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0029A - 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0029A
CN116930029A CN202211391570.9A CN202211391570A CN116930029A CN 116930029 A CN116930029 A CN 116930029A CN 202211391570 A CN202211391570 A CN 202211391570A CN 116930029 A CN116930029 A CN 116930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orce
annular
magnetic
weigh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15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贵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15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00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0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00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06Details, e.g. sample holders, mounting samples for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5/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 G01N5/02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components of a material and determining change of weight of the adsorbent, e.g. determining moisture cont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称量元件、第一磁性传力件和第二磁性传力件,测试箱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试验腔和称量腔;第一磁性传力件沿竖直方向设于称量腔内,第二磁性传力件沿竖直方向设于试验腔内,第一磁性传力件的第一端部连接有用于置于称量部上的固定块,利用磁悬浮原理,第一磁性传力件的第二端部和第二磁性传力件处于悬浮状态,第二磁性传力件与第一磁性传力件的重力在同一直线上,样品固定在第二磁性传力件背离第一磁性传力件的一端,如此样品的重量变化量能够通过隔空传递至第一磁性传力件而传递至称量部进行称重,因而可避免试验腔内的温度、湿度影响称重元件的称量精度,大大提升称重元件称重样品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薄膜、薄片、复合膜等软包装材料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包装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包装的各个领域,包装材料的阻隔性是产品保质的关键因素。所谓的阻隔性,通常是指包装材料对氧气、水蒸气的阻隔能力,阻隔能力越强,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就越不容易进入包装内部,自然也不会对包装内部的产品产生影响,阻隔能力强的包装材料通常被称为高阻隔材料,阻隔能力低的包装材料通常称为低阻隔材料。由此可知,包装材料对氧气、水蒸气的阻隔能力是产品保质期长短的关键因素之一,高阻隔材料的保质期一般是长于低阻隔材料的保质期。其中,杯式法是包装材料阻碍水蒸气透过能力的测试方法之一,传统的标准杯式法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主要包括恒温恒湿箱、天平和透湿杯,在测试过程中,先由人工进行制样、封杯,然后将透湿杯放入到恒温恒湿箱中,特定时间间隔后,取出透湿杯直接放置在天平上称重,以此循环,直到透湿杯的重量变化稳定为止,通过单位时间内透湿杯的重量变化来计算试样(薄膜、薄片、复合膜等)的水蒸气透过率指标。由此可知,标准杯式法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至少存如下不足:1、透湿杯人工称量;2、测试效率低,测试周期长;3、透湿杯容易混淆。
针对上述标准杯式法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存在的不足,现有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2798094A)公开的称量系统及称量装置,其包括称重箱、称重元件、承托件、升降组件和测试箱,测试箱在称重箱的上方,测试箱与称重箱之间通过设置在称重箱上的第二通孔和设置在测试箱的第三通孔连通,当样品在测试箱内测试之后,通过设置在称重箱内的升降组件带动承托样品的承托件自测试箱(试验腔)内依次通过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称重箱内,然后通过设置在称重箱内的称重元件进行称重,以解决上述标准杯式法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存在上述的不足。
然而,此种称量系统及称量装置的称重元件在对样品进行称量时,由于承托件自测试箱(试验腔)内进入称重箱内的过程中,试验腔内的湿气会依次通过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称重箱内,因此导致称重元件对样品称量时会受到试验腔内环境的影响,同时导致该称量系统及称量装置的测试过程不连续(若连续测试,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验腔内的湿气进入称重箱内就会越多),特别是在高湿(个别试样的试验湿度需要达到90%RH以上)的测试环境下,试验腔内的湿度对称重元件的影响较大,导致天平的称重不准确,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其能够有效地使样品在试验腔内进行处理或试验后即可通过称量腔内的称重元件称重,无需转移样品,避免转移过程中外界环境对样品造成影响或干扰,同时可避免试验腔内的湿度影响称重元件的称量精度,使称重元件能够保持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大大提升称重元件称重样品的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包括:
测试箱,所述测试箱内形成有相互独立且能够密闭的试验腔和称量腔;
称量元件,设于所述称量腔内并具有用于称重的称量部;
环形磁铁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称量腔内的第一环形磁性部、相对设置于所述试验腔内的第二环形磁性部和第三环形磁性部;
第一磁性传力件,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称量腔内,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的第一端部连接有用于置于所述称量部上的固定块,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的第二端部穿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的内环并产生有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的内环磁力相斥的磁力而将其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的内环;
第二磁性传力件,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试验腔内,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的相对两端部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和第三环形磁性部的内环且分别产生有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和第三环形磁性部的内环磁力相斥的磁力而将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的相对两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和第三环形磁性部的内环,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穿设于所述第三环形磁性部的内环一端部连接有待测试的样品,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穿设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的内环的一端部的端面产生的磁力与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的内环的一端部的端面产生的磁力相斥而使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处于悬浮状态,且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与第一磁性传力件的重力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的内环的一端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薄片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穿设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的内环的一端部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薄片磁铁的极性相同的第二薄片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具有第一磁性端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磁性端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形成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的第一端部且为磁铁连接部或者铝柱连接部,所述第一磁性端部形成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的第二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具有第二磁性端部、中间部和第三磁性端部,所述第二磁性端部和第三磁性端部通过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第二磁性端部和第三磁性端部分别形成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的相对两端部,所述中间部为铝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的内环的部位处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的内环中心位置,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和所述第三环形磁性部的内环的部位分别处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和所述第三环形磁性部的内环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第二环形磁性部和第三环形磁性部分别为第一环形磁铁、第二环形磁铁和第三环形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包括第一环形环,所述第一环形环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称量腔内,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环的内环,所述第一环形环的环形内腔内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四环形磁铁,多个所述第四环形磁铁以所述第一环形环的内环中心点为中心两两相对对称设置,各所述第四环形磁铁的外环产生的磁力与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环的端部外壁产生的磁力相斥而将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形环的内环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和/或所述第三环形磁性部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有设于所述称量腔内的减震装置,用于所述称量元件的减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纳米涂层,用于避免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吸附所述试验腔的水分。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使用时,由于样品固定在第二磁性传力件背离第一磁性传力件的一端,而第一磁性传力件背离第二磁性传力件的一端连接有用于置于称量部上的固定块,利用磁悬浮原理,使第一磁性传力件靠近第二磁性传力件的一端和第二磁性传力件处于悬空平衡状态;又由于第二磁性传力件与第一磁性传力件的重力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当样品的重量发生变化时,第二磁性传力件所承受的重力就会发生变化,如此样品的变化量就会自第二磁性传力件隔空传递至第一磁性传力件而传递至称量部称重,从而使称量部的称量值发生变化,通过称量值的变化值来计算试样(薄膜、薄片、复合膜等)的水蒸气透过率指标,进而有效地使样品在试验腔内进行处理或试验后即可通过称量腔内的称重元件称重,不需转移样品,避免转移过程中外界环境对样品造成影响或干扰。
2、由于试验腔和称量腔相互独立,且在试验腔试验的样品的变化重量是通过隔空传递至称量腔内的称重元件进行称重,因而可以避免试验腔内的温度、湿度影响称重元件的称量精度,大大提升称重元件称重样品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实施例一涉及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实施例一涉及第一环形磁性部与第一磁性传力件之间的磁力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实施例一涉及第一薄片磁铁和第二薄片磁铁之间的磁力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实施例一涉及第一磁性传力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实施例一涉及第二磁性传力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实施例二涉及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实施例二涉及第一环形环与第四环形磁铁和第一磁性传力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测试箱;101、试验腔;102、称量腔;103、隔板;20、称量元件;201、称量部;30、第一磁性传力件;301、第一磁性端部;302、连接部;31、第二磁性传力件;311、第二磁性端部;312、中间部;313、第三磁性端部;32、固定块;33、样品;34、第一薄片磁铁;35、第二薄片磁铁;40、第一环形磁性部;401、第一环形环;402、第四环形磁铁;41、第二环形磁性部;411、第二环形环;412、第五环形磁铁;42、第三环形磁性部;421、第三环形环;422、第六环形磁铁;50、第一固定杆;51、第二固定杆;52、第三固定杆;60、减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优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10、称量元件20、环形磁铁装置和第一磁性传力件30。其中,测试箱10内形成有相互独立且能够密闭的试验腔101和称量腔102,试验腔101和称量腔102之间通过隔板103隔离而使试验腔101和称量腔102相互独立;称量元件20设于称量腔102内并具有用于称重的称量部201;环形磁铁装置包括设于称量腔102内的第一环形磁性部40;第一磁性传力件30通过与隔板103平行的第一固定杆50固定于称量腔102内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第一端部的端面连接有用于置于称量部201上的固定块32,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第二端部穿设于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并产生有与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磁力相斥的磁力而将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第二端部固定于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由此可知,通过第一磁性传力件30背离称量部201的一端部的外壁上产生的径向磁力与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产生的径向磁力发生相互相斥而将第一磁性传力件30背离称量部201的一端部固定在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
此外,本实施例的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还包括有第二磁性传力件31;而环形磁铁装置还包括有相对设置于试验腔101内的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二环形磁性部通过隔板103平行的第二固定杆51固定于试验腔101内并位于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正上方,第三环形磁性部42通过与隔板103平行的第三固定杆52固定于试验腔101内且位于二环形磁性部的正上方。其中,第二磁性传力件31沿竖直方向设于试验腔101内,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相对两端部分别穿设于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且分别产生有与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磁力相斥的磁力而将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相对两端部分别固定于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也即可以理解,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第一端部穿设于第二环形磁性部41的内环,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第二端部穿设于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第一端部外壁上产生有径向磁力,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第一端部外壁上产生的径向磁力与第二环形磁性部41的内环产生的径向磁力相互相斥,以将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第一端部固定在第二环形磁性部41的内环;同理,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第二端部外壁上产生有径向磁力,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第二端部外壁上产生的径向磁力与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产生的径向磁力相互相斥,以将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第二端部固定在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由于第二磁性传力件31受其重力的影响,只通过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径向磁力无法将第二磁性传力件31处于悬浮状态,因此通过第二磁性传力件31穿设于第二环形磁性部41的内环的一端部的端面产生的磁力与第一磁性传力件30穿设于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的一端部的端面产生的磁力相斥即可使第二磁性传力件31处于悬浮状态,也即是第一磁性传力件30与第二磁性传力件31之间的相斥磁力和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重量达到平衡。当然,第二磁性传力件31穿设于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一端部的端面上连接有待测试的样品33,第二磁性传力件31与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重力在同一直线上。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在使用时,当样品33的重量发生变化时,第二磁性传力件31所承受的重力就会发生变化,如此样品33的变化量就会自第二磁性传力件31隔空传递至第一磁性传力件30而传递至称量部201称重,从而使称量部201的称量值发生变化,通过称量值的变化值来计算试样(薄膜、薄片、复合膜等)的水蒸气透过率指标,进而有效地使样品33在试验腔101内进行处理或试验后即可通过称量腔102内的称重元件称重,不需转移样品33,避免转移过程中外界环境对样品33造成影响或干扰。此外,由于试验腔101和称量腔102相互独立,且在试验腔101试验的样品33的变化重量是通过隔空传递至称量腔102内的称重元件进行称重,因而可以避免试验腔101内的温度、湿度影响称重元件的称量精度,大大提升称重元件称重样品33的精度。此外,本发明的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还可以实现样品33的连续测试,这是由于试验腔101内的环境不会影响称量腔内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增重法或者减重法是杯式法水蒸气透过率测试的采用方法,当采用增重法对样品33在试验腔101内进行试验时,试验腔101内具有加热加湿器,样品33包括透湿杯,试样(薄膜、薄片、复合膜等)被封在透湿杯内,试样与透湿杯形成的空腔内放置干燥剂,使得透湿杯的内部保持相对湿度小于10%,透湿杯外的相对湿度大于90%,在试验过程中,加热加湿器工作,使试验腔101内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在规定的试验时间内,样品33的重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当样品33的重量增加之后,第二磁性传力件31所承受的重力就会随之增加,如此样品33的增重量就会自第二磁性传力件31隔空传递至第一磁性传力件30而传递至称量部201上称重,从而使称量部201的称量值发生变化,通过称量值的变化值来计算试样(薄膜、薄片、复合膜等)的水蒸气透过率指标,进而有效地使样品33在试验腔101内进行处理或试验后即可通过称量腔102内的称重元件称重,不需转移样品33,避免转移过程中外界环境对样品33造成影响或干扰;同时避免试验腔101内的温度、湿度影响称重元件的称量精度。
同理,当采用减重法对样品33在试验腔101内进行试验时,试验腔101内具有干燥器,样品33包括透湿杯,试样(薄膜、薄片、复合膜等)被封在透湿杯内,试样与透湿杯形成的空腔内放置液体水,透湿杯的内部保持相对湿度大于90%,透湿杯外的相对湿度小于10%,在试验过程中,干燥器工作对试验腔101内加热干燥,在规定的试验时间内,样品33的重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当样品33的重量减少之后,第二磁性传力件31所承受的重力就会随之减少,如此样品33的减重量就会自第二磁性传力件31隔空传递至第一磁性传力件30而传递至称量部201上称重,从而使称量部201的称量值发生变化,通过称量值的变化值来计算试样(薄膜、薄片、复合膜等)的水蒸气透过率指标,进而有效地使样品33在试验腔101内进行处理或试验后即可通过称量腔102内的称重元件称重,不需转移样品33,避免转移过程中外界环境对样品33造成影响或干扰;同时避免试验腔101内的温度、湿度影响称重元件的称量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传力件30穿设于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的一端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薄片磁铁34,第二磁性传力件31穿设于第二环形磁性部41的内环的一端部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薄片磁铁34的极性相同的第二薄片磁铁35。也即可以理解,通过第一薄片磁铁34和第二薄片磁铁35可以增加第一磁性传力件30和第二磁性传力件31之间相互排斥的磁力,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一方面便于使第二磁性传力件31处于悬浮状态,另一方面增加了第二磁性传力件31将样品33的变化量隔空传递至第一磁性传力件30而传递至称量部201上的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传力件30具有第一磁性端部301和连接部302,连接部302的一端与第一磁性端部301连接,连接部302形成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第一端部且为磁铁连接部302或者铝柱连接部302,第一磁性端部301形成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磁性传力件30为圆柱状结构,当连接部302为铝柱连接部302时,则第一磁性传力件30由一根铝棒和一根短磁铁棒组成,如此可减轻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重力且节约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302也可以为磁铁连接部302,在此处不做限定,若连接部302也为磁铁连接部302,则第一磁性传力件30由一根长磁铁棒形成。由于长磁铁棒的制造成本高于铝棒和短磁铁棒,因此由上述一根铝棒和一根短的磁铁棒组成第一磁性传力件30可以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减轻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重力。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传力件30也可以为方形柱状结构,在此处不做限定,只要通过合理地变更连接部302的材质及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结构,其都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传力件31具有第二磁性端部311、中间部312和第三磁性端部313,第二磁性端部311和第三磁性端部313通过中间部312连接,第二磁性端部311和第三磁性端部313分别形成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相对两端部,中间部312为铝柱。其中,第二磁性传力件31为圆柱状结构,中间部312为铝柱,则第二性传力件由一根铝棒和两短磁铁棒组成,该两短磁铁棒分别连接在中间部312的两端,此可减轻第二性传力件的重力且节约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间部312也可以为磁铁柱,如此第二性传力件由一根长磁铁棒形成,由于长磁铁棒的制造成本高于铝棒和短磁铁棒铝棒,因此由上述一根铝棒和两根短磁铁棒组成的第二磁性传力件31可以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减轻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重力。当然,第一磁性传力件30也可以为方形柱状结构,在此处不做限定,因此只要通过合理地变更连接部302的材质及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结构,其都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磁性部40、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均为环形磁铁,三个环形磁铁分别为第一环形磁铁、第二环形磁铁和第三环形磁铁;第一磁性传力件30被固定于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的部位处于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中心位置,第二磁性传力件31被固定于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的部位分别处于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中心位置。由此可知,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产生的径向磁力分布均匀,也即第一环形磁铁的内环产生的径向磁力分布均匀;第一磁性传力件30穿设于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的端部外壁上产生的径向磁力分布均匀,也即第一磁性传力件30穿设于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的端部外壁上产生的径向磁力分布均匀,使第一磁性传力件30与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同轴设置。同理,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第一端部被固定于第二环形磁铁的内环中心位置,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第二端部被固定于第三环形磁铁的内环中心位置,使第二磁性传力件31与第二环形磁铁和第三环形磁铁的内环同轴设置,如此即可使得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悬浮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磁悬浮的阻力作用,使放置试样的透湿杯的实际重量并不能100%的传递到称量部201上,但是可通过空杯以及一个或多个砝码在使用前进行校准,使样品33的实际重量能和通过隔空传递后称量的重量达到一致。
值得说明的是,透湿杯、第二磁性传力件31、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外部均涂设有纳米涂层,由于纳米涂层不吸水,因此可以避免透湿杯的外部、第二磁性传力件31、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吸附试验腔101内的水分而影响称量元件20的称量结果,使得样品33的重量变化100%都是来自于水蒸汽气渗透试样薄膜进入透湿杯内部的重量或者自透湿杯内部的水蒸气渗透试样薄膜进入透湿杯外部的重量,便于精准地测试试样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包括有设于称量腔102内的减震装置60,减震装置60用于称量元件20的减震,减震装置60选用现有的减震装置60,如减震弹簧等结构,在此处不做限定,如此可以避免称重元件受环境震动的影响。当然,称量腔102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称量腔102内的温度和湿度的温湿度控制器,通过该温湿度控制器使得称量腔102内环境能够处于恒温恒湿的环境,由此可知,通过该温湿度控制器结合减震装置60,最终会使称重元件能够处于恒温、恒湿、稳定的环境,从而使得称重元件称量的结果更加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称重元件为精密天平,则称量部201为精密天平的称重托盘。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称重元件还可以是其他现有的能够对样品33进行精密称量的元件,在此处不做限定。
综上可知,由于称量腔102是独立且密封的,不受试验腔101的温度和高湿度的影响,由此称量腔102内的精密天平可以通过恒温模块、干燥模块保持内部温度、湿度的稳定,同时通过在精密天底部的减震装置60,使天平不受环境震动的影响,最终使天平始终处于恒温、恒湿、稳定的环境,称量的结果更加准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环形磁铁装置的结构不同。
请参照图6-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磁性部40包括第一环形环401,第一环形环401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于称量腔102内并位于称量部201的正上方,第一磁性传力件30穿设于第一环形环401的内环,第一环形环401的环形内腔内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四环形磁铁402,多个第四环形磁铁402以第一环形环401的内环中心点为中心两两相对对称设置,各第四环形磁铁402的外环产生的径向磁力与第一磁性传力件30穿设于第一环形环401的端部外壁产生的径向磁力相斥而将第一磁性传力件30固定于第一环形环401的内环中心位置。其中,本实施例的第四环形磁铁402具有6个,6个第四环形磁铁402以第一环形环401的内环中心点两两相对对称设置,使得第一磁性传力件30穿设于第一环形环401的内环的端部固定在第一环形环401的内环中心位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环形磁铁402也可以设置有8个,在此处不做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合理地变更第四环形磁铁402的数量和结构,其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或第三环形磁性部42与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结构相同。也即可以理解,第二环形磁性部41包括有第二环形环411,第二环形环411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于试验腔101内并位于第一环形环401的正上方,第二磁性传力件31穿设于第二环形环411的内环,第二环形环411的环形内腔内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五环形磁铁412,多个第五环形磁铁412以第二环形环411的内环中心点为中心两两相对对称设置,各第五环形磁铁412的外环产生的径向磁力与第二磁性传力件31穿设于第二环形环411的端部外壁产生的径向磁力相斥而将第二磁性传力件31固定于第二环形环411的内环中心位置。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五环形磁铁412具有6个,6个第五环形磁铁412以第二环形环411的内环中心点两两相对对称设置,使得第二磁性传力件31穿设于第二环形环411的内环的端部固定在第二环形环411的内环中心位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五环形磁铁412也可以设置有8个,在此处不做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合理地变更第五环形磁铁412的数量和结构,其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理,第三环形磁性部42包括有第三环形环421,第三环形环421通过第三固定件固定于试验腔101内并位于第二环形环411的正上方,第二磁性传力件31穿设于第三环形环421的内环,第三环形环421的环形内腔内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六环形磁铁422,多个第六环形磁铁422以第三环形环421的内环中心点为中心两两相对对称设置,各第六环形磁铁422的外环产生的径向磁力与第二磁性传力件31穿设于第三环形环421的端部外壁产生的径向磁力相斥而将第二磁性传力件31固定于第三环形环421的内环中心位置。其中,本实施例的第六环形磁铁422具有6个,6个第六环形磁铁422以第三环形环421的内环中心点两两相对对称设置,使得第二磁性传力件31穿设于第三环形环421的内环的端部固定在第三环形环421的内环中心位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六环形磁铁422也可以设置有8个,在此处不做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合理地变更第六环形磁铁422的数量和结构,其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箱(10),所述测试箱(10)内形成有相互独立且能够密闭的试验腔(101)和称量腔(102);
称量元件(20),设于所述称量腔(102)内并具有用于称重的称量部(201);
环形磁铁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称量腔(102)内的第一环形磁性部(40)、相对设置于所述试验腔(101)内的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
第一磁性传力件(30),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称量腔(102)内,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第一端部连接有用于置于所述称量部(201)上的固定块(32),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第二端部穿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并产生有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磁力相斥的磁力而将其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
第二磁性传力件(31),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试验腔(101)内,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相对两端部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且分别产生有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磁力相斥的磁力而将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相对两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31)穿设于所述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一端部连接有待测试的样品(33),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31)穿设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41)的内环的一端部的端面产生的磁力与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30)穿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的一端部的端面产生的磁力相斥而使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31)处于悬浮状态,且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31)与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重力在同一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30)穿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的一端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薄片磁铁(34),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31)穿设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41)的内环的一端部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薄片磁铁(34)的极性相同的第二薄片磁铁(3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30)具有第一磁性端部(301)和连接部(302),所述连接部(3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磁性端部(301)连接,所述连接部(302)形成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第一端部且为磁铁连接部(302)或者铝柱连接部(302),所述第一磁性端部(301)形成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第二端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31)具有第二磁性端部(311)、中间部(312)和第三磁性端部(313),所述第二磁性端部(311)和第三磁性端部(313)通过所述中间部(312)连接,所述第二磁性端部(311)和第三磁性端部(313)分别形成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31)的相对两端部,所述中间部(312)为铝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30)被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的部位处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内环中心位置,所述第二磁性传力件(31)被固定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所述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的部位分别处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所述第三环形磁性部(42)的内环中心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40)、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第三环形磁性部(42)分别为第一环形磁铁、第二环形磁铁和第三环形磁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40)包括第一环形环(401),所述第一环形环(401)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称量腔(102)内,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30)穿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环(401)的内环,所述第一环形环(401)的环形内腔内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四环形磁铁(402),多个第四环形磁铁(402)以第一环形环(401)的内环中心点为中心两两相对对称设置,各第四环形磁铁(402)的外环产生的磁力与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30)穿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环(401)的端部外壁产生的磁力相斥而将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30)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形环(401)的内环中心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磁性部(41)和/或所述第三环形磁性部(42)与所述第一环形磁性部(40)的结构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于称量腔(102)内的减震装置(60),用于所述称量元件(20)的减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30)的外壁上设置有纳米涂层,用于避免所述第一磁性传力件(30)吸附所述试验腔(101)的水分。
CN202211391570.9A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 Pending CN1169300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1570.9A CN116930029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1570.9A CN116930029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0029A true CN116930029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81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1570.9A Pending CN116930029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002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0614B (zh) 用于透析机储液器的载荷悬挂与称量系统
CN101943625B (zh) 基于磁悬浮效应的微扭矩传感器校准仪
CN201464118U (zh) 基于磁悬浮效应的微扭矩传感器校准仪
US10168203B2 (en) Balance with free-floating weighing pan
CN219369499U (zh) 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
CN106595650B (zh) 一种小型化低成本温控型惯性测量系统
WO2021031799A1 (zh) 一种高承载低损耗惯量式超导磁悬浮微小力测量装置
CN108801214A (zh) 一种静力水准仪组件及静力水准仪
JP2019074418A (ja) 水蒸気透過度及び質量変化測定装置並びにその測定方法
CN116930029A (zh) 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
JPWO2011001875A1 (ja) 台秤及び荷重検出ユニット
US20200284644A1 (en) Filtration system and weighing device therefor
CN107560974A (zh) 智能密度计的检测方法
CN115307803A (zh) 一种推进器脉冲力与持续力测量的扭摆装置
CA1200114A (en) Force-balance drag anemometer
CN107860379A (zh) 一种静电激励与检测的圆柱壳哥氏振动陀螺
Masui et al. Densimetry in compressed fluids by combining hydrostatic weighing and magnetic levitation
CN208350541U (zh) 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与系统
CN220626117U (zh) 超导磁悬浮水蒸气测试装置
CN204679366U (zh) 高精度透湿仪
CN112394005A (zh) 一种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密度测试的装置及方法
CN209182208U (zh) 手套式建筑涂料水蒸气透过性能测试箱
CN208140531U (zh) 一种建筑材料及其制品水蒸气透过性能测试装置
CN116773388A (zh) 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
CN210136149U (zh) 降低储油罐呼吸损耗的试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