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29112A - 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29112A CN116929112A CN202311192738.8A CN202311192738A CN116929112A CN 116929112 A CN116929112 A CN 116929112A CN 202311192738 A CN202311192738 A CN 202311192738A CN 116929112 A CN116929112 A CN 1169291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urry
- cooling medium
- heat exchanger
- heat exchange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WGCNASOHLSPBMP-UHFFFAOYSA-N hydroxyacetaldehyde Natural products OCC=O WGCNASOHLSPBM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28D7/161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the conduits being inside a casing and extending at an angle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casing; the conduits crossing the conduit for the other heat exchange mediu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1/00—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leaky tubes and cond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eat-exchange media between different chann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所述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包括管组、切换判断组件和N个换热器组,N≥2,每个所述换热器组至少包括一个换热器;所述管组用于向所述换热器组提供冷却介质和待冷却的浆料,所述切换判断组件用于采集工况信息,N个所述换热器组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管组导通。应用本申请能够降低此类换热设备的生产成本且易于满足不同产能的浆料的换热需求,同时在冷却作业过程中能够提升作业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浆料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进行一次搅拌后得到的浆料的温度往往由于搅拌过程发热而较高,就需要通过换热设备对其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浆料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二次搅拌才能作为电池浆料成品,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直接作为电池浆料成品。相关技术中的换热设备一般包括外壳体和设置于外壳体内的螺纹管,浆料在螺纹管内流动,外壳体内部充入冷却介质(一般为水),通过冷却介质与浆料换热实现冷却。相关技术中的换热设备存在生产制造成本高的问题,且在进行换热作业时的时间较长,会影响浆料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所述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包括管组、切换判断组件和N个换热器组,N≥2,每个所述换热器组至少包括一个换热器;所述管组用于向所述换热器组提供冷却介质和待冷却的浆料,所述切换判断组件用于采集工况信息,N个所述换热器组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管组导通。
应用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多个换热器组,并且多个换热器组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管组导通,这样就可以控制多个换热器组中一个或多个或全部参与到冷却过程。对于该换热器的生产厂家而言,可生产同规格的换热器产品再通过组装的方式制造本申请提供的热交换系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而提供不同规格的热交换系统,由于关键部件换热器的规格可一致,整体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对于使用者而言,一套该热交换系统可适应不同规格的搅拌装置(易于满足不同产能的浆料的换热需求),从而可降低采购成本。另外,通过工况信息可以判断冷却效果,从而可依据此冷却效果来决定参与冷却的换热器组的数量,能够提升冷却作业控制精度。
可选的,所述浆料用热交换系统还包括阀门组,所述阀门组设置于管组上,所述阀门组用于控制N个换热器组选择性地与所述管组导通。通过阀门的开闭来控制管路开闭,就能够选择性地控制换热器组与管组导通。
可选的,所述浆料用热交换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切换判断组件及阀门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工况信息来控制所述阀门组开闭。使用控制器来收集工况信息并控制阀门组的开闭,提高自动化控制的程度,提升控制效率和精度。
可选的,所述切换判断组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管组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换热前浆料的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换热后浆料的温度值;所述工况信息包括浆料温度信息,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浆料换热前后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生成能够控制阀门组打开的第一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相应的阀门组;和/或,所述切换判断组件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管组上,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换热前冷却介质的温度值,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换热后冷却介质的温度值;所述工况信息包括冷却介质温度信息,所述控制器用于在冷却介质换热前后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生成能够控制阀门组打开的第二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相应的阀门组。
可选的,所述管组包括浆料流入管路、浆料流出管路、冷却介质流入管路和冷却介质流出管路,所述换热器组包括浆料流通管路和冷却介质流通管路;所述浆料流入管路包括浆料流入总管和与所述浆料流入总管连通的N条浆料流入分管,N条所述浆料流入分管与N个换热器组中的浆料流通管路的入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浆料流出管路包括浆料流出总管和与所述浆料流出总管连通的N条浆料流出分管,N条所述浆料流出分管与N个换热器组中的浆料流通管路的出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冷却介质流入管路包括冷却介质流入总管和与所述冷却介质流入总管连通的N条冷却介质流入分管,N条所述冷却介质流入分管与N个换热器组中的冷却介质流通管路的入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冷却介质流出管路包括冷却介质流出总管和与所述冷却介质流出总管连通的N条冷却介质流出分管,N条所述冷却介质流出分管与N个换热器组中的冷却介质流通管路的出口一一对应连通。
可选的,所述换热器包括:主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在两者之间形成通道;管体,定位于所述通道内;以及,两个连接壳体,分别固定安装于主壳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处;其中,所述连接壳体包括底壁、侧壁和形成于侧壁的第一凸缘,所述底壁设置有通孔,所述管体与所述通孔密封连通;所述主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将通道与外部连通的接口管,所述接口管具有第二凸缘。将换热器设置为上述结构进一步地便于批量制造生产,对于生产厂家而言,只需要生产相同结构、相同规格的上述换热器,再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简单进行不同数量的换热器的组装即可得到所需的热交换系统,可大大降低成本。
可选的,所述管组包括用于与所述连接壳体进行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呈筒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凸缘相适配的第三凸缘,所述连接件与连接壳体通过第一卡箍密封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卡箍具有供第一凸缘和第三凸缘卡入的第一环槽。
可选的,所述换热器组至少包括两个换热器,一个所述换热器组中相邻的两个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二卡箍密封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卡箍具有供相邻的两个换热器上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凸缘卡入的第二环槽。
可选的,每个所述换热器组中相邻的两个换热器上相靠近的所述接口管通过连接弯管密封连通,所述接口管与连接弯管通过第三卡箍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弯管具有第四凸缘,所述第三卡箍具有供第二凸缘和第四凸缘卡入的第三环槽。
可选的,所述管体为直管,并且所述换热器内并排设置有多根管体。这样设置,在换热器的主壳体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本实施例中多根直管管体布置的结构可增加单位时间内完成冷却的浆料的量。
可选的,所述主壳体的通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将通道分隔为多个腔室的隔板,每个所述隔板均设置有能够供管体穿过的穿孔,并且所述隔板与主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避让缺口,所述穿孔的尺寸被配置为能够与管体间隙配合,所述避让缺口的尺寸大于穿孔的尺寸;全部所述隔板上的穿孔沿纵向的投影与所述管体的数量及位置均相同,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上的避让缺口沿纵向的投影相互错开或部分重叠。
可选的,所述换热器纵向布置,位于所述主壳体的两端的接口管分别为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接口管的投影与和其相邻的所述避让缺口的投影相互错开180°,所述第二接口管的投影与和其相邻的避让缺口的投影相互错开180°,任意两块相邻的所述隔板与主壳体之间形成的所述避让缺口的投影相互错开180°。这样可避免冷却介质在冷却介质流通管路中出现“死水”的现象,提升冷却效果和冷却效率。
本申请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进行详细的揭露。本申请最佳的实施方式或手段将结合附图来详尽表现,但并非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另外,在每个下文和附图中出现的这些特征、要素和组件是具有多个,并且为了表示方便而标记了不同的符号或数字,但均表示相同或相似构造或功能的部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爆炸图;
图5为实施例中连接壳体与连接件及第一卡箍的爆炸图;
图6为实施例中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换热器的主壳体、连接壳体、第二卡箍及连接弯管与第三卡箍的爆炸图;
图8为图7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一个换热器中的主壳体及隔板的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浆料流入管路,10.浆料流入总管,11.浆料流入分管,2.浆料流出管路,20.浆料流出总管,21.浆料流出分管,3.冷却介质流入管路,30.冷却介质流入总管,31.冷却介质流入分管,4.冷却介质流出管路,40.冷却介质流出总管,41.冷却介质流出分管,5.换热器,50.主壳体,500.第一接口管,501.第二接口管,502.第二凸缘,51.管体,52.连接壳体,520.底壁,521.侧壁,522.第一凸缘,53.隔板,530.穿孔,531.避让缺口,54.连接弯管,540.第四凸缘,6.连接件,60.第三凸缘,7.控制器,70.阀门,71.第一温度传感器,72.第二温度传感器,73.第三温度传感器,74.第四温度传感器,75.压力传感器,8.卡箍,80.环槽,81.密封圈,82.第一卡箍,83.第二卡箍,84.第三卡箍,9.安装座。图9中的箭头方向为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一个实施例”或“实例”或“例子”意指结合实施例本身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被包括在本申请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位置的出现不必都是指同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如图1和图2中所示,该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包括管组、切换判断组件和N个换热器组,本实施例中具体设置有三个换热器组,每个换热器组至少包括一个换热器5;管组用于向换热器组提供冷却介质和待冷却的浆料,在换热器5内,浆料和冷却介质热交换,完成对浆料的冷却。本实施例中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乙二醇水溶液或冷却油等作为冷却介质。切换判断组件用于采集工况信息,三个换热器组能够选择性地与管组导通。通过设置多个换热器组,并且多个换热器组能够选择性地与管组导通,这样就可以控制多个换热器组中一个或多个或全部参与到冷却过程。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的换热设备存在以下问题:对于换热设备的生产厂家而言,由于客户产能需求不同,所需的换热设备的规格不同,往往会造成一个需求对应一种规格的情况,这对于产品设计、生产设备等均造成很大的不便,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对于换热设备的使用者而言,不同的搅拌装置均需要专门配备一套换热设备,采购成本高。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该热交换系统,对于换热器的生产厂家而言,可生产同规格的换热器产品再通过组装的方式制造本申请提供的热交换系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而提供不同规格的热交换系统,由于关键部件换热器的规格可一致,整体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对于使用者而言,一套该热交换系统可适应不同规格的搅拌装置(易于满足不同产能的浆料的换热需求),从而可降低采购成本。另外,通过工况信息可以判断冷却效果,从而可依据此冷却效果来决定参与冷却的换热器组的数量,能够提升冷却作业控制精度。容易理解的是,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N≥2即可,也即换热器组不少于两组即能够选择性地与管组导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通是指允许管组中的浆料或冷却介质向换热器组内流动。
本实施例中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还包括阀门组,阀门组设置于管组上,阀门组用于控制N个换热器组选择性地与管组导通。通过阀门70的开闭来控制管路开闭,就能够选择性地控制换热器组与管组导通。进一步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还包括控制器7,切换判断组件及阀门组均与控制器7电连接,控制器7被配置为能够根据工况信息来控制阀门组开闭。使用控制器7来收集工况信息并控制阀门组的开闭,提高自动化控制的程度,提升控制效率和精度。容易理解的是,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控制器,而由人工手动方式控制阀门组开闭。或者也可以是设置控制器,但仅使用控制器监测温度参数,在需要控制阀门开闭时发出报警提示,再人工手动控制阀门开闭。
本实施例中的切换判断组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71、第二温度传感器72、第三温度传感器7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74,工况信息包括浆料温度信息和冷却介质温度信息。第一温度传感器71、第二温度传感器72、第三温度传感器7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74均设置于管组上,第一温度传感器71用于测量换热前浆料的温度值,第二温度传感器72用于测量换热后浆料的温度值,第三温度传感器73用于测量换热前冷却介质的温度值,第四温度传感器74用于测量换热后冷却介质的温度值。控制器7被配置为在浆料换热前后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生成能够控制阀门组打开的第一控制信号,并将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相应的阀门组;同时,控制器7也被配置为在冷却介质换热前后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生成能够控制阀门组打开的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相应的阀门组。容易理解的是,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切换判断组件也可以只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相应的,工况信息只有浆料温度信息;或者,切换判断组件也可以只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相应的,工况信息只有冷却介质温度信息。
以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2的数据进行判断为例进行说明:在进行冷却作业时,读取第一温度传感器71的温度值记为T、第二温度传感器72的温度值记为t,两者的差值记为∆T,可以预先计算得出∆T的预设阈值,当实际监测到的温度差值小于上述合理的预设阈值时,就可以认为浆料冷却效果较差,需要更多的换热器组参与冷却。就可以通过调节阀门70的开闭来控制参与热交换的换热器5的数量。当然,也可以通过调节阀门70的打开程度来控制参与热交换的换热器5的参与程度。例如,原本只有一个换热器组参与冷却作业,当实际监测到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可以再打开与另一个换热器组对应的阀门组(既可以完全打开,也可以打开部分),使得另一组换热器5参与冷却作业,满足冷却需求。
图1和图2中所示出的热交换系统中的管组为一种优选方式,该管组包括浆料流入管路1、浆料流出管路2、冷却介质流入管路3和冷却介质流出管路4,换热器组包括浆料流通管路和冷却介质流通管路。浆料流入管路1包括浆料流入总管10和与浆料流入总管10连通的三条浆料流入分管11,三条浆料流入分管11与三个换热器组中的浆料流通管路的入口一一对应连通;浆料流出管路2包括浆料流出总管20和与浆料流出总管20连通的N条浆料流出分管21,三条浆料流出分管21与三个换热器组中的浆料流通管路的出口一一对应连通;冷却介质流入管路3包括冷却介质流入总管30和与冷却介质流入总管30连通的三条冷却介质流入分管31,三条冷却介质流入分管31与三个换热器组中的冷却介质流通管路的入口一一对应连通;冷却介质流出管路4包括冷却介质流出总管40和与冷却介质流出总管40连通的三条冷却介质流出分管41,三条冷却介质流出分管41与三个换热器组中的冷却介质流通管路的出口一一对应连通。这样,从搅拌装置内流出的浆料经过泵体加压就可以从浆料流入管路1流入至换热器5内的浆料流通管路,之后再从浆料流出管路2流出;而冷却介质也会在泵体的加压下从冷却介质流入管路3流入至换热器5中的冷却介质流通管路,之后再从冷却介质流出管路4流出。
容易理解的是,浆料流入分管11、浆料流出分管21、冷却介质流入分管31和冷却介质流出分管41的设置数量均为N,也即与换热器组的个数相同即可。
本实施例中浆料流入分管11、浆料流出分管21、冷却介质流入分管31和冷却介质流出分管41均设置有阀门70,容易理解的是,与一个换热器组对应设置的阀门组就包括与该换热器组连通的浆料流入分管11、浆料流出分管21、冷却介质流入分管31和冷却介质流出分管41上的所有阀门70。
本实施例中还在浆料流入管路1和冷却介质流入管路3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5,通过压力传感器75可监测管路内的浆料及冷却介质的压力值,通过上述压力值可以判断出供浆料流通的整个管路以及供冷却介质流通的整个管路是否发生堵塞。
结合图3和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还针对换热器5的结构作出改进,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5包括主壳体50、管体51和两个连接壳体52,其中,主壳体50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在两者之间形成通道,管体51定位于通道内,两个连接壳体52分别固定安装于主壳体50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处。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管体51为不锈钢管,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以及防腐蚀性能,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管体也可以选用铜管、铝合金管等。主壳体50与连接壳体52的材质选用不锈钢材质,主壳体50与连接壳体52可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主壳体与连接壳体也可以选用塑料材质,两者也可以通过热熔或注塑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于一体。其中,连接壳体52包括底壁520、侧壁521和形成于侧壁521的第一凸缘522,底壁520设置有通孔,所述管体51与所述通孔密封连通。另外,主壳体50的两端均设置有将通道与外部连通的接口管,为便于描述,在一个换热器5上,位于主壳体50的下部的接口管命名为第一接口管500,位于主壳体50的上部的接口管命名为第二接口管501。结合图7和图8中所示,所述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均具有第二凸缘502。将换热器5设置为上述结构便于重复制造生产,对于生产厂家而言,可大大降低成本。只需要生产相同结构、相同规格的上述换热器5,再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简单进行不同数量的换热器5的组装即可得到所需的热交换系统。对于使用者而言,采购一套该热交换系统就能够满足几台不同规格的搅拌装置的使用,大大降低采购成本。
结合图5、图6、图7和图8中所示,以本实施例中三个换热器组并排设置,每个换热器组均设置有两个换热器5为例说明该种换热器5的优点:浆料流入管路1的分支管路和浆料流出管路2的分支管路均设置有呈漏斗状的连接件6,连接件6具有与第一凸缘522相适配的第三凸缘60,连接件6与连接壳体52通过卡箍8密封固定连接。每个换热器组中相邻的两个换热器5之间也可方便的通过卡箍8密封固定连接。而每个换热器5中相邻的两个换热器5上相靠近的接口管通过连接弯管54密封连通,接口管与连接弯管54通过第三卡箍848密封固定连接。连接弯管54和卡箍8均是现有的常见的连接结构,连接弯管54具有如同前述的第一凸缘522、第二凸缘502、第三凸缘60结构的第四凸缘540。而卡箍8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箍圈,在箍圈内形成有环槽80,一般还可以在环槽80内设置密封圈81,在装配时,上述的凸缘结构卡入环槽80内,之后将箍圈锁紧就可以将相邻的两个部件密封固定连接。为便于区分,如图2、图7和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连接固定连接壳体52与连接件6的卡箍8称为第一卡箍82,用于连接固定相邻两个换热器5上的连接壳体52的卡箍8称为第二卡箍83,用于连接固定换热器5的接口与连接弯管54的卡箍8称为第三卡箍84。容易理解的是,第一卡箍82、第二卡箍83和第三卡箍84的结构相同,尺寸略有差异。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该热交换系统便于进行拓展,根据客户需求很容易就能够实现换热器5数量的增减。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每组换热器也可以设置三个或以上,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置即可。
发明人研究还发现,现有的换热设备一般采用螺纹管作为浆料的流通通道,在达到所需的冷却效果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浆料通过的体积少,浆料整体完全从换热设备通过的耗时长。本实施例中对此作出改进,将管体51设计为直管,并且换热器5内并排设置有多根管体51。这样设置,在换热器5的主壳体50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本实施例中多根直管管体51布置的结构可增加单位时间内完成冷却的浆料的量。具体原理说明如下:假定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5的主壳体50与本申请中的换热器5的主壳体50的尺寸相同,由于其内部设置螺纹管而本申请中设置直管,那么本申请中直管的总截面的面积能够设置的比螺纹管的总截面的面积更大,也即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浆料的量更多。相关技术中通过采用螺纹管的结构延长了浆料在换热器5内的流通长度,从而延长了其与冷却介质的接触时长,取得良好的冷却效果,而本申请中虽然采用直管后使得浆料在换热器5内的流通长度变短,但是可以通过泵体压力的控制使浆料以更慢的流速流过管体51,从而也能够达到与相关技术中相同的冷却时长,取得同样的冷却效果,却能够增加单位时间内完成冷却的浆料的量,提升整个浆料生产过程的效率。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浆料及冷却介质均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流动,这样由于浆料和冷却介质均受到重力作用,更易于通过调节泵体的压力来控制浆料和冷却介质的流速。
此类换热器5的体积较大而冷却介质的流速较慢,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5由于采用了前述的结构,流动于相关技术中的主壳体50的冷却介质易于出现“死水”现象,所述“死水”现象是指部分位置的冷却介质几乎不流动,也即不会直接参与冷却(一般是距离进水口和出水口距离较远的位置),这会使得冷却效果变差。结合图9和图10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壳体50的通道内间隔设置有多块用于将通道分隔为多个腔室的隔板53,每块隔板53均设置有能够供管体51穿过的穿孔530,另外,隔板53与主壳体50的内壁之间可形成避让缺口531,穿孔530的尺寸被配置为能够与管体51间隙配合,避让缺口531的尺寸被配置为大于穿孔530的尺寸;全部隔板53上的穿孔530沿纵向的投影与管体51的数量及位置均相同,相邻两块隔板53上的避让缺口531沿纵向的投影相互错开。本实施例中每个换热器5内设置有六块隔板53,由上至下方向上,相邻的两块隔板53上的避让缺口531沿纵向的投影相互错开,这样隔板53就可以将冷却介质的流通路径限定为多次折弯。本实施例中通过多块隔板53的相对位置设置使得避让缺口531沿纵向的投影相互错开,就可以将冷却介质的流通路径限定为多次折弯,使得冷却介质在流动相对较短的距离后就需要折弯,扰动冷却介质,进而减少“死水”的区域。
以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六块隔板53的布置方位为例,在布置隔板53时按照能够使隔板53达到下述效果的方式进行布置: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第一接口管500的投影与和其相邻的所述避让缺口531的投影相互错开180°,第二接口管501的投影与和其相邻的避让缺口531的投影相互错开180°,任意两块相邻的隔板53与主壳体50之间形成的避让缺口531的投影相互错开180°。由此,使得冷却介质的流动路径如图9中所示,经试验,这样可彻底消除冷却介质的“死水”的现象,提升冷却效果和冷却效率。
为便于装配,本实施例提供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还包括安装座9,浆料流入管路1、浆料流出管路2、冷却介质流入管路3、冷却介质流出管路4和换热器5均固定安装于安装座9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包括安装座,使用者也可以选择将管组和换热器组等部件均固定安装至工位上。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申请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申请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2)
1.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包括管组、切换判断组件和N个换热器组,N≥2,每个所述换热器组至少包括一个换热器;
所述管组用于向所述换热器组提供冷却介质和待冷却的浆料,所述切换判断组件用于采集工况信息,N个所述换热器组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管组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用热交换系统还包括阀门组,所述阀门组设置于管组上,所述阀门组用于控制N个换热器组选择性地与所述管组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用热交换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切换判断组件及阀门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工况信息来控制所述阀门组开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判断组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管组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换热前浆料的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换热后浆料的温度值;所述工况信息包括浆料温度信息,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浆料换热前后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生成能够控制阀门组打开的第一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相应的阀门组;
和/或,所述切换判断组件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管组上,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换热前冷却介质的温度值,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换热后冷却介质的温度值;所述工况信息包括冷却介质温度信息,所述控制器用于在冷却介质换热前后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生成能够控制阀门组打开的第二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相应的阀门组。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组包括浆料流入管路、浆料流出管路、冷却介质流入管路和冷却介质流出管路,所述换热器组包括浆料流通管路和冷却介质流通管路;
所述浆料流入管路包括浆料流入总管和与所述浆料流入总管连通的N条浆料流入分管,N条所述浆料流入分管与N个换热器组中的浆料流通管路的入口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浆料流出管路包括浆料流出总管和与所述浆料流出总管连通的N条浆料流出分管,N条所述浆料流出分管与N个换热器组中的浆料流通管路的出口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冷却介质流入管路包括冷却介质流入总管和与所述冷却介质流入总管连通的N条冷却介质流入分管,N条所述冷却介质流入分管与N个换热器组中的冷却介质流通管路的入口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冷却介质流出管路包括冷却介质流出总管和与所述冷却介质流出总管连通的N条冷却介质流出分管,N条所述冷却介质流出分管与N个换热器组中的冷却介质流通管路的出口一一对应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主壳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在两者之间形成通道;
管体,定位于所述通道内;以及,
两个连接壳体,分别固定安装于主壳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处;
其中,所述连接壳体包括底壁、侧壁和形成于侧壁的第一凸缘,所述底壁设置有通孔,所述管体与所述通孔密封连通;
所述主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将通道与外部连通的接口管,所述接口管具有第二凸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组包括用于与所述连接壳体进行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呈筒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凸缘相适配的第三凸缘,所述连接件与连接壳体通过第一卡箍密封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卡箍具有供第一凸缘和第三凸缘卡入的第一环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至少包括两个换热器,一个所述换热器组中相邻的两个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二卡箍密封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卡箍具有供相邻的两个换热器上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凸缘卡入的第二环槽。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器组中相邻的两个换热器上相靠近的所述接口管通过连接弯管密封连通,所述接口管与连接弯管通过第三卡箍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弯管具有第四凸缘,所述第三卡箍具有供第二凸缘和第四凸缘卡入的第三环槽。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直管,并且所述换热器内并排设置有多根管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的通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将通道分隔为多个腔室的隔板,每个所述隔板均设置有能够供管体穿过的穿孔,并且所述隔板与主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避让缺口,所述穿孔的尺寸被配置为能够与管体间隙配合,所述避让缺口的尺寸大于穿孔的尺寸;
全部所述隔板上的穿孔沿纵向的投影与所述管体的数量及位置均相同,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上的避让缺口沿纵向的投影相互错开或部分重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浆料用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纵向布置,位于所述主壳体的两端的接口管分别为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
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接口管的投影与和其相邻的所述避让缺口的投影相互错开180°,所述第二接口管的投影与和其相邻的避让缺口的投影相互错开180°,任意两块相邻的所述隔板与主壳体之间形成的所述避让缺口的投影相互错开18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92738.8A CN116929112A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92738.8A CN116929112A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29112A true CN116929112A (zh) | 2023-10-24 |
Family
ID=88375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192738.8A Pending CN116929112A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929112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75509A1 (ja) * | 2006-12-19 | 2008-06-26 | Taiyo Nippon Sanso Corporation | 熱交換器 |
CN102428249A (zh) * | 2009-03-27 | 2012-04-25 | 弗拉莫工程公司 | 具有海底冷却器的海底系统及用于清洁海底冷却器的方法 |
CN104520527A (zh) * | 2012-05-24 | 2015-04-15 | Fmc康斯伯格海底股份公司 | 海底冷却器的主动控制 |
CN107036467A (zh) * | 2016-02-03 | 2017-08-11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 |
KR20200088611A (ko) * | 2019-01-15 | 2020-07-23 | 서진욱 | 초저온 액화가스용 판형 열교환장치 |
CN214842645U (zh) * | 2021-05-26 | 2021-11-23 | 荣成市长青供热有限公司 | 一种防腐蚀的列管式换热器 |
CN215295913U (zh) * | 2021-05-26 | 2021-12-24 | 新昌县泰普莱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食品用高效换热器 |
CN216432617U (zh) * | 2021-12-18 | 2022-05-03 | 上海一冷特艺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夹套换热器 |
CN115019991A (zh) * | 2022-06-10 | 2022-09-06 | 清华大学 | 收集装置 |
-
2023
- 2023-09-15 CN CN202311192738.8A patent/CN11692911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75509A1 (ja) * | 2006-12-19 | 2008-06-26 | Taiyo Nippon Sanso Corporation | 熱交換器 |
CN102428249A (zh) * | 2009-03-27 | 2012-04-25 | 弗拉莫工程公司 | 具有海底冷却器的海底系统及用于清洁海底冷却器的方法 |
CN104520527A (zh) * | 2012-05-24 | 2015-04-15 | Fmc康斯伯格海底股份公司 | 海底冷却器的主动控制 |
CN107036467A (zh) * | 2016-02-03 | 2017-08-11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新型湿法浸出物料换热系统 |
KR20200088611A (ko) * | 2019-01-15 | 2020-07-23 | 서진욱 | 초저온 액화가스용 판형 열교환장치 |
CN214842645U (zh) * | 2021-05-26 | 2021-11-23 | 荣成市长青供热有限公司 | 一种防腐蚀的列管式换热器 |
CN215295913U (zh) * | 2021-05-26 | 2021-12-24 | 新昌县泰普莱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食品用高效换热器 |
CN216432617U (zh) * | 2021-12-18 | 2022-05-03 | 上海一冷特艺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夹套换热器 |
CN115019991A (zh) * | 2022-06-10 | 2022-09-06 | 清华大学 | 收集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凌立新等: "《化工单元实训操作》", vol. 1, 化学工业出版社, pages: 315 - 317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386652A (en) | Heat exchange assembly | |
CN104501632B (zh) | 一种弧形板式换热器 | |
CN101939609A (zh) | 车辆热交换器和用于选择性地控制其元件的方法 | |
CN116686075B (zh) | 一种在线加热器筒体结构 | |
CN116929112A (zh) | 一种浆料用热交换系统 | |
CN212930476U (zh) | 储水罐及燃气热水器 | |
CN204478886U (zh) | 一种弧形板式换热器 | |
CN108278921B (zh) | 一种换热器水室 | |
CN213984012U (zh) | 一种在线加热器 | |
WO2019160522A1 (en) | Three-contour spiral heat exchanger | |
CN104457343B (zh) | 一种筒状弧形换热板式换热装置 | |
CN112161490A (zh) | 表面式冷却器及空调器 | |
CN214148920U (zh) | 管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 |
CN109728379B (zh) | 板组件、电池组件和电池换热系统 | |
CN214308268U (zh) | 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
CN214308272U (zh) | 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
CN219415820U (zh) | 一种双回路结构壳管换热器 | |
CN215063892U (zh) | 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
CN219244399U (zh) | 一种带有分液功能的端盖结构 | |
CN107687726B (zh) | 热交换装置 | |
CN213631678U (zh) | 表面式冷却器及空调器 | |
EP4180667A1 (en) | Heating and/or cooling device having a pump integrated in a heat exchanger | |
CN216205556U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117419586B (zh) | 一种单向微通道换热管组件及换热器 | |
CN215984090U (zh) | 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