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9048A - 信道重建方法、基站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信道重建方法、基站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89048A
CN116889048A CN202180089527.4A CN202180089527A CN116889048A CN 116889048 A CN116889048 A CN 116889048A CN 202180089527 A CN202180089527 A CN 202180089527A CN 116889048 A CN116889048 A CN 116889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granularity
terminal
precoding matrix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95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
侯晓林
李安新
陈岚
原田浩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889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90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站、终端、以及由基站和终端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所述基站包括:发送单元,配置为向终端发送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其中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具有第一密度;接收单元,配置为从终端接收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处理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以及对所述信道进行下行预编码,其中所述第二粒度比所述第一粒度细。

Description

信道重建方法、基站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道重建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和终端。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基站向UE发送下行参考信号,UE根据下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向基站发送类型I或类型II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基站可根据UE发送的PMI信息确定相应的码字和码子相关的组合以重建信道,并且使用重建的信道进行下行预编码。目前UE发送的类型II的PMI信息为子带级的PMI信息,这导致空域和频域量化粒度较大,并且组合系数量化粒度较大。相应地,基站基于UE发送的子带级的PMI信息重建子带级信道。另一方面,在5G NR系统中,基站可以以物理资源块绑定(PRB bundling)为单位,使用重建的信道进行预编码,而物理资源块绑定的粒度通常远小于PMI信息的粒度。
例如,在基站和UE之间的通信带宽为100MHz,并且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为30kHz的情况下,一个子带中可包括16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UE可发送子带(即,16个RB)级的类型II的PMI信息。另一方面,物理资源块绑定的最小尺寸可为2个RB,其远小于PMI信息的粒度。
此外,在根据子PMI信息重建子带级信道时,会对于空域和系数的量化噪声带来较大误差,这导致降低了各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预编码消除用户间干扰的能力,因此,需要降低量化噪声。
然而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如果提高UE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的粒度,则需要向UE发送具有高密度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增加了参考信号的资源开销。
类似地,UE在根据解调参考信号(DMRS)进行解调时,其重建的信道粒度受限于所接收的DMRS的密度。然而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如果提高 DMRS的密度,则需要增加参考信号的资源开销。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发送单元,配置为向终端发送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其中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具有第一密度;接收单元,配置为从终端接收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处理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以及对所述信道进行下行预编码,其中所述第二粒度比所述第一粒度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其中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具有第一密度;处理单元,配置为根据在一个时间间隔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以及发送单元,配置为向基站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重建第二粒度的下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二粒度比所述第一粒度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第二密度的解调参考信号,处理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解调参考信号进行信道初步估计以确定具有第三粒度的信道,以及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所述第三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四粒度的信道,其中所述第四粒度比所述第三粒度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基站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其中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具有第一密度;从终端接收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以及对所述信道进行下行预编码,其中所述第二粒度比所述第一粒度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包括:接收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其中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具有第一密度;根据在一个时间间隔 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以及向基站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重建第二粒度的下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二粒度比所述第一粒度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包括:接收第二密度的解调参考信号;根据所述解调参考信号进行信道初步估计以确定具有第三粒度的信道;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所述第三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四粒度的信道,其中所述第四粒度比所述第三粒度细。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是示出在通信系统中,基站根据终端的反馈进行信道重建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性框图。
图3A是示出了根据5G NR的3GPP标准版本15,在一个时隙中发送的32个端口的CSI-RS的示意图。
图3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发送单元向终端发送32个端口的CSI-RS的示意图。
图3C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发送单元向终端发送32个端口的CSI-RS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由基站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由终端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由终端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所涉及的设备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这里所述的终端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终端,例如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移动终端(或称为移动台)或者固定终端,然而,为方便起见,在下文中有时候可互换地使用终端和UE。
图1是示出在通信系统中,基站根据终端的反馈进行信道重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110根据下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且根据信道估计结果获得类型I或类型II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以发送给基站120。基站120根据UE发送的PMI信息重建信道,并且使用重建的信道进行下行预编码。可通过以下公式(1)表示基站期望获得的理想空域-时域信道H:
其中,空域-时域信道H可以看作N条多径分量的叠加,每条多径分量幅度为α i,其可以写为延迟τ i,,水平到达角 垂直到达角θ i,相位φ i的函数F。目前基于下行参考信号逐一估计以上公式中的各个参数非常困难,因此难以精确恢复信道。
具体地,在目前的在通信系统中,终端110发送子带级的类型II的PMI信息。这导致空域和频域量化粒度较大,并且组合系数量化粒度较大。相应地,基站120在根据PMI信息重建的信道也是子带级的信道,这使得重建的信道的粒度较粗。另一方面,在5G NR系统中,基站可以以物理资源块绑定为单位,使用重建的信道进行预编码,而物理资源块绑定的粒度通常远小于PMI信息的粒度。
此外,在根据子PMI信息重建子带级信道时,会对于空域和系数的量化噪声带来较大误差,这导致降低了各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预编码消除用户间干扰的能力,因此,需要降低量化噪声。
然而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如果提高UE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的粒度,则需要向UE发送具有高密度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增加了参考信号的资源开销。
类似地,UE在根据解调参考信号(DMRS)进行解调时,其重建的信道粒度受限于所接收的DMRS的密度。然而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如果提高DMRS的密度,则需要增加参考信号的资源开销。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出在进行信道重建时根据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从而在获得具有更精细粒度的信道的同时为减小信令开销提供了可能。
以下,参考图2来说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性框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基站200可包括发送单元210、接收单元220、和处理单元230。除了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基站20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然而,由于这些部件与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无关,因此在这里省略其图示和描述。
如图2所示,基站200的发送单元210向终端发送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其中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具有第一密度。接收单元220从终端接收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具体地,该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是终端根据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的。
然后,处理单元230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以及对所述信道进行下行预编码。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基站可通过超分辨率网络在根据PMI信息进信道重建过程中执行插值和去噪操作,从而终端反馈的PMI信息的粒度可以为目前通信系统中使用的PMI信息的粒度,或者比目前通信系统中使用的PMI信息的粒度更粗糙的粒度。并且,即使从终端反馈的PMI信息的粒度较粗糙,也可利用超分辨率网络获得高精度信道。相应地,发送单元210向终端发送的、用于确定该PMI信息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也可具有较低的密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目前在5G NR标准支持的密度是每端口在每个资源块里占用1/2个资源元素(1/2RE per RB per Port)。发送单元210可发送密度为在每个资源块里占用1/2个资源元素的CSI-RS。可替换地,发送单元210可发送密度为每端口在每个资源块里占用1/4、1/8、1/16或1/32个资源元素的CSI-RS。
例如,在一个时间间隔中,对于各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 域上至少4个连续的资源块中不重复。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中,一个时间间隔中可以是基站一次发送用于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多个端口CSI-RS的时间段。例如,一个时间间隔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时隙、一个或多个码元时间段等。
例如,发送单元210可向终端发送的CSI-RS可具有比5G NR(New Radio)的3GPP标准版本(Release)15中的CSI-RS低的密度。图3A是示出了根据5G NR的3GPP标准版本15,在一个时隙中发送的32个端口的CSI-RS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32个端口的CSI-RS被分为2组。在第一资源块(RB)中发送端口0-15的CSI-RS,在第二RB中发送端口16-31的CSI-RS,并且在第三和第四RB中分别重复第一和第二RB中发送的CSI-RS。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中,发送单元210可向终端发送的CSI-RS可具有比图3A中所示的CSI-RS低的密度。例如,在一个时间间隔中发送至少32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多个端口CSI-RS可被分为至少2组。并且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至少2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分布在所述至少4个连续的资源块上。
以下,将结合图3B和图3C描述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中发送单元210向终端发送的CSI-RS的密度。图3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发送单元向终端发送32个端口的CSI-RS的示意图。如图3B所示,在一个时间间隔中,发送单元210可以低密度的梳妆结构发送CSI-RS。具体地,在一个子帧中,32个端口的CSI-RS被分为4组。在第一RB中发送端口0-7的CSI-RS,在第二RB中发送端口8-15的CSI-RS,在第三RB中发送端口16-23的CSI-RS,在第四RB中发送端口24-31的CSI-RS。
图3C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发送单元向终端发送32个端口的CSI-RS的示意图。如图3C所示,在一个时间间隔中,发送单元210可以不重复发送多个端口的CSI-RS。具体地,发送单元210可在部分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CSI-RS的RB上发送CSI-RS,并且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其他用于发送CSI-RS的RB上不发送CSI-RS,以降低CSI-RS的密度。如图3C所示,在一个子帧中,32个端口的CSI-RS被分为4组。在第一RB中发送端口0-15的CSI-RS,在第三RB中发送端口16-31的CSI-RS,并且在第二RB和第四RB中不发送CSI-RS。
如上所述,处理单元230使用超分辨率网络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从而即使从终端反馈的PMI信息的粒度较粗糙,也可利用超分辨率网络获得高精度信道。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处理单元230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信道重建以获得第一信道,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所述第一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粒度的第二信道。例如,接收单元220可从终端接收子带级的类型II的PMI信息。具体地,类型II的PMI信息可包括空域码字选择信息,宽带和子带级的码字组合系数的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还可以包括频域码字选择信息。处理单元230可使用接收单元220所接收的PMI信息中的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分别对多个波束的空域(也可称为“波束域”)-频域信道码字进行幅度和相位加权,并且将加权后的向量合并以得到具有子带级的第一信道。接下来,处理单元230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所述第一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信道,其中所述第二信道具有第二粒度,并且第二粒度比第一粒度细。例如,如上所述,第一粒度的信道可以是子带级的信道。在此情况下,第二粒度的信道可以是子载波级或者资源块(RB)级的信道。
可选择地,在将第一粒度的第一信道输入到超分辨率网络之前,处理单元230可对第一信道进行预处理,以便于后续超分辨率网络的操作。例如,在第一信道为空域-频域信道的情况下,处理单元230可对第一信道进行傅里叶变换,以将空域-频域信道为波束-延迟域信道。此外,由于在波束-延迟域中,信道延迟分量主要集中在延迟域信道矩阵头部,处理单元320可对延迟域信道进行截断,保留头部,并且将截断后数据分为实部和虚部两个通道作为超分辨率网络的输入。通过对将要处理的第一信道变换至延迟域并对数据进行阶段,可减少超分辨率网络计算的复杂度。
处理单元230可使用各种超分辨率网络。可与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图像进行插值和去噪类似的方法对第一粒度的第一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此外,可预先使用高密度的参考信号对超分辨率网络进行训练。例如,发送单元210还可向用户设备和数据采集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发送高密度的参考信号,并且接收用户设备和数据采集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对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反馈信息。处理单元230可使用对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 信号的反馈信息对超分辨率网络进行训练,以使得超分辨率网络学习通过插值和去噪处理获得与特定反馈信息对应的上述公式(1)所示的关于信道的参数和函数F的候选集合。从而在实际部署时,处理单元230可将根据终端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获得的第一信道输入到训练好的超分辨率网络进行精确的恢复信道。
例如,处理单元230可使用大深度超分辨率网络(Very Deep Super Resolution,VDSR)和级联残差网络(Cascading Residual Network,CARN)中的至少一个对于第一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信道。具体地,处理单元230可使用16-20层、卷积核大小为3的VDSR对于第一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信道。由于大深度的网络有利于学习信道中的特征,因此使用大深度的网络可更好进行信道恢复。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可在大深度超分辨率网络中应用残差网络结构。具体地,可输出层前叠加输入,以增强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替换地,处理单元230还可使用通过将多个小卷积网络互相引入残差结构形成的级联的残差卷积网络。在级联残差网络中每个小卷积网络可以为3层的卷积网络,并且卷积核大小为3。与大深度超分辨率网络相比,级联残差网络可以在较小复杂度情况下得到更好的性能。
最后,处理单元230对第二信道进行下行预编码,以发送给终端。在结合图3描述的实施例中,基站的处理单元根据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传统的信道重建后,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第一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具有更精细粒度的第二信道,以用于下行预编码。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除了插值和去噪处理以外,还可使用神经网络来根据从终端接收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信道重建。例如,处理单元230可通过包括超分辨率网络的神经网络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信道重建、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粒度的第二信道。
具体地,处理单元230可通过第一子网络,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信道重建、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信道,以及对所述第二粒度的信道进行下行预编码,其中所述第二粒度比所述第一粒度细。第一子网络可以是第一子神经网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一子网络的输入维度可比第一子网络的输出维度高。换言之,第一子网络采用高维输入低维输出设计。由于采用高维输入,可保存来自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的原始信息,并且由于采用低维输出,从而通过网络处理过程中降维,可降低网络复杂度和训练难度。
具体地,第一子网络的输入可是来自终端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或者经过预处理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并且第一子网络可对该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输入重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一子网络可加权合并输入数据的幅度和相位。例如,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可包括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进一步地,幅度信息可包括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各个波束的宽带波束信息、宽带幅度信息和各个子带的子带幅度信息,以及各个子带的子带相位信息。第一子网络可将各个波束的宽带波束信息、宽带幅度信息和各个子带的子带幅度信息合并,以获得信道幅度矩阵。具体地,第一子网络可根据波束的极化方向,分别获得在各个极化方向上的信道幅度矩阵。此外,第一子网络可根据各个波束的宽带波束信息以及各子带相位信息获得实部矩阵和虚部矩阵。类似地,第一子网络可根据波束的极化方向,分别获得在各个极化方向上的实部矩阵和虚部矩阵。然后第一子网络可在各个极化方向上,将该极化方向上的信道幅度矩阵与实部矩阵和虚部矩阵分别相乘,以获得波束-频域信道矩阵(也可简称为“波束-频域信道”)。
例如,基站400以2个极化方向的波束与终端进行通信。第一子网络可获得两个极化方向的信道幅度矩阵A1、A2,两个极化方向的信道相位矩阵(即,实部矩阵和虚部矩阵)Pr1、Pr2、Pi1、Pi2。第一子网络可以通过以下公式(2)得到波束-频域信道矩阵Hr1、Hr2、Hi1、Hi2:
Hr1=A1*Pr1,Hr2=A2*Pr2;
Hi1=A1*Pi1,Hi2=A2*Pi2 ……(2)
其中公式(2)中的“*”表示矩阵对应元素相乘。
接下来,第一子网络可对波束-频域信道进行傅里叶变换,以将波束-频域信道为波束-延迟域信道。此外,由于在波束-延迟域中,信道延迟分量主要集中在延迟域信道矩阵头部,第一子网络可对延迟域信道进行截断,以减少输出的维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一子网络可包括全连接层(Dense layer),并 且通过全连接层来对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输入重建。具体地,全连接层加权合并输入数据的幅度和相位以获得波束-频域信道,将波束-频域信道为波束-延迟域信道,并且对波束-延迟域信道进行截断,以降低网络输出维度。可替换地,由于加权合并处理中所需的操作仅为将各个矩阵对应元素相乘,因此可以将对应全连接层替换为部分连接层,该部分连接层仅连接需要直接进行乘法的元素。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第一子网络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超分辨率网络,以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一个或多个超分辨率网络可设置在上述全连接层或部分连接层之前或之后。此外,还可在多个超分辨率网络之间设置上述全连接层或部分连接层。
例如,可在全连接层或部分连接层之前设置超分辨率网络以对来自终端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然后将经过插值和去噪处理的数据输入到全连接层或部分连接层以进行信道重建和降维处理。又例如,可将来自终端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首先输入到全连接层或部分连接层以进行信道重建和降维处理,然后将得到的信道输入到超分辨率网络以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再例如,可将来自终端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输入至第一超分辨率网络以进行去噪处理。然后将经过去噪的数据输入至全连接层或部分连接层以进行信道重建和降维处理。最后将经过降维处理的信道输入至第二超分辨率网络以进行插值处理。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处理单元230还可通过第二子网络来对根据来自同一终端多次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获得的多个第二信道进行时域信道估计增强和时域预测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子网络可处理终端一次发送的(例如,在单个时隙内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并基于终端一次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信道重构、插值和去噪。第二子网络包括RNN和LSTM网络中的至少一个,并且第二子网络可将同一终端多次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输入值RNN/LSTM网络,以实现时域信道估计增强和时域预测中的至少一个。
与以上结合图2描述的基站对应地,终端也接收具有较低密度的CSI-RS,并根据具有较低密度的CSI-RS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以下将结合图4对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进行描述。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性框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终端400可包括接收单元410、处理单元420、和发送单元430。除了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终端40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然而,由于这些部件与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无关,因此在这里省略其图示和描述。
如图4所示,接收单元410接收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其中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具有第一密度。以上已经结合图2和图3对具有低密度的多端口CSI-RS进行了详细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处理单元420根据在一个时间间隔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为子带级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如上所述,基站通过使用超分辨率网络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从而即使从终端反馈的PMI信息的粒度较粗糙,也可利用超分辨率网络获得高精度信道。在此情况下,可进一步增加PMI信息的粒度。例如,处理单元420所确定的PMI信息的粒度可以比5G NR的3GPP标准版本15规定的PMI信息的粒度更粗糙。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可以增加终端400和其对应的基站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子带的大小。例如,该子带所包括的资源块可包括比5G NR的3GPP标准版本15中的子带包括的资源块多。从而可进一步减少信令的开销。例如,该子带所包括的资源块可是5G NR的3GPP标准版本15中的子带包括的资源块的2倍或更多。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在增加终端400和其对应的基站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子带的大小的同时,可增加PMI信息中幅度和相位反馈的量化等级。例如,增大到16-PSK,32-PSK。由于增加了子带的大小,即使增加幅度和相位反馈的量化等级也可保持信令开销基本不变。
然后,发送单元430向基站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重建第二粒度的下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二粒度比所述第一粒度细。如上所述,基站通过在根据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信道时进行信道重建时进行插值和去噪,从而即使从终端反馈的PMI信息的粒度较粗糙,也可利用超分辨率网络获得高精度信道。在此情况 下,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可以延长处理单元420确定PMI信息以及发送单元430向基站发送所述PMI信息的周期。从而可进一步减少信令的开销。例如,发送所述PMI信息的周期可是5G NR的3GPP标准版本15中的发送所述PMI信息的周期的1.5倍,2倍,或更长。此外可与发送PMI信息的周期类似地增大发送CSI-RS的周期。例如,可将发送所述PMI信息的周和CSI-RS发送周期配置为960个时隙(slot)长度,1280个时隙长度,或更长。
在以上结合图2-4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中,提出了在进行信道重建时根据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从而在获得具有更精细粒度的信道的同时为减小信令开销提供了可能。
与根据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类似,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对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进行类似的操作以根据低密度的DMRS获得高精度信道。以下,参考图5来说明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终端。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500可包括接收单元510和处理单元520。除了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终端50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然而,由于这些部件与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无关,因此在这里省略其图示和描述。
如图5所示,接收单元510可接收第二密度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处理单元520可根据所述解调参考信号进行信道初步估计以确定具有第三粒度的信道,以及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所述第三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四粒度的信道,其中所述第四粒度比所述第三粒度细。例如,处理单元520可对DMRS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初步最小平方(Least Square,LS)信道估计以确定具有第三粒度的信道,然后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所述第三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四粒度的信道。
由于处理单元520可通过超分辨率网络在根据DMRS信息进信道重建过程中执行插值和去噪操作,从而DMRS的在频率上的密度可以为目前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粒度,或者比目前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频域密度更低的密度。并且,即使DMRS的频域密度低,也可利用超分辨率网络获得高精度信道。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DMRS的密度可以为每端口在每个资源块里占用1端口或者更低。例如,对于12个端口,DMRS的密度可以为每端口在每 个资源块里占用1端口;而对于6个端口,DMRS的密度可以为每端口在每个资源块里占用1/2端口。此外,例如,可使用正交覆盖码(OCC)发送DMRS。又例如,也可使用时域正交覆盖码(TD-OCC)或者频域正交覆盖码(FD-OCC)发送DMRS。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处理单元520可使用各种超分辨率网络。可与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图像进行插值和去噪类似的方法对第一粒度的第一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此外,可预先使用高密度的参考信号对超分辨率网络进行训练。从而在实际部署时,处理单元520可将根据终端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获得的第一信道输入到训练好的超分辨率网络进行精确的恢复信道。
例如,处理单元520可使用大深度超分辨率网络(Very Deep Super Resolution,VDSR)和级联残差网络(Cascading Residual Network,CARN)中的至少一个对于第一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信道。具体地,处理单元520可使用16-20层、卷积核大小为3的VDSR对于第一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信道。由于大深度的网络有利于学习信道中的特征,因此使用大深度的网络可更好进行信道恢复。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可在大深度超分辨率网络中应用残差网络结构。具体地,可输出层前叠加输入,以增强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替换地,处理单元520还可使用通过将多个小卷积网络互相引入残差结构形成的级联的残差卷积网络。在级联残差网络中每个小卷积网络可以为3层的卷积网络,并且卷积核大小为3。与大深度超分辨率网络相比,级联残差网络可以在较小复杂度情况下得到更好的性能。
下面,参照图6来描述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信道重建方法。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由基站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600的流程图。由于信道处理方法600的步骤与上文参照图描述的基站200的操作对应,因此在这里为了简单起见,省略对相同内容的详细描述。
如图6所示,在步骤S601中,向终端发送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其中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具有第一密度。在步骤S602中,从终端接收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具体地,该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是终端根据多个端口的信 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的。
然后,在步骤S603中,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以及对所述信道进行下行预编码。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基站可通过超分辨率网络在根据PMI信息进信道重建过程中执行插值和去噪操作,从而终端反馈的PMI信息的粒度可以为目前通信系统中使用的PMI信息的粒度,或者比目前通信系统中使用的PMI信息的粒度更粗糙的粒度。并且,即使从终端反馈的PMI信息的粒度较粗糙,也可利用超分辨率网络获得高精度信道。相应地,发送单元210向终端发送的、用于确定该PMI信息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也可具有较低的密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目前在5G NR标准支持的密度是每端口在每个资源块里占用1/2个资源元素(1/2RE per RB per Port)。发送单元210可发送密度为在每个资源块里占用1/2个资源元素的CSI-RS。可替换地,发送单元210可发送密度为每端口在每个资源块里占用1/4、1/8、1/16或1/32个资源元素的CSI-RS。
例如,在一个时间间隔中,对于各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至少4个连续的资源块中不重复。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中,一个时间间隔中可以是基站一次发送用于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多个端口CSI-RS的时间段。例如,一个时间间隔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时隙、一个或多个码元时间段等。又例如,在步骤S601中,可向终端发送的CSI-RS可具有比5G NR(New Radio)的3GPP标准版本(Release)15中的CSI-RS低的密度。
如上所述,在步骤S603中使用超分辨率网络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从而即使从终端反馈的PMI信息的粒度较粗糙,也可利用超分辨率网络获得高精度信道。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在步骤S603中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信道重建以获得第一信道,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所述第一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粒度的第二信道。例如,在步骤S603中可从终端接收子带级的类型II的PMI信息。具体地,类型II的PMI信息可包括子带级的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在步骤S603中可使用接收单元220所接收的PMI信息中的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分别对多个波束的空域(也可称为“波束域”)-频域信道码字进行幅度和相位加权,并且将加权后的向量合并以得到 具有子带级的第一信道。接下来,在步骤S603中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所述第一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信道,其中所述第二信道具有第二粒度,并且第二粒度比第一粒度细。例如,如上所述,第一粒度的信道可以是子带级的信道。在此情况下,第二粒度的信道可以是子载波级或者资源块(RB)级的信道。
可选择地,在将第一粒度的第一信道输入到超分辨率网络之前,在步骤S603中可对第一信道进行预处理,以便于后续超分辨率网络的操作。例如,在第一信道为空域-频域信道的情况下,在步骤S603中可对第一信道进行傅里叶变换,以将空域-频域信道为波束-延迟域信道。此外,由于在波束-延迟域中,信道延迟分量主要集中在延迟域信道矩阵头部,在步骤S603中可对延迟域信道进行截断,保留头部,并且将截断后数据分为实部和虚部两个通道作为超分辨率网络的输入。通过对将要处理的第一信道变换至延迟域并对数据进行阶段,可减少超分辨率网络计算的复杂度。
在步骤S603中可使用各种超分辨率网络。可与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图像进行插值和去噪类似的方法对第一粒度的第一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此外,可预先使用高密度的参考信号对超分辨率网络进行训练。
在步骤S603中还对第二信道进行下行预编码,以发送给终端。在结合图3描述的实施例中,基站的处理单元根据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传统的信道重建后,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第一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具有更精细粒度的第二信道,以用于下行预编码。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除了插值和去噪处理以外,还可使用神经网络来根据从终端接收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信道重建。例如,在步骤S603中可通过包括超分辨率网络的神经网络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信道重建、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粒度的第二信道。
具体地,在步骤S603中可通过第一子网络,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信道重建、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信道,以及对所述第二粒度的信道进行下行预编码,其中所述第二粒度比所述第一粒度细。第一子网络可以是第一子神经网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一子网络的输入维度可比第一子网络的输出 维度高。换言之,第一子网络采用高维输入低维输出设计。由于采用高维输入,可保存来自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的原始信息,并且由于采用低维输出,从而通过网络处理过程中降维,可降低网络复杂度和训练难度。
具体地,第一子网络的输入可是来自终端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或者经过预处理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并且第一子网络可对该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输入重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一子网络可加权合并输入数据的幅度和相位。例如,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可包括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进一步地,幅度信息可包括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各个波束的宽带波束信息、宽带幅度信息和各个子带的子带幅度信息,以及各个子带的子带相位信息。第一子网络可将各个波束的宽带波束信息、宽带幅度信息和各个子带的子带幅度信息合并,以获得信道幅度矩阵。具体地,第一子网络可根据波束的极化方向,分别获得在各个极化方向上的信道幅度矩阵。此外,第一子网络可根据各个波束的宽带波束信息以及各子带相位信息获得实部矩阵和虚部矩阵。类似地,第一子网络可根据波束的极化方向,分别获得在各个极化方向上的实部矩阵和虚部矩阵。然后第一子网络可在各个极化方向上,将该极化方向上的信道幅度矩阵与实部矩阵和虚部矩阵分别相乘,以获得波束-频域信道矩阵(也可简称为“波束-频域信道”)。
接下来,第一子网络可对波束-频域信道进行傅里叶变换,以将波束-频域信道为波束-延迟域信道。此外,由于在波束-延迟域中,信道延迟分量主要集中在延迟域信道矩阵头部,第一子网络可对延迟域信道进行截断,以减少输出的维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第一子网络可包括全连接层(Dense layer),并且通过全连接层来对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输入重建。具体地,全连接层加权合并输入数据的幅度和相位以获得波束-频域信道,将波束-频域信道为波束-延迟域信道,并且对波束-延迟域信道进行截断,以降低网络输出维度。可替换地,由于加权合并处理中所需的操作仅为将各个矩阵对应元素相乘,因此可以将对应全连接层替换为部分连接层,该部分连接层仅连接需要直接进行乘法的元素。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第一子网络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超分辨率网络,以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一个或多个超分辨率网络可设置在上述全连接 层或部分连接层之前或之后。此外,还可在多个超分辨率网络之间设置上述全连接层或部分连接层。
可选择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图6中的方法还可包括通过第二子网络来对根据来自同一终端多次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获得的多个第二信道进行时域信道估计增强和时域预测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子网络可处理终端一次发送的(例如,在单个时隙内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并基于终端一次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信道重构、插值和去噪。第二子网络包括RNN和LSTM网络中的至少一个,并且第二子网络可将同一终端多次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输入值RNN/LSTM网络,以实现时域信道估计增强和时域预测中的至少一个。
与以上结合图6描述的方法对应地,在终端执行的方法中也接收具有较低密度的CSI-RS,并根据具有较低密度的CSI-RS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以下将结合图7对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由终端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进行描述。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由终端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700的流程图。由于信道处理方法700的步骤与上文参照图描述的终端400的操作对应,因此在这里为了简单起见,省略对相同内容的详细描述。
如图7所示,在步骤S701中,接收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其中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具有第一密度。以上已经结合图2和图3对具有低密度的多端口CSI-RS进行了详细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702中,根据在一个时间间隔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为子带级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如上所述,基站通过使用超分辨率网络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从而即使从终端反馈的PMI信息的粒度较粗糙,也可利用超分辨率网络获得高精度信道。在此情况下,可进一步增加PMI信息的粒度。例如,在步骤S702中所确定的PMI信息的粒度可以比5G NR的3GPP标准版本15规定的PMI信息的粒度更粗糙。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可以增加终端400和其对应的基站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子带的大小。例如,该子带所包括的资源块可包括比5G NR的3GPP标准版本15中的子带包括的资源块多。从而可进一步减少信令的开销。例如, 该子带所包括的资源块可是5G NR的3GPP标准版本15中的子带包括的资源块的2倍或更多。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在增加终端和其对应的基站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子带的大小的同时,可增加PMI信息中幅度和相位反馈的量化等级。例如,增大到16-PSK,32-PSK。由于增加了子带的大小,即使增加幅度和相位反馈的量化等级也可保持信令开销基本不变。
然后,在步骤S703中,可向基站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重建第二粒度的下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二粒度比所述第一粒度细。如上所述,基站通过在根据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进行信道时进行信道重建时进行插值和去噪,从而即使从终端反馈的PMI信息的粒度较粗糙,也可利用超分辨率网络获得高精度信道。在此情况下,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可以延长确定PMI信息以及向基站发送所述PMI信息的周期。从而可进一步减少参考信号的资源开销。例如,发送所述PMI信息的周期可是5G NR的3GPP标准版本15中的发送所述PMI信息的周期的1.5倍,2倍或更长。此外可发送PMI信息的周期与类似地延迟发送CSI-RS的周期。
在以上结合图6-7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道重建方法中,提出了在进行信道重建时根据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从而在获得具有更精细粒度的信道的同时为减小信令开销提供了可能。
与根据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类似,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对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进行类似的操作以根据低密度的DMRS获得高精度信道。以下,参考图8来说明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终端执行的根据DMRS的信道重建方法。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由终端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800的流程图。由于信道处理方法800的步骤与上文参照图描述的终端500的操作对应,因此在这里为了简单起见,省略对相同内容的详细描述。
如图8所示,在步骤S801中,接收第二密度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步骤S802中,根据所述解调参考信号进行信道初步估计以确定具有第三粒度的信道,以及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所述第三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四粒度的信道,其中所述第四粒度比所述第三粒度细。例如, 在步骤S802中,可对DMRS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初步最小平方(Least Square,LS)信道估计以确定具有第三粒度的信道,然后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所述第三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四粒度的信道。
由于在步骤S802中可通过超分辨率网络在根据DMRS信息进信道重建过程中执行插值和去噪操作,从而DMRS的在频率上的密度可以为目前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粒度,或者比目前通信系统中使用的DMRS的频域密度更低的密度。并且,即使DMRS的频域密度低,也可利用超分辨率网络获得高精度信道。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DMRS的密度可以为每端口在每个资源块里占用1端口或者更低。例如,对于12个端口,DMRS的密度可以为每端口在每个资源块里占用1端口;而对于6个端口,DMRS的密度可以为每端口在每个资源块里占用1/2端口。此外,例如,可使用正交覆盖码(OCC)发送DMRS。又例如,也可使用时域正交覆盖码(TD-OCC)或者频域正交覆盖码(FD-OCC)发送DMRS。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在步骤S802中,可使用各种超分辨率网络。可与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图像进行插值和去噪类似的方法对第一粒度的第一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此外,可预先使用高密度的参考信号对超分辨率网络进行训练。从而在实际部署时,在步骤S802中,可将根据终端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获得的第一信道输入到训练好的超分辨率网络进行精确的恢复信道。
例如,在步骤S802中,可使用大深度超分辨率网络(Very Deep Super Resolution,VDSR)和级联残差网络(Cascading Residual Network,CARN)中的至少一个对于第一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信道。具体地,在步骤S802中,可使用16-20层、卷积核大小为3的VDSR对于第一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二信道。由于大深度的网络有利于学习信道中的特征,因此使用大深度的网络可更好进行信道恢复。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可在大深度超分辨率网络中应用残差网络结构。具体地,可输出层前叠加输入,以增强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替换地,在步骤S802中,还可使用通过将多个小卷积网络互相引入残差结构形成的级联的残差卷积网络。在级联残差网络中每个小卷积网络可以 为3层的卷积网络,并且卷积核大小为3。与大深度超分辨率网络相比,级联残差网络可以在较小复杂度情况下得到更好的性能。
<硬件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示出了以功能为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并不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在物理上和/或逻辑上相结合的一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在物理上和/或逻辑上相分离的两个以上装置直接地和/或间接地(例如通过有线和/或无线)连接从而通过上述多个装置来实现。
例如,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网络元件可以作为执行本公开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所涉及的设备900(基站、终端)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上述的设备900(基站、终端)可以作为在物理上包括处理器910、内存920、存储器930、通信装置940、输入装置950、输出装置960、总线970等的计算机装置来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样的文字也可替换为电路、设备、单元等。第一网络元件的硬件结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所示的各装置,也可以不包括部分装置。
例如,处理器910仅图示出一个,但也可以为多个处理器。此外,可以通过一个处理器来执行处理,也可以通过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同时、依次、或采用其它方法来执行处理。另外,处理器910可以通过一个以上的芯片来安装。
设备900的各功能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实现:通过将规定的软件(程序)读入到处理器910、内存920等硬件上,从而使处理器910进行运算,对由通信装置940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并对内存920和存储器330中的数据的读出和/或写入进行控制。
处理器910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工作从而对计算机整体进行控制。处理器910可以由包括与周边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的处理单元等可以通过处理器910实现。
此外,处理器910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数据等从存储器930和/或通信装置940读出到内存920,并根据它们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可以采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动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第一网络元件的处理单元可以通过保存在内存920中并通过处理器910来工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对于其它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来实现。
内存920是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P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它适当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来构成。内存920也可以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内存920可以保存用于实施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方法的可执行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存储器930是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软磁盘(flexible disk)、软(注册商标)盘(floppy disk)、磁光盘(例如,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OM)等)、数字通用光盘、蓝光(Blu-ray,注册商标)光盘)、可移动磁盘、硬盘驱动器、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卡、棒(stick)、密钥驱动器(key driver))、磁条、数据库、服务器、其它适当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来构成。存储器930也可以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940是用于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装置),例如也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通信装置940为了实现例如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和/或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可以包括高频开关、双工器、滤波器、频率合成器等。例如,上述的发送单元、接收单元等可以通过通信装置940来实现。
输入装置950是接受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960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灯等)。另外,输入装置950和输出装置960也可以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控面板)。
此外,处理器910、内存920等各装置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总线970连接。总线970可以由单一的总线构成,也可以由装置间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可以通过该硬件来实现各功能块的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710可以通过这些硬件中的至少一个来安装。
(变形例)
另外,关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用语和/或对本说明书进行理解所需的用语,可以与具有相同或类似含义的用语进行互换。例如,信道和/或符号也可以为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为消息。参考信号也可以简称为RS(Reference Signal),根据所适用的标准,也可以称为导频(Pilot)、导频信号等。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用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用与规定值的相对值来表示,还可以用对应的其它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可以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进一步地,使用这些参数的公式等也可以与本说明书中明确公开的不同。
在本说明书中用于参数等的名称在任何方面都并非限定性的。例如,各种各样的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和信息单元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名称来识别,因此为这些各种各样的信道和信息单元所分配的各种各样的名称在任何方面都并非限定性的。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各样不同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例如,在上述的全部说明中可能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芯片等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此外,信息、信号等可以从上层向下层、和/或从下层向上层输出。信息、信号等可以经由多个网络节点进行输入或输出。
输入或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保存在特定的场所(例如内存),也可以通过管理表进行管理。输入或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被覆盖、更新或补充。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被删除。输入的信息、信号等可以被发往其它装置。
信息的通知并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层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媒体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它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
另外,物理层信令也可以称为L1/L2(第1层/第2层)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号)、L1控制信息(L1控制信号)等。此外,RRC信令也可以称为RRC消息,例如可以为RRC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RRC连接重设定(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例如可以通过MAC控制单元(MAC CE(Control Element))来通知。
此外,规定信息的通知(例如,“为X”的通知)并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信息的通知,或者通过其它信息的通知)进行。
关于判定,可以通过由1比特表示的值(0或1)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由真(true)或假(false)表示的真假值(布尔值)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值的比较)来进行。
软件无论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以其它名称来称呼,都应宽泛地解释为是指命令、命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程序、软件应用程序、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步骤、功能等。
此外,软件、命令、信息等可以经由传输介质被发送或接收。例如,当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电缆、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发送软件时,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括在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系统”和“网络”这样的用语可以互换使用。
在本说明书中,“基站(BS,Base Station)”、“无线基站”、“eNB”、“gNB”、“小区”、“扇区”、“小区组”、“载波”以及“分量载波”这样的用语可以互换使用。基站有时也以固定台(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小区等用语来称呼。
基站可以容纳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小区(也称为扇区)。当基站容纳多个小区时,基站的整个覆盖区域可以划分为多个更小的区域,每个更小的区域也可以通过基站子系统(例如,室内用小型基站(射频拉远头(RRH,Remote Radio Head)))来提供通信服务。“小区”或“扇区”这样的用语是指在该覆盖中进行通信服务的基站和/或基站子系统的覆盖区域的一部分或整体。
在本说明书中,“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以及“终端”这样的用语可以互换使用。移动台有时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以用户台、移动单元、用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用户台、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者若干其它适当的用语来称呼。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用用户终端来替换。例如,对于将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间的通信替换为多个用户终端间(D2D,Device-to-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公开的各方式/实施方式。此时,可以将上述的电子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当作用户终端所具有的功能。此外,“上行”和“下行”等文字也可以替换为“侧”。例如,上行信道也可以替换为侧信道。
同样,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也可以用无线基站来替换。此时,可以将上述的用户终端所具有的功能当作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所具有的功能。
在本说明书中,设为通过基站进行的特定动作根据情况有时也通过其上级节点(upper node)来进行。显然,在具有基站的由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构成的网络中,为了与终端间的通信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动作可以通过基站、除基站之外的一个以上的网络节点(可以考虑例如移动管 理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服务网关(S-GW,Serving-Gateway)等,但不限于此)、或者它们的组合来进行。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还可以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切换来使用。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序列、流程图等只要没有矛盾,就可以更换顺序。例如,关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示例性的顺序给出了各种各样的步骤单元,而并不限定于给出的特定顺序。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利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高级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超越长期演进(LTE-B,LTE-Beyond)、超级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SUPER 3G)、高级国际移动通信(IMT-Advanced)、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4G,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未来无线接入(FRA,Future Radio Access)、新无线接入技术(New-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新无线(NR,New Radio)、新无线接入(NX,New radio access)、新一代无线接入(FX,Future generation radio acces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注册商标),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码分多址接入3000(CDMA3000)、超级移动宽带(UMB,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920.11(Wi-Fi(注册商标))、IEEE 920.16(WiMAX(注册商标))、IEEE 920.20、超宽带(UWB,Ultra-WideBand)、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其它适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而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根据”这样的记载,只要未在其它段落中明确记载,则并不意味着“仅根据”。换言之,“根据”这样的记载是指“仅根据”和“至少根据”这两者。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对使用“第一”、“第二”等名称的单元的任何参照,均非全面限定这些单元的数量或顺序。这些名称可以作为区别两个以上单元的便利方法而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因此,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参照并不意味着仅可采用两个单元或者第一单元必须以若干形式占先于第二单元。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判断(确定)(determining)”这样的用语有时包含多种多样的动作。例如,关于“判断(确定)”,可以将计算(calculating)、推 算(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推导(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 up)(例如表、数据库、或其它数据结构中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等视为是进行“判断(确定)”。此外,关于“判断(确定)”,也可以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存取(accessing)(例如存取内存中的数据)等视为是进行“判断(确定)”。此外,关于“判断(确定)”,还可以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视为是进行“判断(确定)”。也就是说,关于“判断(确定)”,可以将若干动作视为是进行“判断(确定)”。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连接的(connected)”、“结合的(coupled)”这样的用语或者它们的任何变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间的直接的或间接的任何连接或结合,可以包括以下情况:在相互“连接”或“结合”的两个单元间,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中间单元。单元间的结合或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逻辑上的,或者还可以是两者的组合。例如,“连接”也可以替换为“接入”。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可以认为两个单元是通过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线、线缆、和/或印刷电气连接,以及作为若干非限定性且非穷尽性的示例,通过使用具有射频区域、微波区域、和/或光(可见光及不可见光这两者)区域的波长的电磁能等,被相互“连接”或“结合”。
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包括(including)”、“包含(comprising)”、以及它们的变形时,这些用语与用语“具备”同样是开放式的。进一步地,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用语“或(or)”并非是异或。
以上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公开并非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公开的宗旨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作为修改和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示例说明为目的,对本公开而言并非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Claims (10)

  1. 一种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配置为向终端发送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其中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具有第一密度;
    接收单元,配置为从终端接收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以及对所述信道进行下行预编码,其中
    所述第二粒度比所述第一粒度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为在频域上低密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发送单元在一个时间间隔中发送至少32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多个端口,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被分为至少2组;以及
    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至少2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分布在所述至少4个连续的资源块上。
  4. 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其中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具有第一密度;
    处理单元,配置为根据在一个时间间隔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以及
    发送单元,配置为向基站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重建第二粒度的下行信道,其中
    所述第二粒度比所述第一粒度细。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为粒度粗糙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
  6. 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第二密度的解调参考信号,
    处理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解调参考信号进行信道初步估计以确定具有第三粒度的信道,以及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所述第三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四粒度的信道,其中
    所述第四粒度比所述第三粒度细。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解调参考信号为在频域上低密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8. 一种由基站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其中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具有第一密度;
    从终端接收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粒度的信道,以及对所述信道进行下行预编码,其中
    所述第二粒度比所述第一粒度细。
  9. 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包括:
    接收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其中在一个时间间隔中,所述多个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频域上具有第一密度;
    根据在一个时间间隔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粒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以及
    向基站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重建第二粒度的下行信道,其中
    所述第二粒度比所述第一粒度细。
  10. 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道重建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密度的解调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解调参考信号进行信道初步估计以确定具有第三粒度的信道;
    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于所述第三粒度的信道进行插值和去噪处理以获得第四粒度的信道,其中
    所述第四粒度比所述第三粒度细。
CN202180089527.4A 2021-02-01 2021-02-01 信道重建方法、基站和终端 Pending CN1168890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4691 WO2022160345A1 (zh) 2021-02-01 2021-02-01 信道重建方法、基站和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9048A true CN116889048A (zh) 2023-10-13

Family

ID=82652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9527.4A Pending CN116889048A (zh) 2021-02-01 2021-02-01 信道重建方法、基站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63969A1 (zh)
CN (1) CN116889048A (zh)
WO (1) WO202216034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2003477A2 (pt) * 2009-08-17 2017-05-23 Alcatel Lucent "método para manter coerência de um canal de pré-codificação em 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e aparelho associado."
CN102790637A (zh) * 2011-05-16 2012-11-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信道重构方法、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3905101B (zh) * 2012-12-27 2019-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系统中下行预编码粒度的确定方法及基站
MX2021004869A (es) * 2018-11-02 2021-06-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amaño de sub-banda independiente para indicador de matriz de precodificación e indicador de calidad de ca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0345A1 (zh) 2022-08-04
US20240063969A1 (en)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23680B (zh) 用于通信波束恢复的系统和方法
KR20200038935A (ko) 무선 시스템들에서 비-제로 전력 빔들을 위한 기법들
WO2021253937A1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基站以及由终端和基站执行的方法
Yilmaz et al. Millimetre wave communication for 5G IoT applications
WO2021253936A1 (zh) 用户设备、基站、用户设备和基站的信道估计和反馈系统
CN116248446A (zh) 获取信道信息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506412A (zh) 星座图旋转方法及装置
US11510213B2 (en) Method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corresponding user terminals and base stations
JP7465812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197305B2 (en)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scheduling method
US20190140714A1 (en) Aperture constraint for new radio uplink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O2018061777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9804686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6889048A (zh) 信道重建方法、基站和终端
JP7109883B2 (ja) 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81792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for OFDM based single carrier system
WO2022094821A1 (zh) 一种指示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用户设备、接入设备
JP2024500395A (ja) より高いランクの送信をサポートするためのタイプiiポート選択コードブックを拡張する方法
CN114026804B (zh) 终端和基站
US20240056142A1 (e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1667105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18159550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082394A1 (zh) 一种发送和获取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6671030A (zh) 终端以及基站
US20240048190A1 (e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