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1439A - 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1439A
CN116931439A CN202210357975.4A CN202210357975A CN116931439A CN 116931439 A CN116931439 A CN 116931439A CN 202210357975 A CN202210357975 A CN 202210357975A CN 116931439 A CN116931439 A CN 1169314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ensing
robot
scene
per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79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修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iank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an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ank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an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579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14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1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14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引导用户将感知机器人设置于基准探测点;基于基准探测点进行室内空间感知以根据感知结果配置空间结构坐标图;基于空间结构坐标图划分感知区域,并基于感知区域配置场景事件的触发条件;基于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用户信息和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基于当前场景和用户信息按照预设执行逻辑生成执行指令,通过输出模块输出场景服务和/或将所述执行指令发送至通讯连接的其它设备。本发明能够实时根据用户的行为以及具体的室内空间分析用户的需求,主动为用户输出相应功能或服务,而无需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被动操作设备下发指令,智能程度更高,使用更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服务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安全、健康、智能、节能、舒适和充满关爱的智慧家庭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智慧家庭不能只是简单的智能控制,而是要解决家庭智慧、健康、安全、教育、娱乐、家居控制、照明、社区服务等多系统的需求。而当前传统智能产品虽然种类齐全,价格实惠,但综合解决用户需求时,存在安装与旧改困难,集成困难,功能简单,智能低智,用户体验差,且被动操作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体验感、使用频率与黏性,且用户还变成了智能设备的管理者。虽然语音交互可以提升一部分用户体验,但语音交互仍然存在应用局限,如不方便不能语音时、发音不标准、距离限制、声音干扰、重复执行等问题。所以如智能设备能根据用户的行为(非视频识别,因家庭场景视频涉及用户隐私)与需求主动为用户提供功能与服务,而无须用户手动设备或操作手机APP或语音告知语音设备执行指令的无命令式主动智能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无命令式主动智能还改变了多个系统功能的实现方式方法,系统更简单,成本更低。
纵观技术实现,常规理解无命令式主动智能可能的实现方式有:(1).基于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在室内空间的定位来判断用户的需求实现无命令式主动智能,但目前手机在室内的定位技术并不精准,就算将来手机定位准确了,而手机场景输出有限必须有其它配套系统(如智能照明、智能网关、智能家电等),而配套系统部署本来就是行业难题;再者定位必须与家庭空间结构布局结合,手机面临持续计算耗电与隐私问题;另外手机在家庭很难不离身,所以此方式落地困难。(2).基于移动机器人(视频识别)识别用户行为来实现无命令式主动智能,家庭场景属特殊环境,完全依赖视频识别用户行为会严重影响用户隐私,且还存在非刚需、成本高、人多抢资源、续航、高度与占空间等一系列问题,还存在必须安装配套系统的问题,所以此方式落地困难。(3).基于用户穿戴设备来识别用户实现无命令式主动智能,这种类似携带手机定位的主动智能,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家很难不离身,最重要的穿戴设备主要采集用户体征数据,既不能判断用户行为与需求,也不能与家庭空间建立逻辑关系,还不具备智能决策,必须依赖配套智能系统,所以此方式落地困难。(4).未来可能出现的脑意识电波智能,直接输出脑电波告知智能系统自己的需求,目前这还只是理想的高智能,但就是这种高智能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用户睡觉无意识、人只能在一个空间、需要智能系统去执行脑意识等,并不能取代家庭空间感知的固定存在,而智能配套系统本来就难落地,所以此方式落地困难。(5).基于全屋智能来实现无命令式主动智能,在家庭安装众多传感器与智能设备,且目前的全屋智能主要还是以智能控制为主,解决用户痛点需求太少,且全屋智能是多设备叠加式集成,部署就是行业最困难的事,这也是约束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部署必须面临:①新旧房问题;②开槽破洞布管布线问题;③全屋还是局部的问题;④集成与通讯方式问题;⑤取电问题;⑥设备安装、位置、美观与安全问题;⑦非刚需与成本问题;⑧功能与服务问题;⑨空间大小问题;⑩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所以此方式落地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以主动为用户提供相应功能和或服务,而无需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被动操作设备下发指令。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包括:
确定用于放置感知机器人的基准探测点,引导用户将所述感知机器人设置于所述基准探测点;
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进行室内空间感知以根据感知结果配置空间结构坐标图;
基于所述空间结构坐标图划分感知区域,并基于所述感知区域配置场景事件的触发条件;
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
基于所述当前场景、所述感知区域和所述用户信息按照预设执行逻辑生成执行指令,基于所述执行指令通过输出模块输出场景服务和/或将所述执行指令发送至通讯连接的其它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装置,包括:
放置引导模块,用于确定用于放置感知机器人的基准探测点,引导用户将所述感知机器人设置于所述基准探测点;
空间感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进行室内空间感知以根据感知结果配置空间结构坐标图;
场景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空间结构坐标图划分感知区域,并基于所述感知区域配置场景事件的触发条件;
用户感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
执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场景、所述感知区域和所述用户信息按照预设执行逻辑生成执行指令,基于所述执行指令通过输出模块输出场景服务和/或将所述执行指令发送至通讯连接的其它设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先确定用于放置感知机器人的基准探测点,再引导用户将感知机器人设置于基准探测点,基于基准探测点进行室内空间感知以根据感知结果配置空间结构坐标图,基于空间结构坐标图划分感知区域,并基于感知区域配置场景事件的触发条件,基于基准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用户信息和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最后基于当前场景和用户信息按照预设执行逻辑生成执行指令,基于所述执行指令通过输出模块输出场景服务和/或将所述执行指令发送至通讯连接的其它设备,该方法能够实时根据用户的行为以及具体的室内空间分析用户的需求,主动为用户提供相应功能或服务,而无需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被动操作设备下发指令,智能程度更高,使用更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子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处理可以被终止,但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基于刚需服务机器人构建非视频的沉浸式空间感知,通过AI、大数据分析获取用户的基本行为与需求,再通过该机器人输出功能、服务与内容来服务于用户,且如用户有联网扩展其它智能设备,也可通过向其它已联网的智能设备发出需求或输出指令,从而实现无命令式的主动智能;这种方式是最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为用户无须携带任何设备,不以用户存在来决定空间感知的存在,刚需单品易落地及标准化,而无须安装本来就落地难的配套智能系统。实现无命令式主动智能最核心基础就是要建立室内空间智能感知系统,如果建立室内空间智能感知系统的设备都无法落地,那无命令式主动智能就只是梦想中的空中楼阁,所以基于服务机器人实现无命令式主动智能是最接地气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这个服务机器人必须具备以下特点:①刚需;②安装旧改方便;③通讯连接方便;④取电方便;⑤自带场景输出;⑥自带标准智能系统的AI计算、存储、多通讯连接与覆盖、输入输出单元等;⑦功能与服务强;⑧自带毫米波雷达传感器,且探测高度适合;⑨自带用户可能用到的其它多种环境、体征、语音、视频、距离、手势、状态等传感器,且传感器探测高度、环境、位置要适合;⑩隐私保护开关。具备这些特点的服务机器人有了室内空间智能感知系统,还可颠覆传统智能系统的实现方式方法,达到单品就能主动有效解决用户多痛点需求的问题,再加上服务机器人的免安装、免配套、化繁为简的特点,用户省心省事省钱,更有利服务机器人快捷落地。
基于上述服务机器人的构思基础,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确定用于放置感知机器人的基准探测点,引导用户将所述感知机器人设置于所述基准探测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感知机器人包括固定服务机器人和/或可移动服务机器人,进一步地,在一些扩展实施例中,基于固定服务机器人和/或可移动服务机器人还可联网通讯固定安装的雷达传感器来扩展感知机器人的空间感知范围。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安装固定服务机器人、基于感知机器人联网通讯扩展空间感知范围的固定安装雷达传感器没有此引导步骤。
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固定服务机器人和/或可移动服务机器人和基于感知机器人扩展空间联网通讯的固定安装雷达传感器用于进行室内空间感知和用户感知,其理由如下:
前面所述具备十大特点的服务机器人能有效解决室内空间感知系统落地问题,但只有室内空间感知系统并不能解决用户需求问题,必须依赖具体形态产品,而具体产品形态又分全新产品形态和改造传统产品形态,从解决用户需求角度看,改造传统产品形态是最容易被用户接受的,因为产品常规需求场景已经存在,且家庭场景比较特殊,对产品采用的技术有一定约束,这样也约束产品形态。纵观家庭现有智能产品:(1).对讲分机是家庭唯一B端刚需标配的智能屏产品,不管是精装、毛坯、新房、旧房都不可或缺,有一定高度,虽然它贴墙固定安装,且一般安装在客厅或餐厅,用户免投入,且极具普及化落地价值,只是B端产品客户决策流程较长,比较适合前装市场或B端主导的旧改市场或B端增值运营而标配市场。(2).智能家居中控屏虽然是家庭改善性需求,有自带显示与语音输出场景,且位置固定,在客厅容易被对讲分机替代,因为对讲分机具有B端唯一刚需特性。(3).开关面板是刚需,但开关面板位置偏僻、自带场景输出少、单火取电,离用户远,且成本大幅度上升,所以易被对讲分机和可移动机器人等替代。(4).电视是家庭刚需产品,但用户对价格敏感,不间断运行成本高,所以电视输出场景优势又变成了劣势,加上客厅场景容易被对讲分机刚需和可移动机器人所替代,很难标准化普及化落地,所以家庭能升级成固定服务机器人的产品形态硬件和或基于传统智能硬件联网通讯的扩展空间感知范围的固定安装雷达传感器基准探测点组合包括但不局限对讲分机、开关面板、智能家居中控屏、电视等单品或组合。(5).台灯的优势特点有:①离用户近(床头、书桌、沙发旁等位置);②离通讯接口近(新旧住宅床头、书桌、沙发旁一般都有预留网络或电话接口);③取电方便(新旧住宅床头、书桌、沙发旁一般都有预留电源接口);④有一定距地高度(桌面高度+台灯高度,比较适合空间与环境感知探测);⑤一般靠墙安装或放置;⑥自带照明场景;⑦安装旧改维护方便、⑧应用场景多(除C端家庭刚需客厅、主卧室、小孩房、老人房、书房、农舍外,还适合B端刚需医院病房、酒店、公寓、办公室、会议室、门店、学校等),具有家庭空调、风扇、扫地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智能音箱、空气净化器、手机、PC电脑、笔记本、IPAD、路由器、机顶盒、智能网关、智能开关等家用其它电器或智能设备无法比拟优势特点,且虽然台灯是可移动设备,但其应用场景相对固定,且场景中台灯的位置一般靠墙,这样在场景中的台灯位置就相对固定了,故用户移动台灯无须精准定位设备,只需要区域定位即能判断是在那个应用场景,所以具备台灯优势特点的可移动服务机器人,能将现有多种技术的缺点与优势进行互补,能免安装、免配套、快捷有效地解决室内空间智能感知落地的问题。所以家庭能升级成可移动服务机器人的产品形态硬件包括但不局限台灯、智能音箱、智能网关、移动机器人等。当前全屋智能技术还流行分布式系统,但无命令式主动智能必须对感知数据进行大量计算,所以分布式传感器是无法实现的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必须有核心设备来计算判断输出,所以自带场景输出的感知机器人是最优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具备台灯优势特点的可移动服务机器人既能有效地解决室内空间智能感知落地的问题,有了主动感知用户行为与需求的能力,再加上台灯的传统功能和创新功能,单品可移动服务机器人还能有效地无命令式主动解决家庭的居家安全、健康感知与监督管理、监督式学习、互动娱乐、视音频交互、通讯连接与覆盖、家居控制、电视智能控制和同步投屏、智能投影、可视对讲、生活服务、平台服务、应急与场景智能照明等场景、功能与服务需求,而无须用户输出指令,也无须依赖其它落地难的配套智能系统,免安装,真正化繁为简,让用户省心省事省钱。
可移动服务机器人能有效解决家庭客厅、餐厅、卧室、书房等主要室内空间的无命令式主动智能外,还可扩展应用解决办公室、客房、公寓、会议室、病房、展厅、门店、学校、工厂等其它空间的无命令式主动智能需求,同时还考虑到全空间感知的成本、需求与部署问题,存在无须部署感知机器人的空间(如厨房、厕所、过道、电梯厅、卧室、客厅等),可与特殊空间固定安装的基准探测点雷达传感器进行联网通讯,以扩展感知机器人的空间感知范围(相当于感知机器人同时管理多个房间的基准探测点),这样家庭基于最少一台感知机器人就可对家庭全空间进行智能感知,实现真正的室内全空间无命令式主动智能。当然如只采用固定服务机器人和基于固定服务机器人联网通讯扩展空间感知范围的固定安装雷达传感器基准探测点的方式也能实现室内全空间无命令式主动智能,只是可移动服务机器人相比固定服务机器人的优点是位置灵活、场景更多、离用户近、通讯与取电方便、免安装、免配套,更易落地的特点。所以实现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感知机器人(包括固定和可移动服务机器人)及基于感知机器人扩展空间感知范围的基准探测点传感器的智能硬件载体已经有了,如何将室内空间的用户感知转变为用户的行为与需求判断成为实现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关键问题。因此,本申请针对此进行创新,对感知机器人及基于感知机器人扩展空间感知范围的基准探测点传感器空间感知用户进行算法判断,以识别用户在家庭空间的行为与需求,并输出自带场景和或通过已联网通讯的其它智能设备或系统输出相应功能与服务。这样感知机器人不但可独立而快捷地实现无命令式主动智能,还可以赋予已联网通讯的其它传统智能设备无命令式主动智能功能,从而彻底改变传统家庭智能系统的被动、手动、用户自主管理、不方便语音、复杂集成、安装旧改难、标准化难、普及落地难等系列问题,让用户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家居变得更容易、更安全、更智慧。
基准探测点是用于放置感知机器人的最常使用位置,具备台灯优势特点的可移动服务机器人通常设置在桌面和或床头和或沙发等靠墙位置,另外为了联网通讯扩展空间感知范围而设置的固定雷达传感器,其对应的基准探测点通常为房间的墙面,且还可利用感知机器人和基于感知机器人扩展空间感知范围的基准探测点传感器的初始感知能力(没有与室内空间结构布局形成感知关系的感知能力),感知用户存在时,主动语音和或屏显和或投影和或灯光等方式引导用户将所述感知机器人设置于所述基准探测点,并使感知机器人背面平行墙面。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或安装人员开启感知机器人和或基于感知机器人安装并联网通讯正常的其它房间雷达传感器基准探测点后,感知机器人感知用户的存在,主动输出语音和或屏显和或投影和或灯光引导用户将感知机器人放置在最常使用场景(基准探测点),且将感知机器人背面平行墙面放置,关闭隐私开关(当感知功能状态为开启状态时),将摄像头模块向上旋转至极限(当知功能默认为向正监视时或旋转轴任意中间位置时,以保证感知机器人能正常水平方向感知,如配置为固定摄像头模块则无须此步),用户多方式确认后或感知到用户有操作感知机器人移动位置和/或调整感知方向后进入下一步骤,如用户没有操作或确认,系统将在下次感知用户存在时,主动语音和或屏显和或投影和或灯光提醒用户操作。
S120、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进行室内空间感知以根据感知结果配置空间结构坐标图。
感知结果为感知机器人和/或基于感知机器人扩展空间联网通讯的固定安装雷达传感器对室内的物体和结构进行检测得到的结果,此时是为了确定室内空间环境,以根据空间结构确定空间结构坐标图,空间结构坐标图即室内空间环境的参数化描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配置空间结构坐标图主要包括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其中自动方式又进一步包括根据图像数据和雷达数据两种情况,也即步骤S120包括步骤S121-124:
S121、基于预设结构布局图和或用户导入的实际结构布局图根据用户的调整操作和确认指令确定空间结构布局图。
本实施例中,感知机器人还提供有系统建模程序配置界面,以通过系统建模程序配置界面屏显内容和或语音播报预设结构布局图和/或用户导入的实际结构布局图,当然感知机器人也配置有实际结构布局图导入路径,基于系统建模程序配置界面还能够设置文件格式、常规主要结构或物品参数供用户确认或调整(如:客厅场景的门、窗、沙发、电视、墙宽墙长等的位置及规格;卧室场景的门、窗、床、床头柜、桌、墙宽墙长等的位置及规格等),用户按内容或引导完成内容输入,并标注一至三个基准探测点位置,如果用户标准超三个以上多个基准探测点位置或系统感知室内房间超过预设大小可能存在空间任意点都可能成为探测点时,则感知机器人主动语音和或屏显和或投影和或灯光提醒用户最好在室内结构特征明显的位置安装最少3个定位信标或基站,并在空间结构布局图上标注其位置,结合地磁传感器的探测方向和基准探测点机器人探测的方向,感知机器人生成室内基于基准探测位置的空间结构布局图。
S122、若未检测到用户的调整操作和确认指令,则采集室内空间图像,并基于所述室内空间图像识别室内物品和空间结构特征,根据所述室内物品和空间结构特征结合预设特征数据生成空间结构布局图。
感知机器人感知用户在空间存在时,屏显和或语音和或投影和或灯光引导用户输入配置内容,而用户不会操作或不愿意操作超过预设的自定义时间,或用户直接操作确认不会操作或不操作时:感知机器人在感知用户离开后自动启动系统建模程序,如感知用户在空间时,暂停启动系统建模程序或屏显或主动语音或投影输出“启动系统建模程序”,屏显或投影或主动语音输出“请用户给自己自定义时间(如5分钟)适应环境时间,请用户离开房间”,以便系统识别空间进行建模;单或双摄像头模块拍摄室内空间图片,通过识别技术识别图片中的室内主要常规物品及空间结构特征(如床、沙发、窗户、床头柜、桌子、椅子、门、地砖等);感知机器人根据摄像头模块拍摄图片的固定标尺(如:摄像图片的水平与垂直标尺为1CM*1CM,而摄像距离为1米距离时,实际物体大小为0.2*0.2米,反过来,如果已知物体大小为0.2*0.2米,则摄像头距离物体的距离为1米)与家用主要常规物品及空间结构一般默认或用户确认的特征数据(如:门(宽0.9米*高1.9米)、窗(距地高度一般0.9-1.05米)、沙发(一般单人沙发的座面高度0.42米)、床(高一般0.5米,宽1.2-1.8米*长1.9-2米)、床头柜(宽0.5米*深0.4米*高0.7米)、桌(宽0.8米*长1.4米*0.8米)等)(原理同带固定标尺望远镜通过看物理或人,能判断物体或人离观测者的距离),判断输出室内空间结构及常规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及距感知机器人的距离,感知机器人再根据地磁传感器的探测方向和感知机器人探测方向生成室内空间可视区域内的空间结构布局;感知机器人感知用户存在时,主动语音输出或屏显或投影输出“请主人将机器人原地向左或向右旋转60度”(系统配置摄像头模块监视角度一般不会低60度,此角度拍摄图像不易变形,左右各旋转60度,通过图片或空间拼接刚好180度,方便靠墙放置的感知机器人全面感知室内空间);当感知机器人感知用户旋转时,感知机器人通过地磁传感器和或三轴陀螺仪探测参数判断用户旋转60度主动叫停用户,并在感知用户离开房间后,启动建模程序,重复前面步骤,生成室内空间感知机器人基准区域左右区域进行自动配置,生成室内空间感知机器人基准可视区域的左右区域的空间结构布局;感知机器人根据机器人基准探测区域与左右探测区域空间结构布局,进行合并拼接成完整的空间结构布局地图,并以基准探测点为坐标圆点和地磁传感器,生成室内基于感知机器人基准探测位置的空间结构布局图。
S123、或,若未检测到用户的调整操作和确认指令,则采集室内雷达探测数据,并基于所述室内雷达探测数据识别室内物品和空间结构特征,根据所述室内物品和系统默认规格参数和空间结构特征结合预设特征数据生成空间结构布局图。
用户或安装人员开启感知机器人,感知机器人和/或基于感知机器人扩展空间联网通讯的固定安装雷达传感器感知到用户在室内存在时,主动输出语音或屏显或投影引导用户将感知机器人放置在最常使用场景(基准探测点),且将感知机器人背面平行墙面放置,屏显和或语音引导用户输入配置内容,而用户不会操作或不愿意操作超自定义时间,或用户直接确认不会操作或不操作时,系统启动建模系统自动配置程序;感知机器人开启雷达探测静态物体模式,根据电磁波反射面积的大小描绘室内空间结构及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雷达的方向及距离和系统默认规格参数,生成空间结构布局图,如;感知机器人自带微型投影机投影距离2米时,投影幕面积为60寸;如感知机器人内置单雷达传感器探测角度有限(如单雷达探测角度为90度,双雷达才能构成180度探测角度),而系统感知用户存在时,主动请求用户向左和或向右旋转感知机器人,以便系统配置生成完整的空间结构布局图;感知机器人对生成的室内空间结构布局数据与家用常规物体及空间结构的一般特征数据进行比较,以判断探测的物体规格是否为真实物体的规格,如果不符合,则系统自动重新探测物体进行规格参数比较,如果重新探测超自定次数,比较物体规格参数偏差仍然较大,则记录一次异常识别,并生成空间结构布局图,同时标注识别偏差大的物体或空间,当感知用户离家并开启摄像头且摄像头向前监视状态时,通过视频识别进行复核物体规格或主动语音或屏显或投影与用户确认,如:感知用户存在时,主动语音询问用户,“主人,请问这个房间的门多宽?”。如视频复核或用户确认物体规格与探测规格偏差较大,则系统自动反馈给服务平台进行算法优化与验证。(如:家庭一般门规格(宽0.9米*高1.9米)、窗(距地高度一般0.9-1.05米)、沙发(一般单人沙发的座面高度0.42米)、床(高一般0.5米,宽1.2-1.8米*长1.9-2米)、床头柜(宽0.5米*深0.4米*高0.7米)、桌(宽0.8米*长1.4米*0.8米)等),如系统探测门宽0.5米,而实际门宽1.2米。
S124、基于所述空间结构布局图和所述感知机器人的感知方向以所述基准探测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结构坐标图。
感知机器人根据空间结构布局图,地磁传感器探测方向,感知机器人和/或联网通讯正常的其它房间雷达传感器探测方向、角度与范围,基准探测点位置坐标圆点等一起建立逻辑关系,生成空间结构坐标图,即感知机器人探测范围内的用户移动获得的人体坐标在对应室内空间结构布局图中能找到对应的空间位置或坐标。如基准探测点的坐标为(0,0),而在室内空间布局中位置在书桌中部靠墙位置;再如:用户在感知机器人的探测范围的坐标为(x,y),而对应在室内结构空间结构布局图中是门的中点位置,坐标表示(x1,y1);再如用户在感知机器人的探测范围的坐标为(x’,y’),而对应在室内结构空间结构布局图中是床右侧边距离墙0.5米位置,坐标表示为(x2,y2)。感知机器人感知用户存在时,主动询问用户,房间是否还有其它经常应用场景,如果用户确认有,则请用户将感知机器人放置在其它应用场景进行系统配置。如果房间较大存在多个常用应用场景,则感知机器人感知用户存在时,主动提示用户最好在室内安装最少3个信标或基站,以便感知机器人自主判断其在室内的空间位置。感知机器人根据自主判断空间位置,再结合空间结构坐标图、基准探测点的位置、探测角度与方向、地磁传感器探测的方向,生成感知机器人在空间任意点位置,探测方向与范围的空间结构坐标图。但目前感知机器人通过信标或基站确定自身位置的技术并不很精准,所以感知机器人会根据室内空间结构布局,自动生成多个常用基准探测点,如:桌面、床头、沙发等几个场景,如果用户确认将感知机器人放置在非常规基准感知点位置,则感知机器人自动对空间结构布局重新进行系统配置,例如如用户从一个房间换到另一个房间使用。空间结构布局图只是普通平面图,基准探测点也只是平面图上的一个点,需要将平面图二维垂直坐标与感知机器人探测的极坐标进行关联,这样人在感知机器人和联网通讯正常的其它房间雷达传感器的探测范围的极坐标就可以找到对应室内空间结构平面的垂直二维坐标,有了空间结构坐标图才能有下一步的感知区域划分,因为每个感知区域是一个区域的垂直二维坐标组成的。
S130、基于所述空间结构坐标图划分感知区域,并基于所述感知区域配置场景事件的触发条件。
在确定了空间结构坐标图之后,空间结构坐标图中已经记录了空间结构布局图,地磁传感器探测方向,感知机器人和联网通讯正常的其它房间雷达传感器的探测方向、角度与范围,基准探测点位置之间逻辑关系,基于空间结构坐标图,对室内空间进行感知区域划分,得到例如床区域、窗区域、书桌区域、门区域、电视区域、沙发区域、投影幕(墙面)区域等多个坐标区域,同时基于不同坐标区域设置有不同的场景事件,并且不同的场景事件设置有至少一个触发条件,当用户在室内的行为、状态等符合触发条件时,表示用户正处于该场景事件。示例性的,第一,以位置(坐标)信息为触发条件中的唯一因素,如:侧边靠墙的床只有外床边能触发场景;再如:居中的餐桌周边都能触发场景;再如:床区域用户上床边比床尺寸空间加宽20CM感知;窗区域为窗尺寸向室内空间延伸20CM感知,向下延伸至地面的空间区域;书桌用户坐的方向空间加宽20CM感知;第二,结合时间因素,生成场景事件的逻辑触发条件,如设定当场景触发时,追溯场景触发前自定义时间(如1秒时间)的用户定位坐标,如用户定位坐标位于场景区域的外则,则判断为用户进入坐标区域,相反则用户离开坐标区域;如果用户坐标不变,则判断用户持续存在或误报放弃处理。如:从外至内为进入;从内到外为离开;门区域内出现为进入,室内进入门区域为离开;窗区域内出现或消失为误报,从室内至窗区域内为用户看窗外或开关窗帘;室内到电视区域为用户想开电视;从室内进入桌区域为用户想学习或工作或化妆,从桌区域离开为用户离开;沙发区域内出现或消失为用户存在,沙发区域从内至外为离开,从外到内为用户沙发休息;如窗帘在固定区域反复移动,为风吹窗帘等。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指的触发条件还可能包括对用户一系列连续行为的逻辑要求,也称为逻辑条件。此设计还可有效地解决传统传感器或雷达传感器基础感知能力的计时控制用户体验差的问题。如用户上厕所计时自定义时间(如1分钟)不动,灯光自动关闭。
S140、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
用户信息包括室内需要关注的人和物在不同时刻的动作和位姿等信息。本步骤主要根据室内移动的人或物体定位坐标(雷达正常感知模式,区别系统配置的静态物体识别模式)结合具体的触发条件进行场景判断。如:如感知用户跌倒,输出紧急预场景;再如晚上11点感知用户走到床边触发事件,输出睡觉预场景;再如用户手机在房间,但用户准备离家,输出遗落物品预提醒场景;再如晚8点,用户走到房间桌子边,输出学习或工作预场景;再如夜晚用户从床上下来,触发床边事件,输出用户起夜预场景,且如果用户20分钟还没有回来再次触发床边事件,将输出预紧急预场景;再如感知老人早上9点还没有走床,输出预提醒场景等;再如用户打开门从外进入门区域,系统输出进入预场景信息;再如白天多个用户在相同或不同区域触发事件,则判断娱乐休闲场景;再如用户站在投影幕或电视旁边手在投影幕或电视区域向上或向下划动,系统判断为显示内容返回或向下翻页指令;如感知机器人在投影幕或电视与用户中间,且探测方向朝用户,投影方向与探测方向相反时,当用户在探测方向虚拟投影幕或电视区域前后左右移动或站立蹲下等动作时,系统判断为显示内容虚拟人或物同步输出前后左右移动或站立蹲下等动作,实现显示内容人体感知交互等。也即,所述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包括:感知用户定位坐标,基于所述定位坐标结合对应时间确定用户的动作记录;基于所述动作记录匹配所述触发条件确定所述当前场景。
S150、基于所述当前场景、所述感知区域和所述用户信息按照预设执行逻辑生成执行指令,基于所述执行指令通过输出模块输出场景服务和/或将所述执行指令发送至通讯连接的其它设备。
本步骤主要根据用户当前所处的场景以及用户信息判断用户需要提供哪些服务,当前场景包括预场景事件和场景事件触发列表及优先级,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坐标数量与特征和体征、时间、联网设备、设备状态、多房间场景间逻辑关系等信息,执行指令包括放弃处理(例如检测到非用户例如动物的动作)、控制指令、显示内容、执行程序、交互语音信息、提醒语音信息等;感知机器人同时具备输出模块,以通过输出模块输出各种场景服务,包括语音、屏显、投影、灯光等服务内容,自带输出模块可以避免感知机器人必须安装配套系统才能输出场景,简化系统落地,且更好的服务于用户。如:用户跌倒紧急预场景,如超自定义时间,输出语音和或灯光和或屏显或投影关怀;再如周末早上感知小孩起床,输出外语问候语音,如感知小孩上午在房间玩,触发床边事件,输出“现在不是睡觉时间”的外语语音,创造用外语与小孩发起对话的场景,如感知小孩下午在房间玩,但没有触发事件,超自定义时间,输出小孩平时喜欢的外语音乐、诗歌、故事或视频等,让小孩在沉浸式外语环境中玩耍,无意识中培养小孩的语感;再如用户下床起夜场景,而厕所在客厅那边,则输出客厅感知机器人自带起夜照明或已联网的其它智能开关开启起夜照明,如系统判断用户厕所还没有装智能开关,第二天白天合适的时候某个事件触发点触发时,主动语音建议用户在厕所可以安装智能开关与感知机器人联网,这样夜晚起夜就不会不记得关灯了;再如用户是慢性病患者,中午12点吃饭时间,感知用户存在主动语音输出提醒用户吃药;再如系统帮用户挂号医院看病,系统感知用户去医院看病回家,主动语音提醒用户将医生诊断书放在感知机器人面前进行识别建档;再如独居老人早上9点还没有起床预场景,在自定义时内,重复输出唤醒起床语音或音乐,如感知老人在床上有活动,则输出请老人伸手到感知机器人面前测量体温的语音提醒,如检测老人体温高烧,系统推送用户发烧信息至服务平台和或社区健康中心和或亲属手机和或政府服务中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先确定用于放置感知机器人的基准探测点,再引导用户将感知机器人设置于基准探测点,基于基准探测点进行室内空间感知以根据感知结果配置空间结构坐标图,基于空间结构坐标图划分感知区域,并基于感知区域配置场景事件的触发条件,基于基准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用户信息和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最后基于当前场景和用户信息按照预设执行逻辑生成执行指令,感知机器人执行指令输出场景服务和或将所述执行指令发送至通讯连接的其它执行设备,该方法能够实时根据用户的行为以及具体的室内空间分析用户的需求,主动为用户提供相应功能或服务,而无需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被动操作设备下发指令,智能程度更高,使用更方便快捷。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另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
S210、确定用于放置感知机器人的基准探测点,引导用户将所述感知机器人设置于所述基准探测点;
S220、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进行室内空间感知以根据感知结果配置空间结构坐标图。
S230、基于所述空间结构坐标图划分感知区域,并基于所述感知区域配置场景事件的触发条件。
S240、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
S250、判断所述当前场景与所述基准探测点是否匹配。
S260、若不匹配,则引导用户调整所述感知机器人的位姿,并检测用户对所述感知机器人的位姿调整操作。
S270、根据所述位姿调整操作调整所述空间结构坐标图和所述感知区域。
S280、基于所述当前场景、所述感知区域和所述用户信息按照预设执行逻辑生成执行指令,基于所述空间结构坐标图划分感知区域,并基于所述感知区域配置场景事件的触发条件。
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步骤S250-280,其目的在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考虑到传感器的感知范围有限,可能会出现需要调整感知机器人位姿的情况:如用户使用过程中调整感知机器人方向以适应用户现实使用需求或感知机器人探测角度低于180度,则存在多探测场景的问题,系统会根据用户旋转感知机器人的方向同步调整空间结构坐标图上对应的感知机器人探测的方向与范围,即如用户将基准探测点的感知机器人逆时针旋转10度,则系统根据感知机器人旋转角度自动将感知机器人对应空间结构坐标图上的探测范围以基准探测点为圆心,逆时针旋转10度,保持基准探测点感知机器人的探测范围与空间结构坐标图的对应逻辑关系,从而真实反映用户在室内空间布局中位置坐标。另外,如感知机器人探测角度低于180度,而基准探测点的探测范围不能覆盖房间的关键区域,如床、门等区域,系统会根据门、床等关键区域与基准探测点的角度自动生成优化探测模式,当用户在特定场景时,可主动提醒用户调整感知机器人的角度,以达到最佳探测范围。如早上用户准备离家时,感知机器人主动提醒用户将感知机器人逆时针旋转10度,关闭隐私开关保护状态,并旋转摄像头模块水平监视,方便感知机器人对家庭进行安全探测。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还设置在基于所述执行指令通过输出模块输出场景服务和/或将所述执行指令发送至通讯连接的其它设备后用户没有反馈时的应对情况,其在步骤S280之后,新增了步骤S290-200(图未示):
S290、判断是否感知到用户基于所述执行指令的场景反馈;
S200、若否,则基于所述当前场景生成异常指令,并将所述异常指令发送至异常应对设备。
例如:用户跌倒紧急预场景,如超过预设的自定义时间,输出语音和或灯光和或屏显和或投影关怀,如用户没有反馈与确定(未检测到用户的起身动作或语音确认误报或手机APP确认误报或用户其它方式确认误报等操作),超过预设的自定义时间,感知机器人推送用户跌倒紧急信息至服务平台和或社区健康中心和或亲属手机和或政府服务中心;再如用户是慢性病患者,中午12点吃饭时间,感知用户存在主动语音输出提醒用户吃药,如用户超自定义没有交互回应和或没有将药品经感知机器人确定名称、药量等信息,感知机器人记录一次用户服药异常信息;再如系统帮用户挂号医院看病,感知机器人感知用户去医院看病回家,主动语音提醒用户将医生诊断书放在感知机器人面前进行识别建档,如用户超自定义时间没有交互和或没有执行识别建档指令,感知机器人记录一次用户漏档信息。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优化服务体验,还设置了自我学习机制,以自主记录用户的习惯,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具体的,在步骤S200之后,还包括步骤S201(图未示):
S201、记录当前场景的出现次数以及具备所述场景反馈的反馈次数,根据所述出现次数和所述反馈次数确定用户阶段习惯或知识掌握水平,并根据所述阶段习惯或知识掌握水平生成良性引导方案。
具体的,在自定义时间内,相同场景执行超过预设的自定义次数,同时用户对该场景未做出反馈的次数超过预设的否定次数,则判断用户形成阶段习惯或知识掌握水平,如阶段习惯属良性,则在根据预设的时间阈值或根据相同场景出现间隔,制定良性引导方案主动关怀提醒用户执行场景或放弃执行;如阶段习惯属非良性,则良性引导方案主动关怀提醒用户不良生活习惯需纠正;且用户执行一次良性习惯场景,系统还可主动语音鼓励或肯定用户行为。如:一周内,用户3次晚上1点睡觉,系统自动生成一次阶段不良生活习惯。如:感知机器人感知用户触发事件时,主动向用户发起外语对话交互超自定义次数(如5次),但用户始终无反馈,则判断用户对该交互外语语句没有掌握,系统自动调整输出交互外语语句或输出解释语句或输出母语询问语句。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装置300,包括:
放置引导模块310,用于确定用于放置感知机器人的基准探测点,引导用户将所述感知机器人设置于所述基准探测点;
空间感知模块320,用于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进行室内空间感知以根据感知结果配置空间结构坐标图;
场景配置模块330,用于基于所述空间结构坐标图划分感知区域,并基于所述感知区域配置场景事件的触发条件;
用户感知模块340,用于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
执行模块350,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场景、所述感知区域和所述用户信息按照预设执行逻辑生成执行指令,基于所述执行指令通过输出模块输出场景服务和/或将所述执行指令发送至通讯连接的其它设备。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感知机器人包括固定服务机器人和/或可移动服务机器人,固定服务机器人和/或可移动服务机器人用于进行室内空间感知和用户感知。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用户将感知机器人设置于基准探测点包括:通过语音或屏显或投影或灯光引导用户将感知机器人放置于基准探测点,以使得感知机器人背面平行墙面。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基准探测点进行室内空间感知以根据感知结果配置空间结构布局图包括:基于预设结构布局图和或用户导入的实际结构布局图根据用户的调整操作和确认指令确定空间结构布局图;若未检测到用户的调整操作和确认指令,则采集室内空间图像,并基于室内空间图像识别室内物品和空间结构特征,根据室内物品和空间结构特征结合预设特征数据生成空间结构布局图;或,若未检测到用户的调整操作和确认指令,则采集室内雷达探测数据,并基于室内雷达探测数据识别室内物品和空间结构特征,根据室内物品和空间结构特征结合预设特征数据生成空间结构布局图;基于空间结构布局图和感知机器人的感知方向以基准探测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结构坐标图。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记录当前场景的出现次数以及具备场景反馈的反馈次数,根据出现次数和反馈次数确定用户阶段习惯或知识掌握水平,并根据阶段习惯或知识掌握水平生成良性引导方案。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判断当前场景与基准探测点是否匹配;若不匹配,则引导用户调整感知机器人的位姿,并检测用户对感知机器人的位姿调整操作;根据位姿调整操作调整空间结构坐标图和感知区域。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基准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用户信息和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包括:感知用户定位坐标,基于定位坐标结合对应时间确定用户的动作记录;基于动作记录匹配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当前场景、感知区域和用户信息按照预设执行逻辑生成执行指令,基于执行指令通过输出模块输出场景服务和/或将执行指令发送至通讯连接的其它设备,还包括:判断是否感知到用户基于执行指令的场景反馈;若否,则基于当前场景生成异常指令,并将异常指令发送至异常应对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智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台灯包括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电子设备中处理器4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410为例;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1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装置中的放置引导模块310、空间感知模块320、场景配置模块330、用户感知模块340和执行模块350)。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也即:确定用于放置感知机器人的基准探测点,引导用户将所述感知机器人设置于所述基准探测点;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进行室内空间感知以根据感知结果配置空间结构坐标图;基于所述空间结构坐标图划分感知区域,并基于所述感知区域配置场景事件的触发条件;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基于所述当前场景、所述感知区域和所述用户信息按照预设执行逻辑生成执行指令,基于所述执行指令通过输出模块输出场景服务和/或将所述执行指令发送至通讯连接的其它设备。
存储器4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电子设备、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智能装置的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输入装置430具体包括但不局限:雷达、人体、环境、体征、状态、地磁、麦克风、摄像头等传感器及触控输入和通讯模块等,输出装置440具体包括但不局限:显示屏、灯光、微型投影机、喇叭、通讯模块。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用于放置感知机器人的基准探测点,引导用户将所述感知机器人设置于所述基准探测点;
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进行室内空间感知以根据感知结果配置空间结构坐标图;
基于所述空间结构坐标图划分感知区域,并基于所述感知区域配置场景事件的触发条件;
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
基于所述当前场景、所述感知区域和所述用户信息按照预设执行逻辑生成执行指令,基于所述执行指令通过输出模块输出场景服务和/或将所述执行指令发送至通讯连接的其它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知机器人包括固定服务机器人和/或可移动服务机器人,所述固定服务机器人和/或可移动服务机器人用于进行室内空间感知和用户感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用户将所述感知机器人设置于所述基准探测点包括:
通过语音或屏显或投影或灯光引导用户将所述感知机器人放置于所述基准探测点,以使得所述感知机器人背面平行墙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进行室内空间感知以根据感知结果配置空间结构坐标图包括:
基于预设结构布局图和或用户导入的实际结构布局图根据用户的调整操作和确认指令确定空间结构布局图;
若未检测到用户的调整操作和确认指令,则采集室内空间图像,并基于所述室内空间图像识别室内物品和空间结构特征,根据所述室内物品和空间结构特征结合预设特征数据生成空间结构布局图;
或,若未检测到用户的调整操作和确认指令,则采集室内雷达探测数据,并基于所述室内雷达探测数据识别室内物品和空间结构特征,根据所述室内物品和空间结构特征结合预设特征数据生成空间结构布局图;
基于所述空间结构布局图和所述感知机器人的感知方向以所述基准探测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结构坐标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当前场景的出现次数以及具备所述场景反馈的反馈次数,根据所述出现次数和所述反馈次数确定用户阶段习惯或知识掌握水平,并根据所述阶段习惯或知识掌握水平生成良性引导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场景与所述基准探测点是否匹配;
若不匹配,则引导用户调整所述感知机器人的位姿,并检测用户对所述感知机器人的位姿调整操作;
根据所述位姿调整操作调整所述空间结构坐标图和所述感知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包括:
感知用户定位坐标,基于所述定位坐标结合对应时间确定用户的动作记录;
基于所述动作记录匹配所述触发条件确定所述当前场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场景、所述感知区域和所述用户信息按照预设执行逻辑生成执行指令,基于所述执行指令通过输出模块输出场景服务和/或将所述执行指令发送至通讯连接的其它设备之后,还包括:
判断是否感知到用户基于所述执行指令的场景反馈;
若否,则基于所述当前场景生成异常指令,并将所述异常指令发送至异常应对设备。
9.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置引导模块,用于确定用于放置感知机器人的基准探测点,引导用户将所述感知机器人设置于所述基准探测点;
空间感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进行室内空间感知以根据感知结果配置空间结构坐标图;
场景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空间结构坐标图划分感知区域,并基于所述感知区域配置场景事件的触发条件;
用户感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基准探测点感知用户信息,以基于所述用户信息和所述触发条件确定当前场景;
执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场景、所述感知区域和所述用户信息按照预设执行逻辑生成执行指令,基于所述执行指令通过输出模块输出场景服务和/或将所述执行指令发送至通讯连接的其它设备。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
CN202210357975.4A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Pending CN1169314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7975.4A CN116931439A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7975.4A CN116931439A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1439A true CN116931439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8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7975.4A Pending CN116931439A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14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7051B (zh) 使用增强现实可视化的智能家居设备放置和安装
US11830333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ctivity monitoring via a home assistant
US10601604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mart hub devices
CN109634129B (zh) 主动关怀的实现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200028703A1 (en) Intelligent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AU2017210869A1 (en) Hotel service providing method and hotel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CN107969150A (zh) 用于辅助家庭中用户的设备
CN110049404B (zh) 智能装置及其音量控制方法
JP2021006946A (ja) 管理システム、空間設備制御システム、空間設備運用システム、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16931439A (zh) 一种构建无命令式主动智能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2800507A (zh) 一种构建立体户型图的方法及装置
US1177513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management and use of building systems, facilities, and amenities using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and a metaverse representation
WO2020087515A1 (zh) 主动关怀的实现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240160298A1 (en) Point and gesture control of remote devices
Alkan et al. Indoor Soundscapes of the Future: Listening to Smart Houses
WO2019232719A1 (zh) 一种艺术智能电视装置
WO2020223967A1 (zh) 主动的智能控制方法、系统及智能装置
CN116301501A (zh) 区域设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90647A (zh)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智能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215204A1 (zh) 智能装置及其音量控制方法
WO2020062026A1 (zh) 一种智慧家庭普及应用的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