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5544A - 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5544A
CN116905544A CN202310899113.9A CN202310899113A CN116905544A CN 116905544 A CN116905544 A CN 116905544A CN 202310899113 A CN202310899113 A CN 202310899113A CN 116905544 A CN116905544 A CN 116905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upport
wall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991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05544B (zh
Inventor
袁明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uji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uji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uji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uji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9911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05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05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5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05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5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8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transmission of vibrations or movements in the foundation s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地基基座,地基基座底部固定设有若干组主支撑柱,且每组主支撑柱底部活动延伸至副抗震壳体内,并与副抗震壳体内的副抗震结构进行连接,副抗震壳体设于主抗震装置内,且地基基座与主抗震装置之间设有若干组高支撑性组件。本发明通过副抗震结构和高支撑性组件的配合设置在建筑出现抖动时,副抗震结构和高支撑性组件会对地基基座上的建筑与下方的主抗震装置进行缓冲,通过主抗震装置的设置在建筑受到纵波冲击时更加平稳,在建筑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仍可进行支撑,减少出现倾倒而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无需经过处理可以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反之,需通过地基处理技术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目前,地震会产生巨大的水平冲击力使得建筑加速运动,使得建筑自下而上产生变形,待达到建筑承压范围以外,建筑结构遭到破坏,失去其力学特性,建筑会随之倒塌。
在现有专利:CN202121190690-一种环保的建筑工程用抗震地基中,包括地基本体,所述地基本体外部设有第一抗震机构和第二抗震机构;所述第一抗震机构包括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一侧设有U型支撑壳,所述U型支撑壳一端延伸入支撑壳体内部,所述支撑壳体与U型支撑壳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支撑壳体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两个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均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一端延伸入第一壳体内部,所述连接柱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地基本体相接触。
在上述专利中第一抗震机构和第二抗震机构的设置,使其只能通过其内部单一的弹簧对产生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处理,其抗震结构单一,抗震能力一般,并且防侧倾的效果差,挤压后容易刚性断裂造成整个建筑楼层的倒塌,因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地基基座,地基基座底部固定设有若干组主支撑柱,且每组主支撑柱底部活动延伸至副抗震壳体内,并与副抗震壳体内的副抗震结构进行连接,副抗震壳体设于主抗震装置内,且地基基座与主抗震装置之间设有若干组高支撑性组件。
优选的,副抗震结构包括:U型固定架一,U型固定架一与副抗震壳体内壁固定连接,且主支撑柱延伸至至副抗震壳体内的一端与支撑板一顶部抵接,U型固定架一的U型内壁开设有限位滑槽一,限位滑杆一端活动延伸至限位滑槽一内,限位滑杆另一端与缓冲支柱一固定连接,缓冲支柱一通过缓冲弹簧二与弹力板连接。
优选的,第一连杆与U型固定架一内壁固定连接,齿轮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缓冲支柱二一端通过缓冲弹簧一与U型固定架一内壁连接,缓冲支柱二另一端与橡胶垫板固定连接,缓冲支柱一与缓冲支柱二靠近齿轮的一侧均设有若干相同的齿块,且齿轮与若干齿块相互啮合。
优选的,支撑座与U型固定架一内壁固定连接,支撑座上开设有容纳槽,第四连杆固定设于容纳槽内,两组滑套与缓冲弹簧五均活动套接于第四连杆外壁,且缓冲弹簧五两端分别与两组滑套固定连接,第三连杆一端与滑套活动连接,第三连杆另一端与压力板活动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支撑座固定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通过缓冲弹簧四与压力板连接,压力板通过缓冲弹簧三与橡胶垫板连接,橡胶垫板与支撑板一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一两端与副抗震壳体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主抗震装置包括:副抗震壳体以及地基稳定单元,副抗震壳体内固定设有导向支架体,且导向支架体下方设有地基稳定单元,导向支架体上开设有限位滑槽二,两组限位滑块活动设于限位滑槽二内,且两组限位滑块之间通过连接弹簧一连接,第五连杆一端与支撑板二活动连接,副抗震壳体活动延伸至副抗震壳体的一端与支撑板二顶部抵接,第五连杆另一端与限位滑块活动连接。
优选的,固定板一与限位滑块固定连接,推杆一端与固定板一固定连接,推杆另一端活动贯穿固定支架,推杆外壁设有螺旋槽,转动套筒活动套接于推杆外壁,且转动套筒一端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转动套筒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第六连杆和第八连杆均与副抗震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第七连杆活动贯穿第六连杆和第八连杆,且第七连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二,第七连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相啮合,驱动齿板与驱动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固定板二与驱动齿板固定连接,第八连杆与固定板二固定连接,固定板三固定贯穿第八连杆,橡胶垫通过连接弹簧二与第八连杆连接。
优选的,高支撑性组件包括:支架座,支架座顶部与地基基座底部固定连接,支架座底部固定连接有十字形支撑座一,十字形支撑座二底部与限位柱顶部固定连接,限位柱底部固定设于副抗震壳体的固定槽内,十字形支撑座一与十字形支撑座二的四个十字端均设有相同的缓冲单元。
优选的,缓冲单元包括:缓冲垫片一和缓冲垫片二,缓冲垫片一与十字形支撑座一底部固定连接,缓冲垫片二与十字形支撑座二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上端通过连接头一与缓冲垫片一连接,连接弹簧三下端通过连接头二与缓冲垫片二连接,第二支撑杆顶部活动贯穿至第一支撑杆底部,连接弹簧三套接于第二支撑杆外壁,且连接弹簧三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底部和第二支撑杆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地基稳定单元包括:副支撑柱,副支撑柱一端活动贯穿导向支架体,并与支撑板二底部抵接,副支撑柱另一端活动套接于第十连杆外壁,第十连杆底部通过稳定支撑座与副抗震壳体底部进行连接,副抗震壳体前后内壁以及底部内壁开设有若干组限位滑槽三,插架活动设于限位滑槽三内,连接套固定套接于副支撑柱外壁,第九连杆一端与连接套铰接,第九连杆另一端与插架顶部铰接,连接弹簧五套接于第十连杆外壁,且连接弹簧五两端分别与连接套和稳定支撑座固定连接,插架上设有与副抗震壳体内壁底部所开设的限位滑槽三一一对应的插杆,且插杆活动贯穿副抗震壳体,刺板固定设于副抗震壳体外壁底部,且刺板底部设有若干倒刺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将本发明安装在地基基坑内,并使得地基基座与地平面平齐,在地基基座上进行修筑建筑,每组主支撑柱都一一对应设置副抗震结构和主抗震装置,且可以根据建筑的占地面积进行增加\减少副抗震结构和主抗震装置,其中通过副抗震结构和高支撑性组件的配合设置在建筑出现抖动时,副抗震结构和高支撑性组件会对地基基座上的建筑与下方的主抗震装置进行缓冲,通过主抗震装置的设置在建筑受到纵波冲击时更加平稳,在建筑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仍可进行支撑,减少出现倾倒而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副抗震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主抗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高支撑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缓冲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地基稳定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基基座;2、主支撑柱;3、副抗震壳体;4、副抗震结构;5、主抗震装置;6、高支撑性组件;7、地基稳定单元;8、固定槽;9、限位滑杆;10、支撑板一;11、容纳槽;12、支撑板二;13、U型固定架一;14、限位滑槽一;15、缓冲支柱一;16、第一连杆;17、缓冲弹簧一;18、支撑座;11、容纳槽;19、弹力板;20、缓冲弹簧二;21、齿轮;22、橡胶垫板;23、缓冲弹簧三;24、缓冲弹簧四;25、缓冲支柱二;26、第二连杆;27、第三连杆;28、压力板;29、第四连杆;30、滑套;31、缓冲弹簧五;32、固定架二;3201、导向支架体;33、连接弹簧一;34、限位滑槽二;35、第五连杆;36、限位滑块;37、固定板一;38、推杆;39、螺旋槽;40、固定支架;41、转动套筒;42、锥齿轮一;43、锥齿轮二;44、第六连杆;45、第七连杆;46、第八连杆;47、驱动齿板;48、驱动齿轮;49、固定板二;50、固定板三;51、橡胶垫;52、连接弹簧二;53、支架座;54、十字形支撑座一;55、缓冲垫片一;56、连接头一;57、第一支撑杆;58、连接弹簧三;59、第二支撑杆;60、连接弹簧四;61、连接头二;62、缓冲垫片二;63、十字形支撑座二;64、限位柱;65、副支撑柱;66、连接套;67、第九连杆;68、稳定支撑座;69、连接弹簧五;70、限位滑槽三;71、插架;72、插杆;73、刺板;74、倒刺头;75、第十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地基基座1,地基基座1底部固定设有若干组主支撑柱2,且每组主支撑柱2底部活动延伸至副抗震壳体3内,并与副抗震壳体3内的副抗震结构4进行连接,副抗震壳体3设于主抗震装置5内,且地基基座1与主抗震装置5之间设有若干组高支撑性组件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本发明安装在地基基坑内,并使得地基基座1与地平面平齐,在地基基座1上进行修筑建筑,每组主支撑柱2都一一对应设置副抗震结构4和主抗震装置5,且可以根据建筑的占地面积进行增加\减少副抗震结构4和主抗震装置5,其中通过副抗震结构4和高支撑性组件6的配合设置在建筑出现抖动时,副抗震结构4和高支撑性组件6会对地基基座1上的建筑与下方的主抗震装置5进行缓冲,通过主抗震装置5的设置在建筑受到纵波冲击时更加平稳,在建筑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仍可进行支撑,减少出现倾倒而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副抗震结构4包括:U型固定架一13,U型固定架一13与副抗震壳体3内壁固定连接,且主支撑柱2延伸至至副抗震壳体3内的一端与支撑板一10顶部抵接,U型固定架一13的U型内壁开设有限位滑槽一14,限位滑杆9一端活动延伸至限位滑槽一14内,限位滑杆9另一端与缓冲支柱一15固定连接,缓冲支柱一15通过缓冲弹簧二20与弹力板19连接。
优选的,第一连杆16与U型固定架一13内壁固定连接,齿轮21与第一连杆16转动连接,缓冲支柱二25一端通过缓冲弹簧一17与U型固定架一13内壁连接,缓冲支柱二25另一端与橡胶垫板22固定连接,缓冲支柱一15与缓冲支柱二25靠近齿轮21的一侧均设有若干相同的齿块,且齿轮21与若干齿块相互啮合。
优选的,支撑座18与U型固定架一13内壁固定连接,支撑座18上开设有容纳槽11,第四连杆29固定设于容纳槽11内,两组滑套30与缓冲弹簧五31均活动套接于第四连杆29外壁,且缓冲弹簧五31两端分别与两组滑套30固定连接,第三连杆27一端与滑套30活动连接,第三连杆27另一端与压力板28活动连接,第二连杆26一端与支撑座18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6另一端通过缓冲弹簧四24与压力板28连接,压力板28通过缓冲弹簧三23与橡胶垫板22连接,橡胶垫板22与支撑板一10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一10两端与副抗震壳体3内壁滑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为:当建筑物遇到大风或者较小的地震时,地基基座1通过主支撑柱2传递将压力传递给支撑板一10,此时,支撑板一10会通过橡胶垫板22给予缓冲支柱二25一个推力,从而使得缓冲弹簧一17和缓冲弹簧三23压缩吸收一部分压力,并且缓冲支柱二25带动齿轮21进行转动,齿轮21会带动缓冲支柱一15通过限位滑杆9沿着限位滑槽一14进行移动,且缓冲支柱一15移动的方向与缓冲支柱二25相反,此时,弹力板19会抵接到支撑板一10对支撑板一10起到一定阻挡作用;
当压力过大时,支撑板一10与压力板28抵接,压力板28会通过两组第三连杆27带动两组滑套30沿第四连杆29向着外壁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且缓冲弹簧四24和缓冲弹簧五31会压缩进行缓冲,通过副抗震结构4的设置在建筑出现抖动时,副抗震结构4内用于缓冲的零件(缓冲支柱一15、缓冲支柱二25、压力板28等)会进行上下移动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避免建筑物的刚性连接在振动中容易受到破坏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2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请参阅图3,主抗震装置5包括:副抗震壳体32以及地基稳定单元7,副抗震壳体32内固定设有导向支架体3201,且导向支架体3201下方设有地基稳定单元7,导向支架体3201上开设有限位滑槽二34,两组限位滑块36活动设于限位滑槽二34内,且两组限位滑块36之间通过连接弹簧一33连接,第五连杆35一端与支撑板二12活动连接,副抗震壳体3活动延伸至副抗震壳体32的一端与支撑板二12顶部抵接,第五连杆35另一端与限位滑块36活动连接。
优选的,固定板一37与限位滑块36固定连接,推杆38一端与固定板一37固定连接,推杆38另一端活动贯穿固定支架40,推杆38外壁设有螺旋槽39,转动套筒41活动套接于推杆38外壁,且转动套筒41一端与固定支架40转动连接,转动套筒4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42,第六连杆44和第八连杆46均与副抗震壳体32内壁固定连接,第七连杆45活动贯穿第六连杆44和第八连杆46,且第七连杆45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二43,第七连杆4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48,锥齿轮一42与锥齿轮二43相啮合,驱动齿板47与驱动齿轮48相啮合。
优选的,固定板二49与驱动齿板47固定连接,第八连杆46与固定板二49固定连接,固定板三50固定贯穿第八连杆46,橡胶垫51通过连接弹簧二52与第八连杆46连接。
优选的,两组第五连杆35相互铰接。
优选的,转动套筒41内壁设有与螺旋槽39相匹配的螺旋块。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为:在来自主支撑柱2的压力超过副抗震结构4的缓冲范围时,主支撑柱2会完全进入副抗震壳体3内,且此时地基基座1将副抗震壳体3向主抗震装置5内进行推动,此时,支撑板二12受力通过两组第五连杆35带动两组限位滑块36沿导向支架体3201上设置的限位滑槽二34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此时,固定板一37推动推杆38沿转动套筒41伸出,由于推杆38外壁设置有一圈螺旋槽39,且转动套筒41内壁的螺旋块在推杆38推动时会沿着螺旋槽39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转动套筒41发生转动,此时,锥齿轮一42通过锥齿轮二43带动第七连杆45进行转动,第七连杆45通过驱动齿轮48带动驱动齿板47向着靠近副抗震壳体3外壁的方向移动,直至固定板二49通过第八连杆46带动橡胶垫51与副抗震壳体3外壁进行抵接,并且随着压力的增大,两组橡胶垫51与副抗震壳体3外壁抵接的更加紧密,也对副抗震壳体3外壁起到止停作用,通过主抗震装置5的设置在建筑受到纵波冲击时更加平稳,在建筑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通过将主支撑柱2和副抗震壳体3进行侧向的支撑,减少倾覆的时间。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请参阅图4-5,高支撑性组件6包括:支架座53,支架座53顶部与地基基座1底部固定连接,支架座53底部固定连接有十字形支撑座一54,十字形支撑座二63底部与限位柱64顶部固定连接,限位柱64底部固定设于副抗震壳体3的固定槽8内,十字形支撑座一54与十字形支撑座二63的四个十字端均设有相同的缓冲单元。
优选的,缓冲单元包括:缓冲垫片一55和缓冲垫片二62,缓冲垫片一55与十字形支撑座一54底部固定连接,缓冲垫片二62与十字形支撑座二63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57上端通过连接头一56与缓冲垫片一55连接,连接弹簧三58下端通过连接头二61与缓冲垫片二62连接,第二支撑杆59顶部活动贯穿至第一支撑杆57底部,连接弹簧三58套接于第二支撑杆59外壁,且连接弹簧三58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57底部和第二支撑杆59外壁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为:来自建筑物的压力会首先通过支架座53和十字形支撑座一54传递给十字形支撑座一54与十字形支撑座二63之间的缓冲单元上,此时,连接弹簧四60会吸收来自缓冲垫片一55的压力进行压缩,与此同时,第二支撑杆59也会在第一支撑杆57内进行滑动,从而通过连接弹簧三58将压力进行分散,高支撑性组件6无需复杂结构,通过自身的运动即可实现减震缓冲作用,节省了材料,并且通过每组高支撑性组件6内的十字形支撑座一54与十字形支撑座二63之间设置4组的缓冲单元,并且在地基基座1和主抗震装置5之间可以增加多组高支撑性组件6,可以有利于增加建筑的防震性能,从而对建筑物进行缓冲的同时可以起到支撑,在建筑受到纵波冲击时更加平稳,在连接处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仍可进行支撑,减少出现建筑物倒塌而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4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请参阅图6,地基稳定单元7包括:副支撑柱65,副支撑柱65一端活动贯穿导向支架体3201,并与支撑板二12底部抵接,副支撑柱65另一端活动套接于第十连杆75外壁,第十连杆75底部通过稳定支撑座75与副抗震壳体32底部进行连接,副抗震壳体32前后内壁以及底部内壁开设有若干组限位滑槽三70,插架71活动设于限位滑槽三70内,连接套66固定套接于副支撑柱65外壁,第九连杆67一端与连接套66铰接,第九连杆67另一端与插架71顶部铰接,连接弹簧五69套接于第十连杆75外壁,且连接弹簧五69两端分别与连接套66和稳定支撑座68固定连接,插架71上设有与副抗震壳体32内壁底部所开设的限位滑槽三70一一对应的插杆72,且插杆72活动贯穿副抗震壳体32,刺板73固定设于副抗震壳体32外壁底部,且刺板73底部设有若干倒刺头7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为:支撑板二12受压向下移动时,会推动副支撑柱65沿第十连杆75外壁向下移动,并将连接弹簧五69进行压缩,此时,两组第九连杆67推动插架71沿限位滑槽三70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插架71上的插杆72插入泥土中以此来增加地基的侧向支撑,并且刺板73底部倒刺头74的设置可以增大该地基的抓地力,在建筑受到纵波冲击时更加平稳,从而使得建筑产生晃动的同时不会倒塌(或者延缓倒塌时间),减少出现倾倒而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能够使得建筑内的人员逃走时跑动更加平稳,增加逃生的可能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地基基座(1),地基基座(1)底部固定设有若干组主支撑柱(2),且每组主支撑柱(2)底部活动延伸至副抗震壳体(3)内,并与副抗震壳体(3)内的副抗震结构(4)进行连接,副抗震壳体(3)设于主抗震装置(5)内,且地基基座(1)与主抗震装置(5)之间设有若干组高支撑性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副抗震结构(4)包括:U型固定架一(13),U型固定架一(13)与副抗震壳体(3)内壁固定连接,且主支撑柱(2)延伸至至副抗震壳体(3)内的一端与支撑板一(10)顶部抵接,U型固定架一(13)的U型内壁开设有限位滑槽一(14),限位滑杆(9)一端活动延伸至限位滑槽一(14)内,限位滑杆(9)另一端与缓冲支柱一(15)固定连接,缓冲支柱一(15)通过缓冲弹簧二(20)与弹力板(1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杆(16)与U型固定架一(13)内壁固定连接,齿轮(21)与第一连杆(16)转动连接,缓冲支柱二(25)一端通过缓冲弹簧一(17)与U型固定架一(13)内壁连接,缓冲支柱二(25)另一端与橡胶垫板(22)固定连接,缓冲支柱一(15)与缓冲支柱二(25)靠近齿轮(21)的一侧均设有若干相同的齿块,且齿轮(21)与若干齿块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支撑座(18)与U型固定架一(13)内壁固定连接,支撑座(18)上开设有容纳槽(11),第四连杆(29)固定设于容纳槽(11)内,两组滑套(30)与缓冲弹簧五(31)均活动套接于第四连杆(29)外壁,且缓冲弹簧五(31)两端分别与两组滑套(30)固定连接,第三连杆(27)一端与滑套(30)活动连接,第三连杆(27)另一端与压力板(28)活动连接,第二连杆(26)一端与支撑座(18)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6)另一端通过缓冲弹簧四(24)与压力板(28)连接,压力板(28)通过缓冲弹簧三(23)与橡胶垫板(22)连接,橡胶垫板(22)与支撑板一(10)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一(10)两端与副抗震壳体(3)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主抗震装置(5)包括:副抗震壳体(32)以及地基稳定单元(7),副抗震壳体(32)内固定设有导向支架体(3201),且导向支架体(3201)下方设有地基稳定单元(7),导向支架体(3201)上开设有限位滑槽二(34),两组限位滑块(36)活动设于限位滑槽二(34)内,且两组限位滑块(36)之间通过连接弹簧一(33)连接,第五连杆(35)一端与支撑板二(12)活动连接,副抗震壳体(3)活动延伸至副抗震壳体(32)的一端与支撑板二(12)顶部抵接,第五连杆(35)另一端与限位滑块(36)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固定板一(37)与限位滑块(36)固定连接,推杆(38)一端与固定板一(37)固定连接,推杆(38)另一端活动贯穿固定支架(40),推杆(38)外壁设有螺旋槽(39),转动套筒(41)活动套接于推杆(38)外壁,且转动套筒(41)一端与固定支架(40)转动连接,转动套筒(4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42),第六连杆(44)和第八连杆(46)均与副抗震壳体(32)内壁固定连接,第七连杆(45)活动贯穿第六连杆(44)和第八连杆(46),且第七连杆(45)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二(43),第七连杆(4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48),锥齿轮一(42)与锥齿轮二(43)相啮合,驱动齿板(47)与驱动齿轮(48)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固定板二(49)与驱动齿板(47)固定连接,第八连杆(46)与固定板二(49)固定连接,固定板三(50)固定贯穿第八连杆(46),橡胶垫(51)通过连接弹簧二(52)与第八连杆(4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高支撑性组件(6)包括:支架座(53),支架座(53)顶部与地基基座(1)底部固定连接,支架座(53)底部固定连接有十字形支撑座一(54),十字形支撑座二(63)底部与限位柱(64)顶部固定连接,限位柱(64)底部固定设于副抗震壳体(3)的固定槽(8)内,十字形支撑座一(54)与十字形支撑座二(63)的四个十字端均设有相同的缓冲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缓冲单元包括:缓冲垫片一(55)和缓冲垫片二(62),缓冲垫片一(55)与十字形支撑座一(54)底部固定连接,缓冲垫片二(62)与十字形支撑座二(63)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57)上端通过连接头一(56)与缓冲垫片一(55)连接,连接弹簧三(58)下端通过连接头二(61)与缓冲垫片二(62)连接,第二支撑杆(59)顶部活动贯穿至第一支撑杆(57)底部,连接弹簧三(58)套接于第二支撑杆(59)外壁,且连接弹簧三(58)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57)底部和第二支撑杆(59)外壁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地基稳定单元(7)包括:副支撑柱(65),副支撑柱(65)一端活动贯穿导向支架体(3201),并与支撑板二(12)底部抵接,副支撑柱(65)另一端活动套接于第十连杆(75)外壁,第十连杆(75)底部通过稳定支撑座(75)与副抗震壳体(32)底部进行连接,副抗震壳体(32)前后内壁以及底部内壁开设有若干组限位滑槽三(70),插架(71)活动设于限位滑槽三(70)内,连接套(66)固定套接于副支撑柱(65)外壁,第九连杆(67)一端与连接套(66)铰接,第九连杆(67)另一端与插架(71)顶部铰接,连接弹簧五(69)套接于第十连杆(75)外壁,且连接弹簧五(69)两端分别与连接套(66)和稳定支撑座(68)固定连接,插架(71)上设有与副抗震壳体(32)内壁底部所开设的限位滑槽三(70)一一对应的插杆(72),且插杆(72)活动贯穿副抗震壳体(32),刺板(73)固定设于副抗震壳体(32)外壁底部,且刺板(73)底部设有若干倒刺头(74)。
CN202310899113.9A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 Active CN116905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9113.9A CN116905544B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9113.9A CN116905544B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5544A true CN116905544A (zh) 2023-10-20
CN116905544B CN116905544B (zh) 2024-01-09

Family

ID=88354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99113.9A Active CN116905544B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0554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9278A1 (de) * 1997-08-13 1999-02-25 Plandesign International Llc Erdbebensicherung durch schwingungsentkoppelte lagerung von gebäuden und objekten über virtuelle pendel mit langer periodendauer
JPH11158888A (ja) * 1997-12-01 1999-06-15 Masaya Nagashima 建造物の減震基礎工法及び当該工法によって構成した 減震基礎
KR101407949B1 (ko) * 2013-08-29 2014-07-02 조영숙 스마트 내진용 완충 장치
CN212801968U (zh) * 2020-05-19 2021-03-26 张川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支座
CN214220042U (zh) * 2021-01-12 2021-09-17 龚艳林 一种柱子地基的减震建筑结构
CN215055681U (zh) * 2021-06-07 2021-12-07 天津森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
CN113982013A (zh) * 2021-11-01 2022-01-28 赵志华 一种建筑用的防震地基结构及其搭建方法
CN114775670A (zh) * 2022-04-28 2022-07-22 广西桂林地建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抗震防腐房建基础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9278A1 (de) * 1997-08-13 1999-02-25 Plandesign International Llc Erdbebensicherung durch schwingungsentkoppelte lagerung von gebäuden und objekten über virtuelle pendel mit langer periodendauer
JPH11158888A (ja) * 1997-12-01 1999-06-15 Masaya Nagashima 建造物の減震基礎工法及び当該工法によって構成した 減震基礎
KR101407949B1 (ko) * 2013-08-29 2014-07-02 조영숙 스마트 내진용 완충 장치
CN212801968U (zh) * 2020-05-19 2021-03-26 张川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支座
CN214220042U (zh) * 2021-01-12 2021-09-17 龚艳林 一种柱子地基的减震建筑结构
CN215055681U (zh) * 2021-06-07 2021-12-07 天津森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
CN113982013A (zh) * 2021-11-01 2022-01-28 赵志华 一种建筑用的防震地基结构及其搭建方法
CN114775670A (zh) * 2022-04-28 2022-07-22 广西桂林地建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抗震防腐房建基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5544B (zh)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21388U (zh) 减震式建筑房屋
CN107638138B (zh) 驱动轮结构及清洁装置
CN110016962A (zh) 一种抗震钢结构支架
CN113216662B (zh) 建筑施工用防坠装置
CN216112843U (zh) 一种用于柴油发电机的减震辅助装置
CN116905544B (zh) 一种用于建筑抗震的具有高支撑性的地基结构
CN212386684U (zh) 一种无人机用起落架减震结构
CN211947921U (zh) 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及含有该桥梁抗震支座的桥梁
CN113482158A (zh) 一种基于钢结构建筑具有坍塌保护功能的钢结构建筑
CN101144293B (zh) 防倾覆锚定滑轨装置
CN21432938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112962600A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地基打桩设备
CN21697374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
CN213175020U (zh)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
CN107740841A (zh) 一种用于shpb冲击试验的多级缓冲装置
CN220651512U (zh) 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CN114934608B (zh) 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
CN214997440U (zh) 一种黄河水利工程抢险防汛抢险木桩钻孔装置
CN214498555U (zh) 一种土木工程结构的减震装置
CN217842502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机械的减震缓冲设备
CN218347087U (zh) 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CN215622747U (zh) 一种多源遥感大数据协同的灾害监测设备
CN218881215U (zh) 一种工程结构的减震装置
CN221096420U (zh) 岩土工程勘察用钻机减震装置
CN111688727B (zh) 一种地铁机电设备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