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1713A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1713A
CN116961713A CN202210400225.0A CN202210400225A CN116961713A CN 116961713 A CN116961713 A CN 116961713A CN 202210400225 A CN202210400225 A CN 202210400225A CN 116961713 A CN116961713 A CN 116961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ort
index
reporting priority
frequency domain
por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002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笛笛
王潇涵
金黄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002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171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7537 priority patent/WO202319803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961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17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对多网络设备联合进行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时,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来自与多个网络设备一一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参考信号,确定包括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还可以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和以下的一项或多项: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终端设备根据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发送信道状态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PMI)的反馈是基于码本进行选择及上报,终端设备反馈的PMI中包括了针对每层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指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指示,以及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非零加权系数等。PMI的反馈作为终端设备进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反馈(或上报)的重要一项,当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CSI反馈空间不足需要舍弃部分信息时,或者因为链路占用等情况需要舍弃部分信息时,为了保证在有限的CSI反馈空间下或者保证通信质量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反馈更加重要的信道信息,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对反馈的非零加权系数进行了上报优先级规定,优先反馈上报优先级高的非零加权系数。
然而,现有UCI对于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规定,只适用于对单网络设备进行CSI反馈的场景,并没有考虑相干协同传输(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CJT)等需要对多网络设备联合进行CSI反馈的场景。因此,如何在对多个网络设备联合进行CSI反馈的场景下,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对多网络设备联合进行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时,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来自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参考信号,确定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多个非零加权系数;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根据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发送信道状态信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终端设备侧,网络设备的区分可能是不直接可见的,而天线端口组对于终端设备是可区分的,所以天线端口组可用来区分网络设备,来自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参考信号可以相当于是来自多个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也就是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网络设备。
上述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可以由通信装置执行,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电路),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加权系数可以包括加权系数的幅度和相位等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非零加权系数是指幅度非零的加权系数。
采用上述方法,通信装置可以按照一定的策略或规则,确定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并通过天线端口组编号来区分不同天线端口组所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使得通信装置在对多网络设备联合进行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时,能够对不同天线端口组(也即网络设备)间非零加权系数进行上报优先级的确定,从而根据上报优先级进行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保证了更加重要的信道信息能够被反馈,从而有利于提高通信装置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性能。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空间小于信道状态信息所需的反馈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或者,多个天线端口组与多个参考信号资源一一对应。
上述设计中,与多个网络设备一一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组,可以对应于一个参考信号资源,即多个天线端口组可以属于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为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的不同天线端口组,多个网络设备可以联合发送一个与该参考信号资源对应的参考信号;或者多个天线端口组还可以与多个参考信号资源一一对应,即多个天线端口组可以属于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为不同参考信号资源中的天线端口组,多个网络设备可以分别发送与多个参考信号资源对应的参考信号,可以适用于不同参考信号发送方式下,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或最大幅度由预设规则排序(例如,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
上述设计中,以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或最大幅度为依据,按照预设规则(例如,由大到小)排序进行天线端口组编号的确定,可以使得对应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或最大幅度较大的天线端口组对应上报优先级较高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保证优先上报该非零加权系数,有助于保证通信装置和网络设备之间通信性能的最大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由预设规则排序(例如,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
上述设计中,以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为依据,按照预设规则排序(例如,由大到小)进行天线端口组编号的确定,可以使得对应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较大的天线端口组对应上报优先级较高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保证优先上报该非零加权系数,有助于保证通信装置和网络设备之间通信性能的最大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以下一项或多项: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上述设计中,除根据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之外,还可以根据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来细化不同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有利于满足不同粒度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确定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一上报优先级和第二上报优先级,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三上报优先级,第一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三上报优先级,第二上报优先级小于第三上报优先级。
上述设计中,可以在天线端口组之间按轮询的方式上报非零加权系数,如按照上报天线端口组A的一个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一个天线端口组B的一个非零加权系数的方式轮询,可以保证每个天线端口组都有非零加权系数上报,有利于保证通信装置与每个网络设备通信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a、b和c,满足:a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c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M为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
上述设计中,对于同一天线端口组所对应的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非零加权系数,可以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作为一种示例:多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0、1、2、3、4,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时,可以以最小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为起始,确定对应“0”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0”、确定对应“4”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1”、确定对应“1”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2”、确定对应“3”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3”、确定对应“2”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4”,可选的,上报优先级取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2·L·v·π(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2·L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可选地,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当然也可以是pri(n,l,i,f)的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低。
上述设计中,天线端口组间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天线端口组内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方式与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标准版本16(Release 16,R16)技术双域压缩码本相同,可以在R16技术双域压缩码本的基础上,实现多网络设备联合进行信道状态信息上报,且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的确定,可以兼容R16技术双域压缩码本。作为一种示例:天线端口组0、天线端口组1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分别为0、1,天线端口组间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时,可以首先确定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的天线端口组0对应的一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0”,其次确定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的天线端口组1对应的一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1”;然后再继续确定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的天线端口组0对应的一个未确定上报优先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2”、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的天线端口组1对应的一个未确定上报优先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3”,依次类推,直至天线端口组0和天线端口组1所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均确定上报优先级后结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或者,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上述设计中,对于同一天线端口组所对应的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非零加权系数,可以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K1·v·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K1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可选地,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当然也可以是pri(n,l,i,f)的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低。
上述设计中,天线端口组间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天线端口组内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方式与5G通信标准版本17(Release 17,R17)技术基于角度时延互易性码本相同,可以在R17技术基于角度时延互易性码本的基础上,实现多网络设备联合进行信道状态信息上报,且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的确定,可以兼容R17技术基于角度时延互易性码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
上述设计中,可以有优先上报某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再上报另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例如优先上报对应非零加权系数个数较大的天线端口组(也即网络设备)的非零加权系数,可以使得对应非零加权系数个数较大(也即对应信道信息量较多)的部分网络设备可以优先获得较为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从而可以优化通信装置与该部分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a、b和c,满足:a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c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M为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
上述设计中,对于同一天线端口组所对应的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非零加权系数,可以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作为一种示例:多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0、1、2、3、4,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时,可以以最小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为起始,确定对应“0”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0”、确定对应“4”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1”、确定对应“1”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2”、确定对应“3”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3”、确定对应“2”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4”,可选的,上报优先级取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2·Ln·vn·π(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2·L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X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可选地,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当然也可以是pri(n,l,i,f)的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低。
上述设计中,天线端口组间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天线端口组内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方式与R16技术双域压缩码本相同,可以在R16技术双域压缩码本的基础上,实现多网络设备联合进行信道状态信息上报,且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的确定,可以兼容R16技术双域压缩码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或者,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上述设计中,对于同一天线端口组所对应的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非零加权系数,可以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K1n·vn·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K1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X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可选地,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当然也可以是pri(n,l,i,f)的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低。
上述设计中,天线端口组间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索引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天线端口组内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方式与R17技术基于角度时延互易性码本相同,可以在R17技术基于角度时延互易性码本的基础上,实现多网络设备联合进行信道状态信息上报,且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的确定,可以兼容R17技术基于角度时延互易性码本。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按照上报优先级上报的多个非零加权系数;根据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信道状态;其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关联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
上述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可以由通信装置执行,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电路),或者是能够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加权系数可以包括加权系数的幅度和相位等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非零加权系数是指幅度非零的加权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为基于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确定的信息。换句话说,信道状态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来自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参考信号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终端设备侧,网络设备的区分可能是不直接可见的,而天线端口组对于终端设备是可区分的,所以天线端口组可用来区分网络设备,来自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参考信号可以相当于是来自多个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也就是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或最大幅度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或,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还关联以下一项或多项: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或者,多个天线端口组与多个参考信号资源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一上报优先级和第二上报优先级,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三上报优先级,第一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三上报优先级,第二上报优先级小于第三上报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a、b和c,满足:a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c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M为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2·L·v·π(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2·L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可选地,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当然也可以是pri(n,l,i,f)的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或者,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K1·v·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K1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可选地,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当然也可以是pri(n,l,i,f)的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a、b和c,满足:a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c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M为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2·Ln·vn·π(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2·L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X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可选地,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当然也可以是pri(n,l,i,f)的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或者,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K1n·vn·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K1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X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可选地,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当然也可以是pri(n,l,i,f)的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低。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比如包括接口单元和处理单元。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比如包括接口单元和处理单元。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口电路和处理器,处理器和接口电路之间相互耦合。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处理器或将来自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可以为收发器或收发机或收发信机或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也可以与处理器耦合,或者处理器包括该存储器。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口电路和处理器,处理器和接口电路之间相互耦合。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处理器或将来自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可以为收发器或收发机或收发信机或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也可以与处理器耦合,或者处理器包括该存储器。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十方面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请参照上述第一方面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域基向量循环移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报优先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系统架构进行简要说明。可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卫星通信系统、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卫星通信系统可以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即地面通信系统)相融合。通信系统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通信系统,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以及其他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系统等,还支持多个无线技术融合的通信系统,例如,还可以应用于无人机、卫星通信系统、高空平台(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HAPS)通信等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融合地面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适用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如图1中的基站1和基站2),和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UE1~UE6)。基站1可以向UE1~UE6发送下行数据,UE1~UE6也可以将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1,其中UE5可以将基站1发送的下行数据转发给UE4和UE6,也可以将UE4和UE6发送的上行数据转发给基站1。另外,基站2也可以向UE1和UE2发送下行数据,UE1和UE2也可以将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2。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
1)、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移动终端等。终端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辆、无人机、直升机、飞机、轮船、机器人、机械臂、智能家居设备、车载终端、IoT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2)、网络设备,可以是一种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也可以称为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或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收发点(transmitter andreceiver point,TRP)、集成接入和回传(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ng,IAB)节点、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第六代(6th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其他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也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unit,CU),也可以是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这里的CU完成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和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的功能,还可以完成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的功能;DU完成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功能,还可以完成部分物理层或全部物理层的功能,有关上述各个协议层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相关技术规范。网络设备还可以是非地面(non-terrestrial)基站,如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极低地球轨道(very low earth orbit,VLEO)卫星、高空平台站(high-attitude platformstation,HAPS),还可以是V2X、D2D和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中承担网络设备功能的终端等。
3)、空间层,也可以称为层,对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天线技术,在相同频域资源上可以同时传输多路并行数据流。每一路数据流称为一个空间层或空间流。
4)、空域基向量,也可以称为空域波束向量。空域基向量中的各个元素可以表示各个天线端口的权重。基于空域基向量中各个元素所表示的各个天线端口的权重,将各个天线端口的信号做线性叠加,可以在空间某一方向上形成信号较强的区域。关于空域基向量的定义可以参考NR协议TS 38.214版本15(release 15,R15)中类型II码本中定义的二维(2dimensions,2D)-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向量等。
5)、频域基向量,用于表示信道在频域的变化规律的向量。每个频域基向量可以表示一种变化规律。由于信号在经过无线信道传输时,从发射天线可以经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天线。多径时延导致频率选择性衰落,就是频域信道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频域基向量来表示不同传输路径上时延导致的信道在频域上的变化规律。
6)、天线端口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端口组即由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构成的组合或集合,所述天线端口可以是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发送端口。可以通过天线端口组区分网络设备,也就是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网络设备。一个天线端口组可以占用一个参考信号资源的部分或全部资源,也就是说,一个天线端口组可以由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所对应的部分天线端口所构成,也可以由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所对应的全部天线端口所构成。
7)、天线端口组编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端口组编号可用于确定天线端口组间的非零加权系数(或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天线端口组编号可以由终端设备按照一定的策略或规则确定,也可以由终端设备随机赋予。
8)、编号或索引交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编号或索引交叉,如从小到大交叉、或从大到小交叉等,即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编号或索引进行轮询。作为一种示例:层1、层2对应的层索引分别为1、2,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上报非零加权系数为:先上报一个层索引为“1”的层1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其次上报一个层索引为“2”的层2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再次上报一个层索引为“1”的层1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再次上报一个层索引为“2”的层2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按照该顺序不断循环,直至非零加权系数上报完成。
5G移动通信系统对系统容量、频谱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DD大规模(Massive)MIMO天线技术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空分复用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容量。其中,提升系统容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网络设备获取较准确的下行CSI。
区别于TDD系统,FDD系统由于存在上下行频点(例如上行频点为2.1GHz、下行频点为3.5GHz)差,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之间不完全互易,无法通过对上行信道的估计获取下行CSI。
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下行CSI反馈(或上报)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2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信道测量配置信息。
例如,在信道测量配置信息中包括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资源(如参考信号时频资源)等信息。
S2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信道测量的下行参考信号。
例如,下行参考信号可以为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或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等,此处不做限制。
终端设备基于信道测量配置信息接收下行参考信号。
S203:终端设备基于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确定出CSI,并反馈给网络设备。
CSI包括: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ication,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PMI)等中的一项或多项。
RI可用来指示信道的有效的数据层数,用来告诉网络设备终端设备支持的数据流的个数。
CQI可用来反映下行信道的信道质量。例如,用0~15来表示信道质量,0表示信道质量最差,15表示信道质量最好。网络设备得到CQI值,就知道当前下行信道的质量,就可以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
PMI可用来确定预编码(precoding)矩阵,例如,PMI中包括系数矩阵的信息。预编码简单的说,就是数据乘以precoding矩阵。
S204:网络设备基于终端设备反馈的CSI,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例如,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RI,确定下行传输的数据流数;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CQI,确定下行数据的调制阶数;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PMI,确定下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虽然FDD系统中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之间不具有信道互易性,但是FDD上下行信道部分信息具有互易性,例如上下行信道的角度和时延具有互易性,因此可以基于FDD系统中角度和时延的互易性来设计CSI的反馈流程。
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FDD部分互易性的CSI反馈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3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例如,上行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
S302:网络设备对上行信道进行信道测量,获取下行信道的部分先验信息。
例如,下行信道的部分先验信息包括下行信道的角度和时延等信息。
S303:网络设备基于下行信道的部分先验信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终端设备根据下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
S304参见上述S203。
例如,S304中终端设备反馈的CSI可以仅为上下行信道的不互易信息。对于上下行信道的互易信息,如下行信道的部分先验信息,网络设备在S302中已经获取,因此终端设备在该步骤中无需反馈,从而节省反馈开销。
S305:网络设备根据下行信道的部分先验信息和S304中终端设备反馈的CSI,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在3GPP R16和R17技术中,预编码矩阵(也可以称为预编码码本)W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其中,对于R16,为空域基向量选择矩阵,表示从P个空域基向量中选择2L′个空域基向量,其中2表示层对应的2个极化方向,L'表示单极化方向上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P表示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为频域基向量选择矩阵,表示从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矩阵集合中选取的M′列,即选择M′个频域基向量(也称为频域分量),其中,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矩阵集合中包括N3列,即包括N3个频域基向量,N3表示频域基向量的个数(或维度),其中M′、N3、P、L′等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或配置;为加权系数矩阵,表示终端设备选择的2L′个空域基向量、M′个频域基向量对应的加权系数矩阵。需要理解的是,对于每一层,也即信道的每个数据流,终端设备均确定对应的预编码矩阵W,对于每一层,终端设备可以选择相同或不同的空域基向量和/或频域基向量,本申请不作限定。
对于R17,为天线端口选择矩阵,表示从P个天线端口中选择出K1′个天线端口,P表示总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为频域基向量选择矩阵,表示从预定义的DFT矩阵集合中选取的M′列,即选择M'个频域基向量,其中,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矩阵集合中包括N3列,即包括N3个频域基向量,N3表示频域基向量的个数(或维度),其中M′、N3、P、K1′等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或配置;为加权系数矩阵,表示终端设备选择的K1′个天线端口、M'个频域基向量对应的加权系数矩阵。需要理解的是,对于每一层,也即信道的每个数据流,终端设备均确定对应的预编码矩阵W,对于每一层,终端设备可以选择相同或不同的天线端口和/或频域基向量,本申请不作限定。
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完成信道测量后,需要在UCI中对测量信息进行上报,具体包括针对每一层选择的空域基向量/天线端口指示(W1)、选择的频域基向量指示(Wf),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天线端口、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加权系数。其中,加权系数可以包括加权系数的幅度和相位等信息。另外,为了减少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开销,终端设备可以仅上报非零加权系数,即仅上报幅度非零的加权系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非零加权系数可以是特指幅度非零的加权系数。
PMI的反馈是基于码本进行选择及上报。终端设备反馈的PMI中包含了针对每一层选择的空域基向量/天线端口指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指示,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天线端口、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非零加权系数、非零加权系数在码本中所在的位置(如在加权系数矩阵中所在的位置)等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当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分配的CSI反馈空间不足需要舍弃部分信息时,为了保证在有限的反馈空间下终端设备反馈更加重要的信道信息,UCI中对反馈的对应层、选择的空域基向量/天线端口、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进行了上报优先级规定。
在R16技术中,如图4中的(A)所示,针对每一层终端设备会对频域基向量全集(即预定义的DFT矩阵集合中包括的N3个频域基向量,包括终端设备在N3个频域基向量中选择的M'个频域基向量和终端设备在N3个频域基向量中未选择的N3-M'个频域基向量,其中在图4中以M'为4、N3为6为例)进行循环移位,从而保证每一层对应功率最大(即幅度最大)的加权系数(即最强系数(strongest coefficient))的频域基向量经过循环移位后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即最强系数指示(strongest coefficient indicator,SCI))为0。对于频域基向量全集进行循环移位等价于对全集内所有的频域基向量乘上一个相同的线性相位,仍然可以保证后边预编码计算的正确性。此时SCI不需要最强系数所在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只需要上报最强系数所在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降低了信令开销。而基于以上情况,R16技术中对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规定,如下面公式所示:
pri(l,i,f)=2·L'·v'·π(f)+v'·i+l
其中,pri(l,i,f)表示上报优先级,pri(l,i,f)的值越大,表示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越低。其中,l=1,2,…,v',i=0,1,…,2L'-1,f=0,1,…,M'-1,l表示层索引,最大层数为v,i表示终端设备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为2L',f表示终端设备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为M',N3表示参考信号资源对应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是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经过循环移位后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选择的频域基向量(M'个)的索引,可以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N3个)中索引的先后顺序确定。作为一种示例,N3为6、M'为4,频域基向量全集中包括频域基向量A、频域基向量B、频域基向量C、频域基向量D、频域基向量E、频域基向量F,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分别为0、1、2、3、4、5,其中频域基向量A、频域基向量C、频域基向量D、频域基向量F被终端设备选择,则选择的频域基向量A、频域基向量C、频域基向量D、频域基向量F的索引可以分别确定为0、1、2、3。类似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也可以按照选择的空域基向量在空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的先后顺序确定。
对于每层来说,由于最强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周围临近的频域基向量所对应的加权系数的数值也比较大,且可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2L'的数值较小(L'≤6),因此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顺序,遵从先空域后频域,频域的上报顺序为先中间后两边地原则。具体来说,因最强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如图4中(B)的所示,的频域基向量会被终端设备选择,先将该频域基向量的空域基向量按照从小到大的索引顺序上报,然后若的频域基向量被终端设备选择,则将该频域基向量的空域基向量按照从小到大的索引顺序上报,然后若的频域基向量被终端设备选择,将该频域基向量的空域基向量按照从小到大的索引顺序上报,然后若的频域基向量被终端设备选择,将该频域基向量的空域基向量按照从小到大的索引顺序上报,以此类推。
在R17技术中,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如下面公式所示:
pri(l,i,f)=K1'·v'·f+v'·i+l
其中,pri(l,i,f)表示优先级,pri(l,i,f)的值越大,表示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越低。其中,l=1,2,…,v',l表示层索引,最大层数为v';i=0,1,…,K1'-1,K1'是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i表示终端设备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f=0,1,…,M'-1,M'是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f表示终端设备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R17技术中加权系数上报的顺序是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按照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最后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的顺序。
在一种实现中,选择出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可以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的先后顺序确定,选择出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可以按照选择的天线端口在天线端口全集中的索引的先后顺序确定。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5所示的上报优先级示意图,其中图5中以层的个数为2,层索引分别为1和2,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为2个,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分别为0和1,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为3个、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0、1和2为例,其中每个方框表示一个加权系数,方框中的数值为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可见是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的顺序的原则,确定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例如:上报优先级取值1(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2(对应层索引2)、上报优先级取值3(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4(对应层索引2)、……、上报优先级取值11(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12(对应层索引2),可见是以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原则确定的;其中,对于层索引皆为1,上报优先级取值1(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3(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5(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7(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9(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11(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1),可见是以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原则确定的;其中,对于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皆为0,上报优先级取值1(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5(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9(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2),可见是以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从小到大的顺序原则确定的。
目前,为了提高系统的吞吐性能以及用户的体验,通常采用多站协作的方式来为一个用户服务,多站协作的方式有很多,例如相干协作传输CJT、非相干协作传输(non-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NCJT)等。如图6中的(A)和(B)所示,在CJT协作方式下,多个网络设备同时为终端设备服务,传输对终端设备而言是透明的,从终端设备的角度来看,协作集(cluster)中的多个网络设备可以等效看作一个大网络设备。因此,终端设备需要反馈协作集中各网络设备间的相对信道信息,使能相干协同传输。然而R16和R17技术中,只考虑了单网络设备的非零加权系数上报的上报优先级,没有考虑CJT等需要多网络设备联合进行CSI反馈的场景。因此,如何在对多网络设备联合进行CSI反馈时,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是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案,以期支持在对多网络设备联合进行CSI反馈时,进行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确定。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大小、内容、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例如,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是同一个阈值,也可以是不同的阈值,且,这种名称也并不是表示这两个阈值的取值、对应的参数、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的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名词的数目,除非特别说明,表示“单数名词或复数名词”,即"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示意图。图7中以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作为执行主体为例来示意该方法,但本申请并不限制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7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支持该网络设备实现该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还可以是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网络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图7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支持该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还可以是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终端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该方法包括:
S701:终端设备根据来自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参考信号,确定信道状态信息,信息状态信息包括多个非零加权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终端设备侧,网络设备的区分可能是不直接可见的,而天线端口组对于终端设备是可区分的,所以天线端口组可用来区分网络设备,来自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参考信号可以相当于是来自多个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也就是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网络设备,多个天线端口组与多个网络设备一一对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CJT等终端设备与多个网络设备通信的场景下,网络设备侧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对应每个网络设备用于信道测量的天线端口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可以由多个网络设备分别向终端设备发送信道测量配置信息,在每个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测量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对应该网络设备用于信道测量的天线端口组的信息。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也可以由多个网络设备中的某一个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信道测量配置信息,在测量配置信息中可以携带多个网络设备分别对应的用于信道测量的天线端口组的信息。
需要理解的是,多个天线端口组可以对应于一个参考信号资源,即多个天线端口组可以属于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为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中的不同天线端口组,多个网络设备可以联合发送一个与该参考信号资源对应的参考信号。例如:终端设备与2个网络设备(网络设备A和网络设备B)通信,参考信号资源中包括2个天线端口组(天线端口组A和天线端口组B),其中天线端口组A对应参考信号资源的天线端口0-9、天线端口组B对应参考信号资源的天线端口10-19,网络设备A与天线端口组A对应、网络设备B与天线端口组B对应,网络设备A和网络设备B可以分别在天线端口组A和天线端口组B联合发送该参考信号资源对应的参考信号。
多个天线端口组还可以与多个参考信号资源一一对应,即多个天线端口组可以属于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为不同参考信号资源中的天线端口组,多个网络设备可以分别发送与多个参考信号资源对应的多个参考信号,其中参考信号可以为CSI-RS、DMRS等。
可以理解,如果在终端设备侧,网络设备的区分是可见的,那么S701可以为:终端设备根据来自多个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其中,多个网络设备与多个天线端口组一一对应。那么在不同天线端口组接收的参考信号,即来自不同的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可以在多个网络设备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组上,接收来自多个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并针对每个天线端口组确定出信道状态信息。具体的,针对每个天线端口组确定出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RI、CQI和PMI等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PMI中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终端设备针对天线端口组关联的每一层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指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指示,以及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加权系数矩阵。其中,对于加权系数矩阵,为了减少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开销,终端设备可以仅上报加权系数矩阵中非零加权系数(如幅度非零的加权系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非零加权系数可以是指幅度(也即功率)非零的加权系数。其中,非零加权系数可以包括非零加权系数的幅度和相位等信息。
S702:终端设备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在一些情况下,举例来说:在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空间小于终端设备确定出的信道状态信息所需的反馈空间时,如UCI中的信道状态反馈空间小于终端设备确定出的信道状态反馈信息所需的反馈空间时,或者因链路占用等情况需要舍弃部分信息时,终端设备可以按照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来进行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以保障在有限的反馈空间下反馈更加重要的信道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配置天线端口组编号,并基于天线端口组编号来确定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对于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或最大幅度由预设规则排序(例如,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其中,对于非零加权系数的功率可以根据非零加权系数的幅度确定,幅度越大,功率越大。
作为一种示例:网络设备侧为终端设备配置有天线端口组A、天线端口组B和天线端口组C,天线端口组A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为P1、天线端口组B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为P2、天线端口组C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为P3,其中P3>P1>P2,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天线端口组C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天线端口组A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天线端口组B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为2。也即满足p(n)≥p(n+1),其中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n=0,1,…N-1,N为天线端口组的个数,p(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对于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终端设备还可以按照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由预设规则排序(例如,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
作为一种示例:网络设备侧为终端设备配置有天线端口组A、天线端口组B和天线端口组C,其中天线端口组A对应加权系信息的个数为16、天线端口组B对应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为13、天线端口组C对应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为18,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天线端口组C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天线端口组A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天线端口组B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为2。也即满足y(n)≥y(n+1),其中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n=0,1,…N-1,N为天线端口组的个数,y(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
需要理解的是,天线端口组编号的最小编号可以从0开始,也可以从1开始,或者从其他数值开始,本申请不作限定。
下面对根据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如何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T中,对应相同天线端口组编号的非零加权系数可以对应相同的上报优先级,对应不相同天线端口组编号的非零加权系数可以对应不相同的上报优先级。作为一种示例,非零加权系数A和非零加权系数B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0,非零加权系数C和非零加权系数D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1,举例来说,非零加权系数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越小,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越高,终端设备可以确定非零加权系数A和非零加权系数B上报优先级取值为0,非零加权系数C和非零加权系数D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1,非零加权系数A和非零加权系数B的上报优先级,高于非零加权系数C和非零加权系数D的上报优先级。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T’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第一上报优先级,其中,举例来说,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越小,非零加权系数的第一上报优先级越高。并可以根据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索引等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某一天线端口组(也即某一第一上报优先级)对应的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第二上报优先级。其中对于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确定方式,可以参照R16技术、R17技术等中的实现,不再进行赘述。
举例来说,某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第二上报优先级可以满足上述公式pri(l,i,f)=K1'·v'·f+v'·i+l,其中,pri(l,i,f)可用于表示第二上报优先级,可选的,pri(l,i,f)的值越大第二上报优先级越低(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pri(l,i,f)的值越大第二上报优先级越高)。其中,l=1,2,…,v',l表示层索引,该天线端口组最大层数为v';i=0,1,…,K1'-1,K1'表示该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f=0,1,…,M'-1,M'是该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S703:终端设备根据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信道状态信息。
在需要根据优先级上报时,例如终端设备在需要根据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进行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时,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空间受限或因为链路占用等情况需要舍弃部分信息时,即可根据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优先上报优先级较高的非零加权系数。网络设备接收到信道状态信息后,即可确定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
需要理解的是,如果采用上述实现方式T确定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终端设备可以优先上报上报优先级较高的该上报优先对应的所有非零加权系数。
如果采用上述实现方式T’确定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可以按照首先第一上报优先级,其次第二上报优先级的顺序排序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即对于不同的非零加权系数A和非零加权系数B,如果非零加权系数A的第一上报优先级高于非零加权系数B的第一上报优先级,那么无论非零加权系数A的第二上报优先级是否高于非零加权系数B的第二上报优先级,非零加权系数A的上报优先级均高于非零加权系数B的上报优先级;如果非零加权系数A的第一上报优先级和非零加权系数B的第一上报优先级相同,非零加权系数A的第二上报优先级高于非零加权系数B的第二上报优先级,那么非零加权系数A的上报优先级高于非零加权系数B的上报优先级。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对于上报优先级较低的非零加权系数,受限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空间不足,或因为链路占用等情况需要舍弃部分信息的影响,终端设备可能不对上报优先级较低的非零加权系数进行上报,对于终端设备未上报的非零加权系数,网络设备可以默认为零。
采用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按照一定的策略或规则,确定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并通过天线端口组编号来区分不同天线端口组所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使得终端设备在对多网络设备联合进行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时,能够对不同天线端口组(也即网络设备)间非零加权系数进行上报优先级的确定,从而根据上报优先级进行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性能。
上述图7所示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主要是从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的角度出发,来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中,还可以从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出发,来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也就是从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和其他参数结合,联合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下面结合图8所示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进行说明。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801:终端设备根据来自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参考信号,确定信道状态信息,信息状态信息包括多个非零加权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终端设备侧,网络设备的区分可能是不直接可见的,而天线端口组对于终端设备是可区分的,所以天线端口组可用来区分网络设备,来自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参考信号可以相当于是来自多个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也就是一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网络设备,多个天线端口组与多个网络设备一一对应。
可以理解,如果在终端设备侧,网络设备的区分是可见的,那么S801可以为:终端设备根据来自多个网络设备的参考信号,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其中,多个网络设备与多个天线端口组一一对应。那么在不同天线端口组接收的参考信号,即来自不同的网络设备。
具体的,S801的实现可以参照S701的实现不再进行赘述。
S802:终端设备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以下一项或多项: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在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空间小于终端设备确定出的信道状态信息所需的反馈空间时,如UCI中的信道状态反馈空间小于终端设备确定出的信道状态反馈信息所需的反馈空间时,或者因链路占用等情况需要舍弃部分信息时,终端设备可以按照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来进行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以保障在有限的反馈空间下反馈更加重要的信道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配置天线端口组编号,通过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来确定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其中对于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确定方式,可以参照R16技术、R17技术等中的实现,不再进行赘述。
对于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或最大幅度由预设规则排序(例如,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对于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终端设备还可以按照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由预设规则排序(例如,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
具体的,对于天线端口组编号的确定,可以参照图7对应的实现,不再进行赘述。
下面首先结合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对如何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进行具体说明。
实现一:对于非零加权系数对应天线端口组、层、选择的空域基向量、以及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情况,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可以理解,以上仅为示例,下文以此示例进行介绍,可选的,也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大到小交叉、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大到小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大到小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此外,也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大到小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大到小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等等。可以理解,上面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可以替换为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同样,由小到大交叉也可以替换为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2·L·v·π(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2·L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可选的,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当然也可以是pri(n,l,i,f)的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低。
需要理解的是,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该索引可以是所述索引为f频域基向量未经过循环移位或者经过循环移位后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但保证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也就是说,如果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时,则无需循环移位,如果在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不为0时,可以通过循环移位处理,使得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为0。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N个天线端口组中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以下简称为天线端口组n)的任一层,n=0,1,…N-1,终端设备在确定信道状态信息时,均可在该天线端口组n对应的Pn个空域基向量中选择2Ln个空域基向量,2Ln个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可以为0,1,2…2Ln-1,对于2Ln个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的确定,可以参照R16技术等中的实现,不再赘述。N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个数中的最大个数2·L等于max(2L0,2L1,2L2…2LN-1),即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其中P0,P1,P2…PN-1,2L0,2L1,2L2…2LN-1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或配置。
针对N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组n的任一层,终端设备在确定信道状态信息时,均可在DFT矩阵集合中选择Mn个频域基向量。Mn个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可以为0,1,2…Mn,对于Mn个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的确定,可以参照上述R16技术、R17技术等中的实现,不再赘述。其中DFT矩阵集合中包括N3列,也即包括N3个频域基向量,N3个频域基向量即为频域基向量全集,其中M0,M1,M2…MN-1、N3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或配置。
以天线端口组的个数为2,天线端口组编号分别为0和1,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均为2,层索引分别为1和2,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均为2个,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0和1,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均为3个,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0、1和2,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均为3,每个天线端口组关联的每一层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均为0为例,则N为2、2·L为2、v为2、N3为3、等于f,根据pri(n,l,i,f)=N·2·L·v·π(f)+N·v·i+N·l+n,确定的对应不同天线端口组、层、选择的空域基向量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如表1所示。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是以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均为2个为例,可以理解,当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不同时,2·L为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例如: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分别2个和4个时,2·L为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2·L为4。
表1
在表1中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pri(n,l,i,f)表示基于pri(n,l,i,f)=N·2·L·v·π(f)+N·v·i+N·l+n确定的上报优先级。由表1可知,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层索引为1、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为0、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2;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层索引为1、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为0、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3;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层索引为2、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为0、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4;…;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层索引为2、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为1、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1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为25。
可见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或者说,上报优先级的取值分布/上报优先级的排序)是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原则确定的(即,上报优先级取值2(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0)、上报优先级取值3(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1)、上报优先级取值4(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0)、上报优先级取值5(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1)、……、上报优先级取值24(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0)、上报优先级取值25(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1));对于同一天线端口组,是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的原则,确定加权系数(包括非零加权系数和为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或者说,上报优先级的取值分布/上报优先级的排序)的。以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为例,上报优先级取值2(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4(对应层索引2)、上报优先级取值6(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8(对应层索引2)、……、上报优先级取值22(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24(对应层索引2),可见是以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原则确定的;其中,对于层索引皆为1,上报优先级取值2(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6(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10(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14(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18(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22(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1),可见是以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原则确定的;其中,对于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皆为0,上报优先级取值2(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10(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2)、上报优先级取值18(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1),可见是以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原则确定的。
以上报优先级为2、3、4、6、7、10、11、14、15、18、25的加权系数非零为例,则终端设备需要上报上报优先级为2、3、4、6、7、10、11、14、15、18、25的非零加权系数,可选的,终端设备确定上报优先级为2的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最高,上报优先级为3的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次之,…,上报优先级为25的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最低。
采用上述实现一,可以满足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中存在第三上报优先级,位于第一天线端口组(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两个不同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中存在的第一上报优先级和第二上报优先级之间。如第一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三上报优先级,第二上报优先级小于第三上报优先级。也即终端设备在不同天线端口组之间可以交替上报非零加权系数,而非优先上报某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再上报另一天线端口组的非零加权系数,有利于保障每个天线端口组都有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保障终端设备与每个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优先上报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上报优先级为2的非零加权系数,其次上报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上报优先级为3的非零加权系数,再次上报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上报优先级为4的非零加权系数。
另外,上述对于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是以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按照由两边(可以从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最小索引或最大开始)到中间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例如:对于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天线端口组,可以与上述第一天线端口组或第二天线端口组为同一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如果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a、b和c,满足:a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c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M为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则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例如:第四优先级可以为上述表1中上报优先级2,第五优先级可以为上述上报优先级10、第六优先级可以为上述上报优先级18,第四优先级、第五优先级和第六优先级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层索引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相同,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0、2、1。
实现二:对于非零加权系数对应天线端口组、层、选择的天线端口、以及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情况,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优先级。可以理解,以上仅为示例,下文以此示例进行介绍,可选的,也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大到小交叉、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大到小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大到小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大到小的顺序;或者也可以是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大到小的顺序,等等。可以理解,上面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可以替换为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同样,由小到大交叉也可以替换为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K1·v·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K1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其中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可以理解,也可以是pri(n,l,i,f)的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低。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N个天线端口组中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以下简称为天线端口组n)的任一层,n=0,1,…N-1,终端设备在确定信道状态信息时,均可在该天线端口组n对应的Pn个天线端口中选择出来K1n个天线端口,K1n个选择的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索引可以为0,1,2…K1n-1,对于K1n个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的确定,可以参照R17技术等中的实现,不再赘述。N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K1等于max(K10,K11,K12…K1n-1),即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其中P0,P1,P2…PN-1,K10,K11,K12…K1n-1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或配置。
针对N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组n的任一层,终端设备在确定信道状态信息时,均可在DFT矩阵集合中选择Mn个频域基向量。Mn个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可以为0,1,2…Mn,对于Mn个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的确定,可以参照上述R16技术、R17技术等中的实现,不再赘述。其中DFT矩阵集合中包括N3列,也即包括N3个频域基向量,N3个频域基向量即为频域基向量全集,其中M0,M1,M2…MN-1、N3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或配置。
以天线端口组的个数为2,天线端口组编号分别为0和1,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均为2,层索引分别为1和2,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均为2个,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分别为0和1,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均为3个、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0、1和2为例,则N为2、K1为2、v为2,根据pri(n,l,i,f)=N·K1·v·f+N·v·i+N·l+n,确定的对应不同天线端口组、层、选择的天线端口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如表2所示。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是以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均为2个为例,可以理解,当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不同时,K1为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例如: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分别2个和4个时,K1为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K1为4。
表2
在表2中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pri(n,l,i,f)表示基于pri(n,l,i,f)=N·K1·v·f+N·v·i+N·l+n确定的上报优先级。由表2可知,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层索引为1、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为0、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2;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层索引为1、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为0、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3;…;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层索引为2、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为1、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2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25。
可见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或者说,上报优先级的取值分布/上报优先级的排序)是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原则确定的(即,上报优先级取值2(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0)、上报优先级取值3(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1)、上报优先级取值4(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0)、上报优先级取值5(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1)、……、上报优先级取值24(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0)、上报优先级取值25(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1));对于同一天线端口组,是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的顺序的原则,确定加权系数(包括非零加权系数和为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或者说,上报优先级的取值分布/上报优先级的排序)的。以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为例,上报优先级取值2(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4(对应层索引2)、上报优先级取值6(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8(对应层索引2)、……、上报优先级取值22(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24(对应层索引2),可见是以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原则确定的;其中,对于层索引皆为1,上报优先级取值2(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6(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10(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14(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18(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22(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1),可见是以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原则确定的;其中,对于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皆为0,上报优先级取值2(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10(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18(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2),可见是以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从小到大的顺序原则确定的。
以上报优先级为2、5、8、9、10、13、18、21、24、25的加权系数非零为例,则终端设备需要上报上报优先级为2、5、8、9、10、13、18、21、24、25的非零加权系数,可选的,终端设备确定上报优先级为2的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最高,上报优先级为5的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次之,…,上报优先级为25的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最低。
采用上述实现二,可以满足于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中存在第三上报优先级,位于第一天线端口组(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两个不同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中存在的第一上报优先级和第二上报优先级之间。如第一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三上报优先级,第二上报优先级小于第三上报优先级。也即终端设备在不同天线端口组之间交替上报非零加权系数,而非上报完某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再上报另一天线端口组的非零加权系数,有利于保障每个天线端口组都有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保障终端设备与每个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
另外,上述对于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是以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优先级。例如:对于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天线端口组,其可以与第一天线端口组或第二天线端口组为相同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如果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则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例如:第四优先级可以为上述表2中上报优先级2,第五优先级可以为上述上报优先级10、第六优先级可以为上述上报优先级18,第四优先级、第五优先级和第六优先级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层索引和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相同,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0、1、2。
需要理解的是,还可以以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优先级。例如:对于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如果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则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
采用上述实现方式一和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在天线端口组间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原则,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可以保证每个天线端口组都有非零加权系数上报,有利于保证终端设备与每个网络设备通信的性能。
另外,上述实现方式一和二可以分别适用于非零加权系数与选择的空域基向量和选择的天线端口关联的情况,有利于满足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情况下,对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的确定需求。
实现三:对于非零加权系数对应天线端口组、层、选择的空域基向量、以及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情况,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可以理解,以上仅为示例,下文以此示例进行介绍,可选的,也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大到小、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大到小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大到小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或者也可以是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大到小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大到小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等等。可以理解,上面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可以替换为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同样,由小到大交叉也可以替换为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2·Ln·vn·π(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2·L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X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可选的,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应理解,也可以是pri(n,l,i,f)的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低)。
需要理解的是,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该索引可以是所述索引为f频域基向量未经过循环移位或者经过循环移位后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但保证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也就是说,如果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时,则无需循环移位,如果在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不为0时,可以通过循环移位处理,使得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为0。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N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组n的任一层,n=0,1,…N-1,终端设备在确定信道状态信息时,均可在DFT矩阵集合中选择Mn个频域基向量。Mn个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可以为0,1,2…Mn,对于Mn个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的确定,可以参照上述R16技术、R17技术等中的实现,不再赘述。其中DFT矩阵集合中包括N3列,也即包括N3个频域基向量,N3个频域基向量即为频域基向量全集,其中M0,M1,M2…MN-1、N3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或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N个天线端口组中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以下简称为天线端口组n),n=0,1,…N-1,天线端口组n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Xn=2·Ln·vn·Mn,其中2·L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M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N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X=max(X0,X1,…XN-1),其中X0,X1,...XN-1分别表示N个天线端口组中编号为0,1,2,…,N-1的天线端口组分别对应的加权系数的个数。
以天线端口组的个数为2,天线端口组编号分别为0和1,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均为2,层索引分别为1和2,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均为2个,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0和1,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均为3个,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0、1和2,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均为3,每个天线端口组关联的每一层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索引均为0,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最大个数为12为例,则N3为3、等于f,X为12,对于n为0或1、2·Ln和vn均为2,根据pri(n,l,i,f)=2·Ln·vn·π(f)+vn·i+l+n·X,确定的对应不同天线端口组、层、选择的空域基向量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优先级,如表3所示。可以理解,当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加权系数的个数不同时,X为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例如: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分别12个和18个时,X为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X为18。
表3
在表3中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pri(n,l,i,f)表示基于pri(n,l,i,f)=2·Ln·vn·π(f)+vn·i+l+n·X确定的上报优先级。由表3可知,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层索引为1、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为0、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1;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层索引为2、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为0、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2;…;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层索引为2、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索引为1、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索引1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为24。
可见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或者说,上报优先级的取值分布/上报优先级的排序)是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的原则确定(即,上报优先级1-12(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0)、上报优先级13-24(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1));对于同一天线端口组,是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的原则,确定加权系数(包括非零加权系数和为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或者说,上报优先级的取值分布/上报优先级的排序)的。以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为例,上报优先级取值1(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2(对应层索引2)、上报优先级取值3(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4(对应层索引2)、……、上报优先级取值11(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12(对应层索引2),可见是以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原则确定的;其中,对于层索引皆为1,上报优先级取值1(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3(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5(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7(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9(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11(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1),可见是以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原则确定的;其中,对于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皆为0,上报优先级取值1(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5(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2)、上报优先级取值9(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1),可见是以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原则确定的。
以上报优先级为1、2、4、6、9、10、13、14、17、24的加权系数非零为例,则终端设备需要上报上报优先级为1、2、4、6、9、10、13、14、17、24的非零加权系数,可选的,终端设备确定上报优先级为1的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最高,上报优先级为2的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次之,…,上报优先级为24的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最低。
采用上述实现三,可以满足多个天线端口组中存在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二天线端口组(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两个不同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也即终端设备在不同天线端口组之间,优先上报某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再上报另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例如按照表3所示,终端设备优先上报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再上报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
另外,上述对于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是以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按照由两边(可以从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最小索引或最大索引开始)到中间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例如:对于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天线端口组,可以与上述第一天线端口组或第二天线端口组为相同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如果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a、b和c,满足:a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c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M为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则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例如:第四优先级可以为上述表3中上报优先级1,第五优先级可以为上述上报优先级5、第六优先级可以为上述上报优先级9,第四优先级、第五优先级和第六优先级对应的天线端口组、层索引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相同,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0、2、1。
实现四:对于非零加权系数对应天线端口组、层、选择的天线端口、以及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情况,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优先级。可以理解,以上仅为示例,下文以此示例进行介绍,可选的,也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大到小、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大到小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大到小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大到小的顺序;或者也可以是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天线端口组内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按照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大到小的顺序,等等。可以理解,上面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可以替换为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同样,由小到大交叉也可以替换为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K1n·vn·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K1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X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其中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应理解,也可以是pri(n,l,i,f)的值越小上报优先级越低)。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N个天线端口组中天线端口组n的任一层,n=0,1,…N-1,终端设备在确定信道状态信息时,均可在DFT矩阵集合中选择Mn个频域基向量。Mn个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可以为0,1,2…Mn,对于Mn个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的确定,可以参照上述R16技术、R17技术等中的实现,不再赘述。其中DFT矩阵集合中包括N3列,也即包括N3个频域基向量,N3个频域基向量即为频域基向量全集,其中M0,M1,M2…MN-1、N3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或配置。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N个天线端口组中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以下简称为天线端口组n),n=0,1,…N-1,天线端口组n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Xn=K1n·vn·Mn,其中K1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M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N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个数中的最大个数X=max(X0,X1,…XN-1),其中X0,X1,...XN-1分别表示N个天线端口组中编号为0,1,2,…,N-1的天线端口组分别对应的加权系数的个数。
以天线端口组的个数为2、天线端口组编号分别为0和1,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层的个数均为2索引分别为1和2,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均为2个,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分别为0和1,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均为3个、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0、1和2,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最大个数为12为例,则X为12,对于n为0或1,K1n和vn均为2,根据pri(n,l,i,f)=K1n·vn·f+vn·i+l+n·X确定的对应不同天线端口组、层、选择的天线端口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如表4所示。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是以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均为12个为例,可以理解,当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加权系数的个数不同时,X为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例如: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分别12个和18个时,X为2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X为18。
表4
在表4中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pri(n,l,i,f)表示基于pri(n,l,i,f)=K1n·vn·f+vn·i+l+n·X确定的上报优先级。由表4可知,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层索引为1、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为0、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1;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层索引为2、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为0、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2;…;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层索引为2、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为1、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2的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取值为24。
可见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或者说,上报优先级的取值分布/上报优先级的排序)是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原则确定的(即,上报优先级1-12(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0)、上报优先级13-24(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1));对于同一天线端口组,是首先按照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按照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的顺序的原则,确定加权系数(包括非零加权系数和为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或者说,上报优先级的取值分布/上报优先级的排序)的。以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为例,上报优先级取值1(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2(对应层索引2)、上报优先级取值3(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4(对应层索引2)、……、上报优先级取值11(对应层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12(对应层索引2),可见是以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原则确定的;其中,对于层索引皆为1,上报优先级取值1(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3(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5(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7(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9(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11(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1),可见是以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的顺序原则确定的;其中,对于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皆为0,上报优先级取值1(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0)、上报优先级取值5(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1)、上报优先级取值9(对应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2),可见是以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从小到大的顺序原则确定的。
以上报优先级为1、4、7、8、9、12、17、20、23、24的加权系数非零为例,则终端设备需要上报上报优先级为1、4、7、8、9、12、17、20、23、24的非零加权系数,可选的,终端设备确定上报优先级为1的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最高,上报优先级为4的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次之,…,上报优先级为24的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最低。
采用上述实现四,可以满足多个天线端口组中存在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二天线端口组(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两个不同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也即终端设备在不同天线端口组之间,优先上报某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再上报另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例如按照表4所示,终端设备优先上报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再上报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
另外,上述对于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是以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优先级。例如:对于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天线端口组,其可以与第一天线端口组或第二天线端口组为相同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如果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则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例如:第四优先级可以为上述表4中上报优先级1,第五优先级可以为上述上报优先级5、第六优先级可以为上述上报优先级9,第四优先级、第五优先级和第六优先级对应的天线端口组、层索引和天线端口索引相同,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0、1、2。
需要理解的是,还可以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优先级。例如:对于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如果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则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
采用上述实现三和四,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在天线端口组间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可以优先上报某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再上报另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如优先上报对应非零加权系数个数较大的天线端口组的非零加权系数,可以优化终端设备与对应优先上报的天线端口组的部分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
另外,上述实现方式三和四可以分别适用于非零加权系数与选择的空域基向量和选择的天线端口关联的情况,有利于满足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情况下,对非零加权系数上报优先级的确定需求。
上述实现方式一至四主要是从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出发来对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确定进行介绍的,可以理解,也可以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中的部分来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以根据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对应的层索引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为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天线端口组内层索引由小到大的顺序原则,来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作为一种示例:如果天线端口组的个数为2,天线端口组编号分别为0和1,2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均为2,层索引分别为1和2,则可以确定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对应的层索引为1的一个或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取值为0;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对应的层索引为1的一个或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取值为1;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对应的层索引为2的一个或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取值为2;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对应的层索引为2的一个或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取值为3。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天线端口组内层索引由小到大等顺序原则,来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作为一种示例:如果天线端口组的个数为2,天线端口组编号分别为0和1,2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均为2,层索引分别为1和2,则可以确定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对应的层索引为1的一个或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取值为0;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0、对应的层索引为2的一个或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取值为1;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对应的层索引为1的一个或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取值为2;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1、对应的层索引为2的一个或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的取值为3。
类似的,根据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索引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时,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天线端口组内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的顺序原则,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还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天线端口组内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等顺序原则,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根据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时,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天线端口组内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或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原则,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还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天线端口组内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小到大(或由两边到中间)等顺序原则,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以根据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索引,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为例,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天线端口组内首先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的顺序原则,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还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天线端口组内首先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等顺序原则,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以根据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为例,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天线端口组内首先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或由小到大)的顺序原则,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还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天线端口组内首先层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其次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或由小到大)等顺序原则,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以根据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对应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索引、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确定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为例,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交叉、天线端口组内首先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或由小到大)的顺序原则,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还可以按照天线端口组编号由小到大、天线端口组内首先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或天线端口)的索引由小到大交叉、再次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由两边到中间(或由小到大)等顺序原则,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回到图8,S803:终端设备根据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信道状态信息。
在需要根据优先级上报时,例如终端设备在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空间受限或因为链路占用等情况需要舍弃部分信息时,即可根据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优先上报上报优先级较高的非零加权系数,发送信道状态信息。例如向多个网络设备中的主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网络设备接收到信道状态信息后,即可确定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
需要理解的是,对于上报优先级较低的非零加权系数,受限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空间不足,或因为链路占用等情况需要舍弃部分信息的影响,终端设备可能不对上报优先级较低的非零加权系数进行上报,对于终端设备未上报的非零加权系数,网络设备可以默认为零。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功能,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9和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如图1或图6所示的任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如图1或图6所示的任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模块(如芯片)。相关细节和效果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的描述,图9和图10的描述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通信装置900包括处理单元910和接口单元920,其中接口单元920还可以为收发单元或输入输出接口。通信装置900可用于实现上述图7或图8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900用于实现图7或图8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
处理单元910,用于根据来自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参考信号,确定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以及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接口单元920,用于根据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发送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或者,多个天线端口组与多个参考信号资源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910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时,具体用于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以下一项或多项: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确定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或最大幅度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或,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一上报优先级和第二上报优先级,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三上报优先级,第一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三上报优先级,第二上报优先级小于第三上报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a、b和c,满足:a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c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M为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2·L·v·π(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2·L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
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或者,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K1·v·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K1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
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a、b和c,满足:a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c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M为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2·Ln·vn·π(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2·L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X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
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或者,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K1n·vn·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K1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X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910,还用于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空间小于信道状态信息所需的反馈空间。
当通信装置900用于实现图7或图8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接口单元920,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按照上报优先级上报的多个非零加权系数;处理单元910,用于根据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信道状态;其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关联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信道状态信息为基于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确定;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或最大幅度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或,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还关联以下一项或多项: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或者,多个天线端口组与多个参考信号资源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一上报优先级和第二上报优先级,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三上报优先级,第一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三上报优先级,第二上报优先级小于第三上报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a、b和c,满足:a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c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M为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2·L·v·π(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2·L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
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或者,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K1·v·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K1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
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a、b和c,满足:a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c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M为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2·Ln·vn·π(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2·L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X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
其中,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或者,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K1n·vn·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K1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X表示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
如图10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000,包括处理器1010和接口电路1020。处理器1010和接口电路10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1020可以为收发器、输入输出接口、输入接口、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等。可选的,通信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30,用于存储处理器10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10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10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可选的,存储器1030还可以和处理器1010集成在一起。
当通信装置1000用于实现图7或图8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10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单元910的功能,接口电路10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接口单元920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10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1010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络设备、终端、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络设备、终端、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两种类型的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另外,需要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一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Claims (48)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来自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参考信号,确定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多个非零加权系数;
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确定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根据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发送信道状态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或者,
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与多个参考信号资源一一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确定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
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以下一项或多项: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确定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或最大幅度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或,
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一上报优先级和第二上报优先级,所述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三上报优先级,所述第一上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三上报优先级,所述第二上报优先级小于所述第三上报优先级。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六上报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和所述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a、b和c,满足:a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c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所述M为所述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
8.如权利要求1-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2·L·v·π(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2·L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
9.如权利要求1-4、6-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2·Ln·vn·π(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2·L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X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所述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或者,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所述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11.如权利要求1-5、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K1·v·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K1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12.如权利要求1-4、6、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K1n·vn·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K1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X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
13.如权利要求8-9、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空间小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所需的反馈空间。
15.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按照上报优先级上报的多个非零加权系数;
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信道状态;
其中,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关联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为基于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确定的信息;
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或最大幅度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或,
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还关联以下一项或多项: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或者,
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与多个参考信号资源一一对应。
19.如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2·L·v·π(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2·L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
20.如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2·Ln·vn·π(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2·L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X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
21.如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K1·v·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K1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22.如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K1n·vn·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K1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X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来自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参考信号,确定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以及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确定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所述接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发送信道状态信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或者,
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与多个参考信号资源一一对应。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确定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时,具体用于根据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以及以下一项或多项: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确定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
26.如权利要求23-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或最大幅度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或,
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
27.如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一上报优先级和第二上报优先级,所述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三上报优先级,所述第一上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三上报优先级,所述第二上报优先级小于所述第三上报优先级。
28.如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一天线端口组和第二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任一上报优先级。
29.如权利要求23-2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空域基向量,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所述第六上报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和所述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分别为a、b和c,满足:a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b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c与(M-1)除以2的差值的绝对值,所述M为所述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个数。
30.如权利要求23-27、2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2·L·v·π(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2·L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
31.如权利要求23-26、28-2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2·Ln·vn·π(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2·L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X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
32.如权利要求23-2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包括第三天线端口组,所述第三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包括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第五上报优先级和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关联相同的层和选择的天线端口,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大于第五上报优先级,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大于第六上报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小于所述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或者,所述第四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所述第五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大于所述第六上报优先级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所对应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33.如权利要求23-27、3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K1·v·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K1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34.如权利要求23-26、28、3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K1n·vn·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K1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X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
35.如权利要求30-31、33-3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pri(n,l,i,f)的值越大上报优先级越低。
36.如权利要求23-3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空间小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所需的反馈空间。
3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接口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按照上报优先级上报的多个非零加权系数;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信道状态;
其中,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关联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编号。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为基于多个天线端口组发送的参考信号确定的信息;
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最大功率或最大幅度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或,
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天线端口组编号,按照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非零加权系数的个数由预设规则排序确定。
39.如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还关联以下一项或多项:每个非零加权系数对应的层索引、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选择天线端口的索引、和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40.如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一个参考信号资源,或者,
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与多个参考信号资源一一对应。
41.如权利要求38-4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2·L·v·π(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2·L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
42.如权利要求38-4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2·Ln·vn·π(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2·L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空域基向量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N3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频域基向量个数,X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表示对应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为f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上的索引,其中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第l层的、对应功率最大的非零加权系数的频域基向量在频域基向量全集中的索引为0。
43.如权利要求38-4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N·K1·v·f+N·v·i+N·l+n,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的个数,K1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v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中任一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
44.如权利要求38-4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非零加权系数中每个非零加权系数的上报优先级满足pri(n,l,i,f)=K1n·vn·f+vn·i+l+n·X,其中,pri(n,l,i,f)表示上报优先级,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K1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对应的选择的天线端口的个数,vn表示天线端口组编号为n的天线端口组关联的层的个数,l表示层索引,i表示选择的天线端口的索引,f表示选择的频域基向量的索引,X表示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组对应加权系数的个数中的最大个数。
4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5-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使得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或如权利要求15-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47.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5-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或如权利要求15-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CN202210400225.0A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9617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0225.0A CN116961713A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PCT/CN2023/087537 WO2023198032A1 (zh) 2022-04-15 2023-04-11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0225.0A CN116961713A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1713A true CN116961713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328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00225.0A Pending CN116961713A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1713A (zh)
WO (1) WO202319803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36951B2 (en) * 2015-04-10 2019-03-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0831047B (zh) * 2018-08-10 2021-11-19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JP2020072371A (ja) * 2018-10-31 2020-05-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5835390A (zh) * 2019-03-28 2023-03-21 欧芬诺有限责任公司 新无线电中的复用和优先级排序
WO2021192173A1 (ja) * 2020-03-26 2021-09-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8032A1 (zh) 2023-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07735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выборе под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CN109951220B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7925449B (zh) 对一维天线阵列的传输进行预编码的方法和无线电节点
US20150312919A1 (en)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of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information in mimo system
CN108352869B (zh) 用于对从天线阵列的传输进行预编码的方法
CN105991238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反馈方法及发送端和接收端
CN114598366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508822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9391305A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342913A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312464A (zh)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032265A1 (en) Incremental frequency domain feedback for type ii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O202320727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961713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WO2024160185A1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6725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304573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74101A1 (zh) 一种获得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CN118523883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WO2024026796A1 (zh) 上行mimo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WO2024169743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59575A1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4207381A1 (zh)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的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WO2024027393A1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8370517A (zh) 参考信号发送和信道测量的方法、发送设备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