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06A -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606A CN1169606A CN 97104475 CN97104475A CN1169606A CN 1169606 A CN1169606 A CN 1169606A CN 97104475 CN97104475 CN 97104475 CN 97104475 A CN97104475 A CN 97104475A CN 1169606 A CN1169606 A CN 11696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pacer block
- coaxial cable
- contact spacer
- connecto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电缆用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筒状的连接器本体(1),触头隔块(3)与连接器本体(1)成为一个整体,此时,外部导体的端缘沿着开口紧固环向外周侧折返而形成锥形部(102a),同时,夹紧部压接在触头隔块的根部面(34)上而进行电连接。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由内部导体和外部导体构成的同轴电缆的端部上的连接器,该外部导体由波纹管构成。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这种同轴电缆用的连接器,已由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8-78105号公报所揭示的方案所公开了。若以图6所示的连接器a、a’为例来说明该方案,该结构具有嵌在同轴电缆100的外周上的第一连接筒体b、连接在内部导体101的端部上的管状中心触头c、与该中心触头c同轴配置并串联连接在少数第一连接筒体b的顶端部上而从同轴电缆100的端部突出的第二连接筒体d,上述中心触头c以非接触状态容纳在该第二连接筒体d的内部中,另一方面,外部导体102的端部以压接状态筒上述第二连接筒体d相连接。这样的连接器a装在同轴电缆100的端部上,另一方面,连接器a’与上述相同连接在作为该同轴电缆100的端部的被连接对象的另一个同轴电缆100的端部等上,在这两个连接器a、a’之间,插入形成在另一个部件上而在两端具有连接部e,e的棒状锚型连接器f,来把上述一对连接器a、a’相互连接起来。即,通过把一对连接器a、a’的两个第二连接筒体d、d的凸缘部g、g相互进行压接来实现外部导体102、102之间的连接,通过用锚型连接器f把上述一对连接器a、a’的两个中心触头c、c相互连接起来而实现内部导体101、101彼此的连接。
在上述现有的连接器中,由于是通过锚型连接器f来连接一对连接器a、a’,不但需要在该一对连接器a、a’上分别设置用于嵌入该锚型连接器f的各端部的管状中心触头c,而且还需要包覆该中心触头c的突出长度并且在轴向上延长可以使凸缘部g、g实现压接的各个第二连接筒体d,则连接器a整体在轴向上变长,这样,重量变重而在处理和保管上不便,而成为制造成本增大的因素。内部导体101、101相互间的电连接是通过一方的连接器a的中心触头c、锚型连接器f和另一方的连接器a’的中心触头c的各连接点来实现的,则与电连接点的数量成比例而使导通电阻增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进行小型化、轻量化来谋求处理和保管的容易化和成本的降低化,而且,谋求电连接点的减少。
第一发明是提供一种安装在由内部导体和外部导体构成的同轴电缆的端部上的连接器,该外部导体由波纹管构成。其中,第一发明的同轴电缆用的连接器包括按下列这样构成的连接器本体、触头隔块和中心触头。上述连接器本体形成为筒状,该连接器本体的根部通过从同轴电缆的端部外嵌在电缆轴向上而保持在该同轴电缆的端部上。上述触头隔块具有小于上述连接器本体的顶端开口的内径的环板状。这样,上述触头隔块在压接状态下而同上述连接器本体的顶端开口的端面相结合,由此,而压接在上述外部导体的端缘上而同外部导体电连接。上述中心触头形成为棒状。这样,该中心触头的根部以绝缘状态穿过上述触头隔块的内孔而同上述内部导体电连接,同时,顶端部从上述触头隔块沿电缆轴向伸出到外方。
在上述第一发明的情况下,连接器本体保持在同轴电缆的端部上,这样,触头隔块同该连接器本体的顶端开口侧端面相结合。由此,来实现该触头隔块和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电连接。另一方面,棒状的中心触头的根部穿过上述触头隔块的内孔而同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电连接,该中心触头的顶端部成为从触头隔块沿轴向突出到外方的状态。这样,上述中心触头嵌入到设在另一个连接器上的例如管状中心触头而进行连接,该另一个连接器安装在作为被连接对象的另一个同轴电缆的端部上,上述棒状的中心触头被嵌入而进行连接。
这样,在该第一发明中,通过使用上述棒状的中心触头,就能使现有的锚型连接器与通过嵌入而同其连接的管状中心触头成为一个整体。由此,就不需要使管状中心触头从同轴电缆的端部伸出,由此,就能大幅度地缩短连接器整体的轴向长度,而谋求大幅度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其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就能谋求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能够谋求处理和保管的容易化。这样,就没有上述现有的锚型连接器与嵌入其的管状中心触头的电连接点,就能减少两内部导体间的电连接点的数量,而能够谋求连接器连接部位上的导通性能的提高。
第二发明是提供一种安装在由内部导体和外部导体构成的同轴电缆的端部上的连接器,该外部导体由波纹管构成。其中,第二发明的同轴电缆用的连接器包括按下列这样构成的连接器本体、开口紧固环、触头隔块、中心触头和环状绝缘体。上述连接器本体形成为筒状,该连接器本体的根部从同轴电缆的端部外嵌在电缆轴向上。这样,在上述连接器本体上沿着顶端开口侧的内周缘形成凹段部。上述开口紧固环由被分割成圆弧状的一对环状部件构成。这样,该开口紧固环装在外部导体端部的外周以便于同通过使上述外部导体的端缘在外周侧扩张而形成的锥形部相邻,并且,保持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容纳在上述连接器本体的凹段部中来阻止上述连接器本体从顶端开口向内部的相对移动。上述触头隔块形成为环板状。这样,该触头隔块在压接状态下而同上述连接器本体的顶端开口的端面相结合,由此,而上述锥形部在与开口紧固环之间被压接而同外部导体电连接。上述中心触头形成为棒状,其中心触头的根部以穿过上述触头隔块的内孔的状态而同上述内部导体电连接,同时,顶端部从上述触头隔块沿电缆轴向伸出到外方。上述环状绝缘体插入该中心触头的外周面与上述触头隔块的内周面之间来对上述中心触头与触头隔块之间进行绝缘。
在上述第二发明的情况下,连接器本体保持在同轴电缆的端部上,开口紧固环装在外部导体的锥形部背后的外周上,这样,触头隔块以压接状态而同该连接器本体的顶端开口侧端面相结合。在此状态下,由于上述开口紧固环容纳在连接器本体的顶端开口侧的容纳孔(凹段部)中而阻止向轴向深部的移动,则上述锥形部夹在该开口紧固环与触头隔块之间而相互压接。由此,来使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与触头隔块相互确实地进行电连接。
另一方面,棒状的中心触头的根部穿过上述触头隔块的内孔而同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电连接,该中心触头的顶端部成为从触头隔块沿轴向突出到外方的状态。此时,由于上述环状绝缘体插入到上述触头隔块的内孔与穿过其的中心触头的外周面之间,就能由该绝缘体来确实地绝缘外部导体侧的触头隔块与内部导体侧的中心触头之间。这样,上述棒状的中心触头嵌入到设在另一个连接器上的例如管状中心触头而进行连接,该另一个连接器安装在作为被连接对象的另一个同轴电缆的端部上。
这样,在该第二发明中,通过使用上述棒状的中心触头,与上述第一发明的情况相同,就能使现有的锚型连接器与嵌入其的管状中心触头成为一个整体。由此,就不需要使管状中心触头从同轴电缆的端部伸出,由此,就能大幅度地缩短连接器整体的轴向长度。由此而谋求大幅度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而能够谋求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够谋求处理和保管的容易化。这样,就没有上述现有的锚型连接器与嵌入其的管状中心触头的电连接点,就能减少两内部导体间的电连接点的数量。其结果,而能够谋求连接器连接部位上的导通性能的提高。
在上述第二发明中,由于插入了开口紧固环,就能确实地进行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与触头隔块的电连接。而且,由于插入了环状绝缘体,就能在确实地支撑中心触头的状态下,确实地对外部导体侧的触头隔块与内部导体侧的中心触头之间进行绝缘。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优点及特征将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而得到进一步说明。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锥形部的形成方法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的正视图;
图5是图4的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以分解状态表示现有的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连接的局部剖视的正视图。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和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同轴电缆用的连接器,1是外嵌在同轴电缆100的端部而被保持的筒状连接器本体,2是装在由该同轴电缆的环状波纹管所构成的外部导体102的外周上的开口紧固环,3是同上述连接器本体1的顶端面相结合的触头隔块,4是同上述同轴电缆的管状的内部导体101相连接并从上述触头隔块3的内孔突出到电缆轴向X的顶端侧(图1的左侧)的棒状的中心触头,5是把该中心触头4与触头隔块3之间进行绝缘的作为环状绝缘体的绝缘体。上述同轴电缆100由沿着电缆轴向X延伸的管状的内部导体101、外部导体102、包覆该外部导体102的外表面的包覆层104所形成,其中外部导体102由围绕内部导体101的绝缘体103隔开预定距离并配置成同轴的环状波纹管构成。下面对各个构成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连接器本体1由在电缆轴向X的顶端侧突出到外周侧的安装用凸缘部11和沿着顶端开口的全部内周缘的凹段部12所形成。在上述凸缘部11上在周向上贯通形成多个(如图为3个)联结孔111、111、…,而且,在外周缘的全周上形成嵌合凹部112。上述凹段部12的顶端侧开口的内周面在上述开口紧固环2的电缆轴向X宽度范围中被扩张,在深处形成在与电缆轴X正交的方向上扩张的段面121。61是嵌入连接器本体1的根部开口的内周面中的O型环,该O型环对连接器本体1的根部开口与同轴电缆100的包覆层104之间进行密封。
上述开口紧固环2包括被分割为半开口形状的一对环状部件21、21,该一对环状部件21、21的各自一端被胶带22(仅在图2中表示)所联结而构成。在该开口紧固环2的内周面上,配合外部导体102的锥形部102a的背后的凹部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凹部的各个凹部形状的两个内锷部23、23在全周的上述凹部的外径位置上突出到径向内周侧而形成。相对于电缆轴向X,顶端面24和根部面25成为分别与电缆轴向X正交的方向上扩张的表面,在上述各个内锷部23内嵌在外部导体102的各个凹部中的状态下,开口紧固环2被容纳上述凹段部12内,上述根部面25与上述段面121相接触,另一方面,顶端面24与锥形部102a的背面相接触。即,具有上述段面121的开口紧固环2阻止上述外部导体102的锥形部102a以使之不会在电缆轴向X上向深部(图1的右方)相对移动。26是与上述胶带22的厚度相当的深度的凹部,该凹部26形成在开口紧固环2的全部外周上。
上述触头隔块3形成为具有与上述连接器本体1的凸缘部11相同外径的较薄的环板状,在该外周侧,形成全部外周缘突出到凸缘部11侧并内嵌在上述嵌合凹部112中的圆弧状凸部31,同时,在与上述凸缘部11的各个联结孔111相对应的各个位置上贯通形成联结孔32、32、…。这样,通过穿过该各个联结孔32和上述各个联结孔111而贯通被连接对象的其他种类的连接器的凸缘部g(参照图6)的未图示的螺栓和螺母,而把上述触头隔块3在压接状态下紧固到连接器本体1上。
上述触头隔块3的内孔33形成在大致与绝缘体5的外径相配合的内径上,在该内孔33中形成止挡部331,该止挡部331相对于电缆轴向X在预定位置的深部位置上突出到径向内方以阻止上述绝缘体5向深处的移动。这样,与在连接器本体1的顶端侧露出的锥形部102a相对的上述触头隔块3的根部面34在与电缆轴向X正交的方向上扩张,上述锥形部102a的正面通过由上述紧固的压接力而压接到该根部面34上。在该触头隔块3的外表面上首先形成由例如镀镍形成的抗腐蚀镀层,进而形成由镀银形成的电路形成用镀层以包覆该抗腐蚀镀层的外表面。62是密封连接器本体1和触头隔块3之间的O型环,63是嵌入顶端面35近二分之一厚度而密封与作为被连接对象的其他种类的连接器之间的O型环。
上述中心触头4具有内部导体101和大致相同直径的大致圆柱的棒状本体40,通过由上述银镀层形成的电路形成用镀层来包覆其外表面。对应于上述棒状本体40的电缆轴向X,在根部作为联结部形成横断面形状略呈梯形的雄螺纹部41和锷部45,该雄螺纹部41穿过上述触头隔块3的内孔33而拧入形成在内部导体101的顶端开口侧的雌螺纹孔101a中,同时,上述内部导体101的顶端面突出而顶住锷部45来进行结合。在上述棒状本体40的电缆轴X的根部的中间位置上形成外嵌绝缘体5的缩径部42,在具有电缆轴向X全长的约二分之一的长度的顶端部上十字形地开出多个槽431、431、…而形成作为联结部的锚部43。图中的44是销孔,该销孔44插入其中而十中心触头4绕电缆轴X转动,以便于把雄螺纹部41拧入雌螺纹孔101a中。
上述绝缘体5由例如聚苯乙烯等形成,由在直径方向上被二等分的一对半环部件构成为圆板状,在各个半环部件的相对表面52的中心部上形成与上述缩径部42的外径相同直径的嵌合孔51。上述绝缘体5,在上述相对表面52间配置中心触头4的缩径部42而使上述嵌合孔51外嵌在上述缩径部42上,该状态的一对半环部件通过嵌在其外周上的橡胶带53进行暂时保持。这样,上述绝缘体5内嵌在触头隔块3的内孔33的内周面中而抵触到止挡部331上,由此,使中心触头4和触头隔块3相互绝缘,同时,该电缆轴向X宽度的二分之一从触头隔块3的顶端面35突出到外侧。
下面对把上述结构的连接器安装到同轴电缆100的端部上的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首先,作为同轴电缆100侧的处理,进行从端部的预定长度的包覆层104的切除、在内部导体101的顶端开口的内周面上雌螺纹孔101a用的雌螺纹槽的攻丝、绝缘体103的端面整形、在外部导体102的预定位置上的切断。该外部导体102的切断,如图3所示的那样,是比内部导体101的顶端更外方位置的外部导体102,在该外部导体102的隆起顶点位置上进行切断。
接着,对于上述同轴电缆100的端部,从电缆轴向X外方向深处外嵌连接器本体1,成为同轴电缆100的端部从连接器本体1的顶端开口突出预定尺寸以上的状态(参照图2)。在该状态下,使外部导体102的端缘向外周侧弯折以便于向与电缆轴X正交的方向扩张,而形成锥形部102a,在把开口紧固环2嵌入该锥形部102a的背后附近之后,把连接器本体1拉向同轴电缆100的顶端侧,而使上述开口紧固环2的根部面25抵触到凹段部12的段面121上,而形成这样的状态:使上述锥形部102a从连接器本体1的顶端开口突出该锥形部102a的厚度。
这样,把绝缘体5外嵌在中心触头4的缩径部42上,把该中心触头4的雄螺纹部41穿过触头隔块3的内孔33,而成为使上述绝缘体5的外周面外嵌在上述内孔33的内周面上。在此状态下,通过把上述雄螺纹部41在根部拧入内部导体101的雌螺纹孔101a,把上述锥形部102a夹在触头隔块3的根部面34与开口紧固环2的顶端面24之间,而暂时成为与上述根部面34接触的状态。此时,通过把触头隔块3的圆弧状凸部31外嵌在连接器本体1的嵌合凹部112上,就能自动地实现触头隔块3和连接器本体1的在与电缆轴X正交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配合。对触头隔块3进行转动位置调整而在周向上使连接器本体1和触头隔块3的两联结孔111、32相互配合。
这样完成向同轴电缆100的端部的连接器的安装。接着,把该连接器的中心触头4的锚部43嵌入到作为被连接对象的其他种类的连接器a’(参照图6)的管状中心触头c中,同时,通过O型环63来接合该凸缘部g和触头隔块3的顶端面35,把穿过上述两联结孔111、32的未图示的联结螺栓插过上述凸缘部g的联结孔而用螺母紧固住三者。通过该紧固,上述锥形部102a被压接在开口紧固环2和触头隔块3之间,同时,使触头隔块3与上述其他的连接器a’的凸缘部g贴紧。
把两同轴电缆100、100的端部相互连接起来。即,两内部导体101、101通过中心触头4和中心触头c而进行电连接,同时,两外部导体102通过触头隔块3和第二连接筒体d进行电连接。
在这样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情况下,由于通过中心触头4而使现有的锚型连接器f(参照图6)和嵌入其中的中心触头c形成整体部件,则与现有的连接器a相比,就能大幅度缩短连接器整体的电缆轴向X长度,就能谋求大幅度的小型化、轻量化。其结果,就能谋求成本的降低,同时谋求处理和保管的容易化。而且,由于省去了上述现有的锚型连接器f,就能减少两内部导体101、101间的电连接点的数量,就能谋求连接器连接部位上的导电性能的提高。
在分别与电缆轴X正交的方向上扩张的开口紧固环2的顶端面24和触头隔块3的根部面34上,从相同的电缆轴向X两侧夹住在与电缆轴X正交的方向上扩张的锥形部102a,由此,由于压接在触头隔块3上,即使连接器本体1和同轴电缆100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对于电缆轴X稍微偏心,稍微倾斜,就能把上述锥形部102a确实地压接在触头隔块3上,就能确实地实现与外部导体102的电连接。
而且,由于使中心触头4的雄螺纹部41的螺纹隆起其横截面形状成为梯形形状,就能使相对于内部导体101的雌螺纹孔101a用的螺纹槽成为较浅的,就能谋求该螺纹攻丝作业的容易化,同时,就能解除内部导体101的破损的危险。
第二实施例
图4和图5表示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相对于第一实施例,增加了作为把连接器本体1的凸缘部11和触头隔块3相互联结而形成整体的联结装置的多个(在图中的例子中为三个)的带六角凹坑的螺栓7、7、7,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在上述凸缘部11上形成例如不锈钢的上述各个带六角凹坑的螺栓7拧入的三个安装孔113、113、113。该各个安装孔113至少在与联结孔111、111、111不同的周向位置上在触头隔块3侧的表面上开口,并且,在内周面上形成与上述带六角凹坑的螺栓7螺旋配合的雌螺纹。
在上述触头隔块3上形成在周向上相互隔开的预定位置上以电缆轴向X穿过的三个通孔36、36、36。该各个通孔36形成在这样的各个位置上:在使凸缘部11的联结孔111和触头隔块3的联结孔32在电缆轴向X上连通的状态下成为与上述各个安装孔113相对应。该各个通孔36在触头隔块3的顶端面35侧扩张以使上述带六角凹坑的螺栓7的头部的整体进入内部,在上述各个带六角凹坑的螺栓7的头部进入该扩张部分的状态下(参照图4),该头部的端面和上述顶端面35成为一面。
下面对该第二实施例的把连接器安装在同轴电缆100的端部上的方法进行简要说明。首先,在同轴电缆100侧的处理后,把连接器本体1从电缆轴向X外方向深处外嵌在处理后的同轴电缆100的端部上,在同轴电缆100的端部成为从连接器本体1的顶端开口突出预定尺寸以上状态之前(参照图2),进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处理。即,作为同轴电缆100侧的处理,进行从端部的预定长度的包覆层104的切除、在内部导体101的顶端开口的内周面上雌螺纹孔101a用的雌螺纹槽的攻丝、绝缘体103的端面整形、在外部导体102的预定位置上的切断。该外部导体102的切断位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是比内部导体101的顶端更外方位置的外部导体102,在该外部导体102的隆起顶点位置上进行切断(参照图3)。
接着,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折返外部导体102的端缘102b,而进行锥形部102a(参照图2)的形成,但是,在第二实施例中,不进行该锥形部102a的形成,而是把开口紧固环2嵌入在上述隆起顶点位置切断的端缘102b的外周中。然后,把连接器本体1拉向同轴电缆100的顶端侧,而使上述开口紧固环2的根部面25抵触到凹段部12的段面121上,而成为使上述端缘102b从连接器本体1的顶端开口(开口紧固环2的顶端面24)突出的状态。
这样,使触头隔块3的根部面34与上述连接器本体1相对,外部导体102的端缘102b被夹在开口紧固环2的顶端面24与上述触头隔块3的根部面34之间,在此状态下,把三个带六角凹坑的螺栓7分别插过通孔36而拧入上述连接器本体1的安装孔113中。随着该拧入,上述外部导体102的端缘102b受到由上述各个螺栓7的拧入力所产生的压紧力而沿着上述开口紧固环2的顶端面24折返到外周侧,最后,形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锥形部102a,并且,该锥形部102a成为夹在触头隔块3的根部面34与开口紧固环2的顶端面24之间而压接到上述根部面34的状态。而且,通过上述各个螺栓7的拧入,就使连接器本体1和触头隔块3变为坚固的整体,同时,连接器本体1和触头隔块3的两联结孔111、32成为在电缆轴向X上连通为一直线状的状态。在上述拧入时,通过把触头隔块3的圆弧状凸部31外嵌在连接器本体1的嵌合凹部112上,就能自动地进行触头隔块3和连接器本体1的与电缆轴向X正交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配合。
最后,进行中心触头4向内部导体101的安装。该安装这样进行:首先,把绝缘体5外嵌在中心触头4的缩径部42上,把该中心触头4的雄螺纹部41插过触头隔块3的内孔33而形成把上述绝缘体5的外周面外嵌在上述内孔33的内周面上的状态。接着,在此状态下,把上述雄螺纹部41拧入内部导体101的雌螺纹孔101a而到达根部,从而完成安装。
按上述那样来完成向同轴电缆100的端部的连接器的安装。接着,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来联结该连接器与作为被连接对象的其他种类的连接器a’(参照图6),由此,就能把两个连接器的两个同轴电缆100、100的端部彼此连接起来。即,两内部导体101、101通过中心触头4和中心触头c而进行电连接,同时,两外部导体102、102通过触头隔块3和第二连接筒体d进行电连接。
在该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就能得到与第一实施例时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还能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即,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用把连接器与另一个连接器插过两联结孔111、32的未图示的联结螺栓来进行联结之前的步骤中,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连接器本体1和触头隔块3铁感向中心触头4的内部导体101的拧入而被暂时固定,这样,就成为外部导体102的锥形部102a以接触状态暂时安装在触头隔块3的根部面34的状态,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器本体1和触头隔块3通过各个带六角凹坑的螺栓7的拧入而坚固地成为一个整体,这样,上述锥形部102a就成为确实地压接到触头隔块3的根部面34上的状态。由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就能把连接器在与该同轴电缆100确实地成为一个整体的状态下安装到同轴电缆100的端部上,就能在这样的安装的状态下作为产品而出厂。这样,在就能在出厂以及在与其他连接器进行连接之前的运送阶段中受到振动,也能确实地保持连接器整体的整体性而确实地维持内部导体101与中心触头4的电连接以及外部导体102与触头隔块3的电连接,就能提高作为产品的可靠性。
但是,接着连接器与同轴电缆100的端部的连接作业中,通过带六角凹坑的螺栓7的拧入,来完成触头隔块3与连接器本体1的整体化,就能同时进行锥形部102a的形成,在同轴电缆100的端部的处理作业中,就能省略锥形部102a的形成作业。在此基础上,即使在把本连接器连接到其他连接器的作业中,由于本连接器已经为一个整体,就能省略中心触头4的增加紧固等的作业,就能确实地实现恒定质量的连接。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还包括其他各种实施形态。即,虽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使用开口紧固环2来把锥形部102a压接到触头隔块3上,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可以例如把连接器本体1的顶端开口缘侧的端面同锥形部102a的背面接触而压接到触头隔块3上。
虽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把使用管状的内部导体101的同轴电缆100作为对象,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实心的棒状的内部导体的同轴电缆作为对象。在此情况下,在该棒状的内部导体的顶端部形成雄螺纹部,可以形成使中心触头4的联结部同该雄螺纹部螺旋结合的雌螺纹孔。
虽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在触头隔块3侧形成圆弧状凸部31并且在连接器本体1侧形成嵌合凹部112,但是,并不仅限于此,相反,可以在连接器本体1侧形成圆弧状凸部而在触头隔块3侧形成嵌合凹部。使上述圆弧状凸部31与嵌合凹部112的组合不是在周向的整个圆周上,而可以在周向的一部分中形成,而且,使这些圆弧状凸部与嵌合凹部的组合不是在外周缘的位置上,而可以形成在触头隔块3与连接器本体1相对表面的径向中间位置上。
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把各个带六角凹坑的螺栓7从触头隔块3侧来拧入连接器本体1,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可以例如相反,把上述螺栓7从连接器本体1侧拧入触头隔块3。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在连接器本体1的凸缘部11上形成具有螺纹槽的安装孔113,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可以插过螺栓7并使用螺母来进行紧固。而且,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使用三个带六角凹坑的螺栓7、7、7作为紧固装置,但是,如果可以把触头隔块3和连接器本体1进行整体化来进行锥形部102a的形成,螺栓7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四个以上,使用的螺栓可以不使用带六角凹坑的螺栓而使用一般的六角螺栓,而且,可以使用除螺栓之外的装置。
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通过把各个带六角凹坑的螺栓7从触头隔块3侧拧入连接器本体1,来在触头隔块3和连接器本体1的整体化的基础上进行锥形部102a的形成,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在本第二实施例中,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同轴电缆100的端部处理时预先形成上述锥形部102a。
Claims (8)
1.一种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安装在由内部导体和外部导体构成的同轴电缆的端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连接器本体,根部通过从同轴电缆的端部外嵌在电缆轴向上而保持在该同轴电缆的端部上;
环板状的触头隔块,具有小于上述连接器本体的顶端开口的内径,在压接状态下而同上述连接器本体的顶端开口的端面相结合,由此,而压接在上述外部导体的端缘上而同外部导体电连接;
棒状的中心触头,根部以绝缘状态穿过上述触头隔块的内孔而同上述内部导体电连接,同时,顶端部从上述触头隔块沿电缆轴向伸出到外方。
2.一种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安装在由内部导体和外部导体构成的同轴电缆的端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连接器本体,沿着顶端开口侧的内周缘形成凹段部,根部通过从同轴电缆的端部外嵌在电缆轴向上而保持在该同轴电缆的端部上;
开口紧固环,由被分割成圆弧状的环状部件构成,装在外部导体端部的外周以便于同通过使上述外部导体的端缘在外周侧扩张而形成的锥形部相邻,并且,保持在这样的状态下:通过容纳在上述连接器本体的凹段部中来阻止上述连接器本体从顶端开口向内部的相对移动;
环板状的触头隔块,通过在压接状态下而同上述连接器本体的顶端开口的端面相结合,上述锥形部压接在与开口紧固环之间而同外部导体电连接;
棒状的中心触头,根部以穿过上述触头隔块的内孔的状态而同上述内部导体电连接,同时,顶端部从上述触头隔块沿电缆轴向伸出到外方;
环状绝缘体,插入其中心触头的外周面与上述触头隔块的内周面之间来对上述中心触头与触头隔块之间进行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中心触头整体形成联结部和连接部,该联结部在棒状本体上设在其根部侧上而通过螺纹而筒内部导体相联结,该连接部设在上述棒状本体的顶端部侧上并通过相电缆轴向的嵌合而同被连接对象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内部导体上形成在电缆端面位置上开口的雌螺纹孔;
在中心触头的根部上形成拧入上述雌螺纹孔内的雄螺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中心触头的顶端部通过嵌入被连接对象的内部导体来筒该被连接对象的内部导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连接器本体上形成在外周侧扩张的安装用凸缘部,触头隔块的外周部同该凸缘部紧固结合;
在连接器本体和触头隔块的与电缆轴向相对的两端面内的一方的外周缘位置上形成突出到相对侧的圆弧状突出部,在另一方的外周缘位置上形成嵌合凹部,上述突出部嵌入其中并且对与上述连接器本体和触头隔块的电缆轴向正交的方向所对应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联结装置,通过在压接状态下把上述触头隔块和连接器本体独立联结到触头隔块和连接器本体的顶端开口侧的端面上,来使彼此形成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联结装置,通过把上述触头隔块和连接器本体相互进行联结以压接到触头隔块和连接器本体的顶端开口侧的端面上,由此,来使外部导体的端缘在外周侧扩张并且把该被扩张的锥形部压接到上述触头隔块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7104475 CN1169606A (zh) | 1996-06-21 | 1997-06-20 |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61893/96 | 1996-06-21 | ||
JP028674/97 | 1997-02-13 | ||
CN 97104475 CN1169606A (zh) | 1996-06-21 | 1997-06-20 |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606A true CN1169606A (zh) | 1998-01-07 |
Family
ID=5167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7104475 Pending CN1169606A (zh) | 1996-06-21 | 1997-06-20 |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960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1368A (zh) * | 2018-01-19 | 2019-07-26 | 莫列斯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13067182A (zh) * | 2021-03-30 | 2021-07-02 | 福建微波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头及其电缆 |
-
1997
- 1997-06-20 CN CN 97104475 patent/CN116960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1368A (zh) * | 2018-01-19 | 2019-07-26 | 莫列斯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13067182A (zh) * | 2021-03-30 | 2021-07-02 | 福建微波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头及其电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874C (zh) | 用于带环形波纹外导体的同轴电缆的整体式连接器 | |
CN1521903A (zh) | 低成本、高性能电缆连接器系统和组装方法 | |
US7011546B2 (en) | Coaxial connector with enhanced insulator membe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US7357672B2 (en) |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 |
US6056605A (en) | Contact element with crimp section | |
CA1070787A (en) | Liquid tight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 conductivity | |
US898759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 insert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n electrical assembly | |
EP0499140B1 (en) | Full closure H-shaped connector | |
JPH02244568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969214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for producing a solder connection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 |
CN1641936A (zh) | 通过外导体柱形部分轴向压接的连接器和同轴电缆 | |
KR20080104182A (ko) | 클램핑 램프들을 구비한 동축 커넥터 및 관련 방법 | |
CN1291811A (zh) | 连接器结构 | |
US6386927B2 (en) | Screw fastening structure and nut member | |
CN1208876C (zh) | 一种带有可变形插件的电连接器 | |
US2009017038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 |
US5894109A (en) | Locknutless conduit connector | |
CN1169606A (zh) |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 |
CA2181840C (en) |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 |
CN2406384Y (zh) | 密封的隔板同轴插座 | |
CN2473782Y (zh) | 具有高夹持力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 |
CN1808772A (zh) | 具有开口金属环夹线结构的同轴波纹管电缆连接器 | |
CN1950975A (zh) | 可调电缆连接器导线器及包含该导线器的连接器组件 | |
CN101075707A (zh) |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 |
CN2678204Y (zh) |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0610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