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3823A - 一种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33823A CN116933823A CN202310802127.4A CN202310802127A CN116933823A CN 116933823 A CN116933823 A CN 116933823A CN 202310802127 A CN202310802127 A CN 202310802127A CN 116933823 A CN116933823 A CN 1169338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ight
- article
- original
- articles
- warehou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35 deep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n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n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62—Over or under weighing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5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adher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further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functioning as an identification tag
- G06K19/0776—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adher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further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functioning as an identification tag the adhering arrangement being a layer of adhesive, so that the record carrier can function as a stick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G06Q10/0875—Itemisation or classification of parts, supplies or services, e.g. bill of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及系统,当物品入库时,该方法包括:将入库物品放置于置物架上,并获取入库物品的重量,将入库物品的重量记为第一原始重量;将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的已有属性重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将属性重量与品类、数量、售价的映射关系作为入库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该方案可以利用重量这一商品固有属性实现商品更快速、更高效的标识和识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品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商品的仓储、分类、零售等应用场景中,商家通常将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或一维条形码贴附于商品上,通过识别标签实现对商品的识别,或是基于物体识别算法,对商品的图像信号进行分析获取商品的状态、数量、以及种类信息。
其中,基于RFID的物品识别和编码方法存在成本相对于普通纸质条码较高、技术不够成熟等缺点。RFID电子标签作为射频识别技术的载体,一般需要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等特点,以保证其工作稳定性,因而导致RFID标签相对于普通条形码标签价格较高,在大量使用的情况下会显著增加成本。同时,由于高频或超频RFID电子标签具有反向反射性特点,也使其在金属、液体、或其他不宜贴附标签的商品中的应用比较困难,并且在物品较多时存在较高的误读漏读率。除此之外,大量商品的标签需要人工参与分类贴附,操作较为繁琐、复杂,从而造成巨大的运营成本。纸质条形码同样受限于较大人力成本这一缺点。同时,相对于RFID电子标签,条码可以容纳的数据量更小,且更容易污损或者撕毁,一旦损毁便无法被识别。
当前的物品识别算法通常使用传统计算机视觉算法或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对商品的图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及分析,从而得到商品的相关信息。物品识别算法要求在每个库位配置可以稳定输出高质量、较为清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传感器,并且依赖较强算力实现算法的实时运行和计算,因此会更为显著地增加成本。另外,物品识别算法可能会在物品被遮挡或产生形变时识别错误,导致其应用场景也相对更为受限。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当物品入库时,该方法包括:
将入库物品放置于置物架上,并获取入库物品的重量,将入库物品的重量记为第一原始重量;
将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的已有属性重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将属性重量与品类、数量、售价的映射关系作为入库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已有属性重量以第二原始重量+重量标签重量的形式进行存储;其中,第二原始重量为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初始放置于当前置物架时的重量,重量标签重量为贴附于对应物品上的重量标签的重量;
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包括:
若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任意一种已存放物品的第二原始重量均不相同且互质,则将第一原始重量作为入库物品在当前置物架上的属性重量;
若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的第二原始重量相同或不互质,根据第二原始重量,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原始重量,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包括:
获取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品类信息;
根据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品类信息,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品类信息,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包括:
根据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品类信息,判断入库物品与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是否为同一商品;
若为同一商品,则获取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重量标签信息,根据重量标签信息确定入库物品是否需要贴附重量标签,如果需要贴附,则确定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将第一原始重量加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确认为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若不为同一商品,则计算入库物品需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将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和第一原始重量的和作为入库物品的身边识别重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入库物品需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的标准为:
贴附重量标签后,入库物品的重量与所有已有属性重量均不相同且互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已有属性重量以第二原始重量加重量标签重量得到的总重量的形式进行存储;其中,第二原始重量为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初始放置于当前置物架时的重量,重量标签重量为贴附于对应物品上的重量标签的重量;
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包括:
若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任意一种已存放物品的总重量均不相同且互质,则将第一原始重量作为入库物品在当前置物架上的属性重量;
若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的总重量相同,根据总重量,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物品出库时,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出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根据属性重量及对应的物品标识信息,确定出库物品的品类;
根据出库物品的品类,更新对应出库物品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某种物品的数量变为0,则删除对应物品的第二原始重量和属性重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系统,系统包括:
置物架,用于放置物品;
重量传感器,设置于置物架下方,用于实时感应置物架重量的变化,当物品入库引起重量发生变化时,将重量变化信号记为对应物品的第一原始重量,并将第一原始重量发送至数据库模块进行存储,同时发送至计算模块;
计算模块,用于对比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的已有属性重量,并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引起置物架重量发生变化的物品的属性重量,将包括属性重量、品类、数量、售价、重量标签映射关系的物品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库模块;
交互模块,用于为工作人员显示计算模块的结果;
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
重量标签,用于贴附于需要贴附重量标签的物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贴附于物品上的重量标签的重量,根据属性重量和已有属性重量确定。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该方案:
可有效降低材料和采购成本。在单一库位上,将商品重量这一固有属性作为身份识别码,并只使用少量、可回收、可重复利用的重量标签,避免大量使用损坏率更高的RFID标签或纸质条形码标签以及采购其配套的读写器和软件系统。相对于图像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成本也相对较低。
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出库信息的自动化更新和校验。通过保证单一库位或货架上的商品种类/重量唯一或者有若干个彼此之间为非公倍数重量关系的商品种类,并在需要时粘贴重量标签,使每种商品的重量成为其独特的身份识别码,从而避免大量依赖人力的标签粘贴和扫码操作。
可提升商品识别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重量标签不宜磨损、变质、或者受材料或环境影响导致商品无法识别。同时,所提出系统可以根据库位实时重量变化信息来检测并验证所取物料的重量和数量信息并对未授权或不合规的取用行为自动报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出库的流程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在不背离本申请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申请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申请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本申请中的“份”如无特别说明,均按质量份计。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其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系统用于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进行物品的标识和识别。该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系统和方法可以应用于无人超市、无人售货柜或者仓库存储等场景。
如图1所示,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系统,可以包括:
置物架,用于放置物品;
重量传感器,设置于置物架下方,用于实时感应置物架重量的变化,当物品入库引起重量发生变化时,将重量变化信号记为对应物品的第一原始重量,并将第一原始重量发送至数据库模块进行存储,同时发送至计算模块;
计算模块,用于对比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的已有属性重量,并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引起置物架重量发生变化的物品的属性重量,将包括属性重量、品类、数量、售价、重量标签映射关系的物品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库模块;
交互模块,用于为工作人员显示计算模块的结果;
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
重量标签,用于贴附于需要贴附重量标签的物品上。
其中,贴附于物品上的重量标签的重量,根据属性重量和已有属性重量确定。
具体的,置物架是放置物品(或称为商品)的设备,示例性的,置物架可以为库位或货架托盘等。
置物架下方设置的重量传感器用于实时感应置物架重量的变化,即当在置物架上放置物品(即入库)后或取走置物架上物品(即出库)后均会产生重量的变化。
当物品入库时,将产生的重量变化信号记录为当前商品的第一原始重量,并将第一原始重量发送至数据库模块,同时,将第一原始重量传输至计算模块。即计算模块通过重量传感器获取入库物品的第一原始重量。
当物品出库时,将产生的重量变化信号作为属性重量,根据出库物品的属性重量与数据库模块中存储的物品标识信息,确定出库物品的品类,当确认出库物品的品类和数量无误后,可以通过交互模块进行确认,数据库模块接收到交换模块的确认信号后,便可更新对应商品的数量信息。
计算模块可以根据入库物品的第一原始重量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具体确定过程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阐述。
交互模块,可以在入库或出库时用于工作人员确认入库物品或出库物品的品类,及显示计算模块的结果等。可以理解的,也可以通过摄像头等设备采集入库物品或出库物品的图像信息,进行物品的品类确认。
重量标签用于贴附于物品上,以使得每个品类的物品的重量区别于其他品类物品的重量,即使得每个品类的物品的属性重量作为确认物品品类的唯一标识码。
参照图2,其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以理解的,该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可以在计算模块上执行,也可以在对应的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装置上执行,在此不作限制,下述以在计算模块上执行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当物品入库时,可以包括:
S210、将入库物品放置于置物架上,并获取入库物品的重量,将入库物品的重量记为第一原始重量。
具体的,商品入库时,可以由库管员将入库物品放置于置物架上,也可以通过传送设备将入库物品放置于置物架上,对此不做限制。
置物架下方的重量传感器实时感应到重量的变化,并将重量变化信号记为对应物品的第一原始重量,计算模块获取重量传感器发送的入库物品的第一原始重量。
S220、将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的已有属性重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可以理解的,存放于数据库模块中的已有属性重量可以以第二原始重量+重量标签重量的形式进行存储,也可以以第二原始重量加重量标签重量得到的总重量的形式进行存储,还可以以其他形式进行存储,在此不作限制。其中,第二原始重量为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初始放置于当前置物架时的重量,重量标签重量为贴附于对应物品上的重量标签的重量。可以理解的,重量标签的重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1g、3g、5g等。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在第一原始重量与已有属性重量进行对比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时,所采用的步骤不同。下述针对上述两种存储方式,对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的具体步骤分别进行说明。
一个实施例中,若已有属性重量以第二原始重量+重量标签重量的形式进行存储;
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包括:
若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任意一种已存放物品的第二原始重量均不相同且互质,则将第一原始重量作为入库物品在当前置物架上的属性重量;
若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的第二原始重量相同或不互质,根据第二原始重量,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其中,根据第二原始重量,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包括:
获取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品类信息;
根据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品类信息,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其中,根据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品类信息,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包括:
根据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品类信息,判断入库物品与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是否为同一商品;
若为同一商品,则获取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重量标签信息,根据重量标签信息确定入库物品是否需要贴附重量标签,如果需要贴附,则确定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将第一原始重量加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确认为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若不为同一商品,则计算入库物品需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将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和第一原始重量的和作为入库物品的身边识别重量。
其中,计算入库物品需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的标准为:
贴附重量标签后,入库物品的重量与所有已有属性重量均不相同且互质。
具体的,将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已存放物品的第二原始重量进行对比。若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任何一种已有商品的第二原始重量不存在重量冲突(即第一原始重量与任一第二原始重量均不相同且互质),则将第一原始重量作为入库商品在当前置物架上的唯一属性重量,并更新到数据库模块中进行存储。
可以理解的,将第一原始重量与第二原始重量进行对比时除了比较是否完全相同,还比较两者是否互质,是为了避免多个物品同时入库时可能单个物品的重量会与已存入物品的重量相同等情况。
若存在重量冲突时,则由计算模块请求调用数据库模块中与入库物品的冲突商品的信息(包括品类信息和重量标签信息),并通过交互模块将冲突商品的信息显示给工作人员,当工作人员确认入库物品与已有商品为同一种商品时,通过交互模块确认给计算模块,并根据冲突商品的重量标签信息确认入库商品是否需要粘贴重量标签,如果需要粘贴时,根据重量标签信息确认粘贴的重量标签的重量,在粘贴号重量标签后,将入库物品重新放置于置物架上,并再由计算模块确认重量变化与已有商品的属性重量一致后,将确认信号传输给数据库模块,更新对应商品的数量。
若存在重量冲突,但入库物品与置物架上任一商品均不为同一商品,则由计算模块计算出入库物品可以贴附的最小重量,标准为:贴附重量标签后,入库物品的重量与库位上已有商品的已有属性重量均无冲突,之后,计算模块将计算出的可选重量标签(以克为单位)信息传输给交互模块,由交互模块指示工作人员选取并粘贴相应的标签,在粘贴标签后,将入库物品重新放置置物架上,并由计算模块确认重量变化与当前置物架已有商品的已有属性重量均无冲突后,将确认信号发送至数据库模块,数据库模块以入库物品现有重量作为起唯一身份识别码,更新对应的商品信息。若不存在符合条件的重量标签,则由计算模块传输信号给交互模块,并发出警报,由交互模块指示工作人员切换置物架。
一个实施例中,若已有属性重量以第二原始重量加重量标签重量得到的总重量的形式进行存储;
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包括:
若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任意一种已存放物品的总重量均不相同且互质,则将第一原始重量作为入库物品在当前置物架上的属性重量;
若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的总重量相同,根据总重量,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其中,根据总重量,确定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包括:
确定入库物品与总重量对应的物品是否为同一商品,若为同一商品,则将第一原始重量作为入库物品在当前置物架上的属性重量,并更新数据库模块中该商品的数量;
若不为同一商品,从总重量大于第一原始重量对应的所有物品中查找入库物品的品类相同的已有身份标识重量,将已有身份标识重量作为入库物品的身份标识重量,并更新数据库模块中该商品的数量。将已有身份标识重量减去第一原始重量的差值作为入库物品所需要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对入库物品贴附相应的重量标签。
S230、将属性重量与品类、数量、售价的映射关系作为入库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
具体的,当属性重量以第二原始重量+重量标签重量的形式进行存储时,物品标识信息为第二原始重量、重量标签重量、品类、数量、售价的映射关系。
当属性重量以第二原始重量加重量标签重量得到的总重量的形式进行存储时,物品标识信息为总重量、品类、数量、售价的映射关系。
可以理解的,品类为物品的最小分类,即相同型号相同颜色等最小分类的物品为同一商品,若颜色或型号等任一项不同时,则为不同商品。
一个实施例中,当物品出库时,该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还包括:
获取出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根据属性重量及对应的物品标识信息,确定出库物品的品类;
根据出库物品的品类,更新对应出库物品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若某种物品的数量变为0,则删除对应物品的第二原始重量和属性重量。
具体的,如图3所示,出库时,由用户或工作人员依次将商品取出,重量传感器根据检测到的重量变化可自动匹配数据库模块中每种商品的唯一的属性重量,从而生成被取出的商品的类型和数量,并将信号传输给数据库模块,数据库模块将匹配到对应属性重量的商品信息传输给交互模块。由用户或库管员确认取出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无误后,通过交互模块确认。若交互模块在限定时间内未收到用户的确认,则发出报警信号,表明当前取货行为未被授权&认可。数据库模块在接收到交互模块的确认信号后,便可更新对应商品的数量信息。若某种商品已全部被取出,则清空该商品的原始重量和属性重量信息。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提供一种利用重量这一商品固有属性实现商品更快速、更高效的标识和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保证单一库位或货架上每种商品的重量唯一,将每种商品的重量转变成其唯一的身份识别码,使得系统可以在商品出库时自动生成领料信息,并对不合规的取用行为自动预警,从而达到降低材料和运营成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商品取用效率等目的。本申请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本申请可有效降低材料和采购成本。在单一库位上,将商品重量这一固有属性作为身份识别码,并只使用少量、可回收、可重复利用的重量标签,避免大量使用损坏率更高的RFID标签或纸质条形码标签以及采购其配套的读写器和软件系统。相对于图像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成本也相对较低。
第二:本申请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出库信息的自动化更新和校验。通过保证单一库位或货架上的商品种类/重量唯一或者有若干个彼此之间为非公倍数重量关系的商品种类,并在需要时粘贴重量标签,使每种商品的重量成为其独特的身份识别码,从而避免大量依赖人力的标签粘贴和扫码操作。
第三:本申请可提升商品识别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重量标签不宜磨损、变质、或者受材料或环境影响导致商品无法识别。同时,所提出系统可以根据库位实时重量变化信息来检测并验证所取物料的重量和数量信息并对未授权或不合规的取用行为自动报警。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物品入库时,所述方法包括:
将入库物品放置于置物架上,并获取所述入库物品的重量,将所述入库物品的重量记为第一原始重量;
将所述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的已有属性重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将所述属性重量与品类、数量、售价的映射关系作为所述入库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已有属性重量以第二原始重量+重量标签重量的形式进行存储;其中,所述第二原始重量为所述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初始放置于当前置物架时的重量,所述重量标签重量为贴附于对应物品上的重量标签的重量;
所述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包括:
若所述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任意一种已存放物品的第二原始重量均不相同且互质,则将所述第一原始重量作为所述入库物品在当前置物架上的属性重量;
若所述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的第二原始重量相同或不互质,根据所述第二原始重量,确定所述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原始重量,确定所述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品类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品类信息,确定所述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品类信息,确定所述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品类信息,判断所述入库物品与所述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是否为同一商品;
若为同一商品,则获取所述第二原始重量对应的物品的重量标签信息,根据所述重量标签信息确定所述入库物品是否需要贴附重量标签,如果需要贴附,则确定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将所述第一原始重量加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确认为所述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若不为同一商品,则计算所述入库物品需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将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和所述第一原始重量的和作为所述入库物品的身边识别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入库物品需贴附的重量标签的重量的标准为:
贴附所述重量标签后,所述入库物品的重量与所有所述已有属性重量均不相同且互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已有属性重量以第二原始重量加重量标签重量得到的总重量的形式进行存储;其中,所述第二原始重量为所述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初始放置于当前置物架时的重量,所述重量标签重量为贴附于对应物品上的重量标签的重量;
所述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包括:
若所述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任意一种已存放物品的总重量均不相同且互质,则将所述第一原始重量作为所述入库物品在当前置物架上的属性重量;
若所述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的总重量相同,根据所述总重量,确定所述入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物品出库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出库物品的属性重量;
根据所述属性重量及对应的物品标识信息,确定所述出库物品的品类;
根据所述出库物品的品类,更新对应出库物品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某种物品的数量变为0,则删除对应物品的第二原始重量和属性重量。
9.一种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置物架,用于放置物品;
重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置物架下方,用于实时感应所述置物架重量的变化,当物品入库引起重量发生变化时,将重量变化信号记为对应物品的第一原始重量,并将所述第一原始重量发送至数据库模块进行存储,同时发送至计算模块;
计算模块,用于对比所述第一原始重量与当前置物架上已存放物品的已有属性重量,并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引起置物架重量发生变化的物品的属性重量,将包括所述属性重量、品类、数量、售价、重量标签映射关系的物品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库模块;
交互模块,用于为工作人员显示计算模块的结果;
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
重量标签,用于贴附于需要贴附重量标签的物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贴附于物品上的重量标签的重量,根据所述属性重量和所述已有属性重量确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02127.4A CN116933823A (zh) | 2023-07-03 | 2023-07-03 | 一种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02127.4A CN116933823A (zh) | 2023-07-03 | 2023-07-03 | 一种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33823A true CN116933823A (zh) | 2023-10-24 |
Family
ID=88388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02127.4A Pending CN116933823A (zh) | 2023-07-03 | 2023-07-03 | 一种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933823A (zh) |
-
2023
- 2023-07-03 CN CN202310802127.4A patent/CN11693382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58276B (zh) | 无人售货柜的商品扫描方法及其系统 | |
CN111684477B (zh) | 配备有电子货架标签的货架的相机实现的商品布局控制方法 | |
US6554187B2 (en) | Method of detecting and managing RFID labels on items brought into a store by a customer | |
US9171442B2 (en) | Item identification using video recognition to supplement bar code or RFID information | |
US20020038267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in retail operations | |
US7940181B2 (en) | RFID based product level availability | |
KR101220581B1 (ko) | Rfid 및 센싱 기술을 활용한 온습도관리 시스템 및방법 | |
CN108109293B (zh) | 一种商品防盗结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040220860A1 (en) | Self-checkout system having integrated RFID reader | |
US20050043857A1 (en) | System for inventory control and capturing and analyzing consumer buying decisions | |
US20070241188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management of purchase in self-service-type sales point | |
KR20130037837A (ko) | Rfid 태그와 바코드를 이용한 종합 이력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6471125B1 (en) | Method of tracking produce selection data | |
KR20120113202A (ko) | Rfid 및 센싱 기술을 활용한 온습도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WO2019218004A1 (en) | Method, device, computer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verifying details of an item | |
JP3837475B2 (ja) | 自動化ショッピングシステム | |
US20040088230A1 (en) | Method to detect fraudulent return of merchandise | |
US20060149605A1 (en) | Exception reduction and event reordering in an item tracking system | |
US20220383248A1 (en) | Method for scene segmentation | |
US7311250B1 (en) | RFID weight-based security method with container compensation | |
CN116933823A (zh) | 一种基于重量信息的物品标识和识别方法及系统 | |
CN113642968B (zh) | 拣货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US20240212024A1 (en) | Control methods for digital shopping carts | |
WO2024105716A1 (ja) | 商品管理装置、商品管理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 |
KR101111299B1 (ko) | 알에프아이디 정보 변경 확인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