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50235A -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50235A
CN116950235A CN202310995666.4A CN202310995666A CN116950235A CN 116950235 A CN116950235 A CN 116950235A CN 202310995666 A CN202310995666 A CN 202310995666A CN 116950235 A CN116950235 A CN 116950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earing
fixedly connected
fixing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956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50235B (zh
Inventor
李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Cement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Cement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Cement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Cement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956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502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50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50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50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50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2Structures covering a large free area, whether open-sided or not, e.g. hangars, h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5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 E04B1/5825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with a closed cross-s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8Memb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used in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包括承重横梁,所述承重横梁两侧均设置有框架支撑柱,所述承重横梁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框架。本发明中,将预应力钢筋放置在安装块上,通过第二螺纹杆在安装块上运动,可将预应力钢筋固定在安装块内部,对预应力钢筋在不同高度进行定位安装,提高浇筑效率;将第一连接框架和第二固定板捆扎在一起,将第二连接框架和第一固定板捆扎在一起,对承重钢筋的位置进行固定,提高框架结构承重横梁中部的承重能力;在框架支撑柱内部安装第一连接筋和第一连接框架,通过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框架和第二连接框架,与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间配合,可加强承重横梁和框架支撑柱的承重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大跨度是工业建筑中的结构类型,是横向跨越60米(钢结构),18米(框架结构)以上空间的各类结构形式的建筑,大跨度结构多用于工业建筑中的大跨度厂房、飞机装配车间和大型仓库等。
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04510608U的“一种上部带受弯钢筋的大跨度预应力F板”,包括两个板肋和板肋之间的板面及一侧翼缘,把双T板去掉一侧翼缘或把一个肋移到板边而成F板,其上部尤其是肋上部带有受弯钢筋,板肋下埋件连接受拉钢筋。
如上述专利中,在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中,其横梁中部的承重能力较差,导致建造过程中框架结构承重容易损坏,影响框架结构的安全性,同时在横梁内部需要安装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在不同位置需要进行不同高度的安装,不便于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安装定位,影响浇筑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在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中,其横梁中部的承重能力较差,导致建造过程中框架结构承重容易损坏,影响框架结构的安全性,同时在横梁内部需要安装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在不同位置需要进行不同高度的安装,不便于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安装定位,影响浇筑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包括承重横梁,所述承重横梁两侧均设置有框架支撑柱,所述承重横梁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框架,所述第二连接框架四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框架上设置有多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两侧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框架上,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外部转动连接有套接块,所述套接块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预应力钢筋。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筋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框架,所述第一连接框架设置在框架支撑柱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筋与第二连接筋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交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框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开口。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一扎接口。
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
优选的,所述承重横梁上设置有承重加强梁,所述承重加强梁一端设置在框架支撑柱上。
优选的,所述承重加强梁内部设置有承重钢筋,所述承重钢筋的个数为三个,所述承重钢筋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承重钢筋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扎接口,所述第二固定板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扎接口,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第二连接框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框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一端设置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四开口,所述放置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钉。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外部设置有第三固定框,所述第三固定框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固定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二固定框设置在第一连接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框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将安装块移动至预应力钢筋所处的高度处,将预应力钢筋放置在安装块上,转动第二螺纹杆,通过第二螺纹杆在螺纹连接的安装块上运动,第二螺纹杆运动至穿过安装块两侧,可将预应力钢筋固定在安装块内部,从而对预应力钢筋在不同位置的高度进行定位,便于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定位安装,提高浇筑效率。
2、本发明中,在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框架上放置第二固定板,通过钢丝与第二固定板上开设的第三扎接口间配合,将第一连接框架和第二固定板固定捆扎在一起,在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框架上放置第一固定板,通过钢丝与第一固定板上开设的第二扎接口间配合,将第二连接框架和第一固定板捆扎在一起,从而对承重钢筋的位置进行固定,提高框架结构承重横梁中部的承重能力。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框架和第二连接框架,与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间配合,可加强承重横梁和框架支撑柱的承重强度,将第一固定框固定捆扎在第一连接筋与第二连接筋的连接处,四个第一固定框分别与两个交叉固定连接的加强筋两端固定连接,对第一连接筋与第二连接筋连接处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的图3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的预应力钢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的定位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的定位机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承重钢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的加强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的底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重横梁;2、框架支撑柱;3、承重加强梁;4、第一连接筋;5、第一连接框架;6、承重钢筋;7、第二连接框架;8、定位机构;801、安装板;802、第一扎接口;803、第一螺纹杆;804、螺纹套筒;805、套接块;806、安装块;807、第二螺纹杆;9、预应力钢筋;10、第二扎接口;11、第一固定板;12、第三扎接口;13、第二固定板;14、第二连接筋;15、加强筋;16、第一固定框;17、第一开口;18、定位板;19、放置框;20、底板;21、支撑板;22、第二固定框;23、第二开口;24、第三开口;25、第三固定框;26、固定钉;27、第四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7所示: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包括承重横梁1,承重横梁1两侧均设置有框架支撑柱2,承重横梁1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框架7,第二连接框架7四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筋14,第二连接框架7上设置有多组定位机构8,定位机构8两侧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框架7上,定位机构8包括安装板801,安装板8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803,第一螺纹杆803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804,螺纹套筒804外部转动连接有套接块805,套接块805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块806,安装块806上设置有预应力钢筋9;安装板801上开设有第一扎接口802;安装块806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807;预应力钢筋9为弯曲状设计。
将预应力钢筋9放入第二连接框架7内圈,将定位机构8放置在第二连接框架7上,通过钢丝与安装板801上开设的第一扎接口802间配合,将安装板801与第二连接框架7捆扎在一起,转动螺纹套筒804,螺纹套筒804转动的同时可在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杆803上运动,带动转动连接的套接块805运动,同时安装块806随之运动,可对安装块806的高度进行移动,通过将安装块806移动至预应力钢筋9所处的高度处,将预应力钢筋9放置在安装块806上,转动第二螺纹杆807,通过第二螺纹杆807在螺纹连接的安装块806上运动,第二螺纹杆807运动至穿过安装块806两侧,可将预应力钢筋9固定在安装块806内部,从而对预应力钢筋9在不同位置的高度进行定位,通过设置的多组定位机构8,对预应力钢筋9进行不同高度的安装,从而根据需要对预应力钢筋9不同位置进行不同弧度的弯折安装,便于对预应力钢筋9进行定位安装,提高浇筑效率。
实施例二
图1、图2、图3和图8所示,承重横梁1上设置有承重加强梁3,承重加强梁3一端设置在框架支撑柱2上;承重加强梁3内部设置有承重钢筋6,承重钢筋6的个数为三个,承重钢筋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1,承重钢筋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3;第一固定板11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扎接口10,第二固定板13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扎接口12;第一固定板11设置在第二连接框架7上,第二固定板13设置在第一连接框架5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框架5上放置第二固定板13,通过钢丝与第二固定板13上开设的第三扎接口12间配合,将第一连接框架5和第二固定板13固定捆扎在一起,在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框架7上放置第一固定板11,通过钢丝与第一固定板11上开设的第二扎接口10间配合,将第二连接框架7和第一固定板11捆扎在一起,从而对承重钢筋6的位置进行固定,两个承重加强梁3分别设置在承重横梁1和两个框架支撑柱2连接的倾斜拐角处,便于对承重横梁1和框架支撑柱2连接处进行倾斜支撑,且两个承重加强梁3一端连接在承重横梁1的中部位置,提高框架结构承重横梁1中部的承重能力。
实施例三
根据图1、图2、图3、图4和图9所示,第一连接筋4与第二连接筋1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固定框16,第一固定框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5,两个加强筋15之间交叉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框16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开口17;第二连接筋14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筋4,第一连接筋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框架5,第一连接框架5设置在框架支撑柱2内。
在框架支撑柱2内部安装第一连接筋4和第一连接框架5,设置的四个第一连接筋4分别安装在第一连接框架5的四个拐角处,第一连接筋4一端弯折处安装有第二连接筋14,设置的四个第二连接筋14分别安装在第二连接框架7的四个拐角处,通过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框架5和第二连接框架7,与第一连接筋4和第二连接筋14间配合,多个第一连接框架5为横向设置,多个第二连接筋14为纵向设置,组成承重横梁1和框架支撑柱2的框架,对承重横梁1和框架支撑柱2进行混凝土浇筑,将承重横梁1和框架支撑柱2浇筑为一体式结构,可加强承重横梁1和框架支撑柱2的承重强度,将第一固定框16放置在第一连接筋4与第二连接筋14的连接处,通过钢丝与第一开口17间配合,将第一固定框16固定捆扎在第一连接筋4与第二连接筋14的连接处,四个第一固定框16分别与两个交叉固定连接的加强筋15两端固定连接,对第一连接筋4与第二连接筋14连接处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强度。
实施例四
根据图1、图2、图3和图10所示,第一连接筋4的一端设置有放置框19,放置框19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四开口27,放置框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0,底板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钉26;底板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8,定位板18的外部设置有第三固定框25,第三固定框25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开口24,第三固定框2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框22,第二固定框22设置在第一连接框架5的一侧,第二固定框2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开口23。
通过固定钉26将底板20固定在地面,将放置框19套在第一连接筋4的一端外部,放置框19和第一连接筋4上均开设有第四开口27,通过钢丝与第四开口27之间的配合,将放置框19和第一连接筋4固定捆扎在一起,在位于第一连接筋4最底端处的第一连接框架5两侧均放置第二固定框22,将第三固定框25放置在两个定位板18外部,通过钢丝与第三开口24间配合,将定位板18与第三固定框25固定捆扎在一起,通过钢丝与第二开口23间配合,将第二固定框22与第一连接框架5固定捆扎在一起,提高了框架结构整体固定的稳定性。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首先安装框架支撑柱2,在框架支撑柱2内部安装第一连接筋4和第一连接框架5,设置的四个第一连接筋4分别安装在第一连接框架5的四个拐角处,第一连接筋4一端弯折处安装有第二连接筋14,设置的四个第二连接筋14分别安装在第二连接框架7的四个拐角处,通过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框架5和第二连接框架7,与第一连接筋4和第二连接筋14间配合,多个第一连接框架5为横向设置,多个第二连接筋14为纵向设置,组成承重横梁1和框架支撑柱2的框架,对承重横梁1和框架支撑柱2进行混凝土浇筑,将承重横梁1和框架支撑柱2浇筑为一体式结构,可加强承重横梁1和框架支撑柱2的承重强度,提高大跨度框架结构的承重性能,将第一固定框16放置在第一连接筋4与第二连接筋14的连接处,通过钢丝与第一开口17间配合,将第一固定框16固定捆扎在第一连接筋4与第二连接筋14的连接处,四个第一固定框16分别与两个交叉固定连接的加强筋15两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筋4与第二连接筋14连接处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强度。
通过在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框架5上放置第二固定板13,通过钢丝与第二固定板13上开设的第三扎接口12间配合,将第一连接框架5和第二固定板13固定捆扎在一起,在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框架7上放置第一固定板11,通过钢丝与第一固定板11上开设的第二扎接口10间配合,将第二连接框架7和第一固定板11固定捆扎在一起,从而对承重钢筋6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混凝土在承重钢筋6外部浇筑出承重加强梁3,两个承重加强梁3分别设置在承重横梁1和两个框架支撑柱2连接的倾斜拐角处,便于对承重横梁1和框架支撑柱2连接处进行倾斜支撑,且两个承重加强梁3一端连接在承重横梁1的中部位置,提高框架结构承重横梁1中部的承重能力。
通过固定钉26将底板20固定在地面,将放置框19套在第一连接筋4的一端外部,放置框19和第一连接筋4上均开设有第四开口27,通过钢丝与第四开口27之间的配合,将放置框19和第一连接筋4固定捆扎在一起,在位于第一连接筋4最底端处的第一连接框架5两侧均放置第二固定框22,将第三固定框25放置在两个定位板18外部,通过钢丝与第三开口24间配合,将定位板18与第三固定框25固定捆扎在一起,通过钢丝与第二开口23间配合,将第二固定框22与第一连接框架5固定捆扎在一起,提高了框架结构整体固定的稳定性。
将预应力钢筋9放入第二连接框架7内圈,将定位机构8放置在第二连接框架7上,通过钢丝与安装板801上开设的第一扎接口802间配合,将安装板801与第二连接框架7固定捆扎在一起,转动螺纹套筒804,螺纹套筒804转动的同时可在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杆803上运动,带动转动连接的套接块805运动,同时安装块806随之运动,可对安装块806的高度进行移动,通过将安装块806移动至预应力钢筋9所处的高度处,将预应力钢筋9放置在安装块806上,转动第二螺纹杆807,通过第二螺纹杆807在螺纹连接的安装块806上运动,第二螺纹杆807运动至穿过安装块806两侧,可将预应力钢筋9固定在安装块806内部,从而对预应力钢筋9在不同位置的高度进行定位,通过设置的多组定位机构8,对预应力钢筋9进行不同高度的安装,从而根据需要对预应力钢筋9不同位置进行不同弧度的弯折安装,便于对预应力钢筋9进行定位安装,提高浇筑效率。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包括承重横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横梁(1)两侧均设置有框架支撑柱(2),所述承重横梁(1)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框架(7),所述第二连接框架(7)四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筋(14),所述第二连接框架(7)上设置有多组定位机构(8),所述定位机构(8)两侧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框架(7)上,所述定位机构(8)包括安装板(801),所述安装板(8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803),所述第一螺纹杆(803)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804),所述螺纹套筒(804)外部转动连接有套接块(805),所述套接块(805)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块(806),所述安装块(806)上设置有预应力钢筋(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筋(14)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筋(4),所述第一连接筋(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框架(5),所述第一连接框架(5)设置在框架支撑柱(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4)与第二连接筋(1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固定框(16),所述第一固定框(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5),两个所述加强筋(15)之间交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框(16)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开口(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801)上开设有第一扎接口(8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806)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80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横梁(1)上设置有承重加强梁(3),所述承重加强梁(3)一端设置在框架支撑柱(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加强梁(3)内部设置有承重钢筋(6),所述承重钢筋(6)的个数为三个,所述承重钢筋(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1),所述承重钢筋(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扎接口(10),所述第二固定板(13)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扎接口(12),所述第一固定板(11)设置在第二连接框架(7)上,所述第二固定板(13)设置在第一连接框架(5)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4)的一端设置有放置框(19),所述放置框(19)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四开口(27),所述放置框(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0),所述底板(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钉(2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8),所述定位板(18)的外部设置有第三固定框(25),所述第三固定框(25)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开口(24),所述第三固定框(2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框(22),所述第二固定框(22)设置在第一连接框架(5)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框(2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开口(23)。
CN202310995666.4A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 Active CN116950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5666.4A CN116950235B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5666.4A CN116950235B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50235A true CN116950235A (zh) 2023-10-27
CN116950235B CN116950235B (zh) 2024-03-29

Family

ID=88458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95666.4A Active CN116950235B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5023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62103B1 (ko) * 2007-04-27 2008-10-09 (주)경동기술공사 최대 편심 프리스트레스 경량 장경간 복공판
CN113175091A (zh) * 2021-04-27 2021-07-27 中铁十六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全装配式预应力框架索系组合结构
CN113445620A (zh) * 2020-03-26 2021-09-28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
CN115538697A (zh) * 2022-10-20 2022-12-30 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
CN218667905U (zh) * 2022-09-20 2023-03-21 广东中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62103B1 (ko) * 2007-04-27 2008-10-09 (주)경동기술공사 최대 편심 프리스트레스 경량 장경간 복공판
CN113445620A (zh) * 2020-03-26 2021-09-28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土木建筑工程用建筑框架结构
CN113175091A (zh) * 2021-04-27 2021-07-27 中铁十六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全装配式预应力框架索系组合结构
CN218667905U (zh) * 2022-09-20 2023-03-21 广东中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CN115538697A (zh) * 2022-10-20 2022-12-30 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50235B (zh)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7186B (zh) 一种钢管加劲腹板钢混组合箱梁
CN113175091B (zh) 一种全装配式预应力框架索系组合结构
CN111877546B (zh) 一种带屈曲约束支撑的装配式框架梁柱湿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13914524A (zh) 一种装配式结构体系叠合楼板边带式独立支撑施工方法
CN211735765U (zh) 型钢混凝土柱梁抗震结构
CN113202185B (zh) 一种节能建筑钢结构体系及其安装工艺
CN213268587U (zh) 一种混凝土柱的抗震加固机构
CN116950235B (zh)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结构
CN110107006B (zh) 一种大跨度组合结构楼盖
CN115110685B (zh) 一种预制拼装构件的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9594461B (zh) 一种拼装钢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成型方法
JP3106881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柱と鉄骨梁との混合構造
KR102149128B1 (ko) 앵글형 선조립 기둥
CN111962731B (zh) 网格梁加双向受力的钢筋桁架楼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WO2017047834A1 (ko) 철근 선조립 기둥
CN210067063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用边柱或中柱与梁的连接结构
CN109469257B (zh) 一种大跨度渐变多边形截面并联式桁架屋盖及施工方法
CN217325775U (zh) 一种增强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结构
CN219973891U (zh) 一种无梁楼盖折线柱帽定型化支模结构
CN214006266U (zh) 一种新型钢柱钢筋连接装置
CN215759900U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无梁楼盖
KR102149129B1 (ko) 앵글형 선조립 기둥
TWI835660B (zh) 建築結構及建築結構頂層之鋼桁架之安裝結構
KR102644028B1 (ko) 콘크리트에 탄소섬유패널과 석고보드의 위치를 고정하기 위한 고정 방법 및 그 구조
CN211007241U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楼板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