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9413A - 手写笔和包括手写笔的触摸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手写笔和包括手写笔的触摸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9413A
CN116909413A CN202310393987.7A CN202310393987A CN116909413A CN 116909413 A CN116909413 A CN 116909413A CN 202310393987 A CN202310393987 A CN 202310393987A CN 116909413 A CN116909413 A CN 116909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tylus
core
movable portion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939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世晔
文皓俊
边文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deep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dee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200963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30147499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Hideep Inc filed Critical Hideep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909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94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receiv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ransmitted by the digitiser, e.g. tablet driv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手写笔和包括手写笔的触摸系统。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手写笔可以包括电感器,电感器包括芯体、铁氧体磁芯、缠绕在铁氧体磁芯的外表面上的线圈、以及通过施加到芯体的压力而与铁氧体磁芯间隔开的磁体。

Description

手写笔和包括手写笔的触摸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2年4月14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22-0046523和2022年8月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22-0096383的优先权和权益,这两个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写笔和包括手写笔的触摸系统。
背景技术
诸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膝上型电脑、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平板个人计算机(slate PC)、平板电脑(tablet PC)、超级本和可穿戴设备之类的各种电子设备中都设置有触摸传感器。
在这些电子设备中,触摸传感器可以位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上或者可以位于电子设备的一部分中。用户触摸触摸传感器并与电子设备进行交互,因此电子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直观的用户界面。
用户可以使用手写笔进行复杂的触摸输入。这种手写笔可以通过电子方式和/或磁性方式向触摸传感器发送信号和从触摸传感器接收信号。
发明内容
示例性实施方式试图提供能够以简单结构检测笔压力的手写笔。
示例性实施方式试图提供能够区分手写笔与触摸设备的接触状态的手写笔。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手写笔,该手写笔可以包括:芯体和谐振电路,并且谐振电路可以包括铁氧体磁芯、缠绕在铁氧体磁芯的外表面上的线圈、以及通过施加到芯体的压力而与铁氧体磁芯间隔开的磁体。
在所述手写笔中,随着所述压力增大,磁体与铁氧体磁芯之间的间距可以增大。
随着所述压力增大,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可以增大。
铁氧体磁芯可以包括通孔,所述通孔沿第一方向穿透铁氧体磁芯并且容纳芯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芯体可以包括将所述压力传递到磁体的第一端部以及用作手写笔的尖端的第二端部,并且所述芯体可以由于施加到第二端部的压力而在通孔内部沿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手写笔还可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容纳芯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谐振电路。铁氧体磁芯可以固定在壳体内部。
所述通孔可以包括位于铁氧体磁芯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开口以及位于铁氧体磁芯的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端部可以通过第一开口暴露于铁氧体磁芯的外部,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可以通过第二开口将所述压力传递到磁体。
谐振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容器。手写笔还可以包括开关构件,所述开关构件根据施加到芯体的压力而闭合/断开第一电容器与线圈之间的电连接。
开关构件可以包括被安装成可在手写笔的壳体内部移动的可移动部以及被安装成在壳体内部保持在固定位置的固定部。可移动部与固定部的接触状态可以通过施加到芯体的压力而改变。
可移动部可以在没有压力被施加到第二端部时保持接触固定部的状态,以及可以在压力被施加到第二端部时与固定部间隔开。当可移动部与固定部彼此接触时,第一电容器可以电连接到线圈。
可移动部可以位于磁体与铁氧体磁芯之间,并且固定部可以位于可移动部与铁氧体磁芯之间。
固定部可以位于可移动部与铁氧体磁芯之间并且可以包括通孔,磁体插入该通孔中。磁体可以位于可移动部与铁氧体磁芯之间并且被设置成可在通孔内部移动。
手写笔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触头,其位于可移动部中并且电连接到第一电容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触头,其位于固定部中并且电连接到线圈。至少一个第一触头与至少一个第二触头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根据可移动部与固定部的接触状态而闭合/断开。
手写笔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触头,其位于固定部中并且电连接到第一电容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触头,其位于可移动部中并且电连接到线圈。至少一个第一触头与至少一个第二触头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根据可移动部与固定部的接触状态而闭合/断开。
手写笔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触头,其位于固定部中并且电连接到第一电容器;至少一个第二触头,其位于固定部中并且电连接到线圈;以及至少一个第三触头,其位于可移动部中,并且根据可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接触状态而闭合/断开至少一个第一触头与至少一个第二触头之间的电连接。至少一个第三触头在可移动部与固定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将至少一个第一触头电连接到至少一个第二触头,并且在可移动部与固定部彼此间隔开的状态下阻断至少一个第一触头与至少一个第二触头之间的电连接。
谐振电路还可以包括电连接到线圈的第二电容器。当可移动部与固定部彼此接触时,第一电容器可以与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
手写笔还可以包括限制芯体在手写笔的壳体内部的位移的固定构件以及位于固定构件与磁体之间的弹性构件。
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摸系统,该触摸系统可以包括:手写笔;和触摸设备,该触摸设备可以向手写笔输出第一电磁信号,从手写笔接收谐振的第二电磁信号,以及检测施加到手写笔的芯体的压力。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势:可以降低能够检测笔压力的手写笔的制造成本。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势:能够精确地测量手写笔的笔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手写笔和电子设备的概念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手写笔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传递操作的图示。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的图示。
图5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
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的笔压力的操作的图示。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的谐振电路单元的等效电路的图示。
图8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
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的笔压力的操作的图示。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的谐振电路单元的等效电路的图示。
图1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
图12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的笔压力的操作的图示。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的谐振电路单元的等效电路的图示。
图14是示出LC值随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的笔压力变化的曲线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的频率响应特性的曲线图。
图16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
图17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
图18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
图19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
图20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
图2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九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技术不限于特定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应理解为包括本发明的各种修改、等效物和/或替选物。结合附图的描述,相似的附图标记可以用于相似的部件。
此外,附图中所示的每种配置是为了理解和易于描述而任意示出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此外,在附图中,为了便于描述,放大示出了部件和区域的厚度。
此外,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比之下,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被称为“在…上”或“在参考部分上”是指位于参考部分的上方或下方,并不特指与重力相反的方向的“上方”或“上”。
在本发明中,诸如“具有”、“可以具有”、“包括”或“可以包括”的表述是指存在相应的特征(例如,数值、功能、操作、或诸如零件的部件),并且不排除附加特征的存在。
在本发明中,诸如“A或B”、“A和/或B中的至少一者”或“A和/或B中的一者或多者”的表述可以包括一起列出的项的所有可能的组合。例如,“A或B”、“A和B中的至少一者”或“A或B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指如下所有情况:(1)包括至少一个A;(2)包括至少一个B;或(3)包括至少一个A和至少一个B。
本发明中使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可以修饰各种部件,而不管其顺序和/或重要性如何,并且将仅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进行区分,但不限制这些部件。例如,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可以代表不同的用户设备,而不管顺序或重要性如何。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部件称为第二部件,类似地,可以改变第二部件并将其称为第一部件。
当任一部件(例如,第一部件)被称为“(可操作地或通信地)与”另一部件(例如,第二部件)“联接或连接”/“联接或连接到”另一部件(例如,第二部件)时,应该理解,该部件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部件或可以通过另一个部件(例如,第三部件)连接到另一部件。当任一部件(例如,第一部件)被称为“直接联接”或“直接连接”到另一部件(例如,第二部件)时,应该理解,在该任一部件和另一部件之间不存在其他部件(例如,第三部件)。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表述“被配置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与例如“适合于”、“有能力”、“设计为”、“适用于”、“用于”、或“能够”互换使用。术语“被配置成”不一定仅特指硬件中的“专门设计为”。而是,在某些情况下,表述“被配置成……的设备”可以表示该设备与其他设备或部件“能够……”。例如,短语“被配置成执行A、B和C的处理器”可以表示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而用于执行相应操作的专用处理器(例如,嵌入式处理器)或能够执行相应操作的通用处理器(例如,CPU或应用程序处理器)。
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旨在限制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单数形式可以包括复数形式。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可以具有与本发明中描述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中,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可以解释为与相关技术上下文中的含义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含义,除非本发明中明确定义,否则这些术语不应解释为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在本发明中定义的术语也不能被解释为排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例如智能手机、平板个人电脑(PC)、移动电话、影像电话、电子书阅读器、膝上型个人电脑(PC)、上网本电脑、移动医疗设备、照相机或可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者。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附件类型(例如手表、戒指、手镯、脚链、项链、眼镜、隐形眼镜或头戴式设备(HMD))、织物或衣物整合类型(例如电子衣物)、身体依附类型(例如皮肤垫或纹身)、或生物植入物类型(例如可植入电路)中的至少一者。
以下将参照必要的附图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和触摸系统。
图1是示出手写笔和电子设备的概念视图。
参照图1,手写笔10可以在接近电子设备2的触摸屏20时接收从电子设备2或触摸屏20输出的信号以及可以将信号发送到触摸屏20。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手写笔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传递操作的图示。
参照图2中的(a),触摸屏20a包括数字转换器29、显示面板251、触摸电极层21和窗口22。
在无源手写笔的电磁谐振(EMR)式笔的情况下,当数字转换器29将磁信号B传递到EMR式手写笔10a时,手写笔10a中包括的谐振电路与磁信号B谐振。然后,数字转换器29从手写笔10a接收谐振磁信号B。
数字转换器29可以附接在显示面板251下方并且可以通过具有多个导电天线环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来配置。数字转换器29联接到磁场屏蔽片(未示出),该磁场屏蔽片阻挡由天线环产生的磁场并且阻挡可能在天线环形成磁场时在另一个电子元件和部件中产生的涡电流。
在数字转换器29中,用于感测谐振信号输入的位置的多个天线环由多个层构成。一个天线环具有在Z轴方向上与至少一个其他天线环重叠的形式。因此,FPCB的厚度很大。因此,当使用数字转换器29时,难以使电子设备2变薄和小型化。
当数字转换器29安装在可折叠/柔性电子设备2上时,在发生折叠时,在附接到折叠区域的FPCB中可能产生变形。反复折叠可能对形成天线环的配线构件产生应力,并最终导致配线构件损坏。磁场屏蔽片阻挡由天线环产生的磁场对电子设备2内部的影响。磁场屏蔽片也是厚的,在折叠电子设备2时容易产生变形,并可能由于反复折叠而损坏。
参照图2中的(b),触摸屏20b包括显示面板251、触摸电极层21和窗口22。
在手写笔10包括谐振电路的情况下,当触摸电极层21中的电极将磁信号B传递到手写笔10时,手写笔10中包含的谐振电路与磁信号B谐振。然后,可以从手写笔10向触摸电极层21中的电极输入谐振电磁信号E和/或B。当触摸电极层21中的电极由具有小电阻的金属网形成时,可以检测来自手写笔10的磁信号。
类似地,与数字转换器29相比,触摸屏20b不需要额外的单元或模块来将磁信号传递到手写笔10,因此可以使触摸屏20b变薄,并且甚至在制造成本上具有优势。
参照图2中的(c),触摸屏20c包括环形线圈264、显示面板251、触摸电极层21和窗口22。
在手写笔10包括谐振电路的情况下,当环形线圈264将磁信号B传递到手写笔10时,手写笔10中包含的谐振电路与磁信号B谐振。然后,可以从手写笔10向触摸电极层21中的电极输入谐振电磁信号E和/或B。
与数字转换器29相比,环形线圈264不接收用于检测触摸位置的磁信号B,因此配线结构简单,从而使触摸屏20c变薄。因此,可以使电子设备2变薄和小型化。此外,由于环形线圈264可以在各种位置以各种尺寸形成,因此触摸屏20c也可以应用于可折叠/柔性电子设备2。
环形线圈264可以包括天线环所处的基板以及磁场屏蔽片。天线环可以由导体材料(例如铜和银)制成。除了基板之外,天线环还可以与触摸电极层21位于同一层,在这种情况下,天线环可以由具有高透射率和低阻抗的导体材料(例如,金属网、ITO、石墨烯、银纳米线等)制成。此外,天线环也可以位于窗口下方,在这种情况下,环形线圈264中可以不包括基板。
在以上描述中,触摸电极层21可以包括用于检测第一方向触摸坐标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以及用于检测第二方向触摸坐标的多个第二触摸电极。在图2中,触摸电极层21被示出为一个层,但是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可以分别位于不同层上,可以彼此重叠也可以彼此不重叠,也可以在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之间插入隔离层,并且不限于此。
参照图2中的(d),触摸屏20d包括显示面板251、触摸电极层21和窗口22。
有源手写笔10’通过使用有源手写笔10’中的电源(例如,存储电力的电池(包括蓄电池)和诸如双电层电容器(EDLC)的电容器)来输出电磁信号E和/或B。然后,可以从手写笔10’向触摸电极层21中的电极输入电磁信号E和/或B。当触摸电极层21中的电极由具有小电阻的金属网形成时,可以检测来自手写笔10’的磁信号。有源手写笔10’可以包括用于使用电源输出具有预定频率的电磁信号E和/或B的电路。
触摸屏20d可以在不向手写笔10’传递磁信号的情况下从手写笔10’接收电磁信号。也就是说,触摸屏20d不需要用于产生使谐振电路谐振的信号的额外的单元或模块,因此可以使触摸屏20d变薄和小型化,并且触摸屏20d甚至在功耗和制造成本方面具有优势。
接下来,参照图3,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电子设备的框图。
如图所示,电子设备2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210、存储器220、接口单元230、电源单元240、显示单元250、触摸模块260和控制单元270。图3中示出的部件对于实现电子设备不是必需的,因此本发明中描述的电子设备可以具有比以上列出的部件多或少的部件。
更具体地,在这些部件中,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使得能够在电子设备2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在电子设备2与另一电子设备2之间、或在电子设备2与外部服务器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此外,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将电子设备2连接到一个或多个网络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无线互联网模块211和短距离通信模块212。
无线互联网模块211可以指用于进行无线互联网访问的模块,并且可以嵌入在电子设备2中。无线互联网模块可以根据无线互联网技术在通信网络中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互联网技术包括例如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保真(Wi-Fi)、无线保真(Wi-Fi)直连、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无线宽带(WiBro)、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新无线电(NR)、长期演进(LTE)、高级长期演进(LTE-A)等,并且无线互联网模块211根据包括以上未列出的互联网技术在内的范围内的至少一种无线互联网技术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用于短距离通信的短距离通信模块212可以通过使用蓝牙TM、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ZigBee、近场通信(NFC)、Wi-Fi、Wi-Fi直连和无线通用串行总线(USB)技术中的至少一者来支持短距离通信。该短距离通信模块212可以支持电子设备2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电子设备2与无线通信设备之间、或电子设备2与外部服务器所在的网络之间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无线通信。无线局域网可以是无线个人局域网。
在本文中,无线通信设备是能够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2进行数据交换(或互连)的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短距离通信模块212可以在电子设备2附近感测(或识别)能够与电子设备2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此外,当感测到的无线通信设备是被认证为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通信的设备时,控制单元270可以通过短距离通信模块212将电子设备2处理的数据中的至少一些数据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因此,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可以通过该无线通信设备而使用由电子设备2处理的数据。
此外,存储器220存储用于支持电子设备2的各种功能的数据。存储器220可以存储由电子设备2驱动的多个应用程序或应用、以及用于操作电子设备2的数据和命令。
接口单元230用作连接到电子设备2的各种外部设备的通道。接口单元230可以包括无线/有线耳麦(headset)端口、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将一设备与识别模块连接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输入/输出(I/O)端口、和耳机(earphone)端口中的至少一者。
电源单元240接收外部电力和内部电力,并在控制单元270的控制下将电力供应到包括在电子设备2中的每个部件。电源单元240可以包括电池,该电池可以是嵌入式电池或可更换电池。
显示单元250显示(输出)由电子设备2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单元250可以显示由电子设备2驱动的应用程序的执行屏幕信息、或者根据执行屏幕信息显示用户界面(UI)信息和图形用户界面(GUI)信息。
显示单元250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量子点发光显示器、和微型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
显示单元250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251、以及连接到显示面板并向显示面板251供应用于显示图像的信号的显示控制器252。例如,连接到信号线(诸如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的多个像素、通过扫描线供应扫描信号的扫描驱动/接收单元、和显示控制器252可以位于显示面板251中,显示控制器252可以包括产生通过数据线施加的数据信号的数据驱动IC、通过处理图像信号来控制显示单元250的整体操作的时序控制器、以及电源管理IC。
触摸模块260使用电容方法来感测施加到触摸区域的触摸(或触摸输入)。作为示例,触摸模块260可以被配置成将在特定位点处产生的电容、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转换为电输入信号。触摸模块260可以被配置成检测触摸物体对触摸区域施加触摸的位置和面积、以及触摸时的电容。在本文中,触摸物体是向触摸传感器施加触摸的物体,并且可以是例如用户的身体部位(手指、手掌等)、或者无源或有源手写笔10。
触摸模块260包括触摸传感器261和触摸控制器262,触摸电极位于触摸传感器261处,触摸控制器262将驱动信号施加到触摸传感器261,接收来自触摸传感器261的感测信号,并将触摸数据传递到控制单元270和/或显示控制器252。
触摸控制器262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接收单元、第二驱动/接收单元以及微控制单元(MCU),第一驱动/接收单元连接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者,并施加驱动信号以及接收感测信号,第二驱动/接收单元连接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者,并施加驱动信号以及接收感测信号,微控制单元(MCU)控制第一驱动/接收单元和第二驱动/接收单元的操作,并通过使用从第一驱动/接收单元和第二驱动/接收单元输出的感测信号来获取触摸位置。
显示面板251和触摸传感器261可以形成为互层结构或以一体形式形成,其可被称为触摸屏20。
控制单元270可以控制电子设备2的驱动,并且可以响应于电子设备2的触摸感测结果而输出触摸坐标信息。此外,控制单元270可以响应于触摸感测结果而改变驱动信号的频率。
除了与应用程序相关的操作之外,控制单元270通常控制电子设备2的所有操作。控制单元270处理通过部件输入或输出的信号、数据、信息等,或驱动存储在存储器220中的应用程序,以提供或处理适用于用户的信息或功能。
此外,控制单元270可以控制参考图3共同描述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以驱动存储在存储器220中的应用程序。此外,控制单元270可以相互组合并操作包括在电子设备2中的部件中的至少两者以驱动应用程序。
尽管描述了触摸模块260与显示单元250一起被包括在电子设备2中,但是电子设备2也可以仅包括触摸模块260。
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的图示。
图4的手写笔通常包括壳体中的谐振电路单元12。
谐振电路单元12是LC谐振电路,并且可以与从触摸屏20输出的驱动信号谐振。驱动信号可以包括频率对应于谐振电路单元12的谐振频率的信号(例如,正弦波、球面波等)。为了谐振,谐振电路单元12的谐振频率和驱动信号的频率应当相同或非常相似。手写笔10a和10b的谐振频率取决于手写笔10a和10b的谐振电路单元12的设计值。当图2中的(b)中的电极层21或图2中的(c)中的环形线圈264通过驱动信号产生电磁场时,手写笔10a和10b的谐振电路单元12使用通过磁场变化接收到的信号产生谐振。
手写笔10a和10b的元件可以容纳在壳体中。壳体可以具有圆柱形柱、多边形柱、至少一部分为曲面的柱形状、凸肚形状、截头棱锥形状、和截头圆锥形状,但是其不限于这些形状。由于壳体是空的,因此壳体的内部可以容纳手写笔10a和10b的元件,例如谐振电路单元12。壳体可以由非导电材料制成。
如图4中的(a)所示,EMR式手写笔10a包括芯体11a和谐振电路单元12。谐振电路单元12包括电感器单元14和电容器单元13。电感器单元14包括被芯体11a穿透的铁氧体磁芯115以及缠绕在铁氧体磁芯115的外表面上的线圈116。
芯体11a的一个端部从铁氧体磁芯115伸出,作为笔的端部。芯体11a可以由电极芯配置,该电极芯由导体制成,该导体例如为固体树脂,该固体树脂合并有例如导电金属或导电粉末。
例如,铁氧体磁芯115具有轴向通孔,该轴向通孔具有预定直径(例如,1mm),以用于将芯体11a插入圆柱形铁氧体材料中并使芯体11a穿过圆柱形铁氧体材料。此外,铁氧体磁芯115可以形成为圆柱形柱的形状、多边形柱的形状、至少一部分为曲面的柱形状、凸肚形状、截头棱锥形状、截头圆锥形状、螺旋管形状、或环形形状。
线圈116可以缠绕在铁氧体磁芯115的整个轴向长度上或者可以缠绕在部分长度上。线圈116电连接到电容器单元13。
电容器单元13可以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容器。PCB上的每个电容器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电容并且可以在制造过程中进行调整。
如图4中的(b)所示,ECR式手写笔10b包括尖端11b和谐振电路单元12。谐振电路单元12包括电感器单元14和电容器单元13。电感器单元14包括铁氧体磁芯115以及缠绕在铁氧体磁芯115的外表面上的线圈116。
尖端11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导电橡胶、导电织物、导电硅树脂等)制成,但不限于此。
线圈116可以缠绕在铁氧体磁芯115的整个轴向长度上或者可以缠绕在部分长度上。线圈116电连接到电容器单元13。
电容器单元13可以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容器。PCB上的每个电容器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电容并且可以在制造过程中进行调整。
图5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
参照图5,手写笔10c的谐振电路单元12可以包括电容器单元13和电感器单元14。电感器单元14可以包括铁氧体磁芯115和缠绕在铁氧体磁芯115上的线圈116。电感器单元14还可以包括磁体117。
在铁氧体磁芯115中,可以在轴向(图5中的Z轴方向)上形成通孔(未示出)。通孔可以形成为用于插入芯体11并使芯体11穿过,并且芯体11可以被插入通孔中。因此,当需要更换芯体11时,可以仅将芯体11与铁氧体磁芯115分离并进行更换,因此具有易于更换的优势。
芯体11的一个端部可以用作手写笔10c的笔尖。芯体11的用作笔尖的一个端部可以通过形成在铁氧体磁芯115的一个表面上的通孔的开口而暴露于铁氧体磁芯115的外部。当轴向压力被施加到芯体11的用作笔尖的一个端部时,芯体11可以沿着铁氧体磁芯115的通孔、即沿Z轴方向移动。相比之下,铁氧体磁芯115的位置可以固定在手写笔10c的壳体15内部。也就是说,无论施加到芯体11的笔压力如何,铁氧体磁芯115都可以固定在壳体15中的特定位置。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铁氧体磁芯115和线圈116固定在磁体117下方,即更靠近芯体11的笔尖部分,以提高性能并确保大批量生产。
磁体117可以联接到芯体11的另一个端部。芯体11的另一个端部可以通过形成在铁氧体磁芯115的另一个表面上的通孔的开口与磁体117接触。当芯体11沿Z轴方向移动时,磁体117可以随着芯体11的移动而沿Z轴方向移动。
固定构件119可以位于壳体15内部。固定构件119可以固定在壳体15内部以限制芯体11和磁体117的位移量。弹性构件118可以位于固定构件119与磁体117之间。弹性构件118可以由固定构件119支撑。当沿Z轴方向的压力被施加到芯体11并且磁体117向固定构件119移动时,弹性构件118可以在Z轴方向上被压缩。如果没有沿Z轴方向的压力被施加到芯体11,或者如果施加到芯体11的沿Z轴方向的压力小于弹性构件118的弹力,则磁体117和芯体11可以通过弹性构件118的弹力移动到初始位置或者可以保持在初始位置。弹性构件118可以由具有弹力的材料(例如弹簧和弹性橡胶)制成。
当芯体11沿Z轴方向移动时,磁体117随着芯体11的移动而沿Z轴方向移动,因此芯体11可以与铁氧体磁芯115间隔开。因此,铁氧体磁芯115和磁体117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是可变的。
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图5中的手写笔的笔压力的操作的图示。
参照图6中的(a),当芯体11不与触摸屏(参见图3中的附图标记20)接触时,芯体11和磁体117可以保持初始位置而不移动。相应地,铁氧体磁芯115和磁体117可以彼此接触或保持非常近的距离。
参照图6中的(b),当芯体11的一个端部接触触摸屏20时(“接触”状态),芯体11和磁体117可以通过施加到芯体11的压力而沿Z轴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论笔压力如何铁氧体磁芯115都在壳体15中保持在固定位置,因此铁氧体磁芯115和磁体117彼此分离,或者铁氧体磁芯115与磁体117之间的间距可以增大。
参照图6中的(c),当在芯体11的一个端部与触摸屏20接触之后笔压力逐渐增大时(“施压”状态),芯体11和磁体117可以由于施加到芯体11的笔压力而沿Z轴方向进一步移动。也就是说,随着笔压力增大,芯体11和磁体117可以沿Z轴方向移动更多。因此,随着笔压力增大,铁氧体磁芯115与磁体117之间的间距也可以增大。
磁体117可以由具有相同或不同磁导率的材料制成。作为示例,磁体117可以由具有与铁氧体磁芯115相同的磁导率的铁氧体制成。磁体117可以影响线圈116的电感,铁氧体磁芯115与磁体117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改变磁通量密度的变化,由此可以改变谐振电路单元12的电感。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图5中的手写笔的谐振电路单元的等效电路的图示。参照图5和图7,当磁体117由于笔压力而移动时,电感器单元14的电感L可以根据笔压力而是可变的。可变电感L的电感值可以随着铁氧体磁芯115与磁体117之间的间距增大而逐渐减小。换句话说,随着施加到芯体11的笔压力增大,谐振电路单元12的电感值可以随着铁氧体磁芯115与磁体117之间的间距增大而逐渐减小。
当电感器单元14的电感L改变时,谐振电路单元12的谐振频率也改变。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将笔压力施加到手写笔10c时,谐振电路单元12的谐振频率可以由于电感变化而改变。当谐振电路单元12的谐振频率改变时,手写笔10c中响应于触摸屏(参见图3中的附图标记20)的驱动信号而输出的电磁信号的相位改变。然后,触摸控制器(参见图3中的附图标记262)可以通过根据从手写笔10c输出的电磁信号的变化的相位计算谐振电路单元12的电感变化量来检测笔压力。
图8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
参照图8,手写笔10d的谐振电路单元(参见图4中的附图标记12)可以包括电容器单元13和电感器单元14。电容器单元13可以包括电连接到电感器单元14的线圈116的一个或多个谐振电容器C。电容器单元13还可以包括可选地连接到线圈116的附加电容器Cp,附加电容器Cp在连接到线圈116时连接到谐振电容器C。
形成为使芯体11插入并穿过的通孔可以沿轴向(图8中的Z轴方向)形成在铁氧体磁芯115中,并且芯体11可以插入通孔中。铁氧体磁芯115的位置可以固定在手写笔10d的壳体15内部。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铁氧体磁芯115和线圈116固定在开关构件120下方,即靠近芯体11的笔尖部分,由此提高性能并确保大批量生产。
芯体11的一个端部可以用作手写笔10d的笔尖。芯体11的用作笔尖的一个端部可以通过形成在铁氧体磁芯115的一个表面上的通孔的开口而暴露于铁氧体磁芯115的外部。当轴向压力被施加到芯体11的用作笔尖的一个端部时,芯体11可以沿着铁氧体磁芯115的通孔(即Z轴方向)移动。
手写笔10d还可以包括开关构件120,开关构件120包括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可移动部121可以联接到芯体11的另一个端部。芯体11的该另一个端部可以通过穿过形成在铁氧体磁芯115的另一个表面上的通孔的开口而与可移动部121接触。当可移动部121沿Z轴方向移动时,可移动部121可以随着芯体11的移动而沿Z轴方向移动。固定部122可以位于铁氧体磁芯115和可移动部121之间并且可以保持在固定位置。作为示例,固定部122的位置可以固定在铁氧体磁芯115的面对可移动部121的端部处。在这种结构的开关构件120中,可移动部121可以由于芯体11的移动而与固定部122接触,或者可以与固定部122间隔开。
用于限制芯体11和可移动部121的位移量的固定构件119可以位于壳体15内部的电容器单元13与电感器单元14之间。弹性构件118可以位于固定构件119和可移动部121之间。弹性构件118可以由固定构件119支撑。当沿Z轴方向的压力被施加到芯体11并且可移动部121向固定构件119移动时,弹性构件118可以在Z轴方向上被压缩。如果没有沿Z轴方向的压力被施加到芯体11,或者如果施加到芯体11的沿Z轴方向的压力小于弹性构件118的弹力,则可移动部121和芯体11可以通过弹性构件118的弹力移动到初始位置或者可以保持在初始位置。
图9是用于描述图8中的手写笔的笔压力的操作的图示。
参照图9中的(a),在芯体11不与触摸屏20接触的状态(“悬停”状态)下,没有沿Z轴方向施加到芯体11的压力,并且芯体11和可移动部121可以保持在初始位置而不移动。相应地,可移动部121可以保持与固定部122接触的状态。
参照图9中的(b),当芯体11的一个端部接触触摸屏20时(“接触”状态),芯体11和可移动部121可以在接触时由于施加到芯体11的压力而沿Z轴方向移动。相应地,可移动部121可以与固定部122间隔开。
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中的每一者都可以包括基板以及分别形成在基板上的一个或多个导电触头125和126。可移动部121可以包括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个或多个导电触头125。固定部122可以包括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一个或多个导电触头126。触头125和126可以彼此相对地形成在可移动部121的基板和固定部122的基板上彼此面对的表面上。因此,触头125和126根据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的接触状态而彼此接触或间隔开,从而闭合/断开附加电容器Cp与线圈116之间的电连接。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图8中的手写笔的谐振电路单元的等效电路的图示。通过以图10作为示例,可移动部121的触头125-1和125-2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两端,并且固定部122的触头126-1和126-2分别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相应地,当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彼此接触时,触头125-1和触头126-1彼此接触,并且触头125-2和触头126-2彼此接触,因此附加电容器Cp可以连同谐振电容器C一起与线圈116并联连接。另一方面,当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彼此间隔开,并且触头125-1和触头126-1之间以及触头125-2和触头126-2之间的电连接因此断开时,附加电容器Cp与谐振电容器C和线圈116分离,因此,谐振电路单元12的电容可以减小。
当谐振电路单元12的电容改变时,谐振电路单元12的谐振频率改变。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手写笔10d接触触摸屏20时,谐振电路单元12的谐振频率可以由于附加电容器Cp的连接断开而改变。当谐振电路单元12的谐振频率改变时,手写笔10d中响应于触摸屏(参见图3中的附图标记20)的驱动信号而输出的电磁信号的相位改变。然后,触摸控制器(参见图3中的附图标记262)可以通过根据从手写笔10d输出的电磁信号的变化的相位感测谐振电路单元12的电感变化来检测与触摸屏20接触。
图1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
参照图11,手写笔10e的谐振电路单元(参见图4中的附图标记12)可以包括电容器单元13和电感器单元14。电感器单元14可以包括铁氧体磁芯115和缠绕在铁氧体磁芯115上的线圈116,并且还可以包括磁体117。电容器单元1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谐振电容器C并且还可以包括附加电容器Cp。
形成为使芯体11插入并穿过的通孔可以沿轴向(图11中的Z轴方向)形成在铁氧体磁芯115中,并且芯体11可以插入通孔中。铁氧体磁芯115的位置可以固定在手写笔10e的壳体15内部。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铁氧体磁芯115和线圈116固定在磁体117和开关构件120下方,即更靠近芯体11的笔尖部分,以确保大批量生产。
芯体11的一个端部可以用作手写笔10e的笔尖。芯体11的用作笔尖的一个端部可以通过形成在铁氧体磁芯115的一个表面上的通孔的开口而暴露于铁氧体磁芯115的外部。当轴向压力被施加到用作笔尖的一个端部时,芯体11可以沿着铁氧体磁芯115的通孔(即Z轴方向)移动。
磁体117可以联接到芯体11的另一个端部。当芯体11沿Z轴方向移动时,磁体117可以随着芯体11的移动而沿Z轴方向移动。
手写笔10e还可以包括开关构件120,开关构件120包括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可移动部121可以联接到芯体11的另一个端部,并且位于磁体117和铁氧体磁芯115之间。芯体11的另一个端部可以通过穿过形成在铁氧体磁芯115的另一个表面上的通孔的开口而与可移动部121接触。可移动部121可以随着芯体11的移动而连同磁体117一起沿轴向(图11中的Z轴方向)移动。固定部122可以位于铁氧体磁芯115和可移动部121之间并且可以保持在固定位置。作为示例,固定部122可以联接到铁氧体磁芯115的面对可移动部121的端部。在这种结构的开关构件120中,可移动部121可以由于芯体11的移动而与固定部122接触,或者可以与固定部122间隔开。
用于限制芯体11和可移动部121的位移量的固定构件119可以位于壳体15内部的电容器单元13与电感器单元14之间。弹性构件118可以位于固定构件119和磁体117之间。如果没有沿Z轴方向的压力被施加到芯体11,或者如果施加到芯体11的沿Z轴方向的压力小于弹性构件118的弹力,则弹性构件118可以起到将芯体11、磁体117和可移动部121恢复到初始位置的作用。
图12是用于描述根据图11中的手写笔的笔压力的操作的图示。
参照图12中的(a),在芯体11不与触摸屏20接触的状态(“悬停”状态)下,没有沿Z轴方向施加到芯体11的压力,并且芯体11可以保持在初始位置而不移动。因此,可移动部121和磁体117也可以保持在初始位置而不移动。在该初始位置,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接触,并且铁氧体磁芯115和磁体117可以保持彼此非常近的间距(对应于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沿Z轴方向的高度)。
参照图12中的(b),当芯体11的一个端部接触触摸屏20时(“接触”状态),芯体11可以由于施加到芯体11的压力而沿Z轴方向移动。相应地,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间隔开,并且磁体117和铁氧体磁芯115之间的间距也可以增大芯体11的移动距离。
参照图12中的(c),当在芯体11的一个端部与触摸屏20接触之后笔压力逐渐增大时(“施压”状态),芯体11可以由于笔压力而沿Z轴方向进一步移动。相应地,可移动部121和磁体117也沿Z轴方向进一步移动芯体11的移动距离,并且磁体117与铁氧体磁芯115之间的间距也可以进一步增大。
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中的每一者都可以包括基板以及分别形成在基板上的一个或多个触头125和126。可移动部121可以包括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个或多个触头125。固定部122可以包括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一个或多个触头126。触头125和126可以彼此相对地形成在可移动部121的基板和固定部122的基板上彼此面对的表面上。因此,触头125和126可以根据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的接触状态而彼此接触或间隔开,从而可以闭合/断开附加电容器Cp与线圈116之间的电连接。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1中的手写笔的谐振电路单元的等效电路的图示。此外,图14是示出LC值随图11中的手写笔的笔压力变化的曲线图。图15是示出图11中的手写笔的频率响应特性的曲线图。
通过以图13作为示例,可移动部121的触头125-1和125-2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两端,并且固定部122的触头126-1和126-2分别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相应地,当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彼此接触时,触头125-1和触头126-1彼此接触,并且触头125-2和触头126-2彼此接触,因此附加电容器Cp可以连同谐振电容器C一起与线圈116并联连接。另一方面,当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彼此间隔开,并且触头125-1和触头126-1之间以及触头125-2和触头126-2之间的电连接因此断开时,附加电容器Cp与谐振电容器C和线圈116分离,因此,谐振电路单元12的电容可以减小。
此外,铁氧体磁芯115和磁体117之间的距离变化可以改变谐振电路单元12的电感。因此,如图13所示,谐振电路单元12可以包括电感器单元14,其中的电感值可根据笔压力而改变。随着铁氧体磁芯115和磁体117之间的间距增大,电感器单元14的电感值可以逐渐减小。
相应地,随着施加到芯体11的压力增大,谐振电路单元12的LC值可以逐渐减小。作为示例,图14示出LC值随笔压力变化的变化,Th区段表示手写笔10e的芯体11不与触摸屏20接触(图12中的“悬停”状态)的区段,Tc点表示紧接着手写笔10e的芯体11接触触摸屏20(图12中的“接触”状态)之后,以及Tp区段表示施加到手写笔10e的笔压力逐渐增大(图12中的“施压”状态)的区段。参照图14,谐振电路单元12的LC值保持在预定值直到手写笔10e的芯体11与触摸屏20接触,并且紧接着芯体11与触摸屏20接触之后快速减小,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因此彼此间隔开。此外,在手写笔10e接触触摸屏20之后,谐振电路单元12的LC值可以随着将笔压力施加到手写笔10e的区段Tp中的笔压力而进一步减小。也即是说,在该区段Tp中,随着施加到手写笔10e的笔压力增大,谐振电路单元12的LC值可以逐渐减小。参照图14,谐振电路单元12的LC值表现为“悬停”状态>“接触”状态>“施压”状态。此外,紧接着芯体11接触触摸屏20之后,LC值的较大变化量出现在笔压力随后逐渐增大的状态下。
当谐振电路单元12的电感和电容改变时,谐振电路单元12的谐振频率和Q值也可以改变。谐振电路单元12的谐振频率可以随着谐振电路单元12的电感减小而增大,Q值可以随着电感减小而减小。因此,如图15所示,关于谐振信号Vpen的频率特性,其中谐振信号Vpen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谐振电路单元12输出,芯体11的移动距离越大,即笔压力增大得越多,谐振频率增大(“悬停”状态<“接触”状态<“施压”状态)并且Q值可以减小(“悬停”状态>“接触”状态>“施压”状态)。
当谐振电路单元12的谐振频率改变时,手写笔10e中响应于触摸屏(参见图3中的附图标记20)的驱动信号而输出的电磁信号的相位改变。然后,触摸控制器(参见图3中的附图标记262)可以根据从手写笔10e输出的电磁信号的变化的相位计算谐振电路单元12的LC值的变化并且基于所计算的LC值变化来检测手写笔10e是否接触触摸屏20以及手写笔10e的笔压力。
如上所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使用简单的结构改变谐振电路单元12的电感和电容中的至少一者,使得具有如下优势:可以降低能够检测笔压力的手写笔的制造成本。此外,还具有能够通过手写笔精确测量笔压力的优势。
另一方面,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的制造过程中,焊接过程还可以发生在配置用于检测是否进行接触和检测笔压力的电路的过程中。然而,随着焊接工作增加,制造过程变得更加复杂,还可能增加制造成本,并且由劣质焊接导致失败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因此,需要最小化实现手写笔的笔压力检测功能的过程中的焊接连接。
下文中,将参照图16至图21描述通过最小化焊接连接来降低组装过程的复杂性的手写笔1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6至图21示出从根据参照图11至图13描述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e修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图16至图2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e相同的部件,并且不再赘述。
图16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f。
参照图16,在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f中,芯体11的一个端部可以用作笔尖,磁体117可以位于芯体11的另一个端部处。当芯体11由于笔压力而沿Z轴方向移动时,磁体117可以随着芯体11的移动而沿Z轴方向移动。
手写笔10f还可以包括开关构件120,开关构件120包括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
可移动部121可以被定位成接触磁体117或在结构上联接到磁体117。在该情况下,可移动部121可以位于弹性构件118和磁体117之间。可移动部121可以被安装成可从壳体15内部沿Z轴方向移动。当芯体11和磁体117由于笔压力向弹性构件118移动时,可移动部121也可以向弹性构件118移动以按压弹性构件118。如果没有沿Z轴方向的压力被施加到芯体11,或者如果施加到芯体11的沿Z轴方向的压力小于弹性构件118的弹力,则可移动部121可以连同磁体117和芯体11一起通过弹性构件118的弹力移动到初始位置或者可以保持在初始位置。
固定部122可以被安装成保持在壳体15内部的固定位置(例如,在铁氧体磁芯115和可移动部121之间的位置)。固定部122可以包括在固定部122的中心处沿Z轴方向形成的通孔。磁体117可以插入固定部122的通孔中,并且磁体117可以在Z轴方向上沿着通孔移动。
在这种结构的开关构件120中,可移动部121可以由于芯体11的移动而与固定部122接触,或者可以与固定部122间隔开。如果没有沿Z轴方向的压力被施加到芯体11,可移动部121可以位于与固定部122接触的初始位置。另一方面,当芯体11由于沿Z轴方向施加的压力而向弹性构件118移动时,可移动部121可以与固定部122间隔开。
手写笔10f可以包括多个导电触头CP11至CP18以及多条导线W11至W14,用于将电容器单元13(谐振电容器C和附加电容器Cp)和电感器单元14(线圈116)电连接。
触头CP11和CP12可以位于电容器单元13中,并且可以分别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两端。
触头CP13和CP14可以位于固定构件119或电容器单元13中。触头CP13和CP14可以分别电连接到至少一个谐振电容器C的两端。触头CP13和CP14也可以分别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
触头CP15和CP16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中。触头CP15和CP16可以分别通过导线W13和W14电连接到触头CP13和CP14。相应地,触头CP15和CP16可以分别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
触头CP17和CP18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固定部122中。触头CP17和CP18可以分别通过导线W11和W12电连接到触头CP11和CP12。相应地,触头CP17和CP18可以分别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两端。
触头CP11至CP18可以以能够进行电连接的各种形式实现,例如导电垫、导电片和导电条(例如,金属条)。
当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接触固定部122时,位于可移动部121中的触头CP15和CP16可以分别电连接到位于固定部122中的触头CP17和CP18。例如,当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彼此接触时,触头CP15可以电连接到触头CP17,并且触头CP16可以电连接到触头CP18。当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间隔开时,触头CP15和CP16与触头CP17和CP18之间的相互电连接也可以断开。
当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接触时,还可以使用附加导电条(未示出)、接触孔(未示出)和通路孔(未示出),以将位于可移动部121中的触头CP15和CP16与位于固定部122中的触头CP17和CP18电连接。
通过这种结构,在手写笔10f的情况下,附加电容器Cp与线圈116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根据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是否接触而闭合/断开。
参照图16的(a),在芯体11不与触摸屏20接触的状态(“悬停”状态)下,没有沿Z轴方向的压力被施加到芯体11,芯体11可以保持在初始位置而不移动。因此,可移动部121和磁体117也可以保持在初始位置而不移动,并且铁氧体磁芯115和磁体117可以彼此靠近或可以保持非常近的间距。在初始位置,可移动部121可以保持接触固定部122的状态。因此,通过保持可移动部121的触头CP15和CP16电连接到固定部122的触头CP17和CP18的状态,附加电容器Cp的两端可以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
参照图16中的(b),当在芯体11的一个端部接触触摸屏20的状态下将笔压力施加到手写笔10f时(“施压”状态),芯体11可以由于笔压力而沿Z轴方向移动。相应地,可移动部121和磁体117也沿Z轴方向移动芯体11的移动距离,因此磁体117与铁氧体磁芯115之间的间距也可以增大。
当可移动部121由于笔压力而向弹性构件118移动时,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彼此间隔开,并且可移动部121的触头CP15和CP16与固定部122的触头CP17和CP18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断开。因此,附加电容器Cp与线圈116之间的电连接也可以断开。
在图16的手写笔10f中,每条导线W11、W12、W13或W14的两端都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联接到各个相应的触头CP11、CP12、CP13、CP14、CP15、CP16、CP17或CP18。此外,线圈116的两个端部也可以附接到各个触头CP13或CP14。因此,在手写笔10f中,可能在用于电容器单元13(谐振电容器C和附加电容器Cp)和电感器单元14(线圈116)之间的电连接的八个触头CP11、CP12、CP13、CP14、CP15、CP16、CP17、CP18中需要焊接工作。
图17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g。
参照图17,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g可以包括多个导电触头CP11、CP13、CP14、CP15和CP17以及多条导线W11和W13,用于将电容器单元13(谐振电容器C和附加电容器Cp)和电感器单元14(线圈116)电连接。手写笔10g可以是从上述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f省略一些触头和导线的形式。
触头CP11可以位于电容器单元13中,并且可以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无论芯体11如何移动,附加电容器Cp的另一端都可以保持与谐振电容器C的电连接状态。因此,在手写笔10g中,与图16的手写笔10f相比,可以省略图16中用于闭合/断开附加电容器Cp的另一端与线圈116之间的电连接的一些触头CP12、CP16和CP18以及导线W12和W14。
触头CP13和CP14可以位于固定构件119或电容器单元13中。触头CP13和CP14可以分别电连接到至少一个谐振电容器C的两端。触头CP13和CP14也可以分别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触头CP14也可以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另一端。
触头CP15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中并且可以通过导线W13电连接到触头CP13。相应地,触头CP15可以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一端。
触头CP17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固定部122中并且可以通过导线W11电连接到触头CP11。相应地,触头CP17可以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
触头CP11、CP13、CP14、CP15和CP17可以以能够进行电连接的各种形式实现,例如导电垫、导电片和导电条(例如,金属条)。
当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接触固定部122时,位于可移动部121中的触头CP15可以电连接到位于固定部122中的触头CP17。当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间隔开时,触头CP15和触头CP17之间的相互电连接也可以断开。
通过这种结构,在手写笔10g的情况下,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与线圈116的一端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根据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是否接触而闭合/断开。
参照图17的(a),在芯体11不与触摸屏20接触的状态(“悬停”状态)下,可移动部121可以与固定部122接触。因此,通过保持可移动部121的触头CP15电连接到固定部122的触头CP17的状态,附加电容器Cp的两端可以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
参照图17中的(b),当在芯体11的一个端部接触触摸屏20的状态下将笔压力施加到手写笔10g时(“施压”状态),芯体11可以由于笔压力而沿Z轴方向移动。相应地,可移动部121和磁体117也沿Z轴方向移动芯体11的移动距离。当可移动部121由于笔压力而向弹性构件118移动时,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彼此间隔开,并且可移动部121的触头CP15与固定部122的触头CP17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断开。因此,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可以与线圈116分离。
在图17的手写笔10g中,每条导线W11或W13的两端都可以通过焊接方式附接到各个相应的触头CP11、CP13、CP15或CP17。此外,线圈116的两个端部也可以附接到各个触头CP13或CP14。因此,在手写笔10g中,可能在用于电容器单元13(谐振电容器C和附加电容器Cp)和电感器单元14(线圈116)之间的电连接的五个触头CP11、CP13、CP14、CP15和CP17中需要焊接工作。
图18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h。
参照图18,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h可以包括多个触头CP11、CP13、CP14和CP16、导线W21、以及触头结构CP20,用于将电容器单元13(谐振电容器C和附加电容器Cp)和电感器单元14(线圈116)电连接。手写笔10h与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f相比,可以是省略一些触头和导线或者替换成触头结构CP20或导线W21的形式。
触头CP11可以位于电容器单元13中,并且可以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无论芯体11如何移动,附加电容器Cp的另一端都可以保持与谐振电容器C的电连接状态。
触头CP13和CP14可以位于固定构件119或电容器单元13中。触头CP13和CP14可以电连接到至少一个谐振电容器C的两端。触头CP13和CP14也可以分别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触头CP14也可以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另一端。
触头CP16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中并且可以通过导线W21电连接到触头CP11。相应地,触头CP16可以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
触头CP11、CP13、CP14和CP16可以以能够进行电连接的各种形式实现,例如导电垫、导电片和导电条(例如,金属条)。
触头结构CP20可以起到闭合/断开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与线圈116的一端之间的电连接的作用。触头结构CP20可以包括连接单元130以及两个触头CP21和CP22,连接单元130将两个导电触头CP21和CP22电连接。
触头CP21的一个端部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固定部122中,另一个端部可以沿Z轴方向延伸以被联接成穿透形成在可移动部121中的通孔。触头CP21的另一个端部还可以进一步沿Z轴方向延伸并电连接到触头CP13。相应地,触头CP21可以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一端。触头CP21可以通过附接方式电连接到触头CP13或者可以通过接触方式电连接到触头CP13。触头CP21穿透并联接到沿Z轴方向形成在可移动部121中的通孔,以即使可移动部121沿Z轴方向移动也保持在固定位置。即使触头CP21沿Z轴方向移动,触头CP21也可以继续保持与线圈116的一端的电连接状态。
触头CP22的一个端部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固定部122中,另一个端部可以延伸。触头CP22可以选择性地电连接到触头CP16。当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彼此接触时,触头CP22可以电连接到触头CP16。当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间隔开时,触头CP22与触头CP16之间的电连接可能受阻。因此,触头CP22可以随着可移动部121的移动而选择性地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
连接单元130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固定部122中并且可以将触头CP21和触头CP22电连接。
通过这种结构,在手写笔10h的情况下,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与线圈116的一端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根据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是否接触而闭合/断开。
参照图18中的(a),在芯体11不与触摸屏20接触的状态(“悬停”状态)下,可移动部121可以与固定部122接触。因此,通过保持可移动部121的触头CP16与固定部122的触头结构电连接,附加电容器Cp的两端可以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
参照图18中的(b),当在芯体11的一个端部接触触摸屏20的状态下将笔压力施加到手写笔10h时(“施压”状态),芯体11可以由于笔压力而沿Z轴方向移动。相应地,可移动部121和磁体117也可以沿Z轴方向移动芯体11的移动距离。当可移动部121由于笔压力而向弹性构件118移动时,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彼此间隔开,并且可移动部121的触头CP16与固定部122的触头结构CP20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断开。因此,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可以与线圈116分离。
在图18的手写笔10h中,导线W21的两端都可以通过焊接方式附接到各个相应的触头CP11或CP16。此外,线圈116的两个端部也可以附接到各个触头CP13或CP14。此外,触头CP21的一个端部也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进一步附接到触头CP13。因此,在手写笔10h中,可能在用于电容器单元13(谐振电容器C和附加电容器Cp)和电感器单元14(线圈116)之间的电连接的四个触头CP11、CP13、CP14和CP16中需要焊接工作。
图19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i。
参照图19,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i可以包括多个触头CP13、CP14、CP16和CP31、导电弹性构件140、以及触头结构CP20,用于将电容器单元13(谐振电容器C和附加电容器Cp)和电感器单元14(线圈116)电连接。手写笔10i与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h相比,可以是省略导线并添加导电弹性构件140的形式。
触头CP31可以位于电容器单元13或固定构件119中,并且可以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无论芯体11如何移动,附加电容器Cp的另一端都可以保持与谐振电容器C的电连接状态。
触头CP13和CP14可以位于固定构件119或电容器单元13中。触头CP13和CP14可以电连接到至少一个谐振电容器C的两端。触头CP13和CP14也可以分别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触头CP14也可以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另一端。
触头CP16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中并且可以通过导电弹性构件、即导电弹簧140电连接到触头CP31。相应地,触头CP16可以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而无需焊接工作。导电弹簧140可以保持无论可移动部121如何移动,导电弹簧140的两端都电连接到触头CP31和CP16的状态。
触头CP13、CP14、CP16和CP31可以以能够进行电连接的各种形式实现,例如导电垫、导电片和导电条(例如,金属条)。
触头结构CP20可以起到闭合/断开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与线圈116的一端之间的电连接的作用。触头结构CP20可以包括连接单元130以及两个触头CP21和CP22,连接单元130将两个导电触头CP21和CP22电连接。
触头CP21的一个端部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固定部122中,另一个端部可以沿Z轴方向延伸以被联接成穿透形成在可移动部121中的通孔。触头CP21的另一个端部还可以进一步沿Z轴方向延伸并电连接到触头CP13。相应地,触头CP21可以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一端。触头CP21可以通过附接方式电连接到触头CP13或者可以通过接触方式电连接到触头CP13。触头CP21穿透并联接到沿Z轴方向形成在可移动部121中的通孔,以即使可移动部121沿Z轴方向移动也保持在固定位置。即使触头CP21沿Z轴方向移动,触头CP21也可以继续保持与线圈116的一端的电连接状态。
触头CP22的一个端部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固定部122中,另一个端部可以延伸。触头CP22可以选择性地电连接到触头CP16。当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彼此接触时,触头CP22可以电连接到触头CP16。当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间隔开时,触头CP22与触头CP16之间的电连接可能受阻。因此,触头CP22可以随着可移动部121的移动而选择性地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
连接单元130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固定部122中,并且可以将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一端的触头CP21和选择性地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的触头CP22电连接。
通过这种结构,在手写笔10i的情况下,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与线圈116的一端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根据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是否接触而闭合/断开。
参照图19中的(a),在芯体11不与触摸屏20接触的状态(“悬停”状态)下,可移动部121可以与固定部122接触。因此,通过保持可移动部121的触头CP16与固定部122的触头结构CP20电连接的状态,附加电容器Cp的两端可以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
参照图19中的(b),当在芯体11的一个端部接触触摸屏20的状态下将笔压力施加到手写笔10i时(“施压”状态),芯体11可以由于笔压力而沿Z轴方向移动。相应地,可移动部121和磁体117也可以沿Z轴方向移动芯体11的移动距离。当可移动部121由于笔压力而向弹性构件118移动时,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彼此间隔开,并且可移动部121的触头CP16与固定部122的触头结构CP20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断开。因此,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可以与线圈116分离。
在图19的手写笔10i中,导电弹簧140可以不需要单独的焊接工作。线圈116的两个端部可以分别附接到触头CP13和CP14。此外,触头CP21的一个端部也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进一步附接到触头CP13。因此,在手写笔10i中,可能在用于电容器单元13(谐振电容器C和附加电容器Cp)和电感器单元14(线圈116)之间的电连接的两个触头CP13和CP14中需要焊接工作。
图20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j。
参照图20,根据第八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j可以包括多个触头CP13、CP14、CP31、CP41和CP42、以及触头CP43,用于将电容器单元13(谐振电容器C和附加电容器Cp)和电感器单元14(线圈116)电连接。
触头CP31可以位于电容器单元13或固定构件119中,并且可以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无论芯体11如何移动,附加电容器Cp的另一端都可以保持与谐振电容器C的电连接状态。
触头CP13和CP14可以位于固定构件119或电容器单元13中。触头CP13和CP14可以电连接到至少一个谐振电容器C的两端。触头CP13和CP14也可以分别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触头CP14也可以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另一端。
触头CP41、CP42和CP43可以起到闭合/断开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与线圈116的一端之间的电连接的作用。
触头CP41的一个端部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固定部122中,另一个端部可以沿Z轴方向延伸以联接成穿透形成在可移动部121中的通孔。触头CP41的另一个端部也可以沿Z轴方向进一步延伸并电连接到触头CP13。相应地,触头CP41可以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一端。触头CP41可以通过附接方式电连接到触头CP13或者可以通过接触方式电连接到触头CP13。触头CP41穿透并联接到沿Z轴方向形成在可移动部121中的通孔,以即使可移动部121沿Z轴方向移动也保持在固定位置。因此,即使触头CP41沿Z轴方向移动,触头CP41也可以继续保持与线圈116的一端的电连接状态。
触头CP42的一个端部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固定部122中,另一个端部可以沿Z轴方向延伸以联接成穿透形成在可移动部121中的通孔。触头CP42的另一个端部也可以沿Z轴方向进一步延伸并电连接到触头CP31。相应地,触头CP42可以通过触头CP31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触头CP42可以通过附接方式电连接到触头CP31或者可以通过接触方式电连接到触头CP31。触头CP42穿透并联接到沿Z轴方向形成在可移动部121中的通孔,以即使可移动部121沿Z轴方向移动也保持在固定位置。因此,即使可移动部121沿Z轴方向移动,触头CP42也可以继续保持与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的电连接状态。
触头CP43可以位于可移动部121的面对磁体117的表面上。触头CP43可以根据可移动部121的位置而选择性地电连接到触头CP41和触头CP42。在可移动部121的初始位置,即在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接触的状态下,触头CP43的两个端部可以保持分别电连接到触头CP41和触头CP42的状态。当可移动部121从初始位置向弹性构件118移动时,即当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彼此间隔开时,触头CP43的两个端部与触头CP41和触头CP42的电连接都可以断开。
通过这种结构,在手写笔10j的情况下,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与线圈116的一端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根据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是否接触而闭合/断开。
参照图20中的(a),在芯体11不与触摸屏20接触的状态(“悬停”状态)下,可移动部121可以与固定部122接触。因此,通过保持触头CP43的两个端部分别电连接到触头CP41和触头CP42的状态,附加电容器Cp的两端可以都电连接到线圈116。
参照图20中的(b),当在芯体11的一个端部接触触摸屏20的状态下将笔压力施加到手写笔10j时(“施压”状态),芯体11可以由于笔压力而沿Z轴方向移动。相应地,可移动部121和磁体117也可以沿Z轴方向移动芯体11的移动距离。当可移动部121由于笔压力而向弹性构件118移动时,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彼此间隔开,并且可移动部121的触头CP43与固定部122的触头CP41和CP42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断开。因此,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可以与线圈116分离。
在图20的手写笔10j中,触头CP41、CP42和CP43之间的电连接可以不需要焊接工作。线圈116的两个端部可以分别附接到触头CP13和CP14。因此,在手写笔10j中,可能在用于电容器单元13(谐振电容器C和附加电容器Cp)和电感器单元14(线圈116)之间的电连接的两个触头CP13和CP14中需要焊接工作。必要时,可能还需要用于将触头CP41和CP42分别附接到触头CP13和CP14的焊接工作。
图2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九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k。
参照图21,根据第九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k可以包括多个触头CP11、CP13、CP14、C15和CP16、导线W21、以及触头结构CP50,用于将电容器单元13(谐振电容器C和附加电容器Cp)和电感器单元14(线圈116)电连接。手写笔10k与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手写笔10f相比,可以是省略一些触头和导线或者替换成触头结构CP50或导线W21的形式。
触头CP11可以位于电容器单元13中,并且可以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无论芯体11如何移动,附加电容器Cp的另一端都可以保持与谐振电容器C的电连接状态。
触头CP13和CP14可以位于固定构件119或电容器单元13中。触头CP13和CP14可以电连接到至少一个谐振电容器C的两端。触头CP13和CP14也可以分别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触头CP14也可以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另一端。
触头CP15和CP16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中。触头CP15可以通过导线W13电连接到触头CP13。触头CP16可以通过导线W21电连接到触头CP11。因此,触头CP15可以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一端,并且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
触头CP11、CP13、CP14、CP15和CP16可以以能够进行电连接的各种形式实现,例如导电垫、导电片和导电条(例如,金属条)。
触头结构CP50可以起到闭合/断开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与线圈116的一端之间的电连接的作用。触头结构CP50可以包括连接单元150以及两个触头CP51和CP52,连接单元150将两个导电触头CP51和CP52电连接。
触头CP51的一个端部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固定部122中,另一个端部可以延伸。触头CP51可以选择性地电连接到触头CP15。当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彼此接触时,触头CP51可以电连接到触头CP15。当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间隔开时,触头CP51与触头CP15之间的电连接可能受阻。因此,触头CP51可以随着可移动部121的移动而选择性地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一端。
触头CP52的一个端部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固定部122中,另一个端部可以延伸。触头CP52可以选择性地电连接到触头CP16。当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彼此接触时,触头CP52可以电连接到触头CP16。当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间隔开时,触头CP52与触头CP16之间的电连接可能受阻。因此,触头CP52可以随着可移动部121的移动而选择性地电连接到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
连接单元150可以位于开关构件120的固定部122中并且可以将触头CP51和触头CP52电连接。
通过这种结构,在手写笔10k的情况下,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与线圈116的一端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根据开关构件120的可移动部121与固定部122是否接触而闭合/断开。
参照图21中的(a),在芯体11不与触摸屏20接触的状态(“悬停”状态)下,可移动部121可以与固定部122接触。因此,通过保持可移动部121的触头CP15和CP16与固定部122的触头结构CP50之间的电连接,附加电容器Cp的两端可以电连接到线圈116的两端。
参照图21中的(b),当在芯体11的一个端部接触触摸屏20的状态下将笔压力施加到手写笔10k时(“施压”状态),芯体11可以由于笔压力而沿Z轴方向移动。相应地,可移动部121和磁体117也可以沿Z轴方向移动芯体11的移动距离。当可移动部121由于笔压力而向弹性构件118移动时,可移动部121和固定部122彼此间隔开,并且可移动部121的触头CP15和CP16与固定部122的触头结构CP50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断开。因此,附加电容器Cp的一端可以与线圈116分离。
在图21的手写笔10k中,每条导线W13或W21的两个端部都可以通过焊接方式附接到各个相应的触头CP13和CP15、或CP11和CP16。此外,线圈116的两个端部也可以附接到各个触头CP13或CP14。因此,在手写笔10k中,可能在用于电容器单元13(谐振电容器C和附加电容器Cp)和电感器单元14(线圈116)之间的电连接的五个触头CP11、CP13、CP14、CP15和CP16中需要焊接工作。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装置。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例如便携式通信设备(例如智能手机)、计算机设备、便携式多媒体设备、便携式医疗设备、照相机、可穿戴设备或家用电器设备。根据本文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不限于上述设备。
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其中使用的术语并不旨在将本发明中描述的技术特征限制为特定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应理解为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和术语包括相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各种修改、等同方案或替代方案。结合附图的描述,相似的附图标记可以用于相似或相关的部件。对应于项目的名词的单数形式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该项目,除非相关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在本发明中,诸如“A或B”、“A和B中的至少一者”、“A或B中的至少一者”、“A、B或C”、“A、B和C中的至少一者”以及“A、B或C中的至少一者”短语中的每一个短语可以包括与这些短语中的相应的一个短语中一起列出的项目的所有可能的组合。诸如“第一”或“第二”的术语可以仅用于将相应部件与另一个相应部件区分开来,并且所述相应部件在其他方面(例如,重要性或顺序)不受限制。当提及任一(例如,第一)部件“联接”或“连接”到另一(例如,第二)部件时,无论有或没有术语“功能上”或“通信上”,这都表示该任一部件可以直接(例如,通过电线)、无线地、或通过第三部件连接到该另一部件。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包括以硬件、软件或固件实现的单元,并且可以与诸如逻辑、逻辑块、部件或电路的术语互换使用。模块可以是执行一个或多个功能的一体配置部件或部件的最小单元或一部分。例如,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模块可以以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形式实现。
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为软件(例如程序),该软件包括存储在机器(例如电子设备)可读的存储介质(例如内部存储器或外部存储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指令。例如,该设备(例如,电子设备)的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调用存储的一个或多个指令中的至少一个指令并执行所调用的指令。这使得可以根据调用的至少一个指令来操作该设备以执行至少一个功能。所述一个或多个指令可以包括由编译器生成的代码或可由解释器执行的代码。可以提供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形式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在本文中,“非暂时性”仅表示存储介质是有形设备,且不包括信号(例如,电磁波),并且该术语不区分数据半永久地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情况和数据临时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被提供为包括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作为商品在卖方和买方之间进行交易。计算机程序产品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的形式分发,或者通过应用商店(例如,PlaystoreTM),直接在两个用户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之间或以在线方式分发(例如,下载或上传)。在在线分发的情况下,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至少一些可以至少暂时存储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制造商的服务器、应用商店的服务器、或中继服务器的存储器)中或者被临时生成。
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上述部件中的每个部件(例如,模块或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对象。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省略上述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操作,或者可以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或操作。通常或附加地,多个部件(例如,模块或程序)可以集成到一个部件中。在这种情况下,集成部件可以执行多个部件中各个部件的一个或多个功能,这些功能以与在集成之前由多个部件中的对应部件执行该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方式执行。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由模块、程序或其他部件执行的操作可以按顺序地、并行地、重复地或启发式地执行,上述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或可以被省略,或者可以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

Claims (17)

1.一种手写笔,包括:
芯体;以及
谐振电路,所述谐振电路包括铁氧体磁芯、缠绕在所述铁氧体磁芯的外表面上的线圈、以及通过施加到所述芯体的压力而与所述铁氧体磁芯间隔开的磁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写笔,其中,随着所述压力增大,所述磁体与所述铁氧体磁芯之间的间距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写笔,其中,随着所述压力增大,所述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增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写笔,其中,
所述铁氧体磁芯包括通孔,所述通孔沿第一方向穿透所述铁氧体磁芯并容纳所述芯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所述芯体包括将所述压力传递到所述磁体的第一端部和用作所述手写笔的尖端的第二端部,并且所述芯体由于施加到所述第二端部的压力而在所述通孔内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写笔,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容纳所述芯体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谐振电路,
其中,所述铁氧体磁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写笔,其中,
所述通孔包括位于所述铁氧体磁芯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开口以及位于所述铁氧体磁芯的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二开口,以及
所述第二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暴露于所述铁氧体磁芯的外部,并且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压力传递到所述磁体。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写笔,其中,
所述谐振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器,以及
所述手写笔还包括开关构件,所述开关构件根据施加到所述芯体的压力闭合/断开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写笔,其中,
所述开关构件包括:
可移动部,所述可移动部被安装成能够在所述手写笔的壳体内部移动,和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安装成在所述壳体内部保持在固定位置;以及
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的接触状态通过施加到所述芯体的压力而改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写笔,其中,
所述可移动部在没有压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二端部时保持接触所述固定部的状态,以及在所述压力被施加到所述第二端部时与所述固定部间隔开,以及
当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彼此接触时,所述第一电容器电连接到所述线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写笔,其中,
所述可移动部位于所述磁体与所述铁氧体磁芯之间,以及
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铁氧体磁芯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写笔,其中,
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铁氧体磁芯之间,并且包括通孔,所述磁体插入所述固定部的通孔中,以及
所述磁体位于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铁氧体磁芯之间并且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固定部的通孔内部移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写笔,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触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触头位于所述可移动部中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容器;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触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触头位于所述固定部中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线圈,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触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触头之间的电连接根据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接触状态而闭合/断开。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写笔,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触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触头位于所述固定部中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容器;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触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触头位于所述可移动部中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线圈,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触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触头之间的电连接根据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接触状态而闭合/断开。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写笔,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触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触头位于所述固定部中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容器;
至少一个第二触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触头位于所述固定部中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线圈;以及
至少一个第三触头,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触头位于所述可移动部中,并且根据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接触状态而闭合/断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触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触头之间的电连接,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触头在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触头电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触头,并且在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彼此间隔开的状态下阻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触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触头之间的电连接。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写笔,其中,
所述谐振电路还包括电连接到所述线圈的第二电容器,以及
当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彼此接触时,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写笔,还包括:
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限制所述芯体在所述手写笔的壳体内部的位移,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位于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磁体之间。
17.一种触摸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写笔;以及
触摸设备,所述触摸设备向所述手写笔输出第一电磁信号,从所述手写笔接收谐振的第二电磁信号,并且检测施加到所述手写笔的芯体的压力。
CN202310393987.7A 2022-04-14 2023-04-13 手写笔和包括手写笔的触摸系统 Pending CN1169094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46523 2022-04-14
KR10-2022-0096383 2022-08-02
KR1020220096383A KR20230147499A (ko) 2022-04-14 2022-08-02 스타일러스 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시스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9413A true CN116909413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60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93987.7A Pending CN116909413A (zh) 2022-04-14 2023-04-13 手写笔和包括手写笔的触摸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09413A (zh)
WO (2) WO202402967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1735B2 (ja) * 2012-04-13 2016-09-14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JP6012069B2 (ja) * 2012-09-13 2016-10-25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指示器及び電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KR101625106B1 (ko) * 2014-06-25 2016-05-27 (주) 엔피홀딩스 향상된 터치 감지 성능을 갖는 좌표입력장치
KR102307692B1 (ko) * 2014-11-28 2021-10-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펜 입력장치, 그 입력 좌표 보정방법 및 이를 제공하는 전자장치
KR102369723B1 (ko) * 2015-06-26 2022-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력 장치 및 그 입력 장치로부터 신호를 수신하는 전자기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9673A1 (ko) 2024-02-08
WO2024029672A1 (ko) 2024-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68173B (zh) 触控笔及电子设备组件
US2023006717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stylus pen, and method for driving and controlling same
US20230400936A1 (en) Touch device for passive resonant stylus, driv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touch system
US11983364B2 (en) Stylus pen, antenna module, touch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661475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0120466B2 (en) Pen input device having malfunction prevention function and method of preventing malfunction thereof
CN116909413A (zh) 手写笔和包括手写笔的触摸系统
US20230333673A1 (en) Stylus pen and touch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30147499A (ko) 스타일러스 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시스템
KR102528556B1 (ko) 터치 디바이스, 그 구동 방법, 및 터치 시스템
US20230393690A1 (en) Touch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 same
EP4290341A2 (en) Pen and touch input system or controller
EP4328718A2 (en) Touch input system including pen and controller
CN117170529A (zh) 触摸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EP4336325A1 (en) Pen and touch input system and controller
KR20230168098A (ko) 터치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18140200A (zh) 笔及触摸输入系统
US2022023793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hape recognition based on stroke analysis in electronic device
KR20230158864A (ko) 스타일러스 펜
CN117251062A (zh) 笔及触摸输入系统及控制器
KR20240071856A (ko) 컨트롤러
KR20230168550A (ko) 펜 및 터치 입력 시스템
KR20230172911A (ko) 펜 및 터치 입력 시스템
KR20240019655A (ko) 펜 및 터치 입력 시스템
KR20230168551A (ko) 컨트롤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