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7550B - 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87550B
CN116887550B CN202311088803.2A CN202311088803A CN116887550B CN 116887550 B CN116887550 B CN 116887550B CN 202311088803 A CN202311088803 A CN 202311088803A CN 116887550 B CN116887550 B CN 1168875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inserting rod
rod
fixedly connected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888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87550A (zh
Inventor
武旻
刘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Minglun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Minglun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Minglun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Minglun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888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875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87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7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87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7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主要包括主体单元以及拆卸单元,主体单元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以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底部边角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下壳体顶部边角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杆相卡合的卡合槽,所述下壳体内部边角处设置有连接组件,用于对第一插杆进行固定,拆卸单元包括与第一插杆内部滑动连接的挤出杆、与挤出杆顶端固定连接的按压提拉板以及用于将按压提拉板与上壳体连接在一起的限位组件。本发明对壳体组装时不需要重复多次安装螺钉,也不需要采用容易变形或折断的卡接结构,具备操作简单、便于拆装和经久耐用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采用ARM架构高性能低功耗32位微处理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具有电度量采集、远程抄表、电量计算、功率计算、需量计算、峰谷平处理、历史数据查询、远程或本地定值设置、功控、电控、购电控、防窃电、遥测、遥信、负荷越限报警、通讯等功能,可以通过数传电台、GPRS、 CDMA、以太网、电话、载波等方式进行远程数据传输。
现有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都是安装在壳体内的,而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时一般是通过螺丝或者卡扣组装在一起,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缺陷,使用螺丝组装虽然可获致良好的组装效果,但是在组装过程、后续的维修拆卸上却明显不方便,使用卡扣结构组装,由于卡脚和卡槽在进行过多次装配之后,卡脚容易发生变形或断裂。因此,亟需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及其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主要包括主体单元以及拆卸单元,主体单元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以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底部边角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下壳体顶部边角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杆相卡合的卡合槽,所述下壳体内部边角处设置有连接组件,用于将第一插杆固定在卡合槽内,拆卸单元包括与第一插杆内部滑动连接的挤出杆、与挤出杆顶端固定连接的按压提拉板以及用于将按压提拉板与上壳体连接在一起的限位组件,所述第一插杆顶端开设有插槽,所述挤出杆滑动贯穿插槽设置,对按压提拉板施加按压力时,挤出杆跟随按压提拉板向下移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下壳体内部滑动连接的第二插杆、与第二插杆一端固定连接的安装板以及与安装板相连接的弹性件,所述第二插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且与第一插杆上的预留槽插接,所述下壳体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卡合槽连通,所述第二插杆滑动贯穿滑槽设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组装在一起的过程中,第一插杆对第二插杆施加作用力时,在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配合下,第二插杆被第一插杆推出卡合槽,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平行设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的高端、底端均为圆弧型。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挤出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出板,所述挤出板的两侧均为圆弧型结构,且在第二插杆与第一插杆上的预留槽插接时,所述挤出板的一侧底部与第二斜面活动贴合。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按压提拉板底部固定连接的限位件以及与上壳体顶部固定连接的定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定位件卡合,用于对按压提拉板进行限位。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与按压提拉板底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杆、与固定杆固定连接的上限位板以及与固定杆底端固定连接的下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下限位板以及固定杆均卡合在所述定位件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位件包括与上壳体顶部固定连接的支架板、一对对称设置的弧形夹板、分别与一对弧形夹板顶部固定连接的一对竖板、分别与一对弧形夹板底端固定连接的活动板、与按压提拉板底部固定连接且倾斜并对称设置的一对推板以及分别与一对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的V型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支架板的两侧顶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插杆与第一插杆上的预留槽插接时,所述上限位板活动设置在一对弧形夹板之间的上方,所述下限位板卡合在一对弧形夹板的下侧,所述固定杆活动设置在一对弧形夹板之间,所述推板的底部与竖板的顶端贴合,一对所述V型板间隔设置在一对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一对所述弧形夹板相对的一侧并与所述上限位板、所述下限位板的前后侧均固接有导向滑条。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架板的两侧顶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固定连接有导向滑杆,所述导向滑杆滑动贯穿活动板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壳体组装时,将下壳体放置在一平台上,将上壳体底端的第一插杆与下壳体上的卡合槽一一对应;
步骤二:将上壳体向下移动,将第一插杆插入卡合槽内,第一插杆底端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贴合;
步骤三:继续将上壳体向下移动,第一插杆对第二插杆施加作用力,在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配合下,第二插杆被第一插杆推出卡合槽;
步骤四:继续将上壳体向下移动,第一插杆深入卡合槽内部,当下壳体与上壳体紧密贴合在一起时,第二插杆与预留槽对应,且第二插杆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插入预留槽内,完成安装;
步骤五:对壳体拆分时,对按压提拉板施加按压力,挤出杆、挤出板以及固定杆跟随按压提拉板向下移动;
步骤六:挤出板受力挤压第二斜面,第二插杆受力被挤出预留槽,在此过程中,推板推动一对弧形夹板相互远离,固定杆带动上限位板通过一对弧形夹板并卡合在一对弧形夹板之间的下方,用于对按压提拉板进行限位;
步骤七:将上壳体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一插杆从卡合槽内抽出,完成拆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对壳体进行组装时,上壳体底部的第一插杆与下壳体顶部的卡合槽卡合,在卡合的过程中,第二插杆在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配合下被挤出卡合槽,而在下壳体与上壳体紧密贴合后,第二插杆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与第一插杆上的预留槽插接,完成组装,操作简单,不需要重复多次安装螺钉,也不需要采用容易变形或折断的卡接结构,具备操作简单和经久耐用的特点。
本发明对壳体进行拆分时,只需对按压提拉板施加按压力,将第二插杆挤出预留槽内,然后对上壳体施加作用力,通过上壳体将第一插杆从卡合槽内抽出,完成拆分,操作简单,方便以后的维修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及其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及其方法的上壳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及其方法的下壳体与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及其方法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及其方法的第一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及其方法的拆卸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及其方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及其方法的限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及其方法的限位组件与按压提拉板连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主体单元;101、上壳体;102、下壳体;103、第一插杆;104、连接组件;104a、第二插杆;104b、安装板;104c、弹性件;104d、第二斜面;105、第一斜面;106、滑槽;107、预留槽;108、卡合槽;109、插槽;200、拆卸单元;201、挤出杆;202、按压提拉板;203、限位组件;203a、限位件;203a-1、固定杆;203a-2、上限位板;203a-3、下限位板;203b、定位件;203b-1、支架板;203b-2、弧形夹板;203b-3、竖板;203b-4、导向滑条;203b-5、活动板;203b-6、滑槽;203b-7、导向滑杆;203b-8、推板;203b-9、V型板;204、挤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参照图1-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及其方法,主要包括:
主体单元100,如图1-5,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101以及下壳体102,上壳体101底部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103,第一插杆103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斜面105,下壳体102顶部边角处开设有与第一插杆103相卡合的卡合槽108,下壳体102内部边角处设置有连接组件104,用于对第一插杆103进行固定,连接组件104包括与下壳体102内部滑动连接的第二插杆104a、与第二插杆104a一端固定连接的安装板104b以及与安装板104b相连接的弹性件104c,第二插杆104a远离安装板104b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104d,且与第一插杆103上的预留槽107插接,下壳体102内壁开设有滑槽106,滑槽106与卡合槽108连通,第二插杆104a滑动贯穿滑槽106设置,第一斜面105与第二斜面104d平行设置,第一斜面105的高端、底端均为圆弧型,在第一斜面105受力后容易推动第二斜面104d移动;
对壳体进行组装时,上壳体101底部与下壳体102顶部紧密贴合,第一插杆103与卡合槽108卡合,卡合后通过连接组件104进行稳固,操作简单,不需要重复多次安装螺钉,也不需要采用容易变形或折断的卡接结构,具备操作简单和经久耐用的特点。
拆卸单元200,如图6-10,其包括与第一插杆103内部滑动连接的挤出杆201、与挤出杆201顶端固定连接的按压提拉板202以及用于将按压提拉板202与上壳体101连接在一起的限位组件203,挤出杆201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出板204,挤出板204的一侧位于预留槽107内,能够将第二插杆104a从预留槽107内基础,挤出板204的两侧均为圆弧型结构,且在第二插杆104a与第一插杆103上的预留槽107插接时,挤出板204的一侧底部与第二斜面104活动贴合,所第一插杆103顶端开设有插槽109,插槽109与预留槽107连通,挤出杆201滑动贯穿插槽109设置;
对壳体进行拆卸时,通过对按压提拉板202施加按压力,可以带动挤出杆201向下移动,挤出杆201通过挤出板204对第二插杆104a上的第二斜面104d施加推动力,第二斜面104d受力产生水平的分力,第二插杆104a受力从预留槽107内抽出,用于解除对第一插杆103的固定,将第一插杆103从卡合槽108内抽出,完成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的拆分,操作简单,方便后期维修拆卸。
具体的,限位组件203包括与按压提拉板202底部固定连接的限位件203a以及与上壳体101顶部固定连接的定位件203b,限位件203a与定位件203b卡合,用于对按压提拉板202进行限位;
限位件203a包括与按压提拉板202底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杆203a-1、与固定杆203a-1固定连接的上限位板203a-2以及与固定杆203a-1底端固定连接的下限位板203a-3,上限位板203a-2、下限位板203a-3以及固定杆203a-1均卡合在定位件203b内,用于对按压提拉板202进行固定;
定位件203b包括与上壳体101顶部固定连接的支架板203b-1、一对对称设置的弧形夹板203b-2、分别与一对弧形夹板203b-2顶部固定连接的一对竖板203b-3、分别与一对弧形夹板203b-2底端固定连接的活动板203b-5、与按压提拉板202底部固定连接且倾斜并对称设置的一对推板203b-8以及分别与一对推板203b-8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的V型板203b-9,所述活动板203b-5与所述支架板203b-1的两侧顶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插杆104a与第一插杆103上的预留槽107插接时,所述上限位板203a-2活动设置在一对弧形夹板203b-2之间的上方,所述下限位板203a-3卡合在一对弧形夹板203b-2的下侧,所述固定杆203a-1活动设置在一对弧形夹板203b-2之间,所述推板203b-8的底部与竖板203b-3的顶端贴合,一对所述V型板203b-9间隔设置在一对推板203b-8相互远离的一侧,当对壳体进行拆分时,对按压提拉板202施加按压力,按压提拉板202受力向下移动,按压提拉板202带动推板203b-8以及固定杆203a-1向下移动,在推板203b-8的斜面作用下,一对弧形夹板203b-2相互远离,增加了一对弧形夹板203b-2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固定杆203a-1带动上限位板203a-2穿过一对弧形夹板203b-2之间并卡合在一对弧形夹板203b-2偏下方位置处,通过卡合作用,使得按压提拉板202不易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上限位板203a-2不易再上升,进而保证按压提拉板202在对壳体拆分时不再上升,从而使挤出板204能够一直对第二插杆104a施加推力,使第二插杆104a不会阻碍第一插杆103的移动,另外,通过推板203b-8先推动弧形夹板203b-2移动,扩大一对弧形夹板203b-2之间距离,使得上限位板203a-2穿过一对弧形夹板203b-2时更轻松;
若重新在对壳体进行组装时,将按压提拉板202向上拉动,按压提拉板202带动推板203b-8、固定杆203a-1、挤出杆201以及挤出板204向上移动,在按压提拉板20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推板203b-8带动V型板203b-9向上移动,固定杆203a-1带动上限位板203a-2穿过一对弧形夹板203b-2之间的凸出部分,而V型板203b-9向上移动的过程与弧形夹板203b-2接触,在V型板203b-9继续向上移动时,V型板203b-9会对弧形夹板203b-2施加推动力,使得弧形夹板203b-2复位,复位后,使得下限位板203a-3不易从一对弧形夹板203b-2之间脱出,从而使按压提拉板202不易与上壳体101分离。
更进一步的,如图9,一对弧形夹板203b-2相对的一侧并与上限位板203a-2、下限位板203a-3的前后侧均固接有导向滑条203b-4,通过设置导向滑条203b-4,能够对上限位板203a-2、下限位板203a-3的移动进行导向。
更进一步的,如图9,所述支架板203b-1的两侧顶部均开设有滑槽203b-6,所述滑槽203b-6内固定连接有导向滑杆203b-7,所述导向滑杆203b-7滑动贯穿活动板203b-5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使弧形夹板203b-2能够平稳移动。
对如上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进行组装的方法:
对壳体组装时,将下壳体102放置在一平台上,将上壳体101底端的第一插杆103与下壳体102上的卡合槽108一一对应;然后将上壳体101向下移动,将第一插杆103插入卡合槽108内,第一插杆103底端的第一斜面105与第二斜面104d贴合;然后继续将上壳体101向下移动,第一插杆103对第二插杆104a施加作用力,在第一斜面105与第二斜面104d的配合下,第二插杆104a被第一插杆103推出卡合槽108;然后继续将上壳体101向下移动,第一插杆103深入卡合槽108内部,当下壳体102与上壳体101紧密贴合在一起时,第二插杆104a与预留槽107对应,且第二插杆104a在弹性件104c的回弹力作用下插入预留槽107内,完成安装;
对壳体拆分时,首先对按压提拉板202施加按压力,挤出杆201、挤出板204以及固定杆203a-1跟随按压提拉板202向下移动;然后挤出板204受力挤压第二斜面104d,第二插杆104a受力被挤出预留槽107,在此过程中,推板203b-8推动一对弧形夹板203b-2相互远离,固定杆203a-1带动上限位板203a-2通过一对弧形夹板203b-2并卡合在一对弧形夹板203b-2之间的下方,用于对按压提拉板202进行限位;然后将上壳体101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一插杆103从卡合槽108内抽出,完成拆分。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单元(100),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101)以及下壳体(102),所述上壳体(101)底部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103),所述第一插杆(103)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斜面(105),所述下壳体(102)顶部边角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杆(103)相卡合的卡合槽(108),所述下壳体(102)内部边角处设置有连接组件(104),用于将第一插杆(103)固定在卡合槽(108)内;
拆卸单元(200),其包括与第一插杆(103)内部滑动连接的挤出杆(201)、与挤出杆(201)顶端固定连接的按压提拉板(202)以及用于将按压提拉板(202)与上壳体(101)连接在一起的限位组件(203),所述第一插杆(103)顶端开设有插槽(109),所述挤出杆(201)滑动贯穿插槽(109)设置,对按压提拉板(202)施加按压力时,挤出杆(201)跟随按压提拉板(202)向下移动;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104)包括与下壳体(102)内部滑动连接的第二插杆(104a)、与第二插杆(104a)一端固定连接的安装板(104b)以及与安装板(104b)相连接的弹性件(104c),且所述弹性件(104c)活动套接在第二插杆(104a)的外部,所述第二插杆(104a)远离安装板(104b)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104d),且与第一插杆(103)上的预留槽(107)插接,所述下壳体(102)内壁开设有滑槽(106),所述滑槽(106)与卡合槽(108)连通,所述第二插杆(104a)滑动贯穿滑槽(106)设置,在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组装在一起的过程中,第一插杆(103)对第二插杆(104a)施加作用力时,在第一斜面(105)与第二斜面(104d)的配合下,第二插杆(104a)被第一插杆(103)推出卡合槽(108);
其中,所述第一斜面(105)与所述第二斜面(104d)平行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105)的高端、底端均为圆弧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杆(201)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出板(204),所述挤出板(204)的两侧均为圆弧型结构,且在第二插杆(104a)与第一插杆(103)上的预留槽(107)插接时,所述挤出板(204)的一侧底部与第二斜面(104)活动贴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203)包括与按压提拉板(202)底部固定连接的限位件(203a)以及与上壳体(101)顶部固定连接的定位件(203b),所述限位件(203a)与所述定位件(203b)卡合,用于对按压提拉板(202)进行限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03a)包括与按压提拉板(202)底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杆(203a-1)、与固定杆(203a-1)固定连接的上限位板(203a-2)以及与固定杆(203a-1)底端固定连接的下限位板(203a-3),所述上限位板(203a-2)、下限位板(203a-3)以及固定杆(203a-1)均卡合在所述定位件(203b)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03b)包括与上壳体(101)顶部固定连接的支架板(203b-1)、一对对称设置的弧形夹板(203b-2)、分别与一对弧形夹板(203b-2)顶部固定连接的一对竖板(203b-3)、分别与一对弧形夹板(203b-2)底端固定连接的活动板(203b-5)、与按压提拉板(202)底部固定连接且倾斜并对称设置的一对推板(203b-8)以及分别与一对推板(203b-8)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的V型板(203b-9),所述活动板(203b-5)与所述支架板(203b-1)的两侧顶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插杆(104a)与第一插杆(103)上的预留槽(107)插接时,所述上限位板(203a-2)活动设置在一对弧形夹板(203b-2)之间的上方,所述下限位板(203a-3)卡合在一对弧形夹板(203b-2)的下侧,所述固定杆(203a-1)活动设置在一对弧形夹板(203b-2)之间,所述推板(203b-8)的底部与竖板(203b-3)的顶端贴合,一对所述V型板(203b-9)间隔设置在一对推板(203b-8)相互远离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弧形夹板(203b-2)相对的一侧并与所述上限位板(203a-2)、所述下限位板(203a-3)的前后侧均固接有导向滑条(203b-4)。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板(203b-1)的两侧顶部均开设有滑槽(203b-6),所述滑槽(203b-6)内固定连接有导向滑杆(203b-7),所述导向滑杆(203b-7)滑动贯穿活动板(203b-5)设置。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壳体组装时,将下壳体(102)放置在一平台上,将上壳体(101)底端的第一插杆(103)与下壳体(102)上的卡合槽(108)一一对应;
步骤二:将上壳体(101)向下移动,将第一插杆(103)插入卡合槽(108)内,第一插杆(103)底端的第一斜面(105)与第二斜面(104d)贴合;
步骤三:继续将上壳体(101)向下移动,第一插杆(103)对第二插杆(104a)施加作用力,在第一斜面(105)与第二斜面(104d)的配合下,第二插杆(104a)被第一插杆(103)推出卡合槽(108);
步骤四:继续将上壳体(101)向下移动,第一插杆(103)深入卡合槽(108)内部,当下壳体(102)与上壳体(101)紧密贴合在一起时,第二插杆(104a)与预留槽(107)对应,且第二插杆(104a)在弹性件(104c)的回弹力作用下插入预留槽(107)内,完成安装;
步骤五:对壳体拆分时,对按压提拉板(202)施加按压力,挤出杆(201)、挤出板(204)、固定杆(203a-1)以及推板(203b-8)跟随按压提拉板(202)向下移动;
步骤六:挤出板(204)受力挤压第二斜面(104d),第二插杆(104a)受力被挤出预留槽(107),在此过程中,推板(203b-8)推动一对弧形夹板(203b-2)相互远离,固定杆(203a-1)带动上限位板(203a-2)通过一对弧形夹板(203b-2)并卡合在一对弧形夹板(203b-2)之间的下方,用于对按压提拉板(202)进行限位;
步骤七:将上壳体(101)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一插杆(103)从卡合槽(108)内抽出,完成拆分。
CN202311088803.2A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 Active CN1168875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88803.2A CN116887550B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88803.2A CN116887550B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7550A CN116887550A (zh) 2023-10-13
CN116887550B true CN116887550B (zh) 2024-04-16

Family

ID=88255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88803.2A Active CN116887550B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8755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1973A (zh) * 2017-12-15 2018-04-13 无锡优耐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的模块化底座
CN209840205U (zh) * 2019-04-29 2019-12-24 佛山市顺德区恒广裕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微波炉外壳
CN210779666U (zh) * 2019-10-25 2020-06-16 周佳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控制箱壳体
CN214101922U (zh) * 2021-01-13 2021-08-31 西安杰之航机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的锁紧条
CN115334805A (zh) * 2022-09-02 2022-11-11 广东台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及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1973A (zh) * 2017-12-15 2018-04-13 无锡优耐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的模块化底座
CN209840205U (zh) * 2019-04-29 2019-12-24 佛山市顺德区恒广裕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微波炉外壳
CN210779666U (zh) * 2019-10-25 2020-06-16 周佳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控制箱壳体
CN214101922U (zh) * 2021-01-13 2021-08-31 西安杰之航机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的锁紧条
CN115334805A (zh) * 2022-09-02 2022-11-11 广东台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壳体组装结构及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7550A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41709U (zh) 一种igbt模块的组装定位夹具
CN116887550B (zh) 一种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壳体组装结构
CN111408653A (zh) 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高效冲孔装置
CN112510529A (zh) 一种室内暗装嵌入式控制箱
CN214465376U (zh) 一种家具柜体边框拼接结构
CN213338120U (zh) 一种光模块组装结构
CN210687682U (zh) 一种建筑用电气箱连接架
CN114188848A (zh) 一种改进后的抽出式配电开关柜
CN220154525U (zh) 一种直接接入式直流电能表
CN221102795U (zh) 一种室内暗装配电箱
CN220605323U (zh) 外壳便于卡扣的家居电箱
CN219163928U (zh) 一种便于接线的配电柜
CN219677831U (zh) 便于组装的电力柜
CN212002070U (zh) 一种复合地板快速拼装结构
CN220790173U (zh) 一种基于监督沉浸式智能监督学习系统用可调节环境式墙体
CN220354920U (zh) 多媒体会议平台的移动地轨
CN220051966U (zh) 一种线束生产用切割装置
CN219684513U (zh) 导光柱组装压合装置
CN213124222U (zh) 一种汽车按压式门窗开关
CN215989761U (zh) 一种可拆分式配电柜
CN212124228U (zh) 一种新型泡棉组装装置
CN220822851U (zh) 一种马达转子装配装置
CN219458186U (zh) 一种稳定型接线柱
CN216773958U (zh) 一种建筑电气施工用安装装置
CN220980955U (zh) 检修坑易拆卸型信标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