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0749A - 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0749A
CN116960749A CN202310799417.8A CN202310799417A CN116960749A CN 116960749 A CN116960749 A CN 116960749A CN 202310799417 A CN202310799417 A CN 202310799417A CN 116960749 A CN116960749 A CN 116960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ub
module
installation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94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祥斌
兰祥金
曾春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ehua Digital Energy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994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07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60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07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0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 H02B1/202Cable lay-ou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30Cabinet-type 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32Mounting of devices therein
    • H02B1/34Racks
    • H02B1/36Racks with withdrawabl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5/00Non-enclosed substations; Substations with enclosed and non-enclosed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属于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柜体、多个储能变流模块及配电连接模块。柜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安装室及第二安装室;第一安装室分隔为多个第一子安装室;每个储能变流模块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子安装室内,且储能变流模块沿第一方向与第一子安装室滑动连接;配电连接模块设置在第二安装室内;每个储能变流模块各自通过第一线缆组与配电连接模块连接;第一线缆组依次横向经过对应的储能变流模块下方的散热空间、竖向经过第一安装室,并与配电连接模块连接。本发明可优化机柜内部的布局结构,缩小机柜的体积,且便于对储能变流模块进行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
背景技术
储能变流器是一种能够将外部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进而储存电能的装置,储能变流器可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
近年来,随着储能变流器的快速发展,变流器单机容量不断提高,对变流器的功率密度要求也逐渐提高,所以必须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储能变流器柜体,充分利用柜内空间,提高功率密度。
目前在电力电子设备中,储能变流器设计和生产厂家,结构布局都采用塔式机结构来设计,内部布局比较复杂,导致设备体积庞大,且单机储能变流器的维护操作不便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柜内部布局复杂及维护操作不便捷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包括:
柜体;定义所述柜体的正面与背面的间隔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柜体的两个侧面的间隔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柜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安装室及第二安装室;所述第一安装室分隔为多个第一子安装室;
多个储能变流模块;每个所述储能变流模块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子安装室内,且所述储能变流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子安装室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能变流模块之间、以及位于下方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与所述第一安装室的底壁之间均存在散热空间;所述储能变流模块的正面设有线缆接头组;
配电连接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室内;每个所述储能变流模块各自通过第一线缆组与所述配电连接模块连接;
其中,每组所述第一线缆组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线缆接头组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的所述第一线缆组经过对应的所述散热空间,并与所述配电模块连接;其余所述第一线缆组依次横向经过对应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下方的所述散热空间、竖向经过所述第一安装室、穿过位于下方的所述散热空间,并与所述配电连接模块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室内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竖向隔板、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挡板;多个所述竖向隔板及多个所述横向挡板将所述第一安装室分为多个所述第一子安装室,多个所述第一子安装室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储能变流模块与所述竖向隔板滑动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柜体的正面,所述横向挡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线缆组的线束固定槽或线束固定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隔板包括;
两组竖向立柱,分别固定在所述柜体的正面及背面;以及
多组纵向轨道组,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每组所述纵向轨道组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分布的纵向轨道,两个所述纵向轨道之间存在间距;每个所述纵向轨道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竖向立柱连接;
其中,位于中间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与该所述储能变流模块两侧的所述纵向轨道滑动连接;
位于两侧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与该所述储能变流模块一侧的所述纵向轨道及所述第一安装室的侧壁滑动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除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线缆组外,其余所述第一线缆组依次横向经过对应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下方的所述散热空间、竖向经过对应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侧方的所述纵向轨道组,并与对应的所述开关模块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室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所述柜体的正面;每列所述第一子安装室的正面均可拆卸连接有封板;多列所述封板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安装室。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室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分隔为多个第二子安装室;多个所述第二子安装室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子安装室的列数相同,且每个所述第二子安装室位于对应列的所述第一子安装室的下方。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电连接模块包括多个开关模块、直流铜排组以及汇流铜排组;多个所述开关模块与多个所述储能变流模块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储能变流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线缆组与所述直流铜排组及对应的所述开关模块连接;多个所述开关模块分别通过第二线缆组与所述汇流铜排组连接;
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子安装室内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关模块,且每个所述第二子安装室内的所述开关模块的数量与对应列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的数量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各个储能变流模块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子安装室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使得储能变流模块可相对于柜体向外抽出,单个储能变流模块可单独脱离柜体,以便于对各个储能变流模块进行维护;另外,每组第一线缆组依次横向经过对应的储能变流模块下方的散热空间、竖向经过第一安装室,第一线缆组只在两个方向上分布,使得第一线缆组的布局方式简单优化,且第一线缆组与储能变流模块正面的线缆接头连接,使得第一线缆组与储能变流模块的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插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可优化机柜内部的布局结构,缩小机柜的体积,且便于对储能变流模块进行维护。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包括:
支撑座;
两组上述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两组所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汇流机柜,固定在支撑座上,且位于两组所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之间;其中,每个所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所述配电连接模块分别通过第三线缆组与所述汇流机柜连接;
变压器,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且位于两组所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一侧。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组所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正面相对设置;或者,两组所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正面相背离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可缩小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的整体体积,优化机柜的内部结构,且便于进行维护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去除封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视图;
图4为图2中圆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圆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线缆走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去除变压器及支撑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柜体;11、第一安装室;111、第一子安装室;112、散热空间;12、第二安装室;121、第二子安装室;13、竖向隔板;131、竖向立柱;132、纵向轨道组;1321、纵向轨道;14、横向挡板;141、线束固定孔;15、封板;
2、储能变流模块;21、线缆接头;22、第一把手;
31、开关模块;32、直流铜排组;33、汇流铜排组;
41、第一线缆组;42、第二线缆组;
5、支撑座;
6、汇流机柜;
7、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进行说明。所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包括柜体1、多个储能变流模块2及配电连接模块。定义柜体1的正面与背面的间隔方向为第一方向,柜体1的高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柜体1的两个侧面的间隔方向为第三方向;柜体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安装室11及第二安装室12;第一安装室11分隔为多个第一子安装室111。
每个储能变流模块2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子安装室111内,且储能变流模块2沿第一方向与第一子安装室111滑动连接;在第二方向上,每相邻的两个储能变流模块2之间、以及位于下方的储能变流模块2与第一安装室11的底壁之间均存在散热空间112;储能变流模块2的正面设有线缆接头21组。
配电连接模块设置在第二安装室12内;每个储能变流模块2各自通过第一线缆组41与配电连接模块连接。
其中,每组第一线缆组41分别与对应的线缆接头21组连接,且位于下方的储能变流模块2的第一线缆组41经过对应的散热空间112,并穿过第一安装室11,并与配电模块连接;其余第一线缆组41依次横向经过对应的储能变流模块2下方的散热空间112、竖向经过第一安装室11、再穿行于位于最下方的散热空间112,并穿过第一安装室11,并与配电连接模块连接。
优选地,柜体1的内腔设置有水平隔板,水平隔板将柜体1的内腔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室11及第二安装室12。水平隔板上设有第一线缆组41通过的通孔。第一安装室11位于第二安装室12的上方。第一安装室11内可设置竖向隔板13及横向挡板14,从而将第一安装室11分割为多个第一子安装室111。多个第一子安装室111相互连通。
储能变流模块2可将外部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储存;多个储能变流模块2可并排排布,也可一列排布,当然还可呈矩形阵列分布。本实施例中,柜体1内设置十个储能变流模块2,每个储能变流模块2均配备有电池,每个储能变流模块2的容量为172.5千瓦时。一组储能变流机柜1的容量为1725千瓦时,两组储能变流机柜1汇流后整体容量为3400千瓦时。
本实施例对于储能变流模块2的改变在于,在储能变流模块2的正面设置第一线缆组41,以及储能变流模块2与第一子安装室111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在第二方向上,每相邻的两个储能变流模块2之间、以及位于下方的储能变流模块2与第一安装室11的底壁之间均存在间距,且上述间距构成所述的散热空间112;空气从柜体1的正面进入散热空间112,空气流通在散热空间112,可带走储能变流模块2的热量,最终从柜体1的背面流出。
散热空间112除了具备对储能变流模块2散热外,还起到容纳第一线缆组41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线缆接头21位于储能变流模块2的正面,第一线缆组41同样固定在柜体1的正面。
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各个储能变流模块2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子安装室111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使得储能变流模块2可相对于柜体1向外抽出,单个储能变流模块2可单独脱离柜体1,以便于对各个储能变流模块2进行维护;另外,每组第一线缆组41依次横向经过对应的储能变流模块2下方的散热空间112、竖向经过第一安装室11,第一线缆组41只在两个方向上分布,使得第一线缆组41的布局方式简单优化,且第一线缆组41与储能变流模块2正面的线缆接头21连接,使得第一线缆组41与储能变流模块2的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插拔。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安装室11可采用如图5及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5及图6,第一安装室11内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竖向隔板1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挡板14;多个竖向隔板13及多个横向挡板14将第一安装室11分为多个第一子安装室111,多个第一子安装室111呈矩形阵列分布。
多个竖向隔板13、多个横向挡板14横纵交错分布;由于第一安装室11装配有十个储能变流模块2,因此第一安装室11需要具有充分的散热空间。具体地,除了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储能变流模块2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散热空间112外,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储能变流模块2之间以及位于两侧的储能变流模块2与第一安装室11的侧壁之间也具有间距,以形成散热空间。
为了不阻碍空气流通,横向挡板14及竖向隔板13均不分隔第一安装室11,因此多个第一子安装室111之间相互连通。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十二个第一子安装室111,其中十二个第一子安装室111分为三排四列。十个储能变流模块2对应位于十个第一子安装室111,因此剩余的两个第一子安装室111空闲。
多个第一子安装室111呈矩形阵列分布,可缩小柜体1的占地面积及高度。每个储能变流模块2对应安装于一个第一子安装室111内,使得多个储能变流模块2也可成排成列分布,减小了多个储能变流模块2的上下叠置高度及水平叠置长度,从而便于对储能变流模块2进行维护。
优选地,储能变流模块2呈卧式放置,即储能变流模块2的高度方向(也可理解为厚度方向)与第二方向同向。呈卧式并排并列设置多个储能变流模块2(相对于呈立式放置的多个储能变流模块2而言),可以缩减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高度,以便于维护,或缩减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长度,减小占用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横向挡板14可以采用如6所示结构,参见图6,横向挡板14固定设置在柜体1的正面,横向挡板14上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线缆组41的线束固定槽或线束固定孔141。
横向挡板14固定设置在柜体1的正面,除了起到分割第一安装室11外,还用于固定第一线缆组41。第一线缆组41分布在横向挡板14上。优选地,横向挡板14上可设置开口向上的线束槽,第一线缆组41穿行于线束槽中;或者,横向挡板14上开设多个线束固定孔141,第一线缆组41分布在横向挡板14上,且第一线缆组41通过扎带被绑在线束固定孔141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竖向隔板13可以采用如6所示结构,参见图6,竖向隔板13包括两组竖向立柱131及多组纵向轨道组132。两组竖向立柱131分别固定在柜体1的正面及背面;多组纵向轨道组132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每组纵向轨道组132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对称分布的纵向轨道1321,两个纵向轨道1321之间存在间距;每个纵向轨道1321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竖向立柱131连接。
竖向立柱131沿第一安装室11的顶壁延伸至底壁,竖向立柱131起到增加柜体1强度及支撑纵向轨道组132的作用。多组纵向轨道组132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多组纵向轨道组132不分隔第一安装室11,以具备充分的散热空间;优选地,纵向轨道组132的数量与第一子安装室111的排数相同;纵向轨道1321起到支撑固定储能变流模块2的作用。
优选地,位于中间的储能变流模块2与该储能变流模块2两侧的纵向轨道1321滑动连接;位于两侧的储能变流模块2与该储能变流模块2一侧的纵向轨道1321及第一安装室11的侧壁滑动连接。
储能变流模块2上还设有第一把手22,如图4所示,以便于人为拉拽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位于下方的第一线缆组41外,其余第一线缆组41依次横向经过对应的储能变流模块2下方的散热空间112、竖向经过对应的储能变流模块2侧方的纵向轨道组132,并与对应的开关模块31连接,如图7所示。
由于多个纵向轨道组132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且每组纵向轨道组132包括两个间隔且对称分布纵向轨道1321,第一线缆组41竖向经过纵向轨道组132,即竖向经过同组的两个纵向轨道1321,两个纵向轨道1321会限制第一线缆组41,保证第一线缆组41走线不杂乱。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安装室11可采用如图1及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2,第一安装室11沿第一方向贯通柜体1的正面及背面;每列第一子安装室111的正面均可拆卸连接有封板15;多列封板15用于封闭第一安装室11。
第一安装室11沿第一方向贯通柜体1的正面及背面,也就是说,第一安装室11的前侧面、后侧面均为开口面。储能变流模块2滑动装入第一子安装室111后,储能变流模块2的后端面与第一安装室11的后侧面齐平。
由于该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应用在户外,为了提升该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美观性及防尘性,在每列第一子安装室111的正面均可拆卸连接有封板15。优选地,封板15上设有第二把手,以便于操作人员握持,对封板15进行拆装操作。具体地,封板15采用快拆结构与柜体1连接。上述快拆结构可以是挂接,也可以是螺接,本实施例对快拆结构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封板15能够实现快速拆卸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安装室12可以采用如图2及图5所示结构,参加图2及图5,第二安装室12沿第三方向间隔分隔为多个第二子安装室121;多个第二子安装室121的数量与第一子安装室111的列数相同,且每个第二子安装室121位于对应列的第一子安装室111的下方。
第二安装室12分为多个第二子安装室121,且每个第二子安装室121位于对应列的第一子安装室111的下方,一方面,使得柜体1的整体造型美观,另一方面,便于对配电连接模块进行布局。
由于第二安装室12用于安装配电连接模块,为了便于对配电连接模块实施装配以及完成线缆装配操作,每个第二子安装室121的前侧面、后侧面分别连接有前侧门、后侧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配电连接模块可以采用如图2及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2及图3,配电连接模块包括多个开关模块31、直流铜排组32以及汇流铜排组33;多个开关模块31与多个储能变流模块2一一对应;每个储能变流模块2通过第一线缆组41与直流铜排组32及对应的开关模块31连接;多个开关模块31分别通过第二线缆组42与汇流铜排组33连接;其中,每个第二子安装室121内设置有多个开关模块31,且每个第二子安装室121内的开关模块31的数量与对应列的储能变流模块2的数量相同。
多个开关模块31、直流铜排组32及汇流铜排组33均为配电连接元件,且分别固定在第二安装室12内,配电连接元件与多个储能变流模块2分开布局。
每个储能变流模块2通过第一线缆组41与直流铜排组32及对应的开关模块31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线缆组41要穿行于第一安装室11及第二安装室12内;多个开关模块31分别通过第二线缆组42与汇流铜排组33连接,第二线缆组42只位于第二安装室12。
除此之外,第二安装室12内还设有防雷空开、防雷器、电源模块和交换机。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请参阅图8及图9,包括支撑座5、两组上述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汇流机柜6以及变压器7。
两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分别固定在支撑座5上;两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汇流机柜6固定在支撑座5上,且位于两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之间;其中,每个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配电连接模块分别通过第三线缆组与汇流机柜6连接;变压器7固定在支撑座5上,且位于两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一侧。
每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第一安装室11分别设有多个储能变流模块2,且两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在保证储电容量的前提下,可减小一体机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缩小一体机的整体体积;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内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室11及第二安装室12,多个储能变流模块2位于第一安装室11,多个开关模块31、直流铜排组32及汇流铜排组33位于第二安装室12,使得机柜内的电气元件布局明确,且线缆走向清晰,以便于进行维护操作。
支撑座5既起到支撑及抬升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汇流机柜6的作用,还便于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汇流机柜6装配(无需直接固定在地面上);被抬升后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汇流机柜6,可避免地面积水进入机柜内部。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两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正面相背离设置,如图9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两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正面相对设置。
对于两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正面相背离设置的方式(也就是说,两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背面面对面设置),操作人员需要立于地面上并于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正面对机柜进行维护;正面相背离,可以缩短两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间距,减小占用面积。
对于两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正面相对设置的方式(也就是说,两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正面面对面设置),操作人员需要立于支撑座5上并于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正面对机柜进行维护;正面相对,可避免两个机柜之间出现对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1);定义所述柜体(1)的正面与背面的间隔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柜体(1)的高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柜体(1)的两个侧面的间隔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柜体(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安装室(11)及第二安装室(12);所述第一安装室(11)分隔为多个第一子安装室(111);
多个储能变流模块(2);每个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子安装室(111)内,且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子安装室(11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之间、以及位于下方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与所述第一安装室(11)的底壁之间均存在散热空间(112);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的正面设有线缆接头(21)组;
配电连接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室(12)内;每个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各自通过第一线缆组(41)与所述配电连接模块连接;
其中,每组所述第一线缆组(41)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线缆接头(21)组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的所述第一线缆组(41)经过对应的所述散热空间(112),并与所述配电模块连接;其余所述第一线缆组(41)依次横向经过对应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下方的所述散热空间(112)、竖向经过所述第一安装室(11)、穿过位于下方的所述散热空间(112),并与所述配电连接模块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室(11)内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竖向隔板(13)、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挡板(14);多个所述竖向隔板(13)及多个所述横向挡板(14)将所述第一安装室(11)分为多个所述第一子安装室(111),多个所述第一子安装室(111)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与所述竖向隔板(13)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挡板(14)固定设置在所述柜体(1)的正面,所述横向挡板(14)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线缆组(41)的线束固定槽或线束固定孔(14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板(13)包括;
两组竖向立柱(131),分别固定在所述柜体(1)的正面及背面;以及
多组纵向轨道组(132),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每组所述纵向轨道组(132)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分布的纵向轨道(1321),两个所述纵向轨道(1321)之间存在间距;每个所述纵向轨道(1321)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竖向立柱(131)连接;
其中,位于中间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与该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两侧的所述纵向轨道(1321)滑动连接;
位于两侧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与该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一侧的所述纵向轨道(1321)及所述第一安装室(11)的侧壁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除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线缆组(41)外,其余所述第一线缆组(41)依次横向经过对应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下方的所述散热空间(112)、竖向经过对应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侧方的所述纵向轨道组(132)。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室(11)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所述柜体(1)的正面;每列所述第一子安装室(111)的正面均可拆卸连接有封板(15);多列所述封板(15)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安装室(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室(12)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分隔为多个第二子安装室(121);多个所述第二子安装室(12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子安装室(111)的列数相同,且每个所述第二子安装室(121)位于对应列的所述第一子安装室(111)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连接模块包括多个开关模块(31)、直流铜排组(32)以及汇流铜排组(33);多个所述开关模块(31)与多个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通过所述第一线缆组(41)与所述直流铜排组(32)及对应的所述开关模块(31)连接;多个所述开关模块(31)分别通过第二线缆组(42)与所述汇流铜排组(33)连接;
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子安装室(121)内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关模块(31),且每个所述第二子安装室(121)内的所述开关模块(31)的数量与对应列的所述储能变流模块(2)的数量相同。
9.一种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座(5);
两组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座(5)上;两组所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汇流机柜(6),固定在支撑座(5)上,且位于两组所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之间;其中,每个所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所述配电连接模块分别通过第三线缆组与所述汇流机柜(6)连接;
变压器(7),固定在所述支撑座(5)上,且位于两组所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正面相对设置;或者,两组所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的正面相背离设置。
CN202310799417.8A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 Pending CN1169607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9417.8A CN116960749A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9417.8A CN116960749A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0749A true CN116960749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53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9417.8A Pending CN116960749A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07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05803B1 (en) Modular battery plant system assembly comprising multiple unit cell modules
CA2023690A1 (en) Modular multicell battery and rack
CN205051588U (zh) 一种应用于全功率变流器的功率单元结构
CN114284628B (zh) 箱式储能电池系统
KR20180006581A (ko) 스마트 그리드용 배터리 랙 장치
CN214411360U (zh) 一种户外储能柜及储能系统
CN203416177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
CN116960749A (zh) 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及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
CN220253780U (zh) 一种防尘型分布式储能柜
CN208984784U (zh) 电池组充放电检测设备
CN220156856U (zh) 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机柜
CN220156877U (zh) 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机柜
US11990631B2 (en) Battery bank with unitary 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 straps
CN116960779A (zh) 一种模块化储能箱变一体机
CN102263387A (zh) 半埋式箱式变电站的低压开关柜
CN203415832U (zh) 一种光伏直流配电柜的断路器布置结构
CN218215445U (zh) 箱式储能电池装置
CN214281885U (zh) 一种变流器集成系统
CN219554196U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
CN216819445U (zh) 一种高压电池储能单元结构
CN212033495U (zh) 一种电压互感器柜及环网柜
CN214480303U (zh) 一种变流器集成系统
CN211457753U (zh) 户外柜
CN216529861U (zh) 一种带有可调安装立柱的组合式配电柜
CN215897599U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