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9716A - 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9716A
CN116919716A CN202310953245.5A CN202310953245A CN116919716A CN 116919716 A CN116919716 A CN 116919716A CN 202310953245 A CN202310953245 A CN 202310953245A CN 116919716 A CN116919716 A CN 116919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push rod
syringe
connecting piece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532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颖
崔秋菊
高海燕
张圣洁
牛荣
王英丽
刘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109532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197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19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9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7Methods or devices for eye surgery
    • A61F9/00736Instruments for removal of intra-ocular material or intra-ocular injection, e.g. cataract instru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及其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现有临床所用的用于视网膜下药物注射的注射装置等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该系统包括注射筒、活塞、连接软管、输液接头、针头、连接件,注射筒内设置有活塞,注射筒通过输液接头以及连接软管与针头相连接,注射筒通过连接件以用于与眼科治疗系统—玻璃体切割及超声乳化一体机(文中简称玻切机)相连接。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通过增设输液接头,单向导通并可瞬时产生正压,可尽量避免眼科医生等执行药物注射时会出现有气泡注入的情况。在注射筒和针头之间设置连接软管,增加了注射筒与针头之间的距离,护士可以注视观察注射器上的示数,以提醒医生药物注射量。

Description

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黄斑下出血(SMH)是一种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PCV)、视网膜动脉微动脉瘤(RAM)、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创伤性视网膜病变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之间的血液积聚会对视网膜造成严重损害,这在没有早期干预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因此,SMH越来越受到眼底病眼科医生的关注。
许多研究已经对玻璃体内或视网膜下注射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SMH进行了评估。视网膜下注射rt-PA联合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PV)和玻璃体腔填塞术置换SMH显示出良好的预后,并已成为治疗SMH患者的标准疗法。手术医生在厚度不足1mm的视网膜上进针,将治疗药物精准、匀速、无气泡的注射进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细胞之间,是rt-PA注射治疗SMH获得成功的关键步骤。
临床所用的用于视网膜下药物注射的注射装置是一种微量仪器,其刻度细微、精准。注射装置可连接至眼科治疗系统—玻璃体切割及超声乳化一体机(文中简称玻切机)的气体源,该气体源由眼科医生通过玻切机的脚踏板控制打开或关闭,通过向注射装置内通入气体,以使气体推动注射装置内的活塞,向患者的眼部注射药物。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眼科医生在执行药物注射时,双手用于保持注射装置的针筒且需集中精力瞄准注射部位,眼科医生利用脚踏板控制玻切机的气体源的打开/关闭,操作如下:眼科医生集中精力瞄准注射部位,踩踏脚踏板,向患者眼部注射药物,停止踩踏脚踏板,转移视线观察注射器内药物的量,未达到注射量后集中精力瞄准注射部位继续踩踏脚踏板,直至药物注射量达到注射的需求;
(2)注射装置包括注射针头和用于容纳药物的针筒,针筒上设置有刻度标记,利用注射器从患者玻璃体入路将药物推入至视网膜下,在注射药物时,有时会出现有气泡注入的情况,且眼部的排泡过程又相当困难;比如,在硅油注入模式下将注射器活塞推到注射器头端这个阶段,由于注射器活塞是橡胶材质,当松开脚踏的瞬间,压力释放,活塞将会挤压和回弹,同时产生一个导致药液回吸到针筒内的真空区,增加气泡产生的风险。
(3)注射装置内设置有活塞,活塞的移动是通过向针筒内通入气体以及抽取气体实现的,通过抽取气体将药液引入注射装置内,与抽拉注射器内推杆吸取药液相比,可控性差;在抽取药液过程中,如稍有操作不慎,注射装置前端未完全至于药液液面以下或出现注射装置前端贴壁,会造成气泡产生,需进行反复的抽吸气体进行气泡排除,而通过玻切机实现反复抽吸气体进行气泡排除,操作繁琐耗时;
(4)视网膜下药物注射涉及的操作过程是在暗室中完成,经常需要切换手术室内的照明系统,以便通过开灯来看清针筒上的刻度线而通过关灯以执行注射,如此重复此步骤多次,可能导致药液注入量不足或过多,易产生医疗差错或相关严重并发症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及其方法,以解决现有临床所用的用于视网膜下药物注射的注射装置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包括注射筒、活塞、连接软管、输液接头、针头以及连接件,其中,所述注射筒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注射筒通过所述输液接头和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针头相连接,所述注射筒通过所述连接件以用于与玻切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注射筒与所述连接件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注射筒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注射筒的一端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的通孔与所述注射筒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连接件且两者密封配合;或者,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和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且两者相连接,所述插入部用以插入所述注射筒且两者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或者,所述连接部或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挤压在连接部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且沿所述连接件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板用以卡接在所述玻切机的接头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插入所述注射筒与所述活塞相连接,所述推杆可折断。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上设置有折断痕线,所述折断痕线沿所述推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推杆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包括推杆主体部和端部,所述推杆主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活塞和所述端部,所述推杆主体部为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端部呈薄板状。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还包照明灯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照明灯设置在连接件上,所述玻切机的脚踏板上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照明灯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当所述压力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所述控制装置能控制所述照明灯不发光;当所述压力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所述控制装置能控制所述照明灯发光。
一种所述的微量液体注射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注射系统准备过程,过程如下:注射筒采用抽拉推杆吸取药物;吸取完药物后,折断推杆,将注射筒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玻切机的硅油注吸接口,或者,吸取完药物后,在连接输液接头、连接软管以及针头后再折断推杆;在连接输液接头、连接软管以及针头过程中进行排气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操作如下:将输液接头连接在注射筒上;通过推动推杆或者玻切机的气体源打开,将从连接软管流出的药液滴针头针栓内;待针栓内承接满药液后,将针头连接在连接软管上;通过推动推杆或者玻切机的气体源打开,将注射筒内治疗药物推至合适量,并再次确认排出任何可见气泡,完成注射系统准备准备工作。
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由于在注射筒和针头之间设置有连接软管,增加了注射筒与针头之间的距离,这样在操作过程中,眼科医生集中精力瞄准注射部位,而护士可以注视观察注射器上的示数,以提醒眼科医生药物注射量;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由于在注射筒和针头之间设置有连接软管,护士可以通过照明装置在一侧观察注射器上的示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暗室内注射操作无法看清注射刻度的问题,并且减少了开灯-关灯的操作,提高了注射操作的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眼科医生在执行药物注射时,有时会出现有气泡注入的情况,且眼部的排泡过程又相当困难,而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通过增设输液接头,单向导通并可瞬时产生正压,可尽量避免眼科医生执行药物注射时会出现有气泡注入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便于观察注射筒上的示数,可增设注射筒的厚度,即注射筒的容量(1ml—50ml)是不变的,增加注射筒的厚度,即可增加注射筒外表面的直径以及表面积,可便于观察注射筒上的示数;
连接件与注射筒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连接方便快捷,同时螺纹连接也可以起到密封的效果,且连接件与注射筒之间螺纹连接也便于与推杆的配合;
针头包括两种不同规格的针头,其中一个针头的型号为38G-41G,用以眼科医生在执行药物注射时,将针头扎入患者玻璃体;其中一个针头可以为28G(当然,不限于仅为28G),用以抽取药物,当需要将药液抽到注射筒的内部时,将大规格的针头安装在注射筒上,然后通过向上拉推杆,以实现药液的抽取。当药液抽取完毕后,需要将推杆折断,以防止影响注射筒与连接件的连接。
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还包照明灯,控制装置可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控制照明灯的工作状态,及时打开和关闭照明灯,以利用手术快速、高效地进行;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微量液体注射系统,不仅可适用于视网膜下药物注射,可以进行新生儿液体微量注入,且使用时不限于人体,也可以是动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射筒;2、活塞;3、连接软管;4、输液接头;5、针头;6、连接件;7、连接部;8、连接板;9、筒形部;10、连接块;11、主体部;12、插入部;13、突耳;14、卡接部;15、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包括注射筒1、活塞2、连接软管3、输液接头4、针头5以及连接件6,其中,注射筒1内设置有活塞2,注射筒1通过输液接头4和连接软管3与针头5相连接,注射筒1通过连接件6以用于与玻切机相连接。
采用现有技术中用于视网膜下药物注射的注射装置时,由于注射筒1直接与针头5相连接,操作过程中,眼科医生集中精力瞄准注射部位,踩踏脚踏板,向患者眼部注射药物,然后停止踩踏脚踏板,转移视线观察注射器内药物的量,未达到注射量后集中精力瞄准注射部位继续踩踏脚踏板,直至药物注射量达到注射的需求。眼科医生在操作过程中,视线需要不断地在“瞄准注射部位”和“注射器示数”之间切换,不仅影响效率,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由于在注射筒1和针头5之间设置有连接软管3,增加了注射筒1与针头5之间的距离,这样,在操作过程中,眼科医生集中精力瞄准注射部位,而护士可以注视观察注射器上的示数,以提醒眼科医生药物注射量。
另外,视网膜下药物注射涉及的操作过程是在暗室中完成,经常需要切换手术室内的照明系统,以便通过开灯来看清针筒上的刻度线而通过关灯以执行注射,如此重复此步骤多次,效率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由于在注射筒和针头之间设置有连接软管,护士可以通过照明装置在一侧观察注射器上的示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暗室内注射操作无法看清注射刻度的问题,并且减少了开灯-关灯的操作,改善了视网膜下药物注射时注射剂量读数的便捷性,提高了注射操作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由于在连接软管3上设置有输液接头4,输液接头4可以防止逆流的作用。眼科医生在执行药物注射时,双手用于保持注射装置的针筒且需集中精力瞄准注射部位,眼科医生利用脚踏板控制玻切机的气体源的打开/关闭。当眼科医生利用脚踏板控制玻切机的气体源的打开时,注射筒1内的活塞2被推着向连接软管3的一侧移动,药物被推入连接软管3从针头5排出。当眼科医生利用脚踏板控制玻切机的气体源的关闭时,输液接头4单向导通,并瞬时产生正压,使连接软管3内的药液不能方向向注射筒1侧流动,进而,防止气体通过针头5进入。
现有技术中,眼科医生在执行药物注射时,有时会出现有气泡注入的情况,且眼部的排泡过程又相当困难。而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通过增设输液接头,单向导通并可瞬时产生正压,可尽量避免眼科医生执行药物注射时会出现有气泡注入的情况。采用的输液接头前端有分隔膜,分隔膜材质为高效的聚合物材料,如白色弹性矽质帽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有效地防止气体、液体、细菌等物质的穿透和交叉感染。起到单向导通,可产生瞬间正压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便于观察注射筒1上的示数,可增设注射筒1的厚度,即注射筒1的容量(1ml—50ml)是不变的,增加注射筒1的厚度,即可增加注射筒1外表面的直径以及表面积,可便于观察注射筒1上的示数。
关于连接件6的结构以及连接件6与注射筒1之间的连接结构:注射筒1与连接件6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注射筒1与连接件6可拆卸连接。即注射筒1与连接件6为一体铸造成型结构,或者,可设置为注射筒1与连接件6可拆卸连接。
参见图3和图4,示意出注射筒1与连接件6可拆卸连接,具体可以如下:
注射筒1的一端形成有连接部7,连接部7上的通孔与注射筒1的内部相连通,连接部7插入连接件6且两者密封配合。
关于密封配合,具体可如下:连接件6与注射筒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连接方便快捷,同时螺纹连接也可以起到密封的效果;或者,连接部7或连接件6上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挤压在连接部7与连接件6之间,通过密封圈,不仅可以实现密封,又可以将连接部7固定在连接件6上。
参见图4,连接件6上设置有连接板8,连接板8设置在连接件6的一端且沿连接件6的周向方向设置,连接板8用以卡接在玻切机的接头端上。关于连接件6与玻切机的接头端的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这里不足过多赘述。
参见图4,连接件6包括筒形部9和连接块10,连接块10设置在筒形部9内且位于远离连接板8的一侧,连接块10的外周向侧面与筒形部9的内侧面相连接,连接块10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注射筒1上的连接部7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部7插入连接块10上的螺纹通孔且两者螺纹连接。
筒形部9、连接块10以及连接件6优选为一体铸造成型。
参见图1和图2,关于连接件6的结构以及连接件6与注射筒1之间的连接结构,也可以如下设置:
连接件6包括主体部11和插入部12,插入部12设置在主体部11的一侧且两者相连接,主体部11和插入部12优选为一体铸造成型,插入部12用以插入注射筒1且两者密封配合,主体部11和插入部12上形成气流通道,注射筒1上的突耳13夹固在主体部11上。
插入部12上设置有密封圈,插入部12插入注射筒1内与注射筒1的内侧壁密封配合。
主体部1上设置有两个卡接部14,两个卡接部14对称分布在主体部1的两侧,突耳13夹在卡接部14与主体部1之间。参见图2,示意出了注射筒1的两个突耳13夹在卡接部14与主体部1之间。安装时,可先将插入部12插入注射筒1,然后旋转注射筒1,使得注射筒1上的两个突耳13分别夹在对应的卡接部14上。
参见图2,主体部11上设置有连接板8,连接板8设置在主体部11的一端且沿主体部11的周向方向设置,连接板8用以卡接在玻切机的接头端上。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还包照明灯,照明灯设置在连接件6上,脚踏板上设置压力传感器,照明灯和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设置于玻切机。控制装置可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控制照明灯的工作状态。
比如,眼科医生在执行药物注射时,首先打开与照明灯相连接的开关,当眼科医生踩踏脚踏板控制玻切机的气体源的打开时,压力传感器将检测的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照明灯不发光。当眼科医生不踩踏脚踏板控制玻切机的气体源的关闭时,压力传感器将检测的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照明灯发光,此时,护士人员可以通过照明灯发出的光亮,读取注射筒1上的示数。即控制装置根据压力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如果压力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照明灯不发光;如果压力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照明灯发光。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根据手术的操作过程,及时打开和关闭照明灯,以利用手术快速、高效地进行。
关于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装置,采用现有技术即可,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关于照明灯与连接件6的连接以及分布情况,可将照明灯粘贴在连接件6上,在注射筒1示数的一侧设置一照明灯,当然,也可以沿连接件6的周向方向上设置一多个照明灯。
关于照明灯与连接件6的连接方式,优选设置为可拆卸连接,比如,在连接件6的外周向侧壁上设置弹性夹,将于照明灯连接的连接线通过弹性件加固在连接件6上,使得在需要的时候,将照明灯连接在连接件6上,不需要时,可以将照明灯从连接件6上拆卸下来。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还包括推杆15,推杆15插入注射筒1与活塞2相连接,推杆15可折断。参见图5,示意出了推杆15。通过利用推杆15,可便于将药液抽到注射筒1的内部。
针头5包括两种不同规格的针头,其中一个针头的型号为38G-41G,比如,可选用型号为40G的针头,用以眼科医生在执行药物注射时,将针头扎入患者玻璃体;其中一个针头可以为28G(当然,不限于尺寸大小仅为28G一种),用以抽取药物。当需要将药液抽到注射筒1的内部时,将大规格的针头安装在注射筒1上,然后通过向上拉推杆15,以实现药液的抽取。当药液抽取完毕后,可也利用推杆15进行排气泡,向下推动推杆15,排出注射筒1内的气泡。
排出注射筒1内的气泡,需要将推杆15折断,以防止影响注射筒1与连接件6的连接,将连接软管3以及输液接头4连接在注射筒1上,将小规格的针头安装在连接软管3上。具体如下:将推杆15折断,将注射筒1与连接件6相连接,将连接软管3以及输液接头4连接在注射筒1上,玻切机的气体源的打开,推动活塞,使得药液通过连接软管3流出,用小规格的针头承接药液,然后将小针头安装在连接软管3上。
或者,当药液抽取完毕后,先不折断推杆15,将连接软管3以及输液接头4连接在注射筒1上,然后将小规格的针头安装在连接软管3上。推动推杆15,将部分药液通过连接软管3和小针头排出,实现排气。然后折断推杆15,将注射筒1与连接件6相连接,排气操作简单。
视网膜下注射已经广泛开展,目前主要用于:(1)rt-PA视网膜下注射;(2)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等眼底病变基因治疗药物视网膜下注射;(3)生理盐水视网膜下注射;(4)RPE细胞混悬液或者RPE膜片视网膜下注射。推杆设计,无论在安瓿瓶或无菌药液杯中,均可便于药液的抽取,实现抽取步骤中不容易产生气泡。
关于推杆15,参见图5,推杆15上设置有折断痕线,折断痕线沿推杆15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推杆15的外表面上,通过设置折断痕线,可便于将推杆15沿着折断痕线折断。关于折断痕线,相邻的两个折断痕线之间的距离与注射筒1上的0.1ml小格相匹配。
推杆15的材质优选为为玻璃材质或塑料材质。
关于推杆15的具体结构,参见图5,推杆15包括推杆主体部和端部,推杆主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塞2和端部,推杆主体部为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端部呈薄板状。
若连接件6的结构以及连接件6与注射筒1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图3和图4所示意出的结构时:
当药液抽取完毕后,需要将推杆15折断,推杆15差不多与注射筒1上的连接部7相平齐。将连接部7插入连接件6实现两者的螺纹连接。玻切机提供的气体可通过连接件6进入推杆15的内容,推杆15内的气体作用于设置在推杆15端部的活塞,推动活塞移动。
若连接件6的结构以及连接件6与注射筒1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图1和图2所示意出的结构时:
当药液抽取完毕后,需要将推杆15折断,推杆15差不多与注射筒1相平齐。连接件6的插入部12插入注射筒1且两者密封配合,推杆15插入插入部12上的气流通道,注射筒1上的突耳13夹固在主体部11上。玻切机提供的气体可通过连接件6进入推杆15的内容,推杆15内的气体作用于设置在推杆15端部的活塞,推动活塞移动。
实施例4:
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注射系统准备过程,过程如下:
注射筒1采用抽拉推杆15吸取药物;吸取完药物后,折断推杆15,将注射筒1通过连接件6连接在玻切机的硅油注吸接口,或者,吸取完药物后,在连接输液接头4、连接软管3以及针头5后再折断推杆15;在连接输液接头4、连接软管3以及针头5过程中进行排气操作。
排气操作如下:将输液接头4连接在注射筒1上;通过推动推杆15或者玻切机的气体源打开,将从连接软管3流出的药液滴针头针栓内;待针栓内承接满药液后,将针头5连接在连接软管3上;通过推动推杆15或者玻切机的气体源打开,将注射筒1内治疗药物推至合适量,并再次确认排出任何可见气泡,完成注射系统准备准备工作。
关于“注射筒1采用抽拉推杆15吸取药物”,具体实际操作下:
如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注射筒1连接针头5(需确定抽药针头型号范围),常规消毒密封瓶瓶塞后,将针5头插入瓶塞,往瓶内注入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压力,避免形成负压,倒转药瓶及注射器,使针头5在液面下,然后抽吸所需药量,再以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然后把针头5向上,轻拉推杆15使针头5中的药液流入注射筒1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稍推推杆15,驱出气体;
如自安瓿瓶内吸取药液,则将安瓿瓶顶端药液弹至体部;消毒安瓿颈部后划一锯痕,再次消毒后折断,将注射筒1上的针头5斜向下置液面以下,轻拉推杆15,吸取药液;
如药液置于无菌开放容器中,则将注射筒1乳头端置于药液中,轻拉推杆15抽吸所需药量。
关于注射系统准备过程,若采用先折断推杆15,具体操作如下:
注射筒1采用抽拉推杆15吸取药物;
吸取完药物后,将推杆15于注射筒1尾端平齐位置折断,将注射筒1尾端与连接件6连接(或采用一体式结构的注射筒和连接件),连接件6与眼科治疗系统—玻璃体切割及超声乳化一体机的硅油注吸接口相连;
将输液接头4与注射器乳头端连接(注意连接前保持注射器乳头端外表面干燥),玻切机在硅油注入模式下(在硅油注入模式下可利用脚踏板控制玻切机的气体源的打开/关闭)设定最大推注压力为12-16mmHg,使连接软管3远离输液接头4的一端排出药液;
将药液滴入视网膜下微注射针头针栓内,待针栓内承接满药液后,在注入硅油模式下即刻完成连接软管3与视网膜下微注射针头5的连接;
在玻璃体切割机的硅油注入模式下,调整推注压力至8-10mmHg,控制脚踏,将注射筒1内治疗药物推至合适量,并再次确认排出任何可见气泡,完成视网膜下注射系统准备工作。
关于注射系统准备过程,若采用先不折断推杆15,具体操作如下:
注射筒1采用抽拉推杆15吸取药物;
将输液接头4与注射器乳头端连接(注意连接前保持注射器乳头端外表面干燥),推动推杆15,使连接软管3远离输液接头4的一端排出药液;
将药液滴入视网膜下微注射针头针栓内,待针栓内承接满药液后,在注入硅油模式下即刻完成连接软管3与视网膜下微注射针头5的连接;
将注射筒1内治疗药物推至合适量,并再次确认排出任何可见气泡;
将推杆15于注射筒1尾端平齐位置折断,将注射筒1尾端与连接件6连接,连接件6与眼科治疗系统—玻璃体切割及超声乳化一体机的硅油注吸接口相连,完成视网膜下注射系统准备工作。
关于药物视网膜下注射步骤,具体如下:
(1)将装载治疗药物的注射器针头尖端在视网膜下出血量足够的点位处进入视网膜下;
(2)按上述的描述方法,在硅油注入模式下,设定最大推注压力为8-10mmHg,控制脚踏板,向视网膜下缓慢渗透并注入适量治疗药物;
(3)在注药过程同时,由洗手护士右手食指与拇指成蟹钳状,将硅油注吸接口端握于壶腹部,食指与拇指固定住针筒,确保注射器与控制管路连接稳定,左手扶持注射筒及输液接头接口端,并随时关注注射筒内药液推注容量;
(4)在完成一个点位视网膜下注射操作后,可将视网膜下微注射针头移至其他注射点位来达到所需治疗目的的药液剂量;
(5)视网膜下注射治疗完成后,将输液接头与注射器断开连接,再移出视网膜下微注射针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个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筒(1)、活塞(2)、连接软管(3)、输液接头(4)、针头(5)以及连接件(6),其中,
所述注射筒(1)内设置有活塞(2),所述注射筒(1)通过所述输液接头(4)以及所述连接软管(3)与所述针头(5)相连接,所述注射筒(1)通过所述连接件(6)以用于与玻切机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筒(1)与所述连接件(6)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注射筒(1)与所述连接件(6)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筒(1)的一端形成有连接部(7),所述连接部(7)上的通孔与所述注射筒(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部(7)插入所述连接件(6)且两者密封配合;或者,
所述连接件(6)包括主体部(11)和插入部(12),所述插入部(1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的一侧且两者相连接,所述插入部(12)用以插入所述注射筒(1)且两者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7)与所述连接件(6)螺纹连接;或者,所述连接部(7)或所述连接件(6)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挤压在连接部(7)与所述连接件(6)之间;
所述连接件(6)上设置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设置在所述连接件(6)的一端且沿所述连接件(6)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板(8)用以卡接在所述玻切机的接头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还包括推杆(15),所述推杆(15)插入所述注射筒(1)与所述活塞(2)相连接,所述推杆(15)可折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15)上设置有折断痕线,所述折断痕线沿所述推杆(15)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推杆(15)的外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15)包括推杆(15)主体部和端部,所述推杆主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活塞(2)和所述端部,所述推杆主体部为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端部呈薄板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还包照明灯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照明灯设置在连接件(6)上,所述玻切机的脚踏板上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照明灯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当所述压力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所述控制装置能控制所述照明灯不发光;当所述压力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所述控制装置能控制所述照明灯发光。
9.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量液体注射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系统准备过程,过程如下:
注射筒(1)采用抽拉推杆(15)吸取药物;
吸取完药物后,折断推杆(15),将注射筒(1)通过连接件(6)连接在玻切机的硅油注吸接口,或者,吸取完药物后,在连接输液接头(4)、连接软管(3)以及针头(5)后再折断推杆(15);
在连接输液接头(4)、连接软管(3)以及针头(5)过程中进行排气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操作如下:
将输液接头(4)连接在注射筒(1)上;
通过推动推杆(15)或者玻切机的气体源打开,将从连接软管(3)流出的药液滴针头针栓内;
待针栓内承接满药液后,将针头(5)连接在连接软管(3)上;
通过推动推杆(15)或者玻切机的气体源打开,将注射筒(1)内治疗药物推至合适量,并再次确认排出任何可见气泡,完成注射系统准备准备工作。
CN202310953245.5A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及其方法 Pending CN1169197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53245.5A CN116919716A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53245.5A CN116919716A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9716A true CN116919716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80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53245.5A Pending CN116919716A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1971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02935B2 (ja) 外科用粘性流体の同時注入吸引
US2129983A (en) Surgical appliance
ES2622204T3 (es) Bandeja quirúrgica estéril
JP2015521529A (ja) プライマー要素を有する単回使用送達デバイス
CN205586239U (zh) 一种一次性西林瓶溶配药器
AU2012230033B2 (en) Instrument and methods for filling an implanted drug pump
WO2009103297A1 (en) Dispenser for local anaesthetics and other liquids
JP2010508074A (ja) 自動ガス充填用消耗品
CN116919716A (zh) 一种微量液体注射系统及其方法
CN213100337U (zh) 一种可给幼儿精确滴药的装置
CN103202742A (zh) 一种手持式硅油抽吸套件
CN207614057U (zh) 多头吸液装置
CN218793087U (zh) 甘露醇注射液抽取装置
CN208958788U (zh) 一种防落屑快速配药针
CN204932267U (zh) 一次性使用精密溶药注射针
CN214967601U (zh) 一种防止囊膜吸破损伤的抽吸灌注针头
CN215900406U (zh) 一种药学配药装置
CN213667287U (zh) 一种能够维持负压抽吸的针筒
CN219921059U (zh) 自体血清制备装置
CN209059646U (zh) 一种眼科硅油抽取装置
CN202515861U (zh) 一种取硅油装置
CN209611757U (zh) 一次性高效医用配液器
RU84694U1 (ru) Инжектор офтальмологический
CN218922966U (zh) 用于视网膜下药物注射的注射系统
CN209916365U (zh) 泪道冲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