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7576A - 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7576A
CN116937576A CN202311187769.4A CN202311187769A CN116937576A CN 116937576 A CN116937576 A CN 116937576A CN 202311187769 A CN202311187769 A CN 202311187769A CN 116937576 A CN116937576 A CN 116937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index value
value
voltage
stability eval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877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37576B (zh
Inventor
孟庆霖
闫广颖
葛磊蛟
王剑晓
徐俊俊
罗凤章
李博通
靳小龙
王旭明
裴鑫岩
赵金
胡帆
药炜
王瑞
许良
刘�东
肖茂祥
孙京生
尹爱辉
郭子强
李乾
关少卿
任树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Gengui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Mel Tianjin Electric Co ltd
Tianjin Chengxi Guangyuan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Tianjin Ninghe District Ningdong Shengyuan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Tianjin Tianyu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Tianjin University
Yunche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Gengui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Mel Tianjin Electric Co ltd
Tianjin Chengxi Guangyuan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Tianjin Ninghe District Ningdong Shengyuan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Tianjin Tianyu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Tianjin University
Yunche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Gengui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Mel Tianjin Electric Co ltd, Tianjin Chengxi Guangyuan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Tianjin Ninghe District Ningdong Shengyuan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Tianjin Tianyu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Tianjin University, Yunche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Gengui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877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7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7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7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37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7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主动配电网技术领域。该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包括全部优化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各区域间的实际使用功率,控制各区域之间进行功率交互;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区域的实际输出功率。该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功率做出交互指令时,更加准确,避免在发出功率交互指令时,对电压的稳定性判断失误,而造成电压稳定区域在功率交互之后,电压稳定区域变成电压不稳定区域,或者本来是电压不稳定区域直接变为电压非常不稳定区域,不论是以上的哪一种都极易造成财产损失以及人身伤害。

Description

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具体为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属于主动配电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大量间歇式新能源的充分消纳和多种可控设备的优化控制,提出了主动配电网技术。主动配电网是运用更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来进行潮流管理,从而对局部的分布式能源进行主动控制和主动管理的配电系统。如何通过有效优化调度策略实现接入的大量间歇式新能源的充分消纳和可调资源的优化调度,以保证电网安全、经济和高效运行,是目前主动配电网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主动配电网具有大量分布式可调资源、数据交互多、控制方式灵活等特点,因此其分布式优化调度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根据专利号CN 109412202 B的发明涉及主动配电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方法、系统、服务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根据长时间尺度下的全局优化控制策略,控制各区域之间进行功率交互,实现全局优化;获取各区域的实际输出功率值;根据各区域的所述实际输出功率值,获取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将所述稳定性评估指标值与预设指标值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判断是否对各区域内的各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值进行协调控制。由此,在全局优化之后,结合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对实际输出功率进行评估,有利于及时对主动配电网各区域中的分布式电源产生的不稳定的功率进行调节,以确保配电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对比文件中在评估主动配电网的电压是否稳时,获取的数据不够准确,因此在判断电压稳定性以及在后期的功率交互使用上,调整的不够准确,一旦区域电压稳定性判断有误,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身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系统,包括:
全部优化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各区域间的实际使用功率,控制各区域之间进行功率交互;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区域的实际输出功率;
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实际输出功率,获取各区域的稳定性评估指标值;
对比单元,用于根据稳定性评估指标值与预设值进行区间对比;
警报单元,根据稳定性评估指标值与预设值的对比数据,做出警报;
调控单元,根据稳定性评估指标值与预设值的对比数据,使各区域间的电力交互调控;
临时调控单元,用于根据各区域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均小于预设值时,此时临时调控电源储备区域进行电源输送;
区域断电单元,电源储备区域及各区域电量均达到用电高峰,超负荷时,此时通过区域断电方式,来避免各个区域用电瘫痪;
准备单元,电源储备区域,用于防止各区域处于用电高峰时,利用电源储备区域对电力进行调控,使各区域电力达到稳定;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区域间功率调控数据。
优选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A区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各区域的输出功率值,获取整个用电高峰和用电低峰的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
B区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和输出功率来获取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
C区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来得出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
D区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获取各区域的稳定性评估指标值。
优选地,调控单元包括最小预设值模块,用于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做数据对比,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小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不稳定,需由电压非常稳定区域来调控此区域电压;
中间预设值模块,用于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做数据对比,使各区域的功率交互调控,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大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稳定,不需调控电压;
最大预设值模块,用于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做数据对比,使各区域的功率交互调控,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大于最大预设指标值时,则电压非常稳定,可用于调控其他不稳定区域电压。
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包括:
S1、控制各区域间进行电力交互,实现区域电力稳压;
S2、获取各区域实际输出功率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来判断各区域的电压是否处于稳定;
S3、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和预设指标值对比,得到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对各区域功率进行交互调控;
S4、根据对比结果对区域内输出功率进行调控,根据稳定性评估指标值与预设指标值做区间对比,来判断电力的稳定性,并且做出相应调控;
S5、区域断电调控。
优选地,S2、获取各区域实际输出功率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具体步骤包括:
S21、根据各区域的输出功率值,获取整个用电高峰和用电低峰的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
S22、根据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和输出功率来获取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
S23、根据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来得出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
S24、根据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获取各区域的稳定性评估指标值。
优选地,S4、根据对比结果对区域内输出功率进行调控具体步骤包括:
S41、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大于最大预设指标值时,则电压非常稳定,可用于调控其他不稳定区域电压;
S42、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大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稳定,不需调控电压;
S43、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小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不稳定,需由电压非常稳定区域来调控此区域电压;
S44、当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小于最小预设指标值时,各个区域电压均处于电压不稳定区域,此时需启动备用电源区域对各个不稳定电压区域进行调控。
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设备,包括全部优化控制单元,所述全部优化控制单元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使全部优化控制单元内外气流相通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底部设置有对电器元件散热及对过滤网清灰的降温件,所述降温件一侧设置有把降温件翻转的转动杆,该降温件另一侧设置有对降温件固定的第二螺纹杆,通过设置降温件用于对全部优化控制单元内部进行散热。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包括过滤槽,所述过滤槽设置于过滤网内部,所述过滤槽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梯形,所述降温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降温件固定连接,通过把过滤槽的截面设置为梯形,不仅可以用于对全部优化控制单元散热还可以用于拦截灰尘。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包括齿轮,所述齿轮固定连接于转动杆外侧,所述全部优化控制单元内部一侧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啮合连接于齿轮一侧,所述转动杆一侧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滑块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全部优化控制单元并与全部优化控制单元转动连接,通过设置滑块带动降温件移动至底部的过滤网位置处,用于对顶部过滤网的灰尘清理。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纹杆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于第二螺纹杆一侧,所述伸缩杆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降温件一侧,其中一个所述滑块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滑块与第二螺纹杆之间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螺纹杆用于在降温件翻转之后,对降温件的位置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全部优化控制单元内部两侧均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轨之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齿条固定连接于滑轨一侧,所述全部优化控制单元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全部优化控制单元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门板,所述全部优化控制单元内部安装有电器元件本体,通过设置滑轨用于对滑块限位,使滑块可以做直线运动。
本发明提供了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系统,准备单元中的储蓄电量在用电高峰时,全部交互调控完毕之后,此时为了保障一些主要区域的正常运行工作,把损失降低到最小,此时可以启用区域断电单元,对部分区域进行断电,以此来保障主要区域的正常运行工作,直到各区域用电稳定时,再恢复部分区域的供电。
2、该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系统,通过把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和预设指标值做出区间对比,以此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出电压的稳定性,在对功率做出交互指令时,更加准确,避免在发出功率交互指令时,对电压的稳定性判断失误,而造成电压稳定区域在功率交互之后,电压稳定区域变成电压不稳定区域,或者本来是电压不稳定区域直接变为电压非常不稳定区域,不论是以上的哪一种都极易造成财产损失以及人身伤害。
3、该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根据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获取各区域的稳定性评估指标值,由此得出评判电压是否稳定的更准确数据,以便于对电压不稳定区域进行及时的调控,保证电路的安全运行,避免电压不稳造成财产损失以及人身伤害。
4、该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装置,第二螺纹杆朝着螺纹孔的方向又运动一点的同时可以对降温件固定,此时继续启动降温件运动,此时降温件可以把风向从全部优化控制单元底部带向顶部,同时也把沉积在顶部过滤网上的灰尘吹走,此种设置不仅可以拦截灰尘,还可以对过滤网上沉积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过滤网上沉积的灰尘过多影响对全部优化控制单元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的第二获取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系统的调控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5为本发明方法的步骤S2的流程框图;
图6为本发明方法的步骤S4的流程框图;
图7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9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图9的B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降温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过滤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全部优化控制单元;2、第一获取单元;
3、第二获取单元;301、A区获取模块;302、B区获取模块;303、C区获取模块;304、D区获取模块;
4、对比单元;5、警报单元;
6、调控单元;601、最小预设值模块;602、中间预设值模块;603、最大预设值模块;
7、临时调控单元;8、区域断电单元;9、准备单元;10、第三获取单元;12、过滤网;1201、过滤槽;
13、降温件;1301、第一电机;
14、转动杆;1401、齿轮;1402、齿条;1403、滑块;1404、第一螺纹杆;
15、第二螺纹杆;1501、螺纹孔;1502、伸缩杆;1503、连接杆;
16、滑轨;1601、滑槽;
17、电器元件;18、门板;19、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系统,包括:
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用于根据各区域间的实际使用功率,控制各区域之间进行功率交互;
第一获取单元2,用于获取各区域的实际输出功率;
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3,用于根据实际输出功率,获取各区域的稳定性评估指标值;
第二获取单元3包括A区获取模块301,用于根据各区域的输出功率值,获取整个用电高峰和用电低峰的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
B区获取模块302,用于根据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和输出功率来获取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
C区获取模块303,用于根据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来得出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
D区获取模块304,用于根据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获取各区域的稳定性评估指标值
对比单元4,用于根据稳定性评估指标值与预设值进行区间对比;
警报单元5,根据稳定性评估指标值与预设值的对比数据,做出警报;
调控单元6,根据稳定性评估指标值与预设值的对比数据,使各区域间的电力交互调控;
调控单元6包括最小预设值模块601,用于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做数据对比,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小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不稳定,需由电压非常稳定区域来调控此区域电压;
中间预设值模块602,用于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做数据对比,使各区域的功率交互调控,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大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稳定,不需调控电压;
最大预设值模块603,用于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做数据对比,使各区域的功率交互调控,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大于最大预设指标值时,则电压非常稳定,可用于调控其他不稳定区域电压;
临时调控单元7,用于根据各区域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均小于预设值时,此时临时调控电源储备区域进行电源输送;
区域断电单元8,电源储备区域及各区域电量均达到用电高峰,超负荷时,此时通过区域断电方式,来避免各个区域用电瘫痪;
准备单元9,电源储备区域,用于防止各区域处于用电高峰时,利用电源储备区域对电力进行调控,使各区域电力达到稳定;
第三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各区域间功率调控数据。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获取单元2来获取各区域的实际输出功率,通过第二获取单元3来获取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再根据对比单元4把预设的最小预设值模块601、中间预设值模块602和最大预设值模块603与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做区间对比,使各区域间的电力交互调控,一旦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小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不稳定,需由电压非常稳定区域来调控此区域电压,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大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稳定,不需调控电压,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大于最大预设指标值时,则电压非常稳定,可用于调控其他不稳定区域电压,一旦各区域的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均小于最小预设值模块,此时可以启用临时调控单元7,从准备单元9中调控输出功率到各个区域,来保证各个区域的电压的稳定运行。
一旦准备单元9中的储蓄电量在用电高峰时,全部交互调控完毕之后,此时为了保障一些主要区域的正常运行工作,把损失降低到最小,此时可以启用区域断电单元8,对部分区域进行断电,以此来保障主要区域的正常运行工作,直到各区域用电稳定时,再恢复部分区域的供电。
请再次参阅图4、图5和图6,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包括:
S1、控制各区域间进行电力交互,实现区域电力稳压;
S2、获取各区域实际输出功率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来判断各区域的电压是否处于稳定;
S3、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和预设指标值对比,得到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对各区域功率进行交互调控;
S4、根据对比结果对区域内输出功率进行调控,根据稳定性评估指标值与预设指标值做区间对比,来判断电力的稳定性,并且做出相应调控;
S5、区域断电调控。
S2、获取各区域实际输出功率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具体步骤包括:
S21、根据各区域的输出功率值,获取整个用电高峰和用电低峰的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
S22、根据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和输出功率来获取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
S23、根据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来得出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
S24、根据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获取各区域的稳定性评估指标值。
S4、根据对比结果对区域内输出功率进行调控具体步骤包括:
S41、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大于最大预设指标值时,则电压非常稳定,可用于调控其他不稳定区域电压;
S42、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大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稳定,不需调控电压;
S43、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小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不稳定,需由电压非常稳定区域来调控此区域电压;
S44、当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小于最小预设指标值时,各个区域电压均处于电压不稳定区域,此时需启动备用电源区域对各个不稳定电压区域进行调控。
本发明在使用时:根据各区域的输出功率值,获取整个用电高峰和用电低峰的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根据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和输出功率来获取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根据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来得出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根据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获取各区域的稳定性评估指标值,由此得出评判电压是否稳定的更准确数据,以便于对电压不稳定区域进行及时的调控,保证电路的安全运行,避免电压不稳造成财产损失以及人身伤害。
本发明在使用时:当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大于最大预设指标值时,则判定此处电压非常稳定,可用于调控其他不稳定区域电压,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大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稳定,不需调控电压,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小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不稳定,需由电压非常稳定区域来调控此区域电压,当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小于最小预设指标值时,各个区域电压均处于电压不稳定区域,此时需启动备用电源区域对各个不稳定电压区域进行调控,通过把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和预设指标值做出区间对比,以此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出电压的稳定性,在对功率做出交互指令时,更加准确,避免在发出功率交互指令时,对电压的稳定性判断失误,而造成电压稳定区域在功率交互之后,电压稳定区域变成电压不稳定区域,或者本来是电压不稳定区域直接变为电压非常不稳定区域,不论是以上的哪一种都极易造成财产损失以及人身伤害。
请再次参阅图7、图8、图9、图11、图12和图13,包括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使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外气流相通的过滤网12,过滤网12包括过滤槽1201,过滤槽1201设置于过滤网12内部,过滤槽120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梯形,降温件13包括第一电机1301,第一电机1301的输出端与降温件13固定连接,通过把过滤槽1201的截面设置为梯形,不仅可以用于对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散热还可以用于拦截灰尘。
本发明在使用时:而在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的热量比较高,因此需要对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进行散热,在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顶部和底部设置的过滤网12可以使空气更好的流通,同时过滤网12还可以用于拦截灰尘,而过滤网12上开设的过滤槽1201设置为梯形,梯形的小开口均朝着远离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的方向设置,此种设置方式不仅可以方便空气流通对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散热,同时还能够用于拦截灰尘。
请再次参阅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过滤网12底部设置有对电器元件散热及对过滤网12清灰的降温件13,降温件13一侧设置有把降温件13翻转的转动杆14,该降温件13另一侧设置有对降温件13固定的第二螺纹杆15,通过设置降温件13用于对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进行散热,转动杆14包括齿轮1401,齿轮1401固定连接于转动杆14外侧,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一侧设置有齿条1402,齿条1402啮合连接于齿轮1401一侧,转动杆14一侧转动连接有滑块1403,滑块140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滑块1403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404,第一螺纹杆1404贯穿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并与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转动连接,通过设置滑块1403带动降温件13移动至底部的过滤网12位置处,用于对顶部过滤网12的灰尘清理。
第二螺纹杆15包括伸缩杆1502,伸缩杆1502固定连接于第二螺纹杆15一侧,伸缩杆1502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503,连接杆1503固定连接于降温件13一侧,其中一个滑块1403一侧开设有螺纹孔1501,滑块1403与第二螺纹杆15之间通过螺纹孔1501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螺纹杆15用于在降温件13翻转之后,对降温件13的位置进行固定。
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两侧均安装有滑轨16,滑轨16一侧开设有滑槽1601,滑块1403与滑轨16之间通过滑槽1601滑动连接,齿条1402固定连接于滑轨16一侧,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9,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与第一螺纹杆1404固定连接,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门板18,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安装有电器元件本体17,通过设置滑轨16用于对滑块1403限位,使滑块1403可以做直线运动。
本发明在使用时:为了使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的散热效果更好,可以启动第一电机1301带动降温件13转动,此时可以把外部的风从顶部穿过过滤网12吸入到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再经过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底部设置的过滤网12吹出,以此来达到对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的电器散热的目的,在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的风沿着底部过滤网12吹出时,此时也可以把过滤网12上拦截的灰尘吹走。
随着降温件13运行的时间增加,此时顶部的过滤网12上残留了比较多的灰尘,此时可以启动第二电机19带动第一螺纹杆1404转动,第一螺纹杆1404转动带动滑块1403向下运动,滑块1403向下运动带动第二螺纹杆15向下运动,第二螺纹杆15向下运动带动伸缩杆1502向下运动,伸缩杆1502向下运动带动连接杆1503向下运动,连接杆1503向下运动带动降温件13向下运动,降温件13运动带动转动杆14运动,转动杆14运动带动齿轮1401运动,直到齿轮1401运动至与齿条1402啮合位置处,此时齿轮1401可以转动,齿轮1401转动带动转动杆14转动,转动杆14转动带动降温件13翻转,而在降温件13转动时带动第二螺纹杆15转动,此时第二螺纹杆15朝着螺纹孔1501的方向又运动一点的同时可以对降温件13固定,此时继续启动降温件13运动,此时降温件13可以把风向从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底部带向顶部,同时也把沉积在顶部过滤网12上的灰尘吹走,此种设置不仅可以拦截灰尘,还可以对过滤网12上沉积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过滤网12上沉积的灰尘过多影响对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的散热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1)

1.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系统,包括:
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用于根据各区域间的实际使用功率,控制各区域之间进行功率交互;
第一获取单元(2),用于获取各区域的实际输出功率;
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3),用于根据实际输出功率,获取各区域的稳定性评估指标值;
对比单元(4),用于根据稳定性评估指标值与预设值进行区间对比;
警报单元(5),根据稳定性评估指标值与预设值的对比数据,做出警报;
调控单元(6),根据稳定性评估指标值与预设值的对比数据,使各区域间的电力交互调控;
临时调控单元(7),用于根据各区域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均小于预设值时,此时临时调控电源储备区域进行电源输送;
区域断电单元(8),电源储备区域及各区域电量均达到用电高峰,超负荷时,此时通过区域断电方式,来避免各个区域用电瘫痪;
准备单元(9),电源储备区域;
第三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各区域间功率调控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二获取单元(3)包括A区获取模块(301),用于根据各区域的输出功率值,获取整个用电高峰和用电低峰的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
B区获取模块(302),用于根据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和输出功率来获取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
C区获取模块(303),用于根据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来得出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
D区获取模块(304),用于根据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获取各区域的稳定性评估指标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调控单元(6)包括最小预设值模块(601),用于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做数据对比,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小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不稳定,需由电压非常稳定区域来调控此区域电压;
中间预设值模块(602),用于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做数据对比,使各区域的功率交互调控,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大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稳定,不需调控电压;
最大预设值模块(603),用于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做数据对比,使各区域的功率交互调控,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大于最大预设指标值时,则电压非常稳定,可用于调控其他不稳定区域电压。
4.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控制各区域间进行电力交互,实现区域电力稳压;
S2、获取各区域实际输出功率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
S3、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和预设指标值对比,得到对比结果;
S4、根据对比结果对区域内输出功率进行调控;
S5、区域断电调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2、获取各区域实际输出功率和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具体步骤包括:
S21、根据各区域的输出功率值,获取整个用电高峰和用电低峰的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
S22、根据实际使用功率平均值和输出功率来获取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
S23、根据功率最大偏差值和功率最小偏差值来得出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
S24、根据正常用电功率安全指标平均值,获取各区域的稳定性评估指标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4、根据对比结果对区域内输出功率进行调控具体步骤包括:
S41、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大于最大预设指标值时,则电压非常稳定,可用于调控其他不稳定区域电压;
S42、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大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稳定,不需调控电压;
S43、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在中间预设指标值和最小预设指标值之间时,电压不稳定,需由电压非常稳定区域来调控此区域电压;
S44、当稳定性评估指标值小于最小预设指标值时,各个区域电压均处于电压不稳定区域,此时需启动备用电源区域对各个不稳定电压区域进行调控。
7.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设备,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系统及方法,包括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使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外气流相通的过滤网(12),所述过滤网(12)底部设置有对电器元件散热及对过滤网(12)清灰的降温件(13),所述降温件(13)一侧设置有把降温件(13)翻转的转动杆(14),该降温件(13)另一侧设置有对降温件(13)固定的第二螺纹杆(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12)包括过滤槽(1201),所述过滤槽(1201)设置于过滤网(12)内部,所述过滤槽(120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梯形,所述降温件(13)包括第一电机(1301),所述第一电机(1301)的输出端与降温件(13)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4)包括齿轮(1401),所述齿轮(1401)固定连接于转动杆(14)外侧,所述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一侧设置有齿条(1402),所述齿条(1402)啮合连接于齿轮(1401)一侧,所述转动杆(14)一侧转动连接有滑块(1403),所述滑块(140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滑块(1403)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404),所述第一螺纹杆(1404)贯穿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并与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15)包括伸缩杆(1502),所述伸缩杆(1502)固定连接于第二螺纹杆(15)一侧,所述伸缩杆(1502)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503),所述连接杆(1503)固定连接于降温件(13)一侧,其中一个所述滑块(1403)一侧开设有螺纹孔(1501),所述滑块(1403)与第二螺纹杆(15)之间通过螺纹孔(1501)螺纹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两侧均安装有滑轨(16),所述滑轨(16)一侧开设有滑槽(1601),所述滑块(1403)与滑轨(16)之间通过滑槽(1601)滑动连接,所述齿条(1402)固定连接于滑轨(16)一侧,所述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与第一螺纹杆(1404)固定连接,所述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门板(18),所述全部优化控制单元(1)内部安装有电器元件本体(17)。
CN202311187769.4A 2023-09-15 2023-09-15 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116937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7769.4A CN116937576B (zh) 2023-09-15 2023-09-15 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7769.4A CN116937576B (zh) 2023-09-15 2023-09-15 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7576A true CN116937576A (zh) 2023-10-24
CN116937576B CN116937576B (zh) 2023-11-24

Family

ID=88386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87769.4A Active CN116937576B (zh) 2023-09-15 2023-09-15 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757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6825A (zh) * 2009-08-28 2010-03-1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电压稳定性局部指标的电网电压稳定在线监测方法
KR20120105584A (ko) * 2011-03-03 2012-09-26 한전케이디엔주식회사 동적 전력전압 곡선을 이용한 계통 안정도 평가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938587A (zh) * 2012-12-10 2013-02-20 上海市电力公司 电网智能安全稳定预警与控制方法
CN104868478A (zh) * 2015-06-05 2015-08-26 东南大学 一种电网紧急状态下的启动动态分区方案的方法
CN109412202A (zh) * 2018-10-26 2019-03-01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498751A (zh) * 2022-02-16 2022-05-13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外送电网多能量稳定性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6825A (zh) * 2009-08-28 2010-03-1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电压稳定性局部指标的电网电压稳定在线监测方法
KR20120105584A (ko) * 2011-03-03 2012-09-26 한전케이디엔주식회사 동적 전력전압 곡선을 이용한 계통 안정도 평가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938587A (zh) * 2012-12-10 2013-02-20 上海市电力公司 电网智能安全稳定预警与控制方法
CN104868478A (zh) * 2015-06-05 2015-08-26 东南大学 一种电网紧急状态下的启动动态分区方案的方法
CN109412202A (zh) * 2018-10-26 2019-03-01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498751A (zh) * 2022-02-16 2022-05-13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外送电网多能量稳定性确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庆 等: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技术探讨"", 《科技与企业》, no. 24, pages 34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7576B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iang et al. Two-time-scale coordination control for a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to mitigate wind power fluctuations
CN106026170B (zh) 一种根据电网电压调整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入功率的控制方法
CN107104446B (zh) 一种以全局最优为目标的电网自动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
EP3057192A1 (en) An energy internet and a hierarchical control system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reof
DE202008018644U1 (de) Direkt gekoppelte Rechenlast
AU2018102183A4 (en) Grid-connected tie-line power control system of micro-grid and method thereof
CN104578043B (zh) 一种光储高渗透直流微网的功率平衡协同调控方法
EP3590169A1 (de) Energiemanagement-verfahren für ein energiesystem und energiesystem
Sanjareh et al. Optimal scheduling of HVACs in islanded residential microgrids to reduce BESS size considering effect of discharge duration on voltage and capacity of battery cells
CN116937576B (zh) 大规模主动配电网稳定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6026070B (zh) 基于下垂控制的直流微电网变换器解耦控制方法
CN108306311A (zh) 直流负载系统分区间响应电网调频需求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957807B (zh) 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能量信息管控系统及方法
CN207021700U (zh) 用于控制永磁直驱风机低电压穿越的装置、风机系统
Mustafa et al. System level-based voltage-sag mitigation using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CN202749833U (zh) 微电网运行控制装置
CN113240279B (zh) 基于综合需求侧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113912B (zh) 四端口能量路由器的多模态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723781A (zh) 一种用于城市电网的能源管理系统
CN202997563U (zh) 一种用于城市电网的能源管理系统
CN115764887A (zh) 一种虚拟电厂的需求侧响应用电负荷调控系统
KR101298021B1 (ko) 고효율 태양광 발전장치
Yang et al. The influenc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on the voltage in distribution system
Liu et al. Tie-line power control of islanded microgrid cluster based on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 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load and battery
Zai-De et 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research of a novel multi-port modular energy rou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