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0745A - 拉刀机构及电主轴 - Google Patents

拉刀机构及电主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0745A
CN116900745A CN202310694077.2A CN202310694077A CN116900745A CN 116900745 A CN116900745 A CN 116900745A CN 202310694077 A CN202310694077 A CN 202310694077A CN 116900745 A CN116900745 A CN 116900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d
cavity
shaft core
centra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940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启鹏
耿继青
郭红辉
肖学武
陈卢生
戴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06940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007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00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07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illing, Broaching, Filing, Reaming,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主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刀机构及电主轴,该拉刀机构包括轴芯、拉杆组件和碟簧组件,轴芯沿自身轴向设置有第一空腔;拉杆组件贯穿轴芯的第一空腔,拉杆组件包括中心拉杆以及设置于中心拉杆外表面的导条,导条位于第一空腔内,导条平行于轴芯的中轴线;碟簧组件位于第一空腔内且套设于拉杆组件的外周侧,碟簧组件上设置有与导条导条滑动配合的滑动槽,该拉刀机构可以有效解决碟簧组件在高速旋转下与拉杆发生周向旋转的问题,提高了拉刀系统的动平衡等级。

Description

拉刀机构及电主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主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刀机构及电主轴。
背景技术
电主轴具有内置电动机与机床主轴“合二为一”的传动结构模式,它更能适应高速、高精度旋转,同时振动量小,进而满足模具数控机床进行精密加工、高速切削的实际需要。
电主轴在实际零件加工中需要拉刀机构夹紧刀具进行高速旋转,刀具的夹紧是通过拉刀机构的弹簧和松刀油缸来实现的。电主轴在高速旋转会产生离心力,从而使非固定旋转件产生周向偏移,影响了主轴的振动值和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刀机构及电主轴,该拉刀机构可以有效解决碟簧组件在高速旋转下与拉杆发生周向旋转的问题,提高了拉刀系统的动平衡等级。
为此,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刀机构,包括:轴芯,沿自身轴向设置有第一空腔;拉杆组件,贯穿轴芯的第一空腔,拉杆组件包括中心拉杆以及设置于中心拉杆外表面的导条,导条位于第一空腔内,导条平行于轴芯的中轴线;以及碟簧组件,位于第一空腔内且套设于拉杆组件的外周侧,碟簧组件上设置有与导条滑动配合的滑动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条设置有多条,多条导条沿中心拉杆的周向分布;碟簧组件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滑动槽,多个滑动槽分别与多条导条滑动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拉杆的外表面沿轴向设置有固定槽,导条固定设置于固定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拉刀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拉杆组件外周侧的隔垫,隔垫位于第一空腔内并与第一空腔的内表面滑动接触,隔垫上设置有用于避让导条的避让槽,隔垫与碟簧组件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拉杆的外表面沿轴向设置有定位槽,轴芯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与轴芯连接的挡肩以及设置于挡肩上的销钉,销钉的端部滑动设置于定位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轴芯沿自身轴向设置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通过连通孔连通,轴芯内部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第一气体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空腔和连通孔连通;中心拉杆贯穿连通孔并与连通孔的内表面之间留有间隙,中心拉杆的外周侧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连通孔的内表面抵接,中心拉杆远离连通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气体通道;导条的内部设置有通气孔,导条和连通孔之间形成气室,通气孔的一端与第二气体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气室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拉杆组件包括位于轴芯内一端的第一位置以及位于轴芯内另一端的第二位置,当拉杆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密封圈位于第一气体通道的一侧,当拉杆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密封圈位于第一气体通道的另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拉杆的外周侧设置有进气环槽,进气环槽与第二气体通道之间连通设置有径向气孔;拉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中心拉杆外周侧的螺母,螺母上设置有与进气环槽连通的进气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拉杆与螺母通过螺纹连接,中心拉杆朝向螺母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面,螺母上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面抵接的第二锥形面,第二锥形面与中心拉杆中心线的夹角小于第一锥形面与中心拉杆中心线的夹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拉杆的外周侧设置有润滑油添加部,润滑油添加部位于第一空腔内,润滑油添加部的外周侧设置有储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拉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空腔内的夹紧锥,夹紧锥设置于中心拉杆的一端,用于安装刀具,中心拉杆的内部沿轴向贯穿设置有冷却通道,冷却通道与夹紧锥的中心孔连通。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主轴,包括:刀具;以及上述的拉刀机构,拉刀机构的拉杆组件用于安装刀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刀机构及电主轴,该拉刀机构通过碟簧组件的滑动槽与中心拉杆外表面的导条滑动配合,可以对碟簧组件在周向上进行限位,碟簧组件仅可沿拉杆组件的轴向滑动,使得碟簧组件与拉杆组件组成相对稳定的整体,进而可以有效解决碟簧组件在高速旋转下与拉杆发生周向旋转的问题,提高了拉刀系统的动平衡等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刀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所示拉刀机构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1所示拉刀机构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杆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杆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碟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轴芯;11、第一空腔;111、气室;12、第二空腔;13、第一气体通道;14、连通孔;141、环槽部;
2、拉杆组件;21、中心拉杆;211、固定槽;212、定位槽;213、第二气体通道;214、进气环槽;215、径向气孔;216、第一锥形面;217、润滑油添加部;218、储油槽;219、冷却通道;22、导条;221、通气孔;23、密封圈;24、螺母;241、进气孔;242、第二锥形面;25、夹紧锥;
3、碟簧组件;31、滑动槽;
4、隔垫;41、端部隔垫;42、中部隔垫;
5、限位组件;51、挡肩;52、销钉;
6、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运动情况,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前”、“后”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发生了位置翻转或者姿态变化或者运动状态变化,那么这些方向性的指示也相应的随着变化,例如: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拉刀机构,可以有效解决碟簧组件在高速旋转下与拉杆发生周向旋转的问题,提高了拉刀系统的动平衡等级。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刀机构,包括:轴芯1、拉杆组件2和碟簧组件3。
轴芯1沿自身轴向设置有第一空腔11。
拉杆组件2贯穿轴芯1的第一空腔11,拉杆组件2包括中心拉杆21以及设置于中心拉杆21外表面的导条22,导条22位于第一空腔11内,导条22平行于轴芯1的中轴线。
碟簧组件3位于第一空腔11内且套设于拉杆组件2的外周侧,碟簧组件3上设置有与导条22滑动配合的滑动槽31。
本申请中,通过碟簧组件3的滑动槽31与中心拉杆21外表面的导条22滑动配合,可以对碟簧组件3在周向上进行限位,碟簧组件3仅可沿拉杆组件2的轴向滑动,使得碟簧组件3与拉杆组件2组成相对稳定的整体,进而可以有效解决碟簧组件3在高速旋转下与拉杆发生周向旋转的问题,提高了拉刀系统的动平衡等级。
具体的,需要更换刀具时,通过油缸推动拉杆组件2移动,碟簧组件3在拉杆组件2沿轴向滑动时改变压缩量,换刀结束后,通过碟簧组件3的弹性力推动拉杆组件2复位,因此碟簧组件3与中心拉杆21之间需要留有间隙,碟簧组件3与第一空腔11的内表面之间需要留有空间,以使碟簧组件3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压缩量,这就使得碟簧组件3在高速旋转时容易在离心力作用下与中心拉杆21之间发生周向的相对转动,影响拉刀机构的动平衡。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中心拉杆21的外周侧设置导条22,碟簧组件3的滑动槽31可沿导条22滑动,而且导条22可以在周向上对碟簧组件3进行限位,使得碟簧组件3与拉杆组件2保持同步转动,使得碟簧组件3与拉杆组件2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进而提高拉刀机构运行时的动平衡等级。
具体的,轴芯1的外周设置有转子6,带动轴芯1以及拉杆组件2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条22设置有多条,多条导条22沿中心拉杆21的周向分布;碟簧组件3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滑动槽31,多个滑动槽31分别与多条导条22滑动配合。
本申请中,导条22设置有四条,四条导条22沿中心拉杆21的周向分布,碟簧组件3的内表面设置有四个滑动槽31,四个滑动槽31分别与四条导条22滑动配合,在保证碟簧组件3可以正常改变压缩量的前提下,对碟簧组件3在周向上进一步进行限位,当然导条22还可以选择其他数量。
具体的,多个导条22均匀分布在中心拉杆21的外周侧,后期对碟簧组件3与中心拉杆21进行组装,当然,多条导条22也可以采用非均匀的形式设置于中心拉杆21的外周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拉杆21的外表面沿轴向设置有固定槽211,导条22固定设置于固定槽211内。
本申请中,固定槽211为浅圆弧槽,固定槽211半径与导条22的半径相等,使得导条22可以部分固定在固定槽211内,增加导条22与固定槽21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导条22与中心拉杆21的固定效果。具体的,导条22与固定槽211通过连接剂焊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刀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拉杆组件2外周侧的隔垫4,隔垫4位于第一空腔11内并与第一空腔1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隔垫4上设置有用于避让导条22的避让槽,隔垫4与碟簧组件3抵接。
本申请中,隔垫4设置于第一空腔11内并套设在拉杆组件2的外周侧,对碟簧组件3在轴向上进行限位,使得碟簧组件3可以对带动拉杆组件2复位,隔垫4的内圈与中心拉杆21的外表面滑动配合,外圈与第一空腔11的内表面滑动配合,可以对中心拉杆21和轴芯1进行轴向定位,保证中心拉杆21与轴芯1的同轴度。具体的,隔垫4包括端部隔垫41和中部隔垫42,端部隔垫41设置于碟簧组件3的一端,对整体碟簧组件3进行限位,中部隔垫42设置于碟簧组件3的中间,在不同位置对中心拉杆21进行支撑。
具体的,碟簧组件3在中心拉杆21的外周侧依次抵接或者与隔垫4抵接,为了方便对第一空腔11的内部进行查看,附图中省略了部分碟簧组件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拉杆21的外表面沿轴向设置有定位槽212,轴芯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组件5,限位组件5包括与轴芯1连接的挡肩51以及设置于挡肩51上的销钉52,销钉52的端部滑动设置于定位槽212内。
本申请中,挡肩51与轴芯1通过螺栓固定,挡肩51上的销钉52端部滑动设置于中心拉杆21的定位槽212内,使得轴芯1可以带动中心拉杆21旋转,定位槽212的长度与拉杆组件2的移动行程相匹配,保证中心拉杆21可以在行程内滑动。
具体的,销钉52设置有多个,多个销钉52沿挡肩51的周向设置,通过控制多个销钉52的旋进长度,使得多个销钉52的端部分别与多个定位槽212的内底壁接触,可以再一次对中心拉杆21在轴向上进行定位,保证中心拉杆21与轴芯1的同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芯1沿自身轴向设置有第二空腔12,第二空腔12与第一空腔11通过连通孔14连通,轴芯1内部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13,第一气体通道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空腔11和连通孔14连通;中心拉杆21贯穿连通孔14并与连通孔14的内表面之间留有间隙,中心拉杆21的外周侧设置有密封圈23,密封圈23与连通孔14的内表面抵接,中心拉杆21远离连通孔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气体通道213;导条22的内部设置有通气孔221,导条22和连通孔14之间形成气室111,通气孔221的一端与第二气体通道213连通,另一端与气室111连通。
相关技术中,在换刀时对第二空腔12进行清洁时直接通过轴芯1的第一空腔11将气体通入第二空腔12内,碟簧组件3内置于轴芯1的第二空腔12内,清洁气体经过碟簧组件3,会破坏碟簧组件3上的润滑油脂,碟簧组件3在反复压缩中与中心拉杆21干摩擦,从而影响拉刀机构的拉刀力与拉刀机构的寿命。
本申请中,第二气体通道213连通外部气源,在进行换刀的时候需要保持第二空腔12内部的清洁,换刀时,油缸推动中心拉杆21移动,使得密封圈23由第一气体通道13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使得气室111与第一气体通道13通过中心拉杆21与连通孔14之间的间隙连通,外部气体通过第二气体通道213和通气孔221进入气室111,并通过连通孔14进入第一气体通道13吹入第二空腔12内,对第二空腔12内进行清洁,使得第二空腔12在换刀过程中保持清洁,当完成换刀后,碟簧组件3推动拉杆组件2复位,密封圈23再次移动到第一气体通道13与气室111之间,将第一气体通道13与气室111隔开,避免气体再进入第一气体通道13和第二空腔12内。避免清洁气体对碟簧组件3表面的润滑油脂造成破坏,进而防止碟簧组件3在反复压缩中与拉杆组件2干摩擦,保证了拉刀机构的拉刀力以及拉刀机构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气室111位于端部隔垫41和中心拉杆21之间,保证气室111的相对密封性,在通入清洁气体时可以保证气体进入第一气体通道13,而不会返回至第一空腔11内对碟簧组件3造成破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杆组件2包括位于轴芯1内一端的第一位置以及位于轴芯1内另一端的第二位置,当拉杆组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密封圈23位于第一气体通道13的一侧,当拉杆组件2位于第二位置时,密封圈23位于第一气体通道13的另一侧。
本申请中,当进行换刀时,拉杆组件2位于第一位置,此时密封圈23位于第一气体通道13的远离气室111的一侧,使得第一气体通道13与气室111连通;当正常作业时,拉杆组件2滑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密封圈23位于第一气体通道13和气室111之间,将气室111和第一气体通道13隔开。
具体的,连通孔14内设置有环槽部141,环槽部141与第一气体通道13连通,当拉杆组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密封圈23位于环槽部141和气室111之间,起到密封作用,当拉杆组件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密封圈23移动到环槽部141的另一侧,从而使得气室111与连通孔14的环槽部141连通,使得气室111内的清洁气体可以通过连通孔14进入第一气体通道13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拉杆21的外周侧设置有进气环槽214,进气环槽214与第二气体通道213之间连通设置有径向气孔215;拉杆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中心拉杆21外周侧的螺母24,螺母24上设置有与进气环槽214连通的进气孔241。
本申请中,外部的清洁气体通过螺母24上的进气孔241首先进入进气环槽214内,由进气环槽214进行均布后通过径向气孔215进入第二气体通道213,然后由第二气体通道213进入对应的导条22内,完成清洁气体的输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拉杆21与螺母24通过螺纹连接,中心拉杆21朝向螺母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面216,螺母24上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面216抵接的第二锥形面242,第二锥形面242与中心拉杆21中心线的夹角小于第一锥形面216与中心拉杆21中心线的夹角。
本申请中,第二锥形面242与中心拉杆21中心线的夹角小于第一锥形面216与中心拉杆21中心线的夹角,该结构设计使得螺母24在与中心拉杆21锁紧时受到第一锥形面216的胀紧力,可以在非台阶下保证螺母24与中心拉杆21轴向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拉杆21的外周侧设置有润滑油添加部217,润滑油添加部217位于第一空腔11内,润滑油添加部217的外周侧设置有储油槽218。
本申请中,润滑油添加部217与中心拉杆21一体成型,润滑油添加部217的直径大于中心拉杆21的直径,润滑油添加部217的外周侧与第一空腔1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使得储油槽218内的润滑油可以在拉杆组件2横向移动时输送到第一空腔11内对碟簧组件3补充润滑油。润滑油添加部217位位于碟簧组件3的一侧,通过润滑油添加部217可以对碟簧组件3的端部进行限位,在中心拉杆21朝向刀具的方向移动时,通过润滑油添加部217对碟簧组件3进行挤压,拉杆组件2在复位时也依靠碟簧组件3推动润滑油添加部217使得拉杆组件2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杆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空腔12内的夹紧锥25,夹紧锥25设置于中心拉杆21的一端,用于安装刀具,中心拉杆21的内部沿轴向贯穿设置有冷却通道219,冷却通道219与夹紧锥25的中心孔连通。
本申请中,夹紧锥25与第二空腔12之间形成用于夹紧刀具的锥形槽,当拉杆组件2朝向前方即刀具一方移动时,使得夹紧锥25移出第二空腔12部分,可以对刀具进行更换,然后在碟簧组件3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拉杆组件2向后移动,夹紧锥25与第二空腔12配合完成对刀具的夹紧固定,通过在中心拉杆21的中轴线上设置有冷却通道219,冷却通道219远离夹紧锥25的一端设置回转接头,通过回转接头连接外部冷却水源,冷却水进图中心拉杆21的冷却通道219内后由夹紧锥25的中心孔排出,从而优化了拉杆组件2在加工过程中的热伸长,使得拉杆组件2保持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延长了拉杆组件2的使用寿命;同时冷却水通过夹紧锥25还可以对刀具进行冷却降温。该拉杆组件2通过在中心拉杆21的外周侧设置导条22用于输送清洁气体,通过内部的冷却通道219用于输送冷却水,结构简单,而且不会对碟簧组件3造成影响,在小空间内解决了拉刀机构的防旋转问题,提升了拉刀机构的动平衡等级。
该拉刀机构通过碟簧组件3的滑动槽31与中心拉杆21外表面的导条22滑动配合,可以对碟簧组件3在周向上进行限位,碟簧组件3仅可沿拉杆组件2的轴向滑动,使得碟簧组件3与拉杆组件2组成相对稳定的整体,进而可以有效解决碟簧组件3在高速旋转下与拉杆发生周向旋转的问题,提高了拉刀系统的动平衡等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主轴,包括:刀具;以及上述的拉刀机构,拉刀机构的拉杆组件2用于安装刀具。
本申请中,拉刀机构的拉杆组件2用于安装刀具,轴芯1外部的转子6带动轴芯1以及拉杆组件2旋转,从而实现刀具的旋转,通过旋转的刀具进行精密加工、高速切削。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拉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芯(1),沿自身轴向设置有第一空腔(11);
拉杆组件(2),贯穿所述轴芯(1)的所述第一空腔(11),所述拉杆组件(2)包括中心拉杆(21)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拉杆(21)外表面的导条(22),所述导条(22)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1)内,所述导条(22)平行于所述轴芯(1)的中轴线;以及
碟簧组件(3),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1)内且套设于所述拉杆组件(2)的外周侧,所述碟簧组件(3)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条(22)滑动配合的滑动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条(22)设置有多条,多条所述导条(22)沿所述中心拉杆(21)的周向分布;
所述碟簧组件(3)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滑动槽(31),多个所述滑动槽(31)分别与多条所述导条(22)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拉杆(21)的外表面沿轴向设置有固定槽(211),所述导条(22)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槽(2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刀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拉杆组件(2)外周侧的隔垫(4),所述隔垫(4)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1)内并与所述第一空腔(1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隔垫(4)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导条(22)的避让槽,所述隔垫(4)与所述碟簧组件(3)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拉杆(21)的外表面沿轴向设置有定位槽(212),所述轴芯(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组件(5),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与所述轴芯(1)连接的挡肩(51)以及设置于所述挡肩(51)上的销钉(52),所述销钉(52)的端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定位槽(2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芯(1)沿自身轴向设置有第二空腔(12),所述第二空腔(12)与所述第一空腔(11)通过连通孔(14)连通,所述轴芯(1)内部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13),所述第一气体通道(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11)和所述连通孔(14)连通;
所述中心拉杆(21)贯穿所述连通孔(14)并与所述连通孔(14)的内表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中心拉杆(21)的外周侧设置有密封圈(23),所述密封圈(23)与所述连通孔(14)的内表面抵接,所述中心拉杆(21)远离所述连通孔(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气体通道(213);
所述导条(22)的内部设置有通气孔(221),所述导条(22)和所述连通孔(14)之间形成气室(111),所述通气孔(2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21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室(11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组件(2)包括位于所述轴芯(1)内一端的第一位置以及位于所述轴芯(1)内另一端的第二位置,当所述拉杆组件(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圈(23)位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13)的一侧,当所述拉杆组件(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圈(23)位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13)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拉杆(21)的外周侧设置有进气环槽(214),所述进气环槽(214)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213)之间连通设置有径向气孔(215);
所述拉杆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心拉杆(21)外周侧的螺母(24),所述螺母(24)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环槽(214)连通的进气孔(2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拉杆(21)与所述螺母(2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中心拉杆(21)朝向所述螺母(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面(216),所述螺母(2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面(216)抵接的第二锥形面(242),所述第二锥形面(242)与所述中心拉杆(21)中心线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锥形面(216)与所述中心拉杆(21)中心线的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拉杆(21)的外周侧设置有润滑油添加部(217),所述润滑油添加部(217)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1)内,所述润滑油添加部(217)的外周侧设置有储油槽(218)。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12)内的夹紧锥(25),所述夹紧锥(25)设置于所述中心拉杆(21)的一端,用于安装刀具,所述中心拉杆(21)的内部沿轴向贯穿设置有冷却通道(219),所述冷却通道(219)与所述夹紧锥(25)的中心孔连通。
12.一种电主轴,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具;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拉刀机构,所述拉刀机构的拉杆组件(2)用于安装所述刀具。
CN202310694077.2A 2023-06-12 2023-06-12 拉刀机构及电主轴 Pending CN1169007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4077.2A CN116900745A (zh) 2023-06-12 2023-06-12 拉刀机构及电主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4077.2A CN116900745A (zh) 2023-06-12 2023-06-12 拉刀机构及电主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0745A true CN116900745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55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94077.2A Pending CN116900745A (zh) 2023-06-12 2023-06-12 拉刀机构及电主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007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260464A1 (en) Electric actuator
US11754157B2 (en) Integrated motor linear actuator
RU2621091C2 (ru) Узел шпинделя станка
JP2002147561A (ja) 潤滑装置を備えたボールねじ装置
EP1312442A2 (en) Spindle apparatus
US10625384B2 (en) Spindle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10525562B2 (en) Rotary table device
CN111842943B (zh) 一种电主轴轴芯组件、气浮电主轴和钻机
KR20030070843A (ko) 유체 베어링 기구와 이 유체 베어링 기구를 구비한브러시리스 모터
WO2015100942A1 (zh) 一种高速雕铣电主轴
CN116900745A (zh) 拉刀机构及电主轴
KR100488273B1 (ko) 탭핑 유닛
CN111215943B (zh) 内置气缸的圆环外周面加工机床
JP3448732B2 (ja) 送りねじの冷却装置
JP2007229920A5 (zh)
US5282390A (en) Industrial robot with means for cooling a linear motion nut and screw shaft
JP2006234072A (ja) 転がり軸受
JP2004322306A (ja) 主軸装置
KR20150050260A (ko) 공작 기계의 주축 구조
JP2010156376A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CN111195824B (zh) 内置气缸驱动式圆环外周面加工方法及加工机床
WO2023073796A1 (ja) 主軸装置
JP2002054631A (ja) 主軸装置及び該装置の予圧調整方法
US5380101A (en) Ro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N110248770A (zh) 机床的主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