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辅节点添加完成消息包括PDU会话资源改变许可列表。
在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均为星上基站。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中所示的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终端设备和/或微控制器终端设备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5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5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5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5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509。通信部分5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5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505。可拆卸介质5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5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5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5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5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终端设备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终端设备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终端设备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发送单元、获取单元、确定单元和第一处理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发送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向所连接的服务端发送图片获取请求的单元”。
作为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例如,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如图2所示的各个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方法。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公开附图中的任何元素数量均用于示例而非限制,以及任何命名都仅用于区分,而不具有任何限制含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3)

1.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响应于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返回的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
向用户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使得所述用户终端在与所述第一基站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接入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将所述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和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所述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所述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
所述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包括主节点添加确认信息和辅节点添加确认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辅助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辅助信息确定是否执行更改主节点的操作;
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在确定执行更改主节点的操作时,向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响应于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返回的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辅节点添加完成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包括辅节点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辅节点重新配置完成消息,所述辅节点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包括所述辅节点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序列号状态转移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节点添加指示信息包括用户终端标识、目标小区标识、用户终端历史信息和用户终端上下文信息;
所述辅节点添加指示信息包括用户终端标识、PDU会话资源改变请求列表和辅节点到主节点容器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主节点添加确认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主节点无线资源控制配置;
所述辅节点添加确认信息包括PDU会话资源改变确认列表和主节点到辅节点容器信息;
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包括用于执行接入所述第二基站的主小区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辅小区组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节点添加完成消息包括PDU会话资源改变许可列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均为星上基站。
10.一种双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使得所述用户终端在与所述第一基站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接入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将所述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
11.一种双连接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终端、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
其中,所述第一基站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响应于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一基站返回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
所述第一基站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使得所述用户终端在与所述第一基站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接入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一基站作为辅节点,将所述第二基站作为主节点。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062496.0A 2023-08-22 2023-08-22 双连接建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9633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2496.0A CN116963311A (zh) 2023-08-22 2023-08-22 双连接建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2496.0A CN116963311A (zh) 2023-08-22 2023-08-22 双连接建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3311A true CN116963311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51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62496.0A Pending CN116963311A (zh) 2023-08-22 2023-08-22 双连接建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33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26268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in
JP6976362B2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05873241B (zh) 建立通话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43084A (zh) 执行移动通信设备在不同接入网络之间的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13872679A (zh) 星间链路切换方法、卫星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EP3905779A1 (en) Cell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us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076405B (zh) 异制式小区间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6963311A (zh) 双连接建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01560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CN114531655B (zh) 资源指示方法、接入网侧设备及核心网功能
CN113810956B (zh) 切换多播业务的方法及设备
CN116367243A (zh) 自回传网络切换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57397B (zh) 一种进行数据前转的方法及设备
CN108377519B (zh) 一种处理会话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1555103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CN111417086A (zh)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基站
KR20200109332A (ko)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CN111567084A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7062170A (zh) 辅节点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56411A (zh) 基站切换方法、接入网络、网元、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6095772A (zh) 融合组网通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6208977A (zh) 切换配置方法、系统、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7295135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74898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43620A (zh) 5g基站的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