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9056A - 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9056A
CN116939056A CN202310976409.6A CN202310976409A CN116939056A CN 116939056 A CN116939056 A CN 116939056A CN 202310976409 A CN202310976409 A CN 202310976409A CN 116939056 A CN116939056 A CN 116939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user equipment
message
data unit
access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64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潜成
欧亮
付日哨
夏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Intelligen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Intelligen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Intelligen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Intelligen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764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90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9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90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UPF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并解析其中目标UE的目标MAC地址;检索维护的映射关系表中是否存在与目标MAC地址对应的目标PDU会话,其中,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多个UE的MAC地址与PDU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若存在,则基于目标PDU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UE;若不存在,则向与UPF关联的所有UE广播下行报文,并广播ARP请求报文;接收目标UE反馈的包括有目标MAC地址的ARP应答报文,并建立目标MAC地址与目标UE的目标PDU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本申请解决了多终端单向流量通信场景中的UPF网元需要频繁向所有关联UE广播下行报文,转发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5G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R16在移动网络架构中定义了5G LAN(Local Area Network,本地局域网)的组网解决方案,使得5G网络具备了提供工业网络以太网通信以及局域网业务的能力。其中,在5G LAN服务场景下,3GPP要求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功能)转发接收到的上行和下行数据时,如果没有学习到目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则UPF应将数据通过与同一N6网络实例关联的每个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及N6接口进行转发。
在工业应用场景中,基本都是同一UPF对应多个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当UE会话建立完成后,UPF在一段时间内只接收发往UE的下行数据时,由于尚未学习到UEMac地址,因此需要频繁地对下行数据进行广播处理,导致大幅增加UPF的负荷,影响UPF的转发效率。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以至少解决多终端单向流量通信场景中的用户面功能网元需要频繁向所有关联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转发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并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检索维护的映射关系表中是否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其中,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多个用户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若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基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若不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接收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的包括有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
可选地,在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之前,与多个用户设备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
可选地,在与多个用户设备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后,通过N3接口接收目标用户设备通过基站发送的上行报文,其中,上行报文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用户面部分报文;解析上行报文中的隧道端点标识,确定与隧道端点标识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解析上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将上行报文转发至数据网络。
可选地,将上行报文转发至数据网络,包括:确定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对应的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依据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将上行报文转发至数据网络。
可选地,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包括:通过N6接口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其中,下行报文为以太网分组报文。
可选地,基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包括:确定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对应的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依据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
可选地,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包括:确定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所有用户设备;依据各个用户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各个用户设备;依据下行报文构建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其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依据各个用户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转发至各个用户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系统,包括:多个用户设备,基站,用户面功能网元和数据网络,其中,用户面功能网元用于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并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检索维护的映射关系表中是否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其中,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多个用户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若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基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若不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接收目标用户设备通过基站反馈的包括有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通过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报文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报文传输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功能网元在接收到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后,先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然后检索维护的映射关系表中是否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该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多个用户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若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则基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若不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则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之后,接收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的包括有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以便于下次接收到发往目标用户设备的下行报文时,可以直接单播处理,而无需进行广播,即本申请方案有效解决了多终端单向流量通信场景中的用户面功能网元需要频繁向所有关联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转发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报文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报文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报文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报文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名词或术语翻译解释如下:
GTPU(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ing Protocol User Plan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用户面部分)协议:一种用于移动网络中用户面的隧道协议,负责在用户面上将用户数据从移动设备传输到移动核心网络,然后再将数据传输回移动设备。它提供了数据的隧道传输、数据压缩和加密等功能。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网络中两个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PDU是指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单元,它包含了特定协议所定义的头部和有效载荷部分。
PDR(Packet Detection Rule,包检测规则):包括有PDI(Packet DetectionInformation,包检测信息),具体包括:入方向数据包的源接口和F-TEID(Full TunnelEndpoint Identifier,全量隧道端点标识),网络实例,UE IP,SDF filter(Service DataFlow filter服务数据流筛选集),Application ID(应用标识),QFI(Quality of ServiceFlow ID,服务质量流标识)等任意组合。PDR用于告诉UPF如何对数据包进行检测和分类。当数据包进入UPF时,UPF首先检查数据包,看是否有匹配的PDR,如果有多个PDR,则选择其中优先级最高的PDR对数据包进行检测。
FAR(Forwarding Action Rule,转发执行规则):用于告诉UPF如何处理通过PDR匹配到的报文。根据FAR的设置,可以进行丢弃报文、转发报文、缓存下行报文、复制报文等操作。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一种用于将IP地址解析为物理地址的协议,可以通过发送ARP请求广播消息来获取目标设备的物理地址,并使用ARP缓存表来保存映射关系,以提高通信效率。
实施例1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中至少包括:多个用户设备11(1~n),基站12,用户面功能网元13和数据网络14,其中,多个用户设备11(1~n)与基站12通信,并通过N1接口与5G核心网中的AMF(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网元通信;基站12通过N2接口与AMF网元通信,通过N3接口与用户面功能网元13通信;用户面功能网元13通过N4接口与5G核心网中的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网元通信,从而与多个用户设备11(1~n)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也称为N4会话,同时,用户面功能网元13通过N6接口与数据网络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功能网元13在接收到数据网络14发送的下行报文后,先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11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然后检索维护的映射关系表中是否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该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多个用户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若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则基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若不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则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13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11(1~n)广播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之后,接收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的包括有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以便于下次接收到发往目标用户设备的下行报文时,可以直接单播处理,而无需进行广播。
在上述报文传输系统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用户面功能网元侧执行的报文传输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202-S210,其中:
步骤S202,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并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步骤S204,检索维护的映射关系表中是否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其中,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多个用户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S206,若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基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
步骤S208,若不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
步骤S210,接收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的包括有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过程对报文传输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选的应用场景中,用户面功能网元首先与多个用户设备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后,其可以通过N3接口接收目标用户设备通过基站发送的上行报文,该上行报文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用户面部分报文;可以解析该上行报文中的隧道端点标识,确定与隧道端点标识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同时解析上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该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再将上行报文转发至数据网络。
可选地,在将上行报文转发至数据网络时,可以先确定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对应的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然后依据该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将上行报文转发至数据网络。
之后,用户面功能网元通过N6接口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该下行报文为以太网分组报文;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并从映射关系表中检索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确定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对应的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依据该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
图3示出了一种完整的报文传输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用户面功能网元与包括目标用户设备在内的多个用户设备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
S2,目标用户设备通过基站向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上行报文;
S3,用户面功能网元解析上行报文中的隧道端点标识,确定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
S4,用户面功能网元解析上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
S5,用户面功能网元确定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对应的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
S6,用户面功能网元依据该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将上行报文转发至数据网络;
S7,数据网络向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下行报文;
S8,用户面功能网元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确定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
S9,用户面功能网元依据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
在另一种可选的应用场景中,用户面功能网元同样先与多个用户设备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但用户面功能网元只接收过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并未接收过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报文,所以未学习过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映射关系表中自然也不存在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
当用户面功能网元通过N6接口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后,确定映射关系表中不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则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同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
可选地,用户面功能网元可以确定与其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所有用户设备;依据各个用户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各个用户设备;同时依据下行报文构建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该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依据各个用户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转发至各个用户设备。
之后,用户面功能网元接收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的包括有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以便于下次接收到发往目标用户设备的下行报文时,可以直接单播处理,而无需进行广播。
图4示出了一种完整的报文传输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用户面功能网元与包括目标用户设备在内的多个用户设备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
S2,数据网络向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下行报文;
S3,用户面功能网元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确定映射关系表中不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
S4,用户面功能网元向包括目标用户设备在内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
S5,用户面功能网元向包括目标用户设备在内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
S6,目标用户设备向用户面功能网元反馈包括有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
S7,用户面功能网元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用户面功能网元维护存储有多个用户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映射关系的映射关系表;当接收到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后,先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然后检索映射关系表中是否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若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则基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若不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则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之后,接收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的包括有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以便于下次接收到发往目标用户设备的下行报文时,可以直接单播处理,而无需进行广播。本申请方案有效解决了多终端单向流量通信场景中的用户面功能网元需要频繁向所有关联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转发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实施例1中的报文传输方法的报文传输装置,如图5所示,该报文传输装置中至少包括接收模块51,检索模块52,第一转发模块53,第二转发模块54和存储模块55,其中:
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并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检索模块52,用于检索维护的映射关系表中是否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其中,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多个用户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一转发模块53,用于若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基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
第二转发模块54,用于若不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
存储模块55,用于接收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的包括有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报文传输装置中还包括建立模块、第二接收模块和第三转发模块,其中,建立模块用于与多个用户设备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报文,第三转发模块用于将上行报文转发至数据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应用场景中,在建立模块与多个用户设备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后,第二接收模块可以通过N3接口接收目标用户设备通过基站发送的上行报文,该上行报文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用户面部分报文;第二接收模块可以解析该上行报文中的隧道端点标识,确定与隧道端点标识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同时解析上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该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第三转发模块可以先确定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对应的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然后依据该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将上行报文转发至数据网络。
之后,接收模块通过N6接口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该下行报文为以太网分组报文;接收模块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检索模块从映射关系表中检索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第一转发模块确定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对应的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并依据该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
在另一种可选的应用场景中,建立模块同样先与多个用户设备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但报文传输装置只接收过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并未接收过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报文,所以未学习过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映射关系表中自然也不存在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
当接收模块通过N6接口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后,检索模块确定映射关系表中不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第二转发模块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同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
可选地,第二转发模块可以确定与其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所有用户设备;依据各个用户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各个用户设备;同时依据下行报文构建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该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用于请求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依据各个用户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转发至各个用户设备。
之后,存储模块接收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的包括有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以便于下次接收到发往目标用户设备的下行报文时,可以直接单播处理,而无需进行广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报文传输装置中的各模块与实施例1中的报文传输方法的各实施步骤一一对应,由于实施例1中已经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本实施例中部分未体现的细节可以参考实施例1,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实施例3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通过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执行实施例1中的报文传输方法。
具体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通过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执行实现以下步骤: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并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检索维护的映射关系表中是否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其中,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多个用户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若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基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若不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接收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的包括有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执行实施例1中的报文传输方法。
具体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执行实现以下步骤: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并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检索维护的映射关系表中是否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其中,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多个用户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若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基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若不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接收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的包括有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实施例1中的报文传输方法。
具体地,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实现以下步骤: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并解析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检索维护的映射关系表中是否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其中,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多个用户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若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基于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下行报文转发至目标用户设备;若不存在与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接收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的包括有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映射关系存储至映射关系表。
上述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面功能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并解析所述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检索维护的映射关系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其中,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多个用户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
若存在与所述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基于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所述下行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若不存在与所述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所述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反馈的包括有所述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所述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映射关系存储至所述映射关系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与多个用户设备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多个用户设备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N3接口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基站发送的上行报文,其中,所述上行报文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用户面部分报文;
解析所述上行报文中的隧道端点标识,确定与所述隧道端点标识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
解析所述上行报文中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所述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建立所述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所述映射关系存储至所述映射关系表;
将所述上行报文转发至数据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上行报文转发至数据网络,包括:
确定与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对应的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
依据所述包检测规则和所述转发执行规则将所述上行报文转发至所述数据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包括:
通过N6接口接收所述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其中,所述下行报文为以太网分组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所述下行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包括:
确定与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对应的包检测规则和转发执行规则;
依据所述包检测规则和所述转发执行规则将所述下行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用户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所述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包括:
确定与所述用户面功能网元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所有用户设备;
依据各个用户设备的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所述下行报文转发至各个用户设备;
依据所述下行报文构建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其中,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用于请求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反馈所述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依据各个用户设备的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转发至各个用户设备。
8.一种报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用户设备,基站,用户面功能网元和数据网络,其中,
所述用户面功能网元用于接收数据网络发送的下行报文,并解析所述下行报文中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检索维护的映射关系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其中,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多个用户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若存在与所述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基于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将所述下行报文转发至所述目标用户设备;若不存在与所述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向与用户面功能网元关联的所有用户设备广播所述下行报文,并广播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基站反馈的包括有所述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地址解析协议应答报文,并建立所述目标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映射关系存储至所述映射关系表。
9.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通过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
CN202310976409.6A 2023-08-03 2023-08-03 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69390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6409.6A CN116939056A (zh) 2023-08-03 2023-08-03 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6409.6A CN116939056A (zh) 2023-08-03 2023-08-03 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9056A true CN116939056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79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6409.6A Pending CN116939056A (zh) 2023-08-03 2023-08-03 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90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6644B2 (en) Anomaly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using traffic steering and real-time analytics
US905991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20290B2 (en)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access gateway,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thereof
US11153207B2 (en) Data link layer-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2020010030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on of Collocated Nodes in 5G Network
US8665782B2 (en) Loop-detection in moving networks
US11032122B2 (en) Multicast delay diagnosi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364939A (zh) 数据包转发方法及装置、数据包生成装置和通信系统
JP2007097044A (ja) グループ通信方法、利用装置および管理装置
WO2017088508A1 (zh) 一种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处理方法、网元及系统
CN11040151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667735B (zh) 一种组播数据的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1262792B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39056A (zh) 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US201200085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arget flow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429887A (zh) 一种站点漫游时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窥探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US10575343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209402B (zh) 一种无线能力开放系统
CN113692753B (zh) 网络装置和在网络装置中实现的搜索边缘服务的方法
US20230180311A1 (en) Session Identifier Handling For Co-Located User Plane Gateways
CN109167730B (zh) 基于多播的用户设备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298840B1 (en) Supporting packet query-response transactions at lower layer
KR101851327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 간 통신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122363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브로드캐스트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6325899A (zh) 业务数据流的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