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2965A - 设备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2965A
CN116962965A CN202210438564.8A CN202210438564A CN116962965A CN 116962965 A CN116962965 A CN 116962965A CN 202210438564 A CN202210438564 A CN 202210438564A CN 116962965 A CN116962965 A CN 116962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erminal
distance
equipment
targe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85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子寒
郑成
孙少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85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2965A/zh
Priority to KR1020220105980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49695A/ko
Priority to JP2022134963A priority patent/JP7394937B2/ja
Priority to EP22192661.1A priority patent/EP4266077A1/en
Priority to US17/899,273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154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6962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29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02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radio waves
    • G01S3/14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 G01S3/4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ntennas spaced apart and measuring phase or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signals therefrom, i.e. path-difference systems
    • G01S3/50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ntennas spaced apart and measuring phase or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signals therefrom, i.e. path-difference systems the waves arriving at the antennas being pulse modulated and the time difference of their arrival being measur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01S13/895Side looking radar [SL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66Radar-tracking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72Radar-tracking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for two-dimensional tracking, e.g. combination of angle and range tracking, track-while-scan rada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02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radio waves
    • G01S3/14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49Determining position using measurements made by a non-stationary device other than the device whose position is being determin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04L12/282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based on user interaction within the ho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pplia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3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indoor environments, e.g. build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1/00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 G01S11/0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1/0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using intensity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1Determining conditions which influence positioning, e.g. radio environment, state of mo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G01S5/017Detecting state or type of mo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05Details
    • G01S5/0218Multipath in signal re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设备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到达角AOA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AOA;在第一AOA和所述第二AOA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时,获取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根据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若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小,可以确定目标设备是UWB模块正对着的设备,从而将目标设备确定为需要选中的设备;若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可以确定目标设备是位于终端90°方向上或180°方向上的设备,而不是UWB模块正对着的设备,从而不会将目标设备确定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Description

设备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设备确定方法、设备确定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使用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进行定位的场景中,在确定目标设备的位置后,若目标设备的位置满足特定条件,可以选中目标设备以对目标设备进行控制。
例如在使用手机中的UWB模块对目标设备进行定位后,若根据定位结果确定目标设备位于UWB模块正前方,那么可以选中定位的目标设备,并向目标设备发送控制信号,以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控制。
目前确定目标设备位于UWB模块正前方的方式,可以根据目标设备的到达角AOA(Angle of Arrival)确定,例如可以通过UWB模块确定目标设备在水平方向的AOA和在竖直方向上的AOA,若这两个AOA满足特定条件,那么可以确定目标设备位于UWB模块的正前方。
但是由于UWB技术自身的一些问题,在确定位于正前方的设备时,有可能将大角度方向上的设备也判定为位于正前方,例如将位于90°(左方或右方)和180°(正后方)的设备判定为正前方,从而导致后续选中了错误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设备确定方法、设备确定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设备确定方法,适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中设置有超宽带UWB模块,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UWB模块确定目标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到达角AOA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AOA,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在所述第一AOA和所述第二AOA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时,获取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包括: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若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Los传输,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若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Los传输,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包括:根据多次统计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的目标概率;若所述目标概率小于所述概率阈值,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在多个测试角度中的每个测试角度上多次统计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确定测试概率;根据在每个测试角度上统计得到的测试概率确定所述概率阈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包括: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与距离相关值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式,确定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对应的第一RSSI,其中,所述第一关系式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RSSI,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RSSI;确定在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RSSI;若所述第二RSSI大于所述第一RSSI,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统计电磁波模块正对测试设备时,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一关系,以及电磁波模块背对所述测试设备时,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二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关系和所述第二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至少用于区分所述第一关系和所述第二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包括:Y(d)==-98-10*ln((d+100)/2000);其中,Y(d)为第一RSSI,d为距离。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包括: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和信噪比SNR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式,确定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对应的第一SNR,其中,所述第二关系式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SNR,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SNR;确定在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SNR;若所述第二SNR大于所述第一SNR,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多个测试角度中的每个测试角度上统计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与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三关系,以得到多个测试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三关系;根据多个所述第三关系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至少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的所述第三关系,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的所述第三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包括:Z(d)=45-18/400*d;其中,Z(d)为第一SNR,d为距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设备确定装置,适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中设置有超宽带UWB模块,所述装置包括:角度确定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UWB模块确定目标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到达角AOA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AOA;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AOA和所述第二AOA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时,获取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在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Los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多次统计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的目标概率;若所述目标概率小于所述概率阈值,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测试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在多个测试角度中的每个测试角度上多次统计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确定测试概率;根据在每个测试角度上统计得到的测试概率确定所述概率阈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与距离相关值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式,确定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对应的第一RSSI,其中,所述第一关系式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RSSI,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RSSI;
确定在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RSSI;
在所述第二RSSI大于所述第一RSSI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测试模块,被配置为统计电磁波模块正对测试设备时,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一关系,以及电磁波模块背对所述测试设备时,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二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关系和所述第二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至少用于区分所述第一关系和所述第二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包括:Y(d)==-98-10*ln((d+100)/2000);其中,Y(d)为第一RSSI,d为距离。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和信噪比SNR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式,确定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对应的第一SNR,其中,所述第二关系式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SNR,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SNR;
确定在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SNR;
在所述第二SNR大于所述第一SNR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测试模块,被配置为在多个测试角度中的每个测试角度上统计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三关系,以得到多个测试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三关系;
根据多个所述第三关系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至少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的所述第三关系,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的所述第三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包括:Z(d)=45-18/400*d;其中,Z(d)为第一SNR,d为距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上述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确定目标设备的第一AOA和第二AOA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时,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并根据信号的情况确定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角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时,确定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若根据信号的情况确定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小,那么可以确定目标设备是UWB模块正对着的设备,从而将目标设备确定为需要选中的设备;若根据信号的情况确定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那么可以确定目标设备是位于终端90°方向上或180°方向上的设备,而不是UWB模块正对着的设备,从而不会将目标设备确定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据此,可以避免将位于终端90°方向上或180°方向上的设备误判为需要选中的设备,有利于准确选中UWB模块正对着的设备,以便准确地对用户需要选中的设备进行后续控制。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设备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设备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道脉冲响应的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道脉冲响应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设备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设备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关系和第二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设备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个第三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设备确定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设备确定的装置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实施例。在本公开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关系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关系,类似地,第二关系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关系。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出于简洁和便于理解的目的,本文在表征大小关系时,所使用的术语为“大于”或“小于”、“高于”或“低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理解:术语“大于”也涵盖了“大于等于”的含义,“小于”也涵盖了“小于等于”的含义;术语“高于”涵盖了“高于等于”的含义,“低于”也涵盖了“低于等于”的含义。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设备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本实施例所示的设备确定方法可以适用于终端执行,所述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通信装置。所述终端可以与网络设备通信,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4G、5G、6G等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核心网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终端中可以设置有超宽带UWB模块,UWB模块可以通过发射UWB信号实现定位功能,例如可以确定目标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到夹角AOA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AOA。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手机中的UWB模块为例,UWB模块可以设置在手机背面,例如位于手机后盖内部,可以从手机后盖向外发射UWB信号。UWB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或天线阵列,其中,天线阵列可以包括至少3个天线,3个天线之间呈直角分布,以便实现定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UWB模块中的天线或天线阵列可以设置在手机后盖内,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复用手机的边框,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公开的实施例主要UWB模块中的天线或天线阵列设置在手机后盖内的情况下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设备确定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通过所述UWB模块确定目标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到达角AOA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AOA,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例如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
在步骤S102中,在所述第一AOA和所述第二AOA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时,获取终端(主要是指UWB模块)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例如可以根据信号的情况判断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主要是指与UWB模块)之间的角度是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
在步骤S103中,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例如在根据信号的情况确定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角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时,确定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UWB模块发射UWB信号,从而确定目标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AOA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AOA,进而可以确定第一AOA和第二AOA是否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
例如第一预设角度范围为±20°之内,那么当第一AOA在-20°到20°之间,且第二AOA在-20°到20°之间,那么可以确定第一AOA和第二AOA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可以认为目标设备位于UWB模块正前方,例如UWB模块位于手机后盖内,那么目标设备位于UWB模块正前方是指目标设备位于手机背面正对着的方向上。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如图2所示,例如在室内场景中,用户使用手机对室内的设备进行控制,首先可以对设备进行定位,当确定目标设备位于手机中UWB模块正前方时,可以确定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进而可以在手机屏幕中弹出目标设备的操作弹窗,以供用户输入控制指令,进而根据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向目标设备发送控制信号(可以预先与目标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或者在确定目标设备为选中的设备后与目标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控制。
例如在图2所示的室内场景中,存在电视、加湿器、音响、空调等设备,用户位于中心位置,当用户需要对电视进行控制时,可以将手机中的UWB模块朝向电视,例如UWB模块位于手机后盖内,那么可以将手机后盖朝向电视,从而先选中电视,再对电视进行控制。
通过UWB模块对可以确定电视的第一AOA和第二AOA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例如第一AOA在-20°到20°之间,且第二AOA在-20°到20°之间。但是,由于UWB技术自身的一些问题,有可能将大角度方向上的设备的第一AOA和第二AOA也判定为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例如位于90°方向上的加湿器和音响以及位于180°方向上的空调,也可能被判断为第一AOA和第二AOA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那么手机不仅会将实际位于正前方的电视判定为需要选中的设备,还会将位于大角度方向上的设备也误判定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确定目标设备的第一AOA和第二AOA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时,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信号的情况,进而根据信号的情况判断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角度是否相对较小,例如是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其中,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可以根据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60°至60°或者设置为90°和180°以外的角度。
若根据信号的情况判断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小,例如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角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那么可以确定目标设备是UWB模块正对着的设备,从而将目标设备确定为需要选中的设备;若根据信号的情况判断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例如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角度不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那么可以确定目标设备是位于终端90°方向上或180°方向上的设备,而不是UWB模块正对着的设备,从而不会将目标设备确定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据此,可以避免将位于终端90°方向上或180°方向上的设备误判为需要选中的设备,有利于准确选中UWB模块正对着的设备,以便准确地对用户需要选中的设备进行后续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信号的情况可以通过根据以下情况至少之一来表征:
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是否为视距传输;例如具体可以是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非视距NLos(Non Line of sight)传输的目标概率是否小于概率阈值;
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是否大于第一RSSI;
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信噪比SNR(Signal-Noise Ratio)是否大于第一SNR。
应当理解的是,信号的情况,并不限于上述三种表征方式、以下通过几个实施例主要针对上述三种方式进行示例性描述。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设备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包括:
在步骤S301中,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Line of sight)传输;
在步骤S302中,若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Los传输,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电磁波(例如UWB信号、脉冲信号灯)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视距Los传输,另一中是非视距NLos传输。
在Los传输的情况下,电磁波从终端发出到目标设备之间没有遮挡,可以直接传输至目标设备,这种情况下终端接收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时延相对较短,能量损耗相对较小。
在NLos传输的情况下,电磁波从终端发出到目标设备之间有障碍物遮挡,可以穿过障碍物或者经过障碍物反射传输至目标设备,这种情况下终端接收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时延相对较长,能量损耗相对较大。
经过研究发现,Los传输和NLos传输两种情况,与本公开实施例所考虑的两个情况是相对应的,也即目标设备述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和相对较大。
在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小,例如终端的UWB模块正对着目标设备时,一般UWB模块与目标设备之间是没有遮挡的,那么UWB模块可以直接传输至目标设备,因此属于Los传输情况。
在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时,例如目标设备在UWB模块的180°方向上,也即在UWB模块背对着的方向上,那么UWB模块与目标设备之间是存在用户作为障碍物遮挡的;例如目标设备在UWB模块的90°方向上,也即在UWB模块左方或者右方,那么UWB模块与目标设备之间是存在用户的手作为障碍物遮挡的。那么UWB模块传输至目标设备属于NLos传输情况。
因此,本实施例根据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还是Los传输,来判断目标设备述终端之间的角度是否相对较小,例如在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Los传输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目标设备述终端之间的角度是否相对较小,例如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还是不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从而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而关于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还是Los传输,本实施例可以根据信道脉冲响应进行判断。
图4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道脉冲响应的示意图。图4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道脉冲响应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中可以设置有电磁波模块,用于发射电磁波,以发射脉冲信号为例,电磁波模块可以位于终端后盖内,用于发射脉冲信号(发射脉冲信号的方向与UWB模块发射UWB信号的方向可以相同),并接收目标设备反射的脉冲信号,作为信道脉冲响应CIR(Channel Impulse Response),进而对CIR进行分析。
在本公开的所有实施例中,电磁波模块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关系,和UWB模块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相同的。
在图4A和图4B中,纵轴表示CIR的能量幅度,横轴表示接收到CIR的时间。一般主要分析脉冲信号传输的两条路径Path1和Path2,将CIR时延最短的路径称作首径,将CIR能量最高的路径称主径。
如图4A所示,Path1的能量最高,且时延最短,因此Path1既是首径,又是主径。通过分析可知,由于在Los传输场景中,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没有障碍物,所以一般情况下目标设备对于终端发出脉冲信号的CIR,满足图4A所示情况。
如图4B所示,Path1的时延最短,因此Path1为首径,而Path2的能量最高,因此Path2是主径。通过分析可知,由于在NLos传输场景中,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有障碍物,所以一般情况下目标设备对于终端发出脉冲信号的CIR,满足图4B所示情况。
因此,在Path1为首径的情况,以Amp_Path1表示Path1上CIR的能量幅度,Amp_Path2表示Path2上CIR的能量幅度,在Amp_Path1>Amp_Path2时,终端与目标设备间电磁波的传输为Los传输;在Amp_Path1≤Amp_Path2时,终端与目标设备间电磁波的传输为NLos传输。
因此,本实施例根据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
可选地,所述若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Los传输,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包括:
根据多次(例如100次至1000次)统计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的目标概率;
若所述目标概率小于所述概率阈值,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由于仅根据一次反射结果确定传输场景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可能会存在较大误差,因此本实施例多次统计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并根据多次统计结果确定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的目标概率,再根据目标概率与概率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角度是否相对较小,例如是否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还是不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
在第一关系为目标概率小于概率阈值时,可以确定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较大概率为Los传输,因此较大概率属于UWB模块与目标设备正对着的情况,从而判断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小,例如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
在第一关系为目标概率大于或等于概率阈值时,可以确定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较大概率为NLos传输,因此较大概率属于UWB模块与目标设备之间并未正对着,而是目标设备位于UWB模块90°或180°方向上,从而判断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例如不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设备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501中,根据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
在步骤S502中,在多个测试角度中的每个测试角度上多次统计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确定测试概率;
在步骤S503中,根据在每个测试角度上统计得到的测试概率确定所述概率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概率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且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例如在设置多个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终端所处环境选择对应的概率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以测试设备为对象,确定终端与测试设备之前是NLos传输还Los传输,例如根据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
然后可以调整电磁波模块与目标设备之间的测试角度,例如从-180°至180°,每次调整30°。每调整一次角度,发射多次电磁波,并统计测试设备每次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以确定测试设备与终端之间的传输被判定为NLos传输的测试概率。从而得到每个角度对应测试概率,进而根据在每个测试角度上统计得到的测试概率确定概率阈值。
例如每个角度对应的测试概率如表1所示:
角度 -180 -150 -120 -90 -60 -3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测试概率 0.98 1 1 0.11 0 0 0 0 0 0.05 0.98 0.97 0.98
表1
通过分析表1可知,在-60°到60°的小角度范围内,终端与测试设备之间的传输被判定为NLos传输的测试概率是0,而在-90°至-180°和90°至180°的大角度范围内,终端与测试设备之间的传输才有可能被判定为NLos传输。进而可以在-90°至-180°和90°至180°对应的测试概率区间确定一个概率,例如可以确定80%作为概率阈值。
据此,可以通过分析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传输场景来确定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小还是相对较大,有利于避免在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将目标设备作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设备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6所示,所述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包括:
在步骤S601中,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式,确定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对应的第一RSSI,其中,所述第一关系式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RSSI,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RSSI;
在步骤S602中,确定在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RSSI;
在步骤S603中,若所述第二RSSI大于所述第一RSSI,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电磁波模块正对测试设备时,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一关系,以及电磁波模块背对所述测试设备时,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二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和所述第二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至少用于区分所述第一关系和所述第二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RSSI的含义是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用来衡量收到信号的强度大小。在本公开的场景中,终端中电磁波模块可以向目标设备发射电磁波信号,并接收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例如UWB信号、脉冲信号),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的RSSI,与目标设备和终端之间的角度、距离等参数相关。
仍以电磁波模块设置在手机后盖内为例,电磁波模块可以朝手机背面向外发射电磁波信号,那么当目标设备位于手机背面时,目标设备反射回的电磁波信号可以直接传输至电磁波模块,因此强度相对较高,RSSI相对较大;而当目标设备位于手机屏幕侧时,目标设备反射回的电磁波信号会先经过屏幕,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衰减,因此强度相对较低,RSSI相对较小。
另外RSSI除了与目标设备和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关,与目标设备和终端之间的距离也是相关的。例如目标设备和终端之间的距离越大,信号衰减越多,RSSI相对较小;目标设备和终端之间的距离越小,信号衰减越少,RSSI相对较大。
因此,可以在设备与终端之间成不同角度的情况下,确定RSSI与设备和终端之间距离的关系,并据此进行分析。
例如以测试设备为对象,可以在终端与测试设备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小时,例如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时,例如终端中电磁波模块正对着测试设备时,统计测试设备多次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一关系;以及在终端与测试设备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时,例如不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时,例如电磁波模块背对所述测试设备时,测试设备多次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二关系。
那么确定的第一关系可以表征在终端中电磁波模块正对着设备(UWB模块也正对着设备)时,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第二关系可以表征在终端中电磁波模块背对着设备(UWB模块也背对着设备)时,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关系和第二关系的示意图。
例如图7所示,横坐标为距离,单位为厘米;纵坐标为RSSI的幅度,单位为dB。根据图7可知,在终端中电磁波模块正对着测试设备时,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距离之间的第一关系,和在终端中电磁波模块背对着测试设备时,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距离之间的第二关系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根据第一关系和第二关系确定一个关系式,例如称作第一预设关系式,将两种第三关系区分开来。
例如可以确定第一关系和第二关系之间的多个分界点,并对多个分界点进行拟合,得到的拟合函数作为第一预设关系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包括:
Y(d)==-98-10*ln((d+100)/2000);
其中,Y(d)为第一RSSI,d为距离。
如图7所示,第一预设关系式可以相对良好地将第一关系和第二关系区分开来。
因此,可以在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距离(例如根据UWB模块发射的UWB信号确定)为第一距离时,根据第一预设关系式计算第一RSSI,以及在目标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RSSI(也即实际测得的RSSI)。进而可以判断第二RSSI是否大于第一RSSI。
若第二RSSI大于第一RSSI,那么可以确定第二RSSI在图7所示的第一预设关系式之上,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目标设备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属于第一关系,而第一关系是表征终端中UWB模块正对着设备时,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目标设备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确定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小,例如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例如具体确定终端中UWB模块正对着目标设备。
若第二RSSI小于第一RSSI,那么可以确定第二RSSI在图7所示的第一预设关系式之下,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目标设备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属于第二关系,而第二关系是表征终端中UWB模块背对着设备时,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目标设备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确定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例如不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例如具体确定终端中UWB模块背对着目标设备。
对于第二RSSI等于第一RSSI的情况,可以根据需要归入上述两种情况之一。
据此,可以通过分析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确定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角度在相对较大还是相对较小,有利于避免在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不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将目标设备作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设备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8所示,所述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包括:
在步骤S801中,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和信噪比SNR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式,确定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对应的第一SNR,其中,所述第二关系式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SNR,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SNR;
在步骤S802中,确定在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SNR;
在步骤S803中,若所述第二SNR大于所述第一SNR,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多个测试角度中的每个测试角度上统计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三关系,以得到多个测试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三关系;
根据多个所述第三关系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至少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的所述第三关系,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的所述第三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SNR的含义是接收信号的信噪比,用来衡量收到信号的信号质量。在本公开的场景中,终端中电磁波模块可以向目标设备发射电磁波信号,并接收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例如UWB信号、脉冲信号),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的SNR,与目标设备和终端之间的角度、距离等参数相关。
仍以电磁波模块设置在手机后盖内为例,电磁波模块可以朝手机背面向外发射电磁波信号,那么当目标设备位于手机背面时,目标设备反射回的电磁波信号可以直接传输至电磁波模块,因此强度相对较高,终端芯片内部的自动增益调整电路的增益会降低,噪声会变小,所以SNR相对较高;而当目标设备位于手机屏幕侧时,目标设备反射回的电磁波信号会先经过屏幕,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衰减,因此强度相对较低,终端芯片内部的自动增益调整电路的增益会增高,噪声会变大,SNR相对较低。
另外SNR除了与目标设备和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关,与目标设备和终端之间的距离也是相关的。例如目标设备和终端之间的距离越大,信号衰减越多,SNR相对较低;目标设备和终端之间的距离越小,信号衰减越少,SNR相对较高。
因此,可以在设备与终端之间成不同角度的情况下,确定SNR与设备和终端之间距离的关系,并据此进行分析。
例如以测试设备为对象,可以调整终端与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角度,并在每个测试角度下统计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三关系,以得到多个测试角度对应的第三关系。
那么在确定的多个第三关系中,一部分第三关系可以表征终端与测试设备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小,例如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例如终端中电磁波模块正对着设备(UWB模块也正对着设备)时,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另一部分第三关系可以表征终端与测试设备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例如在不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例如终端中电磁波模块背对着设备(UWB模块也背对着设备)时,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个第三关系的示意图。
例如图9所示,横坐标为距离,单位为厘米;纵坐标为SNR的幅度,单位为dB,以测试角度为0°、90°、180°和-90°为例。根据图9可知,角度相对较小时,例如电磁波模块与设备之间角度为0°、-90°时,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与距离之间的第三关系,和角度相对较大时,例如电磁波模块与设备之间角度为90°、180°时,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与距离之间的第三关系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根据电磁波模块与设备之间角度为0°、-90°时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与距离之间的第三关系,和电磁波模块与设备之间角度为90°、180°时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与距离之间的第三关系确定一个关系式,例如称作第二预设关系式,将角度对较小时的所第三关系,以及角度相对较大时的所述第三关系区分开来。
例如可以确定两部分第三关系之间的多个分界点,并对多个分界点进行拟合,得到的拟合函数作为第二预设关系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包括:
Z(d)=45-18/400*d;
其中,Z(d)为第一SNR,d为距离。
如图9所示,第二预设关系式可以相对良好地将角度相对较小时的所第三关系,以及角度相对较大时的所述第三关系区分开来。
因此,可以在目标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距离(例如根据UWB模块发射的UWB信号确定)为第二距离时,根据第二预设关系式计算第一SNR,以及在目标到终端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SNR(也即实际测得的SNR)。进而可以判断第二SNR是否大于第一SNR。
若第二SNR大于第一SNR,那么可以确定第二SNR在图9所示的第二预设关系式之上,属于电磁波模块与设备之间角度为0°、-90°的情况,那么可以确定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小,例如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
若第二SNR小于第一SNR,那么可以确定第二SNR在图9所示的第二预设关系式之下,属于电磁波模块与设备之间角度为90°、180°的情况,那么可以确定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例如不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
对于第二SNR等于第一SNR的情况,可以根据需要归入上述两种情况之一。
据此,可以通过分析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确定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角度在相对较小还是相对较大,有利于避免在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角度相对较大(不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将目标设备作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与前述的设备确定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地,本公开还提供了设备确定装置的实施例。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设备确定装置的示意框图。本实施例所示的设备确定装置可以适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通信装置。所述终端可以与网络设备通信,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4G、5G、6G等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核心网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终端中可以设置有超宽带UWB模块,UWB模块可以通过发射UWB信号实现定位功能,例如可以确定目标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到夹角AOA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AOA。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手机中的UWB模块为例,UWB模块可以设置在手机背面,例如位于手机后盖内部,可以从手机后盖向外发射UWB信号。UWB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或天线阵列,其中,天线阵列可以包括至少3个天线,3个天线之间呈直角分布,以便实现定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UWB模块中的天线或天线阵列可以设置在手机后盖内,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复用手机的边框,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公开的实施例主要UWB模块中的天线或天线阵列设置在手机后盖内的情况下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10所示,所述设备确定装置可以包括:
角度确定模块1001,被配置为通过所述UWB模块确定目标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到达角AOA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AOA,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获取模块1002,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AOA和所述第二AOA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时,获取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
设备确定模块100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在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Los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多次统计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的目标概率;若所述目标概率小于所述概率阈值,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测试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在多个测试角度中的每个测试角度上多次统计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确定测试概率;根据在每个测试角度上统计得到的测试概率确定所述概率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与距离相关值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式,确定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对应的第一RSSI,其中,所述第一关系式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RSSI,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RSSI;
确定在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RSSI;
在所述第二RSSI大于所述第一RSSI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测试模块,被配置为统计电磁波模块正对测试设备时,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一关系,以及电磁波模块背对所述测试设备时,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二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关系和所述第二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至少用于区分所述第一关系和所述第二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包括:
Y(d)==-98-10*ln((d+100)/2000);
其中,Y(d)为第一RSSI,d为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和信噪比SNR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式,确定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对应的第一SNR,其中,所述第二关系式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SNR,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SNR;
确定在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SNR;
在所述第二SNR大于所述第一SNR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测试模块,被配置为在多个测试角度中的每个测试角度上统计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三关系,以得到多个测试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三关系;
根据多个所述第三关系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至少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的所述第三关系,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的所述第三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包括:
Z(d)=45-18/400*d;
其中,Z(d)为第一SNR,d为距离。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相关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设备确定的装置1100的示意框图。例如,装置11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设备。
参照图11,装置11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102,存储器1104,电源组件1106,多媒体组件1108,音频组件11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112,传感器组件1114,以及通信组件1116。
处理组件1102通常控制装置11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1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1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108和处理组件11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1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11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1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1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106为装置11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1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1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108包括在所述装置11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1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11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1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1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1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104或经由通信组件11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1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112为处理组件11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1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1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114可以检测到装置11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1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114还可以检测装置1100或装置11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1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1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1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1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1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1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1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1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1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4G LTE、5G NR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1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1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1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1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100的处理器11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2)

1.一种设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中设置有超宽带UWB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UWB模块确定目标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到达角AOA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AOA,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所述第一AOA和所述第二AOA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时,获取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
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
若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Los传输,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Los传输,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包括:
根据多次统计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的目标概率;
若所述目标概率小于所述概率阈值,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
在多个测试角度中的每个测试角度上多次统计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确定测试概率;
根据在每个测试角度上统计得到的测试概率确定所述概率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式,确定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对应的第一RSSI,其中,所述第一关系式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RSSI,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RSSI;
确定在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RSSI;
若所述第二RSSI大于所述第一RSSI,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电磁波模块正对测试设备时,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一关系,以及电磁波模块背对所述测试设备时,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二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和所述第二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至少用于区分所述第一关系和所述第二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包括:
Y(d)==-98-10*ln((d+100)/2000);
其中,Y(d)为第一RSSI,d为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和信噪比SNR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式,确定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对应的第一SNR,其中,所述第二关系式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SNR,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SNR;
确定在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SNR;
若所述第二SNR大于所述第一SNR,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多个测试角度中的每个测试角度上统计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与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三关系,以得到多个测试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三关系;
根据多个所述第三关系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至少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的所述第三关系,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的所述第三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包括:
Z(d)=45-18/400*d;
其中,Z(d)为第一SNR,d为距离。
11.一种设备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终端,所述终端中设置有超宽带UWB模块,所述装置包括:
角度确定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UWB模块确定目标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到达角AOA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AOA,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AOA和所述第二AOA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时,获取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
设备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的信号的情况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在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Los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多次统计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的目标概率;在所述目标概率小于所述概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测试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首径和主径确定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在多个测试角度中的每个测试角度上多次统计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为NLos传输或Los传输的结果确定测试概率;根据在每个测试角度上统计得到的测试概率确定所述概率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与距离相关值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式,确定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对应的第一RSSI,其中,所述第一关系式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RSSI,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RSSI;
确定在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RSSI;
在所述第二RSSI大于所述第一RSSI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测试模块,被配置为统计电磁波模块正对测试设备时,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一关系,以及电磁波模块背对所述测试设备时,所述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RSSI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二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关系和所述第二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至少用于区分所述第一关系和所述第二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包括:
Y(d)==-98-10*ln((d+100)/2000);
其中,Y(d)为第一RSSI,d为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和信噪比SNR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式,确定在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对应的第一SNR,其中,所述第二关系式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SNR,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时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对应的SNR;
确定在所述目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目标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第二SNR;
在所述第二SNR大于所述第一SNR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为需要选中的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测试模块,被配置为在多个测试角度中的每个测试角度上统计测试设备反射的电磁波的SNR与所述目标设备到所述终端的距离之间的第三关系,以得到多个测试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三关系;
根据多个所述第三关系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至少用于区分所述角度相对较小的所述第三关系,以及所述角度相对较大的所述第三关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包括:
Z(d)=45-18/400*d;
其中,Z(d)为第一SNR,d为距离。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CN202210438564.8A 2022-04-20 2022-04-20 设备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9629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8564.8A CN116962965A (zh) 2022-04-20 2022-04-20 设备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0220105980A KR20230149695A (ko) 2022-04-20 2022-08-24 기기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전자 기기,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JP2022134963A JP7394937B2 (ja) 2022-04-20 2022-08-26 デバイス決定方法及び装置、電子機器、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EP22192661.1A EP4266077A1 (en) 2022-04-20 2022-08-29 Devi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7/899,273 US20230341543A1 (en) 2022-04-20 2022-08-30 Device determin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8564.8A CN116962965A (zh) 2022-04-20 2022-04-20 设备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2965A true CN116962965A (zh) 2023-10-27

Family

ID=83362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8564.8A Pending CN116962965A (zh) 2022-04-20 2022-04-20 设备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1543A1 (zh)
EP (1) EP4266077A1 (zh)
JP (1) JP7394937B2 (zh)
KR (1) KR20230149695A (zh)
CN (1) CN11696296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9345B (zh) * 2023-12-28 2024-04-05 深圳旷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uwb技术的点对点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24267B1 (fr) 2014-07-25 2017-06-02 Redlime Procedes de determination et de commande d'un equipement a commander, dispositif, utilisation et systeme mettant en œuvre ces procedes
KR102247215B1 (ko) * 2019-08-07 2021-05-03 빌리브마이크론(주) 무선 신호를 이용한 위치 인식 시스템 및 그 위치 인식 방법
CN111212182B (zh) 2019-12-01 2021-06-25 深圳市纽瑞芯科技有限公司 用嵌uwb模块的手机直接遥控uwb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US11228469B1 (en) * 2020-07-16 2022-01-18 Deeyook Location Technologies Lt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ocationing multipath mitigation
US20220057471A1 (en) * 2020-08-21 2022-02-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gle of arrival capability i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motion sensor fu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94937B2 (ja) 2023-12-08
US20230341543A1 (en) 2023-10-26
JP2023159842A (ja) 2023-11-01
KR20230149695A (ko) 2023-10-27
EP4266077A1 (en) 2023-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4597B (zh) 终端、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10493690B (zh) 一种声音采集方法及装置
US10027785B2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screen state of terminal, terminal thereof,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thereof
CN111654341A (zh) 无线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96961A (zh) 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07462A (zh) 定位方法、定位装置、定位设备及电子设备
CN108964800B (zh) 移动终端的天线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4828277A (zh) 信道占用信息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EP4266077A1 (en) Devi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123716A (zh) 远程控制方法、远程控制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94808B (zh) 音量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3508610B (zh) 能力获取方法和装置、能力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15407272A (zh) 超声信号定位方法及装置、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79147B (zh) 天线测试方法和天线测试装置
CN112099364A (zh) 物联网家居设备的智能交互方法
CN114915300B (zh) 天线模组、终端设备、天线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5933491B (zh) 测试方法、测试装置、测试天线及测试系统
CN112104398A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582880B (zh) 信号强度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19677B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208062B (zh) 波束接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30819B (zh) 测量发送方法和测量接收方法
CN115996455A (zh)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705047B (zh) 音频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136656B (zh) 波束测量方法、波束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