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3379A - 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3379A
CN116933379A CN202311166772.8A CN202311166772A CN116933379A CN 116933379 A CN116933379 A CN 116933379A CN 202311166772 A CN202311166772 A CN 202311166772A CN 116933379 A CN116933379 A CN 116933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tructure
load
active
design
pas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667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33379B (zh
Inventor
江贝
姚良帝
黄玉兵
章冲
齐辉
刘乐民
商淑杰
李月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Expresswa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Expresswa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Expresswa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Expresswa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667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3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3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3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33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3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16Tensile or compressive
    • G01N2203/0017Tensi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2Reliability analysis or reliability optimisation; Failure analysis, e.g. worst case scenario performanc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2Timing analysis or timing optim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ometr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arket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安全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根据地下工程设计参数和地质条件,将地下工程简化为围岩‑主被动支护力学模型,计算围岩荷载;对围岩荷载进行分配,将围岩荷载分配为主动支护结构承担的荷载和被动支护承担的荷载;分别确定主动支护结构和被动支护结构在全周期内承载能力与时间的关系,分别计算相应支护结构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进行主‑被动支护结构初步设计;调整、优化地下工程支护体系设计方案。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支护未考虑现场工程地质环境对支护结构耐久性的影响、施工速度慢、支护成本高、安全性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安全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交通隧洞修建技术的日渐成熟,地下工程大量兴建,设计和施工中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地下工程支护结构体系设计耐久性问题尤为显著。例如海底隧洞由于侵蚀性地下水的渗漏,加上结构裂缝的产生与发展均会导致衬砌结构的腐蚀与承载能力的降低,严重影响海底隧洞的使用性能,隧洞的支护结构很难达到设计基准期即需要维修,不仅浪费了资金,又影响了正常使用,严重缩短了海底隧洞的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
一般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设计,仅采用被动支护结构控制变形并承担围岩荷载。被动支护结构不能够及时控制围岩变形,也不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因此设计时只能尽可能提高被动支护的强度确保隧洞的安全,仅仅设计被动支护结构,未考虑现场工程地质环境对支护结构耐久性影响,会导致施工速度慢、支护成本高、安全性低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支护未考虑现场工程地质环境对支护结构耐久性的影响、施工速度慢、支护成本高、安全性低的问题。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工程设计参数和地质条件,将地下工程简化为围岩-主被动支护力学模型,计算围岩荷载;
依据围岩荷载和主动支护结构的力学性能设计预紧力施加范围,考虑预紧力的作用后对围岩荷载进行分配,将围岩荷载分配为主动支护结构承担的荷载和被动支护承担的荷载;
分别确定主动支护结构和被动支护结构在全周期内承载能力与时间的关系,分别计算相应支护结构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
根据主被动支护荷载的分配和所述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进行主-被动支护结构初步设计;
结合施工效率与施工成本的影响,建立综合性评价指标,调整优化主-被动支护结构设计方案,通过主-被动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优化地下工程支护体系设计方案。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工程地质条件包括空气环境温度、湿度、氧气含量、地下水成分和pH值;围岩荷载包括地层荷载、附加荷载和特殊荷载,其中地层荷载是主要的荷载形式,将围岩荷载等效成线荷载作用在支护结构上。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将围岩荷载分配为主动支护结构承担的荷载和被动支护承担的荷载的具体过程包括:
L sp)=np+L n
其中L s (p)为施加预紧力后围岩荷载的实际值与主动支护结构的预紧力呈负相关关系,n为单位长度预紧力锚固结构的个数,p为单根主动支护结构施加的预紧力,L n为被动支护结构所承担的荷载。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确定主动支护结构在全周期内承载能力与时间的关系的具体过程包括对主动自护结构进行室内抗拉试验,得到主动支护结构的屈服荷载和破断荷载f yf u,根据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确定腐蚀周期进行耐久性试验,对耐久性试验后的主动支护结构进行抗拉试验,得到试验后主动支护结构的屈服荷载和破断荷载f ytf ut,进行现场工程地质环境下预紧力的衰减试验,将主动支护结构一端固定,另一端施加恒定的拉伸静载荷,将试样置于室内模拟现场工程地质条件介质中,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确定腐蚀周期进行耐久性试验记录预紧力衰减情况。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通过抗拉试验对比分析得到主动支护结构屈服荷载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1,主动支护结构破断荷载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2,主动支护结构锚固力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3;通过衰减试验对比分析得到主动支护结构预紧力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4
作为进一步的,预紧力的设计值应为主动支护结构屈服荷载的30%-50%,主动支护结构的锚固力应大于破断荷载。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确定被动支护结构在全周期内承载能力与时间的关系的具体过程包括进行耐久性试验,试验前先对被动支护结构进行受力试验,得到被动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再进行耐久性试验,试验后在进行被动支护结构受力试验,得到被动支护结构试验后的承载能力,用试验后强度与试验前强度比值,得到被动支护结构强度在现场工程地质环境下的耐久性系数γ n
进一步的,对被动支护结构进行加载试验,得到被动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f n,进行被动支护结构耐久性试验,进行模拟现场工程地质环境处理时,根据拱架结构的大小把结构拆分为若干块,对不同段拱架结构之间接触的地方进行防腐防护处理,把拆分后的拱架放入根据现场的工程地质环境仿制的现场工程地质环境中,根据使用年限确定试验周期,达到设计时间后对钢架进行组装,对腐蚀后的拱架结构进行加载试验,试验得到被动支护结构经过耐久性试验后的极限承载力f nt,经过对比得到一个腐蚀系数与时间的关系,以分析得到被动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耐久性系数γ n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根据主被动支护荷载的分配和所述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进行主-被动支护结构初步设计的具体过程包括:
F pαL pF p=n 1 n 2 p4
F nβL nF n=mf n γ n
F n+F pηF s
其中F p为考虑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影响下单位施工长度主动支护的承载力设计值,L p为主动支护承担的荷载,α为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取值,n 1为断面内主动支护结构的设计个数,n 2为单位长度主动支护结构的排数,p为单个锚固结构的预紧力,γ p4为设计使用年限的预紧力耐久性系数由室内试验得到;
F n为考虑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影响下单位施工长度中被动支护的承载力设计值,L n为被动支护结构承担的荷载,β为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取值,m为一个施工循环内被动支护拱架的个数,f n为一环拱架的承载力,γ n为设计使用年限的被动支护承载力耐久性系数由室内试验得到;
η为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取值,其中F s为围岩等效荷载,其大小等于单位长度围岩荷载。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结合施工效率与施工成本的影响,建立综合性评价指标,调整优化主-被动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具体过程包括考虑经济因素,定义支护结构承载力、施工效率与成本的关系参数δ对主-被动支护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计算方法为:
δ=((F p+F n)×T)/(C +C
其中T为单位长度施工所用的时间,C 为单位长度主动支护的成本,C 为单位长度被动支护的成本。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通过主-被动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优化地下工程支护体系设计方案的具体过程包括设计的地下工程主-被动支护结构体系进行现场应用,实时监测主-被动支护结构的安全储备,监测主动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被动支护结构的受力状况以及变形情况,要求在设计安全范围之内,主动支护结构受力满足安全系数α的设计要求,被动支护结构满足安全系数β的设计要求,支护结构变形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需要预留安全储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然后对主-被动支护结构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的,设计安全范围为:
ΔsμΔs d
其中Δs为现场应用后实际监测的支护结构变形量,μ为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取值,Δs d为实际工程设计时允许的最大变形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考虑现场工程地质环境对支护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将围岩荷载分配为主动支护结构承担的荷载L p和被动支护承担的荷载L n,分别确定主被动支护结构在全周期内承载能力与时间的关系,确定相应的耐久性的影响,能够保证支护结构设计全面、准确,有助于提高施工速度。
本发明在确定主被动支护结构在全周期内承载能力与时间的关系,确定相应的耐久性的影响时,分别依据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室内试验,确定主动支护结构预紧力、屈服荷载、破断荷载和锚固力随时间变化关系,并推导得出主动支护结构预紧力、屈服荷载、破断荷载和锚固力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依据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室内试验,分析得到现场地质条件对被动支护结构承载性能的影响,并推导得出被动支护结构承载性能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现场工程地质环境对支护结构耐久性的影响计算的有针对性、准确性,能够提高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结合施工效率与施工成本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建立综合性评价指标,调整优化主-被动支护结构设计方案,通过现场应用与实时监测主-被动支护结构受力情况,优化地下工程支护体系设计方案,从经济性和安全性、适用性几个方面对得到的地下工程支护体系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修正,有助于减少支护成本,保证安全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实施例一
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流程图见图1,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现场勘测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隧洞设计参数和工程地质条件,将地下工程转化为围岩-主被动支护力学模型,计算得到围岩荷载L S
围岩荷载包括地层荷载、附加荷载和特殊荷载,其中地层荷载是主要的荷载形式,计算围岩荷载,并按照等效原理将围岩荷载等效成线荷载作用在支护结构上。
第二步:依据主动支护结构的力学性能设计预紧力施加范围,考虑预紧力的作用后对围岩荷载进行分配,把围岩荷载分配为主动支护结构支护承担的荷载L p和被动支护承担的荷载L n
所述的分配围岩荷载具体实施方式为:分配荷载需要考虑主动支护预紧力能够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同时能够降低围岩荷载,进一步的主动支护结构本身也能够承担荷载能降低被动支护所承担的荷载,预紧力的施加同时收到主动支护结构材料本身的限制一般为材料屈服强度的30%-50%,首先根据围岩荷载进行初步的预紧力设计,紧接着进行围岩荷载分配得到主动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L p和被动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L n。具体实施方式为:
L sp)=np+L n
其中Ls(p)为施加预紧力后围岩荷载的实际值与主动支护结构的预紧力呈负相关关系,n为单位长度预紧力锚固结构的个数,p为单个主动支护结构施加的预紧力,L n为被动支护结构所承担的荷载。
第三步:进行主动支护结构室内试验,模拟现场环境进行耐久性试验,即锚固力、屈服荷载、破断荷载和预紧力在现场工程地质条件下随时间的衰减变化情况,得到主动支护结构屈服荷载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1、主动支护结构破断荷载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2、主动支护结构锚固力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3、主动支护结构预紧力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4
所述的主动支护结构室内试验具体实施方式为:首先对主动自护结构进行室内抗拉试验,得到主动支护结构的屈服荷载和破断荷载f yf u,进一步的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确定腐蚀周期进行耐久性试验,进一步的对耐久性试验后的主动支护结构进行抗拉试验,得到试验后主动支护结构的屈服荷载和破断荷载f ytf ut,通过对比分析能够推导出衰减系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得到主动支护结构屈服荷载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1,主动支护结构破断荷载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2,主动支护结构锚固力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3,;进行现场工程地质环境下预紧力的衰减试验,试验采用恒荷载法,即施加荷载保持不变,测试试验设计时间内的预紧力的变化。试验时先把主动支护结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万能试验机施加恒定的拉伸静载荷,安装预紧力测试装置,进一步的将试样置于腐蚀介质中,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确定试验周期进行耐久性试验记录预紧力衰减情况,进一步的对比分析得到主动支护结构预紧力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4
对主动支护结构安全性能进行验证,保证所设计的主动支护结构在工程设计年限内耐久性影响下仍满足预紧力、屈服荷载、锚固力和破断荷载的关系。
p=υf y p4=υf y γ p1f af uf a γ p3f u γ p2
其中p为主动支护结构的锚固力,f y为主动支护结构的屈服荷载,υ的取值范围为30%-50%;f a为主动支护结构的设计锚固力,f u为主动支护结构的破断荷载。
第四步:被动支护结构室内试验,模拟现场环境进行耐久性试验,得到被动支护结构强度在现场工程地质环境下的耐久性系数γ n
所述的被动支护结构室内试验具体实施方式为:采用拱架力学试验装置对室内试验的试件多个位置同时进行加载,拱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可以表示为拱架力学试验装置每一个加载位置施加荷载的总和。首先对被动支护结构进行加载试验,得到被动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f n,进一步进行被动支护结构耐久性试验,进行现场环境处理时,根据拱架结构的大小把结构拆分为若干块,并用防腐模具对不同段拱架结构之间接触的地方做好防护处理,进一步的把拆分后的拱架放入根据现场的工程地质环境仿制的现场工程地质环境中,根据使用年限确定试验周期,达到设计时间后对钢架进行组装,进一步的对腐蚀后的拱架结构进行加载试验,试验得到被动支护结构经过耐久性试验后的极限承载力f nt,然后经过对比得到一个腐蚀系数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析得到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耐久性系数γ n
第五步:根据分配的主-被动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和室内耐久性试验得到的耐久性系数进行主被动结构设计。
主-被动支护结构具体设计方法为:
(1)首先初步设计考虑工程设计年限耐久性影响后主动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
F pαL pF p=n 1 n 2 p4
其中F p为考虑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影响下单位施工长度主动支护的承载力设计值,L p为主动支护承担的荷载,α为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取值,n 1为断面内主动支护结构的设计个数,n 2为单位长度主动支护结构的排数,p为单个锚固结构的预紧力,γ p4为设计使用年限的预紧力耐久性系数由室内试验得到。
(2)进一步的初步设计考工程设计年限耐久性影响后被动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
F nβL nF n=mf n γ n
其中F n为考虑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影响下单位施工长度中被动支护的承载力设计值,L n为被动支护结构承担的荷载,β为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取值,m为一个施工循环内被动支护拱架的个数,f n为一环拱架的承载力,γ n为设计使用年限的被动支护承载力耐久性系数由室内试验得到。
(3)进一步验证支护结构的安全性:
F n+F pηF s
其中η为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取值。结合以上公式对主动支护结构和被动支护结构进行初步设计,其中F s为围岩等效荷载,其大小等于单位长度围岩荷载。
第六步:建立综合性评价指标,进一步的对海底隧洞主被动支护体系设计优化。
综合性指标建立方法为:考虑经济因素,提高预紧力会降低施工效率提高隧洞建设的成本,定义支护结构承载力、施工效率与成本的关系参数δ对主-被动支护结构设计进行优化:
δ=((F p +F n)×T)/(C +C
其中T为单位长度施工所用的时间,C 为主动支护的成本,C 为被动支护的成本。
第七步:现场应用,并进行实时监测主-被动支护结构承载力,监测结构的安全储备情况,进一步优化主被动支护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为:监测主动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被动支护结构的受力状况以及主-被动支护结构变形情况,要求在设计安全范围之内,主动支护结构受力满足安全系数α的设计要求,被动支护结构满足安全系数β的设计要求,支护结构变形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需要预留安全储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然后对主-被动支护结构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
ΔsμΔs d
其中Δs为现场应用后实际监测的支护结构变形量,μ为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取值,Δs d为实际工程设计时允许的最大变形量。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地下工程设计参数和地质条件,将地下工程简化为围岩-主被动支护力学模型,计算围岩荷载;
依据围岩荷载和主动支护结构的力学性能设计预紧力施加范围,考虑预紧力的作用后对围岩荷载进行分配,将围岩荷载分配为主动支护结构承担的荷载和被动支护承担的荷载;
分别确定主动支护结构和被动支护结构在全周期内承载能力与时间的关系,分别计算相应支护结构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
根据主被动支护荷载的分配和所述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进行主-被动支护结构初步设计;
结合施工效率与施工成本的影响,建立综合性评价指标,调整优化主-被动支护结构设计方案,通过主-被动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优化地下工程支护体系设计方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工程地质条件包括空气环境温度、湿度、氧气含量、地下水成分和pH值;围岩荷载包括地层荷载、附加荷载和特殊荷载,其中地层荷载是主要的荷载形式,将围岩荷载等效成线荷载作用在支护结构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将围岩荷载分配为主动支护结构承担的荷载和被动支护承担的荷载的具体过程包括:
L sp)=np+L n
其中L s (p)为施加预紧力后围岩荷载的实际值与主动支护结构的预紧力呈负相关关系,n为单位长度预紧力锚固结构的个数,p为单根主动支护结构施加的预紧力,L n为被动支护结构所承担的荷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其特征是,确定主动支护结构与被动支护结构在全周期内承载能力与时间的关系的具体过程包括:对主动自护结构进行室内抗拉试验,得到主动支护结构的屈服荷载和破断荷载f yf u
根据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确定腐蚀周期进行耐久性试验,对耐久性试验后的主动支护结构进行抗拉试验,得到试验后主动支护结构的屈服荷载和破断荷载f ytf ut,进行现场工程地质环境下预紧力的衰减试验,将主动支护结构一端固定,另一端施加恒定的拉伸静载荷,将试样置于室内模拟现场工程地质条件介质中,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确定腐蚀周期进行耐久性试验记录预紧力衰减情况;
对被动支护结构进行加载试验,得到被动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f n,进行被动支护结构耐久性试验,进行模拟现场工程地质环境处理时,根据拱架结构的大小把结构拆分为若干块,对不同段拱架结构之间接触的地方进行防腐防护处理,把拆分后的拱架放入根据现场的工程地质环境仿制的现场工程地质环境中,根据使用年限确定试验周期,达到设计时间后对钢架进行组装,对腐蚀后的拱架结构进行加载试验,试验得到被动支护结构经过耐久性试验后的极限承载力f nt,对比分析腐蚀系数与时间的关系,记录被动支护结构强度衰减情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抗拉试验对比分析得到主动支护结构屈服荷载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1,主动支护结构破断荷载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2,主动支护结构锚固力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3;通过衰减试验对比分析得到主动支护结构预紧力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γ p4;通过拱架加载试验和衰减试验得到被动支护结构强度在现场工程地质环境下的耐久性系数γ n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其特征是,预紧力的设计值为主动支护结构屈服荷载的30%-50%,主动支护结构的锚固力大于破断荷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根据主被动支护荷载的分配和所述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系数进行主-被动支护结构初步设计的具体过程包括:
F pαL pF p=n 1 n 2 p4
F nβL nF n=mf n γ n
F n+F pηF s
其中F p为考虑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影响下单位施工长度主动支护的承载力设计值,L p为主动支护承担的荷载,α为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取值,n 1为断面内主动支护结构的设计个数,n 2为单位长度主动支护结构的排数,p为单个锚固结构的预紧力,γ p4为设计使用年限的预紧力耐久性系数;
F n为考虑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影响下单位施工长度中被动支护的承载力设计值,L n为被动支护结构承担的荷载,β为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取值,m为一个施工循环内被动支护拱架的个数,f n为一环拱架的承载力,γ n为设计使用年限的被动支护承载力耐久性系数;
η为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取值,F s为围岩等效荷载,其大小等于单位长度围岩荷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其特征是,结合施工效率与施工成本的影响,建立综合性评价指标,调整优化主-被动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具体过程包括考虑经济因素,定义支护结构承载力、施工效率与成本的关系参数δ对主-被动支护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计算方法为:
δ=((F p+F n)×T)/(C +C
其中T为单位长度施工所用的时间,C 为单位长度主动支护的成本,C 为单位长度被动支护的成本,F p为考虑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影响下单位施工长度主动支护的承载力设计值,F n为考虑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影响下单位施工长度中被动支护的承载力设计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主-被动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优化地下工程支护体系设计方案的具体过程包括设计的地下工程主-被动支护结构体系进行现场应用,实时监测主-被动支护结构的安全储备,监测主动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被动支护结构的受力状况以及变形情况,要求在设计安全范围之内,主动支护结构受力满足安全系数α的设计要求,被动支护结构满足安全系数β的设计要求,支护结构变形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需要预留安全储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然后对主-被动支护结构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其特征是,设计安全范围为:
ΔsμΔs d
其中Δs为现场应用后实际监测的支护结构变形量,μ为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取值,Δs d为实际工程设计时允许的最大变形量。
CN202311166772.8A 2023-09-12 2023-09-12 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 Active CN116933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6772.8A CN116933379B (zh) 2023-09-12 2023-09-12 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6772.8A CN116933379B (zh) 2023-09-12 2023-09-12 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3379A true CN116933379A (zh) 2023-10-24
CN116933379B CN116933379B (zh) 2023-12-05

Family

ID=88375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66772.8A Active CN116933379B (zh) 2023-09-12 2023-09-12 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337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5157B1 (en) * 1999-06-01 2002-07-30 Obayashi Corporation Elevated bridge infrastructure design method
CN102900441A (zh) * 2012-09-18 2013-01-30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基于围岩完全变形控制的中国隧道修建方法
KR20130019340A (ko) * 2012-07-05 2013-02-26 재단법인 중소조선연구원 중력고정식 해상구조물 수면하 다중 지지대의 수직방향 하중반력공진주기 및 운동성능에 대한 해양공학수조 실험방법
CN106096211A (zh) * 2016-07-08 2016-11-09 山东大学 一种地下工程约束混凝土支护体系设计方法
CN110593924A (zh) * 2019-09-26 2019-12-2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回采巷道全生命周期的支护方法
CN114894514A (zh) * 2022-05-20 2022-08-12 西南交通大学 拱形隧道主动支护承载结构模型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15758671A (zh) * 2022-10-25 2023-03-07 山东科技大学 围岩巷道加强锚注支护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系统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5157B1 (en) * 1999-06-01 2002-07-30 Obayashi Corporation Elevated bridge infrastructure design method
KR20130019340A (ko) * 2012-07-05 2013-02-26 재단법인 중소조선연구원 중력고정식 해상구조물 수면하 다중 지지대의 수직방향 하중반력공진주기 및 운동성능에 대한 해양공학수조 실험방법
CN102900441A (zh) * 2012-09-18 2013-01-30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基于围岩完全变形控制的中国隧道修建方法
CN106096211A (zh) * 2016-07-08 2016-11-09 山东大学 一种地下工程约束混凝土支护体系设计方法
CN110593924A (zh) * 2019-09-26 2019-12-2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回采巷道全生命周期的支护方法
CN114894514A (zh) * 2022-05-20 2022-08-12 西南交通大学 拱形隧道主动支护承载结构模型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15758671A (zh) * 2022-10-25 2023-03-07 山东科技大学 围岩巷道加强锚注支护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系统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琦;栾英成;江贝;李术才;于恒昌;: "约束混凝土拱架力学性能分析及支护体系现场试验(英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no. 04, pages 196 - 209 *
翟恩地;王桐封;: "隧洞复合支护受力数值分析",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04, pages 17 - 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3379B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34429B (zh) 一种沥青路面剩余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
CN113295513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应力腐蚀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10489920B (zh) 损伤状态挠度曲率的等截面梁损伤识别方法
CN111191318A (zh) 一种大跨桥梁缆索系统的腐蚀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1027261B (zh) 一种用于研究结构风激励响应的混合模拟试验方法
CN116933379B (zh) 地下工程支护体系全周期设计方法
CN113959825B (zh) 一种混凝土梁碳化深度的计算方法
CN112668182B (zh) 一种天然气长输管道失效的分析方法
CN114372411B (zh) 一种供水管网巡检、查漏和改造三阶段病害诊断方法
CN116720761A (zh) 一种铁路隧道基底结构服役状态评估方法及装置
Xu et al.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hield tunnel lining in service with field inspection
Shayanfar et al. Simulation of the force-displacement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under different degrees and locations of corrosion
Ness et al. Strain concentrations in pipelines with concrete coating: An analytical model
CN115204017A (zh) 地铁隧道管片损伤的高阶矩阵迭代模态分析方法及系统
Marquez-Dominguez et al. Probabilistic fatigue model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onshore wind turbine foundations
Chehrazi Testing and Fretting Fatigue Analysis of Bridge Stay Cable Wires at Saddle Supports
CN117972869B (zh) 一种预应力空心凹形方桩设计方法及系统
Teng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telligent Bearing System for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
CN113849937B (zh) 一种由附加力矩引起的螺栓应力计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92820B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数据分析的桥梁损伤病害智能识别系统
Aleksandrovskaya Current state and problems of improving operational monitoring of the safety of hydraulic structures
Macht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stress states in shotcrete shells
CN111767598B (zh) 一种精细化旧桩再利用方法
Kukay Bridge instrumen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on-destructive and destructive techniques used to estimate residual tendon stress in prestressed girders
Takahashi et al. Fatigue life assessment of initially and time-dependently deteriorated RC decks by data assimi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