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54407A - 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54407A
CN116954407A CN202310936343.8A CN202310936343A CN116954407A CN 116954407 A CN116954407 A CN 116954407A CN 202310936343 A CN202310936343 A CN 202310936343A CN 116954407 A CN116954407 A CN 116954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ressure
sensitive layer
boss
bos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363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彦菲
程浩
刘承俊
林祥栋
俞洋
陈凡
李海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363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544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54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544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及显示装置,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压敏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凸台,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压敏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凸台之间交错布置;第二凸台,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压敏层的一侧,被配置为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第一凸台交错布置,避免对压敏层挤压时相互干扰,增加压敏层的形变量,提高其检测范围与灵敏度;通过应用第二凸台,能够对压敏层承托与限制,减轻对压敏层回弹性能的影响,确保触觉传感模组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物体表面力的传感器,当触觉传感器受到外界作用力时,压敏元件会相应地产生变化,并将触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与处理;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压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对触觉检测的灵敏度,通常会在触觉传感器的内部增设微型结构来提高触觉传感器的灵敏度,对于现有的柔性触觉传感器来说,其内部的压敏材料通常具有回弹性能,以便触觉传感器能够反复使用;然而,当触觉传感器在受到的压力过大时,致使其内部的压敏材料会产生过度的形变,以使压敏材料难以复原,导致压敏材料的回弹性能下降,影响触觉传感器对触觉检测的灵敏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及的部分或全部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压敏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第一凸台,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压敏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凸台之间交错布置;
第二凸台,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压敏层的一侧,被配置为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
可选地,在所述压敏层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交替布置。
可选地,在所述压敏层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凸台和对应所述第二凸台交错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为4μm-6μm,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之差大于或等于0.5μm。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台,和/或所述第二凸台为圆锥台。
可选地,所述柔性触觉传感模组,还包括:
第一连接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远离所述压敏层的一侧,其直径为25μm-40μm;
第一接触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靠近所述压敏层的一侧,其直径为12μm-25μm,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内。
可选地,所述柔性触觉传感模组,还包括:
第二连接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台远离所述压敏层的一侧,其直径为25μm-80μm;
第二接触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台靠近所述压敏层的一侧,其直径为12μm-50μm,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面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台,和/或所述第二凸台靠近所述压敏层的一侧为弧形球面。
可选地,所述压敏层,包括:
柔性基底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石墨烯薄膜,阵列布置于所述柔性基底层,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地,所述压敏层,还包括:
至少一拉伸电极,布置于所述柔性基底层,并与至少一所述石墨烯薄膜连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第一基板的第一凸台与第二基板的第一凸台设置为交错布置,能够避免位于压敏层两侧第一凸台对对其挤压时发生相互干扰,增加了压敏层受压时所产生的形变量,提高压敏层的电阻变化程度,提升触控传感模组的检测范围与灵敏度;且通过在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设置第二凸台,能够进一步加大压敏层的形变量,并且能够对压敏层产生过度形变区域进行承托与限制,降低对压敏层回弹性能的影响,保证触觉传感模组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一种柔性触觉传感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向柔性触觉传感模组施加压力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另一种柔性触觉传感模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又一种柔性触觉传感模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基板;
200、第二基板;
300、压敏层;310、柔性基底层;320、石墨烯薄膜;
400、第一凸台;410、第一连接面;420、第一接触面;
500、第二凸台;510、第二连接面;520、第二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相关技术中,触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物体表面力的传感器,当触觉传感器受到外界作用力时,压敏元件会相应地产生变化,并将触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与处理;其中,柔性压阻式触觉传感器是一种稳定性较高、动态范围较宽、灵敏度交钱、响应速度较快以及柔韧性较好的触觉传感器,广泛引用于显示设备、工业制造、医疗器械、航天航空以及机器人应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柔性压阻式触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压敏材料的形变程度与电阻之间关系,当触觉传感器受到压力时,位于其内部的压敏材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并导致在压敏材料自身的电阻发生变,进而影响通过柔性压阻式触觉传感器的电流大小。
为了提高压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对触觉检测的灵敏度,通常会在触觉传感器的内部增设微型结构来提高触觉传感器的灵敏度,对于现有的柔性触觉传感器来说,位于其内部的压敏材料通常具有回弹性能,以便触觉传感器能够反复使用;但是,当触觉传感器受到的压力刺激过大时,其内部的压敏材料会产生过度的形变量,致使压敏材料难以回复至原状,从而压敏材料的回弹性能降低,并且使压敏材料受压后的延展能力减弱,影响触觉传感器对触觉检测的灵敏度。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压敏层300,设置于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第一凸台400,阵列设置于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第一基板100的第一凸台400与第二基板200的第一凸台400之间交错布置;第二凸台500,阵列设置于第一基板100和/或第二基板2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被配置为高度小于第一凸台400的高度。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在柔性触觉传感模组中,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层叠设置,其中,第一基板100可以设置在压敏层300的下方,用于对压敏层300进行承载与支撑;第二基板200可以设置在压敏层300的上方,用于接收施加在触觉传感模组上的压力;压敏层30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以使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能够对压敏层300进行防护;当第二基板200接受到外界压力刺激后,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可以对压敏层300的相对两侧产生挤压,从而使压敏层300的电阻发生改变。
其中,对于第一基板100,多个第一凸台400阵列布置在第一基板1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对于第二基板200,多个第一凸台400阵列布置的在第二基板2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以使第一基板100上的第一凸台400和第二基板200上的凸台均匀分布在压敏层300的两侧;当向第二基板200施加压力,布置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第一凸台400能够分别作用在压敏层300的两侧并对其进行挤压,由于每个第一凸台400与压敏层300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任一第一凸台400作用在压敏层300上的压强较大,能够增大压敏层300与第一凸台400的接触区域所产生的相对形变量,进而增大压敏层300的电阻变化范围,从而提高了触觉传感模组的灵敏度。
另外,布置在第一基板100的第一凸台400与布置在第二基板200的第一凸台400之间交错布置,以使第一基板100的第一凸台400与布置在第二基板200的第一凸台400能够相互错开,防止压敏层300两侧受力发生挤压时,位于压敏层300相对两侧的第一凸台400发生碰撞或扰,并且能够增大压敏层300的形变量。
此外,压敏层300的至少一侧还设置第二凸台500,该第二凸台500阵列设置在第一基板1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和/或阵列设置在第二基板2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且第二凸台500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400的高度;当触觉传感模组在受到的压力较大时,通过第一凸台400作用在压敏层300上的力也相对较大,从而会使压敏层300产生较大幅度的形变;由于压敏层300具备一定的回弹力,较大幅度的形变会使得压敏层300的回弹能力下降,从而进而降低压敏层300的灵敏度;通过在第一基板100和/或第二基板200阵列布置第二凸台500,能都对较大压力下的压敏层300进行承托与限制,避免与压敏层300出现过度形变,减轻较大压力对压敏层300回弹性能的影响;同时,当施加在第二基板200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第二凸台500也能够对压敏层300施加压力使其产生较小程度的形变,能够进一步加大压敏层300的电阻变化,以提升触控传感模组的检测范围与灵敏度。
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通过将第一基板100的第一凸台400与第二基板200的第一凸台400设置为交错布置,能够避免位于压敏层300两侧第一凸台400对对其挤压时发生相互干扰,增加了压敏层300受压时所产生的形变量,提高压敏层300的电阻变化程度,提升触控传感模组的检测范围与灵敏度;且通过在第一基板100和/或第二基板200设置第二凸台500,能够进一步加大压敏层300的形变量,并且能够对压敏层300产生过度形变区域进行承托与限制,降低对压敏层300回弹性能的影响,保证触觉传感模组的使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第一凸台400以及第二凸台500除了可以采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外,还可以采用PE(聚乙烯,polyethylene)、聚氨酯(Thermoplastic Urethane,PU)以及聚酰亚胺(Polyimide,PI)等材料形成;其中,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可以采用旋涂工艺在玻璃基板上进行制备,并利用掩膜版和光刻工艺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表面制备第一凸台400,在第一基板100和/或第二基板200制备第二凸台500,以使第一凸台400与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第二凸台500与第二基板200和/或第二基板200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性能,确保受力后第一凸台400和第二凸台500能够向压敏层300施压。
一些实施例中,在压敏层300的同一侧,第一凸台400和第二凸台500交替布置。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多个第一凸台400分别分布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因此当第二基板200接受外界压力时,位于压敏层300相对两侧的第一凸台400均能够作用于压敏层300的表面并使其发生形变,从而增大了触觉传感模组的检测范围和灵敏度;压敏层300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二凸台500,当压敏层300的受力较大时,第二凸台500能够压敏层300进行承托与限制,避免压敏层300因产生过度形变而影响其回弹性能,同时,由于第二凸台500与压敏层300接触时也会使压敏层300产生小幅度形变,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压敏层300的灵敏度;其中,在压敏层300的其中一侧,第一凸台400和第二凸台500可以交替布置,能够使同一基板上的第一凸台400和第二凸台500均匀分布,保证第二基板200接受压力刺激后能够对压敏层300均匀施加压力,提高触控传感模组局部受力时的检测的准确性。
一些实施例中,在压敏层300的相对两侧,第一凸台400和对应第二凸台500交错布置。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在柔性接触传感模组中,多个第一凸台400阵列布置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以使位于压敏层300相对两侧的第一凸台400在外界压力的刺激下均能对压敏层300施加压力,从而增加触觉传感模组的检测范围和灵敏度;另外,阵列布置在第一基板100和/或第二基板200上的第二凸台500,能够形变状态下的压敏层300承托与限制,降低对压敏层300回弹性能的影响,且第二凸台500与压敏层300接触时,压敏层300受到第二凸台500的作用力后也会产生小幅度形变,能够进一步增加压敏层300的灵敏度;在压敏层300的相对两侧,通过使一个基板的第一凸台400和另一基板的第二凸台500相互交错,第二凸台500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400的高度,当第二基板200接受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第二基板200与第一基板100之间相互靠近,且位于不同基板的第一凸台400和第二凸台500分别与压敏层300之间相互接触,由于压敏层300相对两侧的第一凸台400和对应第二凸台500交错布置,以使两者作用在压敏层300的不同位置,不会出现相互抵靠和干扰问题。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台400的高度为4μm-6μm,第一凸台400的高度与第二凸台500的高度之差大于或等于0.5μm。
具体地,当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受到外界压力时,第二基板200与第一基板100相互靠近,并使得阵列设置在两个基板的第一凸台400分别对压敏层300进行挤压,从而压敏层300产生形变并使其自身电阻发生变化;其中,由于第二凸台500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400的高度,随着压力逐渐增大,阵列布置在第一基板100和/或第二基板200的第二凸台500会与压敏层300接触,用以对压敏层300的局部区域进行承托,减缓压敏层300的形变程度,避免压敏层300的形变量过度;由于第二凸台500与压敏层300相接触,第二凸台500向压敏层300施加压力能够使压敏层300产生较小的形变量,提高了压敏层300的检测范围和灵敏度;其中,第一凸台400的高度可以设置为4μm-6μm,例如,第二凸台500的高度可以为4μm、4.5μm、5μm、5.5μm或6μm,能够确保压敏层300能够产生较大幅度的形变,提高其检测范围,并且还能够对触觉传感模组的自身厚度进行控制,使其具有较好的轻薄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400的高度与第二凸台500的高度之差大于或等于0.5μm,例如:第一凸台400的高度与第二凸台500的高度之差可以设置为0.5μm、1μm或1.5μm,使得压敏层300依次与第一凸台400和第二凸台500相接触;其中,当第一凸台400作用在压敏层300上时,压敏层300受第一凸台400的挤压作用产生相应形变,进而使其自身的电阻发生变化;而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第二凸台500也与压敏层300相接触,此时由于第二凸台500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400的高度,第二凸台500能够对压敏层300所产生的形变量进行限制,避免持续对压敏层300施加压力而使其形变过度,以保证该压敏层300的回弹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台400,和/或第二凸台500为圆锥台。
具体地,在外界压力的刺激下,第二基板200与第一基板100相互靠近,并使得阵列设置在两个基板的第一凸台400分别对压敏层300进行挤压,从而压敏层300产生形变并使其自身电阻发生变化;对于第一凸台400和第二凸台500来说,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第二凸台500逐渐靠近压敏层300并与其相接触,以使压敏层300产生相应的形变;其中,通过将第一凸台400设置为圆锥台,和/或将第二凸台500设置为圆锥台,以为相邻第一凸台400与压敏层300之间、相邻第二凸台500与压敏层300之间的接触区域之间预留出相应的形变区域,以使压敏层300受力后能够产生较大的形变量。
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触觉传感模组,还包括:第一连接面410,设置于第一凸台400远离压敏层300的一侧,其直径为25μm-40μm;第一接触面420,设置于第一凸台4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其直径为12μm-25μm,在第一基板100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连接面410在第一基板100的正投影内。
具体地,当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受到外界压力时,阵列布置在第一基板100与第一基板100上的第一凸台400分别挤压压敏层300的相对两侧,从而压敏层300产生形变,且当压敏层300发生形变时,其自身电阻发生变化,以使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中,针对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设置于第一凸台400远离压敏层300一侧的第一连接面410的直径设置为25μm-40μm,以使第一凸台400能够与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具有充足的连接面积,确保第一凸台400与第一基板100、第二凸台500与第二基板200连接的牢固性;此外,第一凸台400靠近压敏层300一侧的第一接触面420的直径设置为12μm-25μm,并且第一接触面420在第一基板100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连接面410在第一基板100的正投影内,以使第一凸台400形成圆锥台结构,确保任意两个第一接触面420与压敏层300接触时,两者之间能够留有充足的形变区域,确保压敏层300能够产生较大的形变量。
例如,设置在第一凸台400远离压敏层300一侧的第一连接面410的直径可以为25μm,对应设置在第一凸台400靠近压敏层300一侧的第一接触面420的直径可以为12μm;又例如,第一连接面410的直径可以为20μm,对应第一接触面420的直径可以为15μm;再例如,第一连接面410的直径可以为40μm,对应第一接触面420的直径可以为25μm,均可以使第一凸台400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表面上形成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圆锥台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触觉传感模组,还包括:第二连接面510,设置于第二凸台500远离压敏层300的一侧,其直径为25μm-80μm;第二接触面520,设置于第二凸台5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其直径为12μm-50μm,在第一基板100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连接面510在第一基板100的正投影内。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凸台500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400的高度,故随着压力逐渐增大,阵列布置在第一基板100和/或第二基板200的第二凸台500会与压敏层300相接触,并由第二凸台5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对压敏层300的局部区域进行承托,减缓压敏层300的形变程度,避免压敏层300的形变量过度,且当第二接触面520与压敏层300接触时,同样会对压敏层300施加压力,以使压敏层300产生较小的形变,增大压敏层300的形变量,从而提高触觉传感模组的检测范围和灵敏度;其中,设置在第二凸台500远离压敏层300一侧的第二连接面510的直径设置为25μm-80μm,能够确保第二凸台500能够与第一基板100和/或第二基板200之间具有充足的连接面积,以使第二凸台500牢固连接;第二凸台500靠近压敏层300一侧的第二接触面520的直径可以设置为12μm-25μm,并使其在第一基板100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连接面510在第二基板200的正投影内,从而使第二凸台500形成一圆锥台结构,确保第二凸台500的第二接触面520具有充足的承托面积,使其能够对压敏层300起到较好的承托作用和限制和显示作用,同时还能使压敏层300产生微小的形变,提高柔性触觉传感模组检测的灵敏度。
例如,设置在第二凸台500远离压敏层300一侧的第二连接面510的直径可以为25μm,对应设置在第二凸台500靠近压敏层300一侧的第二接触面520的直径可以为12μm;又例如,第二连接面510的直径可以为50μm,对应第二接触面520的直径可以为30μm;再例如,第二连接面510可以为80μm,对应第二接触面520的直径可以为50μm,均可以第二凸台500在第一基板100和/或第二基板200表面上形成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圆锥台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台400,和/或第二凸台5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为弧形球面。
具体地,第二基板200受压力的刺激向第一基板100的方向靠近,并使得阵列设置在两个基板的第一凸台400分别对压敏层300进行挤压,以通过压敏层300的形变来调整电阻变化;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第二凸台5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与其发生接触,一方面,第二凸台500能够对压敏层300进行承托与限制,减缓压敏层300的形变程度,降低对压敏层300回弹性能的影响;另一方面,第二凸台500会对压敏层300产生挤压,增加压敏层300的形变量,提高触觉传感模组的灵敏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凸台400和/或第二凸台500靠近压敏层300的一侧为弧形球面,能够使第一凸台400和/或第二凸台500与压敏层300之间能够充分接触,以使第一凸台400与压敏层300的接触区域,第二凸台500与压敏层300的接触面区域的受力较为均匀,提高触觉传感模组的对压力检测的精准度,同时也避免在压敏层300上形成应力集中的区域,降低压敏层300的劳损程度。
一些实施例中,压敏层300包括:柔性基底层310,设置于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石墨烯薄膜320,阵列布置于柔性基底层310,在第一基板100的正投影,分别与第一凸台400和第二凸台500在第一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压敏层300受到第一凸台400和第二凸台500挤压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以使压敏层300的电阻发生变化,即该压敏层300中石墨烯薄膜320的导电率发生变化;其中,压敏层300包括柔性基底层310,该柔性基底层310用作阵列布置在其表面的石墨烯薄膜320的载体,当触觉传感模组受到压力刺激时,柔性基底层310能够随着石墨烯薄膜320发生相应形变,以使石墨烯薄膜320始终位于柔性基底层310上;压敏层300中的石墨烯薄膜320阵列布置于柔性基底层310,且石墨烯薄膜320在第一基板100的正投影,分别与第一凸台400和第二凸台500在第一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确保第一凸台400和第二凸台500受压后能够作用于石墨烯薄膜320表面,以使石墨烯薄膜320产生相应形变;其中,对于石墨烯薄膜320来说,石墨烯薄膜320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当作用在石墨烯薄膜320表面的压力不断增大时,石墨烯薄膜320的所产生的形变量越大,此时石墨烯薄膜320的电阻越大,以使其导电率越的变化范围较大,从而使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中柔性基底层310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例如聚酰胺、聚酰亚胺氧化硅以及氮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材料所形成的柔性基板,以使柔性基底层310举要较好的弯折性能,在此不在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压敏层300还包括:至少一拉伸电极,布置于柔性基底层310,并与至少一石墨烯薄膜320连接。
具体地,柔性基底层310上阵列设置有多个石墨烯薄膜320,通过在柔性基底层310上布置至少一个拉伸电极,能够将阵列布置在柔性基底层310上的石墨烯薄膜320导通连接,从而石墨烯形成一相互导通的石墨烯图案阵列,当第二基板200的某一区域受到压力刺激时,会通过第二基板200和第一基板100的第一凸台400作用在压敏层300的对应区域,以使压敏层300对应区域的石墨烯薄膜320产生形变,通过该区域的石墨烯薄膜320的电阻变化来检测压力的刺激程度,从而实现对外界压力的感知与与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拉伸电极可以采用氧化铟锡、氧化铍、氧化钇、硒化锌、氟化镁、氟化钙以及纳米银中的至少一种材料材料形成,以使拉伸电极具有较高的导电率和较好的延展性,确保拉伸电极在随石墨烯膜层和柔性基底层310发生形变时不会断裂,保证石墨烯膜层的导通效果及连接的可靠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其中,由于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中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因此该显示装置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外,前述中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电脑、电视、触控面板、机器人以及载具显示屏等设备当中,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本申请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申请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申请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压敏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第一凸台,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压敏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凸台之间交错布置;
第二凸台,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压敏层的一侧,被配置为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敏层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交替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敏层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凸台和对应所述第二凸台交错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为4μm-6μm,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之差大于或等于0.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或所述第二凸台为圆锥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接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远离所述压敏层的一侧,其直径为25μm-40μm;
第一接触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靠近所述压敏层的一侧,其直径为12μm-25μm,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连接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台远离所述压敏层的一侧,其直径为25μm-80μm;
第二接触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台靠近所述压敏层的一侧,其直径为12μm-50μm,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面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或所述第二凸台靠近所述压敏层的一侧为弧形球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层,包括:
柔性基底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石墨烯薄膜,阵列布置于所述柔性基底层,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模组。
CN202310936343.8A 2023-07-27 2023-07-27 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9544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36343.8A CN116954407A (zh) 2023-07-27 2023-07-27 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36343.8A CN116954407A (zh) 2023-07-27 2023-07-27 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54407A true CN116954407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44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36343.8A Pending CN116954407A (zh) 2023-07-27 2023-07-27 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5440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1368B2 (en) Force sensor with strain relief
US9677952B2 (en)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7464613B2 (en) Pressure sensor comprising an elastic sensor layer with a microstructured surface
JP6643647B2 (ja) 感圧素子
JP2012163333A (ja) 検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ロボット
US20200201439A1 (en) Low-Pressure capacitive tactile senso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1514818A (zh) 感測裝置,輸入裝置及電子設備
WO2016023203A1 (zh) 一种压力检测结构及触控装置
WO2015146367A1 (ja) 圧力検出装置
KR20180093972A (ko) 가요성 센서
JP6666806B2 (ja) 伸縮性配線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伸縮性タッチセンサシート
US10615794B1 (en) Capacitive sensor
KR20180117893A (ko) 압력 센서
JP2013096884A (ja) 検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ロボット
CN109640516B (zh) 拉伸感压电路板、其制作方法及柔性感压元件
US20220128420A1 (en) Low hysteresis and flexible pressure sensitive composite
CN116954407A (zh) 柔性触觉传感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068100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3064681A (ja) 検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ロボット
CN110462563B (zh) 传感器、输入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12073051A (ja) 検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ロボット
CN102483362A (zh) 压力检测单元
KR20180072953A (ko) 정전용량형 압력센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20190163311A1 (en) Foam tape for force-sensitive touch sensor
WO2024084806A1 (ja) フィルム型力覚センサーを用いた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荷重検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